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後微微搖了搖頭,「天下諸事,公大於私,皇上此舉,哀家高興且來不及,又豈會怪罪?」
「母後說得好,天下諸事,公大於私。」昭寧帝看住唿唿爾汗,語氣之中忽而見了悲意,「先帝之恨,乃私仇,天下安定,乃公事,朕雖痛心疾首,但卻不敢因私廢公,先帝英靈未遠,亦定不忍見邊關再起幹戈。且我大興與漠北早定盟約,為示誠心,朕願將幼妹晉陽嫁與大汗,結秦晉之好,締萬世之恩,但餘者乃卿之家事,朕皆不過問,大汗以為如何?」
此言方落,剎那間滿堂笑語皆寂,隻餘絲竹管弦之聲,繞樑未絕。
第175章
阿魯那暗地裏將唿唿爾汗一推,使那抖抖索索的男子猛然震醒,趕緊站起身來,向昭寧帝一揖到底,嘴上說道:「小汗感念陛下盛情,隻是……隻是內亂未平……」說至此處,被阿魯那望了一眼,又急急改口道,「小汗願遵陛下旨意。」
「如此甚好。」昭寧帝含著笑意微微點頭,「則我兩國永結秦晉之好,止息幹戈,善莫大焉。」
唿唿爾汗唯唯諾諾地應著:「陛下所言有理。」
薑涉隻覺自己如在霧中,昏昏然不見前路。
適才她都聽見了什麽?禦前賜婚?賜婚卻予何人?不應是她與晉陽麽?如何鬧出來個和親?昭寧帝怎可能為此兒戲之事?
她舉目四顧,但見殿中群臣多恍似沉夢未醒,茫然相視,鴉雀無聲;堂上永王不敢置信地看著昭寧帝,李執微微張嘴瞠目,與她視線交匯時,似乎吐出了個徵詢的字音;太後神情似是震動,盯著昭寧帝不放,嘴唇翕動,不知怎地,一時卻未說出話來;莊太傅等一眾老臣麵色淡漠,若有所思;敬王低眸望著桌上酒饌,不知在想什麽;那被侍衛執住的漠北使者更是滿臉震驚,一時連掙紮都忘記;唯獨鄧袞在側執拂塵而立,亦是無悲無喜,神色泰然,似是早知此事。
薑涉不禁愈發糊塗,看昭寧帝時,卻見那青年一臉安閑之色,正慢悠悠地道:「既是如此,那便著禮部擇個吉日良辰……」
「臣反對!」忽有一人高聲叫道,「普天之下,焉有是理?」
此一言鏗鏘之至,倒將眾人自混沌中喚醒,朝堂上漸漸有了微聲,官員間彼此竊竊言語。薑涉認出那人聲音,當是杜奉無疑,循聲看去,但見大殿盡頭站起個著深綠服色的官吏,三步兩步行至中間跪了,語氣中尚還滿帶慨然之意,「此舉甚為不妥,臣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麵色淡然,看不出喜怒,隻平聲道:「怎地,杜卿覺得有何不妥?」
杜奉將脊背挺直,望定昭寧帝道:「陛下為君,坐擁社稷,家仇亦即國恥,豈有不報之理?此不妥一也。晉陽公主乃昭昭正統,金枝玉葉,自漢武以降,凡昌盛之朝,未嚐有以宗室嫡女和親者,我朝尊貴公主,安能許嫁蠻夷?此不妥二也。再者,民心思定不假,然上君如父,君父橫死,日夜切齒,豈願苟安?違逆民意而行之,寧不使其齒冷心寒?此不妥三也。惟因有此三處不妥,微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言罷,再叩首,長跪不起。
又有兩三官吏,麵麵相覷之後,相繼起身,拜伏於地,隨杜奉言語:「杜大夫言之有理,臣等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一時不語,在旁的杜國丈覷著他臉色,尋思片刻,便起身奏道:「陛下,老臣以為,杜大夫言之大謬。」
