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艮其身,無咎。
拿著菜刀的男子被牢牢抱住腰,他漸漸冷靜下來,終於不掙紮了,他不會再變成殺人犯。
但他僅僅隻是無咎而已,因為他的心情還沒完全平複,還很憤怒,因為沒剁了仇人,總感覺很不爽。當他還沒徹底從憤怒中走出來,沒有發自內心地思考問題的得失,他就不會吉。
所以為什麽說艮其身,無咎呢?
我們的身體已經停止了動作,不會犯過錯,不會招來災難,但我們的內心還沒有完全抵抗住誘惑。我們還做不到對誘惑心如止水,還不能專心追求對我們真正有利的事物。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來,奉旨留守北平的郕王朱祁鈺(1428年-1457年)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翰林院侍講徐有貞說天上星象有變,宜遷都南京以避刀兵。他的提議得到了許多大臣支持。
兵部侍郎於謙(1398年-1457年)聞言怒發衝冠,厲聲喝到提議南遷的人都應該斬首。他認為京師是天下根本,如果遷都則大勢盡去,一如當年宋朝南渡。
於謙是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從小誌向高遠,而且極為欽佩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氣節。
他以科考入仕後,每次進京奏事不帶任何禮物。有人勸他就算不送金銀財帛,總該帶些地方土特產打點關係。於謙甩著兩隻袖子說:“隻有清風。”這就是兩袖清風的由來。
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人支持於謙抗戰的主張。此時此刻,必須拚命守住京都,艮其身才能無咎。否則大明朝就算不亡,恐怕也隻能偏安一隅,再難翻身。
然而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已在土木堡失陷,以目前不足十萬士氣低迷的老弱殘兵,拿什麽守城?
於謙建議朱祁鈺下令,命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以及各府運糧軍火速奔赴京師布防。朱祁鈺從其所言,隨即擢升於謙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事務。
為穩定人心,明英宗的生母孫太後親自召開禦前會議,命朱祁鈺監國,又立明英宗的長子、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皇太子。她試圖兩全其美,一方麵給予朱祁鈺總管百官的名份,確保他可以名正言順施政,另一方麵又努力保全明英宗一脈的皇位。
想法是好的,但抗蒙形勢逼人,曆史的走向很快將超出她的掌控。
朱祁鎮剛剛監國,右都禦史陳鎰便奏請誅殺王振全族,朝臣紛紛響應。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倒是對王振忠心耿耿,站出來叱斥百官。百官忽然爆發,一擁而上,對馬順拳打腳踢,竟然當廷把他活活打死。
此時群情激憤,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引發宮廷劇變。關鍵時刻,於謙急中生智,站在朱祁鈺身邊扶住他的手臂,大聲叫道:“馬順等人罪該誅死,打死勿論。”
此言一出,那些打紅了眼的官員才漸漸冷靜下來。此時,於謙身上的袍袖已因撕扯而裂開,形勢之危急混亂可想而知。
於謙這句話巧妙的地方,在於將百官打死人的舉動定性為正義行為,告訴他們殺人無罪,而且朱祁鈺和他們是同一陣線的。
麵對一群殺人見血、失去了理性的人,於謙能處變不驚,迅速找到解決危機的辦法,堪稱大智大勇。
事端平息之後,王直後怕不已,他抓住於謙的手說道:“象今天這樣的情況,就算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
明朝當時最大的危機是國家無主,太子年幼,而敵寇將至。為免主少國疑,於謙、王直等大臣聯名奏請孫太後立朱祁鈺為帝,是為明代宗。
這顯然是一步穩定軍心的好棋。
瓦剌人俘虜了明英宗,本以為奇貨可居,可以借此勒索一些錢財,騙開幾座關隘。誰知明朝皇帝火線換人,明英宗變成了太上皇。
