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一月。
從去年十一月大軍在赤壁紮營,已過去了將近三個月。對於曹操而言,這三個月可是要命的三個月。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病倒的士兵也越來越多。整個旱寨還能滿員的部隊不足三分之一,還都人心惶惶,不知道哪天就會感染到自己。
四處找來的這些郎中治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還行,碰上這麽大的流行病,一個個愁眉苦臉、束手無策。
水寨那邊形勢稍安,一個多月來一直在搞訓練,但效果如何還有待實戰檢驗。
吳軍消停了個把月,天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日常訓練,把三萬將士養的膘肥體壯。可東吳也有東吳的難處,長途補給費時費錢,長期這樣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京口那裏張昭已經在罵娘了,再這麽禍禍下去用不著曹軍打來,自己就得先散夥。
劉備在江夏一直裝病,當然部下們一刻也沒閑著。步軍交由張飛魏延二人訓練指揮,水軍則由關羽統領,關平負責與霍峻聯係。外交戰也在開展,由孔明親自領導,以大公子劉琦的名義網羅荊南四郡的地方官,退曹之後便可無縫接管領地。在此期間,一批不願與曹操合作的荊州士人也陸續來到江夏,有郭攸之、張存、習禎、廖立、向朗、尹默、李譔等,這些人各有專長,都是治國理政的好手,全部被劉備收入麾下,統一交由孔明安排。
根據霍峻傳來的消息,曹軍的疫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召集文武商議之後,大家一致認為動手的時機已經成熟。
左將軍下了最後的決心,確定於二月初二子時發起攻擊,並將進攻計劃告知了周瑜。
水路由霍峻、輔匡、趙融三人偷開水門,堵住上風口焚燒曹軍戰船。陸路由關羽張飛各率馬步軍一萬提前埋伏在曹軍旱寨左右,見水寨火起向旱寨發起進攻。魏延率水軍守衛江夏,作為預備隊。孫乾、蔣琬負責軍需供給,劉備與孔明坐鎮江夏居中調度。
收到江夏的來信,周瑜沉默了半天。江夏送來的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那意思就是二月初二江夏將出兵與曹軍決戰,東吳配合人家要打,不配合人家也照打不誤。
周都督此時必須得搞清楚兩件事,第一件是劉備是真要打還是在詐東吳出兵;第二件是如果是真打,劉備有幾成的把握打贏。
周瑜還沒想明白,軍卒來報吳侯差魯肅前來勞軍,人已經進了營寨。
公瑾聞言大喜,顧不得整理儀容,站起來就往外迎。遠遠看見身材高大的魯肅,上前一把抱住他臂膀,大笑:“子敬,多日不見,神采依舊。”
魯肅笑得也很燦爛,答道:“大都督與曹軍對峙數月,主公放心不下,特遣肅來慰問,一並了解軍情。”
魯肅這個客氣話說的就太客氣了,其實他來的真正目的是軍費消耗太大,後方吃緊,因此被孫權派來催促周瑜盡快結束眼前的僵局。
兩人心照不宣。周瑜哈哈大笑,拉著魯肅的手迴到帳中,命人擺酒設宴款待。魯肅問起軍情,公瑾才把江夏的來信拿給他看。
“公瑾,這劉備是真要出兵嗎?他有必勝的把握?”
周瑜也不能完全肯定:“我也在想此事。劉備絕非表麵那般仁厚,其詭詐不在曹操之下。我近日才知曹軍陸寨出了疫情,戰力大受影響。可劉備數月前便同意江夏與曹軍陸戰,還趁機索要一批錢糧。”
魯肅倒沒什麽過激的反應,淡淡答道:“劉備以微薄之力,與曹操周旋十餘年,自不是泛泛之輩。公瑾,你豈可輕視於他?”
