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位於公安縣城西的丘崗高地,魏延的第三軍、黃忠的第四軍一南一北分別駐紮,練兵場同設在城北的河濱平原上。張飛的第二軍則在江岸布防,距此還有一段距離。
從這個安排也可看出魏黃屬二線部隊,主要執行訓練任務。防務還是張飛在負責。
劉備父子到了黃忠的大帳,其他人早已等候在內。黃忠魏延顧不得其他,陪同眾人先把軍營四處巡視了一圈。
這是劉禪第一次見到古代的軍營。
最外圍是夯土築就的營牆,高一丈、寬四尺,內外兩側各打下一排木柵進行加固,頂部鋪上木板,再以盾牌圍成箭垛。牆外再挖一圈塹壕,寬深各一丈。營門分內外兩道,皆以木柵做就,內置鹿角矮牆等障礙物。
軍營內按功能分作九塊,以井字形道路間隔。中央是帥帳,宿營、糧草、軍械、騾馬、灶棚分布四周。角落處設有廁所,每日派專人清理,運出營區給農戶漚肥。屯糧所挖了消防溝,沙石備妥,儲備水也放置於此,飲用、滅火皆可。另外整備幾塊操場用於集合,也能做些簡單的操練。
眼下並非戰時,官兵們都著常服,隻有執行警戒巡邏任務的才會具甲。軍常服也叫戎裝,上身是斜襟的短袍,堪堪垂過臀部。下身是長褲,小腿部份紮上綁腿方便活動。頭戴圓頂布幘,腳穿布襪布鞋。此刻正值冬季,戎裝裏麵還要穿件帶夾層的襯衣,其中填充了麻絮、蘆葦、鴨羽等保暖之物以禦寒。
兩軍都是四個營八千人的編製,其中三個營駐紮於此,一個營輪換在外執行屯田任務。南方不比北方,雖是冬季,還是可以種些萵筍、蘿卜之類喜涼的蔬菜。
兵源構成較為複雜:除了軍官相對固定,士兵七成為正卒,也即義務兵,服役期兩年,遇戰事可能延長;兩成是更卒,是健全成年男子的短期兵役;剩下一成為謫卒,也叫配軍,是從監獄裏挑出的罪犯,以服役的形式代替服刑。
按兵種劃分,有盾牌、長矛、弓弩、近衛、勤雜等部門。兩軍都未設騎兵,一是因為經費不夠;二是因為南方地形多丘陵,騎兵難以展開。
說是大家一起視察,其實劉備等人根本看不出好來。這些常規操作在他們眼裏早已司空見慣,隻有劉禪這個外行才看啥都新鮮。
若以兩千年後的標準來衡量,這些配置還相當原始。但考慮到當下的技術能力,又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
“黃忠、魏延果是良將。雖然新兵占了大半,但營地內有條不紊,戰士們精神麵貌也挺積極。”劉禪暗自忖度。
他這一路走走看看,不懂就請教黃魏二將。二人對答如流,可見軍事素養很高。精神煥發也是必然的。主公親自視察,還帶著小公子和兩位軍師、四名主將。就問這個陣勢誰敢不精神?
