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這裏的高宗,不是唐高宗李治,也不是宋高宗趙構,更不是清高宗乾隆。他是殷商王朝第二十二任君王殷高宗武丁。
鬼方是中國古代西北部的方國,威姓,或為帝少昊的後代。
據《史記正義》記載,“相州滏陽西南五十裏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所謂相州,是今天的河南安陽市,其治下滏陽縣當為今河北邯鄲磁縣。
而據陝西省考古認定,今陝西榆林清澗縣李家崖古城遺址應為商代鬼方都城遺址。
兩者為何相距頗遠呢?事情還要從高宗伐鬼方說起。
作為古代中國的西北重要方國,鬼方一直是殷商王朝的外患。武丁為此統兵出征,曆經多年征戰終於平定鬼方。他後來還興兵征服了羌方、夷方、巴方、蜀方等周邊方國,拓展了殷商的版圖,促進了中華民族間的共融共生。武丁時期,殷商成為西起甘肅,北及大漠,東至濱海,南逾江漢的的多部落多民族大國,史稱武丁中興。
鬼方被征服後,一部分族人從清澗縣遷徙到了磁縣一帶定居發展。在殷紂王時期,鬼侯勢力重新強大起來,與西伯侯、鄂侯並列三公。
春秋時,他們被稱作赤狄,又稱丁零,活動範圍擴展到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的南西伯利亞地區。兩漢時期,他們南遷至蒙古高原,史稱敕勒或鐵勒,成為高車族六部之首。
高宗征伐鬼方,耗時三年才取得最終勝利。這表示雙方勢力都很強大,要想取勝就必須穩打穩紮,取勝之後更要穩定發展以彌補戰爭帶來的損耗,因此不能任用貪功冒進的小人。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以左宗棠的軍功最為顯赫。他力抗沙俄和英國的外交壓力而奮力收複新疆,有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這是曾、李、張等人不曾做到的不世之功。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出生於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是我的老鄉。他十六歲應長沙府試得第二名,二十一歲中舉,此後接連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
盡管屢試不第,湘軍領袖胡林翼卻很欣賞他,多次向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推薦左宗棠。
1850年正月,年已年邁的林則徐返鄉途中經過長沙,在嶽麓山下的湘江邊約見了年已三十九歲的左宗棠。因對林則徐仰慕已久,心情激動的左宗棠在上船時,一腳踏空落入水中。
左宗棠濕淋淋地爬上船,行過禮後自我解嘲說:“聽說古人有三薰三沐的禮節,如今已拜領三沐之禮,不過三薰還沒有。”
林則徐請他更衣之後,與他徹夜長談,話題涉及西域時政。林則徐見左宗棠談吐不凡,對他期許甚深,於是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地圖全部交給了他。這就是著名的林左湘江夜話。
這些資料,對左宗棠後來收複新疆起了很大的作用。
1856年,左宗棠靠讚助湘軍軍餉,從曾國藩那裏得到了一張兵部郎中的任職文書。若幹年後,他以四品京堂候補陪同曾國藩襄辦軍務,得以在湖南招募五千精壯組成楚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力量。
1861年,因為曾國藩的推薦,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成為一方大員。這一年,他五十歲。
三年後,左宗棠因平定太平軍有功,升任閩浙總督,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封一等恪靖伯,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
不久,他以陝甘總督之職,就連平定西撚軍和陝甘迴變,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此時,受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迴變影響,新疆亂成了一鍋粥。
沙俄趁機侵占伊犁,並支持浩罕汗國的阿古柏進駐新疆建立洪福汗國。
當年的浩罕汗國,版圖包括今哈薩克斯坦南部、烏茲別克斯坦東部以及塔吉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部分領土,1876年被俄羅斯滅國。
新疆時局引起清政府重視,命令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塞平定新疆。
左宗棠提出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先克定烏魯木齊再收複伊犁的戰略方針。
他緩進以治軍,留出充足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增強軍隊戰鬥力。他統率的湘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總兵力約八萬人。但他淘冗取精後,隻選出五十餘營兩萬多人開往新疆前線。
在籌措到足夠的軍餉,囤積充足的糧草後,1876年4月,左宗棠兵分兩路出關,力爭急戰以速戰速決,在一年半內全勝收兵。
他兵不血刃收複烏魯木齊和瑪納斯城(今新疆吉迴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克定北疆。隨後兵分三路,先後收複南疆門戶達阪城、托克遜城和吐魯番。
阿古柏見大勢已去,服毒自殺。
在收複新疆期間,英國人將阿古柏勢力認作藩屬,多次威嚇清廷停止進軍。但左宗棠不為所動,多次上書朝廷,誓要收複新疆。
在清廷支持下,大軍繼續西進,僅用一年多時間,如期收複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
接下來就是收複伊犁。
當年,沙俄乘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機侵占了伊犁。其駐華公使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稱占領伊犁是為了安定邊疆而采取的權宜之計,一旦清政府收複烏魯木齊和瑪納斯等地,他們就交還伊犁。
因此,左宗棠主張通過外交途徑和平收迴伊犁。
他先是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自己表示“壯士長歌,不複以出塞為苦也”,親自入疆坐鎮哈密,表現出不惜血戰到底收複伊犁的決心。
然後,中俄雙方在談判桌上經過一番相互警告、恫嚇和談判,沙俄最終做出讓步。
1881年2月,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中國收迴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但也增加了賠款數額,並且仍然割讓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的領土。
左宗棠對這個條約態度複雜,實則心中多有不滿。
此後,左宗棠極力促成了在新疆和台灣設省,為加強新疆、台灣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祖國邊防發揮了巨大作用。
作為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者、近代中國國家主權完整的扞衛者,左宗棠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裏的高宗,不是唐高宗李治,也不是宋高宗趙構,更不是清高宗乾隆。他是殷商王朝第二十二任君王殷高宗武丁。
