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袁可立的想法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 作者:問煙不是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5章 袁可立的想法
“滿總兵你真沒有其他什麽想法嗎?”
孫承宗繼續說道:“若有什麽想法的話直接說出來便是,千萬不要憋在心裏,這可不像是平時直率的你呀”
“孫總督可是誤會卑職了”
滿桂搖搖頭堅定的說道:“卑職真沒有什麽想法”
“那就好,那就好!”
孫承宗非常欣慰的點了點頭道:“滿總兵能夠公私分明,自然是極好的,如此收複遼東指日可待呀”
隨即又開始沉思起來。
因為此時的他還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便是想著要將另一個總兵趙率教,從山海關調出來了。
如今的錦州固若金湯,而且還剛剛才擊退過來勢洶洶的建奴。
所以這山海關還有什麽好守的呢,難不成建奴還能繞過錦州進入山海關不成,那不是喜聞樂見的自投羅網嗎。
不過這滿桂和趙率教的關係,孫承宗也是清楚的,其中的那些恩恩怨怨說起來還有些複雜。
畢竟孫承宗好歹也是從最底層做起來的,所有他非常明白,這將領之間若是相互拆台的話,這對以後收複遼東一事可是一個極大的隱患,萬萬不能任由此恩怨繼續下去了。
但此事又說來話長,一時之間也不太好辦,還得慢慢來打開他們的心結才行。
將來收複遼東的話,這滿桂和趙率教兩位總兵,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呀。
後來孫承宗又想著,這袁崇煥呐,性子確實是需要在磨練磨練。
隻是,陛下似乎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呀,對於袁崇煥的舉薦,陛下完全是視而不見。
想到這兒,孫承宗對滿桂揮揮手道:“滿總兵,這些日子以來你辛苦了,趕緊下去休息吧”
滿桂當即起身拱手應道:“謝孫總督關心,卑職告退”說完便轉身離去。
待滿桂走後,孫承宗取出筆墨紙硯。
他覺得,這些事兒還得跟老友袁可立商量商量才行。
......
......
登州府,巡撫府邸。
袁可立獨自坐在書房,緊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信件。
這兩天他收到了不少從各個地方傳來的消息。
比如從皇宮傳來的艦船擴建計劃,比如從毛文龍那兒傳來的東江鎮襲擾遼南計劃,又比如當前手中這封,由老友孫承宗寄來的私信。
登州距離錦州不遠,至少就水路來說不遠,快船不過一兩天就能抵達。
孫承宗的來信中,主要講了三件事情。
其一是關於最近與建奴的這一場戰鬥,普通的攻防戰沒什麽好說的,隻是可恨那王之臣畏首畏尾的不敢應戰,若是當初能好好配合的話說不定還能反打一波的,好在如今他已經被革去職務,將來他也起不來了。
其二是將總兵趙率教一並調到關外的事情,但考慮到趙率教和滿桂不合,所以這事兒還得緩緩而來。
至於其三嘛,就是提了提這個袁崇煥的問題。
袁可立先是大致算了算時間,這孫承宗收到的聖旨和他袁可立收到的聖旨,應該是同一天從京城發出來的。
也就是說,這兩個決定也差不多是在同一天下達的。
而陛下沒有將擴建艦船的地點設立在南方,明明誰能都看出來,將艦隊設立在南方要好得多,不管是地勢還是人和來看,江南之地無一不勝與這登州府。
同時也沒有任用袁崇煥,甚至也沒有提拔一個東林黨人。
袁可立本人雖說不算是東林黨人吧,當時他的諸多好友還是東林黨人,所以就他接觸到的這些東林黨人而言,覺得他們都還是挺不錯的,能為國為民分憂。
