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江夏守軍隻逃出去二十七個人,就是黃射以及他的二十六名隨從。等他們趕到襄陽的時候,他爹黃祖已經死了十多天。
劉表正在襄陽精心布局,慢慢策劃劉琦的接班,突然得到了江夏失守、黃祖陣亡的消息,心裏一下涼了半截。他站在院子裏呆呆地望著天空半晌,才命人更衣去前廳接見黃射。
黃射一臉一身的血汙,額頭上綁著一塊孝布,跪在廳前抽泣。劉表從他身後走來,拉住他的胳膊將他一把拽起,看著黃射頭上的孝布良久沒有說話。
“坐吧。”劉表隻說了這麽一句,自己也走上帥位坐下。
黃射答應一聲坐在了側席,強忍著悲痛,把江夏之戰的過程複述了一遍。劉表聽罷歎了口氣,扶著帥案起身,踉踉蹌蹌地走到門邊,盯著院子裏的鬆竹許久沉默不語。
“黃射。”
黃射聽劉表叫自己名字,趕緊從座位上站起,走到劉表身後跪下答應:“在!”
“我與你父親相識二十多年。當初我匹馬入荊州,從上到下無一人敬服。後用蒯良之策,誘殺七郡大小數十個地頭蛇,你父親當推首功。州事已定,他又在江夏十七年,替我擋住江東無數次侵擾,可謂勞苦功高。可惜這些年來,你爹不再有當年的豪氣,隻想著賺些錢財好退休養老,最後卻落得身首異處,這都是我的過錯啊。”
黃射驚訝地抬頭看看劉表,這個老人已是滿臉的滄桑,淚水從他的眼角淌出,沿著滿是褶皺的麵龐彎曲著滾落下來。
“我若是及早約束於他,或是早些將他調離江夏,他也不至於是今天這樣的結果。唉——,老了,都老了。”
“主公——”,黃射已哭出聲來:“主公,父親貪財犯錯,以至江夏失守。父親雖亡,黃射願代父受過,請主公責罰。”
劉表轉過身來,擦拭掉臉上的淚,伸手扶起黃射,搖搖頭道:“你爹為江夏而亡,還有什麽可責罰的。你就去章陵做個太守吧,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也算我對你父親有個交待。”
黃射痛哭流涕,俯首謝恩。劉表歎了口氣,命人再去打探江夏的消息,同時召集文武,商議善後之事。
東吳偷襲江夏、斬殺黃祖,這消息傳到新野的時候,劉備也不敢相信。這幾個月來新野一直在積蓄實力整兵備戰,已經大見起色;大公子在襄陽也是越來越受劉表看重,一切似乎都要步入正軌之時,突然孫權這個攪屎棍子給大家攪了這麽一大坨粑粑。
“軍師,東吳偷襲江夏,這事軍師怎麽看?”
徐庶沒有馬上迴答,而是咬著嘴巴閉目養神。劉備知道這是徐庶正在動腦子,就老老實實坐一旁等著。
大約過了一刻鍾,徐庶才睜開雙眼,緩緩說道:“若非巧合,這倒是一條毒計。”
“毒計?何人的毒計?為誰而設?”劉備不解。
“主公不必問誰設此計,隻看東吳殺了黃祖誰能獲利便可。”
“那自然是東吳獲利,孫權不止報了父仇,還將江夏洗劫一空,發了筆橫財。”
徐庶搖搖頭笑道:“主公,黃祖與江東有殺父之仇不假,但江東十餘年來八次攻打江夏,損兵折將,難道僅僅是為了報仇麽?”
這句話一下把劉備問醒了,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的確,若隻為報私仇,這代價也太大了。”
“東吳攻打江夏,是因為孫氏始終在覬覦荊襄。拿下江夏便可打通進兵荊州的門戶,否則東吳對荊州用兵,江夏就是一根卡在喉嚨上的刺,稍微用力,便可令其一命嗚唿。”
“不錯,軍師此言甚是。但此番東吳已然拿下了江夏,為何又棄城退走呢?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徐庶見劉備問到了關鍵,爽朗地笑了起來:“主公此一問正是關鍵所在。東吳對江夏誌在必得,付出這麽多代價終於拿下了,他為何不守呢?”
劉備此刻正處於弱智狀態,喃喃地重複:“對呀?他為何不守呢?”
“哈哈哈哈”,徐庶見主公這副憨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解釋道:“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東吳知道以他的實力守不住江夏。所以問題就來了,東吳既然明知守不住,為何還要去攻打它呢?”
