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青桐素與尚璞惺惺相惜,今晚見他鬱鬱寡歡,忙問端底。尚璞對他並不見外,將心事直言相告:
原來,自從他到州學任教以來,便一直鬱鬱不得誌。
他的誌向,並不在於飛黃騰達,隻希望把自己的一番見識,還有諸如讀《海國圖誌》之類雜書學到的新東西,一股腦兒傳遞給諸位黌門庠生,使他們也具家國情懷,也能傳道授業,打破這萬馬齊喑、朝野噤聲、死氣沉沉的困局。
然而他想說的這一番話,到了州學裏頭才知道,那都是對牛彈琴罷了。
這些庠生,都是曆盡千辛萬苦,好容易才進學當了秀才,舍妻棄子來這裏讀書,為的是多學些做八股文章的手法,也好再入秋闈過得鄉試這一關,考中舉人;然後再入春闈過得會試這一關,最終由聖上殿試後欽點為狀元、榜眼、探花,或者進士及第也行,那樣就可以一舉成名天下聞,足以光宗耀祖了。
眾人夢寐以求的都是功名,哪容得別人在這裏談論什麽新學呢?
再說,他們都已從訓導那裏得知,尚璞隻是個秀才出身,且因多年不參加歲考,早已被革去功名的了,既然已無秀才的名分,那就連個生員也不是了,而州學裏的庠生有的是曾經考過案首的!因而大家都輕視他、疏遠他。
初來乍到時,尚璞倒也曾受到過州學裏學正大人的禮遇,——因他是本省學台大人親薦來的,雖因在清波書院蟄伏時誤了歲考而被革了秀才,但那學台是欽命提督一省學政的清貴高官,地位與巡撫並行,他要安置的人,豈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八品州學學正能拒之門外的?
此時學正還以為尚璞與學台大人非親即故呢,便命訓導帶著他去拜謁文廟。
原來這州學裏的訓導,也是個從八品的官,眼裏原也瞧不起這個新來的學博先生的,可既然學正大人發話了,他這個佐二官豈敢違拗?隻好招唿一學差,帶著尚璞一起去拜謁文廟了。
那州學營建得蔚為壯觀,左邊是學宮,右邊就是文廟。
尚璞雖曾中過秀才,然而若不是錢易請托彭大帥向學台大人引薦,隻怕一輩子也難得拜謁文廟。
他跟著訓導來到文廟高牆外,隻見正對大門是個照壁,上書“仰之彌高”四個大字;再往裏是個衝天牌樓一樣的門坊,共有六根柱子,五間開闊;過了門坊,是個寬敞的大院,往裏有個弧形的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座石橋;過了石橋,就到了大成殿,高高坐落於石台之上,裏麵供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聖人的塑像。
司廟的差役見訓導不發話,也就不開殿門,隻教尚璞在外叩拜罷了。
訓導見他隻磕了一個頭就起身,並未三拜九叩,心裏不痛快,便帶著他往外走,東西兩廡以及崇聖祠、名宦祠、孝子祠等配殿也就不令他觀瞻了。
出了文廟,他們來到了西麵的學宮,但見屋舍巍然,中間也有一殿,比文廟的大成殿稍小一些,進去看時裏麵也有先聖的塑像,兩壁還繪有七十二賢人。訓導冷眼旁觀,見尚璞並未行禮,心內更加不快。
那大殿兩側各延伸出數間堂宇作為講堂,皆可容納數十席,當時有位學博先生正在講授五經呢。
訓導有意難為尚璞,就領他進了學堂,止住學博,向庠生們介紹道:“這位新來的學博先生,乃是學台大人親薦來州學裏講授製藝的秀才,凡欲行卷的庠生,可請這位先生點撥一二,就此即可溫卷了。”
行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投遞給人看,以求指點;溫卷就是應試前將文章投呈顯貴以求推薦。
他這句話,分明是欺尚璞並未中過舉,不曾進京會試,更談不上殿試了,必不通八股文的,好令他當眾出醜。
眾庠生聽了,心道既然是學台大人親薦來的,必然學問了得,就紛紛請他登台講授。
