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困於酒食之間,大紅官服剛剛送來,利於用來祭祀。征伐兇險,沒有災難。
困於酒食,這四個字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整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吃得腦滿腸肥,吃飽了飯而無所事事,這樣的人很難有所成就。
第二種理解是沒酒沒飯菜,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為五鬥米發愁。
其實無論是飽食終日,還是揭不開鍋,最終考驗的都是情況出現轉變時,我們處理事情的態度。
我們看,大紅色的官服送過來了。
按第一種理解,是紈絝子弟因父蔭當上了官,那麽是繼續飽食終日,還是打算有所作為呢?
按第二種理解,是寒門士子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考取了功名,那麽是一心一意為稻粱謀,還是達則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呢?
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中。而比較好的選擇是“利用享祀”。古代的祭祀是國家大事,帝王舉行祭祀的時候要誠心正意,祈禱國富民安。
皇帝在祭祀的時候,如果滿腦子裏想的是財色兼收、長命百歲,那不滑天下之大稽嗎?
所以我們要守正道,幹正事,這麽做雖然有困難,很危險,但隻要我們不犯錯,結果定然無咎。
忽必烈剛剛當選蒙古帝國大汗,便遭遇極為兇險的局勢。大蒙古國分裂出去四個獨立的汗國。
其中窩闊台汗國(1251年-1309年)由窩闊台的後人建立,存在不足六十年。其疆域主要包括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也迷裏城(今新疆額敏縣境內)。
察合台汗國則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的基礎上成立,鼎盛時期疆域東至新疆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都城設於阿裏麻力(今新疆霍城東北)附近的虎牙思。
伊利汗國(1256年-1355年)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國都為大不裏士(今伊朗境內),奉蒙古大汗為宗主,屬於元朝的西北重藩。公元1355年滅於欽察汗國之手。伊利汗國在西亞地區,上承阿拉伯帝國、花剌子模帝國,下啟奧斯曼帝國,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又被稱為金帳汗國,由術赤的後人在術赤封地上建立,都城設在薩萊(今俄羅斯境內)。欽察汗國分崩離析後,逐漸形成了哈薩克、塔塔爾等民族。
就在忽必烈與與阿裏不哥兄弟鬩牆的時候,漢人官員、益都行省(今山東青州市)李璮趁機起兵叛亂,被迅速鎮壓。這次看似不起眼的叛亂,引起了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決定性地影響了此後元朝政府對漢人的態度。
平定叛亂後,忽必烈一方麵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麵廢除漢人的世襲製,收迴漢人軍將兵權,並在各級地方政府起用色目人以牽製漢人權力。
公元1264年,忽必烈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改元“至元”。公元1271年,他又取“大哉乾元”之義改國號“大元”,由大蒙古國可汗變身為元朝皇帝。
就在這一年,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約1254年—1324年)的意大利少年,與其父親乘船從意大利威尼斯出發,經由地中海、黑海和波斯,越過廣闊荒涼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跋山涉水,向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出發。公元1275年夏天,他終於抵達元朝上都開平府,並立刻被這美麗繁華、遼闊富裕的國度征服。
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並在朝廷當官,穿上了尊貴的銀印朱紱。他在中國居住十七年之久,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山河越壯麗,他越發想念自己遠隔重洋的家鄉意大利。
1292年春,馬可·波羅受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委托,護送一位蒙古族公主到波斯和親,在完成使命後順道返迴故鄉威尼斯。
馬可·波羅迴歸後,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被俘虜。所幸出征雖然兇險,結果還算幸運。他在獄中遇到了作家魯斯蒂謙,於是經他口述,由魯斯蒂謙整理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又名《東方見聞錄》。
他在遊記中盛讚了中國的繁盛昌明:宏偉壯觀的城市、繁華熱鬧的市集、發達的工商業和在市麵流通的紙幣等等。
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著作,《馬可·波羅遊記》不僅是西方人最早了解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人了解元代曆史的參考文獻。它的出版發行,向西方展現了神奇迷人的中國文明,對十五世紀以來的歐洲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在熟讀此書後,對中國的文明富庶極為向往,由此開始了他橫渡大西洋的航海之旅。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等人也是在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出海探險,有力促進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然而,有人懷疑馬可·波羅也許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因為書中存在不少疑點。也有人認為,也許馬可·波羅不是某個特定的人,而是一批由西方來東方交流的先驅者的統稱。
至少,除了這本遊記以外,在中國的史書中從未出現過馬可·波羅這個人。這也許是因為元朝剛剛成立,忙得無暇記錄這位外國旅行者的言行。
當傳說中的馬可·波羅在中國四方遊曆時,新王朝正忙著革新製度、穩固政權。他們設立了中書省、禦史台和樞密院,這是蒙古部落時代從來不曾有過的行政機構。
為加強中央集權,忽必烈在繼承唐宋舊製的基礎上,對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進行了創新。他將宋代的路改為道、州升為路,縣則升為州,並在道之上建立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形成省、道、路、州(縣)四級地方行政製。
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意即為中書省的地方派出機構。民間多簡稱為“省”,湖南省、湖北省的省。
元朝政府在采取中原封建王朝體製的同時,也保留了許多部落時代的體製。有些製度明顯是落後的,比如分封采邑製、驅奴製。有些則難以辨別究竟是體製的落後,還是時代的進步,如蒙古貴族繼續沿用的世襲選舉製度,這是不是看起來相當眼熟?
