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袁崇煥的新差事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 作者:問煙不是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4章 袁崇煥的新差事
“想推舉袁崇煥為遼東巡撫嗎?”
文華殿內,朱由檢看到了來自遼東督師孫承宗遞上來的奏章。
孫承宗還是有些門道的,他並不是一來就說推舉誰誰誰。
而是先發了一封捷報過來。
他在捷報中寫到,黃台吉率領數萬建奴來襲,而滿桂帶著眾將士們於錦州城下成功將其擊退。
這一仗持續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也不過十幾二十日,建奴那些家底子想要強硬攻城的話還差得遠呢。
這一次,建奴幾乎什麽也沒有撈著,因為錦州附近早已經沒有什麽值得可搶的了,堅壁清野都執行很久了,至於有沒有被遺忘的村落,那就很難知曉了。
但朱由檢卻是不會忘記,崇禎皇帝在這一年,與遼東所發生的錦杏之戰。
當時督師遼東的還是王之臣,可就是因為這貨的不作為,一個勁兒的就想跑,導致錦州、杏山、塔山、右屯等地被放棄,又是大明在遼東的一次慘敗收場。
朱由檢沒想到,明明這遼南等地都已經被毛文龍騷擾到不行了,這黃台吉竟然都還敢率兵南下。
每個月都有收到毛文龍所傳來的捷報,每次所殺人數倒也不多,都是小幾百幾百的,而且還在逐月降低,想來是建奴對此更加有防範了。
但是黃台吉難道就不怕自己的老家沈陽出現問題嗎,合著毛文龍的襲擾都是假的不成。
思來想去,朱由檢想到能讓黃台吉這樣做的原因隻有一個。
那便是建奴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不得不依靠掠奪來維持他們的生存問題,這一點倒是和蒙古等蠻夷一樣。
想來也正常,都是蠻夷嘛。
朱由檢放下奏章後不禁倒吸一口氣李涼氣,好在提前將孫承宗給安排過去了。
要不然的話還不知道如今的遼東,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呢,恐怕多半又是以慘敗收場。
此捷報暫且不論,更何況還不能說此戰是捷報呢,最多算是不輸不贏互有損傷。
至於孫承宗遞上來的這份兒奏章嘛,主要是想表達兩個意思。
一是彈劾遼東巡撫王之臣的不作為,請求貶去其遼東巡撫一職。
並例舉了一些王之臣不作為的事跡,比如建奴來了不想著應該如何禦敵,就光是想著如何逃跑了。
又比如,王之臣時常建議將防線收縮,以降低其錢糧消耗等等。
像這樣的人,又如何有資格擔任遼東巡撫一職呢。
二是舉薦他的學生袁崇煥,為新任遼東巡撫。
又在奏章上麵簡單描述了一些,當初袁崇煥在遼東時的一些所作所為,戰例等等都有不少。
總的來說就是,袁崇煥是個很能打仗的人,讓他來巡撫遼東非常合適,要比當前的王之臣合適得多。
朱由檢想到這裏不禁微微一笑,這袁崇煥能不能打仗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不可否認,這袁崇煥在軍事方麵,確實已經基本繼承了他老師孫承宗的全部才能,不過在其他方麵嘛真就是一點兒也沒有學到。
尤其是在這個政治方麵,完全可以用白癡來形容。
當初崇禎皇帝對他算是夠不錯的了,但這袁崇煥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崇禎皇帝的底線。
現在朱由檢也沒能想明白,這袁崇煥當時到底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亦或者是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家夥對建奴的態度不太對勁。
倒不是說他叛國當漢奸什麽的,而是說派袁崇煥去的話,保不齊他又要玩兒一手養寇自重的把戲。
能力問題是一迴事,但態度問題又是另一迴事了,朱由檢可不能再容忍類似的事件發生了。
於是朱由檢便轉頭對一旁的徐應元下旨道:“徐大伴擬旨吧,撤銷王之臣遼東巡撫一職,令遼東督師孫承宗為遼東總督,總管遼東一切事宜”
朱由檢也想明白了,這王之臣確實是不能留在遼東了。
像他這種圓滑的人待在遼東這個前線戰場的話,隻能壞事兒,隻能拖後腿。
“另外!”
