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咬到幹硬的肉,得到黃金;在嚴厲的條件下堅持,沒有災難。
非常巧合的是,劉禪(公元207年-公元271年)出生的那一年,諸葛亮恰好加入劉備陣營。
劉備臨死時托孤諸葛亮,又對劉禪說:“你要與諸葛丞相共掌國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劉禪繼位後,遵從劉備遺詔,“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這給了諸葛亮充分施展的空間。
他開府治事之後,首先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遣使與孫權議和,穩定東部邊境局勢。
第二件事,是率軍南征,七擒七縱雲南王孟獲,一舉穩定南中,並以蠻夷人為主,組建了王牌部隊無當飛軍。 這是一支身披鐵甲的強弓部隊,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善使弓弩和毒箭,它的第一任統帥是大將王平。
平定南方叛亂後,諸葛亮用了兩年時間,整飭內政,整頓軍隊,待機伐魏。
公元227年,待國內政治局勢初步穩定,諸葛亮上奏《出師表》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他以懇切的言辭,反複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遺誌,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同時也表達了他北定中原的決心。
他明知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曹魏政權變得更加強大,這塊曾經的老臘肉已經被北方的朔風凍成了一塊又幹又硬的凍肉,依然毅然決然地五伐中原。為什麽?因為北伐可以無功,隻要能凝聚所有政治勢力,讓他們團結起來不鬧事,就是最大的收獲。這就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一年,諸葛亮揮軍進駐漢中,屯兵沔陽(今陝西勉縣)。
第二年春,諸葛亮命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則率大軍突襲祁山(今甘肅禮縣境內),隴右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紛紛響應反魏。年輕的魏明帝曹叡沒有怵,他親自來到長安鎮守,命大將張合率五萬精兵禦敵。
第一次北伐中原,馬謖失了街亭,趙雲兵敗箕穀。諸葛亮被迫撤軍,揮淚斬馬謖後上疏自請貶官三級,劉禪降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仍和以前一樣總管全國軍政。趙雲本已升任中護軍、鎮東將軍,被貶為鎮軍將軍。
幾年來,蜀漢年年用兵攻打魏國。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頂級大牛,以疆域為棋盤,以將士為棋子,鬥智鬥勇,相持不下。
勝敗隻在一念之間,這種高強度的智慧、謀略與武力的抗爭注定不會長久。僵局遲早會被打破,弓弦遲早會被崩斷,誰堅持得更久,誰就會笑到最後。
可惜,率先倒下去的那個人,是諸葛亮。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再次率大軍從斜穀出兵,進據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水之濱。
這一次,他打算和司馬懿打持久戰。鑒於以前多因糧草不繼被迫退兵,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同時把部隊分成兩部分,輪流進行軍事訓練和就地開荒耕種。墾荒耕作的士兵與渭河附近的百姓魏國雜居。雙方秋毫無犯,百姓生活安定。
諸葛亮治國治軍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司馬懿則一如以前故事,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繼續固守不出消耗蜀軍糧食,逼使蜀軍自行撤退。
他本來打錯了如此算盤,卻不料誤打正著。兩軍相持一百多天後,時逢金秋時節。秋陽高照之下,蜀軍開墾出的荒田一片金燦燦的黃,蔬果飄香,豐收在望。諸葛亮因為操勞過度病重不治,隕落於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
蜀漢大軍悄悄退兵,撤出五丈原,返迴成都。如夢方醒的司馬懿率兵追擊,看到蜀軍駐紮的營地後,仰天長歎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蜀漢後主劉禪悲痛至極,下詔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
諸葛亮一生智慧至極也愚魯至極,他將畢生聰明才智、滿腹文韜武略用於一件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的事上,無愧忠武二字。
他治蜀一生,堪稱嚴刑峻法,窮兵黷武,但神奇的是,蜀人至今尊敬著他,懷念著他,這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連年打仗,蜀漢人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
有一組數據。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九十萬人,經諸葛亮治蜀至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共有人,其中戶數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帶甲將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如果算上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區,人口數量不增反減。
更加讓人吃驚的還在這裏:九十四萬老百姓要養活十萬軍隊和四萬官吏,意味著每九個人就要養活一個士兵,同時還要負擔一個官吏的一半俸祿。而且這九個人並不全是青壯勞力,還包括需要供養的老弱病殘。
這養得起嗎?
