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走後,喬老頭就坐不住了,在心裏思量一番,便再三催逼著喬向廷找人來翻蓋房屋。喬向廷說快過年了,大家都忙,用不著這麽大動幹戈的。他爹很生氣,說過年也不礙蓋房,哪怕豁上全部家當,也不能讓新媳婦進來住草屋,再說,親家帶來了金銀,現在有錢了呢!
喬向廷拗不過老爹,隻好雇了匠人來,拆了北麵茅舍,蓋起了五間氣派的正房:中間三間做廳堂,並用格柵隔成前廳後堂,兩端各有套間。
他爹本來要拿東間套房做孩子新房的,自己去住院內剩餘的茅舍,說是人老了住著圖個清靜。可是喬向廷不依,說哪有晚輩住正房而老人住茅舍的理兒?即便是工匠們也覺得不妥。
喬向廷說,把新房設在茅舍就行了。可他爹又不依,說人家那麽好的閨女嫁到咱家,哪能讓她住茅舍?
工匠們讓他爺倆各住東西套間,然而喬老頭又顧慮隻隔著個廳堂,起居不方便。
後來工匠們想了個辦法,把西麵套間的門挪出來,改作耳房的樣子,這樣一家人都住正房,又互不幹擾。這下他爹心裏才略覺寬慰些,並叮囑西麵耳房須雕琢得更精巧些,那可是新人的洞房哩!
等房子蓋起來了,喬老頭又嫌家具不像樣,一定要再請木匠來,買上好的木料,打最好的家具;而他本人也會些木匠活兒的,等匠人們來了,他也下了手,同他們一起鑿榫、刻花,甚至還親自上樁去拉大鋸。
每次喬向廷看見他爬那麽高,都要數落他半天,然而他總不聽。
就這樣,在喬老頭的親自參與和監工下,一件件家具陸續完活了,全都精雕細刻的,鄰居們看了無不羨慕。
隻因喬向廷家裏有錢了,有幾戶人家因急等用錢,情願將自家的地賣給他家,轉而租迴去種。——他們之所以爭相賣田給他,一者因為他家為人厚道,不起爭執,二者他家有族長罩著,若成為他家的佃戶,也就與族長家結了緣。
喬家父子內心很想買地,但也不願趁人之危,對凡有急難的人家,地價不跌反漲。消息傳出去,人人都誇他們父子倆寬厚。
就這樣,他家零零碎碎地又添了好幾塊地,就此也有了三五家佃戶。雖然還比不上當地的大戶——諸如族長及喬廣亨家,但在鄉親們眼裏,他家住上了寬敞的四合院,又有了自家的好幾塊地,還有那些佃戶“東家、東家”地叫著,儼然已是大戶了。
然而喬老頭還是省吃儉用的,在吃穿上從不講究,他要學老東家——族長的父親,克勤克儉地過日子;喬向廷因為已有婚約在身,覺得自己長大成人了,也是一心一意過日子。
轉過年來,眼看喬向廷成親的日子就要到了,喬家父子便著手準備購買必用之物。喬廣善也天天到喬向廷家裏來,幫著他爺倆盤算娶親的大事小情。
到了成親這一天,喬廣善早早起來,洗漱已畢,換了嶄新的長袍馬褂,不待人相請,就到喬老頭家裏來,路上遇見了他爺倆,正是來相請的。喬廣善心裏高興,先道了喜,喬家父子也說些讓他操心費力的話。
三人一同來到喬向廷家裏,隻見裏裏外外都是前來幫忙和賀喜的人。門口貼上了鮮紅的對聯,門內新築的影壁牆上也貼了大紅囍字。院裏紮了個大彩屏,上麵掛滿了紅綢,中間也是一個大大的紅囍。彩屏下放一張八仙桌子,還鋪了紅毯,喬廣善知道這是拜天地用的。
人們都忙忙碌碌地準備著茶水果碟、酒飯席麵;鄰家女人們也都在新房裏忙碌著。
隻有幾個年長的,悠閑地坐在桌旁嗑瓜子兒。
大家見族長來了,忙都站起身來,打千的打千,作揖的作揖。喬廣善笑嗬嗬地向大家還禮,幾位年長的便陪他去上房裏坐。
