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悔恨消失,與同宗之人一起吃肉,往前進沒有災難?


    當一族之人在一起飲酒吃肉,親密無間,相互支持之時,向著既定目標前進,會有什麽阻礙呢?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有了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團隊,無論什麽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吧!


    劉知遠(895年—948年)也是沙陀族人,而且還是一位上門女婿,受盡人間冷眼,所以在契丹滅後晉之後,他毫無心理壓力地向耶律德光奉表投降,在被其稱為兒子時也甘之若飴。但是,當他敏銳地發現契丹朝政混亂,無力占據中原時,同樣毫無心理壓力地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政權。


    他對待契丹的態度比石重貴更加強硬,下詔將境內的契丹人一律處死,同時嚴令禁止再為契丹人搜刮民間財物,並慰勞各地武裝抗遼的老百姓。


    如此一來,後晉舊臣紛紛歸附,天下歸心,而契丹則在中原百姓的抗擊下被迫北撤。


    劉知遠把握住時機,采納樞密副使郭威的建議,由汾水揮兵南下,進取河南,很快攻占洛陽和汴京,隨後招降駐守魏州的杜重威,一舉平定中原。


    人心齊,泰山移。劉知遠把握民心,團結了所有能團結的力量,於是很快打敗了看似不可戰勝的契丹鐵騎,收複了舊山河。


    這個贅婿出身的帝王,一直在努力改變自身命運,他本應有更大作為,隻可惜天妒英才,公元948年正月,因長子劉承訓無端暴斃,劉知遠白發人送黑發人,傷心過度,病重而亡。


    臨終前,他向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四人托孤,並授意他們除掉反複無常的杜重威。劉知遠駕崩後,托孤大臣們秘不發喪,誘殺杜重威和他的三個兒子,隨後擁立後漢隱帝劉承佑繼位。


    劉承佑年幼登基,威望不足,朝廷群臣同心協力的局麵很快被打破。輔政大臣們蔑視少帝而互相攻訐,卻不料劉承佑是個狠人。


    他眼見大權旁落,居然發動政變,史弘肇、王章等三位重臣及其家屬,又派使者前往魏州誅殺郭威。


    郭威被逼造反。公元950年11月,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率兵渡河,奏請劉承佑誅殺奸臣。而劉承佑則將郭威所有在京家屬全部斬殺,連他還在繈褓中的兒子也沒有放過。


    郭威率軍星夜兼程抵達汴京城下,在七裏坡大敗後漢軍。劉承佑倉惶出逃途中為部將所弑。郭威嚴禁士兵掠奪京城,進宮覲見李太後,聲稱擁立劉氏宗室、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劉贇為帝,並敦請太後臨朝聽政。


    待京城秩序恢複,劉漢宗室情緒穩定下來,城外忽有快馬來報契丹大軍南下犯邊。郭威奉太後之命領兵出城北上,途經澶州(今河南濮陽縣)時士兵嘩變,為郭威黃袍加身。郭威無奈返迴汴京,請太後授監國之職,掌握國政。


    另一邊,從武寧匆匆趕來的劉贇,在路上被襲殺。


    公元951年2月13日,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澶州兵變,黃袍加身,郭威篡位的這套流程,被麾下一員小將趙匡胤完完整整看在眼裏。


    是的,當年的香孩兒趙匡胤已經長大了。其父趙弘殷認識到文武為立身之本,專門請先生教趙匡胤學習文化知識,但是他忘記了基因的強大。


    趙匡胤出身軍人世家,從小就養成了嫉惡如仇的強橫個性。後漢剛剛建國,趙匡胤便離家出走,打算從軍入伍,建功立業。他先是南下複州(今湖北天門)去找趙弘殷的老同事、複州防禦使王彥超,王彥超熱情款待了這位世侄,然後送給他一些盤纏。趙匡胤又跑到隨州(今湖北隨州)準備投軍,結果和隨州刺史董宗本的兒子鬧了一些矛盾。


    隨後他輾轉燕趙、三秦大地,最終果斷投奔了郭威 。郭威建立後周政權後,趙匡胤任東西班行首, 做了個禁軍小統領。兩年後,他被郭威的養子、開封府尹柴榮招入麾下,擔任開封府馬直軍使。


    郭威小時候也是一個愛惹事的主,十八歲時曾當街殺死惡霸,因此鋃鐺入獄。但他稱帝之後,卻能崇尚節儉,革除積弊,重用賢才,體恤百姓。他做了三件事,讓軍民心悅誠服。


    第一件是仁愛百姓,不僅嚴禁軍隊擾民,同時采取何種措施減輕老百姓的賦稅負擔。


    第二件是帶頭過儉樸生活,下詔禁止各地進奉美食珍寶,並命人當眾把宮中的珍寶奇物打碎,告訴朝臣百姓:節儉從我做起。


    第三件是複興文教,提倡以儒學治天下。這在五代曆位皇帝中屬於創舉。


    文化的影響潤物細無聲,郭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改變了朝野的風氣。民心所向之下,後周政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很快呈現出國富民強、天下一統的趨勢。


    但就在天下大勢日新月異之時,郭威忽然重重而崩,生前傳位於其養子柴榮(921年10月-959年7月),是為後周世宗。


    事實證明,郭威的選擇極為英明。柴榮的工作比郭威做得更加出色。他製定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戰略構想,在前任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朝政、減免賦稅,同時製定各種禮樂、製度,使得朝政清明而百姓富庶,國家經濟逐步複蘇,因此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打怪升級之路上的第一個大boss,是北漢世祖劉崇。


    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是劉贇的父親。郭威當年誘殺劉贇,篡位稱帝之後,劉崇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漢國號,史稱北漢。鑒於北漢地狹人稀,國力窮困,為報國恨家仇,光複後漢,劉崇遣使與遼國結好,稱遼帝為叔父,自稱侄皇帝。


    此番趁後周國喪,劉崇趁機起兵,自率三萬兵力,並向遼國借來一萬契丹騎兵南下犯邊。柴榮率軍禦駕親征,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晉城巴公鎮)大敗北漢軍隊。劉崇倉皇北逃,遼軍不戰而退。


    高平之戰勝利後,柴榮獎罰分明,樹立了權威,整飭了軍紀。他下令將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當眾處斬,同時對作戰有功的趙匡胤等人予以重賞。


    這一戰中,趙匡胤以柴榮親兵副將的身份參戰,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軍事素質。當大戰展開時,右軍步兵不戰而潰,千餘人投降北漢,形勢十分危急。


    趙匡胤見狀舉起手臂高聲叫道:“主上麵臨險境,我們拚死一戰!”當即命弓箭手搶占陣前高地,自率兩千精兵衝擊北漢皇帝劉崇的大本營,使後周軍士氣大振。


    在乘勝攻擊北漢都城太原時,趙匡胤衝鋒在前,縱火焚燒城門,結果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見攻城不利,鳴金收兵,破格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今廣西來賓)刺史,從一個小小士官迅速晉升為中高級將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