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劉琦的表奏,劉表的眼眶有些濕潤。這個一向不被自己喜愛的大兒子如今懂得體諒父親了。他現在雖想削弱蔡氏傳位長子,但又不願看到荊州內亂便宜了外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荊州和倆兒子他還是要兼得的。
如果劉表還有時間能夠收迴蔡氏的權力,他可以做些事讓兩個兒子都能在荊州安安穩穩地過下去。但劉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這件事他已是無能為力了。事已至此,至少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給兩個兒子都找一條出路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所以他一直在猶豫,猶豫的就是怎麽既保住荊州又保住大兒子的命。至於蔡氏,那隻能交給後人去煩心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琮兒啊,你的這一注究竟是不是福呢?”劉表若有所思,喃喃自語。隨即命人把魏延找來。
“主公喚末將有何吩咐?”魏延跨著大步,施了個軍禮。
“文長。大公子請兵去江夏。我意著你的兩萬襄陽守軍與大公子同去,公子的安危就交給你了。”
魏延聞言一驚:“主公,我若調去江夏,襄陽防務怎麽辦?”
劉表慘然一笑:“襄陽防務輪不到你操心,也輪不到我操心,你走了蔡瑁自然會去接手。”
“主公,那您豈不是……”
魏延後半句沒說出來,劉表也知道是什麽意思。
“我這把老骨頭了,還有什麽所謂?蔡瑁現在還無法染指江夏,趁此時機,你與大公子速速前往。記得,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大公子的安全。”
魏延不再說什麽,眼前這個老人雖然有些迂腐,但臨終之時卻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隻希望安排好子女,其他都不重要。
“末將領命。”
“這是調令和兵符,你迴去準備準備,盡快出發。派個靠得住的人去大公子府上與他聯絡清楚,以後的事你就自己掂量吧。”
“諾。”魏延接過調令,收下兵符,轉身離開。
劉表看著他走出去的背影,感到一股寒意從腳邊升起。
“唉,琦兒,你若早幾年成為現在這樣該多好啊……,老了,都老了。”
劉琦與魏延的兩萬兵馬於次日出城,奔江夏而去。得知這個消息,蔡瑁喜出望外,立刻領著劉琮來見蔡氏。
“阿姊,大公子與魏延的兩萬人馬今早已經出城去往江夏,襄陽城以後就是咱們說了算啦,阿姊這一招真妙。”
劉琮雖不知道蔡瑁說的這一招是哪一招,但劉琦一走自己的接班就穩了,心裏也是興奮異常。
蔡夫人聞言冷笑道:“劉琦跟著魏延去江夏,你以為是好事?以後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來。”
蔡瑁一愣:“阿姊的意思是——”
“罷了,走了就走了吧,先顧了眼前再說。你派人盯著點老頭子。對了,魏延一走,襄陽的城防你怎麽安排?”
“阿姊放心,我已從樊城調文聘所部來接管城防。文聘是我的人,絕對可靠。”
“那就這樣吧,總算可以輕鬆些日子了。你們退下吧,我乏了。”
“諾。”
“孩兒告退,母親保重。”
在新野,劉備收到劉琦與魏延進駐江夏的消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陳到和夜梟也撤了迴來不用再暗中跟著劉琦。
“軍師,此次多虧軍師運籌,劉琦總算有驚無險。”
“主公過譽。吾與孔明比,直如駑馬配麒麟,燕雀配鳳凰。既然襄陽無事,主公還是再辛苦一趟,盡早請孔明出山為上。”
“正是!明日起我齋戒沐浴三日,再備重禮去請孔明。”
劉備說到做到。當真第二日開始齋戒,整整啃了三天白菜。晚上也不來甘夫人房中了,每天來逗一會兒孩子就走。弄得阿鬥直唿煩人,心說老爹你為了挖個人吃糠咽菜就算了,還撇下老婆不玩來玩我,你是不是有點過分?幸虧你這是把諸葛亮給我請來了,要不然迴頭讓我自己去請,我才受不了這個罪。有病嗦!
