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喬向廷掉進溝裏,連衣服也扯破了,上來後坐在田埂上發呆,嘴裏自言自語地說:“這難不成是天意,告誡我不要開織坊,不然衣服咋會撕破呢?”


    青桐推他一把,說道:“哥啊,你咋變得這麽疑神疑鬼的了?不就是摔了一跤嗎,和開織坊有什麽關係?”


    喬向廷也笑了,他坦白地說:“自從老父走了之後,我總是相信鬼神。”


    他倆來到織布坊裏一看,灰塵積了一指多厚,有的器具上甚而結了蛛網。


    喬向廷心疼地說:“這麽多家什,白白閑著,可惜了!”


    青桐說:“家什不少,隻是太陳舊了。哥,你開織坊,那可是在和城裏的織布廠爭買賣呢。我出診行醫,走過許多城鎮,也去過幾個大紡織廠給老板瞧病。我看了才曉得,如今許多紡織廠都改用西洋機器,早已不靠手工了。而你這些器具,大多是老物件兒,偶爾織點家用土布倒還行,卻難與大紡織廠裏的機器比;再說,還有很多從海外運進來的洋布呢。你要開織布廠,若想紅紅火火的,和洋人爭買賣,隻怕不那麽容易。”


    喬向廷點點頭,說自己早有耳聞。


    兩人迴到家裏,依蓮見當家的衣裳撕破了,吃了一驚,忙問咋了。青桐告訴了一遍,依蓮不放心,又仔細查看他身上有沒有傷口,見確沒摔傷,這才寬心。


    晚飯時,喬向廷吃得很少,隻喝悶酒。


    青桐知道姐夫是揪心織坊的事,勸道:“哥不必為織坊的事過於勞神,雖則今非昔比,世事艱難,但俗話說的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你鐵了心要開織坊,咱也有開工的法子。”


    喬向廷兩眼盯著他,盼他這時能變成諸葛亮、劉伯溫,為自己指點迷津。


    青桐接著說:“先是本金,你家到底有多少本錢?”


    依蓮說:“不瞞兄弟說,俺一家省吃儉用的,這些年倒也攢下一些銀兩,都埋在影壁牆後頭了。”


    青桐心裏高興,說:“好好,有這樣的家私,開作坊有底了。我臨來時,咱爹娘還擔心你倆手頭緊,讓我帶來了一百兩銀子,那就添作本錢好了。”


    說完,起身去包裹裏取出兩張銀票來,遞給姐夫。


    喬向廷看時,原來是福順錢莊裏的銀票,那可是大票號,信用足!喬向廷拿著銀票,暗自感慨——自從與陳家攀親,家裏的積蓄大半是嶽父家饋贈的;今兒又帶了一百兩銀子,這可不是小數,足夠小康之家一年的花費了。他鼻翼忽閃了幾下,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忙低頭喝酒,讓淚水落到了黑瓷碗裏。


    青桐問姐姐:“你家窖藏的銀子,要都挖出來,大概有多少啊?”


    依蓮也弄不清準數,看看喬向廷。


    喬向廷說:“總共藏了三次,每次五兩重的銀錠子兩三個,最多的一次埋了四個。開油坊時也沒動著這些銀子,修修補補就開起來了。”


    青桐兩手一攤,說道:“嗨,我以為得成百上千銀子呢,原來隻有區區幾十兩。想要開織坊,這哪能夠?”


    他又裏裏外外打量了一下這廳堂和院落,說:“外頭看著姐姐家挺闊綽的,怎麽就沒攢下多少底柵?這些年是田裏不收啊?還是六畜不旺啊?”


    喬向廷道:“因我家的田多是從鄉親手裏買的,他們賣給我又租迴去種。嗨,都鄉裏鄉親的,定的租子也不能太高嘍。再加上田稅一年比一年多,都著落在我身上,這麽著所剩就不多了。除了田裏的收成,圈裏的牲口下了崽兒,有時也趕出去賣,但厘稅也不輕,多少見兩個錢罷了;後來大多讓佃農們牽了去養著,為的是他們使著方便。我這麽著也是為了大家都有口飯吃,就跟你說的開油坊的道理差不多。說實話,這些年能在鄉下撐起門麵,起屋建院、買田置地,多虧了你那邊來送錢……”


    青桐恍然大悟地說:“我曉得了,哥是個心善的人,收人家的少,給人家的多,又加上憐老惜弱的,哪能攢下太多的錢財?唔,不妨,等我迴去和爹娘說說,再給你們送些銀子過來,開織坊怎麽著也得湊個三五百兩銀子,那樣還不定夠呢?”


