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進入皇宮
穿越之我的七個郡主姐姐 作者:楷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我的問題,成王並不怎麽想理睬,隻是很敷衍的說:“她進宮自然有她的事情,你管好自己,注意禮數,其他的最好不要過問。”
成王越是這樣說,我心中的預感就越是不好。我心想,別人的事我可以不管,也懶得去管,可長姐的事,以及眾姐妹的事,我不得不管,也必須要管。
時間不長,我們便來到了皇宮門口。成王在第一重門並沒有下馬,而是大搖大擺的縱馬進去。我們自然也都沒有下馬,而是在後麵慢慢跟隨。不過,從王府中出來的侍衛,卻差不多都退到了一個角落中,結成方正,原地紮營。看來,是不能跟著我們進去了。隻有幾個品級比較高的,跟在杜總管後麵,隨著我們往裏麵走。宮牆高大,在外麵看不到裏麵的情況,最多隻能看到一些雕梁畫棟的屋頂。可進入了宮牆,眼中所見就完全不同了。
記得我第一次在王府溜達的時候,曾被王府的氣派所震撼。可以說,王府的每一處院落,放到我那個時代,都是上億的豪宅。注意,我說的上億,隻是占地和建築。房屋裏麵的陳設,裝飾,園林的風景布置,價值甚至要超過地皮和建築本身。而整個王府大小院落加起來,總共有八個。也就是說,整個王府的價值,可能已經突破百億。
然而,和皇宮比起來,王府可以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單單就是這第一重宮牆內的建築,就要比王府的正堂還要高大氣派。而這裏,僅僅是看守的禁軍,以及外圍的宮人所居住的下等房間。我心中暗歎,難怪古往今來,誰都想做皇帝。哪怕是手握重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重臣,費勁千辛萬苦,甚至不惜以命相搏,也要嚐試著邁出那一步。其中緣由,可見一斑。就拿成王說吧,堂堂王爺,可以說已經超過天朝所有臣民,卻依然不及皇權之萬一。
走了一會兒我才明白,為什麽成王到了皇宮還不下馬,因為皇宮太大了,如果不騎馬,憑雙腳走也太慢太累了。我也明白了,為什麽我們要四點鍾就起床,因為就算到了皇宮門口,想要走到能見到皇帝的地方,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我甚至在想,這他娘的皇宮,該不會比我們縣城還大吧。
騎著馬連續穿過三道宮牆大門,到了第四道門外,成王終於勒住韁繩,翻身下馬。我門也趕緊下馬,整理衣服。有專門的世斌過來,將我們的馬匹牽到專門的地方喂養。跟著我們的幾個高級將領,也跟著幾個引導的禁軍,到旁邊的偏殿中休息去了,隻剩下杜總管還跟在我們身後。王妃和長姐卻沒有下車,而是有專門的車夫,替代了王府的車夫,連人帶車趕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想必,她們有專門的通道,進入皇宮的內堂。畢竟她們是女眷,不適合在這種國家重地拋頭露麵。
皇宮的宮牆是一圈一圈圍起來的,像是迴字形。越往裏走,麵積也就越小,距離也就越短。因此,我們再往裏走,也就快了很多。到了這裏,我隻想說,什麽故宮天壇頤和園,在這裏都隻能算是弟弟。如果非要找個我那個時代的建築來相比的話,我想,恐怕隻有秦始皇的阿房宮了。但阿房宮,被後來的項羽一把火燒了。我們所知的,也不過是記載在史書上的,並沒有誰真正見過,可現在,天朝皇城就在我麵前,它是真實的,立體的,活生生的屹立在我的麵前。它的每一處宮牆,每一條迴廊,每一根木柱,甚至每一塊瓦片,每一個宮女,太監,每一塊地磚,都在我眼前,那樣清晰,伸手可觸。
在這之前,曆史書上說,皇權製度不好,黎民百姓容易受到剝削壓迫,財富和權力總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我肯定是淡然一笑。你又沒有經曆過皇權製度,怎麽能片麵的說它不好呢。中國上下幾千年,經曆了幾千年皇權製度,怎麽就能被一句話否定。可現在,當我真正的看到了皇宮,看到了權力中心的奢侈,我終於明白,曆史書上說的,都是真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不考慮戰亂的前提下,哪怕城牆外所有人都凍死餓死,城牆裏麵的這些人,也不會停下她們的浪費和奢侈,哪怕隻是片刻。
