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佬被迫種田後真香了 作者:於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始謹慎些比較穩妥,不用出太多貨,趙潭同意,然後道:“他們現在是都閑得慌,我看著給他們找點事做就行,你作坊和田地那邊不好塞他們過去。”
這幫人跟了趙潭多年,都很服他,蔣遼讓他看著安排,之後他們繼續商談了幾天,敲定下第一條走商的路線。
貨都檢查完裝上馬車,準備出發前蔣遼跟他強調道:“要真遇上事情,貨沒了可以再做,錢沒了可以再掙。”
“你怕是忘了,我以前不是沒跑過外地。”趙潭笑道,“放心吧,心裏都有數。”
外地趙潭也有認識的人,對這趟出行還是很有把握的,蔣遼不再多說,目送他們出發。
商隊以後要做大,需要的人手多,地方就要足夠大,蔣遼到近郊買了地讓人搭建商行。
趙潭帶隊迴來是在一個月後。
他們在路上遇到了盜賊,隊伍裏有幾人受了傷,所幸都是些輕傷。帶去的辣醬很快出完貨,趙潭淘迴來的東西在路上轉手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帶迴來直接存進新店等日後開業。
半年來商隊多次行商運貨,開始十天半個月來迴一趟,現在去的更遠,兩三個月迴來一趟已經是常態。
外麵世道是不安全,但俗話說富貴險中求,跑一趟掙的錢都夠他們吃整年了,商隊名號傳出去吸引到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兩年商隊已經發展出上百條行商要道,更是連專門踏往北方邊關的要道都開辟了出來。
商隊建立初期,蔣遼執掌一眾事務,同時廣置田地開荒種糧,五年間商隊越發壯大,遍地糧穀滿倉,培養出來的人手也都已經能堪當大任。
酒樓交由周梅和李二泉管理,兩人擔心管的不好,開始一直推脫:“讓我管幾個人還行,那麽大的酒樓呢可不是開玩笑的,不行不行,我管不來。”
周梅怎麽說都不肯,李二也道:“我頂多就管管後廚啊,其他什麽的你別想丟給我。”
在店裏他們都能做好,酒樓無非就是地方比那邊大,人比那邊多,蔣遼完全放心他們,把酒樓丟給他們後基本就不管事了,如今酒樓被他們經營的已經能和鎮上第一的聚楓酒樓齊名。
壯子和石塊都是讀書的料,讀完私塾繼續上書院,石頭對讀書沒興趣,從私塾出來就直接迴店裏幫忙。
雖說不想讀書,但在私塾這幾年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他以前在店裏幹活基本沒出過差錯,現在迴來沒多久都能協助羅英管理長盛齋。
發現他有做生意的料子,蔣遼開始培養他,店裏的事他都做慣了就把他打發出去跟人學習管理佃農。
剛剛開始磕磕絆絆,久了倒還像點樣。
前段時間有佃農故意鬧事,想給他個下馬威,看看是不是好欺負的,蔣遼沒插手讓他自己處理。
石頭跟著人學了那麽久,最後沒讓他失望,事情處理的不錯,蔣遼就開始適當放手讓他管製。
這些年李嬸不再操心蔣遼的終身大事,更沒催過他,不過這兩年開始又念叨起石頭的親事了。
“都十六啦,能定親咯,剛好有家姑娘年紀合適的,模樣底子好,心善又會照顧人,這親事啊最不能耽誤,是得早早定下來……”
以前跟在身邊的小屁孩一下子就長大了,周梅每迴聽她勸起來都跟著打趣,一人一句給石頭嚇得天天往外麵跑。
石頭跟著人各地跑得殷勤,其實也不全是被嚇的。
而是蔣遼這些年一直忙著處理各種事,就沒見他歇息過,他就好像故意要讓自己忙得停不下來一樣。
連向來心大的壯子都發現了:“我咋感覺遼叔變了好多呢,都不見他跟咱們說笑了……”
