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五月份的海鮮
在年代文裏,趕海搞科普 作者:椰殼裏睡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份除了魷魚還有幾種好吃的時令海鮮,有皮皮蝦(這個漁民不吃,都是拿來喂豬,喂雞鴨的,可以撿漏。)、大膏蟹(青蟹)、海蠣子、扇貝,蛤蜊。
每年的四月份至六月份期間,皮皮蝦的肉質最為飽滿。皮皮蝦怎麽分辨公母呢?一般來講,母的皮皮蝦的個頭沒有公的那麽大,而且母的皮皮蝦的脖子部位都會有一個白色的“王”字,公的皮皮蝦在大爪下分別有一個細細的小爪。
五一前後,正是皮皮蝦最為肥美的季節。皮皮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蛋白質含量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另外,皮皮蝦含有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含量越高,甜味就越高。
五月上旬的膏蟹體型中等,個頭不大,但肉質發甜,膏肥黃滿,簡直就是五月的海鮮招牌。
五月中旬以後,母蟹豐滿,打開蟹殼是滿滿的蟹膏,真的超級的讓人滿足。
五月份是海蠣子最肥美的時候,海蠣子營養特別豐富,含有大量鈣和鋅,吃起來會有一點鐵鏽味!
五月的餐桌怎麽能少了扇貝?扇貝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的閉殼肌曬幹後就是“幹貝”,被列入八珍之一。它的肉質鮮美,滋補力強,殼還能作為美麗的裝飾品被收藏。
[之前有椰寶說她想把紫色的扇貝殼貼滿一麵牆,肯定很好看。zuo ze覺得這想法簡直不要太棒了,要是開個店這麽裝修的話,一定會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
扇貝以蒸、煮為佳,食肆裏常有“粉絲蒜蓉蒸扇貝”和“金銀蒜蒸扇貝”等菜肴,也有以醬汁燒焗的做法。
其實,扇貝的做法不重要,它怎麽做都好吃,烹製扇貝重要的是火候,過火則會失真。
emm…是不是鮮活的更重要,吃海鮮主打一個鮮字。
花蛤,是餐桌上常見的海鮮,五月份是花蛤的豐產期,也是一年中最便宜的季節。花蛤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較高,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藥用成分。
花蛤之類的貝類本身就極富鮮味,烹製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要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
所以章斯爾她們繼瘋狂抓魷魚過後又迎來了耙花蛤。
在領工具的時候章斯爾看到,一人分一柄鋤頭就沒了,有些不解,為什麽沒有螺耙?螺耙不是比鋤頭更適合耙螺,也更好用嗎?
詢問蘭花嬸後才知道鎮上的農機門市根本沒有在銷售“螺耙”這種農用工具,看來“螺耙”是改革開放以後,人可以自主經商了,有那種頭腦靈活,又懶的趕海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去找鐵匠鋪的打鐵師傅打造出來的。
至於現在,章斯爾也不會自以為是的拿著“螺耙”跑到鋼鐵廠瞎顯擺,讓人家投入生產。到時候可能不止是被人家趕出來那麽簡單的事兒了,還有可能會被當成敵特抓起來處理,這個年代可是相當敏感的,為了祖國的安定繁榮,寧可錯抓十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人啊,有時候就是要自私一點,有好用的“螺耙”,自己用就好啦,不是什麽東西都需要分享的。她在桐灣村使用“螺耙”,村民們雖然會有些新奇,但不會想那麽多,都是木柄和鐵構建而成的,就是比她們的鋤頭好用一點而已,章斯爾隻要一句找關係請鋼鐵廠做的就可以打發她們的好奇心。
至於她們會不會也想定做一把?章斯爾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們,那是不可能的,公家的,免費的工具它不香嗎?麻煩是麻煩點,但她們又不是冤大頭,還自掏腰包買農具?
