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我們如果不懂得節製,總有歎息後悔的時候。如果我們後悔了,改正了,就不會有更大的災難。


    乾隆時期,全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大幅發展,耕地麵積擴大至七億八千萬畝,人口激增至三億人,經濟社會呈現空前繁榮的局麵。


    這時候的農業生產技術提升,糧食產量有了明顯提高,眾多高產農作物得到普遍種植。


    用南方水稻為例,畝產量達到五六石的屢見不鮮,最高可達七八石。


    這幾個數字很驚人。


    按我們的通常理解,一石等於十鬥,約等於一百二十斤。還有其他說法,在清代一石約等於七十公斤,一百四十市斤。


    我們按一百二十斤換算,乾隆時期的水稻畝產已達到驚人的七百多斤。


    在袁隆平爺爺的努力下,我國現在的高產雜交水稻畝產量常規低產約為六、七百斤,高產到達一千斤至一千二百斤。比較高的如四川省樂至縣,2024年規模經營主體水稻種植的平均畝產量為625.9公斤?。


    當然還有更高的產量,比如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的水稻產量,在株距為十二厘米的情況下,畝產量達到969公斤,接近兩千斤一畝。而在株距十四厘米的情況下,畝產量也有約894公斤?。


    這是產量比較高的,平均產量沒有如此驚人。


    據有關統計,2024年全國早稻畝產量大約為七百九十斤,總產量約為563.5億斤。


    在沒有雜交水稻加持的情況下,乾隆時期的水稻產量已幾乎等於如今的早稻平均產量。


    糧食產量越高,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更何況,這時候高產、耐寒的甘薯和玉米也在我國大江南北得到了廣泛種植。


    糧食產量能夠滿足需求,這是乾隆時期全國人口出現井噴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棉花、煙草、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也越來越廣泛。當時全國集中的產棉區主要有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地區、錢塘江沿岸、河南、直隸等地,江南的紡織業因此分外發達。


    眼見清朝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社會繁榮、文化發達,進入人人稱頌的康乾盛世,乾隆帝逐漸變得好大喜功,不懂得節製了。他開始大興土木,生活奢侈的,又仿效康熙帝六下江南,巡幸各地,一路上任意揮霍,國庫的銀子像流水一樣花出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各級官僚、地主、商人競相效仿。貪汙腐化重新盛行,吏治再度變得敗壞,清王朝來到了由盛轉衰的拐點。


    乾隆中後期,接連爆發腐敗窩案。如公元1768年兩淮鹽政高恆、普福和鹽運使盧見曾貪汙鹽引案,1781年甘肅捐監冒賑案,以及一年之後的山東巡撫國泰、於易簡虧空庫帑案。


    兩淮鹽引案涉及數任兩淮鹽政及眾多鹽商。二十多年來官商勾結,共侵吞稅銀一千零九十餘萬兩之多。


    兩淮鹽政從中獲利多少呢?高恆任內收受十三萬兩白銀,普福任內收受八萬餘兩。


    乾隆帝下令將普福、高恆和鹽運使盧見曾革職查辦,叛秋後處斬,又向鹽商追繳銀一千零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九兩六錢。


    甘肅冒賑案,又稱甘肅米案,是乾隆年間甘肅官員以賑濟災民的名義徇私舞弊侵吞賑糧的大案。這個案子波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省,共牽涉到總督、布政使及以下官員一百一十三人,追繳贓銀二百八十餘萬兩。


    因其貪汙數量之大、延續時間之長、牽涉官員之多、懲處罪犯之嚴,被稱為清朝第一大貪汙案。


    這樁案子早在七年前就開始了。眾多官員參與其中,卻無一個官員舉報,以致該案隱瞞七年之久,如果不是撒拉族人蘇四十三反清起義,這樁大案也許還不會敗露。


    清政府在甘肅實行過捐監。


    所謂捐監,就是取得國子監監生學曆的讀書人,必須按規定向當地官倉捐交穀糧,用以在災荒之間賑濟災民。


    捐監曾一度停止,但王亶望出任甘肅布政使後,以甘肅倉儲不足為由,說服陝甘總督勒爾謹上書朝廷,奏請用捐監糧米賑貸災民。公元1774年,乾隆帝批準在甘肅開捐。


    王亶望稍微變了一下捐監的辦法,讓監生將應捐豆麥折算為白銀。隨後他調來親信,將私收的白銀以賑災之名開銷出去。


    他們為各縣預設災情,然後按照各縣“災情”的輕重,把賑災銀兩發給各縣,又令各縣照單開賑,這就是所謂的“冒賑”。


    這份冒賑的錢,就由王亶望和各縣瓜分了。乾隆帝遠在帝都,對內情一無所知,見王亶望辦理監糧有功,將其調升浙江巡撫。


    甘肅布政使一職由王廷讚接任,他與總督一起照本宣科,從中牟利。


    一眾官員心照不宣地夥同貪墨,本以為此事天衣無縫,誰知公元1781年,甘肅河州循化廳(今青海循化縣)撒拉族人蘇四十三不堪壓迫,突然揭竿起事反清進逼蘭州。王廷讚為擺脫困境,主動向乾隆帝上奏說甘願將曆年積存的四萬兩廉俸銀捐作軍餉。


    乾隆帝一眼看出毛病,王延讚隻不過擔任甘肅布政使,他家中怎麽可能有這麽多錢?


    於是他傳諭大學士阿桂和署理陝甘總督李侍堯,一麵調集重兵鎮壓起義,一邊密查王延讚家財的來源。


    這一查,就查出了地方官員冒賑侵貧的驚天大案。


    據統計,甘肅省當時共有二十七萬多名報捐監生,共計收捐銀一千五百餘萬兩,其中有一千多萬兩不知所蹤,且甘肅全省官吏無不染指。乾隆帝獲知消息後,氣得渾身發抖,大叫“官官相護之風,至於舉朝皆然!”他為此下令重懲,強調不可因罰不及眾仍存姑息。


    此案共計處死大小官員五十六人,被革職下獄者八十二人。其中甘肅總督勒爾謹被賜令自盡,王廷讚被處以絞刑,王亶望等人則被斬首示眾。甘肅官場實現了徹底的大換血。


    甘肅冒賑案僅僅過去不到一年,山東庫銀案爆發。


    山東巡撫國泰,姓富察氏,為滿清八大姓之一,而且他還是乾隆帝皇妃的伯父。他與山東布政使於易簡勾結貪贓枉法,導致山東省共虧空帑銀兩百多萬兩。兩人都被處死。


    對於各案貪汙犯,乾隆帝無一例外處以極刑,但並沒有刹住貪汙之風。當以乾隆帝為首的統治階級享受著窮奢極欲的腐朽生活時,官場逐漸形成各種陳規陋習,廣大農民的生活逐漸變得艱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