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防北岸,周同整日裏憂心忡忡,張通海看起來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岱城形勢危急,一個不小心周同就會失去起事的大本營,青州那邊鍾離翊傳來的戰報看起來也不甚好,由於王弼不斷的向揚州邊境增兵,一時間三十三萬大軍也無法很快的突破王弼最後殊死一搏的防線。
王弼打定了主意,他要生生把周同拖死在這裏,同時自己又一遍一遍的傳書,授意周泛抓緊奪取齊州。
然而事情到這裏又開始出人意料的不順利起來。
先是周泛那邊不斷的表示大軍現在連日征戰,不但士兵疲憊而且糧草亦不充足,總之就是一句話,你王弼著急,周同也著急,但是我周泛就是不急,我還要等著看好戲。
再者王弼好像突然間發現益州的蜀王張肇最近好像很不老實。
想想也是,張肇的老丈人陸沉機是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但是這個張肇好像是靠自己上位,王弼偶然間又聽到這樣一個消息,據說那張肇跟齊王周同還有某種牽扯不斷地關係,這不禁讓王弼開始擔憂起來。
張肇這個人他不了解,萬一張肇要是趁著朝廷和齊王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選擇出兵幫助齊軍,那自家的南邊可就不保了。
想到這裏王弼趕緊又手書一封,在信中大肆誇讚了一番新蜀王張肇的能力,然後送去大量金銀財寶,並且趁機表示他蜀王就是益州真正的統治者,王弼和他的南胥朝廷會堅持一個益州原則,大力支持張肇的益州統一事業,並且願意跟張肇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秉持雙方同進同退,深度謀求未來更加美好的發展。
總之,在王弼的一頓彩虹屁下又或者是成堆的金銀珠寶發揮了作用,原本蠢蠢欲動的張肇,好像就此沒了動靜。
這邊王弼好懸剛把心放下來。
等到曹規知道王弼打發人送來大批珠寶示好的時候,張肇已然將王弼派遣來的使者都已經好生招待一番送了迴去。
在張肇看來,那王弼應該是害怕自己,所以才會主動派人送來東西示好。
那可是大胥的丞相,當年何等高高在上的人物,對於從前的張四七來說,那簡直像無法企及的一場夢。
可是現在的張肇早已不再是曾經的張四七,他已經有了跟那些人平起平坐的能力。
這時候在外匆匆趕迴來的曹規第一時間麵見了蜀王張肇。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兩個結義兄弟似乎開始漸行漸遠起來。
曹規跪伏在地上,用後腦勺對著坐在高位之上的張四七。
此時的張肇還是麵帶笑意的,手中把玩著王弼派人送來的奇珍異寶。
曹規開口說話了:“主公,臣聽聞那王弼打發人送來了數車金銀,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張肇嗬嗬一笑,說到:“自然是真,那王弼想要拉攏孤,讓孤不要去打他的萬安郡。”
曹規又道:“那不知金銀現在何處?”
張肇聞言,就知道他又要說教,忽然麵色不悅起來,道:“金銀我自然已經收下,人也打發迴去了,賢弟你就不要操心了。”
曹規聞言重重歎息一聲道:“大哥,你不該收下呀!”
張肇眉毛一挑,聲音不悅的說到:“他既送來,我為何不能收?”
曹規道:“今日兄長你收了他的金銀,豈不是跟天下人挑明了,那揚州跟咱們益州同氣連枝,眼下齊王大軍壓境,那王弼早就自顧不暇,南胥氣數已盡,那王弼敗亡隻是早晚的事,兄長你又何苦去淌這趟渾水,再說了那齊王可有恩於咱倆……”
不等曹規說完,張肇猛然一拍麵前案幾,最終怒喝道:“夠了!”
