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首戰告捷,孔明立刻寫了一份戰報,特意誇大戰果,命人送去樊口給周瑜報喜。
周瑜拿到戰報,見江夏水師夜襲曹營,殺敵兩千、俘虜四千,繳獲艨艟百餘艘,立刻紅眼病就犯了。
程普在一旁見周都督滿臉不悅地將戰報摔在案頭,心中不解,拿起來看了看,問道:“都督,曹軍大敗,都督為何不悅?”
“唉!吾本意使劉備與曹操互鬥,我軍坐收其利。不想荊州水師如此不堪一擊。劉備首戰即有這等戰果,若如此,好處豈非都歸了劉備?”
“那,都督之意,我軍也要出戰?”
“不錯。看來荊州水師非真心歸附,戰力有限。我軍即日啟程,往赤壁南岸下寨,與曹軍隔江相對。修書一封與劉備,今後水戰交與東吳,江夏隻與曹軍步戰即可。”
程普聞言讚道:“此計甚妙!曹操步軍乃天下精銳,劉備若與之戰,必損兵折將。我水師縱橫江海,對付離心離德之荊州軍不在話下。隻不知劉備是否配合。”
“先送去再說,看他如何迴複。”
“遵令!”
周瑜的書信很快到了劉備的麵前,玄德看罷交與諸葛亮,笑道:“軍師,果不出你所料,周公瑾坐不住了。”
孔明看過書信也笑了,一邊把信給眾人傳閱,一邊迴答:“周瑜雅量高致、胸襟過人,但其主孫權性狹自傲,公瑾替吳侯領軍,焉能坐看江夏獲利?”
魏延乃荊州舊將,對東吳一向沒什麽好感,問道:“主公,曹操步軍戰力獨步天下,周瑜要我軍對抗曹軍步兵,他自己去撿水軍的便宜,我們豈能如其所願?”
孔明大笑道:“文長所言正是公瑾真意。但我們不必介懷,應之可也。”
關羽聞言不解,追問一句:“若如此,豈非中了周瑜之計?東吳表麵與我聯盟,實則覬覦荊州,欲漁翁得利,我軍不可不防。”
“雲長、文長,所見皆是。現下我與東吳聯手,怕的是東吳出工不出力,坐看我與曹操火拚。現在周瑜按捺不住要出手,我軍何樂而不為?諸位將軍試想,曹操大寨已紮到了赤壁,他的步軍若天下無敵,為何日日龜縮於寨內,至今不見來攻江夏?”
讓孔明一提醒,眾將才發現其中的古怪。張飛皺著眉毛,微微點頭道:“軍師這樣一說,曹軍的確反常。陸戰本是他的優勢,他卻不用陸軍,專以水師決勝,豈非取短避長?”
劉備望向孔明,問:“軍師可知曹軍為何如此反常?”
“主公,此事易知而。江陵與襄陽探報,曹操近日大肆征召堂醫,所為何來?時下已是隆冬,疾病多發,北人不習水土,更易染病。曹操馬步軍龜縮不出,必是營中大麵積染病,無法出戰。”
孔明說罷,附到劉備耳旁小聲說道:“為求真切,主公尚需令關平與霍峻聯絡。”
劉備連連點頭,此時負責後勤的蔣琬站出奏道:“稟主公,江夏不久前遭東吳洗劫一空,如今人民稀少,又逢冬季全無收獲。僅憑公子從襄陽帶來以及新野運來的物資,難以維持太久。周瑜既要算計我軍,不如借此機會向東吳索要一筆錢糧,以作後備。”
孔明聞言,撫掌大笑:“主公,公琰之言極是。我軍不妨獅子大開口,讓周郎覺得我等隻貪圖小利,全無大誌,好令吳軍放心與曹操對戰。”
劉備也笑道:“錢糧豈是小利?如此便有勞公琰修書一封迴與公瑾。”
“蔣琬領命。”
周瑜收到江夏的迴信時,正在聽眾將匯報拔營起寨的準備工作。看罷來信,周公瑾心情大好,仰天笑曰:“我以為劉備世之梟雄,心懷天下。今觀其言行,亦急功好利之徒耳。”
眾將不解何意,投來疑問的目光,周瑜道:“劉備同意讓出水道,隻與曹操步軍對陣,條件是要我軍錢糧資助。”
眾將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笑的,依舊一臉疑惑。公瑾解釋道:“與曹軍步騎作戰,乃取死之道。劉玄德為了區區蠅頭小利,便舍得將士送命。見利則動,目光短淺。我送他些許錢糧,來日卻可取下整個荊州,這筆買賣不吃虧。”