兩個營地轉完已是下午。劉備特意拖過了飯點,趁機考察部隊的夥食情況。
士兵每人每日一斤口糧,以粟和稻米為主,偶爾也會拌些豆粉。調味使用豆豉,蔬菜還算新鮮但量不多。肉食隻有軍官才頓頓有,普通士兵一個月頂多吃一兩迴。酒更不用說,除非執行特殊任務或慶功,否則連軍官也喝不上。
正卒除了管飯,每人每月有三百錢的軍餉。謫卒隻管飯,沒有餉錢。更卒也有三百錢的餉錢,但飯錢得自己出,抵掉之後也就沒剩啥了。
就這個待遇還是光景好的時候。若碰上災年欠收,口糧都不夠吃,更別提發錢了。否則曹操怎麽到處去掘墳挖墓?劉禪心裏暗暗感歎,這樣的條件還要人去拚命,真是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別吃草。
看過了夥食,幾位領導的肚皮也開始造反了。黃忠遂命夥房開飯,幾人都在大帳內就餐。
主將的夥食比士兵的要好很多。除了稻飯,還有肉脯和泡菜。當然,這也就是和士兵比,跟城裏的錦衣玉食比還是有差距的。
“禪兒,怎樣?說說看,你那套練兵之法在此可用得上?”劉備邊吃邊問,也許是太久沒在軍營吃飯了,他對這種感覺還挺懷念。
“兩位將軍治軍有方,練兵之事還是該聽他們的意見。”
“公子過獎。咱們這裏不比雲長、翼德,多是新兵蛋子,正得用些狠招,才好練出成果來。”魏延客套半句,隨即轉入正題。
其他人聞言也都放下筷子,看劉禪如何反應。
劉禪放下碗筷,把嘴裏的飯咽幹淨了,轉頭看劉備:“父親,孩兒年幼,雖有些新想法,卻還須有一人來作主將。”
玄德笑問:“你說,誰來合適?”
“大哥久在營中,可以勝任。請魏將軍撥出百人來受訓,由大哥任主將,孩兒從旁協助,兩個月可見成效。”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張飛望向劉備,咧嘴大笑:“吾等隨主公自涿縣起兵,也不過五百來人。這孩子豪氣了得!開口便敢要支百人部隊來帶。好小子!有膽識!”
劉禪趕緊拍張飛馬屁:“父親和二叔三叔英雄蓋世,率領數百鄉勇直麵十餘萬黃巾軍。侄兒哪有那個膽略?”
張飛聞言大笑不止,劉備怕兒子玩過了頭,板起麵孔出言喝止:“小子張狂,翼德你還誇他?禪兒,帶兵可不是遊戲,軍無戲言,豈能由你胡來?”
劉禪心想要我幫忙的也是你,說我胡來的也是你。我是要把部隊整個改頭換麵,光拿嘴說有啥用?隻有練個真章出來給大家看,才能讓人接受這法子。要麽不做,要做就得一次成功,否則失了威信,以後誰還理你?
劉禪還沒接話,龐統先挺起了學生:“主公,禪兒雖年幼,卻每有奇策。公子封屢經陣仗、剛勇堅毅。就讓他兄弟試試何妨?”
魏延本想親自操辦,可他管著整個第三軍,若隻是百人的試訓那還用不上他這個主將。於是也向劉備進言:“主公,龐軍師之言甚是,末將也以為兩位公子領軍並無不妥。”
龐統又問劉禪:“禪兒,你先說說,打算如何訓練這一百人。”
劉禪看看龐統,又看看龐統身後的老爹,心想看來不立刻說點花出來,老爹不能放心把隊伍交給我。
“師父,父親。弟子想先作半個月隊列訓練。早上練體能,白天練隊列,晚上交流思想。練好了隊列再練作戰技能,最後是戰術配合。”
練隊列這個容易懂,交流思想是啥玩意兒?這可把大夥聽暈了。但見這娃娃信誓旦旦、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又不似作偽。
孔明沉默了一路,此時也開了口:“主公,既然禪兒有把握,便叫他試一試吧。以劉封為將,出不了亂子。”
兩位軍師都這麽說了,左將軍也就準了。於是劉封從江陵被臨時調迴,與劉禪一道搬進了魏延營中。
魏延特意傳令各級軍官無條件配合,又精心挑選出一百精卒撥給二人,個個身強力壯、腦筋靈活。
不想當天便被全部退迴。
魏延頓時傻了,心想這倆娃眼光夠高的,這樣的兵你們都看不上?一下沒忍住,親自到劉封帳中詢問原因。
“二位公子,某親自選的精卒,為何不合公子之意?”