第三天清晨,劉玄德正經洗了個澡,身上噴香香,穿上峨冠博帶,坐上寶馬雕車,前麵勇士開道,後麵重禮隨行,煞有介事地往隆中而來。
當然,以這種速度一天是走不到的,所以還帶了半路過夜用的家夥。為了凸顯誠意,野營也得洗澡,洗完接著噴香香,接著峨冠博帶,接著坐寶馬。
折騰一路到了隆中,時間已接近中午。劉備第三次站在草廬的院門前,但這一次他沒有叩門。因為動靜太大,孔明早就跑出來看熱鬧了。
“左將軍?這是?”孔明見劉備儀仗而來,也覺得詫異。
玄德深施一禮,朗聲道:“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求見孔明先生。”
諸葛亮差點笑場,心說你都來兩趟了咋還自我介紹呢。但人家這麽正式地行禮,不還禮也不合適。隻得整理衣冠,還禮道:“南陽布衣諸葛亮,見過左將軍。”
兩人施完禮,孔明把玄德讓進門來,引他來到草堂。剛想說請坐,隻見劉備已然拜倒,高聲懇求:“蒼生蒙難,國事不堪。民不聊生,七十載矣。備名微德薄,妄議中興。求先生以天下為念,出山相助,備拱聽明誨,死不相負。”
孔明聞言,再看劉備準備的如此正式,內心非常感動。上前一步扶起劉備,拜而言道:“主公仁德,昭於四海,三顧之恩,恩莫大焉。亮不才,願隨主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備本以為孔明會像前次那樣推辭一番,不想他竟然直接拜倒改稱主公了,一下愣在當場,不知所措。
直到孔明禮畢起身,玄德才喜極而笑。上前扶起孔明,拉著他的手激動到不知該說些什麽。
孔明讓出主位給玄德坐了,自己坐在客位,然後招唿家眷拜見。少時,孔明之弟諸葛均、妻黃月英以及那個兩次給劉備開門的小童都轉出後堂,來給劉備行禮。
玄德連忙叫起大家,命人搬來禮物。孔明推辭,玄德擺手道:“孔明既願助我,合當收下,表我與君榮辱與共、禍福同當之意。”
諸葛亮點點頭:“既如此,亮忝竊厚禮。”
說罷,屏退眾人,草廬之中隻剩孔明與玄德對坐。孔明為玄德奉上一杯茶,站起身來走到堂前掛著的那副地圖前,對劉備言道:“主公欲爭天下,亮試為謀之。董卓以來,豪傑並起,十餘年間,傾軋不斷。其中佼佼者,曹操、袁紹二人。操比於紹,名微而眾寡,然能以弱勝強、終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擁百萬之眾,動天子之名,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地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亦不可圖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帝業之資。今劉表多病,命在旦夕,劉璋暗弱,張魯侵淩。主公若能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總攬英雄,鼎足以待。若中原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主公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孔明在地圖前邊指點邊為劉備講解這一長篇策論,劉備聽罷耳目一新。他雖打了一輩子仗,卻從未像今天這樣站在上帝的視角去考慮過戰略格局問題,而諸葛亮的這一番分析徹底打開了他的視野。
劉備的激動無以言表,聽著聽著便不自覺地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地圖前仔細察看。待孔明說完,劉備撫掌感歎:“吾戎馬二十餘載,未若今日知天下之事。孔明真神人也,備得相助,如魚得水矣。”
孔明忙稱不敢,再請劉備坐下,兩人喝了一會兒茶,孔明問道:“主公,劉琦是否已去江夏?”
“然。劉琦與魏延率軍兩萬已離開襄陽。”
“既如此,主公也要做好準備了。”
劉備有點不懂了,劉琦去往江夏,不是應該暫時太平了麽?
“此話怎講?我們要準備什麽?”
“準備迎戰曹軍。”
“曹軍要來?何以知之?”
“主公,劉表調走魏延,將襄陽交與蔡瑁,是自知時日無多,難以與蔡氏周旋,故退而求其次保住大公子性命。”
“誠如是。襄陽到了蔡瑁手裏,我們在新野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劉表一旦不在,曹操必趁荊州混亂之際南下。屆時襄陽定會坐看主公與曹兵對耗,曹兵勝則以逸待勞,新野勝則黃雀在後,主公豈可入彀?”
“原來如此,當如何應對?”