“都督,我等須留個心眼,若劉備收了錢不去打,又當如何?”甘寧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提出疑問。
“興霸多慮。赤壁距江夏僅三百裏,曹操幾十萬大軍駐紮在此,劉備不找曹操,曹操難道還不去找劉備?陸戰曹軍最強,水戰我軍最強。如今我隻在水裏接敵,卻令江夏軍去死磕曹操,結果還不一目了然?拿下荊襄指日可待。”
眾將齊聲喊是,周瑜便安排船隊,將劉備索要的錢糧如數運往江夏;同時東吳水軍連夜動身,全軍向赤壁開進。
周瑜打著他的小算盤,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曹操已是焦頭爛額。孔明分析的一點不錯,曹軍到達江陵後,北方來的部隊陸續出現高熱、腹瀉、嘔吐等症狀,並且波及的人數越來越多。
戰時軍營出現疫情,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曹操一麵在荊州四處搜羅醫生,一麵嚴格封鎖消息。不過他這個消息也隻能對東吳封鎖,對於深耕荊州多年的劉備壓根就沒用。
一聯係到霍峻,曹營染病的情況劉備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了。商議過後,決定先按兵不動,讓周瑜去打消耗戰,江夏隻坐等曹軍病死就行。
劉備不動,曹操卻不能不動。東吳水軍要在江對麵下寨,這還了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操當即傳張允,命令水師立刻出動,阻止東吳紮營。
張允接到命令犯了難。江東水師戰力本就在荊州之上,如今又占了兵力優勢,自己這點實力實在不足以阻止人家啊。召集部下商議,眾將麵麵相覷,無人發言。張允氣得破口大罵:“平日裏吹牛一個比一個狂,臨陣都成了慫包,一個能拿主意的都沒有。”
眾將低頭,心裏嘀咕:“你不慫包你倒是拿個主意呀,就知道關起門來兇我們。”
讚軍校尉霍峻起身道:“都督,我水軍不敵江東水師,賢愚皆知。今南岸有數千敵船,堅如城郭,咱們這點人去就是送死啊。曹丞相就這麽不在乎弟兄們的性命麽?”
霍峻此言一出,滿室共情,大家紛紛表示讚同,對曹操滿腹怨言。張允何嚐沒有怨言?但他是水軍主帥,怎能表現出來?瞪了一眼霍峻,斥道:“丞相總攬全局,豈能隻盯著水軍?我戰力不如東吳,就更不能讓周瑜在對岸紮營,否則我們還如何走出江麵?”
“都督,三思啊,都督所以為丞相重用,皆因北軍不習水戰,咱們就是唯一的水師啊。若水師覆滅,丞相還會重用都督麽?”
霍峻這句話可真是殺人誅心,一下就擊破了張允的心理防線。對呀,假如自己失去了價值,曹操還會拿我當根蔥嗎?
“那……,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都督,既有軍命,水師不得不戰。但勝敗乃兵家常事,此非人之過,誰能怪罪?不若派出戰船緩緩向南岸逼近,吳軍若隻派小部隊迎擊,我可圍而殲之;若大軍前來,我便主動後退,不與敵軍硬拚,既可保存實力,又交了差,豈非兩全?”
霍峻說了一大堆,其實四個字就能概括——消極怠工。
張允聽了卻如獲至寶,連連稱讚道:“看看!看看!都在一口鍋裏攪飯吃,差距咋那麽大呢?你們都看看,人家仲邈多有辦法?以後都給我學著點!這個辦法好,就這麽辦!”
