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料定江夏軍中有內奸這完全是猜測,但有人對此是確信無疑的。這人一個是蔡瑁,另一個就是內奸本奸江夏都督蘇飛。當然蘇飛這個內奸此刻當的有點尷尬,因為他光顧著給吳軍放水卻忘了給自己留跑路的時間,結果一不小心成了吳軍的俘虜。
聽說吳侯準備在孫堅墓前砍了自己的腦袋和黃祖的頭擺在一起祭奠亡魂,蘇飛直覺得諷刺。
淩統和董襲或許覺得自己一頭碰上江夏水軍的指揮艦純屬運氣好,隻有蘇飛心裏清楚那都是因為他約束其他戰船讓出戰場位置的結果。但他此刻這一肚子苦水也沒法跟吳軍說,就算說了也沒人會信。
“唉——”,蘇飛心裏暗自歎氣,心想這可真是損人不利己天打雷劈呀。但迴頭一想似乎也沒別的辦法,不照蔡瑁的指示自己在襄陽的家人就得掉腦袋,相比之下還是掉自己這顆腦袋比較劃算。
蘇飛在此自嘲,有一個人卻真的在為他著急,就是那個被他忽悠到東吳來的甘寧甘興霸。甘寧此刻跪在孫權的麵前,求孫權網開一麵放過自己的恩人,他可以不要官職和賞賜為孫權做個普通的士兵。
孫權有點感動,這種兄弟之情一直都是打動他的,因為這是他從小到大都渴望卻從來沒有感受過的——當然他自己也沒有。孫權走上一步扶起甘寧,溫和地說:“興霸,你是我東吳的希望。蘇飛既是你的恩人,也就是我的恩人。你去放了他吧,隨他來去。”
甘寧聞言感激流涕,立刻跪下給孫權拜了三拜。孫權雙手將甘寧扶起,拍拍他結實的肩膀以示鼓勵。
於是蘇飛夢幻一般地獲得了釋放,甘寧親自將他送出營門,向蘇飛施禮告別:“蘇都督,甘寧能做的也就如此了,都督保重,日後戰場再見,各為其主。”
蘇飛心頭感慨良多,自己利用了甘寧、害死了黃祖,本以為一死是活該報應。不想無心插柳撿迴一條命,於是也向甘寧一拜道:“興霸救命之恩沒齒難忘。蘇某迴去接走家人,從此隱居山林,你我再無相見之日。”
蘇飛走了,江夏丟了。
襄陽城中,消息一波三折。
最後的情報是東吳劫走了江夏的一切,留下一座空城返迴柴桑。劉表的議事廳裏一片愁雲,隻有蔡瑁臉上掛著刻意掩飾卻依然掩飾不住的得意。
“主公,江夏乃荊襄門戶。東吳棄之不顧,我當分兵前去駐防,以防東吳再來呀!”蒯越出列奏道。
“善。蔡瑁,荊州兵馬一向由你調度,你且說說如何調兵?”
劉表看向蔡瑁,蔡瑁卻一臉為難地迴答:“主公,荊州各處兵馬本就吃緊,江夏又是重鎮,原有步兵二萬水軍四萬,占了荊州兵力三分之一,這旦夕之間無力填補啊。”
蔡瑁話音剛落,隊列中閃出伊籍,奏道:“除江夏外,荊州其餘七郡每郡抽四千兵士,即可調兵二萬八千,足以解江夏之需。”
蔡瑁急忙道:“主公,各郡兵力本就捉襟見肘,平叛剿匪尚不足用,一旦抽走,隻怕又有民變啊。”
劉表沉默了,江夏是不能放棄的,但蔡瑁之言似乎也有道理,這才是兩難。
蔡瑁見劉表猶豫,向蒯越使個眼神。蒯越會意,出班奏陳:“主公,襄陽現有兩萬守軍,何不先調去江夏以解燃眉之急?待征募足備再調迴襄陽,可保兩全。”
劉表聞言愕然:“若如此,曹兵北犯,何以迎敵?”
“主公無憂,曹兵若來,新野劉備可以禦之,我再從諸郡集結亦可。”
劉表這才反應過來,心說剛剛蔡瑁才說調不出兵去江夏,怎麽曹操來了就調的出了?你們一個捂著各郡兵馬不讓動,一個慫恿把襄陽的守軍調走,這是想幹啥?