李爺爺李奶奶他們所有人都在聊天,蔣遼坐在旁邊看著他們說笑,明明也在笑著,但每次這種時候就感覺他總是孤零零的。
每次迴村裏李奶奶總會勸他歇一陣,手底下那麽多人,別人能處理的不用什麽事都自己來,他卻還是每天都很忙。
石頭覺得他確實是變了。
不是變好也不是變差,具體的石頭說不出來,就是感覺如果林子哥在的話,他肯定不會這樣。
廉長林和蔣遼都對他有恩,石頭就是想能多幫上點忙,地裏需要人手那他就過去。
蔣遼這幾年已經忙習慣了,如今事情大多都丟給下麵的人處理,他還是經常會到各個地方走走。
現在商隊的規模越來越大,行商要道就快遍布全國,蔣遼其實沒有多大的抱負,開始會建立商隊,隻不過是形勢所需。
他站在岸上,望向正北的農田,思緒飄遠。
“遼叔,剛才聽佃農都在討論,說今年收成不好,想問能不能讓他們再少交些佃糧。”石頭走完山頭這片農田,過來跟蔣遼說道。
去年地裏隻是有些幹旱,最後收成沒太受影響,今年旱情比較嚴重,很多地勢偏遠的田地都缺水枯裂,即使水車澆灌的及時還是有很多處都長不出糧。
佃農忙活整年就指著餘下的佃糧過活,他們每年交的佃糧已經比外麵的佃戶少很多,但今年收成實在太差,大夥也是沒辦法不得不開口。
蔣遼問他:“你覺得呢,用不用給他們減少佃糧。”
對比外麵的佃戶,蔣遼對這些佃農已經夠優待了,佃糧再減少蔣遼能收到的糧食更少,他的糧倉好像都有大用處。
但佃農基本都有一大家子要養,今年收成確定又太差,石頭想了一陣,最後為難道:“……感覺應該給他們減,又不用給他們減。”
石頭接觸這些事少,處理不來很正常,蔣遼道:“先不用管,等秋收後再看說。”
外麵有人快馬加鞭趕過來,蔣遼看去是商隊的人,猜測到了什麽,他讓石頭看顧好這邊,走去取馬。
“蔣哥!趙哥他們迴來了,他讓我過來請你迴去!”那人急停住馬匆匆說道。
趙潭是開年後帶隊去的北疆,按理這個月初就該迴來了,卻拖到了月尾。
現在又特地讓人通知他,蔣遼神色略沉,解開馬繩翻身上馬,驅馬趕迴鎮上。
“那邊的蝗災很嚴重,到處都是流民,我們遇到好幾迴流寇襲擊,被耽誤了不少時間。”
等了下趙潭都沒再往下說,蔣遼問他:“這次,沒收到信?”
“……沒有。”趙潭麵色有些凝重,“我們的人在各處驛站都等了幾天,最後實在不能再拖了,隻好迴去跟商隊匯合。”
蔣遼聽完,神色沉默。
兩年前商隊運貨去北疆,自那之後,每次商隊過去廉長林都會讓人帶信迴來給他。
商隊無法靠近軍營,都是他讓人找上商隊,不論商隊在哪裏落腳,他都能找到。
等了幾天都沒等到他的信,也沒等來任何人傳話。
細想下去,蔣遼眸色變得更沉。
第137章 出發
“胡人經常到邊關來犯,士兵守城越來越嚴,商隊這次進城就費了很大功夫。”
廉長林能輕易找到商隊落腳的地方,現在動靜這麽大,商隊進城他不可能不知道,知道的話不會不給他送信。
何況商隊又特地等在驛站,他再怎麽都會讓人傳個話,蔣遼正想著,聽到趙潭又繼續道。
“我們還打聽到消息,全國多地一直天災不斷,朝廷銀庫緊張,早就發不出邊關的軍餉,這些年駐北軍一直都是自給自足。”
北疆去年就小範圍鬧起蝗災。
如今蝗災越來越嚴重,胡人又頻繁來犯,駐北軍處境嚴峻,廉長林來不及給他寄信,多半是遇上事情讓他無暇顧及其他,或者,根本就走不開身。
商隊每年前往北疆兩次,等秋收後會再次集隊出發,現在正值秋收期間。
蔣遼沒多加思考心下就做出決定,對趙潭道:“你明天召集商隊的人,看最快能召集多少人手,這趟我帶隊過去。”
說完拿出地圖,規劃起路線。
這些年蔣遼刻意忙個不停,不止李嬸,身邊的人全都看在眼裏。
這邊所有事情都已經穩定下來,可以不用他親自坐鎮盯著,趙潭知道他聽完邊關的消息肯定會坐不住,所以一迴來就讓人去通知他。
“行,這會兒太晚了,明天一早我召集他們。”趙潭問,“是不是還要運糧過去?”