鬼方是中國古代西北部的方國,威姓,或為帝少昊的後代。
據《史記正義》記載,“相州滏陽西南五十裏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所謂相州,是今天的河南安陽市,其治下滏陽縣當為今河北邯鄲磁縣。
而據陝西省考古認定,今陝西榆林清澗縣李家崖古城遺址應為商代鬼方都城遺址。
兩者為何相距頗遠呢?事情還要從高宗伐鬼方說起。
作為古代中國的西北重要方國,鬼方一直是殷商王朝的外患。武丁為此統兵出征,曆經多年征戰終於平定鬼方。他後來還興兵征服了羌方、夷方、巴方、蜀方等周邊方國,拓展了殷商的版圖,促進了中華民族間的共融共生。武丁時期,殷商成為西起甘肅,北及大漠,東至濱海,南逾江漢的的多部落多民族大國,史稱武丁中興。
鬼方被征服後,一部分族人從清澗縣遷徙到了磁縣一帶定居發展。在殷紂王時期,鬼侯勢力重新強大起來,與西伯侯、鄂侯並列三公。
春秋時,他們被稱作赤狄,又稱丁零,活動範圍擴展到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的南西伯利亞地區。兩漢時期,他們南遷至蒙古高原,史稱敕勒或鐵勒,成為高車族六部之首。
高宗征伐鬼方,耗時三年才取得最終勝利。這表示雙方勢力都很強大,要想取勝就必須穩打穩紮,取勝之後更要穩定發展以彌補戰爭帶來的損耗,因此不能任用貪功冒進的小人。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以左宗棠的軍功最為顯赫。他力抗沙俄和英國的外交壓力而奮力收複新疆,有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這是曾、李、張等人不曾做到的不世之功。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出生於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是我的老鄉。他十六歲應長沙府試得第二名,二十一歲中舉,此後接連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
盡管屢試不第,湘軍領袖胡林翼卻很欣賞他,多次向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推薦左宗棠。
1850年正月,年已年邁的林則徐返鄉途中經過長沙,在嶽麓山下的湘江邊約見了年已三十九歲的左宗棠。因對林則徐仰慕已久,心情激動的左宗棠在上船時,一腳踏空落入水中。
左宗棠濕淋淋地爬上船,行過禮後自我解嘲說:“聽說古人有三薰三沐的禮節,如今已拜領三沐之禮,不過三薰還沒有。”
林則徐請他更衣之後,與他徹夜長談,話題涉及西域時政。林則徐見左宗棠談吐不凡,對他期許甚深,於是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地圖全部交給了他。這就是著名的林左湘江夜話。
這些資料,對左宗棠後來收複新疆起了很大的作用。
1856年,左宗棠靠讚助湘軍軍餉,從曾國藩那裏得到了一張兵部郎中的任職文書。若幹年後,他以四品京堂候補陪同曾國藩襄辦軍務,得以在湖南招募五千精壯組成楚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力量。
1861年,因為曾國藩的推薦,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成為一方大員。這一年,他五十歲。
三年後,左宗棠因平定太平軍有功,升任閩浙總督,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封一等恪靖伯,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
不久,他以陝甘總督之職,就連平定西撚軍和陝甘迴變,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此時,受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迴變影響,新疆亂成了一鍋粥。
沙俄趁機侵占伊犁,並支持浩罕汗國的阿古柏進駐新疆建立洪福汗國。
當年的浩罕汗國,版圖包括今哈薩克斯坦南部、烏茲別克斯坦東部以及塔吉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部分領土,1876年被俄羅斯滅國。
新疆時局引起清政府重視,命令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塞平定新疆。
左宗棠提出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先克定烏魯木齊再收複伊犁的戰略方針。
他緩進以治軍,留出充足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增強軍隊戰鬥力。他統率的湘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總兵力約八萬人。但他淘冗取精後,隻選出五十餘營兩萬多人開往新疆前線。
在籌措到足夠的軍餉,囤積充足的糧草後,1876年4月,左宗棠兵分兩路出關,力爭急戰以速戰速決,在一年半內全勝收兵。
他兵不血刃收複烏魯木齊和瑪納斯城(今新疆吉迴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克定北疆。隨後兵分三路,先後收複南疆門戶達阪城、托克遜城和吐魯番。
阿古柏見大勢已去,服毒自殺。
在收複新疆期間,英國人將阿古柏勢力認作藩屬,多次威嚇清廷停止進軍。但左宗棠不為所動,多次上書朝廷,誓要收複新疆。
在清廷支持下,大軍繼續西進,僅用一年多時間,如期收複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
接下來就是收複伊犁。
當年,沙俄乘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機侵占了伊犁。其駐華公使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稱占領伊犁是為了安定邊疆而采取的權宜之計,一旦清政府收複烏魯木齊和瑪納斯等地,他們就交還伊犁。
因此,左宗棠主張通過外交途徑和平收迴伊犁。
他先是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自己表示“壯士長歌,不複以出塞為苦也”,親自入疆坐鎮哈密,表現出不惜血戰到底收複伊犁的決心。
然後,中俄雙方在談判桌上經過一番相互警告、恫嚇和談判,沙俄最終做出讓步。
1881年2月,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中國收迴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但也增加了賠款數額,並且仍然割讓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的領土。
左宗棠對這個條約態度複雜,實則心中多有不滿。
此後,左宗棠極力促成了在新疆和台灣設省,為加強新疆、台灣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祖國邊防發揮了巨大作用。
作為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者、近代中國國家主權完整的扞衛者,左宗棠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