“軍師,你越分析我越糊塗了。是啊,東吳做這傻事是為何呢?”
“主公再想想,黃祖經營江夏十七年,十七年間江東對江夏發動的攻擊大的七次,小的不計其數,哪一次不是無功而返?為何這一次輕易就陣斬黃祖,攻取城池了呢?雖說黃祖老邁,近年來江夏守軍又疏於訓練。但黃祖畢竟久經陣仗,江夏軍又占著上遊地利和人數優勢,他就是敗,也斷不至如此迅速。”
“軍師之意是,江夏軍中有內奸?”
“除此之外,庶再想不出還有別的可能。”
“這……,會是何人呢?”
“是何人都不重要了。黃祖一死,劉表便沒了外援。荊州兵馬已盡在蔡瑁掌控。若調兵去江夏,劉景升現在隻能調的動襄陽守軍。”
“哎呀!如此一來,襄陽的防衛豈不是要出問題?”
“主公,這正是庶擔心的地方啊。我隻怕對手是要趁此機會對大公子不利,永絕後患……”
“不好!”劉備聞言大驚失色,立刻命人召陳到來見。
陳到得令而來,見劉備和徐庶臉色深沉,低頭施禮道:“主公,喚我何事?”
“命夜梟全部潛入襄陽城內,暗中保護大公子劉琦,如有異動,速來稟報。”
“諾!”陳到答應一聲下去了,劉備交待的事他從來就是執行,絕不會問為什麽。
“主公,此事牽連甚廣。主公若想萬全,還是再去一趟隆中向孔明求教為妥。”
“善!軍師所言正合我意,明日一早我便動身。”
次日天明,劉備交代了一下防務,就帶著三十鐵衛騎馬奔出城門,片刻不停直奔臥龍崗。這一次劉備連陳到都沒有帶,讓他專心負責保護劉琦的任務。
此次出行劉備特意配了一人雙馬,馬歇人不歇,因此不到天黑就趕到了臥龍崗。玄德叫過三十鐵衛的隊長傅肜,吩咐他帶鐵衛在附近休整,自己單人匹馬來到草廬,叩門叫人。
院門打開,出現在玄德麵前的還是上次的童子,他舉著燈籠在劉備的臉前繞了幾圈,笑道:“劉備,又是你。”
玄德也笑道:“劉備,又是我!”
這一次童子沒有進去稟報,直接把劉備領進草廬,還坐在上次來的地方。童子蹦蹦跳跳地轉入後堂,嘴裏喊著:“先生先生,那個劉備又來啦!”
不消片刻,諸葛亮與諸葛均從後堂轉出,兩人向玄德行禮,玄德慌忙起身還禮。雙方坐下,諸葛均自覺地去烹茶,孔明則搖著羽扇笑問玄德:“左將軍傍晚來此,想必有急事不決?”
“孔明先生,備確有一事求教。”
“原聞其祥。”
於是劉備就把江夏失守、黃祖被殺以及徐庶的分析詳細講了一遍,孔明邊聽邊輕輕點頭,等玄德講完,接過諸葛均遞來的茶杯敬與玄德,而後說道:“吾與元直所見相同。看來蔡氏是要鋌而走險、奮力一搏了。”
“若如此,如何應付?”
“將軍稍安,且用茶,聽亮試言之。”,孔明還是那副優雅的神情,一邊搖著羽扇一邊勸茶,讓劉備安心不少。於是喝了一口茶水,聽孔明說道:“蔡氏掌控荊州有十年矣,各個關節處皆為其爪牙。既便如此,還要行此險招,何也?”
劉備搖頭:“不知。”
“隻因將軍與大公子聯手對蔡氏的威脅太大,令他沒有必勝的把握。”
劉備此刻就像跟徐庶探討時一樣弱智,呆著一張問號臉說:“當真?”
孔明笑笑:“蔡瑁不惜把江夏送與東吳也要掏空襄陽,必定是要對大公子不利,隻有大公子不在了,他才有絕對的把握掌控荊州。”
劉備點頭道:“徐軍師也是這樣說,我已令部將暗中保護大公子,但蔡氏權高勢大,在襄陽根基深厚,隻怕萬一啊。”
“不錯,現在看來,隻怕劉景升也無力削弱蔡氏扶大公子繼位了。”
“這……這該如何是好?”
劉備急得一腦門汗,孔明放下搖扇喝了一會兒茶,徐徐說道:“將軍可知重耳、申生之事?”