說罷,張允便給水軍將領們排了排班,誰啥時候出戰,誰啥時候接應,嚴令諸將按照計劃出勤,不許同吳軍死磕,帶出去多少部隊,就得帶迴來多少,否則嚴懲。
主帥下了這樣的命令,你說這仗還用打麽?接下來的幾天,就看見北岸的水軍氣勢磅礴地出發、神采飛揚地迴營,每天是雄赳赳氣昂昂,架勢擺的十足,就是屁的戰果也沒有。
東吳那邊開始還認真出戰,後來發現這幫人壓根也不想打,都是跑來吆喝一通就迴去了,吳軍慢慢也就習慣了,不再把對岸當迴事。
當日輪到霍峻出戰,領著一百條艨艟過了江心。對岸的吳軍看到北軍來了,早已見怪不怪。幾十艘快船稀稀拉拉迎了上來,船上的士兵光著膀子站在船頭笑話敵人:“對岸的慫貨,又來遛彎啦,來,爺爺剛喝了半斤,等我屙出來給你!”
嘩——,吳軍這邊一片嬉笑聲,紛紛附和著嘲笑起敵人。
霍峻嘴角微揚,沒有搭理。建議張允消極怠工隻是第一層,第二層就是要趁吳軍懈怠之時予以重創,這樣既能逼迫吳軍全力出擊,又能提高霍峻等人的話語權,方便日後策應。
所以此時,就是霍峻大顯神通的時候。一聲令下,副官趙融率領五十艘艨艟突然加速,從側麵斜插進來,斷掉了吳軍的退路。霍峻的五十艘戰船則從正麵發起了攻擊。
東吳水軍沒有任何思想準備,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身處前後包夾之勢,完全被動了。被霍峻部一頓胖揍,死傷過半,要不是大本營來人救援,這些人怕是都得交待在這裏。
霍峻也不戀戰,見敵援軍出動,命令部隊立即後撤,退迴水寨。此戰規模雖小,僅殲敵三百,擊沉敵船兩艘,但也是曹軍東進以來的第一場勝仗。曹操收到戰報大喜,立刻將張允找來大加讚賞,沒能阻止東吳下寨的事也不提了。
張允被丞相一通誇獎,心情美上了天。迴來重賞霍峻、趙融,喝令眾將多學學二人。霍峻連忙擺手:“吳軍懈怠,全賴都督運籌、眾將一起麻痹敵軍,末將不過撿個便宜,豈隻我二人之功?都督賞賜,請分與眾人,吾二人焉敢獨占?”
這麽一說,皆大歡喜,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誇獎霍峻會辦事的。張允幹脆就把霍峻提拔為偏將軍,頂了陣亡的蔡塤的位置。
周瑜拿到戰報,見江夏水師夜襲曹營,殺敵兩千、俘虜四千,繳獲艨艟百餘艘,立刻紅眼病就犯了。
程普在一旁見周都督滿臉不悅地將戰報摔在案頭,心中不解,拿起來看了看,問道:“都督,曹軍大敗,都督為何不悅?”
“唉!吾本意使劉備與曹操互鬥,我軍坐收其利。不想荊州水師如此不堪一擊。劉備首戰即有這等戰果,若如此,好處豈非都歸了劉備?”
“那,都督之意,我軍也要出戰?”
“不錯。看來荊州水師非真心歸附,戰力有限。我軍即日啟程,往赤壁南岸下寨,與曹軍隔江相對。修書一封與劉備,今後水戰交與東吳,江夏隻與曹軍步戰即可。”
程普聞言讚道:“此計甚妙!曹操步軍乃天下精銳,劉備若與之戰,必損兵折將。我水師縱橫江海,對付離心離德之荊州軍不在話下。隻不知劉備是否配合。”
“先送去再說,看他如何迴複。”
“遵令!”
周瑜的書信很快到了劉備的麵前,玄德看罷交與諸葛亮,笑道:“軍師,果不出你所料,周公瑾坐不住了。”
孔明看過書信也笑了,一邊把信給眾人傳閱,一邊迴答:“周瑜雅量高致、胸襟過人,但其主孫權性狹自傲,公瑾替吳侯領軍,焉能坐看江夏獲利?”
魏延乃荊州舊將,對東吳一向沒什麽好感,問道:“主公,曹操步軍戰力獨步天下,周瑜要我軍對抗曹軍步兵,他自己去撿水軍的便宜,我們豈能如其所願?”
孔明大笑道:“文長所言正是公瑾真意。但我們不必介懷,應之可也。”
關羽聞言不解,追問一句:“若如此,豈非中了周瑜之計?東吳表麵與我聯盟,實則覬覦荊州,欲漁翁得利,我軍不可不防。”
“雲長、文長,所見皆是。現下我與東吳聯手,怕的是東吳出工不出力,坐看我與曹操火拚。現在周瑜按捺不住要出手,我軍何樂而不為?諸位將軍試想,曹操大寨已紮到了赤壁,他的步軍若天下無敵,為何日日龜縮於寨內,至今不見來攻江夏?”
