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臘月初九夜
地點:崇山西北、長灣西岸敵軍營寨
己方:第三軍一屯百人
敵方:第四軍一屯百人
地理情況:
敵寨建於長灣西岸山麓之上,東麵可俯瞰溪灣,西麵為陡峭山壁,南北皆為坡地。
我軍未紮寨,官兵各自攜帶口糧和飲水,隱蔽於東岸山林之中。
交戰過程:
我軍以鄧忠一隊三十人,沿山壁攀至敵寨以西潛伏;毛李一隊三十人,潛行至敵寨北側;主將劉封率其餘部隊潛至敵寨南側。
三隊於子時三刻同時發起進攻,方式為弓弩射擊。三輪箭後,敵寨鳴金,而後陸續以箭矢還擊。兩軍對射約兩刻鍾,敵軍未見混亂,並以強弓致我多人傷亡。
由於偷襲未造成敵軍重大損失,我軍主動撤出戰鬥,退迴集結點。敵軍未追擊,戰損不明。
戰鬥結果:
我軍被判陣亡八人,其中一人因箭矢穿透皮甲受外傷,傷員已轉移至醫療站。
經驗教訓:
敵雖紮下營寨,然時間倉促並不十分堅固。我軍出其不意發起進攻,顯然超出敵軍預期。敵崗哨不足,且未設暗哨,被我突進到營寨附近尚不知情。
我軍在進攻過程中的問題:
一.對敵軍戰鬥力估計不足,未料到敵在短暫混亂後迅速恢複了指揮,並能有效組織反擊;
二.準備不足,發起攻擊後沒有向敵營投擲火把等照明物,使得敵軍熄滅營地燈火後我方無法準確擊殺目標;
三.對敵強弓的威力估計不足,黑夜之中其命中率仍然很高,造成我軍大量傷亡。
長史府一直在推廣新文,但還沒到劉封這一級。他對此雖有耳聞,卻不知是不是眼前這玩意兒。拋開符號不提,隻看文字內容他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年幼弟弟。
這一份戰鬥總結可以說非常客觀詳實地記錄了戰鬥背景與戰鬥過程,並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經驗不總結就永遠隻能是經驗,不可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論層麵。而劉禪的這份報告就為軍事理論的拓展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摹本。
劉封捧著這份總結前後仔細看了十來遍,越看越喜歡。正想和劉禪探討一下,才發現鄧忠在身邊目瞪口呆地盯著自己和二弟。
劉封見他表情古怪,不由想笑。知他不識字,於是把報告的內容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念了一遍。
鄧忠雖不識字,但戰場智慧卻一點兒都不低。他聽著劉封轉述的總結,內心一點一點地被震撼到。一場黑抹咕咚的戰鬥,竟能被這樣記錄得井井有條、分析得頭頭是道。而記錄這一切的人,隻是個四歲的娃娃?
自己大小也打了不少仗,哪次不是打完就完了?死不了便謝天謝地,可從來也沒總結過一次,更別說去想什麽經驗教訓了。
鄧忠看向劉禪的眼神早已成了崇拜,他發自內心地稱讚:“小公子,你這辦法絕了!若每次打完仗都有人能像這樣給我們再講一遍,那好些稀裏糊塗犯的錯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劉禪趕緊自謙:“哈,老鄧你用不著捧我。整場戰鬥我就在最後吹了一下哨,這裏麵大部分內容是迴來以後和戰士們聊天記錄下來的。對待戰爭,咱們必須得時刻抱著學習的態度。”
“正是!”劉封有感而發,忍不住插話:“這世上哪有什麽是天生就會的?古之良將,亦無必勝之法。但能從失敗中不斷吸取教訓,就有成功的一天。”
“嗯!”鄧忠應了一聲,似乎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接著問:“將軍,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
首戰之後,劉封連夜率部隊後撤了七八裏,躲進群山峽穀之中以免被敵軍找到。入夜後又讓毛貴和李順便輪番帶隊潛迴,既監視敵軍又補充淡水。
就這樣過了三日,卻不見黃忠有任何動靜。
那麽黃忠在幹啥呢?其實,他也在做總結。
老實說,第三軍的偷襲對黃忠是個不大不小的教訓,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軍事常識在兩個娃娃身上失去了效能。至少他們是如何做到遠離水源在山林中機動卻不會亂了軍心這件事,黃忠就一無所知。
那晚的襲營其實很兇險,若非卓膺等中下層軍官訓練有素,再加上他這辨聲索敵的絕活,那部隊隻能撅著屁股挨打,早晚得讓人打沒了脾氣。
就算這樣也減員了六分之一,損失不可謂不大。
“將軍,敵軍偷襲一次再無動靜。咱們是不是出寨四下找找看?就這樣守著畢竟不是辦法。”卓膺見主將沉默,拱手說出自己的意見。
黃忠點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們不在溪岸邊活動卻無斷水斷糧之憂,可見兩位公子有些門道。我軍則不然,一旦離開就有被人截斷補給的危險。”
“但困守於此,豈非坐以待斃?”
