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如歸被他纏得頭疼,難得暴躁地拍了下案上的賬簿,“你當我願意嗎?偌大的生意尚且顧不過來,還得在司天監裝樣子,我也不想跟你耗著,分明是你強留我的。”


    “我偏要強留,看看你們算到了多少,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你的八厄。”


    “你這孩子怎麽這麽固執!”金如歸哀歎,“早知該讓那雷結結實實劈你一下,興許能讓你腦袋靈光些,少去想那有的沒的。”


    此番談話不歡而散,司天監旁人自是不知太子殿下與多羅閣祭司又聊了什麽天機奧秘,他們隻見到靜室再次閉門沉寂,徒留那位祭司獨坐幽篁裏。


    金如歸拂開雜亂堆疊的賬簿,在那把管用的金珠算盤上,虛空拎起一串黑色的“鏽點”,喃喃自語:“阿痣,你也聽到了,要哄住他有多難……”


    盡管他總想偷懶把這活推給江故,但不得不承認,整個多羅閣,除了他,沒人接得住孟寄行這一卦。他已是最會圓融變通的那個,卻還是架不住這人的探究、追尋和偏執。


    權勢是它墊在腳底的天階,雷鳴是它饑餓已久的肚腸。


    驚蟄已過,它終將蘇醒。


    ***


    皇帝病情急轉直下,昏迷五日後恢複清明,自知無幸,便將太子和四位顧命大臣叫來身邊,做最後的囑托。


    宮人捧來遺詔,皇帝艱難起身,看過一遍後,當著眾人的麵用了印。


    丞相宣詔,孟寄行伏地接旨。


    待傳位儀式結束,皇帝屏退旁人,招手示意孟寄行到榻前來,握著他的手說:“聽聞前陣子祭禮之時天降異象,咳咳,是多羅閣一位祭司驅雲散雨,為你化解危局?”


    孟寄行恭順迴答:“是。父皇切莫擔憂,那日有驚無險,想來隻是上天給兒臣設下的考驗,見兒臣足夠虔誠堅定,父皇亦是澤被天下,異象便盡數消散了。”


    皇帝搖頭:“考驗也好,懲戒也罷,那都是說與無知之人聽的……我要問的是,你事後將那位祭司留在了司天監?咳咳,還常常與他探討星象命理?”


    “到底是在祭禮上出了不少力,兒臣想著提攜嘉獎一番,也算還他個恩典。”孟寄行避重就輕地問,“父皇,有何不妥嗎?”


    “孤要提醒你,多羅閣不過是穩固皇權的籌碼之一,他們確實很有些非同尋常的能力手段,但身為一國之君,咳咳,萬不可全然聽信於他們……當然,也不必冒著大不韙去於打壓消磨他們,落得太祖皇帝那般……咳咳,不要過於依賴他們,便不會受製於他們,你可明白?”


    “是,兒臣明白。父皇放心,兒臣絕不會成為他們的附庸。”


    孟寄行口中鄭重承諾,神思卻已飄到了別處。


    父皇是個守成沉穩的君王,一生都未做過大開大合的激進之舉,對待多羅閣的態度也正如他所說,敬而遠之,不會特別倚重,也不會竭力排斥。這樣的君王大概就是多羅閣最喜歡的那種,一切都按部就班地來,在他們預想的因果中前行。


    可他不是這樣的君王。


    他想得到的,遠比一個君王還要多得多。


    病榻上的人已處於彌留之際,他能聞到父皇身上散發出的腐朽氣息,聽到他胸腔裏渾濁的痰音,看到他即將頹敗凋零的命數。他也知道,屬於自己的因果,才剛剛開始。


    皇帝非常疲累,消耗了太多精力,說完這些就又變得昏沉。


    孟寄行扶他躺下,為他掖好錦被,而後自語般地說:“父皇,你有沒有想過,多羅閣在這世上存在了多久?它為何一直旁觀著我們百代更迭、王朝起落?它隱藏著我們驚為天人又無法企及的能力,在等待什麽?


    “父皇,你覺得天下是什麽?是稷夏的疆域?是生生不息的子民?還是我們緊緊握在手裏的皇權?在兒臣看來,我們所見之天下,不過是多羅閣編織出來的一場夢境,是一場演奏給眾生看的歌舞,他們才是這裏的主宰……父皇,你可明白?