「哦?」昭寧帝仿佛興致勃勃,「不知謬在何處?敢情國丈教朕。」
「老臣拙見,不敢言教,但作引玉之磚,試請聖裁。」杜國丈侃侃而談,「其一,先時阿多吉丞相來朝,早已將和約締結,我泱泱大國,焉有出爾反爾之理?再者先帝之仇,本是先大將瓦什阿所為,其人已亡,仇已昭雪,陛下更應顧及兩方百姓,莫興戰戈為上,締結姻親,更乃太平之保證,老臣以為善哉。」
「國丈想是未解下官適才之言。」昭寧帝還未說話,杜奉已然硬聲開口,「和約雖締,公仇為大,百姓思戰,意圖雪恥,不圖安居,反是諸公,思嫁公主,究竟是盼和耶,是怯戰耶?」
「豎子無禮!」杜國丈高聲駁斥,「朝堂之上,公然抗命,更辱及命官,你杜奉是何居心?」
杜奉不甘示弱,冷冷道:「下官為民請命,為國殫精,國丈以為,下官是何居心?」
杜國丈冷笑:「黃口小兒,書生之見,何敢談為國殫精?」轉向昭寧帝,拱手為禮道,「陛下,臣請將擾亂朝綱之徒立時逐出。」
昭寧帝揮揮手道:「兩位愛卿請先入座,今日乃大喜之日,勿談國事,隻言家事。」
杜國丈應是,蹣跚而起,杜奉卻仍長跪不起,冷硬道:「陛下,天家無私事,公主婚約,更牽繫甚廣,臣請陛下收迴成命。」
他說罷,那三五個官員便隨他再重複一遍:「臣等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尚且莫置可否,薑涉內心隻悵然一嘆,眼見永王躍躍欲試方要起身,卻被旁邊的王爺輕輕拽了一把,不甘願間正要強掙,又忽有一人揚聲道:「列位大人之見,恕某不敢苟同。」
薑涉默然將杯盞攥緊,心底冷笑。因著說話那人不是旁人,卻是漠北大將阿魯那。
但看他不急不緩地站起,雖為弱邦,氣勢卻不卑不亢,且目中頗有倨傲之色,朗聲說道:「某與大汗所以遠道而來,蓋因誠心敬服貴國,欲與交好。且阿魯那久聞大興乃禮儀之邦,憑忠孝信義立國,敝邦雖遠,亦知聖人有言,士可殺不可辱,然如今高堂之上,大人卻公然唿我為蠻夷,唿來喝去,其心可知也。若貴國上下實以別國為蠻夷,麵善心諷,在座的各位來使,又寧不齒冷心寒哉?若陛下本無誠意,何必故意君臣唱和,辱我主上。主辱臣死,我漠北不堪受此屈辱,便請陛下收迴成命,另賜阿魯那一死罷了!」
「母後說得好,天下諸事,公大於私。」昭寧帝看住唿唿爾汗,語氣之中忽而見了悲意,「先帝之恨,乃私仇,天下安定,乃公事,朕雖痛心疾首,但卻不敢因私廢公,先帝英靈未遠,亦定不忍見邊關再起幹戈。且我大興與漠北早定盟約,為示誠心,朕願將幼妹晉陽嫁與大汗,結秦晉之好,締萬世之恩,但餘者乃卿之家事,朕皆不過問,大汗以為如何?」
此言方落,剎那間滿堂笑語皆寂,隻餘絲竹管弦之聲,繞樑未絕。
第175章
阿魯那暗地裏將唿唿爾汗一推,使那抖抖索索的男子猛然震醒,趕緊站起身來,向昭寧帝一揖到底,嘴上說道:「小汗感念陛下盛情,隻是……隻是內亂未平……」說至此處,被阿魯那望了一眼,又急急改口道,「小汗願遵陛下旨意。」
「如此甚好。」昭寧帝含著笑意微微點頭,「則我兩國永結秦晉之好,止息幹戈,善莫大焉。」
唿唿爾汗唯唯諾諾地應著:「陛下所言有理。」
薑涉隻覺自己如在霧中,昏昏然不見前路。
適才她都聽見了什麽?禦前賜婚?賜婚卻予何人?不應是她與晉陽麽?如何鬧出來個和親?昭寧帝怎可能為此兒戲之事?
