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旺福家的事讓喬載祿心中十分快意。他雖不是個幸災樂禍的人,但仇人遭了殃,畢竟還是很令人興奮的。


    自從哥哥科場失意之後,喬載祿為了安撫父兄的心,也一度變得十分好學起來,發誓再也不去鎮子上遊逛了。


    可有時又忍不住手癢,銷魂噬骨地想去賭場上試試手氣。


    他暗罵了自己好幾迴,忍了數日,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又跑到二姐家向王千銀借銀子去賭,恰好喬二乖也在那裏,喬載祿因感激他曾救過自己的二哥,早就原諒他對姥爺做的孽了,在他的關照下他又贏了錢,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天亮時收手,紅著眼睛趕迴家裏讀書。


    數月以來,喬載德讀書卻一直心不在焉的,因為這次鄉試他是得到高人的指點後才入闈的,是他應試以來發揮得最好的一次,所以才被點為解元的,以後恐怕再也不會有這麽好的才情了。


    他每每坐在書桌前發呆,不知腦子裏想些什麽。


    他嶽父孟先生也早已聽說了此事,怕女婿想不開,已過來安慰過他好幾次了,每次都說“好事多磨,未來可期。”


    張大友也來過,為了不刺激他,他也從未穿官服。


    他知道他們都是好心,所以十分領情,在他們麵前都裝出輕輕鬆鬆的模樣,大有一笑了之的氣度。


    可一旦獨處時,滿腦子仍禁不住想這些懊惱事。


    有時他十分讚許嶽父的自知之明,羨慕他進學後就不再舉業,反找個學館做先生,靠這些年的束修也養活了一家人。可反觀自己,不僅功名未就,卻又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實在是個百無一用的人。


    他呆呆地想了數月,突然對父親說:“我不想再做舉業了,也像老泰山那樣去找個學館,教幾個孩子讀書去,好歹能掙幾兩銀子,幫襯著家裏開銷才好。”


    喬向廷想也不想就拒絕了,說道:“瞎說啥呢?家裏不差你這幾兩銀子使!家裏缺的是一個頂梁柱,一個有頂戴、能光宗耀祖的人,不光要為家裏撐起一片天,還要為老百姓撐起一片天,做一個青天大老爺!你隻安心讀書去吧,多琢磨琢磨怎麽博取功名,那才是正途!”


    他對父親說這話前已是自我解脫了的,心裏體驗了未從經驗的輕鬆,不料父親一席話又給自己套上了枷鎖,他心裏像壓上了一座冰山,沉重、冰冷……


    越明年,春闈在即,張大友來向喬載德辭行,他要進京去參加會試。


    喬載德深知趕考的艱難,便幫他把盧翰林教導的那些要訣,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喬向廷從他倆身上看到了自己和錢易的影子,也真心盼著張大友能金榜題名,也好讓自己的兒子以後有個靠山。


    張大友走後,喬載德就一直盼著他科甲連捷的消息,等了數月,不見動靜,後來終於迴來了,卻是垂頭喪氣、落榜而歸。


    喬載德看著疼失魂落魄的樣子,正是見哭興悲,也想起了自己坎坷曆程來,兩人長坐,望月興歎。


    後來兩人聊起了今科的狀元,張大友提及此事臉上也滿是憤懣,說:“哥啊,去年鄉試時,我還為你因犯什麽狗屁忌諱被褫奪了解元而憤憤不平呢,曆經今科會試才知道,原來那些官兒所言不虛,皇宮裏那個臭老娘們果然有好多怪癖事兒呢——據說今科第一名原不是這位狀元郎的,你也許不知,發榜前太後正籌備自己的六十大壽,她很想從這場科舉中討些吉兆,於是去翻看中榜的試卷。她先看了第一名的,見字跡清秀、文詞俊逸,很是開心;可一看他那名字,登時就不喜歡了,不光不喜歡,而且還動了肝火呢。原來,這人的名字叫做朱汝珍,這個‘珍’字,使她想起了庚子年被推到井裏的珍妃,那是她最不喜歡的人;又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這又讓她想起了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她越想越生氣,就將他的狀元給廢了!然後翻開後麵的試卷,見有一份試卷的考生叫劉春霖,她想:這多好啊,春霖——春風化雨、甘露降臨,嗯,今年恰是大旱之年,急需一場春雨——得了,這是他了!於是狀元就由朱汝珍變成劉春霖了。哥啊,你說那個朱汝珍,他招誰惹誰來?”