而後在曹規詫異的目光中張肇緩緩站起來說道:“那周同是對你有恩,可不是有恩於我,此次他占了青州,大軍屢屢欲犯我益州之境,我不曾向他動手,已經是念及了往日的情分上,如若不然,他齊軍再敢踏進益州半步,我便親自率軍殺到青州去,到時候別說揚州,就是連他周同的命,也不一定保得住。”
曹規張大嘴巴,愕然的看著上方的結義兄弟。
這時候的他們早已不再是兩個青澀少年,轉而已然長成青年模樣,曹規頜下早已蓄起來羊角一般的須,張四七,哦不,蜀王張肇臉上似乎將要呈現一副絡腮胡的模樣。
隻不過相比於兩個人相貌上的變化,兄弟間陡然間出現的隔閡卻更加令曹規心寒。
這已不是張肇成為蜀王之後第一次大發雷霆了,但是像今日發這樣大的火還是頭一次,曹規呆呆的看見,在張肇重重拍向案幾抬起手來的一刻,那顆原本被他放在手中把玩的翠玉琉璃已經被他拍得粉碎。
曹規呆呆愣在原地,張肇冷冷的看他,隨後才從牙縫裏擠出四個字:“你退下吧!”
曹規愣了許久,終於是長出一口氣,然後緩緩閉上眼睛,躬下身子對張肇說道:“微臣告退!”
隻是沒等他再次抬起頭的時候,張肇冷冷的話再次傳進耳朵裏:“消息可是陸柔兒告訴你的?孤王在這裏還要奉勸你一句,你既是孤的結義兄弟,那麽她便是你的大嫂,孤不想再聽見人說你二人私下裏會麵,你,好自為之。”
曹規沒再說什麽,陌生,他隻能感覺到無比的陌生,就好像曾經擁有過的某種東西,在一瞬間煙消雲散了一樣。
曹規默然退出去了,張肇重重唿出一口濁氣,他冷冷的掃了一眼桌案上粉碎的珍器,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曹規一路上走得沉默寡言,一路上走得腳步沉重,也是,相比於越來越陌生的麵孔,越來越陌生的話語更加讓他忌憚。
三天之後,蜀國丞相曹規接到一封喻令,出自蜀王張肇親筆,張肇令曹規北上去鎮守永昌。
誰都知道,永昌往北是漢中,往東是江陽,現在都是周同的地盤,張肇現在讓自己的結義兄弟去鎮守,他倒要看看,當年的承諾,結義時的誓言,是否真的有人能銘記一輩子。
岱城形勢危急,一個不小心周同就會失去起事的大本營,青州那邊鍾離翊傳來的戰報看起來也不甚好,由於王弼不斷的向揚州邊境增兵,一時間三十三萬大軍也無法很快的突破王弼最後殊死一搏的防線。
王弼打定了主意,他要生生把周同拖死在這裏,同時自己又一遍一遍的傳書,授意周泛抓緊奪取齊州。
然而事情到這裏又開始出人意料的不順利起來。
先是周泛那邊不斷的表示大軍現在連日征戰,不但士兵疲憊而且糧草亦不充足,總之就是一句話,你王弼著急,周同也著急,但是我周泛就是不急,我還要等著看好戲。
再者王弼好像突然間發現益州的蜀王張肇最近好像很不老實。
想想也是,張肇的老丈人陸沉機是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但是這個張肇好像是靠自己上位,王弼偶然間又聽到這樣一個消息,據說那張肇跟齊王周同還有某種牽扯不斷地關係,這不禁讓王弼開始擔憂起來。
張肇這個人他不了解,萬一張肇要是趁著朝廷和齊王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選擇出兵幫助齊軍,那自家的南邊可就不保了。
想到這裏王弼趕緊又手書一封,在信中大肆誇讚了一番新蜀王張肇的能力,然後送去大量金銀財寶,並且趁機表示他蜀王就是益州真正的統治者,王弼和他的南胥朝廷會堅持一個益州原則,大力支持張肇的益州統一事業,並且願意跟張肇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秉持雙方同進同退,深度謀求未來更加美好的發展。
總之,在王弼的一頓彩虹屁下又或者是成堆的金銀珠寶發揮了作用,原本蠢蠢欲動的張肇,好像就此沒了動靜。
這邊王弼好懸剛把心放下來。
等到曹規知道王弼打發人送來大批珠寶示好的時候,張肇已然將王弼派遣來的使者都已經好生招待一番送了迴去。
在張肇看來,那王弼應該是害怕自己,所以才會主動派人送來東西示好。
那可是大胥的丞相,當年何等高高在上的人物,對於從前的張四七來說,那簡直像無法企及的一場夢。
可是現在的張肇早已不再是曾經的張四七,他已經有了跟那些人平起平坐的能力。
這時候在外匆匆趕迴來的曹規第一時間麵見了蜀王張肇。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兩個結義兄弟似乎開始漸行漸遠起來。
曹規跪伏在地上,用後腦勺對著坐在高位之上的張四七。
此時的張肇還是麵帶笑意的,手中把玩著王弼派人送來的奇珍異寶。
曹規開口說話了:“主公,臣聽聞那王弼打發人送來了數車金銀,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張肇嗬嗬一笑,說到:“自然是真,那王弼想要拉攏孤,讓孤不要去打他的萬安郡。”
曹規又道:“那不知金銀現在何處?”