周瑜無奈點頭:“子敬教訓的是。若劉備果真奇襲曹營,這倒是我軍解困的機會。就不知他有幾分可信。”
“既如此,肅去一趟江夏,麵見劉備諸葛亮,為都督討個實信。”
“子敬心思細密,若得你親往,我才放心。”
魯肅也就不再耽擱,放下碗筷就命人備船往江夏去。劉備正在準備總攻,聽人來報江東魯肅求見,馬上命人請來會麵。
魯肅見玄德,與當陽長阪時判若兩人。少了疲倦之色,多了豪邁之情。玄德見到魯肅格外熱情,拱手施禮:“子敬,向日蒙子敬之力,促成孫劉聯盟,備誠為感激。”
魯肅連忙還禮:“此亦為江東之安危,將軍何必掛懷?”
說罷分賓主坐下,命人奉上熱茶。
“左將軍,當陽一別,數月有餘。肅今日往赤壁勞軍,聞將軍欲進攻曹營。公瑾不明就裏,特命肅來詢問詳情,我軍也好唿應。”
劉備還沒答話,人報軍師求見。劉備命人請進孔明,與魯肅見了禮,孔明笑問:“子敬遠來江夏,是為公瑾打探消息耶?”
魯肅聞言,與孔明一起大笑,就算承認了。
孔明看一眼劉備,代主公答道:“吾在京口時便已明告吳侯,孫劉若齊心協力,必破曹操。但周都督一味挾私,毫無誠意,這抗曹之戰,結果尚未可知。”
“孔明這話從何說起?我東吳三萬水師,自柴桑至赤壁,與曹操對峙數月,轉進千餘裏,日費千金,何言毫無誠意?”
“哈哈哈……,子敬這話隻好拿去唬吳侯。大都督自柴桑起兵,不來江夏匯合,卻屯兵於樊口,欲收漁翁之利。見我軍偷襲操水師獲勝,又令我讓出水路,隻在陸上與曹軍對陣。此等心思瞞得了誰?哪有誠意可言?若非天佑我主,使曹軍生了瘟疫,隻怕江夏早已易主多時矣。”
魯肅心中暗歎一口氣,心想公瑾你這麽做的確不是聯盟該有的樣子,但嘴上還得撐門麵:“孔明此言差矣。我東吳精銳盡在水師,陸路作戰不如江夏之軍。大都督如此安排,無非揚長避短,謀求勝局,豈有它意?”
“周都督若似子敬這般磊落,兩家何至齟齬?子敬既來,吾實言告知,冬季幹燥,曹軍染疾數月,戰力大損,此破曹之最佳時機。我軍定計於二月初二進擊曹操,東吳若有心並力擊曹,可於當日率水師北進,攻曹水寨;若公瑾不來,我軍便單獨行動,絕無虛言。”
魯肅點頭表示明白。其實他進得城來見江夏軍在做的各種戰前準備便已知道劉備這一次絕不是光說不練。於是再詢問一些細節,便急著趕迴軍營向周瑜匯報。
周瑜得了實信,心裏有了底,立刻開始籌劃作戰部署。剛與魯肅探討幾句,帳外來報龐統求見。
周瑜又喜,令人引龐統進來。
“子敬,我來與你介紹,這是襄陽龐統,字士元。”
“莫非是鳳雛先生?”
“然。”
“久聞鳳雛大名,今日有幸得晤真顏,真乃平生快事!”
魯肅把龐統捧得夠高的,說實在的,要不是這鳳雛的名頭,龐統這個真顏還真沒啥看頭。
“士元,此乃吾好友魯肅魯子敬,現為吳侯帳下讚軍校尉。”
“幸會幸會,常聽公瑾讚子敬指囷相贈之事,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客套完畢,三人各自落座,周瑜便向龐統問計。龐統笑問:“若大都督與劉備換個位置,敢問都督將如何布置?”