劉備點點頭,又搖搖頭。重耳申生的故事他知道,但不知道和眼下的局勢有啥關係。
孔明解釋道:“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襄陽既是險地,何不跳出襄陽、趨吉避兇?”
“敢問先生,如何趨吉避兇?”
“蔡瑁構陷黃祖,所為者虛襄陽之守衛以實蔡氏之掌握。將軍何不將計就計,就讓大公子帶兵前往江夏?江夏剛被東吳洗劫一空,蔡氏對此地難以掌控,大公子到江夏非但安全,還可成為牽製蔡氏的一股力量。”
劉備聞言恍然大悟,不停地點頭稱是,對孔明又是一番敬佩。想要開口再請孔明出山,但看天色已晚時候不對,隻得強忍著告辭。
孔明道:“天色已晚,將軍如不棄,不妨在草廬過夜,天明再迴。”
劉備搖頭:“謝先生盛情,備匆忙而來不便打擾,況襄陽事急,早些迴去準備較妥。”
孔明聞言不再堅持,將劉備送出門口。劉備臨走前對孔明深鞠一躬,道:“先生之才足可濟世安邦,屢次教備化險為夷,先生之恩備感銘肺腑。請先生保重,備再來時必齋戒沐浴,以師禮相請。”
孔明趕忙還禮:“將軍誌存高遠,德懷天下,亮深為敬佩。至於詭詐之術,皆雕蟲小技,將軍不必掛懷。”
於是劉備辭別了孔明,與三十鐵衛又連夜趕迴新野,一日一夜跑了個來迴,三十一個人就在馬上啃了兩口幹糧,次日天明到達新野時已是人困馬乏。
玄德顧不得休息,命人把早飯直接端到徐庶房中,兩人邊吃邊商議。徐庶早上起來剛才梳洗穿戴整齊,老板就帶著早餐堵著門口逼他加班,這讓他心頭一熱,兩人就坐下邊吃邊說。
“主公,江夏之事孔明有何高見?”
“孔明之意襄陽已是死局,多留無益。不如大公子率襄陽守軍去江夏駐守,既可跳出蔡氏之手,亦可形成牽製。”
徐庶聞言一愣,自言自語道:“離開襄陽?離開襄陽那荊州的大位就隻能是劉琮的,這……”
徐庶慢慢放下碗筷,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才點頭讚歎:“對!對!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大公子留在襄陽,便是蔡氏的心頭之刃,片刻不得安寧。即便公子坐了荊州也無法坐穩。若離開襄陽,蔡氏須集中精力確保劉琮上位,便無法顧及江夏,則既能保全大公子,還可保全一支戰力,更多了一塊根據地。妙!妙哉!”
說到這裏,徐庶向劉備拱了拱手:“主公,庶請親往襄陽麵見劉琦,陳明利害。”
劉備立刻表示反對,畢竟劉琦現在有被刺殺的危險,他可不想再把徐庶搭進去。
“大公子處境危險,軍師這時候去我豈能放心?此事斷不可行!還是修書一封差人送去為妥。”
徐庶急忙道:“主公放心,庶自幼擊劍,等閑之人近不得身,自保有餘。勸劉琦離開襄陽,等若要其放棄荊州,庶不親往,怕說他不動啊。”
但無論徐庶怎麽說,劉備就是不肯放徐庶去。對於此刻的劉備而言,徐庶就是他這支隊伍的大半個乃至整個頭腦,拿一百個劉琦跟他換他也不會眨一下眼睛。
徐庶好說歹說不成,最後無奈隻得跪下道:“主公對庶之恩,庶肝腦塗地不能報也,事急從權,還請教庶一行。”
玄德見徐庶態度如此堅決,還是不得不讓步了,長歎一口氣道:“我讓子龍帶三十鐵衛寸步不離保護軍師。元直啊,無論成與不成,你完好無損地迴來,比什麽都重要!”
劉表正在襄陽精心布局,慢慢策劃劉琦的接班,突然得到了江夏失守、黃祖陣亡的消息,心裏一下涼了半截。他站在院子裏呆呆地望著天空半晌,才命人更衣去前廳接見黃射。
黃射一臉一身的血汙,額頭上綁著一塊孝布,跪在廳前抽泣。劉表從他身後走來,拉住他的胳膊將他一把拽起,看著黃射頭上的孝布良久沒有說話。
“坐吧。”劉表隻說了這麽一句,自己也走上帥位坐下。
黃射答應一聲坐在了側席,強忍著悲痛,把江夏之戰的過程複述了一遍。劉表聽罷歎了口氣,扶著帥案起身,踉踉蹌蹌地走到門邊,盯著院子裏的鬆竹許久沉默不語。
“黃射。”
黃射聽劉表叫自己名字,趕緊從座位上站起,走到劉表身後跪下答應:“在!”
