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限的本義,是界限、限製。在這裏既可以視為天使與魔鬼的界限,也可以視作身軀與雙腿的界限,也就是腰。
夤,本義是攀附、連接。在這裏既可以視為清廉與貪汙的攀附之處,也可以看作身體的連接部位,也就是背脊。
我們理解了這兩個字,就可以讀通艮卦的九三爻辭了。
誘惑加深,欲望膨脹,雙腿已忍不住向前邁出,天使和魔鬼已隻在一念之間。
有個小品講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既然濕了鞋,那就洗個腳。既然洗了腳,不如洗個澡。
古往今來的貪官,質變往往發生在第一次。第一次吃請,第一次說情,第一次收禮……於是防線逐漸崩潰,積小貪為巨貪,最終走上不歸路。
第一次,就是清廉和貪汙的界限。看到滿桌錢財珠寶,哪怕忍不住抬腳走上前去,被晃花了眼,隻要最後忍住不彎腰,不伸手,不突破最後的界限,就還是讓人尊敬的清官。
官員潔身自好,關鍵在於毫不猶豫地守住界限,堅決頂住第一次。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知不覺墮入深淵,再迴頭已百年身。
在巨大的誘惑麵前,我們需要作大量的心理建設來說服自己,這個過程極其艱難。
好比一個憤怒到失去理智的人,突然拿起菜刀衝了上去。他的腰被朋友死死抱住,卻依然罵罵咧咧朝前衝,他怒火中燒,大口喘著粗氣,為了擺脫朋友的束縛,他劇烈掙紮之下,導致背部肌肉拉傷。
從守法者到殺人犯,就隻差這一刀砍下去。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千鈞一發的危險啊!
控製欲望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所以說君子慎獨,不欺暗室,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王振顯然不具備這樣的修養和品質。他一邊公然自詡周公,一邊以權謀私、橫行不法。他能不能在最後關頭懸崖勒馬呢?
在明朝對麓川用兵的時候,蒙古瓦剌部落趁機控製了身為元室後裔的蒙古韃靼部,進而侵占原屬明朝疆域的關西七衛和兀良哈三衛,其範圍東起遼東、朝鮮,西至甘肅、西域。
韃靼大汗脫脫不花,以及所謂的“太師淮王”瓦剌部首領也先,先後遣使與明朝展開朝貢貿易和大同馬市。
使團人數從數百人,增加到二千四百餘人,這已相同於一支成建製的部隊了。
使團唿嘯來去,沿途擾亂官民治安,甚至還違反禁令私下交易武器。這使得明英宗不得不調整政策,規定凡交易弓箭武器者處死。
公元1449年,麓川之役剛剛結束的第二年,蒙古人找了一個不是借口的借口興兵南下。
韃靼、瓦剌大軍兵分四路,其中瓦剌首領也先入侵大同,韃靼大汗脫脫不花入侵遼東,另有兩路分別入侵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和甘州(今甘肅張掖)。
消息傳到京城,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以為有了冒領邊功、流芳青史的機會,於是慫恿明英宗禦駕親征。恰好明英宗也希望象明成祖一樣,深入漠北建立赫赫武功。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他們以為打仗是過家家,但其他大臣知道分寸。
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鄺埜(ye)、兵部侍郎於謙等人率群臣力諫,他們列舉多條理由說明皇帝不宜草率親征。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明軍準備不充分,皇帝親征則不能及時接收四方急務,最重要的是不利於皇帝個人安全。
然而在王振的蠱惑下,明英宗一意孤行。他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率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隨行人員除了王振以外,還有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及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員。
這是一支戰前觀光團。
即使曾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國公張輔也無權參與軍務,因為明英宗把一任軍政大權都交予王振一人專斷。