劉禪聞言,拿眼角去瞄劉封。他倆一早商量過,軍務由劉封出麵。劉封向魏延施一軍禮,答道:“將軍,軍營之中,沒有公子,請將軍直唿其名。至於退迴的將士,並非不好,而是末將忖度,既是試驗新訓法,便須以最普通的士卒練之。否則即便練好了,也難說就是訓法之功效。故此退迴這些弟兄,煩將軍重新選派。”
魏延這才恍然大悟。本來嘛,做實驗樣本當然是越普通越好,否則怎麽證明實驗的普適性呢?
“不錯!不錯!原是魏某思慮不周。我這就迴去重新選人,兩位將軍能想到這層,這訓練必見奇效。”
魏延大笑著迴去,對二人不叫公子,又改稱將軍了。劉封大小也是個校官,捧一捧也還罷了,可劉禪這幼兒園都沒畢業的年紀居然也能過一把將軍癮,這待遇除了北朝鮮,滿世界上哪兒找去?
重新選定的一百人很快來報道了。兩兄弟出賬來看,高矮壯瘦,什麽樣的都有。
此時的軍製是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隊,設隊率;二隊為一屯,設屯長;五屯為一曲,設軍侯;二曲為一部,設校尉;二部為一營,設偏將;五營為一軍,設主將。這樣算下來,一軍整好一萬人。不過實際情況並非一成不變,比如魏延黃忠這兩軍每軍就隻有四個營。
魏延這次從現成的編製裏隨機挑了一屯來,因此這素質才會參差不齊。但這畢竟是左將軍親自過問的項目,保險起見,魏延特意派了副將馮習前來交接,以確保指揮順暢。
劉封與馮習互致問候,馮習則叫來屯長與兩名隊率同二位公子見麵。
屯長名叫鄧忠,丹陽人,是從徐州跟隨劉備的老兵。雖然大字不識,但作戰勇猛、頭腦靈光,戰場經驗相當豐富。
一隊隊率叫毛貴,襄陽人,原是劉表的兵,劉備到襄陽,劉表撥給劉備一支小部隊,他從此就成了劉備的部下。
二隊隊率李順,南陽人,是徐庶在新野擴軍所招。赤壁之戰因功剛升為隊率。
三人知道是整訓任務,但副將馮習帶隊、兩位公子擔任訓練官,都明白裏麵肯定不一般。
“從即刻起,訓練正式開始。兩位公子有何指示,但請下令。”馮習表了態,鄧忠與毛貴、李順紛紛答是。
對於馮習劉禪並不陌生。史書上記載,他是公安本地人,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章武元年,劉備起兵伐吳,以馮習、吳班為前部。後猇亭戰敗,為掩護劉備撤退,馮習率軍死戰不退,壯烈犧牲。
劉禪這迴沒拉大哥當替身,自己跟馮習說:“馮將軍,軍營之中沒有公子,我二人既是龐軍師指定的教官,還請以職位相稱。”
“諾。請二位教官下令。”馮習以軍禮迴應,鄧忠等人也跟著行禮。
“好!集合,列隊。”
劉封很幹脆,下達了命令。他雖隻23歲,但自幼在軍營裏摔打,又經曆過戰爭的洗禮,已是久經沙場的老軍人了。
對於軍事的嚴肅和殘酷,劉封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一開始得知這次整訓是阿鬥的提議,他心裏還不免惴惴,搞不明白一向治軍嚴謹的父親為何如此兒戲。待到了公安見到具體的訓練計劃,才不得不佩服父親的眼光。
阿鬥這孩子也真是神奇,一天兵沒當過、一次仗沒打過,卻想得出這種既新奇又巧妙的辦法來。雖然還沒試過,但憑著軍人的直覺,劉封覺得這事能辦成。
若非如此,他又何必這麽上心?