再說了,一柄鋤頭,即可以趕海,又可以種地,就實用性來講,它不比隻能“耙螺”的“螺耙”香嗎?勤儉持家的村民們不止不會羨慕章斯爾,還會覺得她就是個敗家孩子。
[“耙螺”是動詞,“螺耙”是名詞。]
章斯爾每天省去了到工具庫房排隊登記領鋤頭的等待時間,開完早會,直接就扛著她的螺耙,帶上她的合作夥伴山娃去趕海。
為什麽還要帶上一個山娃分她的工分呢?因為章斯爾懶,她不想耙到一個螺,就彎一次腰撿,既費時間,又費腰。她還小,這腰可得保護好了,別等長大了結婚了,再後悔當初為什麽要省那幾工分。
[對了,跟你們解釋一下為什麽叫“耙螺”,因為在海邊,大部分的貝殼類都可以稱之為“螺”。
比如我們平時煮湯用的“文蛤”就被稱為“車螺”,這也是拍趕海視頻的博主比較喜歡拍的一種海鮮。因為車螺的個頭大,撿這個觀眾看著有滿足感,而且它的價格也漂亮,趕完海,拍完視頻,還能拿去附近的收購站換錢,一舉雙得。]
用“螺耙” 來“耙螺”的效率是真的高啊,相對於常年趕海的人來說,章斯爾和山娃就是兩個半斤八兩的趕海新手,但他們兩人合作一天下來,耙的螺的斤重卻能力壓所有人,成為今天的工分第一名,連馬騾興茂都運了兩趟才給運完。
這下可把所有的趕海小隊給眼饞得不行,不過即使這樣,她們依然覺得這“螺耙”不實用,沒有鋤頭來得討她們歡心。
但同時她們也發現了和小孩子合作的好處,真的很省時省力啊,第二天,大家上工都把自家那個不到飯點見不著人影的憨娃子薅到海灘上,幹什麽?撿螺啊,廢物利用,多好,還不用付工分。
至於那些個家裏沒娃的就隻能到家裏娃多的人家去借娃,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那摳門的不願意支付工分,就打著親情牌借孩子,比如蘭花嬸。
章斯爾和山娃的工分是八二分,但即使隻有兩成的工分,山娃當天也賺了3工分,可把蘭花嬸給美壞了。
雖然她隻有一個孩子,但第二天,蘭花嬸依然讓山娃去找章斯爾合作,她自己則到大隊長的親弟弟那薅了一個侄子過來。她弟媳很明顯的表示不樂意,但奈何自家兒子嘴饞不爭氣,兩顆糖就被蘭花嬸給帶著走了,把他媽氣的直跺腳。
也有那願意支付工分的,但不是分成,有的給1工分,有的給2工分,這個時候打的就是感情牌了,感情好的少收點,半賣半送,感情普通的那就有得拉扯了。
最慘的是知青,村民們也不跟他們拉扯,也不要分成,一口價3工分,一分都不能少。把知青們給氣的啊,還有那腦子不清醒的老知青跑來找章斯爾的麻煩,說都是因為她假大方,害得她們借個孩子也要3工分。
這話乍一聽好像還挺有道理的,但問題是,欺負你們的是村民,又不是她章斯爾,憑什麽怪她?這不是柿子挑軟的捏嗎?
她是大方沒錯,但也不看看她的合作者對象是誰,那是大隊長的兒子啊,她是無緣無故大方的嗎?
再說了,小孩的勞動力就不值錢了嗎?人家也是跟著你在海邊曬了一天的,不值得你給3工分?
章斯爾可不慣著她,對著那個老知青李青青就是一頓“文化輸出”,就隻見過一次的人,她哪記得這是啷個哦~
她的這個行為直接惹怒了一眾老知青,雖然她們也不讚同李青青去找章斯爾麻煩的這個行為,覺得很沒腦,但不代表她們願意知道對方根本沒有把她們這群老知青放在眼裏,而且毫不留情麵。
在她們的認知裏,章斯爾沒住在知青點,跟新知青的關係也一般,是屬於勢單力薄好欺負的,越是這種人,就越該抱緊“知青點”這顆大樹,但沒想到她會那麽莽,說得罪就得罪。
按理說知青和知青是一個團體,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知青願意脫離“知青點”這個團體的庇護,就連那些和當地人結婚的男知青都會時不時的把迴知青點當成“迴娘家”,逢年過節,大年初二都要帶點兒東西迴來坐坐,吃頓飯,聊聊天,聯絡聯絡感情,就怕在“婆家”那邊受了欺負沒人幫忙。
因為這件事,章斯爾被“知青點”孤立了,準確的說,是被所有的老知青排擠。她們想用這種方式逼她低頭,讓她認清一個道理,人都是群居動物,離開團體,啥也不是。
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章斯爾本來就不跟她們玩,所以,她連自己被排擠了都不知道,依舊我行我素,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曾經有人說,當別人打壓排擠你的時候,你就假裝什麽都不知道,他們越是打壓排擠你,你就越要表現得波瀾不驚。
他們打壓排擠你,無非就是想激怒你,讓你出醜,你越不生氣,越不著急,那氣急敗壞的就會是他們,最後自討沒趣的也會是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了打壓你的興趣了。
章斯爾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每年的四月份至六月份期間,皮皮蝦的肉質最為飽滿。皮皮蝦怎麽分辨公母呢?一般來講,母的皮皮蝦的個頭沒有公的那麽大,而且母的皮皮蝦的脖子部位都會有一個白色的“王”字,公的皮皮蝦在大爪下分別有一個細細的小爪。
五一前後,正是皮皮蝦最為肥美的季節。皮皮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蛋白質含量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另外,皮皮蝦含有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含量越高,甜味就越高。
五月上旬的膏蟹體型中等,個頭不大,但肉質發甜,膏肥黃滿,簡直就是五月的海鮮招牌。
五月中旬以後,母蟹豐滿,打開蟹殼是滿滿的蟹膏,真的超級的讓人滿足。
五月份是海蠣子最肥美的時候,海蠣子營養特別豐富,含有大量鈣和鋅,吃起來會有一點鐵鏽味!