周瑜抬頭想了想,答道:“曹軍既有疫情,軍心不穩。我若是劉備,當引軍趁夜埋伏於曹營兩側,偷開寨門進入營中。命軍隊四處放火,趁火突擊,曹操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迴天。”
龐統笑道:“合當如此。左將軍差人提前告知,怕是希望都督先在水寨弄出動靜來,好吸引曹軍注意,方便他襲營。”
公瑾皺眉沉思一會兒,同意龐統的分析:“這就對了,劉備還是想要利用我軍。”
魯肅聞言急忙相勸:“公瑾,兩家協力,最怕互相猜忌。若能最大限度削弱曹軍,我軍便奮力一戰亦無不妥,畢竟曹操才是江東最大的威脅。”
周瑜權衡再三,做了決定:“我軍便於二月初二夜去曹軍水寨前等候,待劉備動手後再向敵寨發起進攻。”
魯肅聞言還想再勸,龐統卻起身問道:“此戰必可成功,但有一事敢問大都督,若曹軍北撤,都督將如何行動?”
這個問題周瑜早已成竹在胸,微笑迴答:“這有何難?待癱瘓了荊州水師,大江之上我軍再無阻礙,屆時把敗軍留給劉備,我軍可迅速沿江而上,攻取江陵,進而拿下荊襄。”
魯肅聞言,隱約覺得不妥,但又說不出哪裏有問題。龐統則笑而不語,行一個大禮,道:“都督既有此把握,預祝都督成功。龐統便告辭了。”
說罷,龐統起身。周瑜站起還禮,魯肅則追了出來。
“士元兄,留步。”
龐統聞言停住腳步,迴過頭來饒有興趣地看著魯肅:“子敬有何賜教?”
“剛剛士元所言,似有離開江東之意?”
“哦?何以見得?”龐統對魯肅這個問題似乎挺感興趣。
“適才公瑾要進取江陵,兄似語非語,而後又大禮告辭,此非欲離公瑾而去之意?”
“哈哈哈哈……,公瑾世之英傑,吾本以為天下無出其右者。今聽子敬之言,君才亦不在公瑾之下。吾有一言,本欲相告,但觀公瑾顏色,江陵誌在必得,故此未說。”
“先生有何指教,可否說與肅聽?”
“公瑾才識氣度過人,所不足者,每每小覷天下英雄。江陵乃荊州重鎮,曹軍北撤,必會留下精兵強將守衛。大都督若急於進攻,隻怕會有一場苦戰。”
“言之有理,士元兄可否稍待,待我前去勸勸公瑾。”
“不必。其實也怪不得公瑾,東吳欲得荊襄、全長江之險獨有,已多年矣。今有此千載難逢之機,如何肯錯過?便是公瑾不去,吳侯也會命他前去。但公瑾想借曹操之手削弱劉備,隻怕是竹籃打水。”
“此話又怎講?”
“攻略荊襄,劉備手裏攥著一張王牌。曹軍一退,劉備便可以大公子劉琦之名收攏荊襄舊部,人心歸附之,各郡縣可傳檄而定,何必像東吳這般勞師傷財?子敬試想,若你是劉備,頭等大事是搶地盤還是與曹操拚命?”
“果如是,江東又當如何?”
“子敬是明白人。曹軍縱敗,北強南弱之勢亦不可扭轉。以吾之見,十年之內,孫劉維持聯盟則易安,互鬥則難保。”
幸虧這聽話的是魯肅,要是周瑜,非得當麵給龐統一大嘴巴不可。當初攛掇做掉劉備的是誰?要不是周都督顧全大局,左將軍早入土了。如今你要撂挑子了,又把孫劉聯盟拿出來說事,周都督要聽到,不得氣得吐血?
魯肅卻是對龐統佩服得五體投地:“鳳雛真神人也,不知兄離了江東,欲往何處?”
“許都!”
“許都?不可!曹操自任丞相以來,已無當日禮賢下士之風。孔文舉名傳天下,卻全家被害。先生縱不願為東吳效力,也萬不可去投曹操啊!”
“不投曹操,哪裏還有統安身之處?”
“先生方才說過,曹軍一退,左將軍必能籠絡荊州舊部。先生何去不投左將軍,既可一展抱負,又可穩固孫劉聯盟,何樂不為?”
