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戰場態勢向對戰雙方呈現出的都是同樣的黑霧狀態,想要精準預判敵方的行動在多數時候是非常困難的。高明的指揮者往往通過已知的信息以及對各種細微跡象的判斷,大致推斷出敵軍可能的手段,並針對這些手段設定一係列應對方案,再不斷完善和修正這種推斷,以期獲得較大的取勝概率。
當然,真實的戰爭遠比這幾句話複雜得多,其中涉及大量對信息的采集、篩選和甄別工作。即使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現代,這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更別說這個原始的冷兵器時代了。
在這個時代,指揮員能夠依靠的大多隻是戰場的經驗和直覺。這種條件下還能做到算無遺策的,那除了天縱奇才,便隻能說是如有神助了。
站在黃忠的角度,他采取的自然是最穩健的策略。但作為對手的劉封和劉禪兄弟顯然不會按照黃忠的設想來行動。
事實上,自劉封以下整個第三軍對於兩軍的現實狀況都有著清醒的認識。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主將威望,對方都是明顯優於自己的。這種情況下若仍按照常規的戰法去索敵、接敵、開戰,顯然非常不利。
因此,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擺明車馬去和黃忠硬剛。在戰前的作戰會議上,首先定下的基調就是避實擊虛、攻敵不備。
方向是定下來了,但這離實現戰果還差著十萬八千裏。避實擊虛說說容易,做起來可就完全是另外一迴事了。首先你得搞清楚哪裏是實哪裏是虛,還得能辨別敵人表現出的狀態是真實的還是故意為之;其次要精確部署打擊手段以及對各種意外的預判與應變措施;最後還要有底線思維,當所有準備都失效時能夠及時止損、保存部隊並脫離危險。
總之,具體到製定方案,劉禪那超越兩千年的軍事知識就都無處發力了。對戰場態勢的把控需要臨陣對敵的經驗,而這方麵他是完全空白的。
即便如此,當這個四歲的娃娃坐在一群大漢中間一起研究作戰方案的時候,在座之人卻沒有一個能夠生出小覷之心。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擺在他們麵前供大家探討著的三維沙盤模型正是這個娃娃一手炮製出來的。
所謂有圖有真相,憑借著這種上帝視角,不用說劉封,就是鄧忠和毛貴也能一眼看出長灣這個唯一的水源地才是戰局的要害所在。
鄧忠指著沙盤向劉封進言:“將軍,這地方是左近唯一的水源。甭管敵軍在哪兒,他都得往這兒來。”
劉封點點頭,鄧忠能想明白的事他自然也明白。但想利用這點打擊對方,事情卻沒這麽簡單。演習始發地是由司馬所臨時指定,事前沒人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那麽也就無法提前預判到達時間和行進路線。更何況黃忠也不是菜鳥,這麽淺顯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清楚,更不會對此毫無防備。
目前唯一有利一點的是鄧忠在各區早已布置好了攀越點,沿著攀越點構建行軍路線,移動起來會比正常情況迅速得多,而這個情況敵方並未掌握。
還有一個障礙是給養。指揮部給了三日的口糧,那就意味著若不能在三日內到達水源地並進行有效補充,不等跟敵軍周旋自己就得先崩潰。
常規的做法當然是加緊行軍,盡快趕到長灣構築陣地,確保了水源再找吃的,這也是多數人的意見。先敵到達、先敵布置,符合兵法中以逸待勞的原則。然而偏偏就有一個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正是那個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娃娃教官劉禪。
劉禪的理由很簡單:其一,既然多數人會這樣選,那麽敵軍大概率也會。換句話說即便能夠先敵到達,也不會有多少時間進行準備,反而會提前暴露自己;其二,長灣上下約八裏長,以百人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監控和封鎖,也就是說先到後到都不妨礙取水,因此搶先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道理雖淺顯,思路卻夠清奇。聽了劉禪的話,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或許正因為沒有任何經驗,這孩子才能不受教條的約束,更加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再加上他那超越時代的知識結構,往往就能得出與多數人相悖、卻更加合理的結論。
李順摸了摸下巴,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小公子說的在理呐!咱們不管不顧地趕到溪邊,若和敵軍碰個正著,豈非當時就得拚個你死我活?”