黃忠聞言亦然,接著在地圖上摸索,停了好一會兒才指著圖對卓膺說:“長灣以西未發現敵軍的蹤跡,那他們必在東岸山穀中隱藏。如今敵情不明,但咱們的位置人家卻是一清二楚。”
“那就更不能在這兒幹等著了。”卓膺有點兒著急,聲調明顯高了八度。
黃忠擺擺手,示意部下稍安勿躁:“沒了水源,就算走咱們也走不遠。敵初戰得手,卻不進反退,想必是被我軍的反擊打疼了。我猜對方需要幾日來休整,咱們正可趁此間隙做些事情。”
卓膺聞言來了精神:“敢問將軍,做什麽?”
“你看。”黃忠伸手指向地圖:“東南方這一處山澗,雖無溪流,然洞穴凹陷處常有泉眼亦或潦水。先派一支小隊前去偵察,找得到水源最好,找不到便動手修建幾處儲藏點。部隊入夜後分作兩組,一組於寨中營造滿員的假象,另一組潛出營寨,先將食物飲水運一部分去此地儲存,然後大部隊才好轉移。屆時我們做出缺糧的姿態,誘使敵軍趁虛前來劫營,我軍卻從後方突然殺出,定能使敵措手不及。即或不能殲敵,亦可將他們擺到明處,則攻守之勢易手矣。”
“諾。”卓膺仿佛看到了勝利,答應一聲轉身出去布置。黃忠則繼續撫著地圖,在頭腦中接著完善他的計劃。
兩軍對峙的同時,醫療站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單業務。就是第三軍中了箭傷的戰士,已被轉移過來就醫。
宋學等人未曾想到這麽快就有傷員送來,雖已訓練過多次還是難免緊張。好在華佗熟門熟路,指揮學生們將傷員抬到床上,揭開衣物,先檢查傷口情況。
宋學擎著燭火站在身後為老師照明,華佗看過傷口,又讓學生們都過來看。隻見那支沒頭的羽箭,箭杆刺穿了前端包裹的軟布和士兵的軍裝,直接紮進那人的肋下。
宋學將蠟燭交給師弟,湊上前仔細看過,抬頭問華佗:“先生,看起來隻是穿刺傷,並未傷及肋骨和髒器。隻是這一箭沒了箭頭還能刺進身體,力道實在可怕。”
華佗點點頭,故意考教學生:“那你看該如何處理?”
“拔出羽箭,再敷創藥包紮。”
“當然不行!”華佗很果斷地否決了弟子的答案,解釋道:“此箭杆頭因衝擊已經裂口,裂縫夾在肉裏,若是硬拔,一來疼痛難忍,二來搞不好會扯下皮肉。”
“那先生看應當如何?”
他們倆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傷情,卻把躺在床上的那位嚇了個半死,心想不說是輕傷麽?咋聽這先生的語氣這麽嚇人呢?
華佗看一眼傷員,似乎察覺到他的不安,衝他笑了笑,安慰道:“別緊張,小傷。”
接著抬頭一臉嚴肅地交待宋學:“準備開刀,把箭剜出來。”
說罷,華佗命人支起一圈蠟燭將傷口處照亮,自己從醫包中取出一劑麻沸散,命人衝開了給傷員灌下。再拿一瓶酒精對刀具和傷口進行消毒。待那人陷入昏迷,便立刻開始手術。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看先生在人身上動刀,十個人不由自主地湊了過來。華佗連忙阻止,令學生站遠些,以免阻擋光線和空氣。
由於箭杆隻射進了肌肉,故此華佗下刀很輕,僅是在傷口外劃開一個小口,小心將箭杆取下。盡管如此,那傷口處還是咕咕地流出鮮血將皮膚蓋住。
眾人之中隻有宋學在跟華佗學習開刀術,見狀取出紗布,蘸了酒精擦拭血液。華佗檢查一下傷口,未見殘留物,便抓緊時間給他縫合,縫好後敷上瘡藥止血,再用紗布將傷口重新包紮。
這大概是華佗近年來做的最簡單的手術了。盡管如此,動刀之際老先生還是一絲不苟,每一道程序都做到位才算過關。手術隻用了一刻多鍾,但在學生們的眼裏卻像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原來這就是開刀。”
“僅是切開皮肉便流了這許多血,若是對髒器動刀不知要流掉多少,這人能受得了麽?”