那位學博先生正站在台上,見訓導暗使眼色,立即讓出講壇,請尚璞登台。
尚璞一時錯愕,因學正大人並未事先囑咐要他試講,然而訓導卻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也沒奈何,隻得走上了講壇。
他來到台上,向下看了看,見下麵十六七個庠生,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有的卻已兩鬢蒼蒼了,還仍在苛求功名。他先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道:“承蒙訓導大人抬愛,各位學友瞧得起後學,隻好獻醜了。我常自責,身為俗儒,每日隻知尋章摘句,於仕途經濟一竅不通,故今兒想與各位前輩探討一點經世致用的學問功夫。”
大家麵麵相覷,都不知他講的是什麽意思,一個個轉頭看訓導。
訓導忙止住尚璞的話,說大家隻想聽先生講製藝手法,就是如何才寫好八股文章。他以為尚璞不懂八股文呢,殊不知尚璞也是才高八鬥的秀才,於八股文也不陌生的。
於是尚璞先由破題、承題、起講開始,逐步講到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最後講了束股之法。尤其講到後四股中那兩股排比對仗文字時,眾人皆聽得入迷,頻頻點頭。
這學府裏誰人不知八股?隻是手法各有不同而已,如今聽了他的技巧,都覺得受益匪淺,就連訓導也不由得點頭。
有位老庠生問:“請問先生,在座的明年就要入秋闈了,鄉試須考三場,如何使三場皆能入得了考官大人的法眼呢?”
他話音未落,大家都笑起來,因他問的過於直白了,若人有此妙法,何愁不中解元呢?
尚璞也笑道:“每試三場,隻需將首場文章做得精妙即可。若首場文章不入考官的法眼,則其餘兩場所作論、判與貼試詩,無論如何精妙,皆棄之不理矣。”
眾人都點頭。
老者又問:“請問先生,您如今入州學做了學博,可有文章供我等領教。”
尚璞大窘,因他已多年不作這等製藝文章了。
大家見他麵露難色,心中皆不免狐疑起來;訓導也暗自得意。
萬籟俱寂之際,尚璞卻突口齒伶俐地背誦起文章來,原來他急中生智,背誦起了當年自己考秀才的那篇八股文,他是過目不忘之人,更何況是背誦自己寫的文章呢,自是一字不落的。
學堂裏聽得鴉雀無聲,一時無人不敬服。
訓導聽了,也大為震撼,心道:“這個新來的學博先生,真不枉學台大人薦他來這裏講學,原來自有過人之處,他隻是無心舉業罷了,不然早已高中了。唉,可惜了這滿腹經綸,耽誤了功名!”又暗道:“假如我當年會試時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何愁不能進士及第呢?也不至於隻得個同進士出身,抱憾終生了。”
原來,時人欲得功名,皆以考中進士為正途,即如名揚天下的左大帥,雖位列封疆,卻也隻是個舉人,他本人也常以不是正途出身而介懷,以致位列封疆了還叫嚷著要重新參加科考,那太後老佛爺念其有大功,便賜其“同進士出身”。
即便那些以科舉出身者,也都以一甲“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為正途,三甲則為“賜同進士出身”矣,隻因多了一個“同”字,已顯得不是貨真價實了似的。
據說曾大帥也隻是個“同進士出身”,他也很忌諱這個“同”字呢。
有一段軼事,說的是他做兩江總督時,有兩個幕僚在對對子,其中一個出上聯說:“如夫人”,——如夫人是小妾的別稱;另一個想了想,對道:“同進士”,——可見在人們心中同進士就等同於小妾嘍,那一個又說:“替如夫人洗腳”,另一個不假思索說:“賜同進士出身”。兩個人正對的起勁呢,忽聽得內堂當啷一聲,有摔茶杯的聲音,接著就見總督大人鐵青著臉走出來,狠狠瞪了他倆一眼,然後拂袖而去。他倆這才想起來,原來總督就是“賜同進士出身”的呀,嚇得趕緊卷鋪蓋跑路了。
