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喬廣善迴到家裏,從頭料理起家務來。他家有個賬房先生,姓田,是個理家的好手,裏裏外外自然由他張羅;農田裏的莊稼活,有幾個雇工忙活,好在牲口無恙,自然不誤農時。喬廣善閑來無事,便品茶酌酒,修竹賞花。
那喬老頭一家更是時來運轉一般。自從有了銀子,喬老頭心裏高興,身體也漸漸硬朗起來。喬向廷的幾個哥哥在家時,租下了喬廣善家的一大塊田,那時因小五年齡小,身子單薄,所以隻讓他給東家放牛。如今他的哥哥們都走了,他爹就說:“咱租了東家那麽大一塊田,總不能讓莊稼撂荒吧。荒了地,神佛也會見怪,要降罪呢!”於是每天小五放牛迴來,他就手把手地教小兒子做農活。
小五心靈手巧,僅一年多功夫,就熟悉了田裏的活路,春播秋收,樣樣在行。喬向廷的這份靈巧,多半來自他的父親。喬老頭不僅會侍弄莊稼,年輕時還幹過木匠、泥瓦匠呢,裏裏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這一天,喬老頭正在門外修簍子,卻見本村一個叫喬大乖的後生急匆匆地趕來,說道:“喬廣亨老爺油坊裏的舂墩壞了,四處找人修呢,可是農忙時節匠人們實在難找。他家二少爺喬慕貴想起你會木匠活兒,平日裏也是個熱心腸的人,想請你過去幫忙修一下。到時修好了,一葫蘆油是少不了的!”
喬老頭聽了,停下手中的活計,說道:“都鄉裏鄉親的,什麽油不油的?咱這就去,別誤了他家榨油。”說完,取了工具,跟著喬大乖走了。
他知道喬大乖是喬慕貴家的佃戶,卻不知也是他的幫閑呢,他常跟少東家做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他嘴裏的喬慕貴,是喬廣亨的二兒子,年方十八九歲,卻生性貪婪,其陰狠處絲毫不遜於他爹,——前些日子他無意間聽到爹爹說族長喬廣善和他家牧童的壞話,便與喬大乖合計,一心要對喬老頭父子發壞,並挑撥他家與東家的關係。
話說喬老頭跟著喬大乖,一前一後來到油坊裏,隻見一堆豆子散落在地上,榨油的人一個個汗毛露水地鼓搗著什麽,喬慕貴在一旁指手畫腳地吼叫著。這個闊少爺見喬老頭來了,點點頭,滿臉堆笑地說:“有勞,有勞!”
喬老頭顧不上和他客套,忙附身看了看,原來是因年歲久了,墩頭卯榫有些鬆動,照不準石臼了。他二話不說,取出工具,讓喬大乖踩住長柄,叮叮當當地忙活起來。
過了一袋煙的功夫,眼看就要修好了,這時喬慕貴瞅了喬大乖一眼,喬大乖心領神會,便按二人事先密謀的那樣,他突然鬆開了腳,木墩驟然下落,眼看就要砸在喬老頭的腦袋上了。喬老頭大吃一驚,急忙偏頭,躲閃不及,木墩重重砸在了他的肩上,疼得他呲牙咧嘴,倒在地上。
喬慕貴見狀,拿班作勢,指著喬大乖的鼻子,操娘日娘地大罵一通,讓他趕緊滾蛋!喬大乖聽不得這句話,借機溜了。
喬大乖跑到山坡上,對喬向廷說了他爹在油坊裏受傷的事,要他趕緊去看看。喬向廷嚇壞了,央求喬大乖替自己照管牛群,他跑去看老爹。
喬大乖待喬向廷跑遠了,就趕著牛群,緩緩地來到山坡下的一塊豆田裏,——這是族長喬廣善家的豆地,裏麵的豆苗正長得鮮嫩,他放任牲口啃起來;自己則躲到山腳下一片柳樹林裏,躺在石板上乘涼去了。
喬向廷跑到油坊裏見到老爹時,喬老頭正坐在麻袋上休息,肩膀上滲出了血,腫起一個大包。
他見小五喘籲籲地跑來,忙問:“你怎麽來了?牲口呢?”
小五也著急地問:“爹,你肩膀咋了?”
他爹說:“我沒什麽,隻受了點輕傷。你怎麽來了?牲口擱哪了?”
小五說:“俺大乖哥跑去告訴我,說您受傷了,我急著來看您,他替我照管牲口呢。”
他爹聽說牲口有人照管,這才放了心。
喬慕貴在一旁一疊聲地賠禮,喬向廷一聲也不言語,眼淚汪汪地扶起父親,二人相攜著迴家。喬慕貴從後麵說給他倆一葫蘆豆油,卻隻動嘴不動手,他倆自然也不要。喬慕貴在背後露出猙獰的怪笑來。
山坡下,有個莊戶人經過喬廣善家的豆田時,見牲口正啃豆苗,嚇了一跳,忙進去圈攏牲口,然而那牛群滿地裏亂跑,他一時也沒辦法聚攏起來,隻好去找牧童,喊破嗓子也沒人應聲,他忙跑去他家裏找。到了小五家的屋門外,隻見喬老頭正躺在炕頭上呻吟。他也不好驚擾老人,隻是招手讓喬向廷出來。
喬向廷出來了,聽他耳語幾句,道聲:“壞了,惹禍了!”跌跌撞撞往外跑。
來到豆田,見豆苗已損毀大半,他忙約束牲口,吆喝著往外趕。
這時喬大乖喘籲籲地跑來了,說:“不曾想這些畜生這麽不聽話,害得我跑前跑後,喉嚨都喊劈了,也管不過來。我跑得肚子疼,剛才去山溝裏淨手來著,不想這群畜生竟然偷跑進豆田裏來了。我是盡了力的,現在肚子還疼著呢!”
喬向廷看看糟蹋的那一地莊稼,一時驚懼交加,不知所措,竟蹲在地上嗚嗚地哭起來。
喬大乖見了,反而嗬嗬笑著說:“瞧你這點膽子,哭啥哩?這塊田恰好是族長家的,他是你的東家,好說話!再說,他家的莊稼地有的是,這點豆苗算什麽?好在牲口沒丟,算是萬幸了,要不然,把你賣了也賠不起!嗯,牲口沒丟,你該謝我才是!”說完,見喬向廷隻顧哭,便揚長而去。
喬向廷呆呆地看著豆田,心中無限惆悵。
他垂頭喪氣地把牛群趕進山溝裏,直挨到天黑了,也不敢迴去。後來肚子咕咕叫了,實在沒法,才趕著牛群迴到東家家裏。
他拴好了牲口,躊躇再三,壯了壯膽子,來到正房門外跪下了。家裏丫鬟見了,忙進去告訴喬廣善。恰好李老四也在呢,他腿腳快,出來問何事?
