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璞夫婦用中西合璧之法畫了《萬象圖》之後,尚璞對新學更加推崇了。閑暇時,他常與青桐在一起暢談中外軼事,兩人的眼界愈加開闊起來,——這是尚璞有生以來最為逍遙自在的一段時光。
展眼之間,芳華、芳菲奶奶的好日子又到了,兩家需帶些禮品迴去祝壽。尚璞和青桐先商定了一下,以免重樣不好看。經商議,尚家以工藝首飾為主,陳家以滋補品為主,大家立即籌辦起來。
看看拜壽的日子臨近,張有財一家也來一起搭伴走,他圖的是省去車船費。大家一路坐船,迴到了縣城碼頭,正遇見張大戶從官署歸省,大箱小籠地往岸上搬行李。張有財見了,讓大家在船上稍等,他過去拜謁那位本家闊少。
大家遠遠看著他走過去,都不吱聲。他躬身湊到張大戶跟前,竟至於行跪拜禮,張大戶倨傲地擺手讓他起來說話。這裏把眾人臊得,都滿臉通紅,忙都把臉轉向別處。
因人聲嘈雜,眾人也聽不見他倆說什麽。張有財與張大戶敘舊時,為討好他,竟提起自己曾操心他續弦的事來,就把替他向姨妹提親的事說了一遍,最後說:“可惜我那愚拙嶽父不允。唉,也怪我那小姨妹沒福。”張大戶聽了,嘴上不說什麽,臉上卻訕訕的,從此對他嶽父一家懷恨在心。
張有財又恭維了張大戶一番,然後才躬身告辭,迴到親友這邊。他因為與富貴之人剛交談完了,很引以為傲,昂首挺胸的,一副目無下塵的模樣。然而他卻不知,大家正因他的奴顏媚骨而不齒呢。
一行人來到喬家村,喬廣善家大擺宴筵,接待賓客。
喬向廷與孟達禮也來賀壽。因喬廣善家裏客人多,當晚尚璞與青桐兩家都到喬向廷家裏安歇。
這喬載德和喬載智兄弟倆見了尚公任,十分親熱。尚公任已長成十四五歲的小夥子了,現在姨夫家的醫館裏學醫。他讀的書自然比他倆多,更要雜一些,除了醫書、四書五經之外,還精研了他爹從教會學校帶迴的新學教材,見識不知比一般人高出多少倍!
夜裏,他哥倆聽了他講的什麽麻醉手術啊,什麽萬有引力啊,什麽電啊磁的,都像聽天書一般,差點驚掉半個下巴。
尚公任見他哥倆癡迷新學,便慫恿著他兄弟也去城裏讀書。喬載智自然喜不自勝,急不可耐;可喬載德卻有些猶豫,他不是不想,隻怕是爹爹不答應。
第二天早上,三個孩子早早去上房給大人請安,載德、載智便說了想去城裏學新學的事。尚璞和青桐聽了,連聲叫好。喬向廷卻搖頭說:“那可不行,他倆在村塾裏讀書,已開手做文章了呢,還指望著考秀才、中狀元來。”
兩個孩子不敢跟爹強嘴,隻齊刷刷地看著舅舅。他倆知道舅舅最疼外甥,肯定知道自己的心思,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果然,青桐對喬向庭說:“哥啊,你是沒讀過新學類的書,所以你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啊。你要是讀了,怕也會著迷呢。再說,論起上學來,讀四書五經重在修德明理,倒也不一定非得拿它當做進身之階。即便考中功名又如何?如今官場昏暗,好人難做,壞人橫行,你又不是沒領教過。咱哥去州學裏走了一遭,也相交過許多官老爺,咱哥是有才具的,可也很難有什麽作為,如今他反而辭別官場,到教會學校裏教書了。”
尚璞聽了,笑著點頭。喬向廷大為驚異,又頗感惋惜,一時不知說什麽好。
依蓮聽了弟弟的話,也想讓兩個孩子進城去學新本領,剛想說兩句,卻聽喬向廷說:“兄弟你說的有理,若論學本事,新學可能真的開眼界、長見識。可是朝廷卻是不認這些的,若論正途出身,還得做八股文、考科舉,官場雖然黑暗,咱也不怕,正因為它黑暗,咱才更要進去做事,多少帶進去一些亮光。至於新學嘛,讀讀那些書也好,可要到洋人的教會學校裏去求學嘛,那恐怕是旁門左道,被洋人給下了迷魂藥了。”
芳華在旁聽了,登時不樂意了,說:“哥,你這話我就不愛聽!同樣是求學問,哪個實用咱就學哪個。如今洋人的東西你也用過了,洋火比火鐮火石好用吧?玻璃罩子洋油燈比蠟燭亮堂吧?還有你家作坊裏的紡紗機,也是燒洋油的,要多少架手工紡車才能趕得上?再說,俺家的他自從去了教會學校裏教書,迴來講的學問都那麽新鮮,我才知道這日月星辰是咋迴事,我也懂得了風雨雷電怎麽來的。嗯,說起電,趕明兒咱要是也學會了發電,都掌上了電燈,那才叫亮堂呢,咱也不白活一迴!讓孩子們學洋務,正是為了把那些蹊蹺玩意兒前頭的‘洋’字給去掉,變成咱們自己造的東西!”