實際上,當初在與孫承宗同赴京城的時候,就與他討論過此事。
他們二人都認為陛下很可能會大批任用東林黨人,新皇帝新氣象嘛。
但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這麽一迴事兒。
從種種跡象表明,陛下是在排斥東林黨人,甚至是在排斥整個江南。
否者這擴大艦船隊伍的任務,是不可能落到登州府的頭上的。
不管是建在太倉也好,福州也罷,哪怕就放在南京呢,放那兒不比此處好呢,所以無論如何這也不應該放在登州吧。
聖旨上雖然沒有明說擴大艦隊是要幹什麽,但很明顯是與南海方向有關才對。
再往北麵看的話,雖然艦船的確有用,但是也不需要無限製的大規模建造艦船吧,隻要每次能運個幾萬兵力就足夠了。
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陛下依舊是毅然決然的將此任務設立在登州府,這不是防著江南又是為什麽呢。
袁可立將此私信疊好,輕輕揉了揉緊皺眉頭。
此時他的心裏,不斷開始迴憶著這幾個月以來發生的大事件。
比如嚴肅整治貪官汙吏,又比如頻繁出現官員調動等等。
這些事情均沒有波及到淮河以南的地方。
為什麽,難不成那些地方就沒有貪官,或者是沒有不作為的官員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恐怕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轉眼一想,為什麽這些整治行動沒有涉及到江南一帶,而是到了河南就不繼續往南執行了呢。
再往南的地方且暫時不論,一是距離太遠,而是本身的統治就不太穩定,就比如說兩廣或雲南之地。
不過江南不應該在此行列當中,再往深處一想。
若是整治行動發生在江南又怎樣,後來又會產生什麽樣兒的影響呢。
其大概率是不會怎樣,因為換些官員過去,也沒有任何作用,至少對於朝廷而言不會有任何變化。
反正換什麽官員去都一樣,又何必浪費人力去白白整治一番呢,沒什麽作用不說,最後搞不好還得鬧出些不必要的麻煩呢。
恐怕今後這江南是要發生重大變故呀,如今陛下的心中,對江南之事也應該是早有打算了。
所以此時袁可立的心中有著一股強烈的預感,恐怕要不了幾年,這江南定當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袁可立可不認為,陛下會一直容忍江南的失控。
他怎麽說也是官場老人了,曾經在南直隸也做過很長時間的官,對於這些情況他是再清楚不過了。
至於那時到底會出現什麽情況,袁可立不敢確認,也不敢和其他人商議此事,就當是無所謂的遐想吧
於是袁可立便給孫承宗迴信,一件事一件事的說。
第一件事是抵禦建奴的問題,正好袁可立剛剛收到了毛文龍的來信。
首先確定一點,如今朝廷的支持很足,完全可以開展反攻了,不過還是需以消耗為主,大規模作戰的話還是難有勝算。
建奴畢竟底蘊薄弱,他們是消耗不起的,隨後又在信中大致寫了一些襲擾計劃,錦州和皮島共同出擊效果會更好。
因為數年以前有過不少相關經驗,所以相互配合起來應該問題不大。
第二件關於趙率教的問題,袁可立對此沒什麽好說的,相信孫承宗最後肯定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
至於這最後一件關於袁崇煥的問題嘛,袁可立也不便將自己的那些猜想寫出來。
就準備從其他方麵來寬慰他的這位老友,最後補充道,當今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不會埋沒人才的,陛下對袁崇煥自有安排,稚繩兄無憂。
寫完後便將信紙疊好,封口。
“啟稟巡撫大人,劉行長求見”
袁可立剛準備叫人進來送信呢,便聽見下屬前來通報有人求見。
這個劉行長....