龐統仰天大笑:“子敬,子敬。真君子也。吾戲言耳,其實已有打算,待戰事一了,便去投左將軍。”
從去年十一月大軍在赤壁紮營,已過去了將近三個月。對於曹操而言,這三個月可是要命的三個月。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病倒的士兵也越來越多。整個旱寨還能滿員的部隊不足三分之一,還都人心惶惶,不知道哪天就會感染到自己。
四處找來的這些郎中治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還行,碰上這麽大的流行病,一個個愁眉苦臉、束手無策。
水寨那邊形勢稍安,一個多月來一直在搞訓練,但效果如何還有待實戰檢驗。
吳軍消停了個把月,天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日常訓練,把三萬將士養的膘肥體壯。可東吳也有東吳的難處,長途補給費時費錢,長期這樣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京口那裏張昭已經在罵娘了,再這麽禍禍下去用不著曹軍打來,自己就得先散夥。
劉備在江夏一直裝病,當然部下們一刻也沒閑著。步軍交由張飛魏延二人訓練指揮,水軍則由關羽統領,關平負責與霍峻聯係。外交戰也在開展,由孔明親自領導,以大公子劉琦的名義網羅荊南四郡的地方官,退曹之後便可無縫接管領地。在此期間,一批不願與曹操合作的荊州士人也陸續來到江夏,有郭攸之、張存、習禎、廖立、向朗、尹默、李譔等,這些人各有專長,都是治國理政的好手,全部被劉備收入麾下,統一交由孔明安排。
根據霍峻傳來的消息,曹軍的疫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召集文武商議之後,大家一致認為動手的時機已經成熟。
左將軍下了最後的決心,確定於二月初二子時發起攻擊,並將進攻計劃告知了周瑜。
水路由霍峻、輔匡、趙融三人偷開水門,堵住上風口焚燒曹軍戰船。陸路由關羽張飛各率馬步軍一萬提前埋伏在曹軍旱寨左右,見水寨火起向旱寨發起進攻。魏延率水軍守衛江夏,作為預備隊。孫乾、蔣琬負責軍需供給,劉備與孔明坐鎮江夏居中調度。
收到江夏的來信,周瑜沉默了半天。江夏送來的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那意思就是二月初二江夏將出兵與曹軍決戰,東吳配合人家要打,不配合人家也照打不誤。
周都督此時必須得搞清楚兩件事,第一件是劉備是真要打還是在詐東吳出兵;第二件是如果是真打,劉備有幾成的把握打贏。
周瑜還沒想明白,軍卒來報吳侯差魯肅前來勞軍,人已經進了營寨。
公瑾聞言大喜,顧不得整理儀容,站起來就往外迎。遠遠看見身材高大的魯肅,上前一把抱住他臂膀,大笑:“子敬,多日不見,神采依舊。”
魯肅笑得也很燦爛,答道:“大都督與曹軍對峙數月,主公放心不下,特遣肅來慰問,一並了解軍情。”
魯肅這個客氣話說的就太客氣了,其實他來的真正目的是軍費消耗太大,後方吃緊,因此被孫權派來催促周瑜盡快結束眼前的僵局。
兩人心照不宣。周瑜哈哈大笑,拉著魯肅的手迴到帳中,命人擺酒設宴款待。魯肅問起軍情,公瑾才把江夏的來信拿給他看。
“公瑾,這劉備是真要出兵嗎?他有必勝的把握?”
周瑜也不能完全肯定:“我也在想此事。劉備絕非表麵那般仁厚,其詭詐不在曹操之下。我近日才知曹軍陸寨出了疫情,戰力大受影響。可劉備數月前便同意江夏與曹軍陸戰,還趁機索要一批錢糧。”
魯肅倒沒什麽過激的反應,淡淡答道:“劉備以微薄之力,與曹操周旋十餘年,自不是泛泛之輩。公瑾,你豈可輕視於他?”