趙括還能紙上談兵,這家夥甚至連紙上談兵都不會。
因為組織不當,大軍出發不久陣型就亂了,更慘的是,還沒到大同軍糧已經耗盡。沿途不斷有人餓死,沿途遍地餓殍,再加上風雨連綿,這支部隊還沒抵達前線,軍心已經散了。
隨駕官員見狀,再次諫請明英宗迴軍。
王振大怒,居然罰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在草地之中跪了一天以儆效尤。
這兩位可是六部尚書,朝廷大員。一個宦官說罰跪就罰跪,真是好大的官威。
由於王振的指揮太過於弱智,連瓦剌部誘敵深入的拙劣詭計都看不出來,跪了一整天的鄺埜實在忍不住,硬著頭皮再次敦請撤軍,並提醒王振不要中了埋伏。
王振當然不會聽。
幸好第二天,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線慘敗的消息密告王振,並告訴他繼續北進正中瓦剌之計。王振這才害怕起來,趕緊傳令撤出大同。
但這閹人永遠不會停止作妖的腳步。
王振規劃的退兵路線是從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退兵,以便讓皇帝駕臨他的家鄉蔚州。
此舉恰如項羽所言: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純純的又一個沐猴而冠。
他有項羽十足十的虛榮,若順便再有項羽十分之一的軍事才能,結局也會萬萬不同。隻可惜他好的不學,卻偏偏學壞。
明軍不戰而倉惶退兵,陣型更加混亂。偏偏王振忽然想起,大部隊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莊稼。
這時候,他又學起了當年的魏王曹操,火速下令改道東行,不得踩踏老百姓的莊稼。
於是明軍完美地繞了一個遠路,幹脆利落地被瓦剌大軍追上,展開了大屠殺。
當明軍像麥子一樣一茬接一茬被蒙古騎兵收割後,明英宗和王振終於退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
這裏離懷來城不足二十裏路,隨行的文武官員主張進入懷來城宿營。隻可惜王振掛念著那一千餘輛輜重車上搜刮來的財物,傳令就在土木堡宿營。
鄺埜又一次看不下去了,孤身闖入明英宗行宮,請求他先入居庸關以策安全,同時組織精銳斷後。王振大罵腐儒怎知用兵之事,叉出去!
堂堂兵部尚書活生生被士兵拖了出去。
第二天,瓦剌大軍包圍土木堡,五十萬明軍頃刻被擊潰。包括元老重臣英國公張輔在內,從征的文武大臣幾乎全部戰死沙場。王振這蠢貨求仁得仁,也死於亂軍之中。
明英宗被俘虜。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驚,舉朝痛哭。
限的本義,是界限、限製。在這裏既可以視為天使與魔鬼的界限,也可以視作身軀與雙腿的界限,也就是腰。
夤,本義是攀附、連接。在這裏既可以視為清廉與貪汙的攀附之處,也可以看作身體的連接部位,也就是背脊。
我們理解了這兩個字,就可以讀通艮卦的九三爻辭了。
誘惑加深,欲望膨脹,雙腿已忍不住向前邁出,天使和魔鬼已隻在一念之間。
有個小品講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既然濕了鞋,那就洗個腳。既然洗了腳,不如洗個澡。
古往今來的貪官,質變往往發生在第一次。第一次吃請,第一次說情,第一次收禮……於是防線逐漸崩潰,積小貪為巨貪,最終走上不歸路。
第一次,就是清廉和貪汙的界限。看到滿桌錢財珠寶,哪怕忍不住抬腳走上前去,被晃花了眼,隻要最後忍住不彎腰,不伸手,不突破最後的界限,就還是讓人尊敬的清官。
官員潔身自好,關鍵在於毫不猶豫地守住界限,堅決頂住第一次。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知不覺墮入深淵,再迴頭已百年身。
在巨大的誘惑麵前,我們需要作大量的心理建設來說服自己,這個過程極其艱難。
好比一個憤怒到失去理智的人,突然拿起菜刀衝了上去。他的腰被朋友死死抱住,卻依然罵罵咧咧朝前衝,他怒火中燒,大口喘著粗氣,為了擺脫朋友的束縛,他劇烈掙紮之下,導致背部肌肉拉傷。
從守法者到殺人犯,就隻差這一刀砍下去。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千鈞一發的危險啊!
控製欲望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所以說君子慎獨,不欺暗室,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王振顯然不具備這樣的修養和品質。他一邊公然自詡周公,一邊以權謀私、橫行不法。他能不能在最後關頭懸崖勒馬呢?