他們迴程時北疆已經很混亂,一路上都不安全,何況是運送糧食,更需要多加派人手。
蔣遼點點頭:“這趟迴來的人都留下,剩下的隊伍,除了趕不過來的,全都召集起來。”
說完繼續看地圖。
商隊常年往全國各地運貨,現在留在商行的人手沒有多少。
時間太緊隊伍要是湊不齊,看來得去跟鄭武借人。他的賭坊一直培養打手,向來不缺人。
通往北疆的行商要道都是固定的,最快抵達邊關的路線,快馬加鞭都要三個多月,運送糧食行程會再延長,蔣遼要策劃出更近的路線。
去年趙潭和羅英事情成了後,他帶隊行商的次數就減少了,今年跑完這趟以後都不跑遠地,有他留下看著商行,蔣遼很放心。
別的地方都培養了人接手,他過去都吩咐完,開始著手帶隊趕赴邊關。
餘楓的消息很靈通,糧食搶收完蔣遼讓人整糧裝車,他就帶人運藥過來。
出手闊綽,整整兩大馬車,連車帶人都給他留下了。
“你這次過去,有多少人手跟著?”已經裝捆好的馬車一字排開,目測過去有近百輛,餘楓看完迴頭問他。
北疆鬧災嚴重,不僅是盜賊,就是流民走投無路之下會哄搶都是必定的,糧食會有所損失避不可免,但他馬車上的藥事關重大,不能出任何閃失。
“這幾百號人大都長年走商,又有拳腳在身,送貨沒出過差錯。”蔣遼迴道,“你要是不放心,就給我多找些人來,當然,沒點身手的就別送來了。”
收到邊關的消息餘楓確實擔憂,蔣遼能明白就好,看他著急出發,餘楓猜測他這趟應該不隻是運糧走商那麽簡單。
下次見麵不知道得什麽時候了,餘楓笑道:“有你這話就行,東西要是沒安全送到,迴來記得賠錢給我。”
蔣遼也笑道:“行。”
以前商隊前往北疆,選的都是相對安全的道路,所以費時會更久。
蔣遼現在帶隊走的,是經深思熟慮後定下、以前從沒走過的路線,不出意外能趕在三個月抵達北疆。
路上環境險峻,商隊解決了多批想要搶奪糧食的流寇。
避免耽誤進程,隊伍每到一處地方休整時都不會停留太久,馬不停蹄終於在三個月後到達北疆,又一刻不停歇繼續奔赴邊關。
這邊的情況比幾個月前要更嚴峻。
田地寸草不生,屋舍十室九空,入目全是荒涼。
入夜,看著前麵望不到邊際的荒原殘壁,蔣遼讓商隊就地生火,停歇休整。
安排完守夜的人手,他檢查了一圈隊伍,繼續坐到岩石上,望向遠處的夜景。
玉笛置在手上輕轉,尾部的流蘇被夜風吹撫,纏上指間。
“什麽人!出來!”守在隊伍後麵的人突然警惕嗬斥。
蔣遼收起玉笛走過去。
“蔣哥,是個小孩兒。”楊六說道。
男孩灰頭土臉,眼睛無力垂著,直勾勾盯著馬車木架上沒吃完的幹糧。
“別,別殺他,幾位大人饒命啊……”一個中年男人從斷壁後麵趕過來,把小孩拉走,身後踉蹌跑來的女人緊緊抱住兒子,驚恐萬狀看著商隊。
他們躲在遠處的斷壁後麵,是想等商隊離開再出去,兒子餓太久了,遠遠聞到食物的味道忍不住跑了出去。
這幫人跟了趙潭多年,都很服他,蔣遼讓他看著安排,之後他們繼續商談了幾天,敲定下第一條走商的路線。
貨都檢查完裝上馬車,準備出發前蔣遼跟他強調道:“要真遇上事情,貨沒了可以再做,錢沒了可以再掙。”
“你怕是忘了,我以前不是沒跑過外地。”趙潭笑道,“放心吧,心裏都有數。”
外地趙潭也有認識的人,對這趟出行還是很有把握的,蔣遼不再多說,目送他們出發。
商隊以後要做大,需要的人手多,地方就要足夠大,蔣遼到近郊買了地讓人搭建商行。