劉封在心裏暗讚一聲,看來二弟能提出如此超前的治軍理念並非偶然,僅憑這番分析也能看出他的天賦,假以時日積累到足夠的經驗,這孩子定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禪兒,依你之見,咱們該如何行動?”這是來自主將的直接諮詢,也就意味著在劉封眼裏,劉禪完全具備了參與決策的能力。
“我們可以派出一支小隊,先趕到長灣偵察監視,敵軍若來便可掌握其動向。大部隊隱蔽在溪東岸的山林中,晝伏夜出,尋找戰機。”
“好!就這麽辦。”劉封很幹脆,立刻批準了這一計劃。
於是當初參加過製圖學習班的陳天、陳山、王守業和湯淺四人再次組成偵察分隊,演習一打響他們立刻就前出到長灣東岸,執行監視任務。
劉封親率大部隊向東岸靠攏,不追求速度,但要嚴格隱匿行蹤。得益於這段時間的訓練,部隊的紀律和執行力和三個月前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別。再加上事先準備好的攀爬工具加持,盡管他們的始發地距離長灣比黃忠遠了十多裏,卻依然能夠與對手在同一個傍晚到達目的地。
區別隻是黃忠不知道敵軍到了,劉封劉禪卻對黃忠的動向一清二楚。這自然是得益於偵察分隊的工作,陳天四人從軍前都是獵戶,自幼在山林裏行走,無論移動還是隱蔽的功夫都遠超常人。故而第四軍剛到溪岸,消息就立刻傳迴給了劉封。
收到第一份情報,劉禪取出地圖照圖樣做好標記,再交給劉封。劉封接過地圖,心想幸虧聽了二弟的意見,否則一頭紮到岸邊,這會兒不知道得讓人幹掉多少。
接下來的兩天,黃忠的部隊在西岸紮營打獵,劉封他們則在東岸隱蔽待機。隱蔽歸隱蔽,人可沒閑著,白天弄吃的晚上弄水,確如劉禪所說,啥事都不耽誤。
營寨紮好,第四軍自黃忠以下全都鬆了一口氣,認為這下至少可以自保。劉封準確地把握到了敵軍的心理變化,決心當晚搞一次偷襲,先給對方來個下馬威。
從古至今,輕敵從來都是取敗的第一功臣。由於兩軍肉眼可見的差距,再加上如今有糧有水有營房,黃忠的部隊潛意識裏滋生出盲目的安全感,警惕性自然而然就鬆懈了下來。
而這恰恰給了對手一個絕佳的機會。
第三軍趁夜渡過長灣,兵分三路。
一路由鄧忠率領,繞到敵營駐紮的山麓西側,由陳天、陳山攀到山頂,做好繩梯放下來,在敵營西側潛伏下來;第二路由毛貴、李順率領,移動至敵營北麵的樹林裏隱蔽;第三路則由劉封親自帶隊,從西麵涉水,上岸後繞到敵營的南麵。
劉禪隨兄長一起行動。至於為什麽帶著他,一來人手有限無法分出人手單獨保護他,二來這三個月的訓練劉禪也大有進益,劉封這個兄長也不再把他當作個嬌滴滴的幼童看待。
是夜子時,三支部隊分別到達預定位置。清除掉第四軍本就不多的崗哨,悄悄移動到了敵營的跟前。緊接著三麵一起放箭,撂倒一波巡營的士兵。
不得不說黃忠的戰士真是訓練有素。黑夜之中突遭襲營,居然沒有大亂。巡營士卒遭到三麵箭矢襲擊,立刻分散隱蔽,並敲響了銅鑼。
軍營中的燈火被一一熄滅,尚在睡夢中的兵卒紛紛醒來,迅速穿戴整齊,在軍官的指揮下進入掩護位置。
黃忠也穿戴好了甲胄出帳探查,隻覺四麵都是險情,卻不知敵軍從何處殺來,隻有箭矢劃過空氣發出的“嗖嗖”聲不斷預示著巨大的危機。
見部隊有條不紊,黃忠稍稍心安。今夜的遇襲完全超出他的預期,讓這位老將不得不重新評估那兩位公子的實力。
“若想靠偷營打敗老夫,隻怕要讓二位公子失望了。”
黃忠在心裏暗暗念叨,伸手從背後解下雕弓搭上箭,閉上雙目,隻靠聽覺去判斷敵箭的發射源。
“砰!”