喬向廷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說自己放牛時不小心,牛群毀了東家的豆田。
李老四聽了,心中氣惱,喝道:“哼,啥也甭說了,照價賠償就是了!”
喬向廷定了定神,說道:“小的已經想好了,前些日子東家賞了俺一塊銀子,趕明兒就拿迴來,還給東家。下剩的,從俺家地租裏出就行。俺一點也不賴賬!隻求東家別攆了俺,俺還想在這裏放牛呢。”
喬廣善在上房裏也大體聽明白了,忙出來禁約二女婿。他看著喬向廷懦懦的樣子,心中不忍,讓人扶起他來,說道:“馬王爺也有打盹的時候,你一個小孩子,難免有鬆懈的時候。銀子不要拿迴來了,明兒我讓人去地裏看看,咱自家的莊稼,好說!往後可要勤謹些,萬不能毀了別人家的莊稼。人家追究起來,那時可就難說了。”
喬向廷聽了,感激萬分,一連磕了好幾個頭,滿眼的淚花。
李老四見嶽父說了這話,也忙換了個腔調,說道:“你這小哥,我前些日子還誇你勤謹呢,怎地就這麽不禁誇呢?幸虧我家老泰山寬宏大量,不與你計較。以後你可要小心些,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快些家去吧,別在這裏淌眼抹淚的了。”
喬向廷諾諾連聲,唯唯而退。自此,他對東家更加盡心盡力了。
話說本地刀兵之亂平息後,州縣衙門的老爺們照舊坐堂,狗腿差使也照舊當差。上諭很快就下來了,要各地官府綏靖地方,肅清流賊,更要緊的是:曉諭百姓,順天應命,安分守己,做個良民;並修複保甲製度,再三申明通賊連坐之法。
李老四身為一片村莊的地保,這些瑣屑雜務,自然也著落在他的身上。此前他是偷奸磨滑慣了的,如今公務繁瑣,一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於是他得便即來嶽父家裏走一遭,一者商量差事上的事,二者也順便打打秋風,沾一些錢財上的光。
喬廣善知道二女婿的秉性,故而商議差事之餘,臨走也總送他幾兩銀子,或者送些滋補品,叮囑他千萬別累壞了身子。
這一天,李老四忙裏偷閑,又帶著老婆孩子來嶽父家裏打秋風。喬廣善便在前廳置酒,還讓人去請私塾先生尚璞過來陪客。
那李老四從鎮子上帶來了一包醬肚子,喬廣善叫人拿到廚下切了,先送一份給後院老太太房裏送去,其餘又分兩份,在前廳、後堂分置兩席,讓女眷們在後堂用飯,他和男賓則在前廳飲酒。
待肴饌齊備,喬廣善在主位坐了,李老四坐了客位,尚先生側位相陪。因管家老田去東鄉園子收租子去了,無人沏茶斟酒,恰好喬向廷放牧迴來,在門外告假,喬廣善就留他吃飯。喬向廷從沒上過這樣的台麵,一時惶惶無對,不知如何是好。
李老四和尚璞見了他,也滿心喜歡,都點頭示意他留下。喬向廷見狀,忙躬身應了幾個“是”字。東家就讓他在一個小杌子上坐了,就著一張小茶幾吃飯。
主桌上滿滿當當擺著肴饌,卻把那份醬豬肚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以示對姑爺的尊重。喬廣善又命人拿碗各樣盛了一點,放在喬向廷旁邊的小茶幾上,然後三人推杯換盞,痛飲起來。喬向廷不住地起身來主桌斟酒,很是“趕眼神兒”。
言談間,李老四極力稱讚尚先生的學識,說“長毛”走,果然就敗了。喬廣善得意地說:“不瞞賢婿說,我老漢祖上也曾是讀書人,拔過貢的。隻是後來子孫懈怠,沒有舉業的心勁了,然而仍不失為耕讀之家。今兒老朽為小兒選先生,還是有些眼光的,這十裏八鄉,沒真學問的,也難進老漢的家門。既進了門,我必以禮相待。”又對尚璞說道:“先生自來我家,我也不曾虧待過你吧?雖不能天天待若上賓,可每頓小菜飯,總還是帶些葷腥的。”
尚璞忙說道:“東翁待我寬厚,我無以為報,隻有盡我所學,對小少爺傾囊相授罷了。”
李老四說:“這是正理。想我嶽父家,幾輩人辛辛苦苦掙下這份家業,也不容易。雖然衣食豐足,但總難與城裏的老爺相比。那些官老爺們,出門都坐大官轎,一個個頂戴花翎,耀人眼目。哈哈,那才叫做出人頭地呢!先生既然肯這樣實心實意教俺內弟,他將來中個翰林,光宗耀祖,是遲早的事!”
不料尚璞卻有心無意地說一句:“倒也不見得中翰林,如今讀讀新學,也還蠻不錯的!”
喬廣善詫異道:“先生卻怎地說這樣的話?小老兒把犬子交到你手裏,你就該帶著他好好讀聖賢書,將來即便不中翰林,也要讓他懂些仕途經濟,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才是。就好比咱生而為人:天地君親師,一霎也不能忘懷,都要時刻頂在頭上的。那些個什麽新學,都是洋人們裝神弄鬼的玩意兒,能中用麽?”
尚璞見東家質疑自己,忙拱手說:“東翁說的是!聖人之道,固不可廢,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是君子立身之本,亦是萬世不易的美德,——在下須臾也不敢忘懷,故欲效古今賢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惜乎往聖絕學,皆重於道德修為,而匱乏變通之術。眼見今日內憂外患,世事維艱,小生難免有司馬牛之歎:今洋人架著火器,淩駕於國人頭上,朝廷猶憑八股取士,以致天下士子,穿文鑿句,循規蹈矩,下筆千言,而百無一用。我引頸顧盼,旁學雜收,洞悉當今世界之所長,慨歎時下國人之所短。我斷言:後輩欲自強,須於繼承聖道賢德之餘,講新學,開民智,不然何以日新,恃何自立?吾輩當……”
還沒等他說完,一旁的喬向廷卻“嗤”地一下笑出來聲。三人扭轉了頭看他,喬向廷自知失態,不禁漲紅了臉,趕緊起身,佯裝斟酒。
喬廣善趕著問:“剛才小哥笑什麽?”
