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8章 往事如煙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作者:金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款車優先滿足行政采購,然後才會進入市場。
政府采購用車流程還是相當麻煩的,他們的得打報告待上麵批準了才能撥款提車,據說中間還有好幾道的流程。
這個不是萬峰該關心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情論不到他指手畫腳。
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第一個批行政車采購是由北遼省完成的,具體采購了多少輛萬峰沒法向外麵訴說,反正看到那個數字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從華國二零一三年開始陸續取消公務車止,這期間華國到底有多少輛公務車誰也不知道個準數。
但是現在萬峰大概知道華國需要多少公務車了。
他做的反應是當即就下令新建十萬輛的生產線,因為擴充第一條線太耽誤事兒了,直接在南嘴子上新線了。
同時,讓開發部門趕緊整合那款直列六缸發動機上車,爭取明年這個時候用新的大馬力發動機替換現在用四缸發動機的長城。
在這款車出現的同時,南灣集團的專業網站南灣風雲也應運而生。
南灣風雲上詳細地登載了南灣集團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造四不像摩托車發展到今天集卡車轎車摩托車整車與配件於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並且詳盡地列舉了集團的停車和未停產的所有產品。
別說這個網站還真的挺有意思,有些東西已經在萬峰的腦海裏消失很久了。
當萬峰看到幾張四不像的照片,神情一陣恍惚。
這車具體是哪一年造的?八四年還是八五年?又是哪一年停產的?
這些照片工作人員是從哪裏找來的?現在大道上還有這種車在跑嗎?
別說這種車還真有跑的,當然都是在田間地頭偷著跑的。
讓萬峰哭笑不得的是南灣集團停止生產這款車以後,紅崖竟然還有人接了過去打造這款四不像,純手工打造一年造個三十五十台的。
現在看來這款四不像車沒有一點技術含量。
除了四不像外,還有那個已經不知道停車多少年轉讓給窪後機械廠的一噸翻。
一噸翻轉讓大概也有十年了。
看到一噸翻,萬峰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到窪後機械廠去看看的念頭。
自己好像有好幾年沒去過窪後機械廠了。
不知道窪後機械廠現在都幹些什麽東西?肖德祥現在還在不在了?
萬峰起身離開辦公室,和自己的秘書打了個招唿就坐車去窪後。
文忠國現在就是萬峰的專製司機兼保鏢,一聲不響地開車把萬峰拉到了窪後機械廠。
窪後機械廠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
一個是空間不夠地方太小,再一個是離窪後大集太近,影響了窪後大集的擴張。
三年前,窪後機械廠在南山畫出一片上百畝的土地,把廠子搬到那裏去了。
一同搬遷的還有窪後隊辦公室單位,老廠址和原來的小隊辦公樓都劃給了窪後大集。
現在窪後大集和工業產品集市幾乎已經連上了,中間就隔著一條公路。
人比以前更多了。
這幾年持續的下崗潮讓做生意的人憑空多了起來,窪後大集上簡直就是人山人海。
現在山後隊的大部分土地和窪後靠近老道口的那片水稻田全部都變成了停車廠,到處都是客車卡車還有一些輕卡。
窪後村子現在和以前也是天翻地覆了,幾乎家家都蓋起了幾層高的樓房,有的出售了一部分有的幹脆就留這自己住。
一家那麽五六口人住個四五層高的樓房,還真是奢侈。
到了萬峰家老房子那裏,也就是萬峰姥爺家和欒鳳家門前,萬峰叫文忠國停車,進去打了個招唿。
這兩棟房子現在也變成了三層小樓,在窪後眾多四五層的樓房裏不顯山不露水。
當初蓋的時候,姥爺就發對蓋太高,家裏一共就五個人蓋那麽高幹什麽,最後就蓋了個三層樓。
姥爺和姥姥是明顯的老了,這些年如果不是年年做檢查保護的好,怕是早就駕鶴西去了。