如今這位訓導,雖然參加過會試,卻也是“賜同進士出身”,故他也常以此為憾。今兒聽了尚璞的文章,又勾起了自己的懊惱來,所以發此感慨,然而已無可奈何了。
自那起,州學裏的人都敬服尚璞,學正大人也親自為他追加了課業,府學裏的教授、縣學裏的教諭,也紛紛來請他去講學。
尚璞見眾人漸漸接納了自己,授課時便不時摻雜一些新學的話題。
初時大家不在意,然而時間久了,說得多了,眾庠生就不耐煩了,覺得他所講的都是些離經叛道的東西,無助於大家博取功名,便紛紛去訓導那裏告狀。
訓導又告知了學正,學正便把他叫去狠狠訓誡了一番,令他自悔。
這麽以來,他在州學裏就忽忽不樂。
尚璞把這些事對青桐說了,青桐便寬慰他說:“眼下世人皆醉我獨醒,凡事不可操之過急。你想倡新學,也須待機而動。”
尚璞點點頭,說道:“唉,我在州學裏度日如年,誰知我心?我在講堂上也隻是說時局艱難,唯有變法維新或有一線生機,他們就覺得不入耳了。大概在所有庠生心裏,唯有博取功名方為正途!這於匡扶社稷有何裨益?”說完又歎。
時值夜半三更,青桐勸他不必多想,早早歇著、保重身體才是,便送他從小角門迴家了。
第二天,尚璞又硬著頭皮來到了州學裏,學正告訴他:學台大人明日要為妾生的兒子辦滿月,連藩台、臬台和諸位道台、知府、知州、知縣大人也去慶賀,更不用說什麽教授、學正、教諭、訓導一類的小官了,都要去送賀禮的。學正還曾神秘兮兮地對他說:“學台大人專門打發差役來囑咐,要帶你一同前往,可見大人對你多麽看重!”
尚璞也突然覺得該去拜訪一下學台大人了,因為自己畢竟是他親薦來的,至今還不曾會麵呢。
第三天,尚璞早早來到州學裏。
學正用過了早茶,見時辰差不多了,便喚尚璞出門。
昨夜學正已問太太討了十兩銀子揣在懷裏,預備進獻為賀禮的。他也問尚璞備了多少禮金,尚璞卻一臉茫然。學正感歎道:“嗚唿呀!不料先生與學台大人的交情竟至於如此深厚,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原也用不著動金銀的!”
兩人出門,學正大人上了藍呢小轎,由兩個轎夫抬起,尚璞跟在後麵走。來到學道衙門,早見門外擺滿了轎子。門役認得學正,便讓兩人進去了。
學正上了賀禮,想進去拜見學台大人,不料學台大人正與藩台、臬台兩位大人聊得歡,道台、知府、知州、知縣諸位大人也都在那裏說話,學正一時偎不上邊兒,也插不上嘴。他想:“反正尚璞是學台大人的親故,待會兒他必然會去叩拜的,到時候跟著他過去見禮就行了。”
不料尚璞卻遲遲沒動靜。
他悄聲對尚璞說道:“你還不過去向學台大人請安嗎?”
尚璞見上麵有三位大官,各如眾星捧月一般,也不知哪位是學台大人,便不假思索地問了一句:“哪位是學台大人?”
學正心中大駭:“哇,原來他們竟然不認識!”
他頓時心涼了半截,才知道自己領了他來,也並不會因此增光添彩,便拉長了臉不再理會尚璞了。
學正瞅準時機,忙過去給三位大人見禮,尚璞也緊隨其後,過去作揖。學台大人也並不認識他,就像沒看見一樣,擺擺手,照舊與人談笑。
酒宴擺上來,大廳裏坐的俱是顯貴,學正的官太小,被安置在院內一個角落裏。
尚璞無品級,不入流,故無座,隻好去大門外候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學台大人忽然問道:“州學裏的學正可來否?”
學正本想去大廳敬酒的,又怕大人不賞臉,正躊躇之間,忽聽大人召喚,受寵若驚,忙點頭哈腰地來到廳上,跪下磕頭。
學台大人問:“我使人拿片子知會過你,要你帶著州學裏新來的尚先生一同前來,他人呢?在哪桌吃酒?請來上座。”
學正一時蒙了,心道你倆又互不認識,又哪來的上座?但也不敢問,隻好說:“待下官去找。”
他來到院裏張皇四顧,哪有尚璞的影子?