朱由檢繼續說道:“遼東眾將士禦敵有功,人人有賞”
雖然這一戰不能說是勝仗吧,但不管怎麽說,還是應當鼓勵鼓勵。
士氣嘛,一是打出來的,二是鼓勵獎賞出來的。
關於袁崇煥的問題,朱由檢是提都沒提。
不讓袁崇煥去遼東還有另一個原因,而且這個原因還相當有曆史淵源,相當有故事性。
大概就是那種曾經還是兄弟,還來因為種種原因就發展成敵人了的那種關係。
這事兒還得從遼東總兵開始說起,遼東有兩個總兵,是為前鋒總兵與後勁總兵,所擔任者分別是滿桂和趙率教。
一個前鋒一個後勁,按理來說規劃是挺好的,大家分工各搞一塊嘛。
但很可惜,剛一開始的分配就出問題了。
無他,就是管轄地區分出了問題。
這般分配是時任遼東巡撫袁崇煥分配的,滿桂對此分配非常不滿意,憤憤不平,說是袁崇煥偏袒趙率教,他趙率教是方便了,但是我滿桂可就麻煩了,那怎麽能行呢。
而袁崇煥也是暴脾氣,他自然不會忍受滿桂的這些牢騷。
當即上書朝廷,指責滿桂居功自傲、謾罵僚屬,不團結廣大遼軍將士,隻和手下家丁搞在一起,不聽將令,妄自尊大。要求朝廷把滿桂調離遼東,以免耽誤封疆大事等等等等。
事已至此,遼東之局勢徹底開始混亂起來。
這時候,遼東分裂成兩派,督師王之臣、總兵滿桂為一派,巡撫袁崇煥、總兵趙率教為另一派,雙方互相攻訐,勢同水火,他們的矛盾已經完全公開化。
對你有利的事情我就反駁,對我有利的事情你就反駁,那情況完全就是烏煙瘴氣的。
當時的處理辦法就是,將滿桂和王之臣調迴了山海關內,至於山海關外,就任由袁崇煥和趙率教隨便折騰去吧。
後來反轉又來了,袁崇煥罷職迴鄉,王之臣又重新迴到了關外總覽遼東事宜。
於是之前跟著袁崇煥的總兵趙率教便遭了殃,滿桂走出關外了,趙率教又退迴關內了,還真是一年關內一年關外,風水輪流轉呀。
所以這一次錦杏之戰滿桂在孫承宗的指揮下立了功,而守在山海關的趙率教自然就隻能是幹瞪眼了。
朱由檢一想到這裏,便不禁皺起了眉頭。
不可否認,不管是滿桂還是趙率教,這兩人都鎮守遼東許久,且都英勇善戰。
這兩人不管怎麽鬥,總之隻要其中有一人守著,按理來說遼東就應該出不了太大的問題。
但問題是好死不死的,這兩人竟然先後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因各種意外而死。
這兩個總兵的逝去,對於遼東戰場的影響自然是極大的。
有這兩人其中一人在的話,不說能收複遼東吧,但至少守著還是問題不大的,後來這兩人同時沒了,遼東幾乎也就基本是沒望了,天天沒事就被動挨打。
後來有個總兵祖大壽倒也不錯....算了。
不過現在遼東的情況還算不錯,據目前消息所知,孫承宗還是很欣賞滿桂的。
趙率教那邊就是更不是問題了,他本就是跟著袁崇煥混的,如今袁崇煥的老師來了,難不成還會不聽話嗎。
這總督做的,隻要能將這兩個總兵的關係處理好,那遼東問題就算是解決一半了。
將帥不和,曆來都是大忌。
於是朱由檢又問道:“徐大伴,可知最近袁崇煥最近在什麽地方?”
剛剛擬完旨的徐應元,思索片刻後迴答道:“迴稟陛下,年初的時候奴婢還聽說過關於袁崇煥的消息,當時他好像是在應天府吧”
“應天府?他在應天府幹什麽?”
朱由檢疑惑的問道:“袁崇煥的老家不是在廣東嗎,他在應天府待著做什麽?”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剛剛問出來的時候,他便已經想到了答案。
應天府是什麽地方,不就是東林黨的聚集之地嗎,他袁崇煥身為東林黨的重要黨首之一,自然是在應天府與其他人一起指點江山咯。
“迴稟陛下,奴...”