趙潭帶隊迴來是在一個月後。
他們在路上遇到了盜賊,隊伍裏有幾人受了傷,所幸都是些輕傷。帶去的辣醬很快出完貨,趙潭淘迴來的東西在路上轉手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帶迴來直接存進新店等日後開業。
半年來商隊多次行商運貨,開始十天半個月來迴一趟,現在去的更遠,兩三個月迴來一趟已經是常態。
外麵世道是不安全,但俗話說富貴險中求,跑一趟掙的錢都夠他們吃整年了,商隊名號傳出去吸引到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兩年商隊已經發展出上百條行商要道,更是連專門踏往北方邊關的要道都開辟了出來。
商隊建立初期,蔣遼執掌一眾事務,同時廣置田地開荒種糧,五年間商隊越發壯大,遍地糧穀滿倉,培養出來的人手也都已經能堪當大任。
酒樓交由周梅和李二泉管理,兩人擔心管的不好,開始一直推脫:“讓我管幾個人還行,那麽大的酒樓呢可不是開玩笑的,不行不行,我管不來。”
周梅怎麽說都不肯,李二也道:“我頂多就管管後廚啊,其他什麽的你別想丟給我。”
在店裏他們都能做好,酒樓無非就是地方比那邊大,人比那邊多,蔣遼完全放心他們,把酒樓丟給他們後基本就不管事了,如今酒樓被他們經營的已經能和鎮上第一的聚楓酒樓齊名。
壯子和石塊都是讀書的料,讀完私塾繼續上書院,石頭對讀書沒興趣,從私塾出來就直接迴店裏幫忙。
雖說不想讀書,但在私塾這幾年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他以前在店裏幹活基本沒出過差錯,現在迴來沒多久都能協助羅英管理長盛齋。
發現他有做生意的料子,蔣遼開始培養他,店裏的事他都做慣了就把他打發出去跟人學習管理佃農。
剛剛開始磕磕絆絆,久了倒還像點樣。
前段時間有佃農故意鬧事,想給他個下馬威,看看是不是好欺負的,蔣遼沒插手讓他自己處理。
石頭跟著人學了那麽久,最後沒讓他失望,事情處理的不錯,蔣遼就開始適當放手讓他管製。
這些年李嬸不再操心蔣遼的終身大事,更沒催過他,不過這兩年開始又念叨起石頭的親事了。
“都十六啦,能定親咯,剛好有家姑娘年紀合適的,模樣底子好,心善又會照顧人,這親事啊最不能耽誤,是得早早定下來……”
以前跟在身邊的小屁孩一下子就長大了,周梅每迴聽她勸起來都跟著打趣,一人一句給石頭嚇得天天往外麵跑。
石頭跟著人各地跑得殷勤,其實也不全是被嚇的。
而是蔣遼這些年一直忙著處理各種事,就沒見他歇息過,他就好像故意要讓自己忙得停不下來一樣。
連向來心大的壯子都發現了:“我咋感覺遼叔變了好多呢,都不見他跟咱們說笑了……”
李爺爺李奶奶他們所有人都在聊天,蔣遼坐在旁邊看著他們說笑,明明也在笑著,但每次這種時候就感覺他總是孤零零的。
每次迴村裏李奶奶總會勸他歇一陣,手底下那麽多人,別人能處理的不用什麽事都自己來,他卻還是每天都很忙。
石頭覺得他確實是變了。
不是變好也不是變差,具體的石頭說不出來,就是感覺如果林子哥在的話,他肯定不會這樣。
廉長林和蔣遼都對他有恩,石頭就是想能多幫上點忙,地裏需要人手那他就過去。