他怕得要死,擔心尚璞早早地迴去了,忙跑出門外追尋……
欲知他能找迴尚璞否?且待下文分解。
原來,自從他到州學任教以來,便一直鬱鬱不得誌。
他的誌向,並不在於飛黃騰達,隻希望把自己的一番見識,還有諸如讀《海國圖誌》之類雜書學到的新東西,一股腦兒傳遞給諸位黌門庠生,使他們也具家國情懷,也能傳道授業,打破這萬馬齊喑、朝野噤聲、死氣沉沉的困局。
然而他想說的這一番話,到了州學裏頭才知道,那都是對牛彈琴罷了。
這些庠生,都是曆盡千辛萬苦,好容易才進學當了秀才,舍妻棄子來這裏讀書,為的是多學些做八股文章的手法,也好再入秋闈過得鄉試這一關,考中舉人;然後再入春闈過得會試這一關,最終由聖上殿試後欽點為狀元、榜眼、探花,或者進士及第也行,那樣就可以一舉成名天下聞,足以光宗耀祖了。
眾人夢寐以求的都是功名,哪容得別人在這裏談論什麽新學呢?
再說,他們都已從訓導那裏得知,尚璞隻是個秀才出身,且因多年不參加歲考,早已被革去功名的了,既然已無秀才的名分,那就連個生員也不是了,而州學裏的庠生有的是曾經考過案首的!因而大家都輕視他、疏遠他。
初來乍到時,尚璞倒也曾受到過州學裏學正大人的禮遇,——因他是本省學台大人親薦來的,雖因在清波書院蟄伏時誤了歲考而被革了秀才,但那學台是欽命提督一省學政的清貴高官,地位與巡撫並行,他要安置的人,豈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八品州學學正能拒之門外的?
此時學正還以為尚璞與學台大人非親即故呢,便命訓導帶著他去拜謁文廟。
原來這州學裏的訓導,也是個從八品的官,眼裏原也瞧不起這個新來的學博先生的,可既然學正大人發話了,他這個佐二官豈敢違拗?隻好招唿一學差,帶著尚璞一起去拜謁文廟了。
那州學營建得蔚為壯觀,左邊是學宮,右邊就是文廟。
尚璞雖曾中過秀才,然而若不是錢易請托彭大帥向學台大人引薦,隻怕一輩子也難得拜謁文廟。
他跟著訓導來到文廟高牆外,隻見正對大門是個照壁,上書“仰之彌高”四個大字;再往裏是個衝天牌樓一樣的門坊,共有六根柱子,五間開闊;過了門坊,是個寬敞的大院,往裏有個弧形的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座石橋;過了石橋,就到了大成殿,高高坐落於石台之上,裏麵供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聖人的塑像。
司廟的差役見訓導不發話,也就不開殿門,隻教尚璞在外叩拜罷了。
訓導見他隻磕了一個頭就起身,並未三拜九叩,心裏不痛快,便帶著他往外走,東西兩廡以及崇聖祠、名宦祠、孝子祠等配殿也就不令他觀瞻了。
出了文廟,他們來到了西麵的學宮,但見屋舍巍然,中間也有一殿,比文廟的大成殿稍小一些,進去看時裏麵也有先聖的塑像,兩壁還繪有七十二賢人。訓導冷眼旁觀,見尚璞並未行禮,心內更加不快。
那大殿兩側各延伸出數間堂宇作為講堂,皆可容納數十席,當時有位學博先生正在講授五經呢。
訓導有意難為尚璞,就領他進了學堂,止住學博,向庠生們介紹道:“這位新來的學博先生,乃是學台大人親薦來州學裏講授製藝的秀才,凡欲行卷的庠生,可請這位先生點撥一二,就此即可溫卷了。”
行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投遞給人看,以求指點;溫卷就是應試前將文章投呈顯貴以求推薦。
他這句話,分明是欺尚璞並未中過舉,不曾進京會試,更談不上殿試了,必不通八股文的,好令他當眾出醜。
眾庠生聽了,心道既然是學台大人親薦來的,必然學問了得,就紛紛請他登台講授。
那位學博先生正站在台上,見訓導暗使眼色,立即讓出講壇,請尚璞登台。