學生們各自在心裏嘀咕,嘴上卻連大氣都不敢出。直到華佗包好傷口,用酒精清洗了手和工具,眾人才圍上來聽老師講解。
華佗對此習以為常,邊看學生收拾邊叮囑:“雖隻傷在皮下,但仍須留意是否存在潰爛,還要注意出血量。似這種傷口愈合不易,需配合服用白芷、血竭、三七等生肌之物,靜養半年方可痊愈。”
學生們聞言暗暗心驚,一個輕傷員救治起來就這麽費事,若是真與敵對戰,成百上千的一起送來,咱們救得多少?
華佗仿佛明白大家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爾等皆行醫多年,該明白救人這種事講究緣分。若真到了戰場,也隻能是救一個算一個,絕勉強不來。”
說罷,給那傷員開了藥,交待宋學一些下刀與縫合的竅門,讓他結合方才的案例自己琢磨,老先生才迴去休息。
再說迴黃忠那邊。計劃進行的挺順利,卓膺帶人用三天時間將大部分給養轉移到了新儲藏點,而劉封劉禪果然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
黃忠也不知道敵人是否在暗處監視自己,但做戲做全套,在準備工作做的七七八八之後,便大張旗鼓地命令部隊外出打獵,做出一個急於儲備口糧的樣子。
劉封他們這幾日過的也不輕鬆。在山林裏駐紮雖然能夠隱蔽部隊,但也增加了補給的困難,因此這幾日他們也在忙著到處劃拉吃的喝的。
觀察員除了隨隊裁決,還負責每日補充演習用的改裝箭矢和捕獵用的常規箭矢,此外演習隊伍再得不到任何補充。
為了應對黃忠的神箭,在劉禪的提議下,將士們紮了許多木柵,行軍時背在身後,接戰時則可以立在前麵當盾牌用,就不怕被人家反殺了。
由於一直沒傳迴有價值的消息,第三軍就一直按部就班地做著這些工作。吃飽喝足畢竟是件馬虎不得的事。
隨著第四軍的異動,劉封所部的種田生活也不得不跟著結束。黃忠如此不管不顧地補充食物,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斷糧了,要麽是儲備糧食有所行動。
無論是哪個,作為對手的劉封都不可能無動於衷。
“老鄧,你覺得呢?敵軍像斷糧了麽?”劉禪見大家沉默不語,開口問鄧忠。
“公子,這可不好說。咱們也不能沒白沒黑地一直盯著他們,反正目前來看,沒見他們落下哪頓飯。”
“吃了多少不好查,要不然派個人去敵營附近,看看他們拉了多少?”毛貴捏著鼻子提出這麽個有味道的建議。
劉封聞言,擠著眉毛點了點頭:“好,那就由毛隊率去查查看。”
毛貴沒想到迴旋鏢這麽快甩了迴來,還沒來得及愁眉苦臉,旁邊的李順和鄧忠便“噗”的一聲把剛咽下的水全噴了出來。其他人也捂著肚子笑岔了氣,唯一樂不起來的就是出主意的毛隊率本人。
劉禪在地上趴了半天才控製住笑意,掙紮著爬起來對劉封說:“還是算了吧,萬一被第四軍的弟兄發現毛隊率偷偷跑去看屎,不被人家打死也得被人笑死……”
“哈哈哈哈哈哈……”
四下立刻又響起一片哄笑,毛貴摸著腦門對劉封拚命點頭:“小公子說得對,說得對!”