周瑜無奈點頭:“子敬教訓的是。若劉備果真奇襲曹營,這倒是我軍解困的機會。就不知他有幾分可信。”
“既如此,肅去一趟江夏,麵見劉備諸葛亮,為都督討個實信。”
“子敬心思細密,若得你親往,我才放心。”
魯肅也就不再耽擱,放下碗筷就命人備船往江夏去。劉備正在準備總攻,聽人來報江東魯肅求見,馬上命人請來會麵。
魯肅見玄德,與當陽長阪時判若兩人。少了疲倦之色,多了豪邁之情。玄德見到魯肅格外熱情,拱手施禮:“子敬,向日蒙子敬之力,促成孫劉聯盟,備誠為感激。”
魯肅連忙還禮:“此亦為江東之安危,將軍何必掛懷?”
說罷分賓主坐下,命人奉上熱茶。
“左將軍,當陽一別,數月有餘。肅今日往赤壁勞軍,聞將軍欲進攻曹營。公瑾不明就裏,特命肅來詢問詳情,我軍也好唿應。”
劉備還沒答話,人報軍師求見。劉備命人請進孔明,與魯肅見了禮,孔明笑問:“子敬遠來江夏,是為公瑾打探消息耶?”
魯肅聞言,與孔明一起大笑,就算承認了。
孔明看一眼劉備,代主公答道:“吾在京口時便已明告吳侯,孫劉若齊心協力,必破曹操。但周都督一味挾私,毫無誠意,這抗曹之戰,結果尚未可知。”
“孔明這話從何說起?我東吳三萬水師,自柴桑至赤壁,與曹操對峙數月,轉進千餘裏,日費千金,何言毫無誠意?”
“哈哈哈……,子敬這話隻好拿去唬吳侯。大都督自柴桑起兵,不來江夏匯合,卻屯兵於樊口,欲收漁翁之利。見我軍偷襲操水師獲勝,又令我讓出水路,隻在陸上與曹軍對陣。此等心思瞞得了誰?哪有誠意可言?若非天佑我主,使曹軍生了瘟疫,隻怕江夏早已易主多時矣。”
魯肅心中暗歎一口氣,心想公瑾你這麽做的確不是聯盟該有的樣子,但嘴上還得撐門麵:“孔明此言差矣。我東吳精銳盡在水師,陸路作戰不如江夏之軍。大都督如此安排,無非揚長避短,謀求勝局,豈有它意?”
“周都督若似子敬這般磊落,兩家何至齟齬?子敬既來,吾實言告知,冬季幹燥,曹軍染疾數月,戰力大損,此破曹之最佳時機。我軍定計於二月初二進擊曹操,東吳若有心並力擊曹,可於當日率水師北進,攻曹水寨;若公瑾不來,我軍便單獨行動,絕無虛言。”
魯肅點頭表示明白。其實他進得城來見江夏軍在做的各種戰前準備便已知道劉備這一次絕不是光說不練。於是再詢問一些細節,便急著趕迴軍營向周瑜匯報。
周瑜得了實信,心裏有了底,立刻開始籌劃作戰部署。剛與魯肅探討幾句,帳外來報龐統求見。
周瑜又喜,令人引龐統進來。
“子敬,我來與你介紹,這是襄陽龐統,字士元。”
“莫非是鳳雛先生?”
“然。”
“久聞鳳雛大名,今日有幸得晤真顏,真乃平生快事!”
魯肅把龐統捧得夠高的,說實在的,要不是這鳳雛的名頭,龐統這個真顏還真沒啥看頭。
“士元,此乃吾好友魯肅魯子敬,現為吳侯帳下讚軍校尉。”
“幸會幸會,常聽公瑾讚子敬指囷相贈之事,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客套完畢,三人各自落座,周瑜便向龐統問計。龐統笑問:“若大都督與劉備換個位置,敢問都督將如何布置?”