一時間還有些陌生呢,好像就沒聽說過大明朝廷有過行長這個職位。
不過很快他便想起來了,當初離京迴登州的時候,還是跟他同路的呢。
陛下還讓其擔任什麽登州府銀行分行長的職位,具體是做什麽的沒太搞明白,反正大概就是與錢有關的。
精通搞銀子的行家,就簡稱銀行嘛。
袁可立自然是讓其趕緊去將人請進來,順便再把這些寫給錦州孫總督的信送出來。
“屬下拜見袁巡撫”
很快,劉若愚的身影便出現在袁可立的麵前。
“劉行長可勿要多禮,請坐”
袁可立連忙起身相迎。
他也知道,此人是帶著陛下的重大任務來登州府的。
而且就這段時間的接觸以來,袁可立對他的印象還是十分不錯的。
萬萬沒想到司禮監中竟然還有如此學識之人,放眼天下也是少見呐,於情於理應當以禮相待。
待一番行禮又先後入座之後,劉若愚率先說道:“袁巡撫,這是關於擴大艦船建造預算的詳細章程,還請過目”
劉若愚說著便給他一本冊子。
袁可立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記錄著大量的數目。
至於為什麽這建船的銀兩預算問題會從劉若愚的手中拿出來,這還得從袁可立收到那封聖旨開始說起。
這劉若愚也不知從哪兒得到的這個消息,當劉若愚聽到朝廷要大力擴建艦船之後,立馬就到巡撫府衙找到了他。
無他,隻是需要袁可立能夠配合他銀行的工作。
這讓袁可立感覺十分奇怪,這建造大船的事跟你們銀行能有什麽關係呢。
劉若愚便迴複道:“但凡是跟銀子有關係的事情,便都跟他銀行脫不開幹係”
劉若愚希望,所有建造船隻的費用都從銀行過手。
也就是說,從國庫撥出來建造大船的錢,要先入銀行的庫,然後經過銀行的手,再給下麵造船工人或者材料什麽的發放銀子。
在知道劉若愚的想法之後,袁可立就感到更加奇怪了,這好端端的建船專款,過你銀行的手算是怎麽一迴事兒呢。
劉若愚的解釋隻有一條,那便是推廣紙質銀票。
而這建造艦船一事所耗銀兩肯定是百萬兩起步,這也就意味著僅此一事,銀行便可推廣出去上百萬兩的銀票。
袁可立在聽完這整個過程以後又問道:“這下麵兒的人拿到銀票以後,不還是要兌換成換成銀子嗎,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劉若愚當場搖搖頭道:“這當然不是多此一舉,這是建奴銀票的信任過程,隻要時間一長,這銀票的信任自然就建立起來了”
直到這時,袁可立才算是真正搞明白了陛下派他來的目的。
合著朝廷還是在想著玩兒寶鈔那一套呢。
不過轉念一想,這銀票倒是與寶鈔有諸多不同之處。
至少朝廷發出去的寶鈔就換不了銀子,而這銀票都是可以隨時兌換成銀子的。
然眼前之人,劉若愚,便是負責銀票一事的重要人物。
陛下能將這種事情全權交給他,其信任程度可見是非同一般呐。
想到這裏,袁可立也就沒有再討論這錢應不應該從銀行過手的問題了,所以當場也就同意了此事。
袁可立就是這樣一個人,自任官以來,便從來沒有偏向任何一個黨派。
曾經如日中天的東林黨是如此,獨斷擅權的閹黨也是如此。
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原則,隻要是對朝廷對大明有利的事情,都可以盡全力支持。
他當時就敏銳的察覺到這銀票對於朝廷的重大影響,所以自然應當鼎立支持才對。
袁可立仔仔細細的看完這預算冊子後,便看向身旁的劉若愚輕聲說道:“劉行長真乃大才呀,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將此預算做得如此之完善和詳細”
劉若愚聞言,連忙微笑著拱手道:“袁巡撫過譽了,不過都是些分內之事罷了,當不得如此謬讚”
“不,本巡撫也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袁可立搖搖頭道正聲說道:“若是將此事安排給其他人的話,定然不可能在如此之段的時間內,將預算做到這種程度”
說著還微微搖搖頭歎息著,“隻是沒想到呀,平時不覺得,但就這樣粗略一看的話,一艘寶船竟然需要近一萬兩銀子”
“劉行長可知,當初鄭和那時,建造一艘寶船不過才四五千兩,而如今價格竟然上漲了一倍有餘,可真是令人駭然呀”
劉若愚微笑著迴答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是因為這麽多年過去了,很多東西都漲了價,所以這成本上去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是這登州不比南方,依當地的建造環境來說,其成本自然也要比在江南一地的成本要高出不少”
“滿總兵你真沒有其他什麽想法嗎?”