笑歸笑、鬧歸鬧,問題還得解決。不管黃忠想幹點啥,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是想幹點啥。劉封於是下令部隊集結,分成兩組向敵營方向靠攏,隨時準備應對敵情。
黃忠率部咋唿了一天,估摸著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當晚,第四軍悄悄退出了營地,借著黑夜的掩護轉移到營寨對麵的山坡上。隻留下郭通的小隊在營地四周觀察,專等敵人前來。
地點:崇山西北、長灣西岸敵軍營寨
己方:第三軍一屯百人
敵方:第四軍一屯百人
地理情況:
敵寨建於長灣西岸山麓之上,東麵可俯瞰溪灣,西麵為陡峭山壁,南北皆為坡地。
我軍未紮寨,官兵各自攜帶口糧和飲水,隱蔽於東岸山林之中。
交戰過程:
我軍以鄧忠一隊三十人,沿山壁攀至敵寨以西潛伏;毛李一隊三十人,潛行至敵寨北側;主將劉封率其餘部隊潛至敵寨南側。
三隊於子時三刻同時發起進攻,方式為弓弩射擊。三輪箭後,敵寨鳴金,而後陸續以箭矢還擊。兩軍對射約兩刻鍾,敵軍未見混亂,並以強弓致我多人傷亡。
由於偷襲未造成敵軍重大損失,我軍主動撤出戰鬥,退迴集結點。敵軍未追擊,戰損不明。
戰鬥結果:
我軍被判陣亡八人,其中一人因箭矢穿透皮甲受外傷,傷員已轉移至醫療站。
經驗教訓:
敵雖紮下營寨,然時間倉促並不十分堅固。我軍出其不意發起進攻,顯然超出敵軍預期。敵崗哨不足,且未設暗哨,被我突進到營寨附近尚不知情。
我軍在進攻過程中的問題:
一.對敵軍戰鬥力估計不足,未料到敵在短暫混亂後迅速恢複了指揮,並能有效組織反擊;
二.準備不足,發起攻擊後沒有向敵營投擲火把等照明物,使得敵軍熄滅營地燈火後我方無法準確擊殺目標;
三.對敵強弓的威力估計不足,黑夜之中其命中率仍然很高,造成我軍大量傷亡。
長史府一直在推廣新文,但還沒到劉封這一級。他對此雖有耳聞,卻不知是不是眼前這玩意兒。拋開符號不提,隻看文字內容他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年幼弟弟。
這一份戰鬥總結可以說非常客觀詳實地記錄了戰鬥背景與戰鬥過程,並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經驗不總結就永遠隻能是經驗,不可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論層麵。而劉禪的這份報告就為軍事理論的拓展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摹本。
劉封捧著這份總結前後仔細看了十來遍,越看越喜歡。正想和劉禪探討一下,才發現鄧忠在身邊目瞪口呆地盯著自己和二弟。
劉封見他表情古怪,不由想笑。知他不識字,於是把報告的內容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念了一遍。
鄧忠雖不識字,但戰場智慧卻一點兒都不低。他聽著劉封轉述的總結,內心一點一點地被震撼到。一場黑抹咕咚的戰鬥,竟能被這樣記錄得井井有條、分析得頭頭是道。而記錄這一切的人,隻是個四歲的娃娃?
自己大小也打了不少仗,哪次不是打完就完了?死不了便謝天謝地,可從來也沒總結過一次,更別說去想什麽經驗教訓了。
鄧忠看向劉禪的眼神早已成了崇拜,他發自內心地稱讚:“小公子,你這辦法絕了!若每次打完仗都有人能像這樣給我們再講一遍,那好些稀裏糊塗犯的錯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劉禪趕緊自謙:“哈,老鄧你用不著捧我。整場戰鬥我就在最後吹了一下哨,這裏麵大部分內容是迴來以後和戰士們聊天記錄下來的。對待戰爭,咱們必須得時刻抱著學習的態度。”
“正是!”劉封有感而發,忍不住插話:“這世上哪有什麽是天生就會的?古之良將,亦無必勝之法。但能從失敗中不斷吸取教訓,就有成功的一天。”
“嗯!”鄧忠應了一聲,似乎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接著問:“將軍,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
首戰之後,劉封連夜率部隊後撤了七八裏,躲進群山峽穀之中以免被敵軍找到。入夜後又讓毛貴和李順便輪番帶隊潛迴,既監視敵軍又補充淡水。
就這樣過了三日,卻不見黃忠有任何動靜。
那麽黃忠在幹啥呢?其實,他也在做總結。
老實說,第三軍的偷襲對黃忠是個不大不小的教訓,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軍事常識在兩個娃娃身上失去了效能。至少他們是如何做到遠離水源在山林中機動卻不會亂了軍心這件事,黃忠就一無所知。
那晚的襲營其實很兇險,若非卓膺等中下層軍官訓練有素,再加上他這辨聲索敵的絕活,那部隊隻能撅著屁股挨打,早晚得讓人打沒了脾氣。
就算這樣也減員了六分之一,損失不可謂不大。
“將軍,敵軍偷襲一次再無動靜。咱們是不是出寨四下找找看?就這樣守著畢竟不是辦法。”卓膺見主將沉默,拱手說出自己的意見。
黃忠點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們不在溪岸邊活動卻無斷水斷糧之憂,可見兩位公子有些門道。我軍則不然,一旦離開就有被人截斷補給的危險。”
“但困守於此,豈非坐以待斃?”