喬向廷忙說:“沒什麽,我隻覺得尚先生說話,之乎者也的,就像唱戲的老生,我是一句也聽不懂。”
尚璞大窘,隨即自嘲道:“小哥說的是,我整日埋於故書堆中,隻做書蟲罷了,說話間不覺就露出腐儒氣來。唉,改不了了,悔哉,愧哉!”
三人聽了那“悔哉,愧哉”,又不禁噴飯。
李老四說:“先生飽讀詩書,改他做什麽?我倒聽著順耳,比城裏的官老爺說話還好聽呢。他們雖是官老爺,哼,裏麵有幾個是有真學問的?給先生提鞋也不配!先生不願做官便罷,不然,一考一個準,就是中狀元,那也不在話下!”
尚先生搖搖頭道:“我十年寒窗,費盡心力,好歹中了個秀才,卻命比紙薄,父母早早亡故,恩師也因病辭世。我稱骨論命,自知長短,哪有閑錢趕考?還是淡泊寧靜,安貧樂道吧。”
喬廣善說道:“先生不要太過自謙,咱這方圓百十裏,依我看,頂數先生的學問高。等著來年,我助你入闈,去一試身手如何?我料定你必能得中,到時候小老兒還在這裏置酒,專為先生賀喜。”
尚璞搖頭道:“多謝東翁美意!我如今讀書治學,卻不在功名,隻求經世致用,教人明智可矣。科考中不中的,已與我不相幹了。”說完,一仰脖,將滿滿的一盅酒一飲而盡。
李老四看他飲酒很有古人之風,就一挑大拇指,讚道:“先生好雅量!要是天下讀書人都像你這樣,那就太平無事了!你恁地恬淡,與世無爭,怪不得人稱‘隱士’呢。”
李老四稍頓了頓,左右環顧,又低聲道:“我聽人說,江南那個天王,原是個落第不中的老童生。他因屢試不中,一時急火攻心,一陣瘋瘋癲癲之後,不知怎麽就信起洋教來,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與當今聖上分庭抗禮,麵南背北坐起江山來。據說,裏麵還有好些個大王,也動不動就口吐白沫,冒充洋教的什麽神,什麽天父啦、天兄啦,哈哈,那怕是著了洋人的道兒了。”
尚先生歎息說:“那倒不見得著了洋人的道兒,他必定是著了心魔——心魔者,即攝不住自之心誌也,故其言行必張狂無狀。”
李老四一拍大腿,連聲說道:“先生說的極是,他確是著了心魔。據知曉世事的人說,那些大王們,一個個都三宮六院的,卻獨不許下麵的小嘍囉們碰女人,即便是結發夫妻,也要分男營、女營居住,私見一麵,就要殺頭!他們底下的人,一提到這個就憤憤的,嘿嘿……”
尚先生說:“哦,據我所知,他們本也是些窮苦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可縱觀曆史,凡是起事者,怕就怕在未成先腐上。就比如前朝的李闖王吧,他進京不久,即縱兵嚴刑拷餉,擄掠無度,手下大將還迷戀女人呢,故而他隻做了四十二天皇帝,就敗迴來了。唉,凡未成先腐者,焉能成就大業?”
他略頓了頓,也低聲說:“我曾看過一部奇書,突然想到其中一節,似有所指,其文曰:‘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頭有發者,即不剃發也,其毛必長;衣怕白者,其衣衫亦自然不喜白顏色;所謂‘太平時,王殺王’者,概隻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也,故雖號太平,隻怕太平時節不太平啊!若從內部互殺起來,恐享祚也不會太久。痛哉,惜哉!”
喬廣善和李老四哪曾聽過這等奇書,一齊讚歎先生博覽群書,無所不曉,說道:“先生莫不是劉伯溫再世?”
尚璞笑道:“豈敢,豈敢,我隻不過多讀了一些雜書罷了。”
大家正說著,後堂忽傳來一陣女子的哭鬧聲,又跟著一個幼兒也嬌啼起來。喬廣善大為光火,隔著屏風叫道:“是誰在那裏哭哭啼啼?恁不知道前頭有客人嗎?”
後堂裏跑出兩個孩子來,是喬金寶和他外甥李貴。李貴說道:“俺三姨嫌裹腳疼,非得放開纏腳布。俺姥娘生氣了,就剜了她一指頭,她委屈地哭了。俺四姨一見三姨哭,許是心疼她吧,也跟著哭起來……”
喬廣善聽了,又羞又怒,斥道:“這個三妮子,已是個十三四歲的姑娘家了,裹個腳還嫌疼怕癢的!她不裹腳,以後怎麽嫁人?來人!”後麵又趕緊出來一位老媽子來,懷裏還抱著一個粉嫩嬌娃,那女娃腮上掛著淚花。老媽子曲膝低了一下身子,喬廣善喝道:“進去告訴芳華她娘,使勁摁住她,把腳緊緊地給她纏上,一點也不許放鬆。哼,還反了她了!”老媽子忙又進去,喬金寶和李貴也一溜煙跑進去了。
喬廣善餘怒未消,但顧及客情,便盡力緩和了口吻,向尚璞說道:“先生不要見笑。我家三妮子天生執拗,外表看著嬌滴滴,內心卻常有鬼主意,想一出是一出的。我雖嬌慣她,但她在女德上卻是半點也沒有差池的!”
尚璞讚道:“東翁高德,合族人皆知,誰不仰望?如今小姐苦於裹腳之痛,也是常情,東翁不必動氣。”
李老四在一旁笑嘻嘻地說:“不是我說,先生還真懂得憐香惜玉來!嘿嘿,我內人這位三妹,人如其名,名叫‘芳華’,那出落得叫一個‘好’!你看見剛才抱著的這個了吧?她是我最小的姨妹,名叫‘芳菲’,年紀雖小,卻也是個美人胚子。她三姐是已經長開個兒的了,高挑身材,鴨蛋臉兒,真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唉……將來還不知哪個有福的,撈得著消受她呢!”