    依蓮聽了,吐吐舌頭說:“親娘哎,開個作坊,要搭進去這麽多銀子?眼見得整個家當都填在裏頭了,可別賠嘍!——那可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喬向廷聽了這些話,一時也躊躇起來。


    青桐卻懂得姐夫的心思,他骨子裏是個“開弓沒有迴頭箭”的人,雖然有顧慮,但織坊總要開的,便說道:“咱既然打定了主意,一路往前奔就是了!錢的事哥姐不用發愁。嗯,錢還是小事,我向你推薦一個人,隻要他肯出山,哈哈,保管咱織坊就能順風順水開起來!”


    喬向廷聽了,一拱手,道:“你這家夥,咋不早說,我正愁著找不著能人呢!快說,他是誰?在哪?”


    青桐笑而不答,隻說:“你問我姐,她該知道!”


    依蓮卻一臉茫然。


    青桐說道:“想當年咱寄住在姨奶奶家裏時,她曾說有個遠房侄子,姓曹,祖上曾在江寧織造府當大師傅,傳到他這一輩仍是紡織能手。當年江寧織造府出事時,曹家受牽連,官府硬逼著他指認江寧織造的罪證,他是寧死不背主的,因而被流放到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幸而遇著朝庭大赦,便又迴江南謀生了。如今哥要是把他請來,憑他的手藝和見識,何愁生意不火?”


    依蓮也一下迴過神來,大悟似的說:“哎呀,我真是個婦道人家,見識短淺,怎麽把這茬兒給忘了呢?嗯嗯,要他肯來,咱保準能弄成,也不怕洋人的什麽機器了!”


    喬向廷忙問:“這師傅在哪呢,我三顧茅廬也要把他請了來!”


    青桐道:“聽說他舉家在江南,還得迴去問姨奶奶。嗯,明早我就啟程,等著請了曹師傅來,你跟他麵談。”


    喬向廷說:“這哪成?還是我去請,三顧茅廬……”


    青桐道:“有姨姥爺呢,他比你麵子大。”


    喬向廷大喜過望,便讓依蓮喊魏嫂重整菜肴,把老魏也請進來,大家一醉方休。


    當天夜裏,喬向廷做了許多怪夢,一會兒夢見織女下凡,來幫他家紡線了;一會又夢見黃道婆複活了,在他家安身立命,帶活了周邊那麽多紡織廠,連喬向寬家的染坊也跟著沾光了。然而也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人和事,似乎有搗亂的壞人,又有行俠仗義的壯士,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


    好容易醒過來,把他累夠嗆,起身又覺得喝多了酒,不敢動。


    第二天早飯後,喬向廷喝了兩碗蛋湯,肚裏有食了,才不那麽難受了,走路也有勁了。


    青桐見姐夫身體無礙,便要返程。外麵車把式套好了馬車,老魏把一壇壇的豆油和香油裝上車,還有魏嫂醃製的小菜,以及依蓮為父母做的棉鞋、棉襪,青桐把隨身帶的藥箱也放到車上。


    喬向廷見了他的藥箱,心中一動,一下想起了巧兒丈夫的病來,心想既然內弟精通醫術,何不讓他出診去瞧一瞧呢?不過,那可就耽誤他的行程了,也貽誤他給自家找工匠師傅。


    他一想起工匠師傅,又心如潮湧起來。他知道一個作坊的成敗,關鍵在於工匠,比如油坊裏的師傅匠人們,一個個手藝是那麽的精湛,品行又是那麽的端正,與自己很對脾氣,因而主雇之間的合作是那麽的默契,他對於油坊裏的事根本不操心,隻一個老魏就管得十分周全。


    但不知內弟給推薦的這個師傅是何等樣人,聽內弟的口吻,他在手藝上自是沒的說,他家祖祖輩輩做紡織,而且供職於江寧織造府,那可是內務府在江南設置的織造衙門,專供奉於內庭的。這麽說來,他豈不是天下一等一的技師了!隻是怕自已家裏的灣淺,擱不下這條大龍呢!


    他甚而又想,人家是見過大世麵的人,能耐大,脾氣肯定也大,到時來到這裏,桀驁不馴也是有的,自家可得小心著點兒,可別觸犯了人家,真要合不來,那可麻煩了。


    他正胡思亂想著呢,老魏和魏嫂已收拾好了東西,青桐正與姐姐話別,這時老遠看見孟達禮的兒子秋生走來了,他暗想:“嗨,有些事真是邪門,想什麽就來什麽。我正想讓孩他舅給他妹夫瞧病的事呢,這不,說曹操曹操就到,他來了。”


    秋生喜滋滋地叫聲哥嫂,又大聲說:“大喜了,大喜了!”


    喬向廷兩口子正不知喜從何來,秋生忙說:“是我家妹子大喜。昨兒我去舅舅家接她迴門,見我那妹婿的病體大有好轉,臨來時他還拄著杖送出門外呢,——你去送親時可是親眼見過的,他一整天昏沉沉的,哪裏支得住頭?沒想到娶媳婦衝喜,還真管用!這不,起來炕了,還能送客人出門呢,您說是不是大喜呀?”