芳菲也說:“哥啊,我姐說的是!要照你那麽說,敢情俺姐夫是走了旁門左道了哇?”
喬向廷哪好意思跟她姊妹倆強嘴?隻好尷尬地笑笑,說:“哪裏哪裏,我隻是說如今要想進身,混個一官半職的,還得去考科舉。咱老百姓若沒個好人當官,那就更活不下去了。前些時候我幾次三番地走厄運,若不是錢易兄弟相救,那可就遭殃了。從那時起,我就發誓,自己家裏說什麽也要出個當官的,也不單是為了光宗耀祖,更是為了替老百姓撐起一片天,不然窮人的日子實在不好混。”
尚璞說道:“賢弟的心思我明白。但據愚兄親身經曆看來,寒門子弟天生耿介,隻怕仕途好入,前程不順。”
喬向廷說:“順不順的,這個隻好隨他去。當不成大的,咱就當小的。不管大小,哼,隻要在咱管的一畝三分地上,就要抑惡揚善。這麽著,咱大清總還有塊晴天。”
青桐聽了,知道姐夫這心思已存了不止一天兩天了,便也不好再硬勸他了,可那兩個孩子卻盯著他看,眼裏滿是希冀。他打心裏疼自己的外甥,實在不忍心讓他倆都失望,隻好又說:“哥啊,你看這樣行不行?兩個孩子,你任選一個留下來考科舉,另一個我帶去學洋務,這樣豈不兩全?”
依蓮不等喬向廷說話,便先應了,說:“我覺得這樣挺好,兩邊都不耽誤,不然,以後朝廷裏要是用著學洋務的人當官,那咱豈不虧了?”
喬向廷想想也是,世事難料,山不轉水轉,誰曉得以後的事會怎麽樣呢?他遲疑片刻,便指著二兒子說:“讓老二去學洋務吧,他年齡小些,去外麵學東西也快。老大已是個十六七歲的半大人了,要學新學也是半路出家,很難開竅的,倒是先生說,他的八股文已開竅了。”
載智聽了,高興得直跳。載德卻不敢吱一聲,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弟弟和尚公任抱在一起歡跳。從此,載智便進了省城,兄弟相隔異地。
自從弟弟走了,喬載德像一下失去了魂魄,獨來獨去,煢煢孑立,再沒有人說知心話了。當然父母肯定是知冷熱的,但那是身上的冷熱;弟弟雖比自己小十來歲,但兄弟情深,朝夕相伴,實在難割舍。這迴載智一走,他竟一月沒迴過魂來。
這天,他從村塾迴到家裏,見喬金寶正來他家說話,他支起耳朵一聽,原來是小舅媽上月臨盆,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要約著一起去望月子。喬載德在一旁聽了,豈能放過這個機會?就說自己也想去,一是想弟弟,也想舅舅,更想看看繈褓中的小表弟長啥樣。
喬向廷一瞪眼說:“不行!你一個讀書人,老豎著耳朵聽事兒,不肯收心不是?”