黃忠的硬弓足有二百石,連弓弦的聲音都與眾不同。而他這手聽聲辨位的絕技比那張弓更具威力,雖是黑暗之中不辨方向,那支箭亦如長了眼睛一般,一箭命中敵目標。
這一箭除了準,勁頭也十足。饒是去了箭頭射在皮甲上,照樣將皮甲射穿。那中箭的士兵窟嗵栽了個跟頭,若不是演習,必被穿透無疑。
隨著主將的戰力輸出,士兵們也開始了有組織的反擊。看不到敵軍在哪,就隻管朝著敵箭射來的方向迴擊。兩邊對射一陣,互有損傷。這是劉禪第一次親臨戰事,雖然隻是演習,又在黑夜看不到敵人,卻也足夠震撼。
他們這一隊有三名弩手被黃忠的神箭射倒,看那中箭的部位以及皮甲受損的情況,令人不得不對黃忠的神技感到敬畏。
劉封見敵軍組織起有序的反擊,知道已達不成偷襲的效果,遂下令撤退。劉禪聽令,從腰間取下一支竹哨,鼓足力氣吹出四聲長嘯。
這是約定好的撤軍信號,其他兩隊聞聲也都吹響了竹哨。三支部隊且戰且退,逐漸脫離戰鬥,向集結點匯合。
黃忠這邊見敵軍停止了偷襲,並未下令追擊。黑暗之中敵情不明,堅守不出是自然的選擇。清點一下部隊,十五人被判陣亡退出演習,三人判輕傷暫停行動三天。
“還是輕敵了。”黃忠聽著卓膺的報告,心裏在想劉封和劉禪當初拒絕自己的建議看來不是年少輕狂,而是人家確有兩把刷子。此次遇襲,若不是自己帶來的都是上慣沙場的老兵,被人一戰擊潰也不是不可能。
劉封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八人被判陣亡,一人真的受了傷,都是被黃忠的強弓射中。受傷的那位運氣不好,箭矢從皮甲的接縫處射進去,在身上紮了個眼兒。雖然不致命,但演習肯定是得退出了。
兩軍的士氣多少都有些消沉。黃忠那邊被人打了一悶棍減員六分之一,卻連對手的臉都沒看著,心裏怎不窩囊?劉封他們也沒好多少,本是主動出擊,不想敵軍竟能頑強反擊,沒能擊潰敵人自己還損失了不少戰士,這士氣怎能好得了?
對指揮員來說,士氣低落很可能會是致命的。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像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眾人嘴上不說,心裏卻明白這不是啥好兆頭。
劉封把鄧忠拉到一旁商量此事,鄧忠撓了撓鼻子,不知從何說起,隻是一遍接一遍地感歎黃忠的箭法。
兩人不得要領,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一旁的劉禪,隻見這孩子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麵,拿起他心愛的筆記本,放在腿上寫著什麽。
劉封與鄧忠對視一眼,像約好似的一起走到劉禪身後。劉封探出腦袋去看弟弟到底在寫些啥,鄧忠認不得幾個字也不費勁去看了,直接開口問:“小公子,您這是在寫啥呢?”
劉禪聞言抬頭,見劉封與鄧忠一左一右站在自己身旁,眼神是一般的疑惑。他趕忙放下紙筆,咧嘴笑起來:“沒啥,趁著新鮮做個戰鬥總結。”
“戰鬥?”
“總結?”