進到第五重宮牆的時候,前麵就有太監引路了。太監將我們引導到一處偏殿,讓我們坐在偏殿中休息。我們剛落座,皇帝賞賜的早膳就端了進來。我說怎麽不讓我在王府中吃早飯呢,原來皇帝專門給我們準備了呀。我接過碗一看,是四個湯圓。我心中有些嘀咕,這皇帝好小氣,就給點湯圓,還隻有四個,這怎麽夠吃。可我咬下去之後才發現,這四個看上去簡簡單單的湯圓,要比我這一輩子吃的任何湯圓都要好吃。四個湯圓,就是四種口味,而且完全沒有串味。具體有多好吃呢,我不是美食家,不太好評論。總之就是香,糯,軟,嫩,還不粘牙。
用完了早膳,又用茶水漱了口,天色已經差不多亮了。終於,也就到了上朝的時間。這一次,就連杜總管也沒有跟出來,隻剩下成王和我兩個人,走向那象征著天朝最高權力的宏偉建築。
中國的古建築,都習慣以台階的數量來象征地位的高低,台階越多,地位就越高。這個習慣,在如今的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比如法院。盡管我現在所處的朝代,好像並不屬於我記憶中五千年中的任何一個朝代,但這裏的民俗,語言,文化,卻和中華文化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想,或許這裏是某個平行宇宙吧。
我遠遠的看見,一連串漢白玉台階之上,有一座威嚴的供電,殿門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太華殿”三個燙金大字。當然,也有可能是純金打造的字,畢竟對於一國之君來說,這點黃金也算不了什麽。台階之下,已經滿滿當當的站著好些人,分左右兩邊排列。看這些人的裝束,左邊都是統一的黑色長袍,右邊都是統一的紅色長袍,看起來官職相對較低。漢白玉台階上,每隔八步,就有兩個太監分裂兩側。我數了數,剛好十隊太監。也就是說,台階總共九九八十一步。
成王目不斜視,瞥都沒有瞥旁邊的低級官吏和太監一眼,神色淡然的一步一步往台階上走。反而是兩邊的低級官吏和太監,都唯唯諾諾的向成王行禮。來到太華殿門口,成王便不再往裏麵走了,而是垂手站在門外。我發現門外的另一側,也站著一個和我們裝束差不多的人。但他低著頭,我隻能略微看到他的側臉。不知道怎麽的,我竟然感覺對方有些熟悉,好像在哪裏見過,卻怎麽也想不起來了。我又偷偷往裏麵瞟,裏麵汙汙泱泱的,也站滿了人,不下百八十號,他們也分裂兩邊,服裝的顏色卻是統一的深紫色,就和我們的差不多。但他們都背對著我們,沒有一個人說話,也沒有人東張西望,偌大的供電,安靜的連唿吸都害怕太重,隻好稍微憋著點。《三國演義》中有個情節,董卓當相國的時候,打個噴嚏,全場都鴉雀無聲,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現在這個場麵,和三國裏的情節簡直太像了。不知道為什麽,我竟然產生了一些喜感,有點想笑,而且是憋不住的想笑。誰能想到,電視劇中的情節,如今我自己會親身體驗。
在門外站了大約十分鍾,劉公公洪亮而且有些尖銳的聲音便從大殿深處傳了出來:“皇上駕到。”這一聲,洪亮而極具穿透性,配合著大殿建築特殊的攏音結構,傳出老遠,震得我的耳膜嗡嗡作響。我想起故宮的天壇,據說也設計了攏音結構,皇帝站在天壇上說話的時候,會感覺聲音比平時更大更洪亮。這一聲傳出,大殿裏的,台階上的,台階下的,包括成王和我兩個等在門口的,全都齊刷刷跪倒在地上。
我遠遠瞟見大殿深處,出現了一個身穿黃袍,頭戴皇冠的高大人影。不過距離太遠,我又是用眼角餘光瞟的,看不清楚那人的長相。想必,那就是當朝皇帝金尚了。等到皇帝慢吞吞的走到龍椅上坐下,才慢吞吞的說:“仲卿平身。”
所有跪著的官員,這才唿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統一站起。不得不說,這幾百人同時唿喊,加上建築的攏音結構,聲音真可謂是震天動地。想必,坐在主位的皇帝聽到的,應該比我們要更清晰,更震撼。他娘的,搞得我都想坐上去試試了。
等所有人都站起身,劉公公再次高聲唿喊:“請大元帥成王爺,左校尉金世宣,右校尉李禦風上前受封。
我心中一震,原來和我們一起站在門外的,是李相如之子李禦風。我早該想到的,因為我們既然是來謝恩的,他也多半同樣是來謝恩的,因為昨天一共就冊封了三個人,成王,我和李禦風。在走進大殿的時候,我忍不住又側頭看了看李禦風。這一次,我看清楚了。然而,我卻差點當場叫出聲來,他,他,他不是冷風嗎?