他娘倒體諒兒子,忙幫著打圓場,說:“要麽就讓他也走一趟,他兄弟倆乍一分開,這些日子他怪孤單的,還怪可憐人來。”
載德忙說:“我去也是為了見見尚伯伯,他可是中過秀才的,又在州學裏呆過。我明年就要縣試了,正好求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迴來也能中個秀才呢。到時進了學,做個廩膳生員,好歹也能領點膳米,強似天天吃白食呢。”
喬向廷倒也不是為了那點膳米,還是為了兒子的學業有所進益起見,想了想便也答應了。
來到省城後,先看了繈褓中的嬰兒陳安疆,貼隨他哥陳安邦的模樣,眾人都笑,然後都到上房去飲酒。
喬載德兄弟們見了麵,親得了不得。晚間,尚公任與他兄弟倆自然又住一屋,聊起學問來,喬載德歎口氣說:“我是井底之蛙,走不出家門。但既然爹爹非得要我考科舉,那隻好頭懸梁、錐刺股了,好歹能掙個功名出來,遂了爹爹的願才好。”
喬載智聽了,忿忿地說:“那八股文最可惡,既講求詞藻對仗,又不能離了聖人言,空洞無物,幸而我來了城裏,不然,依著我的性子,早晚掀了先生的桌子。”
尚公任卻說:“寫幾篇文章中個秀才,那還不容易?我已跟姨夫學醫,是不去考科舉的了。前兩年倒也模仿爹爹做過幾篇八股文的,爹爹看了說倒也有模有樣的呢。趕明兒我把它們找出來,你看看還入得了眼不?若覺得不好,隨手扔了就是了。嗯,我爹的文章最好,你可以去請教他,那裏麵的道道,他知道的多。”
喬載德大喜,這正遂了他的願了。
第二天,尚公任果然找出他的那些文章來給載德看,載德一看就覺得清奇秀麗,形製又都合八股文的格式,打心裏喜愛,便收在行禮裏麵了;尚璞聽了他的請求,也把自己以前做的幾篇文章送給了他。載德乘隙精讀了幾遍,暗自驚歎他父子才氣逼人。
喬向庭怕在城裏呆久了耽誤兒子的學業,住了兩天,便吆喝著大家迴來了。
喬載德果然收起心,一心學做文章來。他拿出尚家父子的文章來反複臨摹,又把學堂裏先生的文章拿出來比照,兩廂裏取長補短,漸漸也摸著了些做八股文的門道,進益很快。有時他在學堂裏跟先生談起文章來,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教書先生還特意找到喬向廷說:“載德這孩子的文章火候到了,快去請個生員作保結,明年好去應考。”
喬載德的教書先生是鄰村的一個老童生,姓胡,五十多歲了,須發皆白,然而他卻連個秀才也不曾撈著。好在周圍十裏八鄉的人家,除了當年尚璞曾中過秀才以外,實在也沒多少有學問的人。胡先生讀了那麽多年書,也算是個飽學之士了。
據說,胡先生有一年曾僥幸通過了縣試,兩個月後又通過了府試,一家人都為他高興,他也誌在必得,認為是秀才把裏攥了,然而院試時卻壞了事。頭一天他因過於緊張,寢食不安,等入了科場,兩篇八股文做完一篇時,突然內急,肚子疼的受不了,隻好按科場規矩把卷子先交給考官,自己跑去如廁了。
等他完事迴來,向考官那裏取迴卷子再寫時,卻發現上麵蓋了一個黑章,他的頭嗡的一下,想起了先輩們說的話,那個黑章叫做“屎戳”,是考官專門懲戒中途退出去出恭的考生的,凡蓋了“屎戳”的卷子,就已作廢了,哪怕續寫的再好,也不再給閱卷。
就這樣,那年他與“秀才”的功名失之交臂,成了他人生之痛。
後來,他又參加了多次科考,然而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而有時連縣考也難通過,連年失利,最後連保人也難找了。他家裏又窮,沒奈何,隻得來這鄉村義塾裏教書,好歹養家糊口。
轉過年來,進了二月,縣考的日子看看也就到了。
喬向廷便托族長出麵,找了五個有名望的族人聯保,又托張有財從州學裏找了兩個庠生,分別給載德和胡先生做保結——就是拿功名擔保他倆不是冒名頂替的人。然後讓他師徒倆同去應考。
胡先生因生活拮據,本來不打算舉業了的,然而此時有喬向廷的資助,卻也動了心:一者,經近一段與喬載德切磋,自覺做文章的功夫也大有長進;二者,喬向廷已替自己找好了保結,這也是他不容易辦到的事;三者,“自古無場外的舉人”,既然萬事俱備,何不去試試運氣呢?