“我與你父親相識二十多年。當初我匹馬入荊州,從上到下無一人敬服。後用蒯良之策,誘殺七郡大小數十個地頭蛇,你父親當推首功。州事已定,他又在江夏十七年,替我擋住江東無數次侵擾,可謂勞苦功高。可惜這些年來,你爹不再有當年的豪氣,隻想著賺些錢財好退休養老,最後卻落得身首異處,這都是我的過錯啊。”
黃射驚訝地抬頭看看劉表,這個老人已是滿臉的滄桑,淚水從他的眼角淌出,沿著滿是褶皺的麵龐彎曲著滾落下來。
“我若是及早約束於他,或是早些將他調離江夏,他也不至於是今天這樣的結果。唉——,老了,都老了。”
“主公——”,黃射已哭出聲來:“主公,父親貪財犯錯,以至江夏失守。父親雖亡,黃射願代父受過,請主公責罰。”
劉表轉過身來,擦拭掉臉上的淚,伸手扶起黃射,搖搖頭道:“你爹為江夏而亡,還有什麽可責罰的。你就去章陵做個太守吧,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也算我對你父親有個交待。”
黃射痛哭流涕,俯首謝恩。劉表歎了口氣,命人再去打探江夏的消息,同時召集文武,商議善後之事。
東吳偷襲江夏、斬殺黃祖,這消息傳到新野的時候,劉備也不敢相信。這幾個月來新野一直在積蓄實力整兵備戰,已經大見起色;大公子在襄陽也是越來越受劉表看重,一切似乎都要步入正軌之時,突然孫權這個攪屎棍子給大家攪了這麽一大坨粑粑。
“軍師,東吳偷襲江夏,這事軍師怎麽看?”
徐庶沒有馬上迴答,而是咬著嘴巴閉目養神。劉備知道這是徐庶正在動腦子,就老老實實坐一旁等著。
大約過了一刻鍾,徐庶才睜開雙眼,緩緩說道:“若非巧合,這倒是一條毒計。”
“毒計?何人的毒計?為誰而設?”劉備不解。
“主公不必問誰設此計,隻看東吳殺了黃祖誰能獲利便可。”
“那自然是東吳獲利,孫權不止報了父仇,還將江夏洗劫一空,發了筆橫財。”
徐庶搖搖頭笑道:“主公,黃祖與江東有殺父之仇不假,但江東十餘年來八次攻打江夏,損兵折將,難道僅僅是為了報仇麽?”
這句話一下把劉備問醒了,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的確,若隻為報私仇,這代價也太大了。”
“東吳攻打江夏,是因為孫氏始終在覬覦荊襄。拿下江夏便可打通進兵荊州的門戶,否則東吳對荊州用兵,江夏就是一根卡在喉嚨上的刺,稍微用力,便可令其一命嗚唿。”
“不錯,軍師此言甚是。但此番東吳已然拿下了江夏,為何又棄城退走呢?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徐庶見劉備問到了關鍵,爽朗地笑了起來:“主公此一問正是關鍵所在。東吳對江夏誌在必得,付出這麽多代價終於拿下了,他為何不守呢?”
劉備此刻正處於弱智狀態,喃喃地重複:“對呀?他為何不守呢?”
“哈哈哈哈”,徐庶見主公這副憨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解釋道:“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東吳知道以他的實力守不住江夏。所以問題就來了,東吳既然明知守不住,為何還要去攻打它呢?”
“軍師,你越分析我越糊塗了。是啊,東吳做這傻事是為何呢?”
“主公再想想,黃祖經營江夏十七年,十七年間江東對江夏發動的攻擊大的七次,小的不計其數,哪一次不是無功而返?為何這一次輕易就陣斬黃祖,攻取城池了呢?雖說黃祖老邁,近年來江夏守軍又疏於訓練。但黃祖畢竟久經陣仗,江夏軍又占著上遊地利和人數優勢,他就是敗,也斷不至如此迅速。”
“軍師之意是,江夏軍中有內奸?”
“除此之外,庶再想不出還有別的可能。”
“這……,會是何人呢?”
“是何人都不重要了。黃祖一死,劉表便沒了外援。荊州兵馬已盡在蔡瑁掌控。若調兵去江夏,劉景升現在隻能調的動襄陽守軍。”
“哎呀!如此一來,襄陽的防衛豈不是要出問題?”
