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利於堅持下去,征伐有兇險。沒有損失,給予利益。
公元1066年,宋英宗命司馬光在崇文院內設書局專修《資治通鑒》,特批他可以調閱龍圖閣、天章閣、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等所有皇家圖書。
在此後漫長的十九年時光裏,司馬光堅持筆耕不輟,傾心編纂這部與《史記》齊名並稱的曆史巨著。該書記事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公元959年後周世宗顯德年間,共計16朝1362年的曆史,對後世史官創作、中國史編撰和文獻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司馬光因此獲得極高聲譽。
同一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歸鄉,守孝三年。短短三年時間,待蘇軾喪滿還朝時,大宋朝堂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年,宋英宗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糕,被迫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宋英宗崩,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1085年4月)繼位。
他接手的朝廷很窮,窮得叮當響。
以公元1065年為例,宋朝當年財政收入高達一億一千六百多萬兩白銀,但僅僅官費、軍費兩筆開支就花去一億二千多萬兩白銀,再加上其他各項花銷,宋朝財政實際虧了超過一千七百萬白花花的銀子。
宋神宗意識到,改革變法已勢在必行。
公元1068年4月,王安石應召入京,與宋神宗促膝長談,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王安石(1021年12月-1086年5月)是名聞遐邇的文學家,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更是銳意突進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早已發現國家積弱積貧的現實,曾《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奏請宋仁宗全盤改革製度,但未被采納。
王安石從此拒絕入朝為官。不料他越是推辭,名氣反而越大。士大夫們認為他無意功名,有心結識。朝廷想委以重任,卻還要擔心他不願出仕。
王安石並非不願做官,隻不過覺得此前的官職太小,無法一展抱負而已。當朝廷任命他修起居注時,王安石欣然接受,不久出任直集賢院、知製誥。
王安石居然當官了,這件事迅速轟動了京城的整個士大夫圈。
但是王安石很快發現,知製誥也不頂大用,於是趁母親病逝,辭官迴家守喪。宋英宗年間,他屢屢以服喪和有病為由,拒絕進京就職。
王安石拒當京官,並不隻是簡單的待價而沽。
在隱居不仕期間,他寫了一首七律《古鬆》,以鬆自喻:廊廟乏材應見取,世無良匠勿相侵。這棵鬆樹是棟梁之材,但如果沒有良匠就不要去采伐它。
這段時期,他也不隻是單純地躲在家裏做學問,而是與兩大政治世家韓家、呂家交遊,這兩家都曾出過著名的宰執重臣。
沒有這些盟友搖旗呐喊,王安石就算本事再高,也將默默無聞。
宋神宗登基後,他的堅持終於有了豐碩的迴報。
經過與神宗一番暢談,王安石隨即上奏闡明宋初百餘年太平無事的原因,直陳當時的社會問題,勸諫宋神宗“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第二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一舉成為當朝副宰相,且即將迎來屬於他的時代。
為確保變法的順利實施,宋神宗設立製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升之共同執掌。又一年,王安石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
在他的謀劃下,一條條新法相繼出台,在全天下頒布實施。然而,變法觸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
與慶曆新政一樣,改革派與反對派就此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與慶曆新政不一樣的,當年力主改革的新政鬥士韓琦和歐陽修,如今卻變成了保守派。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拗相公,為排除萬難推行新法,他的觀點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歐陽修對他雖有知遇之恩,但隻要是改革變法的攔路石,王安石統統要清除出去。韓琦、歐陽修等人紛紛被迫離職。所以當蘇軾迴到汴京之後,朝堂之上換了許多新麵孔。
就連他的妻子也換了人,從王弗換成了王閏之。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鄉貢進士王方的女兒,十六歲時嫁給了十九歲的蘇軾。夫妻兩人感情非常好。王弗性格敏慧謙謹,蘇軾讀書的時候,她終日陪在旁邊。每當蘇軾有遺忘的地方,她能夠給予提醒。每當家中來客,王弗會站在屏風後麵傾聽蘇軾與客人的談話。她對客人的評價準確中肯,因此被蘇軾視為賢內助。