喬廣善聽了,覺得這話不合禮數,一時沉下臉來,重重地咳了一聲,嚇得李老四趕緊閉嘴。
尚璞避開李老四的話題,就事論理說道:“以小生愚見,這裹腳的陋習,也早該改一改啦。自有宋以來,那些道學先生便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要天下女子都裹小腳,生生地把足弓折斷,蜷縮成馬蹄狀,讓天下女子遭了多少罪!我聖祖皇帝早就宣旨放腳,讓女人從此不必裹腳,奈何陋習因循日久,反倒迴不去了!男人們也必定要娶一位三寸金蓮的女子方才心足。唉,這陋習不知何日能改!”
李老四辯道:“哼,再不要說這放腳的話。女人裹腳,乃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要是不裹腳,都瘋瘋張張地到處亂跑,哪還有一點女人味兒?長毛裏的女人,倒是都不裹腳的,還殺人放火呢!”
尚璞不接他的話,兀自搖頭歎息。
喬廣善最不願意家裏人談及有傷風化的事,連聲敦促大家吃酒。喬向廷最精明,他猜透了東家的心思,忙過來斟酒布菜。
李老四見話不投機,便說:“咱不說這些混賬閑話了。我這裏有一樁賺大錢的買賣,不知嶽父可有興趣?”
喬廣善聽了,眉眼一挑,問道;“有什麽賺錢的買賣?你說來聽聽。”
李老四說:“我日前聽鄉約老爺說,官兵集結調撥,軍糧也催促得緊,立等采辦。我想嶽父家道殷實,在這十裏八鄉也廣有人脈,為何不動用省城俺大姐夫的關係,把這籌辦軍糧的差事攬過來?縣衙主簿韓三爺是他的一個老相識,隻要他一封信,兜攬這樁生意該也順手。咱家裏現有穀糧好幾囤,再去黑市上糴些秕穀,好的壞的那麽一摻和,湊足數目,裝船便是。哈哈,等起運走了,上千的銀子也就到手了!”
喬廣善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像這種坑人的買賣,我是做不來的。不要說是官差,就是賣給尋常百姓,咱也不能讓他吃壞了肚子。官兵打仗,拉稀事小,手腳無力,害人家丟了性命事大,那可是罪孽深重呢!”
李老四聽了,撇撇嘴,不屑地說:“哼,在咱這地方,哪裏去找什麽有良心的商賈?就比如您這村裏的喬廣亨,也算是遠近有名的大商戶了吧,卻狡詐成性,一欺二訛的,誰不知道?據說他也盯上了籌辦軍糧這樁大買賣,整天圍著官差舔腚討好呢。要是去晚了,可就沒咱們的份了。”
喬廣善皺著眉說:“嗯,我也聽說過他經商的那些事。隻是我老漢一輩子沒摸過秤杆,不像人家廣亨兄,經商多年,見多識廣的。我家世代以耕讀為生,祖輩好不容易添置下這百畝良田,全家主仆二十來口人,衣食豐足,我已是誌得意滿了。今後就守著田園,安分守己,過清閑日子罷了。”
李老四兩眼睜得像牛一樣,大聲道:“安守田園?說得好容易!要不是城裏有大姐夫關照,再加上小婿我整天圍著官差打旋磨子,他能少收咱家一丁點兒田稅?”
喬廣善歎口氣道:“唉,誰不說呢,這世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如今且別說沒地的佃戶,就是村裏有地的人家,田稅也日重一日,隻好轉嫁到佃戶租子裏去,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啦。咱家嘛,可不虧了有你倆罩著?哈哈,我得了女婿的濟了!再個呢,我也何嚐不是大節小令地孝敬那些收稅的官差呢?”
李老四不再搭腔,他是一心想賺大錢的,便扭頭看看尚璞,想聽聽先生的看法,然而尚璞卻不開口。李老四便直接問道:“先生神機妙算,你倒是看看這買賣做得成做不成?”
尚先生略一沉吟,說道:“依我看,不去也罷。東翁本是良善之家,世代務農,何必舍本逐末呢?再者,錢財本是身外之物,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說完,又一仰頭,豪飲一盅。
李老四心中不悅,佯裝沒聽見,趁喬向廷上前斟酒時,問他:“小哥,你說成不成?”喬向廷隻是哧哧地笑。
李老四說:“隻管笑呢,你這小家夥機靈得很,你說成,準成!嗯,瞅機會我帶你去發財啊,到時你可得好好謝我!”喬向廷仍隻是笑。
喬廣善見狀說:“這孩子倒真是個好孩子,勤快不說,更讓人稱道的是孝順。聽說他家弟兄幾個都出去逃難了,隻有他在家陪著老爹。有口好的,端給老人吃,自己天天粗茶淡飯的。老家夥有這麽個好兒子,享福了!不像咱村喬老耙的那兩個混賬兒子,一向不成器。前天老耙還托人來說,他大兒子喬大乖賣了他的壽材,請喬慕貴去喝花酒呢,這件事差點把他氣死!還有那喬二乖,自從娶了媳婦,也就忘了爹。如今老耙住在寒窯裏,都快揭不開鍋了!趕明兒,我非開了祠堂,狠狠教訓那倆孬種一頓不可,出出我心裏的惡氣!”
李老四道:“老泰山教訓的是。但也犯不著為別人家裏的事動氣。”
他又看看喬向廷,說:“唉,要是合族人都能像這位小哥一樣,百善孝為先,溫良恭儉讓,您老做起族長來,那可就省心多了!”
尚先生也笑盈盈地看著喬向廷,點頭道:“嗯,孺子可教也。俗語說的好:業由心造,福禍自招!這位小哥忠厚善良,溫順孝悌,倒是可以出去走走的,必能撞好運呢!”
李老四巴不得聽見這話,趕緊說:“好,好,先生高見,在下實在佩服!小哥,聽見沒有?先生說你出門就撞大運呢。你跟著我去闖蕩闖蕩吧,到頭來包管你吃香的、喝辣的!”