    “而我不會成為他們的附庸,也不會試圖去毀滅他們。人總是如此,知道的越多就越貪婪,我要撕開他們的軀殼,攥住他們的心髒,成為他們,取代他們。


    “隻有這樣,才算實現了我的心願。


    “父皇,這些話我連師父都沒有告訴,隻說給你聽。現在,你可以安心睡去了。”


    皇帝神誌恍惚,聽得不甚真切,但他聽出了太子語氣中的瘋狂,發現了他背離自己期盼的野心,不由得睜開眼,想要規勸幾句。


    可當他側首看向此刻的孟寄行時,突然麵露驚恐,渾身抖若篩糠。


    皇帝目眥欲裂,用盡全部的力氣,伸手指向孟寄行。


    他喘著粗氣,胸口如老舊的風箱般拉扯起伏,那根嶙峋的手指停在孟寄行的眉心,喉間發出嘶啞的聲音:“天毀……嗬嗬……國亡,逆子,逆子……嗬嗬……遺……詔……”


    孟寄行淡漠地看著他。


    他不知父皇臨終前看見了什麽恐怖景象,也並不在乎。或許他想修改遺詔,傳位於他人,但也不可能做到了。


    命燭在燃盡的瞬間掙紮搖動,最終還是泯滅於黑暗。


    ***


    新帝登基。


    待先帝的喪儀結束,朝中諸事安排停當,已是百日之後。孟寄行總算可以緩一口氣,暫且卸下肩上重擔,來司天監的靜室與金如歸對坐。


    其實近來二人時常碰麵,作為多羅閣的祭司,先帝葬禮和繼位大典金如歸都出席了。但他就是當個陪襯,具體流程都是禮部循例置辦,他最多幫著看看司天監的卜算,挑挑哪個時辰最好,禮器如何擺放更佳。


    碰麵歸碰麵,細究起來,師徒二人竟沒能說上幾句話,直至此刻才有閑情斟上兩盞茶,再續先前對“星象命理”的探討。


    孟寄行道:“再看看呢?師父,我仍然不是你的八厄嗎?”


    金如歸扶額:“隨便吧,我都行。”


    “師父,我覺得我的命格改了,要不多羅閣給我重新算算?”


    “陛下順利繼承大統,正如我等所願,為什麽覺得自己的命格改了?”


    “因為父皇臨終之前看著我,似乎受了什麽驚嚇,嚇得他想要更改遺詔,可惜那會兒都當著顧命大臣的麵用印宣過了,實在沒來得及。”


    “……這等秘辛適合說出來麽?”


    “隻是看師父不信,想佐證一下我的猜測罷了。”


    金如歸沒再順著他的話迴應,頓了頓說:“陛下身上的因果已然落定,我也功成身退,該迴去幹正事掙大錢了。”


    孟寄行黯然道:“如此著急?”


    金如歸折了窗外兩片竹葉,丟進茶壺裏煮著,竹子的香氣緩緩沁出。


    他問:“我看人間皇帝都想求長生,你既已知曉多羅閣的驚世之能,不想試試嗎?你們太祖皇帝沒做到,是因為他太急躁,我倒是願意為你爭取一下。”


    孟寄行哂然:“求長生?我要活那麽長做什麽?”


    “永享世間至高無上的富貴與權勢,不好嗎?”金如歸循循善誘。


    “不好,沒意思。”孟寄行說,“我不喜歡那樣陳腐不變的東西,千萬年的重複與平淡,大約會把我逼瘋的。”


    “那你喜歡什麽?”


    “我喜歡起起落落、轟轟烈烈,喜歡生生世世裏,一次又一次的重逢。”


    “好,我知道了。”金如歸避開了他的目光,用茶夾揀出那兩片竹葉。因為薄且潮濕,兩片竹葉的半身重疊在一起,葉尖朝著兩頭,像是補完的一葉扁舟。


    “師父,後會有期。”孟寄行起身退後幾步,與他拜別,眸中是少年天子的信誓旦旦,“這不會是你我之間,全部的因果。”


    第118章 蘇醒


    多羅閣的銀台大人離開司天監,走得順理成章又無聲無息,因為過於低調,哪怕在祭天禮上展現過驅雲散雨的神跡,也很快就被人淡忘了。


    新帝初登基便展露鋒芒,大力懲治了朝中的積年弊病,同時放手做了許多改革,大有勵精圖治的明君之風。


    不過也不是萬事順意,新政推行後,國內局勢剛剛平穩下來,還沒等孟寄行喘口氣,北境就出了亂子。起因是一座礦山的南北劃線之爭,屬於前朝遺留的國境問題。


    如今克林國指責稷夏礦工挖過了線,要求他們後撤十裏,並退還開采的礦石。稷夏也不是軟柿子,拿出輿圖來證明開采的是自家區域,絕不可能讓給他們。於是兩邊杠了起來,這邊挖礦那邊明搶,那邊封鎖這邊驅趕,逐漸鬧成了互犯邊境,戍邊軍也不得不出麵了。