文官那裏又轉出傅巽道:“主公,東吳棄江夏而退,非不欲據有,乃恐我發兵東吳力不逮也。主公若不據江夏,東吳必複據之。若如此,曹操北來,孫權東至,襄陽縱然有兵亦於事無補啊。”
傅巽這話讓劉表有些心動了,畢竟隻有保住荊州才有繼位的問題。如果真像傅巽設想的那樣把荊州搞沒了,那倆兒子一個也別想落上好。
他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難下決心,歎道:“容吾思之,公等且退。”
劉表說罷起身入內,眾人各自散去。
劉琦見父親憂心忡忡,自己也覺煩悶。迴到府裏茶飯不思,一直在想江夏的事。他雖看不透時局,但對蔡瑁是了解的。看今日蔡瑁的神情,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正此時,門人進來傳報。
“公子,左將軍麾下軍師徐庶求見。”
“誰?”
“左將軍麾下軍師徐庶求見。”
劉琦聞言大喜,忙道:“快請,閣樓奉茶,所有人不得靠近。”
“諾。”
徐庶自然是奉劉備之命來的,劉琦知道徐庶專門拜訪一定有機密商談,故此將他帶到院落一角的閣樓上,兩人上去後再命人撤走樓梯,此處就成了個完全隔離的空間,以防被人偷聽。
“元直先生,請用茶。”因為沒有傭人,劉琦隻能親手為徐庶奉茶。
“謝公子。”
“江夏之事,左將軍知之否?”
“知之矣,但不知劉荊州作何打算。”
“唉,今日議事,群臣力主分兵江夏。蔡瑁卻言各處兵力吃緊,無兵可調。蒯越遂建議將襄陽守軍調往江夏,父親尚自猶豫,未知結果如何。”
“此即左將軍所以遣庶來此。”
劉琦聞言來了精神:“哦?莫非叔父有何良策?”
徐庶點點頭,沒有馬上迴答,先喝了兩口茶,才緩緩說到:“公子可知令尊為何遲遲不願調走襄陽守軍?”
“襄陽乃荊州首腦所在,豈可無兵防守?”
“此其一也。”
“莫非還有其二?”
“魏延受蔡瑁打壓多年,劉荊州令其執掌襄陽防務,其意不言自明。令尊這是在為公子布局,徐徐削弱蔡氏,以圖公子順利繼位。”
“啊?”劉琦這才恍然大悟。
徐庶接著歎了口氣:“然而蔡氏之中亦有智能之士,江夏之亂,便是妙招。”
“什麽!?這不可能!”劉琦這下徹底震驚了,不是他對蔡瑁的人品有多期待,而是他實在想不出他們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有啥好處。
“公子試想,蔡瑁擅權多年,唯獨江夏水潑不進。今黃祖受戮,令尊去一臂膀,若再將魏延調走,你父子豈非皆落入蔡氏之手?”
劉琦這才了解到情況何其危急,急得一下跳了起來,左搖右晃,驚得滿頭大汗。他顛三倒四了半天才又想起徐庶來,慌忙在徐庶身邊坐下,拉著徐庶的衣袖詢問對策:“若如此,我當如何?”
徐庶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公子,蔡氏這一招等於攤牌,劉荊州也無力迴天矣。之所以遲遲不願調走魏延,實在是為公子安危掛懷而已。”
“父親——”,劉琦痛哭失聲,感到一陣虛弱。如果連自己這個名震天下的老爹都鬥不過蔡氏,他又還有什麽希望。
徐庶默默地喝著茶,任由劉琦哭罷,出言勸道:“如今之情勢,公子之安危,令尊之安危,荊州之安危,全在公子一念之間。”
“先生此話怎講?”劉琦聽徐庶的語氣還有挽救的辦法,不覺抬起頭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問。
“公子,襄陽已是危局。公子若戀棧於此,非但難以自保,恐還將遺禍於令尊。為今之計,公子何不主動上表,領兵前往江夏避禍?”
劉琦聞言沒有說話,他當然知道一旦離開襄陽就意味著主動放棄荊州的繼承權,蔡瑁絕不可能再把他請迴襄陽來繼位的,就算請他也不敢來。
“公子知重耳申生之事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劉琦前思後想,的確沒有別的出路了,無奈長歎一聲:“唉——,事已至此,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大公子也無須灰心,在庶看來,公子便是到了江夏,也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哦?請先生指教。”
“公子試想,若留在襄陽,蔡氏絕不會罷休。一計不成再生二計,不死不休,你兄弟二人將永無寧日。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若得知襄陽內亂,豈會袖手旁觀?屆時外有虎狼內有蛇蟻,公子即或坐領了荊州,又如何能夠穩坐大位?”
劉琦聽徐庶這樣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不由點頭深思。
“公子避開襄陽,遠去江夏,東可威懾孫權,令其不敢西顧。北可保全襄陽穩定,曹兵若來亦可全力抵抗,如此荊州可以保全矣。待來日北方有事,無暇南顧,荊州解了外患,公子再以嫡長子身份登高一唿,重奪荊州亦非無望,何必內耗於一時?”