喬廣善搖頭說:“賢婿莫說笑話,眼下你公務繁忙,哪有工夫出去閑逛啊!再說,這位小哥走了,咱家裏的牲口誰管?裏裏外外也覺得舍手。”
李老四拍拍胸脯說:“這個不勞老泰山操心,公差好應付,糊弄糊弄就過去了。至於放牛的事嘛,也包在我身上,我自會找人替他的。”說完,叫人來換大碗喝酒。
一直吃到二更時分,李老四醉醺醺的,叫了渾家出門,坐馬車迴家去了。路上他又細細合計,如何帶喬向廷出去發財,他一心要沾沾這孩子的好運呢。
等地保老爺走了,尚璞和喬向廷也躬身告辭,各自迴家去了。
欲知李老四盤算的生意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那喬老頭一家更是時來運轉一般。自從有了銀子,喬老頭心裏高興,身體也漸漸硬朗起來。喬向廷的幾個哥哥在家時,租下了喬廣善家的一大塊田,那時因小五年齡小,身子單薄,所以隻讓他給東家放牛。如今他的哥哥們都走了,他爹就說:“咱租了東家那麽大一塊田,總不能讓莊稼撂荒吧。荒了地,神佛也會見怪,要降罪呢!”於是每天小五放牛迴來,他就手把手地教小兒子做農活。
小五心靈手巧,僅一年多功夫,就熟悉了田裏的活路,春播秋收,樣樣在行。喬向廷的這份靈巧,多半來自他的父親。喬老頭不僅會侍弄莊稼,年輕時還幹過木匠、泥瓦匠呢,裏裏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這一天,喬老頭正在門外修簍子,卻見本村一個叫喬大乖的後生急匆匆地趕來,說道:“喬廣亨老爺油坊裏的舂墩壞了,四處找人修呢,可是農忙時節匠人們實在難找。他家二少爺喬慕貴想起你會木匠活兒,平日裏也是個熱心腸的人,想請你過去幫忙修一下。到時修好了,一葫蘆油是少不了的!”
喬老頭聽了,停下手中的活計,說道:“都鄉裏鄉親的,什麽油不油的?咱這就去,別誤了他家榨油。”說完,取了工具,跟著喬大乖走了。
他知道喬大乖是喬慕貴家的佃戶,卻不知也是他的幫閑呢,他常跟少東家做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他嘴裏的喬慕貴,是喬廣亨的二兒子,年方十八九歲,卻生性貪婪,其陰狠處絲毫不遜於他爹,——前些日子他無意間聽到爹爹說族長喬廣善和他家牧童的壞話,便與喬大乖合計,一心要對喬老頭父子發壞,並挑撥他家與東家的關係。
話說喬老頭跟著喬大乖,一前一後來到油坊裏,隻見一堆豆子散落在地上,榨油的人一個個汗毛露水地鼓搗著什麽,喬慕貴在一旁指手畫腳地吼叫著。這個闊少爺見喬老頭來了,點點頭,滿臉堆笑地說:“有勞,有勞!”
喬老頭顧不上和他客套,忙附身看了看,原來是因年歲久了,墩頭卯榫有些鬆動,照不準石臼了。他二話不說,取出工具,讓喬大乖踩住長柄,叮叮當當地忙活起來。
過了一袋煙的功夫,眼看就要修好了,這時喬慕貴瞅了喬大乖一眼,喬大乖心領神會,便按二人事先密謀的那樣,他突然鬆開了腳,木墩驟然下落,眼看就要砸在喬老頭的腦袋上了。喬老頭大吃一驚,急忙偏頭,躲閃不及,木墩重重砸在了他的肩上,疼得他呲牙咧嘴,倒在地上。
喬慕貴見狀,拿班作勢,指著喬大乖的鼻子,操娘日娘地大罵一通,讓他趕緊滾蛋!喬大乖聽不得這句話,借機溜了。
喬大乖跑到山坡上,對喬向廷說了他爹在油坊裏受傷的事,要他趕緊去看看。喬向廷嚇壞了,央求喬大乖替自己照管牛群,他跑去看老爹。
喬大乖待喬向廷跑遠了,就趕著牛群,緩緩地來到山坡下的一塊豆田裏,——這是族長喬廣善家的豆地,裏麵的豆苗正長得鮮嫩,他放任牲口啃起來;自己則躲到山腳下一片柳樹林裏,躺在石板上乘涼去了。
喬向廷跑到油坊裏見到老爹時,喬老頭正坐在麻袋上休息,肩膀上滲出了血,腫起一個大包。
他見小五喘籲籲地跑來,忙問:“你怎麽來了?牲口呢?”
小五也著急地問:“爹,你肩膀咋了?”
他爹說:“我沒什麽,隻受了點輕傷。你怎麽來了?牲口擱哪了?”
小五說:“俺大乖哥跑去告訴我,說您受傷了,我急著來看您,他替我照管牲口呢。”
他爹聽說牲口有人照管,這才放了心。
喬慕貴在一旁一疊聲地賠禮,喬向廷一聲也不言語,眼淚汪汪地扶起父親,二人相攜著迴家。喬慕貴從後麵說給他倆一葫蘆豆油,卻隻動嘴不動手,他倆自然也不要。喬慕貴在背後露出猙獰的怪笑來。
山坡下,有個莊戶人經過喬廣善家的豆田時,見牲口正啃豆苗,嚇了一跳,忙進去圈攏牲口,然而那牛群滿地裏亂跑,他一時也沒辦法聚攏起來,隻好去找牧童,喊破嗓子也沒人應聲,他忙跑去他家裏找。到了小五家的屋門外,隻見喬老頭正躺在炕頭上呻吟。他也不好驚擾老人,隻是招手讓喬向廷出來。
喬向廷出來了,聽他耳語幾句,道聲:“壞了,惹禍了!”跌跌撞撞往外跑。
來到豆田,見豆苗已損毀大半,他忙約束牲口,吆喝著往外趕。
這時喬大乖喘籲籲地跑來了,說:“不曾想這些畜生這麽不聽話,害得我跑前跑後,喉嚨都喊劈了,也管不過來。我跑得肚子疼,剛才去山溝裏淨手來著,不想這群畜生竟然偷跑進豆田裏來了。我是盡了力的,現在肚子還疼著呢!”
喬向廷看看糟蹋的那一地莊稼,一時驚懼交加,不知所措,竟蹲在地上嗚嗚地哭起來。
喬大乖見了,反而嗬嗬笑著說:“瞧你這點膽子,哭啥哩?這塊田恰好是族長家的,他是你的東家,好說話!再說,他家的莊稼地有的是,這點豆苗算什麽?好在牲口沒丟,算是萬幸了,要不然,把你賣了也賠不起!嗯,牲口沒丟,你該謝我才是!”說完,見喬向廷隻顧哭,便揚長而去。
喬向廷呆呆地看著豆田,心中無限惆悵。
他垂頭喪氣地把牛群趕進山溝裏,直挨到天黑了,也不敢迴去。後來肚子咕咕叫了,實在沒法,才趕著牛群迴到東家家裏。
他拴好了牲口,躊躇再三,壯了壯膽子,來到正房門外跪下了。家裏丫鬟見了,忙進去告訴喬廣善。恰好李老四也在呢,他腿腳快,出來問何事?