正當徐應元開口迴答的時候,就被朱由檢擺擺手打斷了。
剩下的話就不用說了,已經大概能猜到了。
不行,必須得給這袁崇煥搞點兒事情做才行。
不得不說,不管這袁崇煥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其能力確實是實打實的。
而且算算年紀,他也不過才四十出頭而已,看他那身體狀態,未必就沒他老師活得久。
所以應該給他袁崇煥安排個什麽差事做呢,
這袁崇煥有些資曆和功勞,因此這職位還不能給得太低,又想著袁崇煥那本性,所以這職位可以重要但不能太具有威脅,特別是率領重要之兵一類的。
思來想去,最後朱由檢決定將他派到安南去,也就是安南都統使司,,在哪裏他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吧。
那地方隻是在名義上歸屬了大明,但實質上依舊還是自治。
派其他人去或許沒什麽用,但若是讓這袁崇煥去的話,保不齊還真能搞點兒事情出來。
當然了,朱由檢也不可能一來就讓袁崇煥到安南去,就跟送命可沒什麽區別。
於是又讓徐應元擬旨,調袁崇煥到雲南去,任雲南巡撫。
在給他寫封密信,讓他將安南以及周圍附近的諸多小國,全部真正的納入大明統治,光是附屬,上貢又不積極算是怎麽一迴事兒呢。
......
......
遼東錦州城。
孫承宗剛剛收到了來自皇宮新的任命聖旨。
隻不過升任成為總督的他並不認為很高興,反而顯得比較憂心忡忡。
他勸退了那些前來道喜的人,獨自坐在府中沉思著。
“陛下似乎對東林黨有些某種誤解呀...”
孫承宗還記得,當初他在文華殿的時候,陛下還曾專門問過他是不是東林黨。
當時還不覺得有什麽,但現在看來,陛下似乎是對東林黨充滿了戒心呀。
可這是為什麽呢,我東林黨人一心一意為朝廷分憂,為百姓做事,陛下為何不信任呢。
若是當初在天啟年間也就罷了,先帝不理朝政,閹黨專權亂政,東林黨人被完全排斥在外也沒什麽好說的。
但現如今,陛下在朝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且根據上次見麵來看,陛下也絕不是那種任意聽信謠言之人。
雖然當今陛下年不過十七八歲,但已然有了英武皇帝的氣魄,應該是有著自己的判斷才對。
那為什麽事到如今,都還沒有聽說有其他東林黨人被朝廷召迴複用呢。
孫承宗反反複複的觀摩著手中這道聖旨,上麵並沒有關於袁崇煥的任何安排。
這就隻剩下兩個可能了,要麽是陛下直接忽略了袁崇煥,要麽就是將袁崇煥安排到其他地方去了。
孫承宗百思不得其解,隻能暗歎一口氣將聖旨收好,默默閉目養神。
“總督大人,滿總兵求見”
才剛剛閉上雙眼,門外便傳來了下屬的匯報聲。
“讓他進來吧”
“是,總督大人”
其他人可以不見,但這滿桂還是可以見一見的。
至少,這個滿桂不是那麽的阿諛奉承,所以他應該不是來賀喜的,而是有軍務要匯報。
沒一會兒,一個粗壯大漢走了進來。
拱手道:“滿桂拜見孫總督”
“滿總兵來了”
孫承宗隨意擺擺手道:“隨便坐吧”
“是,多謝孫總督”
孫承宗淺酌的茶水率先問道:“確定建奴他們已經離開了嗎?”
“是的,孫總督”
滿桂正聲答道:“是卑職親率騎兵沿路跟隨,親眼看見建奴跨過遼河後,卑職才折返迴來的”
“那知剛一迴城,聽就說大人升任了總督”
孫承宗微微一笑道:“可是王之臣也走了,不知滿總兵你對此作何感想呀”
他自然知道,這滿桂之前可是和王之臣穿同一條褲子的,這為之依靠的人走了,心中理所當然也該有些想法嘛,這也實屬正常。
那知滿桂卻義正言辭的說道:“迴稟總督大人,雖然卑職與王巡撫關係甚密,但他收縮防線,避而不戰的做法,實令卑職不喜”
“故而,卑職也沒有什麽想法”
“想推舉袁崇煥為遼東巡撫嗎?”
