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往。


    違反養生之道,堅持下去兇險。十年不能征伐,向前沒有利益。


    隋煬帝接手的隋朝,府庫充盈,時局穩定,經濟富庶而繁榮。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銳意改革。他建立三省六部製,開創科舉製,製定開皇律,統一貨幣,整頓戶籍,建設糧倉,躬行節儉,締造了開皇之治。


    三省六部製、科舉製、開皇律都具有劃時代的開創性意義。


    三省六部製,是從隋唐開始至明朝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沿行的中央官製。


    隋文帝廢除北周六官製,設立五省六部製。所謂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其中內侍省是負責管理宮中事務的宮廷宦官機構,秘書省則主要掌管書籍曆法。真正的國家政務機構是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由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


    唐朝將其繼承修改為三省六部製。即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各設四司,共二十四司。這個製度一直沿用到明朝,期間三省的權重一直在增減變化,但六部的職司分工卻長期穩定不變。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製,並罷中書省之權分歸六部,從此六部製取代三省六部製。


    科舉製的影響比三省六部製更加深遠。


    它被認為是封建時代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使普通人也有機會通過科考魚躍龍門。


    公元587年,隋文帝設立分科考試製度以取代九品中正製,以科舉結合察舉選官。公元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科舉考試初現雛形。


    科舉製度由唐朝繼承並發展完善。但在有唐一代,參加科舉考試是設有門檻的,比如商人世家子弟不得參加科舉。且除科舉考試之外,另有幹謁等薦舉入仕途徑。


    宋朝的科考製度更加開放而科學,基本做到了當官不看門第。該製度延續一千二百餘年,在明清兩朝進入極盛,直到1905年光緒年間最後一次科考為止。


    如果說三省六部製和科考製重構了隋朝官場生態,那麽《開皇律》的施行則極大穩定了社會與民生。


    隋文帝在建國之初便非常重視刑律,他針對北周刑法過於繁雜嚴酷的特點,命高熲、鄭譯、楊素等人以“權衡輕重,務求平允,廢除酷刑,疏而不失”為原則重修新律,形成了代表隋朝曆法最高成就的《開皇律》。


    這也是中國古代法製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它廢除了梟首、車裂、宮刑等酷刑,禁止了連坐滅族之法,將刑罰定為死、流、徒、杖、笞五刑。隋文帝對死刑的判決尤其慎重,於公元595年推出死刑複奏製,規定凡死刑案須經“三奏”才能判處。


    這些改變,代表著中國古代刑法的跨越式進步和人權意識的重大覺醒。


    隋文帝為隋朝民計民生問題施行的最大舉措,是修建糧倉、囤積糧布。


    隋文帝年間修建了許多大型糧倉,其中如興洛倉、迴洛倉、黎陽倉等儲備糧食都在百萬石以上。這些糧倉儲備的糧食布帛,直到大唐貞觀年間都還沒有用完。1969年,洛陽發現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糧倉麵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設259個糧窖,其中一個糧窖甚至還藏有已炭化的稻穀五十多萬斤。


    君臣吏各司其職,老百姓安居樂業,隋煬帝開局拿到的,是一手王炸。


    而他初登基時,年不過三十五歲,正當壯年。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他隻需穩中求進,慢慢提升國力,將來定是一代明君。隻可惜,他的誌向遠不隻是做一個守成之君。


    他的終極理想是,文治武功超過秦皇漢武,文采風流則勝過南陳後主。


    他夢想成為空前絕後的千古一帝。


    所以,他一邊營建東都洛陽,開鑿京杭大運河,一邊西征吐穀渾,三征高句麗。每一件每一項都是不世之功勳,而他居然同步推進,意圖畢其功於一役。


    這種竭澤而漁、掏空國力的做法,顯然違反了治國養民之道,若是一意孤行堅持下去,前途兇險莫測。


    隋煬帝本該稍微放慢腳步。他若是興兵征討,便不能再勞民傷財大搞建設。他若是興建洛陽、開挖運河,那麽最好是休兵止戈,休養生息,十年之內不能出兵征伐。


    因為一個國家的民力、財力和物力是有限的,根本無法支撐大戰爭和大基建多線作戰的消耗。


    更可怕的是,隋煬帝不僅好大喜功,而且還貪圖享受。隋文帝一輩子厲行節儉,像個守財奴一樣,一分錢一粒米摳摳搜搜積攢下來的家當,被隋煬帝短短幾年花光光。


    為滿足其奢侈淫靡的生活,隋煬帝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其中洛水顯仁官廣征天下奇材異石、奇花異木和奇禽異獸,耗資無數。


    西苑更是規模巨大,方圓二百餘裏。苑內有海,周長十餘裏。海內建造海外神山,高出水麵百餘尺,各種台觀宮閣分布於山上,宛若仙境。楊廣經常於月夜率領數千名宮女騎馬在西苑奔馳遊玩。


    他乘龍舟三下江南的花銷更是巨大。沿運河數千艘船隻連綿二百餘裏,光船夫就有八萬餘人,又有諸王、百官、後妃、宮女近二十萬人,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極盡揮霍浪費之能事。


    其時,隋煬帝遴選一千名宮女,身著白衣在船前拉纖。楊廣則坐在船上觀賞,看中了宮女吳絳仙,對身邊大臣讚道:“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饑矣!”


    隋煬帝窮奢極欲而飽食終日,但世間人卻已饑寒交迫,無人可療。


    隋朝人口鼎盛時期在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為907萬多戶4685餘萬人,加上奴婢、佃農等漏算人口,滿打滿算約五千多萬人。


    男丁按一半計,約為兩千五百萬人。排除老弱病殘,青壯男丁按三分之一計算,約為八百萬人。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連續十個月,每月征用徭役二百萬人。


    開鑿大運河時,先後調發三百多萬青壯勞動力。


    東修長城,兩次調發男丁一百二十萬。


    首次出征高句麗,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和二百多萬民夫。


    這十多年時間內,隋朝服勞役、兵役的人前後超過一千萬人。因男丁不足,女性也被征用。


    天下死於役。沉重的徭役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舉國上下勞動力所剩無幾,田地荒蕪。再加上各地紛紛爆發水災、旱災和瘟疫,老百姓已經吃不上飯了。


    這時候,隋文帝好不容易建起來的糧倉本可以派上用場。但是,隋煬帝將其嚴格管控起來,不得用於賑濟窮苦百姓。


    為什麽?


    因為隋朝要打仗,因為隋文帝要享受,還要三下江南,六巡塞北。這些都需要大把白花花的銀子,浩浩蕩蕩跟隨的幾萬人儀仗隊也需要吃飽飯。


    所以,隻好委屈老百姓啃樹皮,吃樹根,甚至被迫人相食。生靈塗炭!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唐朝基本一統天下後做過一次人口普查,其時全國人口已隻剩二百餘萬戶1500餘萬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左右都是一個死,不如造反來搏一條活路。


    於是天下大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