鄧忠答聲“諾”,和兩個隊率去召集隊伍。馮習便站在一旁,看兩位公子這第一把火怎麽燒。
劉禪站在劉封身旁,心裏默默數秒。大約一刻鍾左右,一百人全部到齊,一隊在前、二隊在後站作兩排,隻是行不齊列不整,高矮胖瘦間或雜然。
“將軍,弟兄們到齊了,您訓話吧。”鄧忠立於隊伍最前,行個軍禮,用他說得出的最文明的辭藻向長官複命。
劉封點點頭,沒有說話。邁步走到隊伍近前,把這一百人從頭到尾挨個看過一遍。又迴到開始的位置,轉過身來,麵色已沉了下來。
“諸位,吾二人奉主公之命試訓部隊。自今日起,咱們的榮辱便綁在一起了。訓得好,獎賞自不必說;訓不好,所有人都要受罰,包括我兄弟二人。”
劉封說罷,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劉禪。
士兵們麵麵相覷,不明白弄這個小娃娃來訓什麽。
“鄧忠!”劉封隨即叫了屯長的名字。
“屬下在!”鄧忠高聲迴答。
“從下令到集合,用了整整一刻鍾。若在戰時,這功夫夠打個伏擊了。今日我立個規矩!集合不得超過百息,不到者軍法從事。整訓期內,原有夥食之外,每人每日加主食一斤、肉食六兩。表現優異者另有賞錢。反之,每日訓練不達標者,降低夥食標準;十日不達標,沙汰出局;有意延慢軍令者,斬!”
劉封講完規矩,效果立竿見影。這一屯戰士都是義務兵,每天吃糠咽菜還不少幹活。聽說以後每天都有肉吃,練得好還有賞錢,那還不群情振奮?
這主意自然是劉禪出的。
兩個月的訓練,對體力消耗巨大,保證營養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他的這套訓法從來沒人搞過,對任何人都是全新的考驗。你對人提要求,就得有相應的待遇,否則誰會甘心聽命?
“這位是此次訓練的副教官,第一階段的訓練由副教官負責。”
劉封介紹完,頭也不轉叫道:“劉禪!”
“到!”
劉禪邁前一步,立正站好。他身著一套小號戎裝,個子雖小,身體卻挺得筆直,站在一百名士兵麵前,沒有絲毫露怯。
“交給你了!”
從這個安排也可看出魏黃屬二線部隊,主要執行訓練任務。防務還是張飛在負責。
劉備父子到了黃忠的大帳,其他人早已等候在內。黃忠魏延顧不得其他,陪同眾人先把軍營四處巡視了一圈。
這是劉禪第一次見到古代的軍營。
最外圍是夯土築就的營牆,高一丈、寬四尺,內外兩側各打下一排木柵進行加固,頂部鋪上木板,再以盾牌圍成箭垛。牆外再挖一圈塹壕,寬深各一丈。營門分內外兩道,皆以木柵做就,內置鹿角矮牆等障礙物。
軍營內按功能分作九塊,以井字形道路間隔。中央是帥帳,宿營、糧草、軍械、騾馬、灶棚分布四周。角落處設有廁所,每日派專人清理,運出營區給農戶漚肥。屯糧所挖了消防溝,沙石備妥,儲備水也放置於此,飲用、滅火皆可。另外整備幾塊操場用於集合,也能做些簡單的操練。
眼下並非戰時,官兵們都著常服,隻有執行警戒巡邏任務的才會具甲。軍常服也叫戎裝,上身是斜襟的短袍,堪堪垂過臀部。下身是長褲,小腿部份紮上綁腿方便活動。頭戴圓頂布幘,腳穿布襪布鞋。此刻正值冬季,戎裝裏麵還要穿件帶夾層的襯衣,其中填充了麻絮、蘆葦、鴨羽等保暖之物以禦寒。
兩軍都是四個營八千人的編製,其中三個營駐紮於此,一個營輪換在外執行屯田任務。南方不比北方,雖是冬季,還是可以種些萵筍、蘿卜之類喜涼的蔬菜。
兵源構成較為複雜:除了軍官相對固定,士兵七成為正卒,也即義務兵,服役期兩年,遇戰事可能延長;兩成是更卒,是健全成年男子的短期兵役;剩下一成為謫卒,也叫配軍,是從監獄裏挑出的罪犯,以服役的形式代替服刑。
按兵種劃分,有盾牌、長矛、弓弩、近衛、勤雜等部門。兩軍都未設騎兵,一是因為經費不夠;二是因為南方地形多丘陵,騎兵難以展開。
說是大家一起視察,其實劉備等人根本看不出好來。這些常規操作在他們眼裏早已司空見慣,隻有劉禪這個外行才看啥都新鮮。
若以兩千年後的標準來衡量,這些配置還相當原始。但考慮到當下的技術能力,又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
“黃忠、魏延果是良將。雖然新兵占了大半,但營地內有條不紊,戰士們精神麵貌也挺積極。”劉禪暗自忖度。
他這一路走走看看,不懂就請教黃魏二將。二人對答如流,可見軍事素養很高。精神煥發也是必然的。主公親自視察,還帶著小公子和兩位軍師、四名主將。就問這個陣勢誰敢不精神?
