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繻,用彩色的絲綢製成的華服。袽,是破舊的爛衣服。
無論多漂亮的衣服,總有一天會變成破破爛爛的舊衣服。如果我們不小心這裏掛一下,那裏扯一下,那好衣服壞得更快,所以我們應該整日小心戒備,防止出現這樣的禍患。
無論工作做得多漂亮,事業做得多成功,我們如果驕傲自滿,遲早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恭親王奕?一度權傾天下。他的官服和頂戴花翎華麗而尊貴,領導了晚清洋務運動,主導了多次對外和談。但他終因中法戰爭前期的不利局麵而黯然去職。
中法戰爭,中國不是失敗方。尤其鎮南關一役,清軍在老將馮子材帶領下大敗法國侵略者,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一次戰役。
中法戰爭的爆發,要從法國入侵越南說起。
越南自古是中國的藩屬國,唇齒相依,關係密切。隨著清朝國力削弱,法國開始武力入侵越南,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並開始侵入越南北部。
1873年11月,越南人無力阻擋法國入侵,向中越邊境的中國黑旗軍求援。黑旗軍在民族英雄劉永福的率領下大敗法軍,迫使法軍退迴越南南部。
第二年,越南政府被迫與法國人簽訂不平等條約,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人在越南北部的諸多通商特權。法國隨即向清政府通告條約內容,但清廷不予承認。
1883年,法國人再次發動對越南北部的侵略戰爭,再次被劉永福的黑旗軍打敗。
惱羞成怒的法國人迫使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撤迴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隊後,開始與清廷直接對峙,並於當年底發動了山西之戰。
此山西不是中國的山西省,是指越南河內下轄的山西市。
當時越南山西的駐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另有清朝桂軍和滇軍的七個正規營。
法軍以一萬六千兵力,依靠領先的軍事裝備先後占領越南山西、北寧、太原、興化等地,對中越兩國形成強大壓力。
恭親王奕?因用人不當,督戰不力而被罷免。清廷全麵改組軍機處,起用禮親王世鐸,任命慶親王奕匡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授權主和派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和談。
曾炙手可熱無人能及的大清恭親王,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李鴻章草草與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李鴻章幾乎做出了所有讓步,卻偏偏留下了一條不清不楚的尾巴。
法國人單方麵規定了法軍與清軍在越南北部“接防”的日期。李鴻章對此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更沒有上報。於是在法軍來接防時,駐防的清軍蒙了。雙方一言不合爆發武力衝突,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法國人傲慢地繼續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同時要求清政府撤軍並賠償軍費白銀三千八百萬兩。
他們的遠東艦隊兵進福建福州和台灣基隆,並強行登陸基隆。誰知清廷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毫不客氣地率軍把法國人打迴海洋。
法國人見勢不妙,趕緊將賠款降低至白銀一千萬兩,試圖通過讓步誘使清政府屈服,被拒絕。
法國人於是發動突襲,擊沉中國水師戰艦十一艘,致使八百餘人遇難。
這一次,清政府忍無可忍,詔令水陸兩軍展開反擊。
這時,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張之洞(1837年-1909年)署理兩廣總督,主持中越邊境的對法作戰。
他奏請調任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1818年-1903年)鎮守鎮南關,又收編劉永福為記名提督,率黑旗軍共同抗法。
鎮南關,又名友誼關,位於廣西崇左市憑祥市西南端,是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朝在這裏設關,當時名叫雍雞關。
馮子材並未輕敵冒進,他在關口搶築了一條高七尺、長三裏、底寬一丈的堅牆,又在牆外深掘壕溝。
構建好防禦陣地後,馮子材主動出擊,夜襲法軍營地,擊毀法軍炮台兩座,打亂了法軍的作戰部署。
法軍被騷擾得心浮氣躁,不待援軍到齊便以一千餘兵力留守,以一千餘兵力趁濃霧偷襲鎮南關。中法雙方在長牆兩側展開激烈攻防,炮聲響徹山穀,子彈在陣前堆積一寸多厚。
在清軍眾誌成城的猛攻之下,法軍漸呈敗象。馮子材見狀手持長矛衝出陣地,與兩個兒子馮相榮、馮相華帶著將士們衝入敵陣,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裏,殺死殺傷法軍近千人,隨後乘勝追擊,一舉收複此前越南失地。清軍同樣損失慘重,如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奮勇殺敵,所部生存者不足五百人。
但鎮南關大捷使清廷在外交談判上處於有利地位。
然而,清政府一方麵忌憚英美等國的強勢幹預,一方麵擔心國內因勝利而“兵連禍結”,激起民變、兵變,於是采納李鴻章的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締結和約。
1885年4月,中法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慈禧太後頒發停戰詔令,法軍也退出台灣和澎湖列島。
兩個月後,李鴻章作為全權談判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同意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開辟兩個通商口岸。
越南從此成為法國殖民地,而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時人認為中法戰爭的結果是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不敗而敗。左宗棠更是怒斥十個法國將軍,不如一個李鴻章的危害大。
左宗棠當然有資格痛斥李鴻章,因為他收複新疆的勝利太過耀眼,足以振奮人心。
實際上,中法戰爭也不賴。
法國的國際聲譽從此一落千丈,中國的國際地位卻有所提高。
從國際視角來看,中國人苦戰三年後,狠狠給了法國侵略者一個大筆兜。
1886年3月5日,中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湖北省黃安縣(今湖北紅安縣)的一個教書先生家中誕生了一名男嬰,名叫董賢琮。這個男孩長大以後,改名為董必武。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
同一年12月1日,四川省儀隴縣的一個佃農家庭中也誕生了一個男嬰,父母為他取名為朱代珍。這個男孩長大以後,改名為朱德。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繻,用彩色的絲綢製成的華服。袽,是破舊的爛衣服。