讓孔明一提醒,眾將才發現其中的古怪。張飛皺著眉毛,微微點頭道:“軍師這樣一說,曹軍的確反常。陸戰本是他的優勢,他卻不用陸軍,專以水師決勝,豈非取短避長?”
劉備望向孔明,問:“軍師可知曹軍為何如此反常?”
“主公,此事易知而。江陵與襄陽探報,曹操近日大肆征召堂醫,所為何來?時下已是隆冬,疾病多發,北人不習水土,更易染病。曹操馬步軍龜縮不出,必是營中大麵積染病,無法出戰。”
孔明說罷,附到劉備耳旁小聲說道:“為求真切,主公尚需令關平與霍峻聯絡。”
劉備連連點頭,此時負責後勤的蔣琬站出奏道:“稟主公,江夏不久前遭東吳洗劫一空,如今人民稀少,又逢冬季全無收獲。僅憑公子從襄陽帶來以及新野運來的物資,難以維持太久。周瑜既要算計我軍,不如借此機會向東吳索要一筆錢糧,以作後備。”
孔明聞言,撫掌大笑:“主公,公琰之言極是。我軍不妨獅子大開口,讓周郎覺得我等隻貪圖小利,全無大誌,好令吳軍放心與曹操對戰。”
劉備也笑道:“錢糧豈是小利?如此便有勞公琰修書一封迴與公瑾。”
“蔣琬領命。”
周瑜收到江夏的迴信時,正在聽眾將匯報拔營起寨的準備工作。看罷來信,周公瑾心情大好,仰天笑曰:“我以為劉備世之梟雄,心懷天下。今觀其言行,亦急功好利之徒耳。”
眾將不解何意,投來疑問的目光,周瑜道:“劉備同意讓出水道,隻與曹操步軍對陣,條件是要我軍錢糧資助。”
眾將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笑的,依舊一臉疑惑。公瑾解釋道:“與曹軍步騎作戰,乃取死之道。劉玄德為了區區蠅頭小利,便舍得將士送命。見利則動,目光短淺。我送他些許錢糧,來日卻可取下整個荊州,這筆買賣不吃虧。”
“都督,我等須留個心眼,若劉備收了錢不去打,又當如何?”甘寧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提出疑問。
“興霸多慮。赤壁距江夏僅三百裏,曹操幾十萬大軍駐紮在此,劉備不找曹操,曹操難道還不去找劉備?陸戰曹軍最強,水戰我軍最強。如今我隻在水裏接敵,卻令江夏軍去死磕曹操,結果還不一目了然?拿下荊襄指日可待。”
眾將齊聲喊是,周瑜便安排船隊,將劉備索要的錢糧如數運往江夏;同時東吳水軍連夜動身,全軍向赤壁開進。
周瑜打著他的小算盤,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曹操已是焦頭爛額。孔明分析的一點不錯,曹軍到達江陵後,北方來的部隊陸續出現高熱、腹瀉、嘔吐等症狀,並且波及的人數越來越多。
戰時軍營出現疫情,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曹操一麵在荊州四處搜羅醫生,一麵嚴格封鎖消息。不過他這個消息也隻能對東吳封鎖,對於深耕荊州多年的劉備壓根就沒用。
一聯係到霍峻,曹營染病的情況劉備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了。商議過後,決定先按兵不動,讓周瑜去打消耗戰,江夏隻坐等曹軍病死就行。
劉備不動,曹操卻不能不動。東吳水軍要在江對麵下寨,這還了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操當即傳張允,命令水師立刻出動,阻止東吳紮營。
張允接到命令犯了難。江東水師戰力本就在荊州之上,如今又占了兵力優勢,自己這點實力實在不足以阻止人家啊。召集部下商議,眾將麵麵相覷,無人發言。張允氣得破口大罵:“平日裏吹牛一個比一個狂,臨陣都成了慫包,一個能拿主意的都沒有。”
眾將低頭,心裏嘀咕:“你不慫包你倒是拿個主意呀,就知道關起門來兇我們。”
讚軍校尉霍峻起身道:“都督,我水軍不敵江東水師,賢愚皆知。今南岸有數千敵船,堅如城郭,咱們這點人去就是送死啊。曹丞相就這麽不在乎弟兄們的性命麽?”
