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孚於剝,有厲。
因為沉迷於玩樂,學習不用心,工作不好好做,慢慢的人品和能力遭到質疑,到最後口碑全無,這樣的結果非常危險。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要建立起來很難。而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則很難扭轉。
清軍入關後,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四處蠶食中國領土。
俄羅斯民族,原屬於東歐平原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生活在德涅斯特河、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之間的東歐平原上。公元882年,以基輔為中心,他們建立起一個名叫基輔羅斯的國家。13世紀初,基輔羅斯逐漸衰落,國內封建製度與諸侯並立。
公元1453年,第二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嫁給了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在她及其兒子瓦西裏三世的影響下,莫斯科公國實現了全盤羅馬化。
他們自稱第三羅馬,基本全盤接納東羅馬文化,把東羅馬皇室的雙頭鷹標誌作為國徽,將東羅馬的正統信仰東正教變成國教,又將引入東羅馬的元老院製度。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稱沙皇,定首都為莫斯科,定國號為俄國,開始對外擴張,並逐漸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十七世紀明崇禎年間,他們已開始派遣軍隊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
公元1721年,俄國在與瑞典王國的大北方戰爭取得勝利,彼得一世加冕為“全俄羅斯皇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俄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它是俄羅斯曆史上最後一個君主製國家。直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在十月革命後退位,俄羅斯成立世界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他於公元1682年即位,在位期間對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進行了西化改革,奠定了近代俄羅斯的大國基礎。
他比中國滿清的康熙帝小了十八歲,兩位大帝在中國北疆的中俄邊境上展開了一場隔空對話。隻不過此時的彼得大帝年紀還小,沙俄的真正話事人是攝政王索菲亞。
早在公元1655年的順治帝時期,沙皇俄國便開始試圖與滿清建交。但因為雙方的禮儀存在差別,導致這次外交活動不很愉快。
滿清的君臣禮儀繁瑣,尤其是跪拜等禮儀讓沙俄難以接受。雙方就遞交國書、覲見禮儀等反複談判,仍無法達成共識。
在對待俄羅斯方麵,滿清政府的態度是傲慢的。他們認為俄國是歸化中國的外夷,應視同為藩屬國,因此拒絕了中俄建立平等國交的要求,驅逐了沙俄使團並迴了一封致沙皇的詔書。順治帝在詔書中以“諭鄂羅斯國察幹汗”起頭,正文中則稱“今爾誠心向化,遣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特頒恩賜,即俾爾使人齎迴,昭朕柔遠至意。爾其欽承,永劾忠順,以副恩寵。”
沙俄與滿清邦交受挫之後,開始不斷蠶食中國東北邊境,先後占領雅克薩、尼布楚等地。
雅克薩是中國東北邊疆的一座古城,位於黑龍江上遊左岸,位於今漠河市境內,地扼水陸要衝。
尼布楚則是今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的一個城市,南鄰蒙古國,東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
公元1673年,沙俄再次遣使來華,就禮儀問題上再次糾纏不清。康熙帝允許使團進京談判,以解決沙俄侵犯邊境的問題。雙方采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在紫禁城午門外鋪設一張黃案,將俄國國書放在黃案上,再由大學士轉交皇帝。而沙俄使者也做出讓步,向康熙帝行跪拜禮。
這次會麵並未解決邊境上的實質問題,但讓康熙帝發現沙俄或有對抗滿清的實力,隨即在黑龍江一帶增派重兵駐邊。
公元1683年9月,康熙帝在平定三藩、收複台灣後,騰出手來處理北境問題。他向沙俄提出抗議,勒令盤踞在雅克薩地區的沙俄軍隊撤離清朝領土。
沙俄軍的迴應是,起兵至愛琿(今黑龍江愛輝縣)一帶劫掠。
這一次,滿清政府沒有慣著沙俄軍隊,起兵打敗他們後,一把火將黑龍江下遊沙俄軍的據點全部燒毀,使雅克薩成為一座孤城。
滿清與沙俄之間的邦交互信至此被全部剝離。經過多次交涉、警告未果後,康熙帝意識到隻有使用武力才能驅逐沙俄侵略軍。