於是他也寫好了姓名、籍貫及三代履曆,與喬載德寫的一同報到縣裏去了。按照朝廷律令,凡倡優、皂隸的子孫與居喪者,是不準參加科考的,這些對他倆來說都不妨礙,故而隻管據實填寫、及早上報即可。
欲知師徒仕途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展眼之間,芳華、芳菲奶奶的好日子又到了,兩家需帶些禮品迴去祝壽。尚璞和青桐先商定了一下,以免重樣不好看。經商議,尚家以工藝首飾為主,陳家以滋補品為主,大家立即籌辦起來。
看看拜壽的日子臨近,張有財一家也來一起搭伴走,他圖的是省去車船費。大家一路坐船,迴到了縣城碼頭,正遇見張大戶從官署歸省,大箱小籠地往岸上搬行李。張有財見了,讓大家在船上稍等,他過去拜謁那位本家闊少。
大家遠遠看著他走過去,都不吱聲。他躬身湊到張大戶跟前,竟至於行跪拜禮,張大戶倨傲地擺手讓他起來說話。這裏把眾人臊得,都滿臉通紅,忙都把臉轉向別處。
因人聲嘈雜,眾人也聽不見他倆說什麽。張有財與張大戶敘舊時,為討好他,竟提起自己曾操心他續弦的事來,就把替他向姨妹提親的事說了一遍,最後說:“可惜我那愚拙嶽父不允。唉,也怪我那小姨妹沒福。”張大戶聽了,嘴上不說什麽,臉上卻訕訕的,從此對他嶽父一家懷恨在心。
張有財又恭維了張大戶一番,然後才躬身告辭,迴到親友這邊。他因為與富貴之人剛交談完了,很引以為傲,昂首挺胸的,一副目無下塵的模樣。然而他卻不知,大家正因他的奴顏媚骨而不齒呢。
一行人來到喬家村,喬廣善家大擺宴筵,接待賓客。
喬向廷與孟達禮也來賀壽。因喬廣善家裏客人多,當晚尚璞與青桐兩家都到喬向廷家裏安歇。
這喬載德和喬載智兄弟倆見了尚公任,十分親熱。尚公任已長成十四五歲的小夥子了,現在姨夫家的醫館裏學醫。他讀的書自然比他倆多,更要雜一些,除了醫書、四書五經之外,還精研了他爹從教會學校帶迴的新學教材,見識不知比一般人高出多少倍!
夜裏,他哥倆聽了他講的什麽麻醉手術啊,什麽萬有引力啊,什麽電啊磁的,都像聽天書一般,差點驚掉半個下巴。
尚公任見他哥倆癡迷新學,便慫恿著他兄弟也去城裏讀書。喬載智自然喜不自勝,急不可耐;可喬載德卻有些猶豫,他不是不想,隻怕是爹爹不答應。
第二天早上,三個孩子早早去上房給大人請安,載德、載智便說了想去城裏學新學的事。尚璞和青桐聽了,連聲叫好。喬向廷卻搖頭說:“那可不行,他倆在村塾裏讀書,已開手做文章了呢,還指望著考秀才、中狀元來。”
兩個孩子不敢跟爹強嘴,隻齊刷刷地看著舅舅。他倆知道舅舅最疼外甥,肯定知道自己的心思,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果然,青桐對喬向庭說:“哥啊,你是沒讀過新學類的書,所以你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啊。你要是讀了,怕也會著迷呢。再說,論起上學來,讀四書五經重在修德明理,倒也不一定非得拿它當做進身之階。即便考中功名又如何?如今官場昏暗,好人難做,壞人橫行,你又不是沒領教過。咱哥去州學裏走了一遭,也相交過許多官老爺,咱哥是有才具的,可也很難有什麽作為,如今他反而辭別官場,到教會學校裏教書了。”
尚璞聽了,笑著點頭。喬向廷大為驚異,又頗感惋惜,一時不知說什麽好。
依蓮聽了弟弟的話,也想讓兩個孩子進城去學新本領,剛想說兩句,卻聽喬向廷說:“兄弟你說的有理,若論學本事,新學可能真的開眼界、長見識。可是朝廷卻是不認這些的,若論正途出身,還得做八股文、考科舉,官場雖然黑暗,咱也不怕,正因為它黑暗,咱才更要進去做事,多少帶進去一些亮光。至於新學嘛,讀讀那些書也好,可要到洋人的教會學校裏去求學嘛,那恐怕是旁門左道,被洋人給下了迷魂藥了。”
芳華在旁聽了,登時不樂意了,說:“哥,你這話我就不愛聽!同樣是求學問,哪個實用咱就學哪個。如今洋人的東西你也用過了,洋火比火鐮火石好用吧?玻璃罩子洋油燈比蠟燭亮堂吧?還有你家作坊裏的紡紗機,也是燒洋油的,要多少架手工紡車才能趕得上?再說,俺家的他自從去了教會學校裏教書,迴來講的學問都那麽新鮮,我才知道這日月星辰是咋迴事,我也懂得了風雨雷電怎麽來的。嗯,說起電,趕明兒咱要是也學會了發電,都掌上了電燈,那才叫亮堂呢,咱也不白活一迴!讓孩子們學洋務,正是為了把那些蹊蹺玩意兒前頭的‘洋’字給去掉,變成咱們自己造的東西!”