文華殿內,朱由檢看到了來自遼東督師孫承宗遞上來的奏章。
孫承宗還是有些門道的,他並不是一來就說推舉誰誰誰。
而是先發了一封捷報過來。
他在捷報中寫到,黃台吉率領數萬建奴來襲,而滿桂帶著眾將士們於錦州城下成功將其擊退。
這一仗持續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也不過十幾二十日,建奴那些家底子想要強硬攻城的話還差得遠呢。
這一次,建奴幾乎什麽也沒有撈著,因為錦州附近早已經沒有什麽值得可搶的了,堅壁清野都執行很久了,至於有沒有被遺忘的村落,那就很難知曉了。
但朱由檢卻是不會忘記,崇禎皇帝在這一年,與遼東所發生的錦杏之戰。
當時督師遼東的還是王之臣,可就是因為這貨的不作為,一個勁兒的就想跑,導致錦州、杏山、塔山、右屯等地被放棄,又是大明在遼東的一次慘敗收場。
朱由檢沒想到,明明這遼南等地都已經被毛文龍騷擾到不行了,這黃台吉竟然都還敢率兵南下。
每個月都有收到毛文龍所傳來的捷報,每次所殺人數倒也不多,都是小幾百幾百的,而且還在逐月降低,想來是建奴對此更加有防範了。
但是黃台吉難道就不怕自己的老家沈陽出現問題嗎,合著毛文龍的襲擾都是假的不成。
思來想去,朱由檢想到能讓黃台吉這樣做的原因隻有一個。
那便是建奴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不得不依靠掠奪來維持他們的生存問題,這一點倒是和蒙古等蠻夷一樣。
想來也正常,都是蠻夷嘛。
朱由檢放下奏章後不禁倒吸一口氣李涼氣,好在提前將孫承宗給安排過去了。
要不然的話還不知道如今的遼東,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呢,恐怕多半又是以慘敗收場。
此捷報暫且不論,更何況還不能說此戰是捷報呢,最多算是不輸不贏互有損傷。
至於孫承宗遞上來的這份兒奏章嘛,主要是想表達兩個意思。
一是彈劾遼東巡撫王之臣的不作為,請求貶去其遼東巡撫一職。
並例舉了一些王之臣不作為的事跡,比如建奴來了不想著應該如何禦敵,就光是想著如何逃跑了。
又比如,王之臣時常建議將防線收縮,以降低其錢糧消耗等等。
像這樣的人,又如何有資格擔任遼東巡撫一職呢。
二是舉薦他的學生袁崇煥,為新任遼東巡撫。
又在奏章上麵簡單描述了一些,當初袁崇煥在遼東時的一些所作所為,戰例等等都有不少。
總的來說就是,袁崇煥是個很能打仗的人,讓他來巡撫遼東非常合適,要比當前的王之臣合適得多。
朱由檢想到這裏不禁微微一笑,這袁崇煥能不能打仗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不可否認,這袁崇煥在軍事方麵,確實已經基本繼承了他老師孫承宗的全部才能,不過在其他方麵嘛真就是一點兒也沒有學到。
尤其是在這個政治方麵,完全可以用白癡來形容。
當初崇禎皇帝對他算是夠不錯的了,但這袁崇煥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崇禎皇帝的底線。
現在朱由檢也沒能想明白,這袁崇煥當時到底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亦或者是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家夥對建奴的態度不太對勁。
倒不是說他叛國當漢奸什麽的,而是說派袁崇煥去的話,保不齊他又要玩兒一手養寇自重的把戲。
能力問題是一迴事,但態度問題又是另一迴事了,朱由檢可不能再容忍類似的事件發生了。
於是朱由檢便轉頭對一旁的徐應元下旨道:“徐大伴擬旨吧,撤銷王之臣遼東巡撫一職,令遼東督師孫承宗為遼東總督,總管遼東一切事宜”
朱由檢也想明白了,這王之臣確實是不能留在遼東了。
像他這種圓滑的人待在遼東這個前線戰場的話,隻能壞事兒,隻能拖後腿。
“另外!”