選舉有風險,耳朵需小心。
困於酒食之間,大紅官服剛剛送來,利於用來祭祀。征伐兇險,沒有災難。
困於酒食,這四個字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整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吃得腦滿腸肥,吃飽了飯而無所事事,這樣的人很難有所成就。
第二種理解是沒酒沒飯菜,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為五鬥米發愁。
其實無論是飽食終日,還是揭不開鍋,最終考驗的都是情況出現轉變時,我們處理事情的態度。
我們看,大紅色的官服送過來了。
按第一種理解,是紈絝子弟因父蔭當上了官,那麽是繼續飽食終日,還是打算有所作為呢?
按第二種理解,是寒門士子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考取了功名,那麽是一心一意為稻粱謀,還是達則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呢?
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中。而比較好的選擇是“利用享祀”。古代的祭祀是國家大事,帝王舉行祭祀的時候要誠心正意,祈禱國富民安。
皇帝在祭祀的時候,如果滿腦子裏想的是財色兼收、長命百歲,那不滑天下之大稽嗎?
所以我們要守正道,幹正事,這麽做雖然有困難,很危險,但隻要我們不犯錯,結果定然無咎。
忽必烈剛剛當選蒙古帝國大汗,便遭遇極為兇險的局勢。大蒙古國分裂出去四個獨立的汗國。
其中窩闊台汗國(1251年-1309年)由窩闊台的後人建立,存在不足六十年。其疆域主要包括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也迷裏城(今新疆額敏縣境內)。
察合台汗國則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的基礎上成立,鼎盛時期疆域東至新疆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都城設於阿裏麻力(今新疆霍城東北)附近的虎牙思。
伊利汗國(1256年-1355年)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國都為大不裏士(今伊朗境內),奉蒙古大汗為宗主,屬於元朝的西北重藩。公元1355年滅於欽察汗國之手。伊利汗國在西亞地區,上承阿拉伯帝國、花剌子模帝國,下啟奧斯曼帝國,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又被稱為金帳汗國,由術赤的後人在術赤封地上建立,都城設在薩萊(今俄羅斯境內)。欽察汗國分崩離析後,逐漸形成了哈薩克、塔塔爾等民族。
就在忽必烈與與阿裏不哥兄弟鬩牆的時候,漢人官員、益都行省(今山東青州市)李璮趁機起兵叛亂,被迅速鎮壓。這次看似不起眼的叛亂,引起了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決定性地影響了此後元朝政府對漢人的態度。
平定叛亂後,忽必烈一方麵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麵廢除漢人的世襲製,收迴漢人軍將兵權,並在各級地方政府起用色目人以牽製漢人權力。
公元1264年,忽必烈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改元“至元”。公元1271年,他又取“大哉乾元”之義改國號“大元”,由大蒙古國可汗變身為元朝皇帝。
就在這一年,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約1254年—1324年)的意大利少年,與其父親乘船從意大利威尼斯出發,經由地中海、黑海和波斯,越過廣闊荒涼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跋山涉水,向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出發。公元1275年夏天,他終於抵達元朝上都開平府,並立刻被這美麗繁華、遼闊富裕的國度征服。
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並在朝廷當官,穿上了尊貴的銀印朱紱。他在中國居住十七年之久,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山河越壯麗,他越發想念自己遠隔重洋的家鄉意大利。
1292年春,馬可·波羅受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委托,護送一位蒙古族公主到波斯和親,在完成使命後順道返迴故鄉威尼斯。
馬可·波羅迴歸後,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被俘虜。所幸出征雖然兇險,結果還算幸運。他在獄中遇到了作家魯斯蒂謙,於是經他口述,由魯斯蒂謙整理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又名《東方見聞錄》。
他在遊記中盛讚了中國的繁盛昌明:宏偉壯觀的城市、繁華熱鬧的市集、發達的工商業和在市麵流通的紙幣等等。
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著作,《馬可·波羅遊記》不僅是西方人最早了解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人了解元代曆史的參考文獻。它的出版發行,向西方展現了神奇迷人的中國文明,對十五世紀以來的歐洲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在熟讀此書後,對中國的文明富庶極為向往,由此開始了他橫渡大西洋的航海之旅。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等人也是在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出海探險,有力促進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然而,有人懷疑馬可·波羅也許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因為書中存在不少疑點。也有人認為,也許馬可·波羅不是某個特定的人,而是一批由西方來東方交流的先驅者的統稱。
至少,除了這本遊記以外,在中國的史書中從未出現過馬可·波羅這個人。這也許是因為元朝剛剛成立,忙得無暇記錄這位外國旅行者的言行。
當傳說中的馬可·波羅在中國四方遊曆時,新王朝正忙著革新製度、穩固政權。他們設立了中書省、禦史台和樞密院,這是蒙古部落時代從來不曾有過的行政機構。
為加強中央集權,忽必烈在繼承唐宋舊製的基礎上,對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進行了創新。他將宋代的路改為道、州升為路,縣則升為州,並在道之上建立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形成省、道、路、州(縣)四級地方行政製。
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意即為中書省的地方派出機構。民間多簡稱為“省”,湖南省、湖北省的省。
元朝政府在采取中原封建王朝體製的同時,也保留了許多部落時代的體製。有些製度明顯是落後的,比如分封采邑製、驅奴製。有些則難以辨別究竟是體製的落後,還是時代的進步,如蒙古貴族繼續沿用的世襲選舉製度,這是不是看起來相當眼熟?
選舉有風險,耳朵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