芳菲也說:“哥啊,我姐說的是!要照你那麽說,敢情俺姐夫是走了旁門左道了哇?”
喬向廷哪好意思跟她姊妹倆強嘴?隻好尷尬地笑笑,說:“哪裏哪裏,我隻是說如今要想進身,混個一官半職的,還得去考科舉。咱老百姓若沒個好人當官,那就更活不下去了。前些時候我幾次三番地走厄運,若不是錢易兄弟相救,那可就遭殃了。從那時起,我就發誓,自己家裏說什麽也要出個當官的,也不單是為了光宗耀祖,更是為了替老百姓撐起一片天,不然窮人的日子實在不好混。”
尚璞說道:“賢弟的心思我明白。但據愚兄親身經曆看來,寒門子弟天生耿介,隻怕仕途好入,前程不順。”
喬向廷說:“順不順的,這個隻好隨他去。當不成大的,咱就當小的。不管大小,哼,隻要在咱管的一畝三分地上,就要抑惡揚善。這麽著,咱大清總還有塊晴天。”
青桐聽了,知道姐夫這心思已存了不止一天兩天了,便也不好再硬勸他了,可那兩個孩子卻盯著他看,眼裏滿是希冀。他打心裏疼自己的外甥,實在不忍心讓他倆都失望,隻好又說:“哥啊,你看這樣行不行?兩個孩子,你任選一個留下來考科舉,另一個我帶去學洋務,這樣豈不兩全?”
依蓮不等喬向廷說話,便先應了,說:“我覺得這樣挺好,兩邊都不耽誤,不然,以後朝廷裏要是用著學洋務的人當官,那咱豈不虧了?”
喬向廷想想也是,世事難料,山不轉水轉,誰曉得以後的事會怎麽樣呢?他遲疑片刻,便指著二兒子說:“讓老二去學洋務吧,他年齡小些,去外麵學東西也快。老大已是個十六七歲的半大人了,要學新學也是半路出家,很難開竅的,倒是先生說,他的八股文已開竅了。”
載智聽了,高興得直跳。載德卻不敢吱一聲,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弟弟和尚公任抱在一起歡跳。從此,載智便進了省城,兄弟相隔異地。
自從弟弟走了,喬載德像一下失去了魂魄,獨來獨去,煢煢孑立,再沒有人說知心話了。當然父母肯定是知冷熱的,但那是身上的冷熱;弟弟雖比自己小十來歲,但兄弟情深,朝夕相伴,實在難割舍。這迴載智一走,他竟一月沒迴過魂來。
這天,他從村塾迴到家裏,見喬金寶正來他家說話,他支起耳朵一聽,原來是小舅媽上月臨盆,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要約著一起去望月子。喬載德在一旁聽了,豈能放過這個機會?就說自己也想去,一是想弟弟,也想舅舅,更想看看繈褓中的小表弟長啥樣。
喬向廷一瞪眼說:“不行!你一個讀書人,老豎著耳朵聽事兒,不肯收心不是?”