幾個年輕的又偎在桌旁,記著鄉鄰和親朋賀喜的賬單,一邊整理著花燭等物。
小孩子們則在院子裏嬉戲,喬老頭不時就讓管事的人撒糖果,孩子們滿地亂搶,有時大人也忍不住去搶糖,看得喬老頭哈哈大笑。
院內兩側的茅舍廂房和院外柴火園裏的三間草房,也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安置了桌凳席麵,準備招待來賀喜的人。兩桌正席就分設在上房的前廳、後堂,喬廣善和那幾個年長的鄉鄰在裏麵聊著天,等著送親隊伍的到來。
大家正忙著,廚房裏雇來的幾個大師傅下好了餃子,先讓大家點心著。也不管來幫忙的還是來看熱鬧的,人人有份,就像流水席,吃完了再去忙活。
有的小孩子等得心急,不時跑進屋裏來,唧唧喳喳地問:“新媳婦怎麽還不來呀?”大人都說:“快了,快了,去村頭了著點兒。”
他家還雇了吹鼓手,匠人們吃飽喝足以後,吹著喜洋洋的曲子,一段接一段地吹,引人家都來聽,圍的人越多,他們吹得越歡。
天到巳時,送親的終於來了,人馬先在村頭駐紮,在大門外了望的小孩早跑進去告訴了大人,管事的便派人去接。
原來,陳懷玉一家和幾個親眷前一天就來到鎮上的旅店裏住下了,兩頭也都接洽好了,喬家已在那裏款待了親家和送親的一頓,定好時辰,雇好車馬、花轎,陳家的人按時來送親。
因是外鄉人,所以一切禮儀從簡,陳家也並沒有置辦很多嫁妝,除載人的兩輛大車外,另有一輛載物的馬車在後麵,拉了必備的箱櫃,還有些衣服被褥,以及鏡匣首飾等物,這樣在鄉下也算是豐厚的了。鄉親們看了,無不眼熱,心下暗暗思量:這大概是陳家的大半個家私了罷?
陳家的花轎停在村頭,早有人去接應了。
喬向廷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去村頭迎接,吹鼓手跟在後麵,又奏起樂來,一會兒是“花好月圓”,一會兒是“鸞鳳和鳴”,變換著喜慶的曲調吹個沒完。
喬家的花轎也跟在後麵,喬向廷先拜見了嶽父、嶽母,鄰家兩個女人走到陳家花轎前,鋪下紅毯,打起轎簾,攙扶新娘下轎,踩著紅毯,換乘喬家的大花轎,八個幹淨利索的小夥兒抬起來,喬向廷也上馬,前麵由鄰家小哥牽著韁繩,引領著一隊人,伴著樂曲,往自家門口走來。
那八個抬轎的小夥子事先早就偷偷商量好了,故意忽閃忽閃地顛起轎來,嚇得新娘子花容失色,卻又不敢吱聲,隻得使勁抓住轎內扶手。後麵抬轎的小夥子們看了,都笑起來,前麵聽了也笑。
新媳婦越害怕,他們就顛得越狠。
喬向廷禁不住迴頭張望,他十分關切新娘子。
眾人見狀,哈哈大笑,更是喊著號子顛起來。
管事的婆子忙走上前,扭著那個挑頭顛轎的小夥子耳朵說:“猴崽子,急什麽?等著他倆拜了花堂,入了洞房,再鬧房不遲!”八個小夥子這才饒過了新娘子。
臨近家門,有人燃起了鞭炮,孩子們都捂著耳朵,歡叫著,爆竹剛停,有的就跑過去翻搶遺漏未響的炮仗。
轎子停下,兩個女人又鋪下紅毯,扶新娘子換乘二人抬的小敞轎,另有兩個爽利的小夥子抬起來,一直抬到院內彩屏前麵的紅毯附近,那個婦人又在轎前擺下一個裝滿米麵的紅布小枕頭,攙扶新娘下小轎,小心地用手扶著她那穿著紅繡鞋的小腳,放在小枕頭上,不讓雙腳沾地。
大家都看那雙小腳,真如三寸金蓮,都紛紛誇讚小腳長得真俊!喬向廷聽了,心內更加喜歡。
新娘頂著紅蓋頭,由兩個婦人攙扶著站起來,踩著米麵枕頭,邁過了火盆,鄰家嬸子高喊:“新人過門,邁過火盆,消災驅邪,紅紅火火!”