但即便如此感覺也是時日無多了。
萬峰和姥姥姥爺打了個招唿,然後到欒鳳家和丈母娘丈人也打了個招唿。
欒長遠現在已經退休賦閑在家,這幾年和兒子的關係也緩和多了,整天東走走西逛逛過得無憂無慮的。
萬峰來的時候他不知仙遊到何處去了。
欒鳳的母親今年六十多歲倒是越活越年輕了,參加了老年秧歌隊,萬峰進屋的時候正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估計有什麽活動。
欒鳳的母親和欒鳳姐妹非常的像,雖然六十多了依然還有幾分風韻。
萬峰非常擔心她給自己泰山頭上弄頂什麽帽子戴戴。
哈哈!當然隻是在心裏偷偷的想想,這要是被欒鳳知道了估計會掐死他。
窪後的南山並不都屬於窪後自己,而是和窪前共有的。
窪後機械廠所在的位置就是萬峰當年賣瓜的老梁頭的瓜地,隻是地扔在老梁頭卻早已去西天取經去了。
從這裏往南走三四裏地就是詹紅貴加油站所在的被小樹屯人叫西崗的地方。
肖德祥今年五十整了,依然精神抖擻的,見到萬峰和萬峰熱情握手。
“小萬!今天怎麽有興趣到這裏來了?你可有年頭沒到機械廠來了。”
“肖叔!一天到晚的瞎忙,窪後機械廠從搬遷後我還真一次沒來過,今天有功夫我過來看看,沒別的事兒就是來看看窪後機械廠的老人。”
這個機械廠當年也算是萬峰一手創辦起來的,裏麵超過四十的人大部分他都認識。
肖德祥就陪著萬峰在機械廠參觀。
窪後機械廠的70摩托已經停產了,現在的產品主要就是兩種:鏟車和一噸翻。
經過十多年的摸爬滾打,窪後機械廠生產的移山牌鏟車已經混到了全國前三的水平,大概除柳工徐工外就是它們了,它們被尊稱為窪工。
全廠現在有各種員工一千多人,鏟車的所有部件都是自己生產,一年能賣個千八台出去,銷售額一年在兩億元左右,一年的利潤五六千萬。
基本上給工人開支還是沒有問題的。
政府采購用車流程還是相當麻煩的,他們的得打報告待上麵批準了才能撥款提車,據說中間還有好幾道的流程。
這個不是萬峰該關心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情論不到他指手畫腳。
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第一個批行政車采購是由北遼省完成的,具體采購了多少輛萬峰沒法向外麵訴說,反正看到那個數字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從華國二零一三年開始陸續取消公務車止,這期間華國到底有多少輛公務車誰也不知道個準數。
但是現在萬峰大概知道華國需要多少公務車了。
他做的反應是當即就下令新建十萬輛的生產線,因為擴充第一條線太耽誤事兒了,直接在南嘴子上新線了。
同時,讓開發部門趕緊整合那款直列六缸發動機上車,爭取明年這個時候用新的大馬力發動機替換現在用四缸發動機的長城。
在這款車出現的同時,南灣集團的專業網站南灣風雲也應運而生。
南灣風雲上詳細地登載了南灣集團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造四不像摩托車發展到今天集卡車轎車摩托車整車與配件於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並且詳盡地列舉了集團的停車和未停產的所有產品。
別說這個網站還真的挺有意思,有些東西已經在萬峰的腦海裏消失很久了。
當萬峰看到幾張四不像的照片,神情一陣恍惚。
這車具體是哪一年造的?八四年還是八五年?又是哪一年停產的?
這些照片工作人員是從哪裏找來的?現在大道上還有這種車在跑嗎?
別說這種車還真有跑的,當然都是在田間地頭偷著跑的。
讓萬峰哭笑不得的是南灣集團停止生產這款車以後,紅崖竟然還有人接了過去打造這款四不像,純手工打造一年造個三十五十台的。
現在看來這款四不像車沒有一點技術含量。
除了四不像外,還有那個已經不知道停車多少年轉讓給窪後機械廠的一噸翻。
一噸翻轉讓大概也有十年了。
看到一噸翻,萬峰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到窪後機械廠去看看的念頭。
自己好像有好幾年沒去過窪後機械廠了。
不知道窪後機械廠現在都幹些什麽東西?肖德祥現在還在不在了?