他娘倒體諒兒子,忙幫著打圓場,說:“要麽就讓他也走一趟,他兄弟倆乍一分開,這些日子他怪孤單的,還怪可憐人來。”
載德忙說:“我去也是為了見見尚伯伯,他可是中過秀才的,又在州學裏呆過。我明年就要縣試了,正好求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迴來也能中個秀才呢。到時進了學,做個廩膳生員,好歹也能領點膳米,強似天天吃白食呢。”
喬向廷倒也不是為了那點膳米,還是為了兒子的學業有所進益起見,想了想便也答應了。
來到省城後,先看了繈褓中的嬰兒陳安疆,貼隨他哥陳安邦的模樣,眾人都笑,然後都到上房去飲酒。
喬載德兄弟們見了麵,親得了不得。晚間,尚公任與他兄弟倆自然又住一屋,聊起學問來,喬載德歎口氣說:“我是井底之蛙,走不出家門。但既然爹爹非得要我考科舉,那隻好頭懸梁、錐刺股了,好歹能掙個功名出來,遂了爹爹的願才好。”
喬載智聽了,忿忿地說:“那八股文最可惡,既講求詞藻對仗,又不能離了聖人言,空洞無物,幸而我來了城裏,不然,依著我的性子,早晚掀了先生的桌子。”
尚公任卻說:“寫幾篇文章中個秀才,那還不容易?我已跟姨夫學醫,是不去考科舉的了。前兩年倒也模仿爹爹做過幾篇八股文的,爹爹看了說倒也有模有樣的呢。趕明兒我把它們找出來,你看看還入得了眼不?若覺得不好,隨手扔了就是了。嗯,我爹的文章最好,你可以去請教他,那裏麵的道道,他知道的多。”
喬載德大喜,這正遂了他的願了。
第二天,尚公任果然找出他的那些文章來給載德看,載德一看就覺得清奇秀麗,形製又都合八股文的格式,打心裏喜愛,便收在行禮裏麵了;尚璞聽了他的請求,也把自己以前做的幾篇文章送給了他。載德乘隙精讀了幾遍,暗自驚歎他父子才氣逼人。
喬向庭怕在城裏呆久了耽誤兒子的學業,住了兩天,便吆喝著大家迴來了。
喬載德果然收起心,一心學做文章來。他拿出尚家父子的文章來反複臨摹,又把學堂裏先生的文章拿出來比照,兩廂裏取長補短,漸漸也摸著了些做八股文的門道,進益很快。有時他在學堂裏跟先生談起文章來,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教書先生還特意找到喬向廷說:“載德這孩子的文章火候到了,快去請個生員作保結,明年好去應考。”
喬載德的教書先生是鄰村的一個老童生,姓胡,五十多歲了,須發皆白,然而他卻連個秀才也不曾撈著。好在周圍十裏八鄉的人家,除了當年尚璞曾中過秀才以外,實在也沒多少有學問的人。胡先生讀了那麽多年書,也算是個飽學之士了。
據說,胡先生有一年曾僥幸通過了縣試,兩個月後又通過了府試,一家人都為他高興,他也誌在必得,認為是秀才把裏攥了,然而院試時卻壞了事。頭一天他因過於緊張,寢食不安,等入了科場,兩篇八股文做完一篇時,突然內急,肚子疼的受不了,隻好按科場規矩把卷子先交給考官,自己跑去如廁了。
等他完事迴來,向考官那裏取迴卷子再寫時,卻發現上麵蓋了一個黑章,他的頭嗡的一下,想起了先輩們說的話,那個黑章叫做“屎戳”,是考官專門懲戒中途退出去出恭的考生的,凡蓋了“屎戳”的卷子,就已作廢了,哪怕續寫的再好,也不再給閱卷。
就這樣,那年他與“秀才”的功名失之交臂,成了他人生之痛。
後來,他又參加了多次科考,然而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而有時連縣考也難通過,連年失利,最後連保人也難找了。他家裏又窮,沒奈何,隻得來這鄉村義塾裏教書,好歹養家糊口。
轉過年來,進了二月,縣考的日子看看也就到了。
喬向廷便托族長出麵,找了五個有名望的族人聯保,又托張有財從州學裏找了兩個庠生,分別給載德和胡先生做保結——就是拿功名擔保他倆不是冒名頂替的人。然後讓他師徒倆同去應考。
胡先生因生活拮據,本來不打算舉業了的,然而此時有喬向廷的資助,卻也動了心:一者,經近一段與喬載德切磋,自覺做文章的功夫也大有長進;二者,喬向廷已替自己找好了保結,這也是他不容易辦到的事;三者,“自古無場外的舉人”,既然萬事俱備,何不去試試運氣呢?
於是他也寫好了姓名、籍貫及三代履曆,與喬載德寫的一同報到縣裏去了。按照朝廷律令,凡倡優、皂隸的子孫與居喪者,是不準參加科考的,這些對他倆來說都不妨礙,故而隻管據實填寫、及早上報即可。
欲知師徒仕途如何,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