無論養不養得起,蜀漢政權事實上一直撐到亡國也沒有出現經濟危機。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要想創造這樣的奇跡,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益州自古為天府之國,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好,這幾年也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這是天時和地利。諸葛亮及其繼任者悉心經營,民心所向,這是人和。
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可謂千古無一。
他是蜀漢官吏軍民之表率。
他長期在外任職,除日常衣物飲食外,基本沒有其他花銷。他以丞相之尊節儉一生,留下的遺產隻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薄田。他在遺囑中拜托劉禪說,這些遺產已足夠子孫後代的日常衣食所用,不要垂恩讓家有多餘衣物,外有多餘錢財。
他死前遺命眾將士,把自己安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能容納下棺材就夠。
他死後不立祠廟,但是老百姓紛紛在路邊焚香私祭。公元263年,劉禪打破禮製束縛,在沔陽為諸葛亮建立祠廟。
諸葛亮的高風亮節不僅影響了蜀漢百姓,就連敵對之人也對他禮敬有加。
魏國大將鍾會征伐蜀漢時,便素衣前往,祭掃諸葛亮祠廟。為示尊重,他下令軍中將士不得在諸葛亮墓附近牧馬砍柴。
很多很多年後,東晉權臣桓溫征蜀,遇見一位諸葛亮生前見用過的小吏,溫言詢問諸葛亮可與當今何人相比。白發蒼蒼的百歲小吏撐直佝僂的腰身,迴答說: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後,正不見其比。諸葛先生活著的時候,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同,但自從他老人家死後,卻發現無人可與他相比。
詩聖杜甫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咬到幹硬的肉,得到黃金;在嚴厲的條件下堅持,沒有災難。
非常巧合的是,劉禪(公元207年-公元271年)出生的那一年,諸葛亮恰好加入劉備陣營。
劉備臨死時托孤諸葛亮,又對劉禪說:“你要與諸葛丞相共掌國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劉禪繼位後,遵從劉備遺詔,“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這給了諸葛亮充分施展的空間。
他開府治事之後,首先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遣使與孫權議和,穩定東部邊境局勢。
第二件事,是率軍南征,七擒七縱雲南王孟獲,一舉穩定南中,並以蠻夷人為主,組建了王牌部隊無當飛軍。 這是一支身披鐵甲的強弓部隊,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善使弓弩和毒箭,它的第一任統帥是大將王平。
平定南方叛亂後,諸葛亮用了兩年時間,整飭內政,整頓軍隊,待機伐魏。
公元227年,待國內政治局勢初步穩定,諸葛亮上奏《出師表》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他以懇切的言辭,反複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遺誌,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同時也表達了他北定中原的決心。
他明知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曹魏政權變得更加強大,這塊曾經的老臘肉已經被北方的朔風凍成了一塊又幹又硬的凍肉,依然毅然決然地五伐中原。為什麽?因為北伐可以無功,隻要能凝聚所有政治勢力,讓他們團結起來不鬧事,就是最大的收獲。這就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一年,諸葛亮揮軍進駐漢中,屯兵沔陽(今陝西勉縣)。
第二年春,諸葛亮命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則率大軍突襲祁山(今甘肅禮縣境內),隴右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紛紛響應反魏。年輕的魏明帝曹叡沒有怵,他親自來到長安鎮守,命大將張合率五萬精兵禦敵。
第一次北伐中原,馬謖失了街亭,趙雲兵敗箕穀。諸葛亮被迫撤軍,揮淚斬馬謖後上疏自請貶官三級,劉禪降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仍和以前一樣總管全國軍政。趙雲本已升任中護軍、鎮東將軍,被貶為鎮軍將軍。
幾年來,蜀漢年年用兵攻打魏國。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頂級大牛,以疆域為棋盤,以將士為棋子,鬥智鬥勇,相持不下。
勝敗隻在一念之間,這種高強度的智慧、謀略與武力的抗爭注定不會長久。僵局遲早會被打破,弓弦遲早會被崩斷,誰堅持得更久,誰就會笑到最後。