這句話算是徹底把劉琦說服了,當即轉悲為喜,抹了抹眼淚,有點難為情地向徐庶施以謝禮:“謝先生金玉之言,劉琦這就上書請去江夏駐防。請先生代琦向叔父致謝,救命之恩,琦至死不忘。”
聽說吳侯準備在孫堅墓前砍了自己的腦袋和黃祖的頭擺在一起祭奠亡魂,蘇飛直覺得諷刺。
淩統和董襲或許覺得自己一頭碰上江夏水軍的指揮艦純屬運氣好,隻有蘇飛心裏清楚那都是因為他約束其他戰船讓出戰場位置的結果。但他此刻這一肚子苦水也沒法跟吳軍說,就算說了也沒人會信。
“唉——”,蘇飛心裏暗自歎氣,心想這可真是損人不利己天打雷劈呀。但迴頭一想似乎也沒別的辦法,不照蔡瑁的指示自己在襄陽的家人就得掉腦袋,相比之下還是掉自己這顆腦袋比較劃算。
蘇飛在此自嘲,有一個人卻真的在為他著急,就是那個被他忽悠到東吳來的甘寧甘興霸。甘寧此刻跪在孫權的麵前,求孫權網開一麵放過自己的恩人,他可以不要官職和賞賜為孫權做個普通的士兵。
孫權有點感動,這種兄弟之情一直都是打動他的,因為這是他從小到大都渴望卻從來沒有感受過的——當然他自己也沒有。孫權走上一步扶起甘寧,溫和地說:“興霸,你是我東吳的希望。蘇飛既是你的恩人,也就是我的恩人。你去放了他吧,隨他來去。”
甘寧聞言感激流涕,立刻跪下給孫權拜了三拜。孫權雙手將甘寧扶起,拍拍他結實的肩膀以示鼓勵。
於是蘇飛夢幻一般地獲得了釋放,甘寧親自將他送出營門,向蘇飛施禮告別:“蘇都督,甘寧能做的也就如此了,都督保重,日後戰場再見,各為其主。”
蘇飛心頭感慨良多,自己利用了甘寧、害死了黃祖,本以為一死是活該報應。不想無心插柳撿迴一條命,於是也向甘寧一拜道:“興霸救命之恩沒齒難忘。蘇某迴去接走家人,從此隱居山林,你我再無相見之日。”
蘇飛走了,江夏丟了。
襄陽城中,消息一波三折。
最後的情報是東吳劫走了江夏的一切,留下一座空城返迴柴桑。劉表的議事廳裏一片愁雲,隻有蔡瑁臉上掛著刻意掩飾卻依然掩飾不住的得意。
“主公,江夏乃荊襄門戶。東吳棄之不顧,我當分兵前去駐防,以防東吳再來呀!”蒯越出列奏道。
“善。蔡瑁,荊州兵馬一向由你調度,你且說說如何調兵?”
劉表看向蔡瑁,蔡瑁卻一臉為難地迴答:“主公,荊州各處兵馬本就吃緊,江夏又是重鎮,原有步兵二萬水軍四萬,占了荊州兵力三分之一,這旦夕之間無力填補啊。”
蔡瑁話音剛落,隊列中閃出伊籍,奏道:“除江夏外,荊州其餘七郡每郡抽四千兵士,即可調兵二萬八千,足以解江夏之需。”
蔡瑁急忙道:“主公,各郡兵力本就捉襟見肘,平叛剿匪尚不足用,一旦抽走,隻怕又有民變啊。”
劉表沉默了,江夏是不能放棄的,但蔡瑁之言似乎也有道理,這才是兩難。
蔡瑁見劉表猶豫,向蒯越使個眼神。蒯越會意,出班奏陳:“主公,襄陽現有兩萬守軍,何不先調去江夏以解燃眉之急?待征募足備再調迴襄陽,可保兩全。”
劉表聞言愕然:“若如此,曹兵北犯,何以迎敵?”
“主公無憂,曹兵若來,新野劉備可以禦之,我再從諸郡集結亦可。”
劉表這才反應過來,心說剛剛蔡瑁才說調不出兵去江夏,怎麽曹操來了就調的出了?你們一個捂著各郡兵馬不讓動,一個慫恿把襄陽的守軍調走,這是想幹啥?
文官那裏又轉出傅巽道:“主公,東吳棄江夏而退,非不欲據有,乃恐我發兵東吳力不逮也。主公若不據江夏,東吳必複據之。若如此,曹操北來,孫權東至,襄陽縱然有兵亦於事無補啊。”
傅巽這話讓劉表有些心動了,畢竟隻有保住荊州才有繼位的問題。如果真像傅巽設想的那樣把荊州搞沒了,那倆兒子一個也別想落上好。
他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難下決心,歎道:“容吾思之,公等且退。”
劉表說罷起身入內,眾人各自散去。
劉琦見父親憂心忡忡,自己也覺煩悶。迴到府裏茶飯不思,一直在想江夏的事。他雖看不透時局,但對蔡瑁是了解的。看今日蔡瑁的神情,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正此時,門人進來傳報。
“公子,左將軍麾下軍師徐庶求見。”
“誰?”
