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嘉遁,貞吉。
值得嘉獎的遁隱,堅守正道吉利。
什麽遁隱是值得嘉獎的?堅守正道。
這裏的堅守正道,不隻是道德、品質上的堅守,更重要的是,守好本份。
比如李淵退休做太上皇了,該幹嘛?養花種草,含飴弄孫就好了。工作上的事交給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去做就行了。
他不操心,不管事,他就愉快。唐太宗就好好地孝順他,不時還和著李淵的演奏跳上一曲舞。
如果當了太上皇,偏偏不服老,還要管事,會有什麽後果?
唐睿宗就是這樣做的。於是妹妹太平公主覺得有機可趁,和在任皇帝唐玄宗明爭暗鬥,鬧出了一出政變。
結果呢,唐玄宗贏了,於是太平公主死了,唐睿宗徹底交權了。
唐玄宗也做過幾年的太上皇,他也和李淵一樣不管事,但他值得嘉獎嗎?
不值得。
因為他心裏還有掛念,所以他不甘心,不快樂。
什麽是守本份?
用孔子的話來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論是隱居了、退休了還是仍然在位,不要試圖去操心與現實身份不符的事,為什麽?
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但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樣對嗎?
當然對,因為我們提倡的是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典出《孟子·滕文公上》。本意是指鄰近的村寨協同守護了望,遇到外侵則互相援助。後來泛指彼此關照,互相幫助。
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先相互守望,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再相互幫助。
為什麽?因為我們要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如果不是小孩子,吃飯不需要人喂,衣服不需要人幫忙穿,睡覺也不需要人幫忙蓋被子。我們千萬要記住,如果搞錯了蓋被子的對象,很容易挨揍。
又比如說,我們如果扶老太太和小孩子過馬路,這是助人為樂。但如果我們非要去扶健壯男子和漂亮女子過馬路,大家想一想,會有什麽後果?
所以,助人為樂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別人確實需要幫助。
對於大家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鄰居家的瓦上霜,我們望一望就好了嘛,大可不必動手幫忙。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了,四十五歲的唐順宗李誦(761年2月—806年2月)繼位。這是一位神奇的皇帝,創造了若幹個唐朝曆史記錄。
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太子,唐朝第一長。但他隻做了186天皇帝,唐朝第一短。
他留下了完整的《順宗實錄》,唐朝唯一。
他當太子的時候,在涇原之變中表現出了先祖李世民的一絲當年風範。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衛戰中,他披甲執劍身先士卒,抵禦朱泚叛軍的進攻,率軍取得了奉天保衛戰的勝利,確保了父皇的人身安全。
他不僅看起來善戰,而且特別能忍,在太子之位足足蟄伏了二十五年,謹守本份,對朝政幾乎一言不發。尤其受郜國公主牽連使太子之位差點被廢後,他更加小心謹慎了。
有一次李誦侍宴魚藻宮,但見水麵彩船華美,宮人引舟而歌,唐德宗龍顏大悅,於是問李誦:你有什麽感受啊?