兩個營地轉完已是下午。劉備特意拖過了飯點,趁機考察部隊的夥食情況。
士兵每人每日一斤口糧,以粟和稻米為主,偶爾也會拌些豆粉。調味使用豆豉,蔬菜還算新鮮但量不多。肉食隻有軍官才頓頓有,普通士兵一個月頂多吃一兩迴。酒更不用說,除非執行特殊任務或慶功,否則連軍官也喝不上。
正卒除了管飯,每人每月有三百錢的軍餉。謫卒隻管飯,沒有餉錢。更卒也有三百錢的餉錢,但飯錢得自己出,抵掉之後也就沒剩啥了。
就這個待遇還是光景好的時候。若碰上災年欠收,口糧都不夠吃,更別提發錢了。否則曹操怎麽到處去掘墳挖墓?劉禪心裏暗暗感歎,這樣的條件還要人去拚命,真是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別吃草。
看過了夥食,幾位領導的肚皮也開始造反了。黃忠遂命夥房開飯,幾人都在大帳內就餐。
主將的夥食比士兵的要好很多。除了稻飯,還有肉脯和泡菜。當然,這也就是和士兵比,跟城裏的錦衣玉食比還是有差距的。
“禪兒,怎樣?說說看,你那套練兵之法在此可用得上?”劉備邊吃邊問,也許是太久沒在軍營吃飯了,他對這種感覺還挺懷念。
“兩位將軍治軍有方,練兵之事還是該聽他們的意見。”
“公子過獎。咱們這裏不比雲長、翼德,多是新兵蛋子,正得用些狠招,才好練出成果來。”魏延客套半句,隨即轉入正題。
其他人聞言也都放下筷子,看劉禪如何反應。
劉禪放下碗筷,把嘴裏的飯咽幹淨了,轉頭看劉備:“父親,孩兒年幼,雖有些新想法,卻還須有一人來作主將。”
玄德笑問:“你說,誰來合適?”
“大哥久在營中,可以勝任。請魏將軍撥出百人來受訓,由大哥任主將,孩兒從旁協助,兩個月可見成效。”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張飛望向劉備,咧嘴大笑:“吾等隨主公自涿縣起兵,也不過五百來人。這孩子豪氣了得!開口便敢要支百人部隊來帶。好小子!有膽識!”
劉禪趕緊拍張飛馬屁:“父親和二叔三叔英雄蓋世,率領數百鄉勇直麵十餘萬黃巾軍。侄兒哪有那個膽略?”
張飛聞言大笑不止,劉備怕兒子玩過了頭,板起麵孔出言喝止:“小子張狂,翼德你還誇他?禪兒,帶兵可不是遊戲,軍無戲言,豈能由你胡來?”
劉禪心想要我幫忙的也是你,說我胡來的也是你。我是要把部隊整個改頭換麵,光拿嘴說有啥用?隻有練個真章出來給大家看,才能讓人接受這法子。要麽不做,要做就得一次成功,否則失了威信,以後誰還理你?