劉封與鄧忠各冒出兩個字,明顯都不知道這是個啥玩意兒。
“我看看。”劉封急著揭秘,不由分說從劉禪手裏搶過本子,定睛觀看,隻見最上麵寫著“戰鬥總結”四個大字。定睛再往下看,全是些自己從未見過的格式和符號。
當然,真實的戰爭遠比這幾句話複雜得多,其中涉及大量對信息的采集、篩選和甄別工作。即使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現代,這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更別說這個原始的冷兵器時代了。
在這個時代,指揮員能夠依靠的大多隻是戰場的經驗和直覺。這種條件下還能做到算無遺策的,那除了天縱奇才,便隻能說是如有神助了。
站在黃忠的角度,他采取的自然是最穩健的策略。但作為對手的劉封和劉禪兄弟顯然不會按照黃忠的設想來行動。
事實上,自劉封以下整個第三軍對於兩軍的現實狀況都有著清醒的認識。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主將威望,對方都是明顯優於自己的。這種情況下若仍按照常規的戰法去索敵、接敵、開戰,顯然非常不利。
因此,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擺明車馬去和黃忠硬剛。在戰前的作戰會議上,首先定下的基調就是避實擊虛、攻敵不備。
方向是定下來了,但這離實現戰果還差著十萬八千裏。避實擊虛說說容易,做起來可就完全是另外一迴事了。首先你得搞清楚哪裏是實哪裏是虛,還得能辨別敵人表現出的狀態是真實的還是故意為之;其次要精確部署打擊手段以及對各種意外的預判與應變措施;最後還要有底線思維,當所有準備都失效時能夠及時止損、保存部隊並脫離危險。
總之,具體到製定方案,劉禪那超越兩千年的軍事知識就都無處發力了。對戰場態勢的把控需要臨陣對敵的經驗,而這方麵他是完全空白的。
即便如此,當這個四歲的娃娃坐在一群大漢中間一起研究作戰方案的時候,在座之人卻沒有一個能夠生出小覷之心。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擺在他們麵前供大家探討著的三維沙盤模型正是這個娃娃一手炮製出來的。
所謂有圖有真相,憑借著這種上帝視角,不用說劉封,就是鄧忠和毛貴也能一眼看出長灣這個唯一的水源地才是戰局的要害所在。
鄧忠指著沙盤向劉封進言:“將軍,這地方是左近唯一的水源。甭管敵軍在哪兒,他都得往這兒來。”
劉封點點頭,鄧忠能想明白的事他自然也明白。但想利用這點打擊對方,事情卻沒這麽簡單。演習始發地是由司馬所臨時指定,事前沒人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那麽也就無法提前預判到達時間和行進路線。更何況黃忠也不是菜鳥,這麽淺顯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清楚,更不會對此毫無防備。
目前唯一有利一點的是鄧忠在各區早已布置好了攀越點,沿著攀越點構建行軍路線,移動起來會比正常情況迅速得多,而這個情況敵方並未掌握。
還有一個障礙是給養。指揮部給了三日的口糧,那就意味著若不能在三日內到達水源地並進行有效補充,不等跟敵軍周旋自己就得先崩潰。
常規的做法當然是加緊行軍,盡快趕到長灣構築陣地,確保了水源再找吃的,這也是多數人的意見。先敵到達、先敵布置,符合兵法中以逸待勞的原則。然而偏偏就有一個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正是那個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娃娃教官劉禪。
劉禪的理由很簡單:其一,既然多數人會這樣選,那麽敵軍大概率也會。換句話說即便能夠先敵到達,也不會有多少時間進行準備,反而會提前暴露自己;其二,長灣上下約八裏長,以百人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監控和封鎖,也就是說先到後到都不妨礙取水,因此搶先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道理雖淺顯,思路卻夠清奇。聽了劉禪的話,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或許正因為沒有任何經驗,這孩子才能不受教條的約束,更加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再加上他那超越時代的知識結構,往往就能得出與多數人相悖、卻更加合理的結論。
李順摸了摸下巴,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小公子說的在理呐!咱們不管不顧地趕到溪邊,若和敵軍碰個正著,豈非當時就得拚個你死我活?”