孫承宗繼續說道:“若有什麽想法的話直接說出來便是,千萬不要憋在心裏,這可不像是平時直率的你呀”
“孫總督可是誤會卑職了”
滿桂搖搖頭堅定的說道:“卑職真沒有什麽想法”
“那就好,那就好!”
孫承宗非常欣慰的點了點頭道:“滿總兵能夠公私分明,自然是極好的,如此收複遼東指日可待呀”
隨即又開始沉思起來。
因為此時的他還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便是想著要將另一個總兵趙率教,從山海關調出來了。
如今的錦州固若金湯,而且還剛剛才擊退過來勢洶洶的建奴。
所以這山海關還有什麽好守的呢,難不成建奴還能繞過錦州進入山海關不成,那不是喜聞樂見的自投羅網嗎。
不過這滿桂和趙率教的關係,孫承宗也是清楚的,其中的那些恩恩怨怨說起來還有些複雜。
畢竟孫承宗好歹也是從最底層做起來的,所有他非常明白,這將領之間若是相互拆台的話,這對以後收複遼東一事可是一個極大的隱患,萬萬不能任由此恩怨繼續下去了。
但此事又說來話長,一時之間也不太好辦,還得慢慢來打開他們的心結才行。
將來收複遼東的話,這滿桂和趙率教兩位總兵,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呀。
後來孫承宗又想著,這袁崇煥呐,性子確實是需要在磨練磨練。
隻是,陛下似乎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呀,對於袁崇煥的舉薦,陛下完全是視而不見。
想到這兒,孫承宗對滿桂揮揮手道:“滿總兵,這些日子以來你辛苦了,趕緊下去休息吧”
滿桂當即起身拱手應道:“謝孫總督關心,卑職告退”說完便轉身離去。
待滿桂走後,孫承宗取出筆墨紙硯。
他覺得,這些事兒還得跟老友袁可立商量商量才行。
......
......
登州府,巡撫府邸。
袁可立獨自坐在書房,緊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信件。
這兩天他收到了不少從各個地方傳來的消息。
比如從皇宮傳來的艦船擴建計劃,比如從毛文龍那兒傳來的東江鎮襲擾遼南計劃,又比如當前手中這封,由老友孫承宗寄來的私信。
登州距離錦州不遠,至少就水路來說不遠,快船不過一兩天就能抵達。
孫承宗的來信中,主要講了三件事情。
其一是關於最近與建奴的這一場戰鬥,普通的攻防戰沒什麽好說的,隻是可恨那王之臣畏首畏尾的不敢應戰,若是當初能好好配合的話說不定還能反打一波的,好在如今他已經被革去職務,將來他也起不來了。
其二是將總兵趙率教一並調到關外的事情,但考慮到趙率教和滿桂不合,所以這事兒還得緩緩而來。
至於其三嘛,就是提了提這個袁崇煥的問題。
袁可立先是大致算了算時間,這孫承宗收到的聖旨和他袁可立收到的聖旨,應該是同一天從京城發出來的。
也就是說,這兩個決定也差不多是在同一天下達的。
而陛下沒有將擴建艦船的地點設立在南方,明明誰能都看出來,將艦隊設立在南方要好得多,不管是地勢還是人和來看,江南之地無一不勝與這登州府。
同時也沒有任用袁崇煥,甚至也沒有提拔一個東林黨人。
袁可立本人雖說不算是東林黨人吧,當時他的諸多好友還是東林黨人,所以就他接觸到的這些東林黨人而言,覺得他們都還是挺不錯的,能為國為民分憂。
實際上,當初在與孫承宗同赴京城的時候,就與他討論過此事。
他們二人都認為陛下很可能會大批任用東林黨人,新皇帝新氣象嘛。
但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這麽一迴事兒。