蔣遼這幾年已經忙習慣了,如今事情大多都丟給下麵的人處理,他還是經常會到各個地方走走。
現在商隊的規模越來越大,行商要道就快遍布全國,蔣遼其實沒有多大的抱負,開始會建立商隊,隻不過是形勢所需。
他站在岸上,望向正北的農田,思緒飄遠。
“遼叔,剛才聽佃農都在討論,說今年收成不好,想問能不能讓他們再少交些佃糧。”石頭走完山頭這片農田,過來跟蔣遼說道。
去年地裏隻是有些幹旱,最後收成沒太受影響,今年旱情比較嚴重,很多地勢偏遠的田地都缺水枯裂,即使水車澆灌的及時還是有很多處都長不出糧。
佃農忙活整年就指著餘下的佃糧過活,他們每年交的佃糧已經比外麵的佃戶少很多,但今年收成實在太差,大夥也是沒辦法不得不開口。
蔣遼問他:“你覺得呢,用不用給他們減少佃糧。”
對比外麵的佃戶,蔣遼對這些佃農已經夠優待了,佃糧再減少蔣遼能收到的糧食更少,他的糧倉好像都有大用處。
但佃農基本都有一大家子要養,今年收成確定又太差,石頭想了一陣,最後為難道:“……感覺應該給他們減,又不用給他們減。”
石頭接觸這些事少,處理不來很正常,蔣遼道:“先不用管,等秋收後再看說。”
外麵有人快馬加鞭趕過來,蔣遼看去是商隊的人,猜測到了什麽,他讓石頭看顧好這邊,走去取馬。
“蔣哥!趙哥他們迴來了,他讓我過來請你迴去!”那人急停住馬匆匆說道。
趙潭是開年後帶隊去的北疆,按理這個月初就該迴來了,卻拖到了月尾。
現在又特地讓人通知他,蔣遼神色略沉,解開馬繩翻身上馬,驅馬趕迴鎮上。
“那邊的蝗災很嚴重,到處都是流民,我們遇到好幾迴流寇襲擊,被耽誤了不少時間。”
等了下趙潭都沒再往下說,蔣遼問他:“這次,沒收到信?”
“……沒有。”趙潭麵色有些凝重,“我們的人在各處驛站都等了幾天,最後實在不能再拖了,隻好迴去跟商隊匯合。”
蔣遼聽完,神色沉默。
兩年前商隊運貨去北疆,自那之後,每次商隊過去廉長林都會讓人帶信迴來給他。
商隊無法靠近軍營,都是他讓人找上商隊,不論商隊在哪裏落腳,他都能找到。
等了幾天都沒等到他的信,也沒等來任何人傳話。
細想下去,蔣遼眸色變得更沉。
第137章 出發
“胡人經常到邊關來犯,士兵守城越來越嚴,商隊這次進城就費了很大功夫。”
廉長林能輕易找到商隊落腳的地方,現在動靜這麽大,商隊進城他不可能不知道,知道的話不會不給他送信。
何況商隊又特地等在驛站,他再怎麽都會讓人傳個話,蔣遼正想著,聽到趙潭又繼續道。
“我們還打聽到消息,全國多地一直天災不斷,朝廷銀庫緊張,早就發不出邊關的軍餉,這些年駐北軍一直都是自給自足。”
北疆去年就小範圍鬧起蝗災。
如今蝗災越來越嚴重,胡人又頻繁來犯,駐北軍處境嚴峻,廉長林來不及給他寄信,多半是遇上事情讓他無暇顧及其他,或者,根本就走不開身。
商隊每年前往北疆兩次,等秋收後會再次集隊出發,現在正值秋收期間。
蔣遼沒多加思考心下就做出決定,對趙潭道:“你明天召集商隊的人,看最快能召集多少人手,這趟我帶隊過去。”
說完拿出地圖,規劃起路線。
這些年蔣遼刻意忙個不停,不止李嬸,身邊的人全都看在眼裏。
這邊所有事情都已經穩定下來,可以不用他親自坐鎮盯著,趙潭知道他聽完邊關的消息肯定會坐不住,所以一迴來就讓人去通知他。
“行,這會兒太晚了,明天一早我召集他們。”趙潭問,“是不是還要運糧過去?”