“主公勿慮,且迴新野與元直共商對策。”
劉備點頭稱是,諸葛亮又叫來弟弟與妻子,叮囑道:“吾受左將軍三顧之恩,許以驅馳。月英便與我同往新野,叔衡與阿稚且留在草廬,勤耕勤讀,不可荒廢。”
黃月英聞言轉去內室收拾,諸葛均俯首稱是。然後玄德命從人找個地方埋鍋造飯,與孔明一家吃過午飯便帶著孔明夫婦,辭別了諸葛均和那個叫阿稚的小童,返迴新野。
如果劉表還有時間能夠收迴蔡氏的權力,他可以做些事讓兩個兒子都能在荊州安安穩穩地過下去。但劉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這件事他已是無能為力了。事已至此,至少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給兩個兒子都找一條出路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所以他一直在猶豫,猶豫的就是怎麽既保住荊州又保住大兒子的命。至於蔡氏,那隻能交給後人去煩心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琮兒啊,你的這一注究竟是不是福呢?”劉表若有所思,喃喃自語。隨即命人把魏延找來。
“主公喚末將有何吩咐?”魏延跨著大步,施了個軍禮。
“文長。大公子請兵去江夏。我意著你的兩萬襄陽守軍與大公子同去,公子的安危就交給你了。”
魏延聞言一驚:“主公,我若調去江夏,襄陽防務怎麽辦?”
劉表慘然一笑:“襄陽防務輪不到你操心,也輪不到我操心,你走了蔡瑁自然會去接手。”
“主公,那您豈不是……”
魏延後半句沒說出來,劉表也知道是什麽意思。
“我這把老骨頭了,還有什麽所謂?蔡瑁現在還無法染指江夏,趁此時機,你與大公子速速前往。記得,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大公子的安全。”
魏延不再說什麽,眼前這個老人雖然有些迂腐,但臨終之時卻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隻希望安排好子女,其他都不重要。
“末將領命。”
“這是調令和兵符,你迴去準備準備,盡快出發。派個靠得住的人去大公子府上與他聯絡清楚,以後的事你就自己掂量吧。”
“諾。”魏延接過調令,收下兵符,轉身離開。
劉表看著他走出去的背影,感到一股寒意從腳邊升起。
“唉,琦兒,你若早幾年成為現在這樣該多好啊……,老了,都老了。”
劉琦與魏延的兩萬兵馬於次日出城,奔江夏而去。得知這個消息,蔡瑁喜出望外,立刻領著劉琮來見蔡氏。
“阿姊,大公子與魏延的兩萬人馬今早已經出城去往江夏,襄陽城以後就是咱們說了算啦,阿姊這一招真妙。”
劉琮雖不知道蔡瑁說的這一招是哪一招,但劉琦一走自己的接班就穩了,心裏也是興奮異常。
蔡夫人聞言冷笑道:“劉琦跟著魏延去江夏,你以為是好事?以後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來。”
蔡瑁一愣:“阿姊的意思是——”
“罷了,走了就走了吧,先顧了眼前再說。你派人盯著點老頭子。對了,魏延一走,襄陽的城防你怎麽安排?”
“阿姊放心,我已從樊城調文聘所部來接管城防。文聘是我的人,絕對可靠。”
“那就這樣吧,總算可以輕鬆些日子了。你們退下吧,我乏了。”
“諾。”
“孩兒告退,母親保重。”
在新野,劉備收到劉琦與魏延進駐江夏的消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陳到和夜梟也撤了迴來不用再暗中跟著劉琦。
“軍師,此次多虧軍師運籌,劉琦總算有驚無險。”
“主公過譽。吾與孔明比,直如駑馬配麒麟,燕雀配鳳凰。既然襄陽無事,主公還是再辛苦一趟,盡早請孔明出山為上。”
“正是!明日起我齋戒沐浴三日,再備重禮去請孔明。”
劉備說到做到。當真第二日開始齋戒,整整啃了三天白菜。晚上也不來甘夫人房中了,每天來逗一會兒孩子就走。弄得阿鬥直唿煩人,心說老爹你為了挖個人吃糠咽菜就算了,還撇下老婆不玩來玩我,你是不是有點過分?幸虧你這是把諸葛亮給我請來了,要不然迴頭讓我自己去請,我才受不了這個罪。有病嗦!