隻可惜天妒紅顏,王弗二十七歲時就死了,為蘇軾留下一個兒子,名叫蘇邁。她死後葬於故鄉眉州,蘇洵夫婦的墓旁邊。蘇軾兄弟在父母墓旁栽滿了鬆樹以寄托哀思,並為此作詩雲:老翁山下玉淵迴,手植青鬆三萬栽。
很多年過去,蘇軾依然對王弗一往情深。有一次蘇軾夢中見到愛妻音容宛在,午夜夢迴,淚流滿麵,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視為千古第一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蘇軾小了十一歲。
大概出於王弗臨終之前的安排,就在她死去不到一年,王閏之和蘇軾定下了婚事。此時的王閏之已經二十一歲,在那個年代算得上老姑娘。她後來為蘇軾生了兩個兒子蘇迨、蘇過,對三個孩子全都視同己出。
王安石的新法帶來了新氣象。青苗法限製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方田均稅法限製了官僚地主的隱田漏稅行為,市易法使部分商業利潤收歸國家所有,免役法則減輕了農民的賦役,使他們有時間興建農田水利,促進農業生產。
與此同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有了明顯增加。據說宋神宗年間國庫充裕,足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這是大宋百年來不曾有過的景象。
但新法也存在一些弊病。
首先,一個國家的年度國民收入是有定數的,短期內很難有太大波動。蛋糕就那麽大,當朝廷切走更大一塊使國庫迅速充盈的時候,通常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減少,稅賦加重。
司馬光曾經先後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列舉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恢複舊製。司馬光最初並不完全反對變法,甚至有人彈劾王安石時,他還試圖勸解。但青苗法頒行後,司馬光態度大變,他認為縣官靠權力放錢收息,危害比平民放貸還要大。
王安石迴信一一駁斥司馬光的觀點,並表達了變法的決心。
公元1071年春,宋神宗有意起用司馬光擔任樞密副使。司馬光以不通財務、不習軍旅推辭。不久,好友範鎮因彈劾王安石進拒諫之計、用殘民之術而被罷官,司馬光憤而上疏去職離京,退居洛陽,絕口不提政事,一心編撰《資治通鑒》。
那麽,作為政壇新星的蘇軾,對新法態度如何呢?
利於堅持下去,征伐有兇險。沒有損失,給予利益。
公元1066年,宋英宗命司馬光在崇文院內設書局專修《資治通鑒》,特批他可以調閱龍圖閣、天章閣、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等所有皇家圖書。
在此後漫長的十九年時光裏,司馬光堅持筆耕不輟,傾心編纂這部與《史記》齊名並稱的曆史巨著。該書記事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公元959年後周世宗顯德年間,共計16朝1362年的曆史,對後世史官創作、中國史編撰和文獻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司馬光因此獲得極高聲譽。
同一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歸鄉,守孝三年。短短三年時間,待蘇軾喪滿還朝時,大宋朝堂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年,宋英宗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糕,被迫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宋英宗崩,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1085年4月)繼位。
他接手的朝廷很窮,窮得叮當響。
以公元1065年為例,宋朝當年財政收入高達一億一千六百多萬兩白銀,但僅僅官費、軍費兩筆開支就花去一億二千多萬兩白銀,再加上其他各項花銷,宋朝財政實際虧了超過一千七百萬白花花的銀子。
宋神宗意識到,改革變法已勢在必行。
公元1068年4月,王安石應召入京,與宋神宗促膝長談,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王安石(1021年12月-1086年5月)是名聞遐邇的文學家,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更是銳意突進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早已發現國家積弱積貧的現實,曾《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奏請宋仁宗全盤改革製度,但未被采納。
王安石從此拒絕入朝為官。不料他越是推辭,名氣反而越大。士大夫們認為他無意功名,有心結識。朝廷想委以重任,卻還要擔心他不願出仕。