    喬向廷兩口子聽了,喜上眉梢。


    依蓮合掌道:“阿彌陀佛,謝天謝地,總算沒坑了咱家妹子。”


    喬向廷說:“‘吉人自有天相。’咱妹妹心地純善,哪能就遭那樣的厄運?”


    青桐不知所以然,在一旁漠然地看著,忽然問姐夫一句:“你哪來的妹妹?”


    喬向廷笑了,指著秋生說:“說的是他妹妹,俺們是莊鄉,親戚連親戚,論及起來他妹妹就是我妹妹。”


    依蓮笑著說:“哎吆吆,兄弟你是沒見。他那個妹妹,就跟天上的仙女兒一樣,又水靈,又文靜。前兩天我過去陪她時,剛好族長家的四小姐也在那裏,當時她倆肩並肩地坐著,就像兩根水蔥兒一樣,把我眼讒的喲!當時我就想,要是我家兄弟能娶這麽好的媳婦,那我娘家門上可就增光添彩了!”


    一句話說得青桐羞紅了臉。


    秋生不禁上下打量了青桐兩眼,問:“這是哪裏來的貴客?”


    喬向廷趕緊引見,秋生道:“噢,原來是知己親戚,怪不得這麽麵善!嗯,哥的兄弟,自然也是我的兄弟了。”忙與他見禮。


    秋生又讚道:“好俊的後生,還真有點像嫂子呢,這麽清秀!唉,真要是像嫂子說的那樣,那該多好啊,可我妹妹哪有這福氣?盼隻盼她那癆病丈夫快些好了,俺家也就算燒高香了。”


    依蓮說:“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甭著急,慢慢來,好事還在後頭哩!”


    秋生躬身施一禮,說:“謝謝嫂子的吉言!”


    青桐忍不住問:“你家妹婿他怎麽了?”


    秋生便把來龍去脈告訴了一遍。


    青桐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又精通醫道,這樣的病人他見得多了,不禁皺了皺眉頭,剛想說什麽,卻見姐姐總是道喜,秋生也滿臉喜色,他便閉了嘴,終不忍心說出那句話!


    青桐上了車,喬向廷要老魏去送一程,青桐不讓,叫車把式一揚鞭,一溜煙跑出村外去了。


    喬向廷送走了青桐,這裏秋生又說,他家中午置酒,請大家過去說說話,並再三囑咐:“哥嫂可要賞光啊!”


    喬向廷心裏高興,大聲說:“這是天大的喜事,當然要去!”


    迴家後,依蓮周身收拾了一下,便早早過去了。


    喬向廷迴家少坐,讓老魏拎了兩壇酒,自己提了兩壇豆油,和他一塊送到孟達禮家裏去了。


    孟家的門上為女兒送路時貼的紅對聯還嶄新呢,影壁牆上的大紅囍字也格外醒目。孟達禮老兩口看到喬向廷拎的禮物,頓時紅了眼圈,——原來,他家遵照親家的吩咐,大操大辦,不光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拉了不少饑荒,隻是不好外道,打落了牙往肚子裏咽罷了。喬向廷帶了禮物來,他倆豈不感動?


    不多一會兒,喬向寬兩口子來了,他女人見依蓮正和孟張氏在灶房裏做飯,也忙進去幫忙。孟張氏悄悄告訴她倆:“唉,我的巧兒啊,好可憐的閨女!自嫁到婆家,女婿就一直昏睡在炕上,她為了照料他,幾天幾夜沒合眼,連衣襟都還沒解過呢,把個閨女熬得吆……唉,迴來看看,她都精瘦了!”說完,嘩嘩地流淚。


    依蓮和三嫂一邊安慰她,一邊也禁不住掉淚。


    後來喬廣善也帶著芳菲來了。


    芳菲忙去耳房裏看巧兒,——巧兒本來也在廚屋裏幹活來著,依蓮來了後見她穿著新人的衣裳,就說:“妹子你快放下,你已是張家的人了,迴到娘家就是客,不然張家人知道了可不依俺!”說得巧兒羞紅了臉。她娘也催她迴房歇著,她才擦擦手,迴到閨房裏歇著。


    芳菲來見了巧兒,心中不覺一震,才短短的幾天,就見她形銷骨立的。


    芳菲認定她在婆家肯定受了委曲,不禁聯想到了自己,還不知將來找個什麽人家呢?女孩家孤身住在婆家,受委屈是必然的!巧兒的這個婆家就更不用說了,夫君一直不省人事,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一想到這裏,正是物傷其類,她的眼淚早落下來了。


    芳菲這個大戶人家的小姐竟這麽憐惜巧兒,實在讓人費解,——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倆以後會有天大淵源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炊煙笠民之滄桑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筆煊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筆煊章並收藏炊煙笠民之滄桑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