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排到末尾的遁隱,形勢艱難,不要有所行動。


    時間選擇錯了,成為最後遁隱的那一個人,形勢因此變得非常艱難。怎麽辦?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實在來不及退了,忍一時,風平浪靜。所以,既然已經耽誤了,不妨暫時停下來不要行動,先靜觀其變看一看。


    慢走一步,未必沒有轉機。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用現在的話說,叫做堅持就是勝利。


    公元779年,唐代宗崩,太子李適登基為唐德宗。


    他的曾祖父唐玄宗是唐朝壽命最長、在位時間也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就實現了四代同堂。安史之亂爆發時,李適已年滿十三歲,可以說親曆了戰亂,飽嚐了家國之痛,也親眼見到了宦官專權帶來的惡劣後果。


    所以,唐德宗和父親唐代宗一樣,既討厭宦官,對尾大不掉的各鎮節度使也如鯁在喉。於是在即位後,他便打算整治宦官而重用朝官,同時試圖對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使用武力削藩。


    他整治宦官是卓有成效的。


    登基當年,唐德宗派宦官為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頒賜旌節。李希烈為表示感謝,送了這位宦官七百匹縑、二百斤黃茗,還有駿馬和奴婢。唐德宗得知後大怒,將其杖責六十後處以流刑。從此,那些奉使出京的宦官再也不敢貪汙受賄了。


    他重用朝官,早期一度頗有中興氣象。


    尤其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佑甫,為官忠貞正直,擔任宰相期間執政寬簡有度,頗有貞觀之風。可惜他在位不久便重病去世。此後繼任的宰相忙著嫉妒賢能,黨同伐異,全都沒有支棱起來。


    唐德宗立足未穩,便打算削藩了。


    實際上,因為唐肅宗以收複兩京為主要戰略目標的軍事行動,導致安史叛軍的有生力量仍然強大。他們被招安後,依然盤踞地方擁兵自重,唐朝失去了削藩的最佳時機。


    時機既然已錯失,當時比作穩妥的作法應該是暫緩爭端,勵精圖治,待國力強盛後再謀定而後動。


    但是郭子儀的積極配合,給了唐德宗天下在握的錯覺。


    唐德宗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封太尉兼中書令,給足了麵子後褫奪了他的軍權,又將其部將李懷光、常謙光、渾瑊等人派往地方分領節度使。


    郭子儀一一照辦,毫無阻力。


    同時,唐德宗又將“恃地險兵強,恣為淫侈”的西川節度使崔寧召入朝中,居留京師。


    這事同樣辦得順風順水。


    連功高蓋世,威震天下的郭子儀都被輕鬆男捏,唐德宗頓時信心爆棚。


    公元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鎮(今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病死。按慣例,其子李惟嶽上表請求繼承父職。


    唐德宗果斷拒絕,他想趁機革除藩鎮父子相傳、不聽朝命的弊端。


    唐德宗顯然過於自信了。雄才大略如漢武帝者,在削藩問題上也是再三斟酌,不敢強削,最後通過推恩令才達成目的。


    為什麽?因為強削必然引起動亂。


    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梁崇義立刻聯合李惟嶽反了。唐德宗征調京西精兵萬餘人,打響了武力削藩戰役。這一仗,他打贏了。李正己病死後,其子李納被擊敗,李惟嶽則被部將王武俊殺死。


    但是,唐德宗利用藩鎮打藩鎮的做法,引起了其他節度使的不滿。


    更糟糕的是,郭子儀死了。唐軍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崩塌,節度使們更加肆無忌憚。


    第二年,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朱滔稱冀王,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稱趙王,淄青(今山東青州、淄川一帶)節度使李納稱齊王,魏博(今河北南部)節度使田悅稱魏王,形成四王聯盟,共同對抗朝廷。


    淮西(今鄂豫皖交界地帶)節度使李希烈更加離譜,他先是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不久自稱楚帝。


    河南河北頓時戰火紛飛,東都洛陽告急。


    公元783年10月,唐德宗調運涇原(今甘肅、寧夏境內)兵馬轉戰淮西平叛。結果這群大兵途經長安時,因為沒有得到賞賜,沒有吃上可口的飯菜,嘩變了,這就是著名的涇師之變。


    亂軍擁立朱滔的哥哥、太尉朱泚為秦帝,年號應天,後又改為漢帝。他攻占長安後,遙封朱滔為冀王、太尉、尚書令、皇太弟,同時誅殺在長安的李氏宗室共計七十七人。


    唐德宗倉皇出逃奉天,而率軍前往平定河朔三鎮的右神策軍都將李晟和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不得不從河北迴師勤王。


    削藩之戰就此終止。


    唐德宗不得不下罪己詔,主動承擔了導致天下大亂的責任,並宣布赦免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人的叛亂之罪,表示今後一切待之如初。


    王武俊、李納、田悅見到赦令,立刻投桃報李,取消王號,上表謝罪。


    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居然也反了。


    作為郭子儀曾經的部將,李懷光一度忠心勤王,因功官拜副元帥、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連城郡王。但因宰相盧杞構陷而引起唐德宗猜忌,李懷光被逼聯合朱泚反叛。


    唐德宗不得不倉惶逃奔梁州(今陝西漢中),立刻召迴了隱居衡山的李泌輔佐朝政。


    李晟獨自率軍平叛,翌年平定朱泚之亂,收複長安,官拜司徒兼中書令,封西平郡王。朱泚和李懷光則先後被部將所殺。


    唐德宗這才重返長安,結束了又一次流亡生涯。


    唐德宗因為冒然行動導致削藩失敗。驚魂不定的他徹底退縮,對待宦官和藩鎮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比如淮西將領陳仙奇殺死李希烈投降,唐德宗就任命陳仙奇為淮西節度使。不久,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死陳仙奇,唐德宗於是又任命吳少誠為候補節度使。


    他對藩鎮的態度由強硬一變為姑息,終於致使藩鎮割據而積重難返。


    而經曆數次變亂之後,唐德宗忽然發現文武百官統統都不可靠,隻有宦官才是始終不離不棄陪伴身邊的人。於是,他再次將統領禁軍的重任交給了宦官,並形成了宦官任藩鎮監軍的固定製度。


    唐德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開始大肆擴編中央禁軍神策軍。當神策軍擴軍至十五萬人,成為西北最大的軍事力量時,也意味著掌握中央禁軍力量的宦官權力隨之膨脹,遺患無窮。


    就這樣,唐朝徹底進入宦官專權、藩鎮格局的黑暗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