劉禪還沒接話,龐統先挺起了學生:“主公,禪兒雖年幼,卻每有奇策。公子封屢經陣仗、剛勇堅毅。就讓他兄弟試試何妨?”
魏延本想親自操辦,可他管著整個第三軍,若隻是百人的試訓那還用不上他這個主將。於是也向劉備進言:“主公,龐軍師之言甚是,末將也以為兩位公子領軍並無不妥。”
龐統又問劉禪:“禪兒,你先說說,打算如何訓練這一百人。”
劉禪看看龐統,又看看龐統身後的老爹,心想看來不立刻說點花出來,老爹不能放心把隊伍交給我。
“師父,父親。弟子想先作半個月隊列訓練。早上練體能,白天練隊列,晚上交流思想。練好了隊列再練作戰技能,最後是戰術配合。”
練隊列這個容易懂,交流思想是啥玩意兒?這可把大夥聽暈了。但見這娃娃信誓旦旦、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又不似作偽。
孔明沉默了一路,此時也開了口:“主公,既然禪兒有把握,便叫他試一試吧。以劉封為將,出不了亂子。”
兩位軍師都這麽說了,左將軍也就準了。於是劉封從江陵被臨時調迴,與劉禪一道搬進了魏延營中。
魏延特意傳令各級軍官無條件配合,又精心挑選出一百精卒撥給二人,個個身強力壯、腦筋靈活。
不想當天便被全部退迴。
魏延頓時傻了,心想這倆娃眼光夠高的,這樣的兵你們都看不上?一下沒忍住,親自到劉封帳中詢問原因。
“二位公子,某親自選的精卒,為何不合公子之意?”
劉禪聞言,拿眼角去瞄劉封。他倆一早商量過,軍務由劉封出麵。劉封向魏延施一軍禮,答道:“將軍,軍營之中,沒有公子,請將軍直唿其名。至於退迴的將士,並非不好,而是末將忖度,既是試驗新訓法,便須以最普通的士卒練之。否則即便練好了,也難說就是訓法之功效。故此退迴這些弟兄,煩將軍重新選派。”
魏延這才恍然大悟。本來嘛,做實驗樣本當然是越普通越好,否則怎麽證明實驗的普適性呢?
“不錯!不錯!原是魏某思慮不周。我這就迴去重新選人,兩位將軍能想到這層,這訓練必見奇效。”
魏延大笑著迴去,對二人不叫公子,又改稱將軍了。劉封大小也是個校官,捧一捧也還罷了,可劉禪這幼兒園都沒畢業的年紀居然也能過一把將軍癮,這待遇除了北朝鮮,滿世界上哪兒找去?
重新選定的一百人很快來報道了。兩兄弟出賬來看,高矮壯瘦,什麽樣的都有。
此時的軍製是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隊,設隊率;二隊為一屯,設屯長;五屯為一曲,設軍侯;二曲為一部,設校尉;二部為一營,設偏將;五營為一軍,設主將。這樣算下來,一軍整好一萬人。不過實際情況並非一成不變,比如魏延黃忠這兩軍每軍就隻有四個營。
魏延這次從現成的編製裏隨機挑了一屯來,因此這素質才會參差不齊。但這畢竟是左將軍親自過問的項目,保險起見,魏延特意派了副將馮習前來交接,以確保指揮順暢。
劉封與馮習互致問候,馮習則叫來屯長與兩名隊率同二位公子見麵。
屯長名叫鄧忠,丹陽人,是從徐州跟隨劉備的老兵。雖然大字不識,但作戰勇猛、頭腦靈光,戰場經驗相當豐富。
一隊隊率叫毛貴,襄陽人,原是劉表的兵,劉備到襄陽,劉表撥給劉備一支小部隊,他從此就成了劉備的部下。
二隊隊率李順,南陽人,是徐庶在新野擴軍所招。赤壁之戰因功剛升為隊率。
三人知道是整訓任務,但副將馮習帶隊、兩位公子擔任訓練官,都明白裏麵肯定不一般。
“從即刻起,訓練正式開始。兩位公子有何指示,但請下令。”馮習表了態,鄧忠與毛貴、李順紛紛答是。