在明朝對麓川用兵的時候,蒙古瓦剌部落趁機控製了身為元室後裔的蒙古韃靼部,進而侵占原屬明朝疆域的關西七衛和兀良哈三衛,其範圍東起遼東、朝鮮,西至甘肅、西域。
韃靼大汗脫脫不花,以及所謂的“太師淮王”瓦剌部首領也先,先後遣使與明朝展開朝貢貿易和大同馬市。
使團人數從數百人,增加到二千四百餘人,這已相同於一支成建製的部隊了。
使團唿嘯來去,沿途擾亂官民治安,甚至還違反禁令私下交易武器。這使得明英宗不得不調整政策,規定凡交易弓箭武器者處死。
公元1449年,麓川之役剛剛結束的第二年,蒙古人找了一個不是借口的借口興兵南下。
韃靼、瓦剌大軍兵分四路,其中瓦剌首領也先入侵大同,韃靼大汗脫脫不花入侵遼東,另有兩路分別入侵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和甘州(今甘肅張掖)。
消息傳到京城,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以為有了冒領邊功、流芳青史的機會,於是慫恿明英宗禦駕親征。恰好明英宗也希望象明成祖一樣,深入漠北建立赫赫武功。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他們以為打仗是過家家,但其他大臣知道分寸。
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鄺埜(ye)、兵部侍郎於謙等人率群臣力諫,他們列舉多條理由說明皇帝不宜草率親征。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明軍準備不充分,皇帝親征則不能及時接收四方急務,最重要的是不利於皇帝個人安全。
然而在王振的蠱惑下,明英宗一意孤行。他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率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隨行人員除了王振以外,還有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及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員。
這是一支戰前觀光團。
即使曾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國公張輔也無權參與軍務,因為明英宗把一任軍政大權都交予王振一人專斷。
趙括還能紙上談兵,這家夥甚至連紙上談兵都不會。
因為組織不當,大軍出發不久陣型就亂了,更慘的是,還沒到大同軍糧已經耗盡。沿途不斷有人餓死,沿途遍地餓殍,再加上風雨連綿,這支部隊還沒抵達前線,軍心已經散了。
隨駕官員見狀,再次諫請明英宗迴軍。
王振大怒,居然罰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在草地之中跪了一天以儆效尤。
這兩位可是六部尚書,朝廷大員。一個宦官說罰跪就罰跪,真是好大的官威。
由於王振的指揮太過於弱智,連瓦剌部誘敵深入的拙劣詭計都看不出來,跪了一整天的鄺埜實在忍不住,硬著頭皮再次敦請撤軍,並提醒王振不要中了埋伏。
王振當然不會聽。
幸好第二天,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線慘敗的消息密告王振,並告訴他繼續北進正中瓦剌之計。王振這才害怕起來,趕緊傳令撤出大同。
但這閹人永遠不會停止作妖的腳步。
王振規劃的退兵路線是從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退兵,以便讓皇帝駕臨他的家鄉蔚州。
此舉恰如項羽所言: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純純的又一個沐猴而冠。
他有項羽十足十的虛榮,若順便再有項羽十分之一的軍事才能,結局也會萬萬不同。隻可惜他好的不學,卻偏偏學壞。
明軍不戰而倉惶退兵,陣型更加混亂。偏偏王振忽然想起,大部隊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莊稼。
這時候,他又學起了當年的魏王曹操,火速下令改道東行,不得踩踏老百姓的莊稼。
於是明軍完美地繞了一個遠路,幹脆利落地被瓦剌大軍追上,展開了大屠殺。
當明軍像麥子一樣一茬接一茬被蒙古騎兵收割後,明英宗和王振終於退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
這裏離懷來城不足二十裏路,隨行的文武官員主張進入懷來城宿營。隻可惜王振掛念著那一千餘輛輜重車上搜刮來的財物,傳令就在土木堡宿營。
鄺埜又一次看不下去了,孤身闖入明英宗行宮,請求他先入居庸關以策安全,同時組織精銳斷後。王振大罵腐儒怎知用兵之事,叉出去!
堂堂兵部尚書活生生被士兵拖了出去。
第二天,瓦剌大軍包圍土木堡,五十萬明軍頃刻被擊潰。包括元老重臣英國公張輔在內,從征的文武大臣幾乎全部戰死沙場。王振這蠢貨求仁得仁,也死於亂軍之中。
明英宗被俘虜。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驚,舉朝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