喬向廷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說自己放牛時不小心,牛群毀了東家的豆田。
李老四聽了,心中氣惱,喝道:“哼,啥也甭說了,照價賠償就是了!”
喬向廷定了定神,說道:“小的已經想好了,前些日子東家賞了俺一塊銀子,趕明兒就拿迴來,還給東家。下剩的,從俺家地租裏出就行。俺一點也不賴賬!隻求東家別攆了俺,俺還想在這裏放牛呢。”
喬廣善在上房裏也大體聽明白了,忙出來禁約二女婿。他看著喬向廷懦懦的樣子,心中不忍,讓人扶起他來,說道:“馬王爺也有打盹的時候,你一個小孩子,難免有鬆懈的時候。銀子不要拿迴來了,明兒我讓人去地裏看看,咱自家的莊稼,好說!往後可要勤謹些,萬不能毀了別人家的莊稼。人家追究起來,那時可就難說了。”
喬向廷聽了,感激萬分,一連磕了好幾個頭,滿眼的淚花。
李老四見嶽父說了這話,也忙換了個腔調,說道:“你這小哥,我前些日子還誇你勤謹呢,怎地就這麽不禁誇呢?幸虧我家老泰山寬宏大量,不與你計較。以後你可要小心些,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快些家去吧,別在這裏淌眼抹淚的了。”
喬向廷諾諾連聲,唯唯而退。自此,他對東家更加盡心盡力了。
話說本地刀兵之亂平息後,州縣衙門的老爺們照舊坐堂,狗腿差使也照舊當差。上諭很快就下來了,要各地官府綏靖地方,肅清流賊,更要緊的是:曉諭百姓,順天應命,安分守己,做個良民;並修複保甲製度,再三申明通賊連坐之法。
李老四身為一片村莊的地保,這些瑣屑雜務,自然也著落在他的身上。此前他是偷奸磨滑慣了的,如今公務繁瑣,一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於是他得便即來嶽父家裏走一遭,一者商量差事上的事,二者也順便打打秋風,沾一些錢財上的光。
喬廣善知道二女婿的秉性,故而商議差事之餘,臨走也總送他幾兩銀子,或者送些滋補品,叮囑他千萬別累壞了身子。
這一天,李老四忙裏偷閑,又帶著老婆孩子來嶽父家裏打秋風。喬廣善便在前廳置酒,還讓人去請私塾先生尚璞過來陪客。
那李老四從鎮子上帶來了一包醬肚子,喬廣善叫人拿到廚下切了,先送一份給後院老太太房裏送去,其餘又分兩份,在前廳、後堂分置兩席,讓女眷們在後堂用飯,他和男賓則在前廳飲酒。
待肴饌齊備,喬廣善在主位坐了,李老四坐了客位,尚先生側位相陪。因管家老田去東鄉園子收租子去了,無人沏茶斟酒,恰好喬向廷放牧迴來,在門外告假,喬廣善就留他吃飯。喬向廷從沒上過這樣的台麵,一時惶惶無對,不知如何是好。
李老四和尚璞見了他,也滿心喜歡,都點頭示意他留下。喬向廷見狀,忙躬身應了幾個“是”字。東家就讓他在一個小杌子上坐了,就著一張小茶幾吃飯。
主桌上滿滿當當擺著肴饌,卻把那份醬豬肚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以示對姑爺的尊重。喬廣善又命人拿碗各樣盛了一點,放在喬向廷旁邊的小茶幾上,然後三人推杯換盞,痛飲起來。喬向廷不住地起身來主桌斟酒,很是“趕眼神兒”。
言談間,李老四極力稱讚尚先生的學識,說“長毛”走,果然就敗了。喬廣善得意地說:“不瞞賢婿說,我老漢祖上也曾是讀書人,拔過貢的。隻是後來子孫懈怠,沒有舉業的心勁了,然而仍不失為耕讀之家。今兒老朽為小兒選先生,還是有些眼光的,這十裏八鄉,沒真學問的,也難進老漢的家門。既進了門,我必以禮相待。”又對尚璞說道:“先生自來我家,我也不曾虧待過你吧?雖不能天天待若上賓,可每頓小菜飯,總還是帶些葷腥的。”
尚璞忙說道:“東翁待我寬厚,我無以為報,隻有盡我所學,對小少爺傾囊相授罷了。”
李老四說:“這是正理。想我嶽父家,幾輩人辛辛苦苦掙下這份家業,也不容易。雖然衣食豐足,但總難與城裏的老爺相比。那些官老爺們,出門都坐大官轎,一個個頂戴花翎,耀人眼目。哈哈,那才叫做出人頭地呢!先生既然肯這樣實心實意教俺內弟,他將來中個翰林,光宗耀祖,是遲早的事!”
不料尚璞卻有心無意地說一句:“倒也不見得中翰林,如今讀讀新學,也還蠻不錯的!”
喬廣善詫異道:“先生卻怎地說這樣的話?小老兒把犬子交到你手裏,你就該帶著他好好讀聖賢書,將來即便不中翰林,也要讓他懂些仕途經濟,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才是。就好比咱生而為人:天地君親師,一霎也不能忘懷,都要時刻頂在頭上的。那些個什麽新學,都是洋人們裝神弄鬼的玩意兒,能中用麽?”
尚璞見東家質疑自己,忙拱手說:“東翁說的是!聖人之道,固不可廢,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是君子立身之本,亦是萬世不易的美德,——在下須臾也不敢忘懷,故欲效古今賢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惜乎往聖絕學,皆重於道德修為,而匱乏變通之術。眼見今日內憂外患,世事維艱,小生難免有司馬牛之歎:今洋人架著火器,淩駕於國人頭上,朝廷猶憑八股取士,以致天下士子,穿文鑿句,循規蹈矩,下筆千言,而百無一用。我引頸顧盼,旁學雜收,洞悉當今世界之所長,慨歎時下國人之所短。我斷言:後輩欲自強,須於繼承聖道賢德之餘,講新學,開民智,不然何以日新,恃何自立?吾輩當……”
還沒等他說完,一旁的喬向廷卻“嗤”地一下笑出來聲。三人扭轉了頭看他,喬向廷自知失態,不禁漲紅了臉,趕緊起身,佯裝斟酒。
喬廣善趕著問:“剛才小哥笑什麽?”