對於馮習劉禪並不陌生。史書上記載,他是公安本地人,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章武元年,劉備起兵伐吳,以馮習、吳班為前部。後猇亭戰敗,為掩護劉備撤退,馮習率軍死戰不退,壯烈犧牲。
劉禪這迴沒拉大哥當替身,自己跟馮習說:“馮將軍,軍營之中沒有公子,我二人既是龐軍師指定的教官,還請以職位相稱。”
“諾。請二位教官下令。”馮習以軍禮迴應,鄧忠等人也跟著行禮。
“好!集合,列隊。”
劉封很幹脆,下達了命令。他雖隻23歲,但自幼在軍營裏摔打,又經曆過戰爭的洗禮,已是久經沙場的老軍人了。
對於軍事的嚴肅和殘酷,劉封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一開始得知這次整訓是阿鬥的提議,他心裏還不免惴惴,搞不明白一向治軍嚴謹的父親為何如此兒戲。待到了公安見到具體的訓練計劃,才不得不佩服父親的眼光。
阿鬥這孩子也真是神奇,一天兵沒當過、一次仗沒打過,卻想得出這種既新奇又巧妙的辦法來。雖然還沒試過,但憑著軍人的直覺,劉封覺得這事能辦成。
若非如此,他又何必這麽上心?
鄧忠答聲“諾”,和兩個隊率去召集隊伍。馮習便站在一旁,看兩位公子這第一把火怎麽燒。
劉禪站在劉封身旁,心裏默默數秒。大約一刻鍾左右,一百人全部到齊,一隊在前、二隊在後站作兩排,隻是行不齊列不整,高矮胖瘦間或雜然。
“將軍,弟兄們到齊了,您訓話吧。”鄧忠立於隊伍最前,行個軍禮,用他說得出的最文明的辭藻向長官複命。
劉封點點頭,沒有說話。邁步走到隊伍近前,把這一百人從頭到尾挨個看過一遍。又迴到開始的位置,轉過身來,麵色已沉了下來。
“諸位,吾二人奉主公之命試訓部隊。自今日起,咱們的榮辱便綁在一起了。訓得好,獎賞自不必說;訓不好,所有人都要受罰,包括我兄弟二人。”
劉封說罷,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劉禪。
士兵們麵麵相覷,不明白弄這個小娃娃來訓什麽。
“鄧忠!”劉封隨即叫了屯長的名字。
“屬下在!”鄧忠高聲迴答。
“從下令到集合,用了整整一刻鍾。若在戰時,這功夫夠打個伏擊了。今日我立個規矩!集合不得超過百息,不到者軍法從事。整訓期內,原有夥食之外,每人每日加主食一斤、肉食六兩。表現優異者另有賞錢。反之,每日訓練不達標者,降低夥食標準;十日不達標,沙汰出局;有意延慢軍令者,斬!”
劉封講完規矩,效果立竿見影。這一屯戰士都是義務兵,每天吃糠咽菜還不少幹活。聽說以後每天都有肉吃,練得好還有賞錢,那還不群情振奮?
這主意自然是劉禪出的。
兩個月的訓練,對體力消耗巨大,保證營養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他的這套訓法從來沒人搞過,對任何人都是全新的考驗。你對人提要求,就得有相應的待遇,否則誰會甘心聽命?
“這位是此次訓練的副教官,第一階段的訓練由副教官負責。”
劉封介紹完,頭也不轉叫道:“劉禪!”
“到!”
劉禪邁前一步,立正站好。他身著一套小號戎裝,個子雖小,身體卻挺得筆直,站在一百名士兵麵前,沒有絲毫露怯。
“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