第三天清晨,劉玄德正經洗了個澡,身上噴香香,穿上峨冠博帶,坐上寶馬雕車,前麵勇士開道,後麵重禮隨行,煞有介事地往隆中而來。
當然,以這種速度一天是走不到的,所以還帶了半路過夜用的家夥。為了凸顯誠意,野營也得洗澡,洗完接著噴香香,接著峨冠博帶,接著坐寶馬。
折騰一路到了隆中,時間已接近中午。劉備第三次站在草廬的院門前,但這一次他沒有叩門。因為動靜太大,孔明早就跑出來看熱鬧了。
“左將軍?這是?”孔明見劉備儀仗而來,也覺得詫異。
玄德深施一禮,朗聲道:“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求見孔明先生。”
諸葛亮差點笑場,心說你都來兩趟了咋還自我介紹呢。但人家這麽正式地行禮,不還禮也不合適。隻得整理衣冠,還禮道:“南陽布衣諸葛亮,見過左將軍。”
兩人施完禮,孔明把玄德讓進門來,引他來到草堂。剛想說請坐,隻見劉備已然拜倒,高聲懇求:“蒼生蒙難,國事不堪。民不聊生,七十載矣。備名微德薄,妄議中興。求先生以天下為念,出山相助,備拱聽明誨,死不相負。”
孔明聞言,再看劉備準備的如此正式,內心非常感動。上前一步扶起劉備,拜而言道:“主公仁德,昭於四海,三顧之恩,恩莫大焉。亮不才,願隨主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備本以為孔明會像前次那樣推辭一番,不想他竟然直接拜倒改稱主公了,一下愣在當場,不知所措。
直到孔明禮畢起身,玄德才喜極而笑。上前扶起孔明,拉著他的手激動到不知該說些什麽。
孔明讓出主位給玄德坐了,自己坐在客位,然後招唿家眷拜見。少時,孔明之弟諸葛均、妻黃月英以及那個兩次給劉備開門的小童都轉出後堂,來給劉備行禮。
玄德連忙叫起大家,命人搬來禮物。孔明推辭,玄德擺手道:“孔明既願助我,合當收下,表我與君榮辱與共、禍福同當之意。”
諸葛亮點點頭:“既如此,亮忝竊厚禮。”
說罷,屏退眾人,草廬之中隻剩孔明與玄德對坐。孔明為玄德奉上一杯茶,站起身來走到堂前掛著的那副地圖前,對劉備言道:“主公欲爭天下,亮試為謀之。董卓以來,豪傑並起,十餘年間,傾軋不斷。其中佼佼者,曹操、袁紹二人。操比於紹,名微而眾寡,然能以弱勝強、終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擁百萬之眾,動天子之名,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地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亦不可圖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帝業之資。今劉表多病,命在旦夕,劉璋暗弱,張魯侵淩。主公若能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總攬英雄,鼎足以待。若中原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主公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孔明在地圖前邊指點邊為劉備講解這一長篇策論,劉備聽罷耳目一新。他雖打了一輩子仗,卻從未像今天這樣站在上帝的視角去考慮過戰略格局問題,而諸葛亮的這一番分析徹底打開了他的視野。
劉備的激動無以言表,聽著聽著便不自覺地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地圖前仔細察看。待孔明說完,劉備撫掌感歎:“吾戎馬二十餘載,未若今日知天下之事。孔明真神人也,備得相助,如魚得水矣。”
孔明忙稱不敢,再請劉備坐下,兩人喝了一會兒茶,孔明問道:“主公,劉琦是否已去江夏?”
“然。劉琦與魏延率軍兩萬已離開襄陽。”
“既如此,主公也要做好準備了。”
劉備有點不懂了,劉琦去往江夏,不是應該暫時太平了麽?
“此話怎講?我們要準備什麽?”
“準備迎戰曹軍。”
“曹軍要來?何以知之?”
“主公,劉表調走魏延,將襄陽交與蔡瑁,是自知時日無多,難以與蔡氏周旋,故退而求其次保住大公子性命。”
“誠如是。襄陽到了蔡瑁手裏,我們在新野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劉表一旦不在,曹操必趁荊州混亂之際南下。屆時襄陽定會坐看主公與曹兵對耗,曹兵勝則以逸待勞,新野勝則黃雀在後,主公豈可入彀?”
“原來如此,當如何應對?”
“主公勿慮,且迴新野與元直共商對策。”
劉備點頭稱是,諸葛亮又叫來弟弟與妻子,叮囑道:“吾受左將軍三顧之恩,許以驅馳。月英便與我同往新野,叔衡與阿稚且留在草廬,勤耕勤讀,不可荒廢。”
黃月英聞言轉去內室收拾,諸葛均俯首稱是。然後玄德命從人找個地方埋鍋造飯,與孔明一家吃過午飯便帶著孔明夫婦,辭別了諸葛均和那個叫阿稚的小童,返迴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