與莊子差不多同時,有一位孟子。孟子的格言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的道德勇氣,光耀千載,如能再多一點反省,就更好了,一邊仗義直行,一邊對自己的「義」,不斷反思,庶免勇猛過頭,以百姓為芻狗。儒家的道德文章,都是好的,就是以先師的主張,為理所當然,不但自己不驗證,也反對別人驗證,離先賢的本意,也越來越遠。而在莊子看來,以禮義繩天下,或以社會理論改造社會,那發生在後來的,乃是必然。


    與莊子同時,還有一位屈原。若請莊子說屈原,一定會論為值得同情的反麵教材。好好的一個人,非要以身試法,豈不愚蠢?但在屈原看來,自己是高陽的苗裔、楚國的貴族,對國家有義務,不容逃避,他又有政治理想要實現,「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所以秉道直行,不惜身殉。在《離騷》中,屈原最後說「算了」—「己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但實際上,我們知道,他最後還是一條道走到黑,「伏清白以死直」了。


    除了取捨不同,性情兩異,屈原和莊子的一大分別,是屈原追求的,是一種政治或社會方案。《離騷》中有一句話,叫「眾不可以戶說」,而「戶說」,正是莊子做的事。莊子哲學是個人的,並不包含社會的解決方案,前儒或拿莊子書,邊翻邊罵說,瞧,大家都如此,還有國有家麽,怎麽得了,這便是責人以其所無了。朱子說莊子「隻在僻處說活」,是的,莊子確實不像儒者那樣,說什麽都是一囫圇,既然談的是個體生命,自然在彼此之間。他的思想,若當社會思想看,立顯幼稚、膚淺,就是當人生指導,可能直接導致「不譴是非,與世俗處」的犬儒主義,要是懷此兩種算盤,還是不要讀《莊子》吧。


    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不知他在說這話時怎麽想的,因為他恰恰說反了。莊子思想對社會,固然是一種瓦解力量,但又何嚐不是使社會免於走到極端,人人自危的挽救力量?莊子的性格一定是極敏感的,因為戰國時,社會還大致鬆散,他死後兩百年,絕對國家大功告成,國家社會把市民社會擠得更扁,莊子連後者都忍受不了,若活在這時,無處藏身,也許會另有一番嶄新的說法。


    活在這時的是司馬遷,已如前所說,陷入政治方案的迷局。莊子是不懂政治的,不過他談國家政治的話,偶爾也精采,如《雜篇·則陽》中的「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途而誅不至」,正是作威作福的法門。


    不讀《孫子》


    後人看春秋人打仗,會笑;春秋人看後人打仗,會哭。春秋時,天子在上,雖然管不了事,諸侯國也因此不能合法地吞併別的國家。戰事的目的和規模都有限,軍隊由有身份的人組成,這樣的戰爭,有點像決鬥,未必要置對方於死地。到了孫武的時代,古舊的戰爭規則正在瓦解,原因之一,是諸侯的火氣越打越旺,仇恨越積越多;原因之二,是兵源擴大了,農民和社會地位更低的人都被徵召入伍,成為步兵;第三個原因,是新起的國家,如孫武從事的吳國,都來爭霸,這些國家,不久前還被中原人視為蠻夷,遵守舊的規則,對他們來說,是既無趣,也無利可圖的事。


    不管政治家如何說,戰爭,對任何社會來說,都是一種將道德水準向下拉的力量。在戰爭中,人有機會做很高貴的事,但同時,欺騙,殺人,以及別的無數種不同尋常的行為,都是允許的。平日裏要被擲石頭的事,在戰爭中,國民要為之喝彩,那麽,道德所需要的普遍性基礎,必然要動搖。成熟的社會,自能平衡這種力量,而不至於每打一次仗,就墮落一次,但這種平衡,也不總能成功。


    《孫子兵法》,是本了不起的戰爭教材。孫武子的事跡,我們知道得不多,但他一定是位出色的智者,因為他的戰爭經驗,就史籍可見的來說,並不十分豐富,那麽,他的推理和想像的能力,當超乎常人。先秦子書中,傳為格言的句子最多的,除了《論語》,就是《孫子》十三篇了,特別是現在,好多人在記誦其中的警句,希望學到點什麽,好去占別人的便宜。


    在當時,《孫子》雖未必是專為吳國寫的,卻特別地適合吳國的情況。我們不能說《孫子》定義了一種新型的戰爭,因為《孫子》的論述,集中於戰術方麵,而在此之前,春秋的戰爭,已走偏鋒。但實際地來看,《孫子》確實拆掉了一些枷鎖,那些希望可以在戰時為所欲為的人,快有好日子了。孫子之後的戰國時期,戰爭變得野蠻,而蜂出的兵法,沒有孫子的智慧,卻遠比孫子更重視智術。


    後代或有批評孫子的,以為他強調的兵不厭詐,對世道人心有所侵蝕,甚至有人說:「兵流於毒,始於孫武乎?」這不公平,因為孫子隻是戰術家,那些戰爭之外的事,怪不到他頭上,而且他從未主張無節製的戰爭。戰爭必然是殘忍的,如何把戰爭的風氣和社會風俗隔離開來,不是軍事家要考慮的事。兵以詐立,是戰爭的格言,至於把它奉為日常生活的指針,那是眾人的問題,和孫子無關了。


    《孫子》是本好書,是一本講戰爭的好書,不過它的絕大多數讀者,一輩子也沒上過戰場。很多人說,官場如戰場,或說,商場如戰場,如戰場的,還有情場、賭場、劇場、考場、球場、機場……總之除了引力場、磁場,什麽都是戰場。人們這樣說,不外乎想豁免自己的道德責任,通過把自己想像成前線的兵士;他們讀《孫子》,也不見得是真需要從中發現鉤心鬥角的智慧,—這個,人們早已有了,讀讀《孫子》,隻是給自己的行為找個來頭,說起來好聽,想起來輕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必讀書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爾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爾登並收藏不必讀書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