邁過火盆就踏進了紅毯,等著高堂入座。
此時喬廣善也早接著陳懷玉諸人,讓他夫婦在八仙桌西側兩把椅子上坐定,又讓喬老頭在東側一把椅子上坐定,然後他親自主持成婚大禮。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對拜後,送入洞房。
這裏喬廣善並幾個年長的陪著男客都到上房前廳落坐;孟家嬸子、三嫂與幾個女人陪著女眷進到後堂裏坐席。
一對新人進了洞房,這時主事的女人讓喬向廷揭開新娘的紅蓋頭,大家一看,真是光彩照人,就像天上的仙女!眾人無不稱羨。
有個女人端著一小碗麵條,讓他倆吃過了合歡麵,又說了一大堆白頭到老、早生貴子的話,然後才讓喬向廷出去忙活。
喬向廷來到廳上,又和大家見了禮,裏裏外外招唿客人。
又有幾個年輕人要去鬧洞房,都被鄰家嬸子攆了出來。
等賓客用過點心,酒菜也就備好了,然而時辰還早,都吃著瓜子糖果嘮嗑。
廚下隻等主家說開席,因喬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所以喬老頭很舍得花錢,大廚子也說:“俺走過好多人家,辦過好多酒席,數這家的席麵豐盛!”
很快有管事的出來說:“開席!”那些抬轎的小夥們改做了端傳盤的了,絡繹不絕地端上菜來,酒也是上好的,大家開懷暢飲。
午飯後,送親的陳家親眷又迴鎮子上的旅店裏住下了,按理當天需接新娘迴門,畢竟是外鄉人,經兩家協商,這些俗套也就免了。喬廣善安排了專人,一直在鎮子上招待陳家親眷。
這裏喬家院子裏,還有眾多前來賀喜的人,既有老親戚,也有鄉鄰,都來吃流水席的。如此熱鬧了一天。
晚上客人們陸續走了,隻有那些年輕小夥和嫂子們擠在洞房裏要鬧房,廚房裏專門預備了四碟菜,供鬧房用的。
小夥們想著法子要新娘子喝酒,喬向廷代她喝了,大家都說這個不算,非得要他倆喝個交杯酒,把個新娘子羞得滿臉通紅,說什麽也不喝。
幾個小夥想要硬來,卻近不得新娘子的身邊,因為她被幾個嫂子護得噔噔的。
後來他們使勁把喬向廷向新娘子身上擠,硬要他倆靠在一起,大家見狀,都開心地笑起來。
鬧了有半個時辰,這時鄰家嬸子在院子裏吆喝著:“撒喜糖嘍,快來搶啊!”
大家都跑出去搶糖吃,嫂子最後出去時,替他倆關上了屋門,還守在門口誰也不讓再進去。
眾人意猶未盡,推門也不開,嬸子大娘都從堂屋裏出來說:“都累了一天了,該迴去歇著了。”
說了好幾次,人們才戀戀不舍地迴家去了。
喬向廷出來,去上房伺候父親安歇了。
等他迴到洞房裏時,依蓮已為他打好了洗腳水。喬向廷坐在炕沿上,新媳婦為他洗腳,他這才細細端詳她的模樣,真個是芙蓉麵、楊柳腰,二目相對,她嬌羞難當。
正是洞房花燭夜,良宵苦短時。
第二天,小兩口早早起來,洗漱已畢,依蓮先去廚屋準備早飯。
待喬老頭起來了,夫妻倆過去請安,依蓮把飯端到上房來,而喬向廷則去為爹倒尿盆。
喬老頭多年來既當爹又當娘,從未吃過一頓現成飯,如今被人熱湯熱水地伺候著,高興得合不攏嘴。喬向廷讓依蓮上桌吃飯,依蓮不答應,隻在廚屋裏隨便吃點兒,以後竟成了例。
飯後,鄉鄰們陸續過來幫著收拾桌椅板凳。
晌午,鎮子上陪陳家親眷的人也迴來了,說:“親戚已告辭走了,客走主安。”
新媳婦兒彬彬有禮,讓座讓茶,親親熱熱,落落大方。
眾鄉鄰見了,都交口稱讚。
喬老頭在一旁聽了,歡喜得抹了幾把眼淚。
他這土埋半截的人,沒想到從此過上了好日子:每晚臨睡前,兒媳婦總燒好了水,讓喬向廷端進去給老爹洗腳,喬老頭一瞪眼:“我有手有腳的,幹嘛要別人伺候?你倆是咒我老得爬不動是不?”