喬向廷忙說:“沒什麽,我隻覺得尚先生說話,之乎者也的,就像唱戲的老生,我是一句也聽不懂。”
尚璞大窘,隨即自嘲道:“小哥說的是,我整日埋於故書堆中,隻做書蟲罷了,說話間不覺就露出腐儒氣來。唉,改不了了,悔哉,愧哉!”
三人聽了那“悔哉,愧哉”,又不禁噴飯。
李老四說:“先生飽讀詩書,改他做什麽?我倒聽著順耳,比城裏的官老爺說話還好聽呢。他們雖是官老爺,哼,裏麵有幾個是有真學問的?給先生提鞋也不配!先生不願做官便罷,不然,一考一個準,就是中狀元,那也不在話下!”
尚先生搖搖頭道:“我十年寒窗,費盡心力,好歹中了個秀才,卻命比紙薄,父母早早亡故,恩師也因病辭世。我稱骨論命,自知長短,哪有閑錢趕考?還是淡泊寧靜,安貧樂道吧。”
喬廣善說道:“先生不要太過自謙,咱這方圓百十裏,依我看,頂數先生的學問高。等著來年,我助你入闈,去一試身手如何?我料定你必能得中,到時候小老兒還在這裏置酒,專為先生賀喜。”
尚璞搖頭道:“多謝東翁美意!我如今讀書治學,卻不在功名,隻求經世致用,教人明智可矣。科考中不中的,已與我不相幹了。”說完,一仰脖,將滿滿的一盅酒一飲而盡。
李老四看他飲酒很有古人之風,就一挑大拇指,讚道:“先生好雅量!要是天下讀書人都像你這樣,那就太平無事了!你恁地恬淡,與世無爭,怪不得人稱‘隱士’呢。”
李老四稍頓了頓,左右環顧,又低聲道:“我聽人說,江南那個天王,原是個落第不中的老童生。他因屢試不中,一時急火攻心,一陣瘋瘋癲癲之後,不知怎麽就信起洋教來,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與當今聖上分庭抗禮,麵南背北坐起江山來。據說,裏麵還有好些個大王,也動不動就口吐白沫,冒充洋教的什麽神,什麽天父啦、天兄啦,哈哈,那怕是著了洋人的道兒了。”
尚先生歎息說:“那倒不見得著了洋人的道兒,他必定是著了心魔——心魔者,即攝不住自之心誌也,故其言行必張狂無狀。”
李老四一拍大腿,連聲說道:“先生說的極是,他確是著了心魔。據知曉世事的人說,那些大王們,一個個都三宮六院的,卻獨不許下麵的小嘍囉們碰女人,即便是結發夫妻,也要分男營、女營居住,私見一麵,就要殺頭!他們底下的人,一提到這個就憤憤的,嘿嘿……”
尚先生說:“哦,據我所知,他們本也是些窮苦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可縱觀曆史,凡是起事者,怕就怕在未成先腐上。就比如前朝的李闖王吧,他進京不久,即縱兵嚴刑拷餉,擄掠無度,手下大將還迷戀女人呢,故而他隻做了四十二天皇帝,就敗迴來了。唉,凡未成先腐者,焉能成就大業?”
他略頓了頓,也低聲說:“我曾看過一部奇書,突然想到其中一節,似有所指,其文曰:‘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頭有發者,即不剃發也,其毛必長;衣怕白者,其衣衫亦自然不喜白顏色;所謂‘太平時,王殺王’者,概隻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也,故雖號太平,隻怕太平時節不太平啊!若從內部互殺起來,恐享祚也不會太久。痛哉,惜哉!”
喬廣善和李老四哪曾聽過這等奇書,一齊讚歎先生博覽群書,無所不曉,說道:“先生莫不是劉伯溫再世?”
尚璞笑道:“豈敢,豈敢,我隻不過多讀了一些雜書罷了。”
大家正說著,後堂忽傳來一陣女子的哭鬧聲,又跟著一個幼兒也嬌啼起來。喬廣善大為光火,隔著屏風叫道:“是誰在那裏哭哭啼啼?恁不知道前頭有客人嗎?”
後堂裏跑出兩個孩子來,是喬金寶和他外甥李貴。李貴說道:“俺三姨嫌裹腳疼,非得放開纏腳布。俺姥娘生氣了,就剜了她一指頭,她委屈地哭了。俺四姨一見三姨哭,許是心疼她吧,也跟著哭起來……”
喬廣善聽了,又羞又怒,斥道:“這個三妮子,已是個十三四歲的姑娘家了,裹個腳還嫌疼怕癢的!她不裹腳,以後怎麽嫁人?來人!”後麵又趕緊出來一位老媽子來,懷裏還抱著一個粉嫩嬌娃,那女娃腮上掛著淚花。老媽子曲膝低了一下身子,喬廣善喝道:“進去告訴芳華她娘,使勁摁住她,把腳緊緊地給她纏上,一點也不許放鬆。哼,還反了她了!”老媽子忙又進去,喬金寶和李貴也一溜煙跑進去了。
喬廣善餘怒未消,但顧及客情,便盡力緩和了口吻,向尚璞說道:“先生不要見笑。我家三妮子天生執拗,外表看著嬌滴滴,內心卻常有鬼主意,想一出是一出的。我雖嬌慣她,但她在女德上卻是半點也沒有差池的!”
尚璞讚道:“東翁高德,合族人皆知,誰不仰望?如今小姐苦於裹腳之痛,也是常情,東翁不必動氣。”
李老四在一旁笑嘻嘻地說:“不是我說,先生還真懂得憐香惜玉來!嘿嘿,我內人這位三妹,人如其名,名叫‘芳華’,那出落得叫一個‘好’!你看見剛才抱著的這個了吧?她是我最小的姨妹,名叫‘芳菲’,年紀雖小,卻也是個美人胚子。她三姐是已經長開個兒的了,高挑身材,鴨蛋臉兒,真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唉……將來還不知哪個有福的,撈得著消受她呢!”
喬廣善聽了,覺得這話不合禮數,一時沉下臉來,重重地咳了一聲,嚇得李老四趕緊閉嘴。
尚璞避開李老四的話題,就事論理說道:“以小生愚見,這裹腳的陋習,也早該改一改啦。自有宋以來,那些道學先生便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要天下女子都裹小腳,生生地把足弓折斷,蜷縮成馬蹄狀,讓天下女子遭了多少罪!我聖祖皇帝早就宣旨放腳,讓女人從此不必裹腳,奈何陋習因循日久,反倒迴不去了!男人們也必定要娶一位三寸金蓮的女子方才心足。唉,這陋習不知何日能改!”