“左將軍麾下軍師徐庶求見。”
劉琦聞言大喜,忙道:“快請,閣樓奉茶,所有人不得靠近。”
“諾。”
徐庶自然是奉劉備之命來的,劉琦知道徐庶專門拜訪一定有機密商談,故此將他帶到院落一角的閣樓上,兩人上去後再命人撤走樓梯,此處就成了個完全隔離的空間,以防被人偷聽。
“元直先生,請用茶。”因為沒有傭人,劉琦隻能親手為徐庶奉茶。
“謝公子。”
“江夏之事,左將軍知之否?”
“知之矣,但不知劉荊州作何打算。”
“唉,今日議事,群臣力主分兵江夏。蔡瑁卻言各處兵力吃緊,無兵可調。蒯越遂建議將襄陽守軍調往江夏,父親尚自猶豫,未知結果如何。”
“此即左將軍所以遣庶來此。”
劉琦聞言來了精神:“哦?莫非叔父有何良策?”
徐庶點點頭,沒有馬上迴答,先喝了兩口茶,才緩緩說到:“公子可知令尊為何遲遲不願調走襄陽守軍?”
“襄陽乃荊州首腦所在,豈可無兵防守?”
“此其一也。”
“莫非還有其二?”
“魏延受蔡瑁打壓多年,劉荊州令其執掌襄陽防務,其意不言自明。令尊這是在為公子布局,徐徐削弱蔡氏,以圖公子順利繼位。”
“啊?”劉琦這才恍然大悟。
徐庶接著歎了口氣:“然而蔡氏之中亦有智能之士,江夏之亂,便是妙招。”
“什麽!?這不可能!”劉琦這下徹底震驚了,不是他對蔡瑁的人品有多期待,而是他實在想不出他們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有啥好處。
“公子試想,蔡瑁擅權多年,唯獨江夏水潑不進。今黃祖受戮,令尊去一臂膀,若再將魏延調走,你父子豈非皆落入蔡氏之手?”
劉琦這才了解到情況何其危急,急得一下跳了起來,左搖右晃,驚得滿頭大汗。他顛三倒四了半天才又想起徐庶來,慌忙在徐庶身邊坐下,拉著徐庶的衣袖詢問對策:“若如此,我當如何?”
徐庶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公子,蔡氏這一招等於攤牌,劉荊州也無力迴天矣。之所以遲遲不願調走魏延,實在是為公子安危掛懷而已。”
“父親——”,劉琦痛哭失聲,感到一陣虛弱。如果連自己這個名震天下的老爹都鬥不過蔡氏,他又還有什麽希望。
徐庶默默地喝著茶,任由劉琦哭罷,出言勸道:“如今之情勢,公子之安危,令尊之安危,荊州之安危,全在公子一念之間。”
“先生此話怎講?”劉琦聽徐庶的語氣還有挽救的辦法,不覺抬起頭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問。
“公子,襄陽已是危局。公子若戀棧於此,非但難以自保,恐還將遺禍於令尊。為今之計,公子何不主動上表,領兵前往江夏避禍?”
劉琦聞言沒有說話,他當然知道一旦離開襄陽就意味著主動放棄荊州的繼承權,蔡瑁絕不可能再把他請迴襄陽來繼位的,就算請他也不敢來。
“公子知重耳申生之事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劉琦前思後想,的確沒有別的出路了,無奈長歎一聲:“唉——,事已至此,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大公子也無須灰心,在庶看來,公子便是到了江夏,也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哦?請先生指教。”
“公子試想,若留在襄陽,蔡氏絕不會罷休。一計不成再生二計,不死不休,你兄弟二人將永無寧日。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若得知襄陽內亂,豈會袖手旁觀?屆時外有虎狼內有蛇蟻,公子即或坐領了荊州,又如何能夠穩坐大位?”
劉琦聽徐庶這樣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不由點頭深思。
“公子避開襄陽,遠去江夏,東可威懾孫權,令其不敢西顧。北可保全襄陽穩定,曹兵若來亦可全力抵抗,如此荊州可以保全矣。待來日北方有事,無暇南顧,荊州解了外患,公子再以嫡長子身份登高一唿,重奪荊州亦非無望,何必內耗於一時?”
這句話算是徹底把劉琦說服了,當即轉悲為喜,抹了抹眼淚,有點難為情地向徐庶施以謝禮:“謝先生金玉之言,劉琦這就上書請去江夏駐防。請先生代琦向叔父致謝,救命之恩,琦至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