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姚金芍和宋麗靜剛把煮好的肉粽起鍋,這邊章壯國和朱峰也合力把小野豬按照正常程序進行宰殺放血、褪毛、去內髒後,清洗幹淨了。(豬身表麵一定要刮洗幹淨,但要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


    姚金芍接過處理好的白嫩嫩的小野豬,拿著大砍刀從小野豬得臀部內側順脊骨劈開,除去板油。(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髒為準。)


    然後,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


    再用清水徹底衝洗幹淨,瀝去水分。


    將乳豬洗淨後放在砧板上,把姚金芍自己研磨的五香粉和鹽塗抹在小野豬的腹腔內,醃約30分鍾。


    接著把調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幹蔥茸、洋蔥茸、蝦粉、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勻,塗抹在豬腹內,再醃約30分鍾。


    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竹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在豬腹腔內安上支撐,用剛才綁粽子的草繩紮好,讓小野豬定形,再在豬身的前後各插2根粗粗的竹簽,方便等會兒燒烤。


    把支撐好的小野豬用70c的熱水燙皮,淋到豬皮發硬為止,然後用棉布吸幹豬皮表麵的水分。(把豬皮表麵的水分吸幹,塗脆皮糖漿的時候才能塗均勻。)


    為了讓烤出來的烤乳豬色澤均勻,皮質香脆,


    姚金芍對她所用脆皮糖漿的質量要求非常高。


    具體的脆皮糖漿調法是:


    把麥芽糖放入大碗內,倒入150克開水,等到麥芽糖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白酒和浙醋調勻,這樣就可以了,雖然很簡單,但也很講究。調製脆皮糖漿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麥芽糖含有糖分,糖遇熱極易上色,容易讓烤出來脆皮顏色發黑。


    把脆皮糖漿均勻地塗抹在小野豬的皮上,然後掛在通風處,吹幹表皮。(必須等豬皮表麵的脆皮糖漿風幹後,才能開始烤製,要不然,最後烤出來的烤乳豬會出現“花臉”的樣子,賣相很醜,還影響食欲。)


    還是用的廚房那口灶,撤掉大鐵鍋,放入叉好的小野豬,在火上烤製。


    先烤胸、腹部,約20分鍾。


    再順次烤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還要偶爾用針刺豬皮排出水分。同時,還要拿把刷子刷油,把小野豬體內、體外因炙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免得油脂流在皮或肉上,後麵影響外觀。


    在烤小野豬的時候一定要勤轉動,這樣才能達到色澤均勻。


    鑒別熟沒熟的方法:查看小野豬身上流出的油,如果油呈現清而帶白色時,證明這個時候小野豬已烤熟。


    把烤好的小野豬從灶膛裏取出後,姚金芍趁熱在豬的表麵刷上一層香油,這樣烤出來的烤乳豬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酥,香味濃香而不膩。


    烤乳豬早在西周時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經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在書裏麵對烤乳豬的描述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淩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


    沒想到,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國漢族勞動人民的烹飪技藝就已經有這樣高深的造詣了,實令世人讚歎。


    即使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依然深受達官貴人的喜愛,甚至成了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肴。


    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後來烤乳豬成為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也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烤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再聚餐食用。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隨著姚金芍的一聲“吃飯了”,章斯爾立刻從菜地裏起身迴來,手裏還提著一籃子新鮮剛摘的菜。因為今天的晚飯是肉粽和烤乳豬,一直吃豬肉,難免會被油悶到,所以在還沒開飯之前她就很有經驗的先到菜地裏摘了黃瓜、生菜、水蘿卜、茄子、洋蔥、芹菜、尖椒、香菜等,準備等會兒配著烤乳豬吃。


    把菜籃子裏的菜倒出來連同籃子一起洗洗幹淨,又把菜都裝迴籃子裏,然後拿到餐桌上放著。想了想又折身迴到廚房拿了幾粒蒜和一瓶豆瓣醬,她記得東北的蘸醬菜就是這麽吃的,好吃又解膩。


    烤乳豬一上桌,章斯爾的眼睛就開始發光,小野豬經過長時間的烤製,油水浸出,豬肉變得不再油膩,外皮色澤紅潤,形態完整,金黃酥脆,肉質細膩鮮嫩,一口下去,皮酥肉嫩,入口奇香,滿滿都是濃鬱的肉香和炭火香,在口中持久彌漫。


    豬皮含大量膠原蛋白,乳豬較瘦,脂肪含量少,瘦肉和肥肉相間,入口肥而不膩,軟糯嫩滑而又不失嚼勁,口感豐富有層次,讓人越吃越想吃。


    肉粽子的餡料豐富多樣,既有鹹香的五花肉,又有鮮美的鳥蛋和香菇、幹貝、魷魚、鮑魚、蓮子,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滿滿的驚喜,粽子的米香與肉香相結合,入口綿軟,肉質鮮嫩,讓人迴味無窮。


    吃了烤乳豬和粽子,章斯爾已經有點兒發膩,這個時候最適合的就是來點翠青青、水靈靈、脆生生的蘸醬菜緩解一下。


    說起蘸醬菜的特點,就一個字,野!


    模樣野,一大盆青菜,紅紅綠綠,新鮮且生嫩,還披著未瀝幹的清水。


    吃法野,揀起菜葉子,蘸滿醬汁,送進嘴裏,小姑娘也甭講究矜持了。


    味道野,農村豆瓣醬,醇厚鹹香,山野時蔬,全都是不加工的自然味,鮮香提味、唇齒留香。


    章斯爾一口烤乳豬肉,一口肉粽,再一口蘸醬菜,感覺這日子美的,賽神仙。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像她這樣優秀的人,就該吃肉過一生。~~o(n_n)o~~


    ┏(^0^)┛┗(^0^)┓


    小故事: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麽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麽東西這麽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麵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嚐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迴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隻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烤乳豬的寓意有多種:


    在婚宴、酒席上,烤乳豬象征著鴻運、吉祥、美滿、富貴等。


    老人家們認為,挑選烤乳豬作為祭品,有著“紅皮赤壯”的寓意,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們健健康康,紅紅火火。


    同時,烤乳豬也寓意鴻運當頭,過生日送烤乳豬應節之物象征著吉祥與幸福。


    總之,烤乳豬是一種富有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的美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年代文裏,趕海搞科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椰殼裏睡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椰殼裏睡覺並收藏在年代文裏,趕海搞科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