五月的餐桌怎麽能少了扇貝?扇貝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的閉殼肌曬幹後就是“幹貝”,被列入八珍之一。它的肉質鮮美,滋補力強,殼還能作為美麗的裝飾品被收藏。
[之前有椰寶說她想把紫色的扇貝殼貼滿一麵牆,肯定很好看。zuo ze覺得這想法簡直不要太棒了,要是開個店這麽裝修的話,一定會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
扇貝以蒸、煮為佳,食肆裏常有“粉絲蒜蓉蒸扇貝”和“金銀蒜蒸扇貝”等菜肴,也有以醬汁燒焗的做法。
其實,扇貝的做法不重要,它怎麽做都好吃,烹製扇貝重要的是火候,過火則會失真。
emm…是不是鮮活的更重要,吃海鮮主打一個鮮字。
花蛤,是餐桌上常見的海鮮,五月份是花蛤的豐產期,也是一年中最便宜的季節。花蛤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較高,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藥用成分。
花蛤之類的貝類本身就極富鮮味,烹製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要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
所以章斯爾她們繼瘋狂抓魷魚過後又迎來了耙花蛤。
在領工具的時候章斯爾看到,一人分一柄鋤頭就沒了,有些不解,為什麽沒有螺耙?螺耙不是比鋤頭更適合耙螺,也更好用嗎?
詢問蘭花嬸後才知道鎮上的農機門市根本沒有在銷售“螺耙”這種農用工具,看來“螺耙”是改革開放以後,人可以自主經商了,有那種頭腦靈活,又懶的趕海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去找鐵匠鋪的打鐵師傅打造出來的。
至於現在,章斯爾也不會自以為是的拿著“螺耙”跑到鋼鐵廠瞎顯擺,讓人家投入生產。到時候可能不止是被人家趕出來那麽簡單的事兒了,還有可能會被當成敵特抓起來處理,這個年代可是相當敏感的,為了祖國的安定繁榮,寧可錯抓十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人啊,有時候就是要自私一點,有好用的“螺耙”,自己用就好啦,不是什麽東西都需要分享的。她在桐灣村使用“螺耙”,村民們雖然會有些新奇,但不會想那麽多,都是木柄和鐵構建而成的,就是比她們的鋤頭好用一點而已,章斯爾隻要一句找關係請鋼鐵廠做的就可以打發她們的好奇心。
至於她們會不會也想定做一把?章斯爾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們,那是不可能的,公家的,免費的工具它不香嗎?麻煩是麻煩點,但她們又不是冤大頭,還自掏腰包買農具?