成王越是這樣說,我心中的預感就越是不好。我心想,別人的事我可以不管,也懶得去管,可長姐的事,以及眾姐妹的事,我不得不管,也必須要管。
時間不長,我們便來到了皇宮門口。成王在第一重門並沒有下馬,而是大搖大擺的縱馬進去。我們自然也都沒有下馬,而是在後麵慢慢跟隨。不過,從王府中出來的侍衛,卻差不多都退到了一個角落中,結成方正,原地紮營。看來,是不能跟著我們進去了。隻有幾個品級比較高的,跟在杜總管後麵,隨著我們往裏麵走。宮牆高大,在外麵看不到裏麵的情況,最多隻能看到一些雕梁畫棟的屋頂。可進入了宮牆,眼中所見就完全不同了。
記得我第一次在王府溜達的時候,曾被王府的氣派所震撼。可以說,王府的每一處院落,放到我那個時代,都是上億的豪宅。注意,我說的上億,隻是占地和建築。房屋裏麵的陳設,裝飾,園林的風景布置,價值甚至要超過地皮和建築本身。而整個王府大小院落加起來,總共有八個。也就是說,整個王府的價值,可能已經突破百億。
然而,和皇宮比起來,王府可以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單單就是這第一重宮牆內的建築,就要比王府的正堂還要高大氣派。而這裏,僅僅是看守的禁軍,以及外圍的宮人所居住的下等房間。我心中暗歎,難怪古往今來,誰都想做皇帝。哪怕是手握重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重臣,費勁千辛萬苦,甚至不惜以命相搏,也要嚐試著邁出那一步。其中緣由,可見一斑。就拿成王說吧,堂堂王爺,可以說已經超過天朝所有臣民,卻依然不及皇權之萬一。
走了一會兒我才明白,為什麽成王到了皇宮還不下馬,因為皇宮太大了,如果不騎馬,憑雙腳走也太慢太累了。我也明白了,為什麽我們要四點鍾就起床,因為就算到了皇宮門口,想要走到能見到皇帝的地方,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我甚至在想,這他娘的皇宮,該不會比我們縣城還大吧。
騎著馬連續穿過三道宮牆大門,到了第四道門外,成王終於勒住韁繩,翻身下馬。我門也趕緊下馬,整理衣服。有專門的世斌過來,將我們的馬匹牽到專門的地方喂養。跟著我們的幾個高級將領,也跟著幾個引導的禁軍,到旁邊的偏殿中休息去了,隻剩下杜總管還跟在我們身後。王妃和長姐卻沒有下車,而是有專門的車夫,替代了王府的車夫,連人帶車趕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想必,她們有專門的通道,進入皇宮的內堂。畢竟她們是女眷,不適合在這種國家重地拋頭露麵。
皇宮的宮牆是一圈一圈圍起來的,像是迴字形。越往裏走,麵積也就越小,距離也就越短。因此,我們再往裏走,也就快了很多。到了這裏,我隻想說,什麽故宮天壇頤和園,在這裏都隻能算是弟弟。如果非要找個我那個時代的建築來相比的話,我想,恐怕隻有秦始皇的阿房宮了。但阿房宮,被後來的項羽一把火燒了。我們所知的,也不過是記載在史書上的,並沒有誰真正見過,可現在,天朝皇城就在我麵前,它是真實的,立體的,活生生的屹立在我的麵前。它的每一處宮牆,每一條迴廊,每一根木柱,甚至每一塊瓦片,每一個宮女,太監,每一塊地磚,都在我眼前,那樣清晰,伸手可觸。
在這之前,曆史書上說,皇權製度不好,黎民百姓容易受到剝削壓迫,財富和權力總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我肯定是淡然一笑。你又沒有經曆過皇權製度,怎麽能片麵的說它不好呢。中國上下幾千年,經曆了幾千年皇權製度,怎麽就能被一句話否定。可現在,當我真正的看到了皇宮,看到了權力中心的奢侈,我終於明白,曆史書上說的,都是真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不考慮戰亂的前提下,哪怕城牆外所有人都凍死餓死,城牆裏麵的這些人,也不會停下她們的浪費和奢侈,哪怕隻是片刻。