霍峻此言一出,滿室共情,大家紛紛表示讚同,對曹操滿腹怨言。張允何嚐沒有怨言?但他是水軍主帥,怎能表現出來?瞪了一眼霍峻,斥道:“丞相總攬全局,豈能隻盯著水軍?我戰力不如東吳,就更不能讓周瑜在對岸紮營,否則我們還如何走出江麵?”
“都督,三思啊,都督所以為丞相重用,皆因北軍不習水戰,咱們就是唯一的水師啊。若水師覆滅,丞相還會重用都督麽?”
霍峻這句話可真是殺人誅心,一下就擊破了張允的心理防線。對呀,假如自己失去了價值,曹操還會拿我當根蔥嗎?
“那……,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都督,既有軍命,水師不得不戰。但勝敗乃兵家常事,此非人之過,誰能怪罪?不若派出戰船緩緩向南岸逼近,吳軍若隻派小部隊迎擊,我可圍而殲之;若大軍前來,我便主動後退,不與敵軍硬拚,既可保存實力,又交了差,豈非兩全?”
霍峻說了一大堆,其實四個字就能概括——消極怠工。
張允聽了卻如獲至寶,連連稱讚道:“看看!看看!都在一口鍋裏攪飯吃,差距咋那麽大呢?你們都看看,人家仲邈多有辦法?以後都給我學著點!這個辦法好,就這麽辦!”
說罷,張允便給水軍將領們排了排班,誰啥時候出戰,誰啥時候接應,嚴令諸將按照計劃出勤,不許同吳軍死磕,帶出去多少部隊,就得帶迴來多少,否則嚴懲。
主帥下了這樣的命令,你說這仗還用打麽?接下來的幾天,就看見北岸的水軍氣勢磅礴地出發、神采飛揚地迴營,每天是雄赳赳氣昂昂,架勢擺的十足,就是屁的戰果也沒有。
東吳那邊開始還認真出戰,後來發現這幫人壓根也不想打,都是跑來吆喝一通就迴去了,吳軍慢慢也就習慣了,不再把對岸當迴事。
當日輪到霍峻出戰,領著一百條艨艟過了江心。對岸的吳軍看到北軍來了,早已見怪不怪。幾十艘快船稀稀拉拉迎了上來,船上的士兵光著膀子站在船頭笑話敵人:“對岸的慫貨,又來遛彎啦,來,爺爺剛喝了半斤,等我屙出來給你!”
嘩——,吳軍這邊一片嬉笑聲,紛紛附和著嘲笑起敵人。
霍峻嘴角微揚,沒有搭理。建議張允消極怠工隻是第一層,第二層就是要趁吳軍懈怠之時予以重創,這樣既能逼迫吳軍全力出擊,又能提高霍峻等人的話語權,方便日後策應。
所以此時,就是霍峻大顯神通的時候。一聲令下,副官趙融率領五十艘艨艟突然加速,從側麵斜插進來,斷掉了吳軍的退路。霍峻的五十艘戰船則從正麵發起了攻擊。
東吳水軍沒有任何思想準備,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身處前後包夾之勢,完全被動了。被霍峻部一頓胖揍,死傷過半,要不是大本營來人救援,這些人怕是都得交待在這裏。
霍峻也不戀戰,見敵援軍出動,命令部隊立即後撤,退迴水寨。此戰規模雖小,僅殲敵三百,擊沉敵船兩艘,但也是曹軍東進以來的第一場勝仗。曹操收到戰報大喜,立刻將張允找來大加讚賞,沒能阻止東吳下寨的事也不提了。
張允被丞相一通誇獎,心情美上了天。迴來重賞霍峻、趙融,喝令眾將多學學二人。霍峻連忙擺手:“吳軍懈怠,全賴都督運籌、眾將一起麻痹敵軍,末將不過撿個便宜,豈隻我二人之功?都督賞賜,請分與眾人,吾二人焉敢獨占?”
這麽一說,皆大歡喜,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誇獎霍峻會辦事的。張允幹脆就把霍峻提拔為偏將軍,頂了陣亡的蔡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