再說了,一柄鋤頭,即可以趕海,又可以種地,就實用性來講,它不比隻能“耙螺”的“螺耙”香嗎?勤儉持家的村民們不止不會羨慕章斯爾,還會覺得她就是個敗家孩子。
[“耙螺”是動詞,“螺耙”是名詞。]
章斯爾每天省去了到工具庫房排隊登記領鋤頭的等待時間,開完早會,直接就扛著她的螺耙,帶上她的合作夥伴山娃去趕海。
為什麽還要帶上一個山娃分她的工分呢?因為章斯爾懶,她不想耙到一個螺,就彎一次腰撿,既費時間,又費腰。她還小,這腰可得保護好了,別等長大了結婚了,再後悔當初為什麽要省那幾工分。
[對了,跟你們解釋一下為什麽叫“耙螺”,因為在海邊,大部分的貝殼類都可以稱之為“螺”。
比如我們平時煮湯用的“文蛤”就被稱為“車螺”,這也是拍趕海視頻的博主比較喜歡拍的一種海鮮。因為車螺的個頭大,撿這個觀眾看著有滿足感,而且它的價格也漂亮,趕完海,拍完視頻,還能拿去附近的收購站換錢,一舉雙得。]
用“螺耙” 來“耙螺”的效率是真的高啊,相對於常年趕海的人來說,章斯爾和山娃就是兩個半斤八兩的趕海新手,但他們兩人合作一天下來,耙的螺的斤重卻能力壓所有人,成為今天的工分第一名,連馬騾興茂都運了兩趟才給運完。
這下可把所有的趕海小隊給眼饞得不行,不過即使這樣,她們依然覺得這“螺耙”不實用,沒有鋤頭來得討她們歡心。
但同時她們也發現了和小孩子合作的好處,真的很省時省力啊,第二天,大家上工都把自家那個不到飯點見不著人影的憨娃子薅到海灘上,幹什麽?撿螺啊,廢物利用,多好,還不用付工分。
至於那些個家裏沒娃的就隻能到家裏娃多的人家去借娃,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那摳門的不願意支付工分,就打著親情牌借孩子,比如蘭花嬸。
章斯爾和山娃的工分是八二分,但即使隻有兩成的工分,山娃當天也賺了3工分,可把蘭花嬸給美壞了。
雖然她隻有一個孩子,但第二天,蘭花嬸依然讓山娃去找章斯爾合作,她自己則到大隊長的親弟弟那薅了一個侄子過來。她弟媳很明顯的表示不樂意,但奈何自家兒子嘴饞不爭氣,兩顆糖就被蘭花嬸給帶著走了,把他媽氣的直跺腳。
也有那願意支付工分的,但不是分成,有的給1工分,有的給2工分,這個時候打的就是感情牌了,感情好的少收點,半賣半送,感情普通的那就有得拉扯了。
最慘的是知青,村民們也不跟他們拉扯,也不要分成,一口價3工分,一分都不能少。把知青們給氣的啊,還有那腦子不清醒的老知青跑來找章斯爾的麻煩,說都是因為她假大方,害得她們借個孩子也要3工分。
這話乍一聽好像還挺有道理的,但問題是,欺負你們的是村民,又不是她章斯爾,憑什麽怪她?這不是柿子挑軟的捏嗎?
她是大方沒錯,但也不看看她的合作者對象是誰,那是大隊長的兒子啊,她是無緣無故大方的嗎?
再說了,小孩的勞動力就不值錢了嗎?人家也是跟著你在海邊曬了一天的,不值得你給3工分?
章斯爾可不慣著她,對著那個老知青李青青就是一頓“文化輸出”,就隻見過一次的人,她哪記得這是啷個哦~
她的這個行為直接惹怒了一眾老知青,雖然她們也不讚同李青青去找章斯爾麻煩的這個行為,覺得很沒腦,但不代表她們願意知道對方根本沒有把她們這群老知青放在眼裏,而且毫不留情麵。
在她們的認知裏,章斯爾沒住在知青點,跟新知青的關係也一般,是屬於勢單力薄好欺負的,越是這種人,就越該抱緊“知青點”這顆大樹,但沒想到她會那麽莽,說得罪就得罪。
按理說知青和知青是一個團體,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知青願意脫離“知青點”這個團體的庇護,就連那些和當地人結婚的男知青都會時不時的把迴知青點當成“迴娘家”,逢年過節,大年初二都要帶點兒東西迴來坐坐,吃頓飯,聊聊天,聯絡聯絡感情,就怕在“婆家”那邊受了欺負沒人幫忙。
因為這件事,章斯爾被“知青點”孤立了,準確的說,是被所有的老知青排擠。她們想用這種方式逼她低頭,讓她認清一個道理,人都是群居動物,離開團體,啥也不是。
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章斯爾本來就不跟她們玩,所以,她連自己被排擠了都不知道,依舊我行我素,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曾經有人說,當別人打壓排擠你的時候,你就假裝什麽都不知道,他們越是打壓排擠你,你就越要表現得波瀾不驚。
他們打壓排擠你,無非就是想激怒你,讓你出醜,你越不生氣,越不著急,那氣急敗壞的就會是他們,最後自討沒趣的也會是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了打壓你的興趣了。
章斯爾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