劉封在心裏暗讚一聲,看來二弟能提出如此超前的治軍理念並非偶然,僅憑這番分析也能看出他的天賦,假以時日積累到足夠的經驗,這孩子定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禪兒,依你之見,咱們該如何行動?”這是來自主將的直接諮詢,也就意味著在劉封眼裏,劉禪完全具備了參與決策的能力。
“我們可以派出一支小隊,先趕到長灣偵察監視,敵軍若來便可掌握其動向。大部隊隱蔽在溪東岸的山林中,晝伏夜出,尋找戰機。”
“好!就這麽辦。”劉封很幹脆,立刻批準了這一計劃。
於是當初參加過製圖學習班的陳天、陳山、王守業和湯淺四人再次組成偵察分隊,演習一打響他們立刻就前出到長灣東岸,執行監視任務。
劉封親率大部隊向東岸靠攏,不追求速度,但要嚴格隱匿行蹤。得益於這段時間的訓練,部隊的紀律和執行力和三個月前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別。再加上事先準備好的攀爬工具加持,盡管他們的始發地距離長灣比黃忠遠了十多裏,卻依然能夠與對手在同一個傍晚到達目的地。
區別隻是黃忠不知道敵軍到了,劉封劉禪卻對黃忠的動向一清二楚。這自然是得益於偵察分隊的工作,陳天四人從軍前都是獵戶,自幼在山林裏行走,無論移動還是隱蔽的功夫都遠超常人。故而第四軍剛到溪岸,消息就立刻傳迴給了劉封。
收到第一份情報,劉禪取出地圖照圖樣做好標記,再交給劉封。劉封接過地圖,心想幸虧聽了二弟的意見,否則一頭紮到岸邊,這會兒不知道得讓人幹掉多少。
接下來的兩天,黃忠的部隊在西岸紮營打獵,劉封他們則在東岸隱蔽待機。隱蔽歸隱蔽,人可沒閑著,白天弄吃的晚上弄水,確如劉禪所說,啥事都不耽誤。
營寨紮好,第四軍自黃忠以下全都鬆了一口氣,認為這下至少可以自保。劉封準確地把握到了敵軍的心理變化,決心當晚搞一次偷襲,先給對方來個下馬威。
從古至今,輕敵從來都是取敗的第一功臣。由於兩軍肉眼可見的差距,再加上如今有糧有水有營房,黃忠的部隊潛意識裏滋生出盲目的安全感,警惕性自然而然就鬆懈了下來。
而這恰恰給了對手一個絕佳的機會。
第三軍趁夜渡過長灣,兵分三路。
一路由鄧忠率領,繞到敵營駐紮的山麓西側,由陳天、陳山攀到山頂,做好繩梯放下來,在敵營西側潛伏下來;第二路由毛貴、李順率領,移動至敵營北麵的樹林裏隱蔽;第三路則由劉封親自帶隊,從西麵涉水,上岸後繞到敵營的南麵。
劉禪隨兄長一起行動。至於為什麽帶著他,一來人手有限無法分出人手單獨保護他,二來這三個月的訓練劉禪也大有進益,劉封這個兄長也不再把他當作個嬌滴滴的幼童看待。
是夜子時,三支部隊分別到達預定位置。清除掉第四軍本就不多的崗哨,悄悄移動到了敵營的跟前。緊接著三麵一起放箭,撂倒一波巡營的士兵。
不得不說黃忠的戰士真是訓練有素。黑夜之中突遭襲營,居然沒有大亂。巡營士卒遭到三麵箭矢襲擊,立刻分散隱蔽,並敲響了銅鑼。
軍營中的燈火被一一熄滅,尚在睡夢中的兵卒紛紛醒來,迅速穿戴整齊,在軍官的指揮下進入掩護位置。
黃忠也穿戴好了甲胄出帳探查,隻覺四麵都是險情,卻不知敵軍從何處殺來,隻有箭矢劃過空氣發出的“嗖嗖”聲不斷預示著巨大的危機。
見部隊有條不紊,黃忠稍稍心安。今夜的遇襲完全超出他的預期,讓這位老將不得不重新評估那兩位公子的實力。
“若想靠偷營打敗老夫,隻怕要讓二位公子失望了。”
黃忠在心裏暗暗念叨,伸手從背後解下雕弓搭上箭,閉上雙目,隻靠聽覺去判斷敵箭的發射源。
“砰!”