李誦想了想,惜字如金地隻迴了四個字:好樂無荒。
這四個字典出《詩經·蟋蟀》,中心思想是勸人勤勉且及時行樂。所謂“好樂無荒,良士瞿瞿。”雲雲,意為賢良之士警惕明悟,敏於事務,安心享樂而又不荒廢正業。
這個迴答,非常應景,很有水平。
擔任太子二十五年,李誦堅持做到了三緘其口,隻在裴延齡、韋渠牟等人的任免問題上委婉地發表過一次意見。原因無它,這兩人恃寵生事,聚斂財富,且拚命排擠誣陷陸贄等賢臣,實在不宜官居宰相。對於兒子難得的勸諫,唐德宗從善如流,最終沒有任用兩人為相。韓愈於是狂讚他“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
李誦雖然潛隱深藏,但作為當朝太子,他不可能完全不關心朝政。在太子東宮,他也經常與王伾、王叔文等近臣縱論天下大事。
王伾是李誦的書法老師,王叔文則是太子的圍棋待詔,兩人的主要職責是陪太子休閑娛樂。
但兩人對治國安邦的道理也深有體會,總是結合對弈和書法理論來賦比興,因此深得太子信任。
有一次,他們與其他侍讀在東宮暢談天下事,李誦忽然熱血上湧,打算向父皇直言弊政,以圖革故鼎新。在一眾侍讀紛紛拍手稱許時,隻有王叔文一言不發。
待眾人散盡,王叔文提醒李誦,作為太子隻需盡忠盡孝,不宜對朝政評頭論足,免生禍端。
李誦這才冷靜下來,從此對王叔文格外信賴。
漸漸地,以二王為核心,在太子周圍組建了一個政治小集團。這是一群血氣方剛且擁有共同政治理想的人,其中包括大詩人劉禹錫和柳宗元。當然,還有翰林學士韋執誼。
韋執誼(764年-812年)出身京兆名門,科舉高中後官拜右拾遺,作為翰林學士深得唐德宗恩寵,年紀輕輕便成為朝廷新貴。
他怎麽突然成了太子的座上賓呢?
因為太子李誦的拉攏,且很可能出於唐德宗的默許,他也需要為後世留下一些肱股之臣。
有一次,李誦敬獻佛像作為父皇的生日賀禮。唐德宗表示很滿意,於是命韋執誼為佛像寫讚語,並命太子賜予韋執誼酬勞。韋執誼得到潤筆費後,按禮節到東宮謝禮。李誦便引薦韋執誼與王叔文相交。
唐順宗李誦顯然是有雄心壯誌的,他隱忍多年,順利登基以後,立刻以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劉禹錫為核心班底發動了永貞革新。
曆經太子東宮二十五年的冷眼旁觀,他們顯然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所以永貞革新的改革措施極具針對性,力主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
但是,這次聲勢浩大的革新能取得成功嗎?
值得嘉獎的遁隱,堅守正道吉利。
什麽遁隱是值得嘉獎的?堅守正道。
這裏的堅守正道,不隻是道德、品質上的堅守,更重要的是,守好本份。
比如李淵退休做太上皇了,該幹嘛?養花種草,含飴弄孫就好了。工作上的事交給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去做就行了。
他不操心,不管事,他就愉快。唐太宗就好好地孝順他,不時還和著李淵的演奏跳上一曲舞。
如果當了太上皇,偏偏不服老,還要管事,會有什麽後果?
唐睿宗就是這樣做的。於是妹妹太平公主覺得有機可趁,和在任皇帝唐玄宗明爭暗鬥,鬧出了一出政變。
結果呢,唐玄宗贏了,於是太平公主死了,唐睿宗徹底交權了。
唐玄宗也做過幾年的太上皇,他也和李淵一樣不管事,但他值得嘉獎嗎?
不值得。
因為他心裏還有掛念,所以他不甘心,不快樂。
什麽是守本份?
用孔子的話來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論是隱居了、退休了還是仍然在位,不要試圖去操心與現實身份不符的事,為什麽?
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但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樣對嗎?
當然對,因為我們提倡的是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典出《孟子·滕文公上》。本意是指鄰近的村寨協同守護了望,遇到外侵則互相援助。後來泛指彼此關照,互相幫助。
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先相互守望,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再相互幫助。
為什麽?因為我們要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如果不是小孩子,吃飯不需要人喂,衣服不需要人幫忙穿,睡覺也不需要人幫忙蓋被子。我們千萬要記住,如果搞錯了蓋被子的對象,很容易挨揍。
又比如說,我們如果扶老太太和小孩子過馬路,這是助人為樂。但如果我們非要去扶健壯男子和漂亮女子過馬路,大家想一想,會有什麽後果?