喬向庭笑笑,隻管端來熱水,讓爹爹自己洗。
以前他爺倆幹一天活,累死累活的,迴來連飯也吃不動,睡前哪曾洗過腳?鞋子裏的泥土一指厚,兩腳是灰,臭不可聞。自從依蓮進了門,他爺倆不僅天天洗腳,也都開始穿襪子了呢。依蓮做了好多雙鞋襪,讓他爺倆倒換著穿,每雙都洗得幹幹淨淨的。有時老人自己洗完了腳,才又想起洗臉,洗完臉順手就拿襪子擦。喬向廷見了,說洗顛倒了,他爹說;“你當還是以前呢?如今腳比臉都幹淨;襪子也噴香,比先前的手巾還幹淨,先前你那手巾還汗臭氣熏天呢!”說得小五也笑了。
有一天,族長喬廣善恰好路過喬向廷家門口,見喬老頭正坐在門樓下抽旱煙,便走過來聊天。喬老頭再三往家裏讓,喬廣善說家裏有新媳婦,家去不方便。依蓮在院子裏聽見了,忙端了茶壺出來斟茶,才又進去。
兩位老人就在門樓底下說話,喬廣善聊起喬廣亨家裏的笑話,喬老頭本是個不願多嘴多舌的人,他隻是聽著。
從族長嘴裏知道,喬廣亨家兩個孩子為了爭家產,一直糾纏不清,妯娌間鬥得就跟黎雞似的,把個喬廣亨愁白了頭。
喬廣善對喬老頭說:“這正是俗語說的,‘惡人自有惡人磨!’我替他們也扯羅不清。唉,‘清官難斷家務事’,他要再來請我去幫他分家時,我可不去了!”喬老頭隻是點頭。
喬廣善說了一會兒,直到把那一壺茶喝完,這才告辭走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喬向廷拗不過老爹,隻好雇了匠人來,拆了北麵茅舍,蓋起了五間氣派的正房:中間三間做廳堂,並用格柵隔成前廳後堂,兩端各有套間。
他爹本來要拿東間套房做孩子新房的,自己去住院內剩餘的茅舍,說是人老了住著圖個清靜。可是喬向廷不依,說哪有晚輩住正房而老人住茅舍的理兒?即便是工匠們也覺得不妥。
喬向廷說,把新房設在茅舍就行了。可他爹又不依,說人家那麽好的閨女嫁到咱家,哪能讓她住茅舍?
工匠們讓他爺倆各住東西套間,然而喬老頭又顧慮隻隔著個廳堂,起居不方便。
後來工匠們想了個辦法,把西麵套間的門挪出來,改作耳房的樣子,這樣一家人都住正房,又互不幹擾。這下他爹心裏才略覺寬慰些,並叮囑西麵耳房須雕琢得更精巧些,那可是新人的洞房哩!