黃忠聞言亦然,接著在地圖上摸索,停了好一會兒才指著圖對卓膺說:“長灣以西未發現敵軍的蹤跡,那他們必在東岸山穀中隱藏。如今敵情不明,但咱們的位置人家卻是一清二楚。”
“那就更不能在這兒幹等著了。”卓膺有點兒著急,聲調明顯高了八度。
黃忠擺擺手,示意部下稍安勿躁:“沒了水源,就算走咱們也走不遠。敵初戰得手,卻不進反退,想必是被我軍的反擊打疼了。我猜對方需要幾日來休整,咱們正可趁此間隙做些事情。”
卓膺聞言來了精神:“敢問將軍,做什麽?”
“你看。”黃忠伸手指向地圖:“東南方這一處山澗,雖無溪流,然洞穴凹陷處常有泉眼亦或潦水。先派一支小隊前去偵察,找得到水源最好,找不到便動手修建幾處儲藏點。部隊入夜後分作兩組,一組於寨中營造滿員的假象,另一組潛出營寨,先將食物飲水運一部分去此地儲存,然後大部隊才好轉移。屆時我們做出缺糧的姿態,誘使敵軍趁虛前來劫營,我軍卻從後方突然殺出,定能使敵措手不及。即或不能殲敵,亦可將他們擺到明處,則攻守之勢易手矣。”
“諾。”卓膺仿佛看到了勝利,答應一聲轉身出去布置。黃忠則繼續撫著地圖,在頭腦中接著完善他的計劃。
兩軍對峙的同時,醫療站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單業務。就是第三軍中了箭傷的戰士,已被轉移過來就醫。
宋學等人未曾想到這麽快就有傷員送來,雖已訓練過多次還是難免緊張。好在華佗熟門熟路,指揮學生們將傷員抬到床上,揭開衣物,先檢查傷口情況。
宋學擎著燭火站在身後為老師照明,華佗看過傷口,又讓學生們都過來看。隻見那支沒頭的羽箭,箭杆刺穿了前端包裹的軟布和士兵的軍裝,直接紮進那人的肋下。
宋學將蠟燭交給師弟,湊上前仔細看過,抬頭問華佗:“先生,看起來隻是穿刺傷,並未傷及肋骨和髒器。隻是這一箭沒了箭頭還能刺進身體,力道實在可怕。”
華佗點點頭,故意考教學生:“那你看該如何處理?”
“拔出羽箭,再敷創藥包紮。”
“當然不行!”華佗很果斷地否決了弟子的答案,解釋道:“此箭杆頭因衝擊已經裂口,裂縫夾在肉裏,若是硬拔,一來疼痛難忍,二來搞不好會扯下皮肉。”
“那先生看應當如何?”
他們倆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傷情,卻把躺在床上的那位嚇了個半死,心想不說是輕傷麽?咋聽這先生的語氣這麽嚇人呢?
華佗看一眼傷員,似乎察覺到他的不安,衝他笑了笑,安慰道:“別緊張,小傷。”
接著抬頭一臉嚴肅地交待宋學:“準備開刀,把箭剜出來。”
說罷,華佗命人支起一圈蠟燭將傷口處照亮,自己從醫包中取出一劑麻沸散,命人衝開了給傷員灌下。再拿一瓶酒精對刀具和傷口進行消毒。待那人陷入昏迷,便立刻開始手術。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看先生在人身上動刀,十個人不由自主地湊了過來。華佗連忙阻止,令學生站遠些,以免阻擋光線和空氣。
由於箭杆隻射進了肌肉,故此華佗下刀很輕,僅是在傷口外劃開一個小口,小心將箭杆取下。盡管如此,那傷口處還是咕咕地流出鮮血將皮膚蓋住。
眾人之中隻有宋學在跟華佗學習開刀術,見狀取出紗布,蘸了酒精擦拭血液。華佗檢查一下傷口,未見殘留物,便抓緊時間給他縫合,縫好後敷上瘡藥止血,再用紗布將傷口重新包紮。
這大概是華佗近年來做的最簡單的手術了。盡管如此,動刀之際老先生還是一絲不苟,每一道程序都做到位才算過關。手術隻用了一刻多鍾,但在學生們的眼裏卻像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原來這就是開刀。”
“僅是切開皮肉便流了這許多血,若是對髒器動刀不知要流掉多少,這人能受得了麽?”