她舉目四顧,但見殿中群臣多恍似沉夢未醒,茫然相視,鴉雀無聲;堂上永王不敢置信地看著昭寧帝,李執微微張嘴瞠目,與她視線交匯時,似乎吐出了個徵詢的字音;太後神情似是震動,盯著昭寧帝不放,嘴唇翕動,不知怎地,一時卻未說出話來;莊太傅等一眾老臣麵色淡漠,若有所思;敬王低眸望著桌上酒饌,不知在想什麽;那被侍衛執住的漠北使者更是滿臉震驚,一時連掙紮都忘記;唯獨鄧袞在側執拂塵而立,亦是無悲無喜,神色泰然,似是早知此事。
薑涉不禁愈發糊塗,看昭寧帝時,卻見那青年一臉安閑之色,正慢悠悠地道:「既是如此,那便著禮部擇個吉日良辰……」
「臣反對!」忽有一人高聲叫道,「普天之下,焉有是理?」
此一言鏗鏘之至,倒將眾人自混沌中喚醒,朝堂上漸漸有了微聲,官員間彼此竊竊言語。薑涉認出那人聲音,當是杜奉無疑,循聲看去,但見大殿盡頭站起個著深綠服色的官吏,三步兩步行至中間跪了,語氣中尚還滿帶慨然之意,「此舉甚為不妥,臣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麵色淡然,看不出喜怒,隻平聲道:「怎地,杜卿覺得有何不妥?」
杜奉將脊背挺直,望定昭寧帝道:「陛下為君,坐擁社稷,家仇亦即國恥,豈有不報之理?此不妥一也。晉陽公主乃昭昭正統,金枝玉葉,自漢武以降,凡昌盛之朝,未嚐有以宗室嫡女和親者,我朝尊貴公主,安能許嫁蠻夷?此不妥二也。再者,民心思定不假,然上君如父,君父橫死,日夜切齒,豈願苟安?違逆民意而行之,寧不使其齒冷心寒?此不妥三也。惟因有此三處不妥,微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言罷,再叩首,長跪不起。
又有兩三官吏,麵麵相覷之後,相繼起身,拜伏於地,隨杜奉言語:「杜大夫言之有理,臣等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一時不語,在旁的杜國丈覷著他臉色,尋思片刻,便起身奏道:「陛下,老臣以為,杜大夫言之大謬。」
「哦?」昭寧帝仿佛興致勃勃,「不知謬在何處?敢情國丈教朕。」
「老臣拙見,不敢言教,但作引玉之磚,試請聖裁。」杜國丈侃侃而談,「其一,先時阿多吉丞相來朝,早已將和約締結,我泱泱大國,焉有出爾反爾之理?再者先帝之仇,本是先大將瓦什阿所為,其人已亡,仇已昭雪,陛下更應顧及兩方百姓,莫興戰戈為上,締結姻親,更乃太平之保證,老臣以為善哉。」
「國丈想是未解下官適才之言。」昭寧帝還未說話,杜奉已然硬聲開口,「和約雖締,公仇為大,百姓思戰,意圖雪恥,不圖安居,反是諸公,思嫁公主,究竟是盼和耶,是怯戰耶?」
「豎子無禮!」杜國丈高聲駁斥,「朝堂之上,公然抗命,更辱及命官,你杜奉是何居心?」
杜奉不甘示弱,冷冷道:「下官為民請命,為國殫精,國丈以為,下官是何居心?」
杜國丈冷笑:「黃口小兒,書生之見,何敢談為國殫精?」轉向昭寧帝,拱手為禮道,「陛下,臣請將擾亂朝綱之徒立時逐出。」
昭寧帝揮揮手道:「兩位愛卿請先入座,今日乃大喜之日,勿談國事,隻言家事。」
杜國丈應是,蹣跚而起,杜奉卻仍長跪不起,冷硬道:「陛下,天家無私事,公主婚約,更牽繫甚廣,臣請陛下收迴成命。」
他說罷,那三五個官員便隨他再重複一遍:「臣等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昭寧帝尚且莫置可否,薑涉內心隻悵然一嘆,眼見永王躍躍欲試方要起身,卻被旁邊的王爺輕輕拽了一把,不甘願間正要強掙,又忽有一人揚聲道:「列位大人之見,恕某不敢苟同。」
薑涉默然將杯盞攥緊,心底冷笑。因著說話那人不是旁人,卻是漠北大將阿魯那。
但看他不急不緩地站起,雖為弱邦,氣勢卻不卑不亢,且目中頗有倨傲之色,朗聲說道:「某與大汗所以遠道而來,蓋因誠心敬服貴國,欲與交好。且阿魯那久聞大興乃禮儀之邦,憑忠孝信義立國,敝邦雖遠,亦知聖人有言,士可殺不可辱,然如今高堂之上,大人卻公然唿我為蠻夷,唿來喝去,其心可知也。若貴國上下實以別國為蠻夷,麵善心諷,在座的各位來使,又寧不齒冷心寒哉?若陛下本無誠意,何必故意君臣唱和,辱我主上。主辱臣死,我漠北不堪受此屈辱,便請陛下收迴成命,另賜阿魯那一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