公元1685年4月,三千清軍攜戰艦、鳥槍、火炮等重武器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挺進雅克薩,列炮攻城,迫使沙俄軍隊撤至尼布楚。清軍摧毀雅克薩城,留兵駐守愛琿,並在這一帶屯田以加強防務。
同年秋,沙俄增兵六百援助尼布楚,在得知清軍撤兵後再度占領雅克薩。
康熙接到奏報後,當即下令再打,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翌年7月,兩千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一邊攻城,一邊挖掘戰壕以應對沙俄援軍。
一場戰事下來,八百多名侵略軍被打到不剩百人。眼見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沙俄攝政王索菲亞緊急向清廷請求和談,議定邊界。清答應所請,準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公元1689年7月,雙方締結《中俄尼布楚條約》,約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中國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和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似乎吃了虧。但在當時看來,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滿清和沙俄誰都沒占到便宜。
以當時的科技、交通和文化水平,無論對清朝還是對沙俄,尼布楚和雅克薩都是遙遠的地方,雙方對這些地方都未曾實行過有效統治。因此既談不上清朝割讓土地給沙俄,也談不上沙俄割讓領土給清朝。對於兩國來說,占領這個地方投入太大,而迴報太小,不值得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所以我們看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規模和烈度,不過兩三千人對一千餘人,對比平三藩和收複台灣時動輒數十萬軍隊大規模對戰,完全是小打小鬧。這場戰爭實質,不過是雙方秀肌肉、亮實力的外交手段而已。
康熙帝基於實際情況做出的決策,帶來的是東北邊境近一個半世紀的基本和平安寧。與此同時,中俄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不斷深化,雙方積極開展京師互市、庫倫互市、齊齊哈爾互市等商貿往來活動,為兩國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現實利益。
因為沉迷於玩樂,學習不用心,工作不好好做,慢慢的人品和能力遭到質疑,到最後口碑全無,這樣的結果非常危險。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要建立起來很難。而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則很難扭轉。
清軍入關後,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四處蠶食中國領土。
俄羅斯民族,原屬於東歐平原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生活在德涅斯特河、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之間的東歐平原上。公元882年,以基輔為中心,他們建立起一個名叫基輔羅斯的國家。13世紀初,基輔羅斯逐漸衰落,國內封建製度與諸侯並立。
公元1453年,第二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嫁給了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在她及其兒子瓦西裏三世的影響下,莫斯科公國實現了全盤羅馬化。
他們自稱第三羅馬,基本全盤接納東羅馬文化,把東羅馬皇室的雙頭鷹標誌作為國徽,將東羅馬的正統信仰東正教變成國教,又將引入東羅馬的元老院製度。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稱沙皇,定首都為莫斯科,定國號為俄國,開始對外擴張,並逐漸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十七世紀明崇禎年間,他們已開始派遣軍隊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
公元1721年,俄國在與瑞典王國的大北方戰爭取得勝利,彼得一世加冕為“全俄羅斯皇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俄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它是俄羅斯曆史上最後一個君主製國家。直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在十月革命後退位,俄羅斯成立世界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他於公元1682年即位,在位期間對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進行了西化改革,奠定了近代俄羅斯的大國基礎。