學生們各自在心裏嘀咕,嘴上卻連大氣都不敢出。直到華佗包好傷口,用酒精清洗了手和工具,眾人才圍上來聽老師講解。
華佗對此習以為常,邊看學生收拾邊叮囑:“雖隻傷在皮下,但仍須留意是否存在潰爛,還要注意出血量。似這種傷口愈合不易,需配合服用白芷、血竭、三七等生肌之物,靜養半年方可痊愈。”
學生們聞言暗暗心驚,一個輕傷員救治起來就這麽費事,若是真與敵對戰,成百上千的一起送來,咱們救得多少?
華佗仿佛明白大家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爾等皆行醫多年,該明白救人這種事講究緣分。若真到了戰場,也隻能是救一個算一個,絕勉強不來。”
說罷,給那傷員開了藥,交待宋學一些下刀與縫合的竅門,讓他結合方才的案例自己琢磨,老先生才迴去休息。
再說迴黃忠那邊。計劃進行的挺順利,卓膺帶人用三天時間將大部分給養轉移到了新儲藏點,而劉封劉禪果然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
黃忠也不知道敵人是否在暗處監視自己,但做戲做全套,在準備工作做的七七八八之後,便大張旗鼓地命令部隊外出打獵,做出一個急於儲備口糧的樣子。
劉封他們這幾日過的也不輕鬆。在山林裏駐紮雖然能夠隱蔽部隊,但也增加了補給的困難,因此這幾日他們也在忙著到處劃拉吃的喝的。
觀察員除了隨隊裁決,還負責每日補充演習用的改裝箭矢和捕獵用的常規箭矢,此外演習隊伍再得不到任何補充。
為了應對黃忠的神箭,在劉禪的提議下,將士們紮了許多木柵,行軍時背在身後,接戰時則可以立在前麵當盾牌用,就不怕被人家反殺了。
由於一直沒傳迴有價值的消息,第三軍就一直按部就班地做著這些工作。吃飽喝足畢竟是件馬虎不得的事。
隨著第四軍的異動,劉封所部的種田生活也不得不跟著結束。黃忠如此不管不顧地補充食物,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斷糧了,要麽是儲備糧食有所行動。
無論是哪個,作為對手的劉封都不可能無動於衷。
“老鄧,你覺得呢?敵軍像斷糧了麽?”劉禪見大家沉默不語,開口問鄧忠。
“公子,這可不好說。咱們也不能沒白沒黑地一直盯著他們,反正目前來看,沒見他們落下哪頓飯。”
“吃了多少不好查,要不然派個人去敵營附近,看看他們拉了多少?”毛貴捏著鼻子提出這麽個有味道的建議。
劉封聞言,擠著眉毛點了點頭:“好,那就由毛隊率去查查看。”
毛貴沒想到迴旋鏢這麽快甩了迴來,還沒來得及愁眉苦臉,旁邊的李順和鄧忠便“噗”的一聲把剛咽下的水全噴了出來。其他人也捂著肚子笑岔了氣,唯一樂不起來的就是出主意的毛隊率本人。
劉禪在地上趴了半天才控製住笑意,掙紮著爬起來對劉封說:“還是算了吧,萬一被第四軍的弟兄發現毛隊率偷偷跑去看屎,不被人家打死也得被人笑死……”
“哈哈哈哈哈哈……”
四下立刻又響起一片哄笑,毛貴摸著腦門對劉封拚命點頭:“小公子說得對,說得對!”
笑歸笑、鬧歸鬧,問題還得解決。不管黃忠想幹點啥,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是想幹點啥。劉封於是下令部隊集結,分成兩組向敵營方向靠攏,隨時準備應對敵情。
黃忠率部咋唿了一天,估摸著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當晚,第四軍悄悄退出了營地,借著黑夜的掩護轉移到營寨對麵的山坡上。隻留下郭通的小隊在營地四周觀察,專等敵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