進到第五重宮牆的時候,前麵就有太監引路了。太監將我們引導到一處偏殿,讓我們坐在偏殿中休息。我們剛落座,皇帝賞賜的早膳就端了進來。我說怎麽不讓我在王府中吃早飯呢,原來皇帝專門給我們準備了呀。我接過碗一看,是四個湯圓。我心中有些嘀咕,這皇帝好小氣,就給點湯圓,還隻有四個,這怎麽夠吃。可我咬下去之後才發現,這四個看上去簡簡單單的湯圓,要比我這一輩子吃的任何湯圓都要好吃。四個湯圓,就是四種口味,而且完全沒有串味。具體有多好吃呢,我不是美食家,不太好評論。總之就是香,糯,軟,嫩,還不粘牙。
用完了早膳,又用茶水漱了口,天色已經差不多亮了。終於,也就到了上朝的時間。這一次,就連杜總管也沒有跟出來,隻剩下成王和我兩個人,走向那象征著天朝最高權力的宏偉建築。
中國的古建築,都習慣以台階的數量來象征地位的高低,台階越多,地位就越高。這個習慣,在如今的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比如法院。盡管我現在所處的朝代,好像並不屬於我記憶中五千年中的任何一個朝代,但這裏的民俗,語言,文化,卻和中華文化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想,或許這裏是某個平行宇宙吧。
我遠遠的看見,一連串漢白玉台階之上,有一座威嚴的供電,殿門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太華殿”三個燙金大字。當然,也有可能是純金打造的字,畢竟對於一國之君來說,這點黃金也算不了什麽。台階之下,已經滿滿當當的站著好些人,分左右兩邊排列。看這些人的裝束,左邊都是統一的黑色長袍,右邊都是統一的紅色長袍,看起來官職相對較低。漢白玉台階上,每隔八步,就有兩個太監分裂兩側。我數了數,剛好十隊太監。也就是說,台階總共九九八十一步。
成王目不斜視,瞥都沒有瞥旁邊的低級官吏和太監一眼,神色淡然的一步一步往台階上走。反而是兩邊的低級官吏和太監,都唯唯諾諾的向成王行禮。來到太華殿門口,成王便不再往裏麵走了,而是垂手站在門外。我發現門外的另一側,也站著一個和我們裝束差不多的人。但他低著頭,我隻能略微看到他的側臉。不知道怎麽的,我竟然感覺對方有些熟悉,好像在哪裏見過,卻怎麽也想不起來了。我又偷偷往裏麵瞟,裏麵汙汙泱泱的,也站滿了人,不下百八十號,他們也分裂兩邊,服裝的顏色卻是統一的深紫色,就和我們的差不多。但他們都背對著我們,沒有一個人說話,也沒有人東張西望,偌大的供電,安靜的連唿吸都害怕太重,隻好稍微憋著點。《三國演義》中有個情節,董卓當相國的時候,打個噴嚏,全場都鴉雀無聲,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現在這個場麵,和三國裏的情節簡直太像了。不知道為什麽,我竟然產生了一些喜感,有點想笑,而且是憋不住的想笑。誰能想到,電視劇中的情節,如今我自己會親身體驗。
在門外站了大約十分鍾,劉公公洪亮而且有些尖銳的聲音便從大殿深處傳了出來:“皇上駕到。”這一聲,洪亮而極具穿透性,配合著大殿建築特殊的攏音結構,傳出老遠,震得我的耳膜嗡嗡作響。我想起故宮的天壇,據說也設計了攏音結構,皇帝站在天壇上說話的時候,會感覺聲音比平時更大更洪亮。這一聲傳出,大殿裏的,台階上的,台階下的,包括成王和我兩個等在門口的,全都齊刷刷跪倒在地上。
我遠遠瞟見大殿深處,出現了一個身穿黃袍,頭戴皇冠的高大人影。不過距離太遠,我又是用眼角餘光瞟的,看不清楚那人的長相。想必,那就是當朝皇帝金尚了。等到皇帝慢吞吞的走到龍椅上坐下,才慢吞吞的說:“仲卿平身。”
所有跪著的官員,這才唿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統一站起。不得不說,這幾百人同時唿喊,加上建築的攏音結構,聲音真可謂是震天動地。想必,坐在主位的皇帝聽到的,應該比我們要更清晰,更震撼。他娘的,搞得我都想坐上去試試了。
等所有人都站起身,劉公公再次高聲唿喊:“請大元帥成王爺,左校尉金世宣,右校尉李禦風上前受封。
我心中一震,原來和我們一起站在門外的,是李相如之子李禦風。我早該想到的,因為我們既然是來謝恩的,他也多半同樣是來謝恩的,因為昨天一共就冊封了三個人,成王,我和李禦風。在走進大殿的時候,我忍不住又側頭看了看李禦風。這一次,我看清楚了。然而,我卻差點當場叫出聲來,他,他,他不是冷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