太上皇地位雖然尊貴,但他無需管理朝廷具體事務,想在北方旅遊多久就多久,不影響大局。
瓦剌人如意算盤落空,氣急敗壞地點齊各路大軍,直抵北京城下。
許多臣子驚慌失措,建議收兵固守,等待敵兵遠征疲累後再做打算。於謙果斷表示不能向敵人示弱,率領二十二萬將士出京師九門,列陣迎敵。
為堅定將士死戰的決心,待兵馬盡出之後,他親自出城在前線督戰,同時下令在城中留守的官吏關閉各處城門。這個舉動分明是告訴敵我雙方,破釜沉舟,拚了。
明軍嚴陣以待,果然使蒙古騎兵士氣受挫。也先見北京不好打,轉而以太上皇朱祁鎮為人質企圖勒索財物,並要求與明朝談判。
沒人搭理他。
也先隻好率兵攻城,先後在德勝門、西直門、彰義門引燃戰火。
在於謙的指揮下,明軍神機營大發神威,接連挫敗蒙古騎兵的進攻。也先的弟弟孛羅也喪身於神機炮下。
北京保衛戰持續五天,也先見久攻不下,又聞探子來報各地勤王隊伍將陸續抵達,為免腹背受敵,隻能挾製朱祁鎮退軍。
於謙率領三軍追擊到居庸關才班師迴朝,北京守住,山河無恙。於謙因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
太上皇朱祁鎮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他寄居敵營的日子非常滋潤,當年北宋徽欽二帝連想都不敢想。瓦剌首領也先每天給他送牛奶和馬奶,每二天送一隻羊,每七日送一頭牛,隔三差五還要大擺宴席宴請他。
更神奇的是,也先居然打算把自己的親妹妹嫁給朱祁鎮。這可把朱祁鎮嚇了一跳,就連傻小子郭靖都瞧不上華箏公主,明朝的太上皇又怎麽可能看上也先的妹妹?
朱祁鎮婉拒這門婚事以後,也先大為欽佩,從此對他敬之有加,大行君臣之禮。
不久,也先派遣使者到北京和談,為示誠意,他決定送還朱祁鎮。朱祁鎮當然樂意,隻要能返迴故國,哪怕貶為庶民,看守祖宗陵寢也願意。
但也先的誠意,是明代宗的尷尬。
當大臣建議他迎迴朱祁鎮時,明代宗生氣了。他板著臉說:“這個皇帝,是你們逼我當的。”
於謙再一次站出來,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陛下您還是盡快接哥哥迴來吧!
明代宗的膽子比宋高宗要大,性子卻比宋高宗要軟。他見愛卿於謙這麽說,連聲說聽你的,聽你的,於是命右都禦史楊善隨蒙古使者北上迎接朱祁鎮。
拿著菜刀的男子被牢牢抱住腰,他漸漸冷靜下來,終於不掙紮了,他不會再變成殺人犯。
但他僅僅隻是無咎而已,因為他的心情還沒完全平複,還很憤怒,因為沒剁了仇人,總感覺很不爽。當他還沒徹底從憤怒中走出來,沒有發自內心地思考問題的得失,他就不會吉。
所以為什麽說艮其身,無咎呢?
我們的身體已經停止了動作,不會犯過錯,不會招來災難,但我們的內心還沒有完全抵抗住誘惑。我們還做不到對誘惑心如止水,還不能專心追求對我們真正有利的事物。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來,奉旨留守北平的郕王朱祁鈺(1428年-1457年)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翰林院侍講徐有貞說天上星象有變,宜遷都南京以避刀兵。他的提議得到了許多大臣支持。
兵部侍郎於謙(1398年-1457年)聞言怒發衝冠,厲聲喝到提議南遷的人都應該斬首。他認為京師是天下根本,如果遷都則大勢盡去,一如當年宋朝南渡。
於謙是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從小誌向高遠,而且極為欽佩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氣節。
他以科考入仕後,每次進京奏事不帶任何禮物。有人勸他就算不送金銀財帛,總該帶些地方土特產打點關係。於謙甩著兩隻袖子說:“隻有清風。”這就是兩袖清風的由來。
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人支持於謙抗戰的主張。此時此刻,必須拚命守住京都,艮其身才能無咎。否則大明朝就算不亡,恐怕也隻能偏安一隅,再難翻身。
然而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已在土木堡失陷,以目前不足十萬士氣低迷的老弱殘兵,拿什麽守城?