他比中國滿清的康熙帝小了十八歲,兩位大帝在中國北疆的中俄邊境上展開了一場隔空對話。隻不過此時的彼得大帝年紀還小,沙俄的真正話事人是攝政王索菲亞。
早在公元1655年的順治帝時期,沙皇俄國便開始試圖與滿清建交。但因為雙方的禮儀存在差別,導致這次外交活動不很愉快。
滿清的君臣禮儀繁瑣,尤其是跪拜等禮儀讓沙俄難以接受。雙方就遞交國書、覲見禮儀等反複談判,仍無法達成共識。
在對待俄羅斯方麵,滿清政府的態度是傲慢的。他們認為俄國是歸化中國的外夷,應視同為藩屬國,因此拒絕了中俄建立平等國交的要求,驅逐了沙俄使團並迴了一封致沙皇的詔書。順治帝在詔書中以“諭鄂羅斯國察幹汗”起頭,正文中則稱“今爾誠心向化,遣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特頒恩賜,即俾爾使人齎迴,昭朕柔遠至意。爾其欽承,永劾忠順,以副恩寵。”
沙俄與滿清邦交受挫之後,開始不斷蠶食中國東北邊境,先後占領雅克薩、尼布楚等地。
雅克薩是中國東北邊疆的一座古城,位於黑龍江上遊左岸,位於今漠河市境內,地扼水陸要衝。
尼布楚則是今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的一個城市,南鄰蒙古國,東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
公元1673年,沙俄再次遣使來華,就禮儀問題上再次糾纏不清。康熙帝允許使團進京談判,以解決沙俄侵犯邊境的問題。雙方采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在紫禁城午門外鋪設一張黃案,將俄國國書放在黃案上,再由大學士轉交皇帝。而沙俄使者也做出讓步,向康熙帝行跪拜禮。
這次會麵並未解決邊境上的實質問題,但讓康熙帝發現沙俄或有對抗滿清的實力,隨即在黑龍江一帶增派重兵駐邊。
公元1683年9月,康熙帝在平定三藩、收複台灣後,騰出手來處理北境問題。他向沙俄提出抗議,勒令盤踞在雅克薩地區的沙俄軍隊撤離清朝領土。
沙俄軍的迴應是,起兵至愛琿(今黑龍江愛輝縣)一帶劫掠。
這一次,滿清政府沒有慣著沙俄軍隊,起兵打敗他們後,一把火將黑龍江下遊沙俄軍的據點全部燒毀,使雅克薩成為一座孤城。
滿清與沙俄之間的邦交互信至此被全部剝離。經過多次交涉、警告未果後,康熙帝意識到隻有使用武力才能驅逐沙俄侵略軍。
公元1685年4月,三千清軍攜戰艦、鳥槍、火炮等重武器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挺進雅克薩,列炮攻城,迫使沙俄軍隊撤至尼布楚。清軍摧毀雅克薩城,留兵駐守愛琿,並在這一帶屯田以加強防務。
同年秋,沙俄增兵六百援助尼布楚,在得知清軍撤兵後再度占領雅克薩。
康熙接到奏報後,當即下令再打,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翌年7月,兩千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一邊攻城,一邊挖掘戰壕以應對沙俄援軍。
一場戰事下來,八百多名侵略軍被打到不剩百人。眼見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沙俄攝政王索菲亞緊急向清廷請求和談,議定邊界。清答應所請,準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公元1689年7月,雙方締結《中俄尼布楚條約》,約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中國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和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似乎吃了虧。但在當時看來,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滿清和沙俄誰都沒占到便宜。
以當時的科技、交通和文化水平,無論對清朝還是對沙俄,尼布楚和雅克薩都是遙遠的地方,雙方對這些地方都未曾實行過有效統治。因此既談不上清朝割讓土地給沙俄,也談不上沙俄割讓領土給清朝。對於兩國來說,占領這個地方投入太大,而迴報太小,不值得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所以我們看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規模和烈度,不過兩三千人對一千餘人,對比平三藩和收複台灣時動輒數十萬軍隊大規模對戰,完全是小打小鬧。這場戰爭實質,不過是雙方秀肌肉、亮實力的外交手段而已。
康熙帝基於實際情況做出的決策,帶來的是東北邊境近一個半世紀的基本和平安寧。與此同時,中俄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不斷深化,雙方積極開展京師互市、庫倫互市、齊齊哈爾互市等商貿往來活動,為兩國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現實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