所以,助人為樂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別人確實需要幫助。
對於大家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鄰居家的瓦上霜,我們望一望就好了嘛,大可不必動手幫忙。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了,四十五歲的唐順宗李誦(761年2月—806年2月)繼位。這是一位神奇的皇帝,創造了若幹個唐朝曆史記錄。
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太子,唐朝第一長。但他隻做了186天皇帝,唐朝第一短。
他留下了完整的《順宗實錄》,唐朝唯一。
他當太子的時候,在涇原之變中表現出了先祖李世民的一絲當年風範。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衛戰中,他披甲執劍身先士卒,抵禦朱泚叛軍的進攻,率軍取得了奉天保衛戰的勝利,確保了父皇的人身安全。
他不僅看起來善戰,而且特別能忍,在太子之位足足蟄伏了二十五年,謹守本份,對朝政幾乎一言不發。尤其受郜國公主牽連使太子之位差點被廢後,他更加小心謹慎了。
有一次李誦侍宴魚藻宮,但見水麵彩船華美,宮人引舟而歌,唐德宗龍顏大悅,於是問李誦:你有什麽感受啊?
李誦想了想,惜字如金地隻迴了四個字:好樂無荒。
這四個字典出《詩經·蟋蟀》,中心思想是勸人勤勉且及時行樂。所謂“好樂無荒,良士瞿瞿。”雲雲,意為賢良之士警惕明悟,敏於事務,安心享樂而又不荒廢正業。
這個迴答,非常應景,很有水平。
擔任太子二十五年,李誦堅持做到了三緘其口,隻在裴延齡、韋渠牟等人的任免問題上委婉地發表過一次意見。原因無它,這兩人恃寵生事,聚斂財富,且拚命排擠誣陷陸贄等賢臣,實在不宜官居宰相。對於兒子難得的勸諫,唐德宗從善如流,最終沒有任用兩人為相。韓愈於是狂讚他“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
李誦雖然潛隱深藏,但作為當朝太子,他不可能完全不關心朝政。在太子東宮,他也經常與王伾、王叔文等近臣縱論天下大事。
王伾是李誦的書法老師,王叔文則是太子的圍棋待詔,兩人的主要職責是陪太子休閑娛樂。
但兩人對治國安邦的道理也深有體會,總是結合對弈和書法理論來賦比興,因此深得太子信任。
有一次,他們與其他侍讀在東宮暢談天下事,李誦忽然熱血上湧,打算向父皇直言弊政,以圖革故鼎新。在一眾侍讀紛紛拍手稱許時,隻有王叔文一言不發。
待眾人散盡,王叔文提醒李誦,作為太子隻需盡忠盡孝,不宜對朝政評頭論足,免生禍端。
李誦這才冷靜下來,從此對王叔文格外信賴。
漸漸地,以二王為核心,在太子周圍組建了一個政治小集團。這是一群血氣方剛且擁有共同政治理想的人,其中包括大詩人劉禹錫和柳宗元。當然,還有翰林學士韋執誼。
韋執誼(764年-812年)出身京兆名門,科舉高中後官拜右拾遺,作為翰林學士深得唐德宗恩寵,年紀輕輕便成為朝廷新貴。
他怎麽突然成了太子的座上賓呢?
因為太子李誦的拉攏,且很可能出於唐德宗的默許,他也需要為後世留下一些肱股之臣。
有一次,李誦敬獻佛像作為父皇的生日賀禮。唐德宗表示很滿意,於是命韋執誼為佛像寫讚語,並命太子賜予韋執誼酬勞。韋執誼得到潤筆費後,按禮節到東宮謝禮。李誦便引薦韋執誼與王叔文相交。
唐順宗李誦顯然是有雄心壯誌的,他隱忍多年,順利登基以後,立刻以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劉禹錫為核心班底發動了永貞革新。
曆經太子東宮二十五年的冷眼旁觀,他們顯然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所以永貞革新的改革措施極具針對性,力主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
但是,這次聲勢浩大的革新能取得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