黃忠的硬弓足有二百石,連弓弦的聲音都與眾不同。而他這手聽聲辨位的絕技比那張弓更具威力,雖是黑暗之中不辨方向,那支箭亦如長了眼睛一般,一箭命中敵目標。
這一箭除了準,勁頭也十足。饒是去了箭頭射在皮甲上,照樣將皮甲射穿。那中箭的士兵窟嗵栽了個跟頭,若不是演習,必被穿透無疑。
隨著主將的戰力輸出,士兵們也開始了有組織的反擊。看不到敵軍在哪,就隻管朝著敵箭射來的方向迴擊。兩邊對射一陣,互有損傷。這是劉禪第一次親臨戰事,雖然隻是演習,又在黑夜看不到敵人,卻也足夠震撼。
他們這一隊有三名弩手被黃忠的神箭射倒,看那中箭的部位以及皮甲受損的情況,令人不得不對黃忠的神技感到敬畏。
劉封見敵軍組織起有序的反擊,知道已達不成偷襲的效果,遂下令撤退。劉禪聽令,從腰間取下一支竹哨,鼓足力氣吹出四聲長嘯。
這是約定好的撤軍信號,其他兩隊聞聲也都吹響了竹哨。三支部隊且戰且退,逐漸脫離戰鬥,向集結點匯合。
黃忠這邊見敵軍停止了偷襲,並未下令追擊。黑暗之中敵情不明,堅守不出是自然的選擇。清點一下部隊,十五人被判陣亡退出演習,三人判輕傷暫停行動三天。
“還是輕敵了。”黃忠聽著卓膺的報告,心裏在想劉封和劉禪當初拒絕自己的建議看來不是年少輕狂,而是人家確有兩把刷子。此次遇襲,若不是自己帶來的都是上慣沙場的老兵,被人一戰擊潰也不是不可能。
劉封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八人被判陣亡,一人真的受了傷,都是被黃忠的強弓射中。受傷的那位運氣不好,箭矢從皮甲的接縫處射進去,在身上紮了個眼兒。雖然不致命,但演習肯定是得退出了。
兩軍的士氣多少都有些消沉。黃忠那邊被人打了一悶棍減員六分之一,卻連對手的臉都沒看著,心裏怎不窩囊?劉封他們也沒好多少,本是主動出擊,不想敵軍竟能頑強反擊,沒能擊潰敵人自己還損失了不少戰士,這士氣怎能好得了?
對指揮員來說,士氣低落很可能會是致命的。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像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眾人嘴上不說,心裏卻明白這不是啥好兆頭。
劉封把鄧忠拉到一旁商量此事,鄧忠撓了撓鼻子,不知從何說起,隻是一遍接一遍地感歎黃忠的箭法。
兩人不得要領,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一旁的劉禪,隻見這孩子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麵,拿起他心愛的筆記本,放在腿上寫著什麽。
劉封與鄧忠對視一眼,像約好似的一起走到劉禪身後。劉封探出腦袋去看弟弟到底在寫些啥,鄧忠認不得幾個字也不費勁去看了,直接開口問:“小公子,您這是在寫啥呢?”
劉禪聞言抬頭,見劉封與鄧忠一左一右站在自己身旁,眼神是一般的疑惑。他趕忙放下紙筆,咧嘴笑起來:“沒啥,趁著新鮮做個戰鬥總結。”
“戰鬥?”
“總結?”
劉封與鄧忠各冒出兩個字,明顯都不知道這是個啥玩意兒。
“我看看。”劉封急著揭秘,不由分說從劉禪手裏搶過本子,定睛觀看,隻見最上麵寫著“戰鬥總結”四個大字。定睛再往下看,全是些自己從未見過的格式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