    兩國邊軍頻繁碰撞摩擦,百姓人心惶惶。


    彼時凜塵堡還是曹肆誡的父母坐鎮,以大局為重,懇請朝廷不要擅動刀兵。克林國那邊大概也沒有做好打仗的準備,隻是時不時騷擾挑釁,令人煩不勝煩。


    戰還是壓,孟寄行猶豫不決。


    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第二次去了清瓊山,一來為邊境的將士和百姓祈福,二來想請多羅閣主指點迷津,給予破局的啟示。


    ***


    孟寄行徑直去了問天閣。


    羽林軍盡忠職守地將樓外圍了個嚴嚴實實,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但正如外界傳言的那樣,任何人都無法見到“閣主”的真容,哪怕貴為天子,也隻能隔著那麵厚重的黑色帷幕,向他請教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即便如此,皇帝終歸還是有點特權的。


    為防止問詢者無禮衝撞,原本水荇君是要隨侍在側的,這迴她剛領了孟寄行進來,就被這位天子下了驅逐令:“孤要與閣主單獨聊聊,你且退下吧。”


    若是尋常人,水荇君自不會搭理,隻是這位著實貴重特殊,她一時也拿捏不準,隻得隔著帷幕征求閣主的意見。難得的是,他這般反客為主,閣主卻也願意縱容,似乎完全不擔心此人會違背規矩,就這麽讓她出去了,隻留下天子一人。


    孟寄行笑說:“你倒是很放心我。”


    閣主淡然的聲音響起:“你我之間知己知彼,這帷幕反倒顯得多餘了。”


    “閣主的意思是,我若想去帷幕後一睹你的真容,甚至碰一碰你的身體,你也無所謂?”


    “陛下隨意。”


    孟寄行摸到那層帷幕,隻覺得觸感絲滑細膩,不像看上去那麽厚重,倒更像是一層紗綢,似乎隻要輕輕一扯,便能揭開它,親眼見到令世人好奇神往的多羅閣主。


    但他收迴了手:“還是算了,我對你的樣貌不感興趣。”他坐迴矮榻旁,端起水荇君事先沏好的茶水喝了一口,“我猜你這幅身軀也是金鐵材質的,但多半不良於行,或者有其他什麽缺陷,所以不方便展現於人前。既如此,我又何必刻意冒犯、揭人瘡疤呢?”


    閣主道:“金如歸說得沒錯,你聰慧敏銳,是這個世上對我們最為了解的外人。”


    “外人?他還覺得我是外人?我不是他的八厄嗎?”


    “……”


    “好了,不扯這些,咱們還是進入正題吧。”孟寄行對他的沉默不以為意,“我今天是來問你,北境騷亂,我該不該起兵一戰?”


    “……”帷幕對麵沉默片刻,“你想問的不是這個。”


    “哦?不是這個?”孟寄行饒有興致地說,“那你覺得我想問什麽?”


    “你想問的是,多羅閣真正的核心在哪裏。”仍是古井無波的語氣。


    “哈哈。”孟寄行笑出了聲,“不愧是多羅閣主,世人都道我勤政為民,憂心北關局勢,以為我是來請你卜算國運的,你卻真的知道我心中所想。”


    “礦產之爭,北境騷亂,不是陛下一力促成的嗎?之後想要如何做,陛下早有決斷,又何必來問我。”閣主說,“這因果陛下已料到百步之遙,實乃常人所不能及。”


    “是啊,我瞞得過天下人,瞞不過你。”孟寄行道,“所以,你會迴答我嗎?多羅閣的核心在哪裏?我要如何才能取代你們?”


    閣主反問:“你可知……萬世之功亦是千秋之罪?”


    孟寄行想了想說:“不知,聽不懂。”


    閣主道:“多羅閣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刑罰。你本可以置身事外,何苦要融入進來呢?金如歸費盡心思,終究還是功虧一簣。”


    “什麽意思?閣主這是不打算告訴我答案了?”


    “多羅閣的核心在清瓊山。”


    “清瓊山不過是多羅閣設下的障眼法,太祖皇帝被騙得團團轉,你當我不知?”


    “這裏確是多羅閣的核心,我們的根基在這裏,能源儲存和備用軀殼都在這裏,與外界的聯係也在這裏,你們的太祖皇帝曾重創過此處,我們亦是花費了近百年才恢複過來。”


    “我說的不是這個核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敢教為師做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漢並收藏誰敢教為師做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