李老四辯道:“哼,再不要說這放腳的話。女人裹腳,乃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要是不裹腳,都瘋瘋張張地到處亂跑,哪還有一點女人味兒?長毛裏的女人,倒是都不裹腳的,還殺人放火呢!”
尚璞不接他的話,兀自搖頭歎息。
喬廣善最不願意家裏人談及有傷風化的事,連聲敦促大家吃酒。喬向廷最精明,他猜透了東家的心思,忙過來斟酒布菜。
李老四見話不投機,便說:“咱不說這些混賬閑話了。我這裏有一樁賺大錢的買賣,不知嶽父可有興趣?”
喬廣善聽了,眉眼一挑,問道;“有什麽賺錢的買賣?你說來聽聽。”
李老四說:“我日前聽鄉約老爺說,官兵集結調撥,軍糧也催促得緊,立等采辦。我想嶽父家道殷實,在這十裏八鄉也廣有人脈,為何不動用省城俺大姐夫的關係,把這籌辦軍糧的差事攬過來?縣衙主簿韓三爺是他的一個老相識,隻要他一封信,兜攬這樁生意該也順手。咱家裏現有穀糧好幾囤,再去黑市上糴些秕穀,好的壞的那麽一摻和,湊足數目,裝船便是。哈哈,等起運走了,上千的銀子也就到手了!”
喬廣善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像這種坑人的買賣,我是做不來的。不要說是官差,就是賣給尋常百姓,咱也不能讓他吃壞了肚子。官兵打仗,拉稀事小,手腳無力,害人家丟了性命事大,那可是罪孽深重呢!”
李老四聽了,撇撇嘴,不屑地說:“哼,在咱這地方,哪裏去找什麽有良心的商賈?就比如您這村裏的喬廣亨,也算是遠近有名的大商戶了吧,卻狡詐成性,一欺二訛的,誰不知道?據說他也盯上了籌辦軍糧這樁大買賣,整天圍著官差舔腚討好呢。要是去晚了,可就沒咱們的份了。”
喬廣善皺著眉說:“嗯,我也聽說過他經商的那些事。隻是我老漢一輩子沒摸過秤杆,不像人家廣亨兄,經商多年,見多識廣的。我家世代以耕讀為生,祖輩好不容易添置下這百畝良田,全家主仆二十來口人,衣食豐足,我已是誌得意滿了。今後就守著田園,安分守己,過清閑日子罷了。”
李老四兩眼睜得像牛一樣,大聲道:“安守田園?說得好容易!要不是城裏有大姐夫關照,再加上小婿我整天圍著官差打旋磨子,他能少收咱家一丁點兒田稅?”
喬廣善歎口氣道:“唉,誰不說呢,這世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如今且別說沒地的佃戶,就是村裏有地的人家,田稅也日重一日,隻好轉嫁到佃戶租子裏去,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啦。咱家嘛,可不虧了有你倆罩著?哈哈,我得了女婿的濟了!再個呢,我也何嚐不是大節小令地孝敬那些收稅的官差呢?”
李老四不再搭腔,他是一心想賺大錢的,便扭頭看看尚璞,想聽聽先生的看法,然而尚璞卻不開口。李老四便直接問道:“先生神機妙算,你倒是看看這買賣做得成做不成?”
尚先生略一沉吟,說道:“依我看,不去也罷。東翁本是良善之家,世代務農,何必舍本逐末呢?再者,錢財本是身外之物,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說完,又一仰頭,豪飲一盅。
李老四心中不悅,佯裝沒聽見,趁喬向廷上前斟酒時,問他:“小哥,你說成不成?”喬向廷隻是哧哧地笑。
李老四說:“隻管笑呢,你這小家夥機靈得很,你說成,準成!嗯,瞅機會我帶你去發財啊,到時你可得好好謝我!”喬向廷仍隻是笑。
喬廣善見狀說:“這孩子倒真是個好孩子,勤快不說,更讓人稱道的是孝順。聽說他家弟兄幾個都出去逃難了,隻有他在家陪著老爹。有口好的,端給老人吃,自己天天粗茶淡飯的。老家夥有這麽個好兒子,享福了!不像咱村喬老耙的那兩個混賬兒子,一向不成器。前天老耙還托人來說,他大兒子喬大乖賣了他的壽材,請喬慕貴去喝花酒呢,這件事差點把他氣死!還有那喬二乖,自從娶了媳婦,也就忘了爹。如今老耙住在寒窯裏,都快揭不開鍋了!趕明兒,我非開了祠堂,狠狠教訓那倆孬種一頓不可,出出我心裏的惡氣!”
李老四道:“老泰山教訓的是。但也犯不著為別人家裏的事動氣。”
他又看看喬向廷,說:“唉,要是合族人都能像這位小哥一樣,百善孝為先,溫良恭儉讓,您老做起族長來,那可就省心多了!”
尚先生也笑盈盈地看著喬向廷,點頭道:“嗯,孺子可教也。俗語說的好:業由心造,福禍自招!這位小哥忠厚善良,溫順孝悌,倒是可以出去走走的,必能撞好運呢!”
李老四巴不得聽見這話,趕緊說:“好,好,先生高見,在下實在佩服!小哥,聽見沒有?先生說你出門就撞大運呢。你跟著我去闖蕩闖蕩吧,到頭來包管你吃香的、喝辣的!”
喬廣善搖頭說:“賢婿莫說笑話,眼下你公務繁忙,哪有工夫出去閑逛啊!再說,這位小哥走了,咱家裏的牲口誰管?裏裏外外也覺得舍手。”
李老四拍拍胸脯說:“這個不勞老泰山操心,公差好應付,糊弄糊弄就過去了。至於放牛的事嘛,也包在我身上,我自會找人替他的。”說完,叫人來換大碗喝酒。
一直吃到二更時分,李老四醉醺醺的,叫了渾家出門,坐馬車迴家去了。路上他又細細合計,如何帶喬向廷出去發財,他一心要沾沾這孩子的好運呢。
等地保老爺走了,尚璞和喬向廷也躬身告辭,各自迴家去了。
欲知李老四盤算的生意如何,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