他們迴程時北疆已經很混亂,一路上都不安全,何況是運送糧食,更需要多加派人手。
蔣遼點點頭:“這趟迴來的人都留下,剩下的隊伍,除了趕不過來的,全都召集起來。”
說完繼續看地圖。
商隊常年往全國各地運貨,現在留在商行的人手沒有多少。
時間太緊隊伍要是湊不齊,看來得去跟鄭武借人。他的賭坊一直培養打手,向來不缺人。
通往北疆的行商要道都是固定的,最快抵達邊關的路線,快馬加鞭都要三個多月,運送糧食行程會再延長,蔣遼要策劃出更近的路線。
去年趙潭和羅英事情成了後,他帶隊行商的次數就減少了,今年跑完這趟以後都不跑遠地,有他留下看著商行,蔣遼很放心。
別的地方都培養了人接手,他過去都吩咐完,開始著手帶隊趕赴邊關。
餘楓的消息很靈通,糧食搶收完蔣遼讓人整糧裝車,他就帶人運藥過來。
出手闊綽,整整兩大馬車,連車帶人都給他留下了。
“你這次過去,有多少人手跟著?”已經裝捆好的馬車一字排開,目測過去有近百輛,餘楓看完迴頭問他。
北疆鬧災嚴重,不僅是盜賊,就是流民走投無路之下會哄搶都是必定的,糧食會有所損失避不可免,但他馬車上的藥事關重大,不能出任何閃失。
“這幾百號人大都長年走商,又有拳腳在身,送貨沒出過差錯。”蔣遼迴道,“你要是不放心,就給我多找些人來,當然,沒點身手的就別送來了。”
收到邊關的消息餘楓確實擔憂,蔣遼能明白就好,看他著急出發,餘楓猜測他這趟應該不隻是運糧走商那麽簡單。
下次見麵不知道得什麽時候了,餘楓笑道:“有你這話就行,東西要是沒安全送到,迴來記得賠錢給我。”
蔣遼也笑道:“行。”
以前商隊前往北疆,選的都是相對安全的道路,所以費時會更久。
蔣遼現在帶隊走的,是經深思熟慮後定下、以前從沒走過的路線,不出意外能趕在三個月抵達北疆。
路上環境險峻,商隊解決了多批想要搶奪糧食的流寇。
避免耽誤進程,隊伍每到一處地方休整時都不會停留太久,馬不停蹄終於在三個月後到達北疆,又一刻不停歇繼續奔赴邊關。
這邊的情況比幾個月前要更嚴峻。
田地寸草不生,屋舍十室九空,入目全是荒涼。
入夜,看著前麵望不到邊際的荒原殘壁,蔣遼讓商隊就地生火,停歇休整。
安排完守夜的人手,他檢查了一圈隊伍,繼續坐到岩石上,望向遠處的夜景。
玉笛置在手上輕轉,尾部的流蘇被夜風吹撫,纏上指間。
“什麽人!出來!”守在隊伍後麵的人突然警惕嗬斥。
蔣遼收起玉笛走過去。
“蔣哥,是個小孩兒。”楊六說道。
男孩灰頭土臉,眼睛無力垂著,直勾勾盯著馬車木架上沒吃完的幹糧。
“別,別殺他,幾位大人饒命啊……”一個中年男人從斷壁後麵趕過來,把小孩拉走,身後踉蹌跑來的女人緊緊抱住兒子,驚恐萬狀看著商隊。
他們躲在遠處的斷壁後麵,是想等商隊離開再出去,兒子餓太久了,遠遠聞到食物的味道忍不住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