尚璞一時錯愕,因學正大人並未事先囑咐要他試講,然而訓導卻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也沒奈何,隻得走上了講壇。
他來到台上,向下看了看,見下麵十六七個庠生,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有的卻已兩鬢蒼蒼了,還仍在苛求功名。他先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道:“承蒙訓導大人抬愛,各位學友瞧得起後學,隻好獻醜了。我常自責,身為俗儒,每日隻知尋章摘句,於仕途經濟一竅不通,故今兒想與各位前輩探討一點經世致用的學問功夫。”
大家麵麵相覷,都不知他講的是什麽意思,一個個轉頭看訓導。
訓導忙止住尚璞的話,說大家隻想聽先生講製藝手法,就是如何才寫好八股文章。他以為尚璞不懂八股文呢,殊不知尚璞也是才高八鬥的秀才,於八股文也不陌生的。
於是尚璞先由破題、承題、起講開始,逐步講到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最後講了束股之法。尤其講到後四股中那兩股排比對仗文字時,眾人皆聽得入迷,頻頻點頭。
這學府裏誰人不知八股?隻是手法各有不同而已,如今聽了他的技巧,都覺得受益匪淺,就連訓導也不由得點頭。
有位老庠生問:“請問先生,在座的明年就要入秋闈了,鄉試須考三場,如何使三場皆能入得了考官大人的法眼呢?”
他話音未落,大家都笑起來,因他問的過於直白了,若人有此妙法,何愁不中解元呢?
尚璞也笑道:“每試三場,隻需將首場文章做得精妙即可。若首場文章不入考官的法眼,則其餘兩場所作論、判與貼試詩,無論如何精妙,皆棄之不理矣。”
眾人都點頭。
老者又問:“請問先生,您如今入州學做了學博,可有文章供我等領教。”
尚璞大窘,因他已多年不作這等製藝文章了。
大家見他麵露難色,心中皆不免狐疑起來;訓導也暗自得意。
萬籟俱寂之際,尚璞卻突口齒伶俐地背誦起文章來,原來他急中生智,背誦起了當年自己考秀才的那篇八股文,他是過目不忘之人,更何況是背誦自己寫的文章呢,自是一字不落的。
學堂裏聽得鴉雀無聲,一時無人不敬服。
訓導聽了,也大為震撼,心道:“這個新來的學博先生,真不枉學台大人薦他來這裏講學,原來自有過人之處,他隻是無心舉業罷了,不然早已高中了。唉,可惜了這滿腹經綸,耽誤了功名!”又暗道:“假如我當年會試時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何愁不能進士及第呢?也不至於隻得個同進士出身,抱憾終生了。”
原來,時人欲得功名,皆以考中進士為正途,即如名揚天下的左大帥,雖位列封疆,卻也隻是個舉人,他本人也常以不是正途出身而介懷,以致位列封疆了還叫嚷著要重新參加科考,那太後老佛爺念其有大功,便賜其“同進士出身”。
即便那些以科舉出身者,也都以一甲“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為正途,三甲則為“賜同進士出身”矣,隻因多了一個“同”字,已顯得不是貨真價實了似的。
據說曾大帥也隻是個“同進士出身”,他也很忌諱這個“同”字呢。
有一段軼事,說的是他做兩江總督時,有兩個幕僚在對對子,其中一個出上聯說:“如夫人”,——如夫人是小妾的別稱;另一個想了想,對道:“同進士”,——可見在人們心中同進士就等同於小妾嘍,那一個又說:“替如夫人洗腳”,另一個不假思索說:“賜同進士出身”。兩個人正對的起勁呢,忽聽得內堂當啷一聲,有摔茶杯的聲音,接著就見總督大人鐵青著臉走出來,狠狠瞪了他倆一眼,然後拂袖而去。他倆這才想起來,原來總督就是“賜同進士出身”的呀,嚇得趕緊卷鋪蓋跑路了。
如今這位訓導,雖然參加過會試,卻也是“賜同進士出身”,故他也常以此為憾。今兒聽了尚璞的文章,又勾起了自己的懊惱來,所以發此感慨,然而已無可奈何了。