可惜,率先倒下去的那個人,是諸葛亮。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再次率大軍從斜穀出兵,進據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水之濱。
這一次,他打算和司馬懿打持久戰。鑒於以前多因糧草不繼被迫退兵,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同時把部隊分成兩部分,輪流進行軍事訓練和就地開荒耕種。墾荒耕作的士兵與渭河附近的百姓魏國雜居。雙方秋毫無犯,百姓生活安定。
諸葛亮治國治軍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司馬懿則一如以前故事,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繼續固守不出消耗蜀軍糧食,逼使蜀軍自行撤退。
他本來打錯了如此算盤,卻不料誤打正著。兩軍相持一百多天後,時逢金秋時節。秋陽高照之下,蜀軍開墾出的荒田一片金燦燦的黃,蔬果飄香,豐收在望。諸葛亮因為操勞過度病重不治,隕落於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
蜀漢大軍悄悄退兵,撤出五丈原,返迴成都。如夢方醒的司馬懿率兵追擊,看到蜀軍駐紮的營地後,仰天長歎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蜀漢後主劉禪悲痛至極,下詔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
諸葛亮一生智慧至極也愚魯至極,他將畢生聰明才智、滿腹文韜武略用於一件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的事上,無愧忠武二字。
他治蜀一生,堪稱嚴刑峻法,窮兵黷武,但神奇的是,蜀人至今尊敬著他,懷念著他,這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連年打仗,蜀漢人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
有一組數據。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九十萬人,經諸葛亮治蜀至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共有人,其中戶數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帶甲將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如果算上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區,人口數量不增反減。
更加讓人吃驚的還在這裏:九十四萬老百姓要養活十萬軍隊和四萬官吏,意味著每九個人就要養活一個士兵,同時還要負擔一個官吏的一半俸祿。而且這九個人並不全是青壯勞力,還包括需要供養的老弱病殘。
這養得起嗎?
無論養不養得起,蜀漢政權事實上一直撐到亡國也沒有出現經濟危機。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要想創造這樣的奇跡,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益州自古為天府之國,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好,這幾年也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這是天時和地利。諸葛亮及其繼任者悉心經營,民心所向,這是人和。
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可謂千古無一。
他是蜀漢官吏軍民之表率。
他長期在外任職,除日常衣物飲食外,基本沒有其他花銷。他以丞相之尊節儉一生,留下的遺產隻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薄田。他在遺囑中拜托劉禪說,這些遺產已足夠子孫後代的日常衣食所用,不要垂恩讓家有多餘衣物,外有多餘錢財。
他死前遺命眾將士,把自己安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能容納下棺材就夠。
他死後不立祠廟,但是老百姓紛紛在路邊焚香私祭。公元263年,劉禪打破禮製束縛,在沔陽為諸葛亮建立祠廟。
諸葛亮的高風亮節不僅影響了蜀漢百姓,就連敵對之人也對他禮敬有加。
魏國大將鍾會征伐蜀漢時,便素衣前往,祭掃諸葛亮祠廟。為示尊重,他下令軍中將士不得在諸葛亮墓附近牧馬砍柴。
很多很多年後,東晉權臣桓溫征蜀,遇見一位諸葛亮生前見用過的小吏,溫言詢問諸葛亮可與當今何人相比。白發蒼蒼的百歲小吏撐直佝僂的腰身,迴答說: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後,正不見其比。諸葛先生活著的時候,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同,但自從他老人家死後,卻發現無人可與他相比。
詩聖杜甫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