從種種跡象表明,陛下是在排斥東林黨人,甚至是在排斥整個江南。
否者這擴大艦船隊伍的任務,是不可能落到登州府的頭上的。
不管是建在太倉也好,福州也罷,哪怕就放在南京呢,放那兒不比此處好呢,所以無論如何這也不應該放在登州吧。
聖旨上雖然沒有明說擴大艦隊是要幹什麽,但很明顯是與南海方向有關才對。
再往北麵看的話,雖然艦船的確有用,但是也不需要無限製的大規模建造艦船吧,隻要每次能運個幾萬兵力就足夠了。
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陛下依舊是毅然決然的將此任務設立在登州府,這不是防著江南又是為什麽呢。
袁可立將此私信疊好,輕輕揉了揉緊皺眉頭。
此時他的心裏,不斷開始迴憶著這幾個月以來發生的大事件。
比如嚴肅整治貪官汙吏,又比如頻繁出現官員調動等等。
這些事情均沒有波及到淮河以南的地方。
為什麽,難不成那些地方就沒有貪官,或者是沒有不作為的官員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恐怕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轉眼一想,為什麽這些整治行動沒有涉及到江南一帶,而是到了河南就不繼續往南執行了呢。
再往南的地方且暫時不論,一是距離太遠,而是本身的統治就不太穩定,就比如說兩廣或雲南之地。
不過江南不應該在此行列當中,再往深處一想。
若是整治行動發生在江南又怎樣,後來又會產生什麽樣兒的影響呢。
其大概率是不會怎樣,因為換些官員過去,也沒有任何作用,至少對於朝廷而言不會有任何變化。
反正換什麽官員去都一樣,又何必浪費人力去白白整治一番呢,沒什麽作用不說,最後搞不好還得鬧出些不必要的麻煩呢。
恐怕今後這江南是要發生重大變故呀,如今陛下的心中,對江南之事也應該是早有打算了。
所以此時袁可立的心中有著一股強烈的預感,恐怕要不了幾年,這江南定當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袁可立可不認為,陛下會一直容忍江南的失控。
他怎麽說也是官場老人了,曾經在南直隸也做過很長時間的官,對於這些情況他是再清楚不過了。
至於那時到底會出現什麽情況,袁可立不敢確認,也不敢和其他人商議此事,就當是無所謂的遐想吧
於是袁可立便給孫承宗迴信,一件事一件事的說。
第一件事是抵禦建奴的問題,正好袁可立剛剛收到了毛文龍的來信。
首先確定一點,如今朝廷的支持很足,完全可以開展反攻了,不過還是需以消耗為主,大規模作戰的話還是難有勝算。
建奴畢竟底蘊薄弱,他們是消耗不起的,隨後又在信中大致寫了一些襲擾計劃,錦州和皮島共同出擊效果會更好。
因為數年以前有過不少相關經驗,所以相互配合起來應該問題不大。
第二件關於趙率教的問題,袁可立對此沒什麽好說的,相信孫承宗最後肯定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
至於這最後一件關於袁崇煥的問題嘛,袁可立也不便將自己的那些猜想寫出來。
就準備從其他方麵來寬慰他的這位老友,最後補充道,當今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不會埋沒人才的,陛下對袁崇煥自有安排,稚繩兄無憂。
寫完後便將信紙疊好,封口。
“啟稟巡撫大人,劉行長求見”
袁可立剛準備叫人進來送信呢,便聽見下屬前來通報有人求見。
這個劉行長....