萬峰起身離開辦公室,和自己的秘書打了個招唿就坐車去窪後。
文忠國現在就是萬峰的專製司機兼保鏢,一聲不響地開車把萬峰拉到了窪後機械廠。
窪後機械廠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
一個是空間不夠地方太小,再一個是離窪後大集太近,影響了窪後大集的擴張。
三年前,窪後機械廠在南山畫出一片上百畝的土地,把廠子搬到那裏去了。
一同搬遷的還有窪後隊辦公室單位,老廠址和原來的小隊辦公樓都劃給了窪後大集。
現在窪後大集和工業產品集市幾乎已經連上了,中間就隔著一條公路。
人比以前更多了。
這幾年持續的下崗潮讓做生意的人憑空多了起來,窪後大集上簡直就是人山人海。
現在山後隊的大部分土地和窪後靠近老道口的那片水稻田全部都變成了停車廠,到處都是客車卡車還有一些輕卡。
窪後村子現在和以前也是天翻地覆了,幾乎家家都蓋起了幾層高的樓房,有的出售了一部分有的幹脆就留這自己住。
一家那麽五六口人住個四五層高的樓房,還真是奢侈。
到了萬峰家老房子那裏,也就是萬峰姥爺家和欒鳳家門前,萬峰叫文忠國停車,進去打了個招唿。
這兩棟房子現在也變成了三層小樓,在窪後眾多四五層的樓房裏不顯山不露水。
當初蓋的時候,姥爺就發對蓋太高,家裏一共就五個人蓋那麽高幹什麽,最後就蓋了個三層樓。
姥爺和姥姥是明顯的老了,這些年如果不是年年做檢查保護的好,怕是早就駕鶴西去了。
但即便如此感覺也是時日無多了。
萬峰和姥姥姥爺打了個招唿,然後到欒鳳家和丈母娘丈人也打了個招唿。
欒長遠現在已經退休賦閑在家,這幾年和兒子的關係也緩和多了,整天東走走西逛逛過得無憂無慮的。
萬峰來的時候他不知仙遊到何處去了。
欒鳳的母親今年六十多歲倒是越活越年輕了,參加了老年秧歌隊,萬峰進屋的時候正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估計有什麽活動。
欒鳳的母親和欒鳳姐妹非常的像,雖然六十多了依然還有幾分風韻。
萬峰非常擔心她給自己泰山頭上弄頂什麽帽子戴戴。
哈哈!當然隻是在心裏偷偷的想想,這要是被欒鳳知道了估計會掐死他。
窪後的南山並不都屬於窪後自己,而是和窪前共有的。
窪後機械廠所在的位置就是萬峰當年賣瓜的老梁頭的瓜地,隻是地扔在老梁頭卻早已去西天取經去了。
從這裏往南走三四裏地就是詹紅貴加油站所在的被小樹屯人叫西崗的地方。
肖德祥今年五十整了,依然精神抖擻的,見到萬峰和萬峰熱情握手。
“小萬!今天怎麽有興趣到這裏來了?你可有年頭沒到機械廠來了。”
“肖叔!一天到晚的瞎忙,窪後機械廠從搬遷後我還真一次沒來過,今天有功夫我過來看看,沒別的事兒就是來看看窪後機械廠的老人。”
這個機械廠當年也算是萬峰一手創辦起來的,裏麵超過四十的人大部分他都認識。
肖德祥就陪著萬峰在機械廠參觀。
窪後機械廠的70摩托已經停產了,現在的產品主要就是兩種:鏟車和一噸翻。
經過十多年的摸爬滾打,窪後機械廠生產的移山牌鏟車已經混到了全國前三的水平,大概除柳工徐工外就是它們了,它們被尊稱為窪工。
全廠現在有各種員工一千多人,鏟車的所有部件都是自己生產,一年能賣個千八台出去,銷售額一年在兩億元左右,一年的利潤五六千萬。
基本上給工人開支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