張肇聞言,就知道他又要說教,忽然麵色不悅起來,道:“金銀我自然已經收下,人也打發迴去了,賢弟你就不要操心了。”
曹規聞言重重歎息一聲道:“大哥,你不該收下呀!”
張肇眉毛一挑,聲音不悅的說到:“他既送來,我為何不能收?”
曹規道:“今日兄長你收了他的金銀,豈不是跟天下人挑明了,那揚州跟咱們益州同氣連枝,眼下齊王大軍壓境,那王弼早就自顧不暇,南胥氣數已盡,那王弼敗亡隻是早晚的事,兄長你又何苦去淌這趟渾水,再說了那齊王可有恩於咱倆……”
不等曹規說完,張肇猛然一拍麵前案幾,最終怒喝道:“夠了!”
而後在曹規詫異的目光中張肇緩緩站起來說道:“那周同是對你有恩,可不是有恩於我,此次他占了青州,大軍屢屢欲犯我益州之境,我不曾向他動手,已經是念及了往日的情分上,如若不然,他齊軍再敢踏進益州半步,我便親自率軍殺到青州去,到時候別說揚州,就是連他周同的命,也不一定保得住。”
曹規張大嘴巴,愕然的看著上方的結義兄弟。
這時候的他們早已不再是兩個青澀少年,轉而已然長成青年模樣,曹規頜下早已蓄起來羊角一般的須,張四七,哦不,蜀王張肇臉上似乎將要呈現一副絡腮胡的模樣。
隻不過相比於兩個人相貌上的變化,兄弟間陡然間出現的隔閡卻更加令曹規心寒。
這已不是張肇成為蜀王之後第一次大發雷霆了,但是像今日發這樣大的火還是頭一次,曹規呆呆的看見,在張肇重重拍向案幾抬起手來的一刻,那顆原本被他放在手中把玩的翠玉琉璃已經被他拍得粉碎。
曹規呆呆愣在原地,張肇冷冷的看他,隨後才從牙縫裏擠出四個字:“你退下吧!”
曹規愣了許久,終於是長出一口氣,然後緩緩閉上眼睛,躬下身子對張肇說道:“微臣告退!”
隻是沒等他再次抬起頭的時候,張肇冷冷的話再次傳進耳朵裏:“消息可是陸柔兒告訴你的?孤王在這裏還要奉勸你一句,你既是孤的結義兄弟,那麽她便是你的大嫂,孤不想再聽見人說你二人私下裏會麵,你,好自為之。”
曹規沒再說什麽,陌生,他隻能感覺到無比的陌生,就好像曾經擁有過的某種東西,在一瞬間煙消雲散了一樣。
曹規默然退出去了,張肇重重唿出一口濁氣,他冷冷的掃了一眼桌案上粉碎的珍器,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曹規一路上走得沉默寡言,一路上走得腳步沉重,也是,相比於越來越陌生的麵孔,越來越陌生的話語更加讓他忌憚。
三天之後,蜀國丞相曹規接到一封喻令,出自蜀王張肇親筆,張肇令曹規北上去鎮守永昌。
誰都知道,永昌往北是漢中,往東是江陽,現在都是周同的地盤,張肇現在讓自己的結義兄弟去鎮守,他倒要看看,當年的承諾,結義時的誓言,是否真的有人能銘記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