一時間還有些陌生呢,好像就沒聽說過大明朝廷有過行長這個職位。
不過很快他便想起來了,當初離京迴登州的時候,還是跟他同路的呢。
陛下還讓其擔任什麽登州府銀行分行長的職位,具體是做什麽的沒太搞明白,反正大概就是與錢有關的。
精通搞銀子的行家,就簡稱銀行嘛。
袁可立自然是讓其趕緊去將人請進來,順便再把這些寫給錦州孫總督的信送出來。
“屬下拜見袁巡撫”
很快,劉若愚的身影便出現在袁可立的麵前。
“劉行長可勿要多禮,請坐”
袁可立連忙起身相迎。
他也知道,此人是帶著陛下的重大任務來登州府的。
而且就這段時間的接觸以來,袁可立對他的印象還是十分不錯的。
萬萬沒想到司禮監中竟然還有如此學識之人,放眼天下也是少見呐,於情於理應當以禮相待。
待一番行禮又先後入座之後,劉若愚率先說道:“袁巡撫,這是關於擴大艦船建造預算的詳細章程,還請過目”
劉若愚說著便給他一本冊子。
袁可立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記錄著大量的數目。
至於為什麽這建船的銀兩預算問題會從劉若愚的手中拿出來,這還得從袁可立收到那封聖旨開始說起。
這劉若愚也不知從哪兒得到的這個消息,當劉若愚聽到朝廷要大力擴建艦船之後,立馬就到巡撫府衙找到了他。
無他,隻是需要袁可立能夠配合他銀行的工作。
這讓袁可立感覺十分奇怪,這建造大船的事跟你們銀行能有什麽關係呢。
劉若愚便迴複道:“但凡是跟銀子有關係的事情,便都跟他銀行脫不開幹係”
劉若愚希望,所有建造船隻的費用都從銀行過手。
也就是說,從國庫撥出來建造大船的錢,要先入銀行的庫,然後經過銀行的手,再給下麵造船工人或者材料什麽的發放銀子。
在知道劉若愚的想法之後,袁可立就感到更加奇怪了,這好端端的建船專款,過你銀行的手算是怎麽一迴事兒呢。
劉若愚的解釋隻有一條,那便是推廣紙質銀票。
而這建造艦船一事所耗銀兩肯定是百萬兩起步,這也就意味著僅此一事,銀行便可推廣出去上百萬兩的銀票。
袁可立在聽完這整個過程以後又問道:“這下麵兒的人拿到銀票以後,不還是要兌換成換成銀子嗎,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劉若愚當場搖搖頭道:“這當然不是多此一舉,這是建奴銀票的信任過程,隻要時間一長,這銀票的信任自然就建立起來了”
直到這時,袁可立才算是真正搞明白了陛下派他來的目的。
合著朝廷還是在想著玩兒寶鈔那一套呢。
不過轉念一想,這銀票倒是與寶鈔有諸多不同之處。
至少朝廷發出去的寶鈔就換不了銀子,而這銀票都是可以隨時兌換成銀子的。
然眼前之人,劉若愚,便是負責銀票一事的重要人物。
陛下能將這種事情全權交給他,其信任程度可見是非同一般呐。
想到這裏,袁可立也就沒有再討論這錢應不應該從銀行過手的問題了,所以當場也就同意了此事。
袁可立就是這樣一個人,自任官以來,便從來沒有偏向任何一個黨派。
曾經如日中天的東林黨是如此,獨斷擅權的閹黨也是如此。
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原則,隻要是對朝廷對大明有利的事情,都可以盡全力支持。
他當時就敏銳的察覺到這銀票對於朝廷的重大影響,所以自然應當鼎立支持才對。
袁可立仔仔細細的看完這預算冊子後,便看向身旁的劉若愚輕聲說道:“劉行長真乃大才呀,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將此預算做得如此之完善和詳細”
劉若愚聞言,連忙微笑著拱手道:“袁巡撫過譽了,不過都是些分內之事罷了,當不得如此謬讚”
“不,本巡撫也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袁可立搖搖頭道正聲說道:“若是將此事安排給其他人的話,定然不可能在如此之段的時間內,將預算做到這種程度”
說著還微微搖搖頭歎息著,“隻是沒想到呀,平時不覺得,但就這樣粗略一看的話,一艘寶船竟然需要近一萬兩銀子”
“劉行長可知,當初鄭和那時,建造一艘寶船不過才四五千兩,而如今價格竟然上漲了一倍有餘,可真是令人駭然呀”
劉若愚微笑著迴答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是因為這麽多年過去了,很多東西都漲了價,所以這成本上去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是這登州不比南方,依當地的建造環境來說,其成本自然也要比在江南一地的成本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