王安石並非不願做官,隻不過覺得此前的官職太小,無法一展抱負而已。當朝廷任命他修起居注時,王安石欣然接受,不久出任直集賢院、知製誥。
王安石居然當官了,這件事迅速轟動了京城的整個士大夫圈。
但是王安石很快發現,知製誥也不頂大用,於是趁母親病逝,辭官迴家守喪。宋英宗年間,他屢屢以服喪和有病為由,拒絕進京就職。
王安石拒當京官,並不隻是簡單的待價而沽。
在隱居不仕期間,他寫了一首七律《古鬆》,以鬆自喻:廊廟乏材應見取,世無良匠勿相侵。這棵鬆樹是棟梁之材,但如果沒有良匠就不要去采伐它。
這段時期,他也不隻是單純地躲在家裏做學問,而是與兩大政治世家韓家、呂家交遊,這兩家都曾出過著名的宰執重臣。
沒有這些盟友搖旗呐喊,王安石就算本事再高,也將默默無聞。
宋神宗登基後,他的堅持終於有了豐碩的迴報。
經過與神宗一番暢談,王安石隨即上奏闡明宋初百餘年太平無事的原因,直陳當時的社會問題,勸諫宋神宗“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第二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一舉成為當朝副宰相,且即將迎來屬於他的時代。
為確保變法的順利實施,宋神宗設立製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升之共同執掌。又一年,王安石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
在他的謀劃下,一條條新法相繼出台,在全天下頒布實施。然而,變法觸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
與慶曆新政一樣,改革派與反對派就此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與慶曆新政不一樣的,當年力主改革的新政鬥士韓琦和歐陽修,如今卻變成了保守派。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拗相公,為排除萬難推行新法,他的觀點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歐陽修對他雖有知遇之恩,但隻要是改革變法的攔路石,王安石統統要清除出去。韓琦、歐陽修等人紛紛被迫離職。所以當蘇軾迴到汴京之後,朝堂之上換了許多新麵孔。
就連他的妻子也換了人,從王弗換成了王閏之。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鄉貢進士王方的女兒,十六歲時嫁給了十九歲的蘇軾。夫妻兩人感情非常好。王弗性格敏慧謙謹,蘇軾讀書的時候,她終日陪在旁邊。每當蘇軾有遺忘的地方,她能夠給予提醒。每當家中來客,王弗會站在屏風後麵傾聽蘇軾與客人的談話。她對客人的評價準確中肯,因此被蘇軾視為賢內助。
隻可惜天妒紅顏,王弗二十七歲時就死了,為蘇軾留下一個兒子,名叫蘇邁。她死後葬於故鄉眉州,蘇洵夫婦的墓旁邊。蘇軾兄弟在父母墓旁栽滿了鬆樹以寄托哀思,並為此作詩雲:老翁山下玉淵迴,手植青鬆三萬栽。
很多年過去,蘇軾依然對王弗一往情深。有一次蘇軾夢中見到愛妻音容宛在,午夜夢迴,淚流滿麵,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視為千古第一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蘇軾小了十一歲。
大概出於王弗臨終之前的安排,就在她死去不到一年,王閏之和蘇軾定下了婚事。此時的王閏之已經二十一歲,在那個年代算得上老姑娘。她後來為蘇軾生了兩個兒子蘇迨、蘇過,對三個孩子全都視同己出。
王安石的新法帶來了新氣象。青苗法限製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方田均稅法限製了官僚地主的隱田漏稅行為,市易法使部分商業利潤收歸國家所有,免役法則減輕了農民的賦役,使他們有時間興建農田水利,促進農業生產。
與此同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有了明顯增加。據說宋神宗年間國庫充裕,足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這是大宋百年來不曾有過的景象。
但新法也存在一些弊病。
首先,一個國家的年度國民收入是有定數的,短期內很難有太大波動。蛋糕就那麽大,當朝廷切走更大一塊使國庫迅速充盈的時候,通常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減少,稅賦加重。
司馬光曾經先後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列舉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恢複舊製。司馬光最初並不完全反對變法,甚至有人彈劾王安石時,他還試圖勸解。但青苗法頒行後,司馬光態度大變,他認為縣官靠權力放錢收息,危害比平民放貸還要大。
王安石迴信一一駁斥司馬光的觀點,並表達了變法的決心。
公元1071年春,宋神宗有意起用司馬光擔任樞密副使。司馬光以不通財務、不習軍旅推辭。不久,好友範鎮因彈劾王安石進拒諫之計、用殘民之術而被罷官,司馬光憤而上疏去職離京,退居洛陽,絕口不提政事,一心編撰《資治通鑒》。
那麽,作為政壇新星的蘇軾,對新法態度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