朱由檢繼續說道:“遼東眾將士禦敵有功,人人有賞”
雖然這一戰不能說是勝仗吧,但不管怎麽說,還是應當鼓勵鼓勵。
士氣嘛,一是打出來的,二是鼓勵獎賞出來的。
關於袁崇煥的問題,朱由檢是提都沒提。
不讓袁崇煥去遼東還有另一個原因,而且這個原因還相當有曆史淵源,相當有故事性。
大概就是那種曾經還是兄弟,還來因為種種原因就發展成敵人了的那種關係。
這事兒還得從遼東總兵開始說起,遼東有兩個總兵,是為前鋒總兵與後勁總兵,所擔任者分別是滿桂和趙率教。
一個前鋒一個後勁,按理來說規劃是挺好的,大家分工各搞一塊嘛。
但很可惜,剛一開始的分配就出問題了。
無他,就是管轄地區分出了問題。
這般分配是時任遼東巡撫袁崇煥分配的,滿桂對此分配非常不滿意,憤憤不平,說是袁崇煥偏袒趙率教,他趙率教是方便了,但是我滿桂可就麻煩了,那怎麽能行呢。
而袁崇煥也是暴脾氣,他自然不會忍受滿桂的這些牢騷。
當即上書朝廷,指責滿桂居功自傲、謾罵僚屬,不團結廣大遼軍將士,隻和手下家丁搞在一起,不聽將令,妄自尊大。要求朝廷把滿桂調離遼東,以免耽誤封疆大事等等等等。
事已至此,遼東之局勢徹底開始混亂起來。
這時候,遼東分裂成兩派,督師王之臣、總兵滿桂為一派,巡撫袁崇煥、總兵趙率教為另一派,雙方互相攻訐,勢同水火,他們的矛盾已經完全公開化。
對你有利的事情我就反駁,對我有利的事情你就反駁,那情況完全就是烏煙瘴氣的。
當時的處理辦法就是,將滿桂和王之臣調迴了山海關內,至於山海關外,就任由袁崇煥和趙率教隨便折騰去吧。
後來反轉又來了,袁崇煥罷職迴鄉,王之臣又重新迴到了關外總覽遼東事宜。
於是之前跟著袁崇煥的總兵趙率教便遭了殃,滿桂走出關外了,趙率教又退迴關內了,還真是一年關內一年關外,風水輪流轉呀。
所以這一次錦杏之戰滿桂在孫承宗的指揮下立了功,而守在山海關的趙率教自然就隻能是幹瞪眼了。
朱由檢一想到這裏,便不禁皺起了眉頭。
不可否認,不管是滿桂還是趙率教,這兩人都鎮守遼東許久,且都英勇善戰。
這兩人不管怎麽鬥,總之隻要其中有一人守著,按理來說遼東就應該出不了太大的問題。
但問題是好死不死的,這兩人竟然先後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因各種意外而死。
這兩個總兵的逝去,對於遼東戰場的影響自然是極大的。
有這兩人其中一人在的話,不說能收複遼東吧,但至少守著還是問題不大的,後來這兩人同時沒了,遼東幾乎也就基本是沒望了,天天沒事就被動挨打。
後來有個總兵祖大壽倒也不錯....算了。
不過現在遼東的情況還算不錯,據目前消息所知,孫承宗還是很欣賞滿桂的。
趙率教那邊就是更不是問題了,他本就是跟著袁崇煥混的,如今袁崇煥的老師來了,難不成還會不聽話嗎。
這總督做的,隻要能將這兩個總兵的關係處理好,那遼東問題就算是解決一半了。
將帥不和,曆來都是大忌。
於是朱由檢又問道:“徐大伴,可知最近袁崇煥最近在什麽地方?”
剛剛擬完旨的徐應元,思索片刻後迴答道:“迴稟陛下,年初的時候奴婢還聽說過關於袁崇煥的消息,當時他好像是在應天府吧”
“應天府?他在應天府幹什麽?”
朱由檢疑惑的問道:“袁崇煥的老家不是在廣東嗎,他在應天府待著做什麽?”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剛剛問出來的時候,他便已經想到了答案。
應天府是什麽地方,不就是東林黨的聚集之地嗎,他袁崇煥身為東林黨的重要黨首之一,自然是在應天府與其他人一起指點江山咯。
“迴稟陛下,奴...”