無論多漂亮的衣服,總有一天會變成破破爛爛的舊衣服。如果我們不小心這裏掛一下,那裏扯一下,那好衣服壞得更快,所以我們應該整日小心戒備,防止出現這樣的禍患。
無論工作做得多漂亮,事業做得多成功,我們如果驕傲自滿,遲早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恭親王奕?一度權傾天下。他的官服和頂戴花翎華麗而尊貴,領導了晚清洋務運動,主導了多次對外和談。但他終因中法戰爭前期的不利局麵而黯然去職。
中法戰爭,中國不是失敗方。尤其鎮南關一役,清軍在老將馮子材帶領下大敗法國侵略者,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一次戰役。
中法戰爭的爆發,要從法國入侵越南說起。
越南自古是中國的藩屬國,唇齒相依,關係密切。隨著清朝國力削弱,法國開始武力入侵越南,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並開始侵入越南北部。
1873年11月,越南人無力阻擋法國入侵,向中越邊境的中國黑旗軍求援。黑旗軍在民族英雄劉永福的率領下大敗法軍,迫使法軍退迴越南南部。
第二年,越南政府被迫與法國人簽訂不平等條約,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人在越南北部的諸多通商特權。法國隨即向清政府通告條約內容,但清廷不予承認。
1883年,法國人再次發動對越南北部的侵略戰爭,再次被劉永福的黑旗軍打敗。
惱羞成怒的法國人迫使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撤迴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隊後,開始與清廷直接對峙,並於當年底發動了山西之戰。
此山西不是中國的山西省,是指越南河內下轄的山西市。
當時越南山西的駐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另有清朝桂軍和滇軍的七個正規營。
法軍以一萬六千兵力,依靠領先的軍事裝備先後占領越南山西、北寧、太原、興化等地,對中越兩國形成強大壓力。
恭親王奕?因用人不當,督戰不力而被罷免。清廷全麵改組軍機處,起用禮親王世鐸,任命慶親王奕匡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授權主和派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和談。
曾炙手可熱無人能及的大清恭親王,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李鴻章草草與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李鴻章幾乎做出了所有讓步,卻偏偏留下了一條不清不楚的尾巴。
法國人單方麵規定了法軍與清軍在越南北部“接防”的日期。李鴻章對此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更沒有上報。於是在法軍來接防時,駐防的清軍蒙了。雙方一言不合爆發武力衝突,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法國人傲慢地繼續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同時要求清政府撤軍並賠償軍費白銀三千八百萬兩。
他們的遠東艦隊兵進福建福州和台灣基隆,並強行登陸基隆。誰知清廷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毫不客氣地率軍把法國人打迴海洋。
法國人見勢不妙,趕緊將賠款降低至白銀一千萬兩,試圖通過讓步誘使清政府屈服,被拒絕。
法國人於是發動突襲,擊沉中國水師戰艦十一艘,致使八百餘人遇難。
這一次,清政府忍無可忍,詔令水陸兩軍展開反擊。
這時,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張之洞(1837年-1909年)署理兩廣總督,主持中越邊境的對法作戰。
他奏請調任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1818年-1903年)鎮守鎮南關,又收編劉永福為記名提督,率黑旗軍共同抗法。
鎮南關,又名友誼關,位於廣西崇左市憑祥市西南端,是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朝在這裏設關,當時名叫雍雞關。
馮子材並未輕敵冒進,他在關口搶築了一條高七尺、長三裏、底寬一丈的堅牆,又在牆外深掘壕溝。
構建好防禦陣地後,馮子材主動出擊,夜襲法軍營地,擊毀法軍炮台兩座,打亂了法軍的作戰部署。
法軍被騷擾得心浮氣躁,不待援軍到齊便以一千餘兵力留守,以一千餘兵力趁濃霧偷襲鎮南關。中法雙方在長牆兩側展開激烈攻防,炮聲響徹山穀,子彈在陣前堆積一寸多厚。
在清軍眾誌成城的猛攻之下,法軍漸呈敗象。馮子材見狀手持長矛衝出陣地,與兩個兒子馮相榮、馮相華帶著將士們衝入敵陣,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裏,殺死殺傷法軍近千人,隨後乘勝追擊,一舉收複此前越南失地。清軍同樣損失慘重,如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奮勇殺敵,所部生存者不足五百人。
但鎮南關大捷使清廷在外交談判上處於有利地位。
然而,清政府一方麵忌憚英美等國的強勢幹預,一方麵擔心國內因勝利而“兵連禍結”,激起民變、兵變,於是采納李鴻章的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締結和約。
1885年4月,中法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慈禧太後頒發停戰詔令,法軍也退出台灣和澎湖列島。
兩個月後,李鴻章作為全權談判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同意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開辟兩個通商口岸。
越南從此成為法國殖民地,而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時人認為中法戰爭的結果是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不敗而敗。左宗棠更是怒斥十個法國將軍,不如一個李鴻章的危害大。
左宗棠當然有資格痛斥李鴻章,因為他收複新疆的勝利太過耀眼,足以振奮人心。
實際上,中法戰爭也不賴。
法國的國際聲譽從此一落千丈,中國的國際地位卻有所提高。
從國際視角來看,中國人苦戰三年後,狠狠給了法國侵略者一個大筆兜。
1886年3月5日,中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湖北省黃安縣(今湖北紅安縣)的一個教書先生家中誕生了一名男嬰,名叫董賢琮。這個男孩長大以後,改名為董必武。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
同一年12月1日,四川省儀隴縣的一個佃農家庭中也誕生了一個男嬰,父母為他取名為朱代珍。這個男孩長大以後,改名為朱德。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