於謙建議朱祁鈺下令,命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以及各府運糧軍火速奔赴京師布防。朱祁鈺從其所言,隨即擢升於謙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事務。
為穩定人心,明英宗的生母孫太後親自召開禦前會議,命朱祁鈺監國,又立明英宗的長子、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皇太子。她試圖兩全其美,一方麵給予朱祁鈺總管百官的名份,確保他可以名正言順施政,另一方麵又努力保全明英宗一脈的皇位。
想法是好的,但抗蒙形勢逼人,曆史的走向很快將超出她的掌控。
朱祁鎮剛剛監國,右都禦史陳鎰便奏請誅殺王振全族,朝臣紛紛響應。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倒是對王振忠心耿耿,站出來叱斥百官。百官忽然爆發,一擁而上,對馬順拳打腳踢,竟然當廷把他活活打死。
此時群情激憤,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引發宮廷劇變。關鍵時刻,於謙急中生智,站在朱祁鈺身邊扶住他的手臂,大聲叫道:“馬順等人罪該誅死,打死勿論。”
此言一出,那些打紅了眼的官員才漸漸冷靜下來。此時,於謙身上的袍袖已因撕扯而裂開,形勢之危急混亂可想而知。
於謙這句話巧妙的地方,在於將百官打死人的舉動定性為正義行為,告訴他們殺人無罪,而且朱祁鈺和他們是同一陣線的。
麵對一群殺人見血、失去了理性的人,於謙能處變不驚,迅速找到解決危機的辦法,堪稱大智大勇。
事端平息之後,王直後怕不已,他抓住於謙的手說道:“象今天這樣的情況,就算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
明朝當時最大的危機是國家無主,太子年幼,而敵寇將至。為免主少國疑,於謙、王直等大臣聯名奏請孫太後立朱祁鈺為帝,是為明代宗。
這顯然是一步穩定軍心的好棋。
瓦剌人俘虜了明英宗,本以為奇貨可居,可以借此勒索一些錢財,騙開幾座關隘。誰知明朝皇帝火線換人,明英宗變成了太上皇。
太上皇地位雖然尊貴,但他無需管理朝廷具體事務,想在北方旅遊多久就多久,不影響大局。
瓦剌人如意算盤落空,氣急敗壞地點齊各路大軍,直抵北京城下。
許多臣子驚慌失措,建議收兵固守,等待敵兵遠征疲累後再做打算。於謙果斷表示不能向敵人示弱,率領二十二萬將士出京師九門,列陣迎敵。
為堅定將士死戰的決心,待兵馬盡出之後,他親自出城在前線督戰,同時下令在城中留守的官吏關閉各處城門。這個舉動分明是告訴敵我雙方,破釜沉舟,拚了。
明軍嚴陣以待,果然使蒙古騎兵士氣受挫。也先見北京不好打,轉而以太上皇朱祁鎮為人質企圖勒索財物,並要求與明朝談判。
沒人搭理他。
也先隻好率兵攻城,先後在德勝門、西直門、彰義門引燃戰火。
在於謙的指揮下,明軍神機營大發神威,接連挫敗蒙古騎兵的進攻。也先的弟弟孛羅也喪身於神機炮下。
北京保衛戰持續五天,也先見久攻不下,又聞探子來報各地勤王隊伍將陸續抵達,為免腹背受敵,隻能挾製朱祁鎮退軍。
於謙率領三軍追擊到居庸關才班師迴朝,北京守住,山河無恙。於謙因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
太上皇朱祁鎮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他寄居敵營的日子非常滋潤,當年北宋徽欽二帝連想都不敢想。瓦剌首領也先每天給他送牛奶和馬奶,每二天送一隻羊,每七日送一頭牛,隔三差五還要大擺宴席宴請他。
更神奇的是,也先居然打算把自己的親妹妹嫁給朱祁鎮。這可把朱祁鎮嚇了一跳,就連傻小子郭靖都瞧不上華箏公主,明朝的太上皇又怎麽可能看上也先的妹妹?
朱祁鎮婉拒這門婚事以後,也先大為欽佩,從此對他敬之有加,大行君臣之禮。
不久,也先派遣使者到北京和談,為示誠意,他決定送還朱祁鎮。朱祁鎮當然樂意,隻要能返迴故國,哪怕貶為庶民,看守祖宗陵寢也願意。
但也先的誠意,是明代宗的尷尬。
當大臣建議他迎迴朱祁鎮時,明代宗生氣了。他板著臉說:“這個皇帝,是你們逼我當的。”
於謙再一次站出來,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陛下您還是盡快接哥哥迴來吧!
明代宗的膽子比宋高宗要大,性子卻比宋高宗要軟。他見愛卿於謙這麽說,連聲說聽你的,聽你的,於是命右都禦史楊善隨蒙古使者北上迎接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