等房子蓋起來了,喬老頭又嫌家具不像樣,一定要再請木匠來,買上好的木料,打最好的家具;而他本人也會些木匠活兒的,等匠人們來了,他也下了手,同他們一起鑿榫、刻花,甚至還親自上樁去拉大鋸。
每次喬向廷看見他爬那麽高,都要數落他半天,然而他總不聽。
就這樣,在喬老頭的親自參與和監工下,一件件家具陸續完活了,全都精雕細刻的,鄰居們看了無不羨慕。
隻因喬向廷家裏有錢了,有幾戶人家因急等用錢,情願將自家的地賣給他家,轉而租迴去種。——他們之所以爭相賣田給他,一者因為他家為人厚道,不起爭執,二者他家有族長罩著,若成為他家的佃戶,也就與族長家結了緣。
喬家父子內心很想買地,但也不願趁人之危,對凡有急難的人家,地價不跌反漲。消息傳出去,人人都誇他們父子倆寬厚。
就這樣,他家零零碎碎地又添了好幾塊地,就此也有了三五家佃戶。雖然還比不上當地的大戶——諸如族長及喬廣亨家,但在鄉親們眼裏,他家住上了寬敞的四合院,又有了自家的好幾塊地,還有那些佃戶“東家、東家”地叫著,儼然已是大戶了。
然而喬老頭還是省吃儉用的,在吃穿上從不講究,他要學老東家——族長的父親,克勤克儉地過日子;喬向廷因為已有婚約在身,覺得自己長大成人了,也是一心一意過日子。
轉過年來,眼看喬向廷成親的日子就要到了,喬家父子便著手準備購買必用之物。喬廣善也天天到喬向廷家裏來,幫著他爺倆盤算娶親的大事小情。
到了成親這一天,喬廣善早早起來,洗漱已畢,換了嶄新的長袍馬褂,不待人相請,就到喬老頭家裏來,路上遇見了他爺倆,正是來相請的。喬廣善心裏高興,先道了喜,喬家父子也說些讓他操心費力的話。
三人一同來到喬向廷家裏,隻見裏裏外外都是前來幫忙和賀喜的人。門口貼上了鮮紅的對聯,門內新築的影壁牆上也貼了大紅囍字。院裏紮了個大彩屏,上麵掛滿了紅綢,中間也是一個大大的紅囍。彩屏下放一張八仙桌子,還鋪了紅毯,喬廣善知道這是拜天地用的。
人們都忙忙碌碌地準備著茶水果碟、酒飯席麵;鄰家女人們也都在新房裏忙碌著。
隻有幾個年長的,悠閑地坐在桌旁嗑瓜子兒。
大家見族長來了,忙都站起身來,打千的打千,作揖的作揖。喬廣善笑嗬嗬地向大家還禮,幾位年長的便陪他去上房裏坐。
幾個年輕的又偎在桌旁,記著鄉鄰和親朋賀喜的賬單,一邊整理著花燭等物。
小孩子們則在院子裏嬉戲,喬老頭不時就讓管事的人撒糖果,孩子們滿地亂搶,有時大人也忍不住去搶糖,看得喬老頭哈哈大笑。
院內兩側的茅舍廂房和院外柴火園裏的三間草房,也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安置了桌凳席麵,準備招待來賀喜的人。兩桌正席就分設在上房的前廳、後堂,喬廣善和那幾個年長的鄉鄰在裏麵聊著天,等著送親隊伍的到來。
大家正忙著,廚房裏雇來的幾個大師傅下好了餃子,先讓大家點心著。也不管來幫忙的還是來看熱鬧的,人人有份,就像流水席,吃完了再去忙活。
有的小孩子等得心急,不時跑進屋裏來,唧唧喳喳地問:“新媳婦怎麽還不來呀?”大人都說:“快了,快了,去村頭了著點兒。”
他家還雇了吹鼓手,匠人們吃飽喝足以後,吹著喜洋洋的曲子,一段接一段地吹,引人家都來聽,圍的人越多,他們吹得越歡。
天到巳時,送親的終於來了,人馬先在村頭駐紮,在大門外了望的小孩早跑進去告訴了大人,管事的便派人去接。
原來,陳懷玉一家和幾個親眷前一天就來到鎮上的旅店裏住下了,兩頭也都接洽好了,喬家已在那裏款待了親家和送親的一頓,定好時辰,雇好車馬、花轎,陳家的人按時來送親。
因是外鄉人,所以一切禮儀從簡,陳家也並沒有置辦很多嫁妝,除載人的兩輛大車外,另有一輛載物的馬車在後麵,拉了必備的箱櫃,還有些衣服被褥,以及鏡匣首飾等物,這樣在鄉下也算是豐厚的了。鄉親們看了,無不眼熱,心下暗暗思量:這大概是陳家的大半個家私了罷?