自那起,州學裏的人都敬服尚璞,學正大人也親自為他追加了課業,府學裏的教授、縣學裏的教諭,也紛紛來請他去講學。
尚璞見眾人漸漸接納了自己,授課時便不時摻雜一些新學的話題。
初時大家不在意,然而時間久了,說得多了,眾庠生就不耐煩了,覺得他所講的都是些離經叛道的東西,無助於大家博取功名,便紛紛去訓導那裏告狀。
訓導又告知了學正,學正便把他叫去狠狠訓誡了一番,令他自悔。
這麽以來,他在州學裏就忽忽不樂。
尚璞把這些事對青桐說了,青桐便寬慰他說:“眼下世人皆醉我獨醒,凡事不可操之過急。你想倡新學,也須待機而動。”
尚璞點點頭,說道:“唉,我在州學裏度日如年,誰知我心?我在講堂上也隻是說時局艱難,唯有變法維新或有一線生機,他們就覺得不入耳了。大概在所有庠生心裏,唯有博取功名方為正途!這於匡扶社稷有何裨益?”說完又歎。
時值夜半三更,青桐勸他不必多想,早早歇著、保重身體才是,便送他從小角門迴家了。
第二天,尚璞又硬著頭皮來到了州學裏,學正告訴他:學台大人明日要為妾生的兒子辦滿月,連藩台、臬台和諸位道台、知府、知州、知縣大人也去慶賀,更不用說什麽教授、學正、教諭、訓導一類的小官了,都要去送賀禮的。學正還曾神秘兮兮地對他說:“學台大人專門打發差役來囑咐,要帶你一同前往,可見大人對你多麽看重!”
尚璞也突然覺得該去拜訪一下學台大人了,因為自己畢竟是他親薦來的,至今還不曾會麵呢。
第三天,尚璞早早來到州學裏。
學正用過了早茶,見時辰差不多了,便喚尚璞出門。
昨夜學正已問太太討了十兩銀子揣在懷裏,預備進獻為賀禮的。他也問尚璞備了多少禮金,尚璞卻一臉茫然。學正感歎道:“嗚唿呀!不料先生與學台大人的交情竟至於如此深厚,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原也用不著動金銀的!”
兩人出門,學正大人上了藍呢小轎,由兩個轎夫抬起,尚璞跟在後麵走。來到學道衙門,早見門外擺滿了轎子。門役認得學正,便讓兩人進去了。
學正上了賀禮,想進去拜見學台大人,不料學台大人正與藩台、臬台兩位大人聊得歡,道台、知府、知州、知縣諸位大人也都在那裏說話,學正一時偎不上邊兒,也插不上嘴。他想:“反正尚璞是學台大人的親故,待會兒他必然會去叩拜的,到時候跟著他過去見禮就行了。”
不料尚璞卻遲遲沒動靜。
他悄聲對尚璞說道:“你還不過去向學台大人請安嗎?”
尚璞見上麵有三位大官,各如眾星捧月一般,也不知哪位是學台大人,便不假思索地問了一句:“哪位是學台大人?”
學正心中大駭:“哇,原來他們竟然不認識!”
他頓時心涼了半截,才知道自己領了他來,也並不會因此增光添彩,便拉長了臉不再理會尚璞了。
學正瞅準時機,忙過去給三位大人見禮,尚璞也緊隨其後,過去作揖。學台大人也並不認識他,就像沒看見一樣,擺擺手,照舊與人談笑。
酒宴擺上來,大廳裏坐的俱是顯貴,學正的官太小,被安置在院內一個角落裏。
尚璞無品級,不入流,故無座,隻好去大門外候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學台大人忽然問道:“州學裏的學正可來否?”
學正本想去大廳敬酒的,又怕大人不賞臉,正躊躇之間,忽聽大人召喚,受寵若驚,忙點頭哈腰地來到廳上,跪下磕頭。
學台大人問:“我使人拿片子知會過你,要你帶著州學裏新來的尚先生一同前來,他人呢?在哪桌吃酒?請來上座。”
學正一時蒙了,心道你倆又互不認識,又哪來的上座?但也不敢問,隻好說:“待下官去找。”
他來到院裏張皇四顧,哪有尚璞的影子?
他怕得要死,擔心尚璞早早地迴去了,忙跑出門外追尋……
欲知他能找迴尚璞否?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