正當徐應元開口迴答的時候,就被朱由檢擺擺手打斷了。
剩下的話就不用說了,已經大概能猜到了。
不行,必須得給這袁崇煥搞點兒事情做才行。
不得不說,不管這袁崇煥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其能力確實是實打實的。
而且算算年紀,他也不過才四十出頭而已,看他那身體狀態,未必就沒他老師活得久。
所以應該給他袁崇煥安排個什麽差事做呢,
這袁崇煥有些資曆和功勞,因此這職位還不能給得太低,又想著袁崇煥那本性,所以這職位可以重要但不能太具有威脅,特別是率領重要之兵一類的。
思來想去,最後朱由檢決定將他派到安南去,也就是安南都統使司,,在哪裏他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吧。
那地方隻是在名義上歸屬了大明,但實質上依舊還是自治。
派其他人去或許沒什麽用,但若是讓這袁崇煥去的話,保不齊還真能搞點兒事情出來。
當然了,朱由檢也不可能一來就讓袁崇煥到安南去,就跟送命可沒什麽區別。
於是又讓徐應元擬旨,調袁崇煥到雲南去,任雲南巡撫。
在給他寫封密信,讓他將安南以及周圍附近的諸多小國,全部真正的納入大明統治,光是附屬,上貢又不積極算是怎麽一迴事兒呢。
......
......
遼東錦州城。
孫承宗剛剛收到了來自皇宮新的任命聖旨。
隻不過升任成為總督的他並不認為很高興,反而顯得比較憂心忡忡。
他勸退了那些前來道喜的人,獨自坐在府中沉思著。
“陛下似乎對東林黨有些某種誤解呀...”
孫承宗還記得,當初他在文華殿的時候,陛下還曾專門問過他是不是東林黨。
當時還不覺得有什麽,但現在看來,陛下似乎是對東林黨充滿了戒心呀。
可這是為什麽呢,我東林黨人一心一意為朝廷分憂,為百姓做事,陛下為何不信任呢。
若是當初在天啟年間也就罷了,先帝不理朝政,閹黨專權亂政,東林黨人被完全排斥在外也沒什麽好說的。
但現如今,陛下在朝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且根據上次見麵來看,陛下也絕不是那種任意聽信謠言之人。
雖然當今陛下年不過十七八歲,但已然有了英武皇帝的氣魄,應該是有著自己的判斷才對。
那為什麽事到如今,都還沒有聽說有其他東林黨人被朝廷召迴複用呢。
孫承宗反反複複的觀摩著手中這道聖旨,上麵並沒有關於袁崇煥的任何安排。
這就隻剩下兩個可能了,要麽是陛下直接忽略了袁崇煥,要麽就是將袁崇煥安排到其他地方去了。
孫承宗百思不得其解,隻能暗歎一口氣將聖旨收好,默默閉目養神。
“總督大人,滿總兵求見”
才剛剛閉上雙眼,門外便傳來了下屬的匯報聲。
“讓他進來吧”
“是,總督大人”
其他人可以不見,但這滿桂還是可以見一見的。
至少,這個滿桂不是那麽的阿諛奉承,所以他應該不是來賀喜的,而是有軍務要匯報。
沒一會兒,一個粗壯大漢走了進來。
拱手道:“滿桂拜見孫總督”
“滿總兵來了”
孫承宗隨意擺擺手道:“隨便坐吧”
“是,多謝孫總督”
孫承宗淺酌的茶水率先問道:“確定建奴他們已經離開了嗎?”
“是的,孫總督”
滿桂正聲答道:“是卑職親率騎兵沿路跟隨,親眼看見建奴跨過遼河後,卑職才折返迴來的”
“那知剛一迴城,聽就說大人升任了總督”
孫承宗微微一笑道:“可是王之臣也走了,不知滿總兵你對此作何感想呀”
他自然知道,這滿桂之前可是和王之臣穿同一條褲子的,這為之依靠的人走了,心中理所當然也該有些想法嘛,這也實屬正常。
那知滿桂卻義正言辭的說道:“迴稟總督大人,雖然卑職與王巡撫關係甚密,但他收縮防線,避而不戰的做法,實令卑職不喜”
“故而,卑職也沒有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