陳家的花轎停在村頭,早有人去接應了。
喬向廷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去村頭迎接,吹鼓手跟在後麵,又奏起樂來,一會兒是“花好月圓”,一會兒是“鸞鳳和鳴”,變換著喜慶的曲調吹個沒完。
喬家的花轎也跟在後麵,喬向廷先拜見了嶽父、嶽母,鄰家兩個女人走到陳家花轎前,鋪下紅毯,打起轎簾,攙扶新娘下轎,踩著紅毯,換乘喬家的大花轎,八個幹淨利索的小夥兒抬起來,喬向廷也上馬,前麵由鄰家小哥牽著韁繩,引領著一隊人,伴著樂曲,往自家門口走來。
那八個抬轎的小夥子事先早就偷偷商量好了,故意忽閃忽閃地顛起轎來,嚇得新娘子花容失色,卻又不敢吱聲,隻得使勁抓住轎內扶手。後麵抬轎的小夥子們看了,都笑起來,前麵聽了也笑。
新媳婦越害怕,他們就顛得越狠。
喬向廷禁不住迴頭張望,他十分關切新娘子。
眾人見狀,哈哈大笑,更是喊著號子顛起來。
管事的婆子忙走上前,扭著那個挑頭顛轎的小夥子耳朵說:“猴崽子,急什麽?等著他倆拜了花堂,入了洞房,再鬧房不遲!”八個小夥子這才饒過了新娘子。
臨近家門,有人燃起了鞭炮,孩子們都捂著耳朵,歡叫著,爆竹剛停,有的就跑過去翻搶遺漏未響的炮仗。
轎子停下,兩個女人又鋪下紅毯,扶新娘子換乘二人抬的小敞轎,另有兩個爽利的小夥子抬起來,一直抬到院內彩屏前麵的紅毯附近,那個婦人又在轎前擺下一個裝滿米麵的紅布小枕頭,攙扶新娘下小轎,小心地用手扶著她那穿著紅繡鞋的小腳,放在小枕頭上,不讓雙腳沾地。
大家都看那雙小腳,真如三寸金蓮,都紛紛誇讚小腳長得真俊!喬向廷聽了,心內更加喜歡。
新娘頂著紅蓋頭,由兩個婦人攙扶著站起來,踩著米麵枕頭,邁過了火盆,鄰家嬸子高喊:“新人過門,邁過火盆,消災驅邪,紅紅火火!”
邁過火盆就踏進了紅毯,等著高堂入座。
此時喬廣善也早接著陳懷玉諸人,讓他夫婦在八仙桌西側兩把椅子上坐定,又讓喬老頭在東側一把椅子上坐定,然後他親自主持成婚大禮。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對拜後,送入洞房。
這裏喬廣善並幾個年長的陪著男客都到上房前廳落坐;孟家嬸子、三嫂與幾個女人陪著女眷進到後堂裏坐席。
一對新人進了洞房,這時主事的女人讓喬向廷揭開新娘的紅蓋頭,大家一看,真是光彩照人,就像天上的仙女!眾人無不稱羨。
有個女人端著一小碗麵條,讓他倆吃過了合歡麵,又說了一大堆白頭到老、早生貴子的話,然後才讓喬向廷出去忙活。
喬向廷來到廳上,又和大家見了禮,裏裏外外招唿客人。
又有幾個年輕人要去鬧洞房,都被鄰家嬸子攆了出來。
等賓客用過點心,酒菜也就備好了,然而時辰還早,都吃著瓜子糖果嘮嗑。
廚下隻等主家說開席,因喬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所以喬老頭很舍得花錢,大廚子也說:“俺走過好多人家,辦過好多酒席,數這家的席麵豐盛!”
很快有管事的出來說:“開席!”那些抬轎的小夥們改做了端傳盤的了,絡繹不絕地端上菜來,酒也是上好的,大家開懷暢飲。
午飯後,送親的陳家親眷又迴鎮子上的旅店裏住下了,按理當天需接新娘迴門,畢竟是外鄉人,經兩家協商,這些俗套也就免了。喬廣善安排了專人,一直在鎮子上招待陳家親眷。
這裏喬家院子裏,還有眾多前來賀喜的人,既有老親戚,也有鄉鄰,都來吃流水席的。如此熱鬧了一天。
晚上客人們陸續走了,隻有那些年輕小夥和嫂子們擠在洞房裏要鬧房,廚房裏專門預備了四碟菜,供鬧房用的。
小夥們想著法子要新娘子喝酒,喬向廷代她喝了,大家都說這個不算,非得要他倆喝個交杯酒,把個新娘子羞得滿臉通紅,說什麽也不喝。
幾個小夥想要硬來,卻近不得新娘子的身邊,因為她被幾個嫂子護得噔噔的。
後來他們使勁把喬向廷向新娘子身上擠,硬要他倆靠在一起,大家見狀,都開心地笑起來。
鬧了有半個時辰,這時鄰家嬸子在院子裏吆喝著:“撒喜糖嘍,快來搶啊!”