周瑜抬頭想了想,答道:“曹軍既有疫情,軍心不穩。我若是劉備,當引軍趁夜埋伏於曹營兩側,偷開寨門進入營中。命軍隊四處放火,趁火突擊,曹操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迴天。”
龐統笑道:“合當如此。左將軍差人提前告知,怕是希望都督先在水寨弄出動靜來,好吸引曹軍注意,方便他襲營。”
公瑾皺眉沉思一會兒,同意龐統的分析:“這就對了,劉備還是想要利用我軍。”
魯肅聞言急忙相勸:“公瑾,兩家協力,最怕互相猜忌。若能最大限度削弱曹軍,我軍便奮力一戰亦無不妥,畢竟曹操才是江東最大的威脅。”
周瑜權衡再三,做了決定:“我軍便於二月初二夜去曹軍水寨前等候,待劉備動手後再向敵寨發起進攻。”
魯肅聞言還想再勸,龐統卻起身問道:“此戰必可成功,但有一事敢問大都督,若曹軍北撤,都督將如何行動?”
這個問題周瑜早已成竹在胸,微笑迴答:“這有何難?待癱瘓了荊州水師,大江之上我軍再無阻礙,屆時把敗軍留給劉備,我軍可迅速沿江而上,攻取江陵,進而拿下荊襄。”
魯肅聞言,隱約覺得不妥,但又說不出哪裏有問題。龐統則笑而不語,行一個大禮,道:“都督既有此把握,預祝都督成功。龐統便告辭了。”
說罷,龐統起身。周瑜站起還禮,魯肅則追了出來。
“士元兄,留步。”
龐統聞言停住腳步,迴過頭來饒有興趣地看著魯肅:“子敬有何賜教?”
“剛剛士元所言,似有離開江東之意?”
“哦?何以見得?”龐統對魯肅這個問題似乎挺感興趣。
“適才公瑾要進取江陵,兄似語非語,而後又大禮告辭,此非欲離公瑾而去之意?”
“哈哈哈哈……,公瑾世之英傑,吾本以為天下無出其右者。今聽子敬之言,君才亦不在公瑾之下。吾有一言,本欲相告,但觀公瑾顏色,江陵誌在必得,故此未說。”
“先生有何指教,可否說與肅聽?”
“公瑾才識氣度過人,所不足者,每每小覷天下英雄。江陵乃荊州重鎮,曹軍北撤,必會留下精兵強將守衛。大都督若急於進攻,隻怕會有一場苦戰。”
“言之有理,士元兄可否稍待,待我前去勸勸公瑾。”
“不必。其實也怪不得公瑾,東吳欲得荊襄、全長江之險獨有,已多年矣。今有此千載難逢之機,如何肯錯過?便是公瑾不去,吳侯也會命他前去。但公瑾想借曹操之手削弱劉備,隻怕是竹籃打水。”
“此話又怎講?”
“攻略荊襄,劉備手裏攥著一張王牌。曹軍一退,劉備便可以大公子劉琦之名收攏荊襄舊部,人心歸附之,各郡縣可傳檄而定,何必像東吳這般勞師傷財?子敬試想,若你是劉備,頭等大事是搶地盤還是與曹操拚命?”
“果如是,江東又當如何?”
“子敬是明白人。曹軍縱敗,北強南弱之勢亦不可扭轉。以吾之見,十年之內,孫劉維持聯盟則易安,互鬥則難保。”
幸虧這聽話的是魯肅,要是周瑜,非得當麵給龐統一大嘴巴不可。當初攛掇做掉劉備的是誰?要不是周都督顧全大局,左將軍早入土了。如今你要撂挑子了,又把孫劉聯盟拿出來說事,周都督要聽到,不得氣得吐血?
魯肅卻是對龐統佩服得五體投地:“鳳雛真神人也,不知兄離了江東,欲往何處?”
“許都!”
“許都?不可!曹操自任丞相以來,已無當日禮賢下士之風。孔文舉名傳天下,卻全家被害。先生縱不願為東吳效力,也萬不可去投曹操啊!”
“不投曹操,哪裏還有統安身之處?”
“先生方才說過,曹軍一退,左將軍必能籠絡荊州舊部。先生何去不投左將軍,既可一展抱負,又可穩固孫劉聯盟,何樂不為?”
龐統仰天大笑:“子敬,子敬。真君子也。吾戲言耳,其實已有打算,待戰事一了,便去投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