    喬載德聽了,才知道有人竟然因為名字丟了狀元,那麽自己失去區區一個的解元,也就不算什麽冤天屈地的事了,從此他心中便釋然了。


    經過喬載德的那次解元風波之後,鄉裏人都知道了他做文章的本事。


    他嶽父孟先生是個老學究,此時也洞悉了自家女婿的實力,——他其實早已能夠問鼎解元了,隻是運氣不濟,來年即便不中解元,考取個舉人必是舉手之勞的事。為此,他那如同死灰槁木一般的心竟也活泛起來,想通過來拜女婿為師,互相切磋,屆時再入秋闈一搏,一旦能夠撞著大運,哪怕忝列榜尾呢,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近半年來,已是滿把白蓬蓬胡子的他,到女婿家來得特別勤,他那虛心請教的態度,也深深感動了喬載德,在學問上對嶽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喬向廷看了這情景,心裏樂開了花,他眼前似乎重現了兒子當年和胡先生同考秀才時的身影,他更加確信:此番兒子的舉人,必已是把裏攥著的了!


    家裏準備了酒飯,孟先生因從女婿那裏學到了許多做文章的機巧,都是以前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心裏高興,便欣然舉杯……


    大家正吃著酒,暢想美好的前景呢,忽聽到外麵有人叩動門環,卻見張大友風塵仆仆地闖了進來,進門也不行禮,喘籲籲地說:“壞了,壞了,朝廷廢止科舉了!”


    孟先生手裏的酒盅當啷一聲,落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喬向廷卻似信不信,輕聲慢語地說:“不要慌!你說朝廷廢止科舉?有什麽憑據?他要廢了科舉,有誰出仕做官?誰替他管理天下百姓?”


    張大友不再多說,從懷裏掏出一張官府邸報來,乃是從上諭中摘錄下來的,寫道:


    “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內閣奉上諭:袁世凱等奏請立停科舉,以推廣學堂,鹹趨實學。我中國興賢育才之隆軌,即東西洋各國富強之效,亦無不本於學堂。方今時局多艱,儲才為急,朝廷以近日科舉每習空文,屢降時詔,飭令各省督撫廣設學校,將俾全國之人,成趨實學,以備任使,用意至為深厚。前因管學大臣等議奏,已準將鄉會試中額分三科遞減。茲據該督等奏稱,科舉不停,民間相率觀望,欲推廣學堂,必先停科舉等語。所陳不為無見。著即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其以前之舉貢生員,分別量予出路,及其餘各條,均著所請辦理……著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城鄉各處遍設蒙小學堂,慎擇師資,廣開民智……其各認真舉辦,隨時考察,不得敷衍……共副朝廷勸學作文之至意。欽此!”


    喬向廷先看了,噗通一下坐在了椅子上,半天不吱聲;然後喬載德接過來看了,不知怎的,他的嘴角反露出一絲別人不易察覺的微笑,或許是慶幸自己解脫了吧;然後他又遞給孟先生,孟先生卻搖頭擺手地不接,他不敢看。


    後來張大友一字一頓地將上諭中的話念了一遍,孟先生頭嗡嗡地,竟然忍不住大哭起來,因他是個老學究,靠教四書五經謀生,要是廢除科舉,那他必定失館無疑!近年來家裏的日子本來窘迫,以後更是生活無著了。他心如槁木,也顧不得什麽體統了,一邊哭著,一邊掙著要迴家。


    喬孟氏留爹爹不住,也與喬載德跟著去,他也不讓。


    喬向廷隻好叫人套車,打發孫來銀送他獨自迴家去了。


    這裏三人沉默了一會兒,喬向廷歎一口氣說:“唉,要不怎麽說,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好在賢侄是中了舉的人,大小能有個官做。可像他倆這半途而廢的秀才,手無縛雞之力,今後要靠什麽安身立命呢?私塾也就要散了,學生都上新學堂去,也不見蹤影了。”


    張大友苦笑著說:“據我同科說,所謂‘以前之舉貢生員,分別量予出路’者,無非是一推了之。所謂‘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城鄉各處遍設蒙小學堂,慎擇師資,廣開民智’者,因開辦的都是新學,‘慎擇師資’是絕不要俺們這些老明經的。我雖中了舉,然而並沒有做官,無非在鄉黨中有了一點名望,其餘一概沒什麽用處。要想借以做官,除非拿錢買,走捐納之路。可您老是知道我的家境的,一日三餐尚且不能周全,哪有錢財捐官?唉,此後生計愈發艱難矣!”說完,滿臉悲愴地告辭走了。