大家都跑出去搶糖吃,嫂子最後出去時,替他倆關上了屋門,還守在門口誰也不讓再進去。
眾人意猶未盡,推門也不開,嬸子大娘都從堂屋裏出來說:“都累了一天了,該迴去歇著了。”
說了好幾次,人們才戀戀不舍地迴家去了。
喬向廷出來,去上房伺候父親安歇了。
等他迴到洞房裏時,依蓮已為他打好了洗腳水。喬向廷坐在炕沿上,新媳婦為他洗腳,他這才細細端詳她的模樣,真個是芙蓉麵、楊柳腰,二目相對,她嬌羞難當。
正是洞房花燭夜,良宵苦短時。
第二天,小兩口早早起來,洗漱已畢,依蓮先去廚屋準備早飯。
待喬老頭起來了,夫妻倆過去請安,依蓮把飯端到上房來,而喬向廷則去為爹倒尿盆。
喬老頭多年來既當爹又當娘,從未吃過一頓現成飯,如今被人熱湯熱水地伺候著,高興得合不攏嘴。喬向廷讓依蓮上桌吃飯,依蓮不答應,隻在廚屋裏隨便吃點兒,以後竟成了例。
飯後,鄉鄰們陸續過來幫著收拾桌椅板凳。
晌午,鎮子上陪陳家親眷的人也迴來了,說:“親戚已告辭走了,客走主安。”
新媳婦兒彬彬有禮,讓座讓茶,親親熱熱,落落大方。
眾鄉鄰見了,都交口稱讚。
喬老頭在一旁聽了,歡喜得抹了幾把眼淚。
他這土埋半截的人,沒想到從此過上了好日子:每晚臨睡前,兒媳婦總燒好了水,讓喬向廷端進去給老爹洗腳,喬老頭一瞪眼:“我有手有腳的,幹嘛要別人伺候?你倆是咒我老得爬不動是不?”
喬向庭笑笑,隻管端來熱水,讓爹爹自己洗。
以前他爺倆幹一天活,累死累活的,迴來連飯也吃不動,睡前哪曾洗過腳?鞋子裏的泥土一指厚,兩腳是灰,臭不可聞。自從依蓮進了門,他爺倆不僅天天洗腳,也都開始穿襪子了呢。依蓮做了好多雙鞋襪,讓他爺倆倒換著穿,每雙都洗得幹幹淨淨的。有時老人自己洗完了腳,才又想起洗臉,洗完臉順手就拿襪子擦。喬向廷見了,說洗顛倒了,他爹說;“你當還是以前呢?如今腳比臉都幹淨;襪子也噴香,比先前的手巾還幹淨,先前你那手巾還汗臭氣熏天呢!”說得小五也笑了。
有一天,族長喬廣善恰好路過喬向廷家門口,見喬老頭正坐在門樓下抽旱煙,便走過來聊天。喬老頭再三往家裏讓,喬廣善說家裏有新媳婦,家去不方便。依蓮在院子裏聽見了,忙端了茶壺出來斟茶,才又進去。
兩位老人就在門樓底下說話,喬廣善聊起喬廣亨家裏的笑話,喬老頭本是個不願多嘴多舌的人,他隻是聽著。
從族長嘴裏知道,喬廣亨家兩個孩子為了爭家產,一直糾纏不清,妯娌間鬥得就跟黎雞似的,把個喬廣亨愁白了頭。
喬廣善對喬老頭說:“這正是俗語說的,‘惡人自有惡人磨!’我替他們也扯羅不清。唉,‘清官難斷家務事’,他要再來請我去幫他分家時,我可不去了!”喬老頭隻是點頭。
喬廣善說了一會兒,直到把那一壺茶喝完,這才告辭走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