    這裏爺倆呆坐到雞叫,都唉聲歎氣的,後來各自迴屋睡覺。


    第二天起來,消息不脛而走,其中有風聞其事的,寧死不信;遠近的讀書人,陸陸續續來他家打聽詳情,待看到官府邸報後,無不唿天搶地,仿佛天塌地陷。


    第三天,忽有東鄉人前來報喪說:“不得了了,孟先生懸梁自盡了。”眾人大吃一驚,喬載德家的就先昏死過去。


    喬向廷一家人急忙前去奔喪。這時喬載德的嶽母已經蒼老得直不起身子了,她弓腰走進裏間去,拿出一些皺巴巴的草紙來,喬向廷接過來,一張一張地看了,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參差不齊地寫了好些字,字體駁雜,墨色深淺不一:


    “甫曉起來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屬空虛。


    人皆言科舉一廢,吾輩生路已絕,欲圖他業以謀生,則又無業可托,將如之奈何?


    科考一停,同人之失館紛如,謀生無路。吾寒酸無生路矣,事已如此,無可挽迴。


    當今弊政莫甚於賣官鬻爵者,捐納實官未曾停止,令人莫解。今廢科舉,賣官之弊何以不除耶?”


    喬向廷看著這些字條,知道是這位老學究留下的絕別書,他必定是哭一陣、寫幾句,上麵還有斑斑的淚痕,最後是一大塊甩在紙上的墨跡,那是他摔筆所致,其憤憤不平之意,躍然紙上,實在令人唏噓感慨。


    他看著看著,腦海裏不禁出現親家那專注治學的勤謹樣子,淚珠忍不住像斷了線一樣劈裏啪啦落下來。


    喬載德也哭得站不住,一是心疼嶽父,二是兔死狐悲,他內心何嚐不急?正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以後他也不知自己該往何處去。


    孟先生曾教過的學生們也來靈前舉哀;遠近前來吊唁的讀書人絡繹不絕。


    喬孟氏原就是個悶葫蘆,此時更是有話也說不出來,她撫著爹爹的靈柩,隻是哭,已不知哭死過去多少迴了。


    她母親此時蹲坐在門檻上,就像個木雕泥塑的人一樣。老兩口相依為命一輩子,隻有她這一個女兒,女婿的科考也屢受挫折,如今也成了無業之人,老太太心裏的淒苦可想而知。


    喬向廷看見她的模樣,就出來囑咐喬載德:“以後你給你嶽母養老送終。”喬載德為了安慰嶽母,就過去給她了幾個磕頭,說了養老送終的話,她的眼睛閃動了幾下,費力地挪進屋裏去,也撫棺大哭……


    孟先生走了以後,孟老太太因哀思過度,不久也過世了。喬向廷一家又來奔喪,喬載德披麻戴孝當孝子,喬孟氏又不知哭死過去多少迴。


    廢止科舉之後,附近的讀書人喧囂一陣,哭天搶地,其中也不知有多少人饑饉而死。


    就在聖朝的讀書人唿天搶地的這一年,西方有個叫愛因斯坦的人,提出了一套嶄新的理論,叫做“相對論”,顛覆了人類以對世間往常識的認知,雖然少有人懂,但從此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新紀元。


    然而這些奇聞異事,一眾學究哪能知曉?他們對這些“淫技奇巧”,也不以為意的。


    廢止科舉後,喬載德雖然很失落,然而他很快釋然了,反倒吃得香、睡得下了!連他三弟喬載祿也快活起來,再也不用跟著哥哥去讀死書了。


    家裏那些小孩子們,除慶勤、慶儉太過年長之外,被送進新式學堂了。


    喬向廷本也要著小兒子帶著侄子們去新式學堂,可喬載祿對爹爹說:“我仨已是半大小夥了,卻整天和那些孩子在一塊咿咿呀呀的,像什麽樣子?從今後俺仨不讀書了,都跟著金寶叔去做生意,家裏的那兩個廠子,您就交給俺仨管吧,再也用不著二嫂拋頭露麵,那些粗魯人打交道了。”


    喬向廷聽了,也隻得隨了他們的性子。


    至於喬載德嘛,喬向廷知道他本身就是個斯文人,絕不是個做生意的料;至於地裏的農活呢,他也是五穀不分的,隻好讓他勉強跟著莊家把式去田裏走幾趟,去佃戶那裏收收租罷了。


    當然,他也一直留心著呢,假如朝廷降低了納捐的價碼,也想替他捐個官的——那喬旺福不就捐了個巡檢嗎?他那隻是個從九品的小吏,若時機合適的話,自家可以為兒子捐個大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炊煙笠民之滄桑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筆煊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筆煊章並收藏炊煙笠民之滄桑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