“主公,這正是庶擔心的地方啊。我隻怕對手是要趁此機會對大公子不利,永絕後患……”
“不好!”劉備聞言大驚失色,立刻命人召陳到來見。
陳到得令而來,見劉備和徐庶臉色深沉,低頭施禮道:“主公,喚我何事?”
“命夜梟全部潛入襄陽城內,暗中保護大公子劉琦,如有異動,速來稟報。”
“諾!”陳到答應一聲下去了,劉備交待的事他從來就是執行,絕不會問為什麽。
“主公,此事牽連甚廣。主公若想萬全,還是再去一趟隆中向孔明求教為妥。”
“善!軍師所言正合我意,明日一早我便動身。”
次日天明,劉備交代了一下防務,就帶著三十鐵衛騎馬奔出城門,片刻不停直奔臥龍崗。這一次劉備連陳到都沒有帶,讓他專心負責保護劉琦的任務。
此次出行劉備特意配了一人雙馬,馬歇人不歇,因此不到天黑就趕到了臥龍崗。玄德叫過三十鐵衛的隊長傅肜,吩咐他帶鐵衛在附近休整,自己單人匹馬來到草廬,叩門叫人。
院門打開,出現在玄德麵前的還是上次的童子,他舉著燈籠在劉備的臉前繞了幾圈,笑道:“劉備,又是你。”
玄德也笑道:“劉備,又是我!”
這一次童子沒有進去稟報,直接把劉備領進草廬,還坐在上次來的地方。童子蹦蹦跳跳地轉入後堂,嘴裏喊著:“先生先生,那個劉備又來啦!”
不消片刻,諸葛亮與諸葛均從後堂轉出,兩人向玄德行禮,玄德慌忙起身還禮。雙方坐下,諸葛均自覺地去烹茶,孔明則搖著羽扇笑問玄德:“左將軍傍晚來此,想必有急事不決?”
“孔明先生,備確有一事求教。”
“原聞其祥。”
於是劉備就把江夏失守、黃祖被殺以及徐庶的分析詳細講了一遍,孔明邊聽邊輕輕點頭,等玄德講完,接過諸葛均遞來的茶杯敬與玄德,而後說道:“吾與元直所見相同。看來蔡氏是要鋌而走險、奮力一搏了。”
“若如此,如何應付?”
“將軍稍安,且用茶,聽亮試言之。”,孔明還是那副優雅的神情,一邊搖著羽扇一邊勸茶,讓劉備安心不少。於是喝了一口茶水,聽孔明說道:“蔡氏掌控荊州有十年矣,各個關節處皆為其爪牙。既便如此,還要行此險招,何也?”
劉備搖頭:“不知。”
“隻因將軍與大公子聯手對蔡氏的威脅太大,令他沒有必勝的把握。”
劉備此刻就像跟徐庶探討時一樣弱智,呆著一張問號臉說:“當真?”
孔明笑笑:“蔡瑁不惜把江夏送與東吳也要掏空襄陽,必定是要對大公子不利,隻有大公子不在了,他才有絕對的把握掌控荊州。”
劉備點頭道:“徐軍師也是這樣說,我已令部將暗中保護大公子,但蔡氏權高勢大,在襄陽根基深厚,隻怕萬一啊。”
“不錯,現在看來,隻怕劉景升也無力削弱蔡氏扶大公子繼位了。”
“這……這該如何是好?”
劉備急得一腦門汗,孔明放下搖扇喝了一會兒茶,徐徐說道:“將軍可知重耳、申生之事?”
劉備點點頭,又搖搖頭。重耳申生的故事他知道,但不知道和眼下的局勢有啥關係。
孔明解釋道:“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襄陽既是險地,何不跳出襄陽、趨吉避兇?”
“敢問先生,如何趨吉避兇?”
“蔡瑁構陷黃祖,所為者虛襄陽之守衛以實蔡氏之掌握。將軍何不將計就計,就讓大公子帶兵前往江夏?江夏剛被東吳洗劫一空,蔡氏對此地難以掌控,大公子到江夏非但安全,還可成為牽製蔡氏的一股力量。”
劉備聞言恍然大悟,不停地點頭稱是,對孔明又是一番敬佩。想要開口再請孔明出山,但看天色已晚時候不對,隻得強忍著告辭。
孔明道:“天色已晚,將軍如不棄,不妨在草廬過夜,天明再迴。”
劉備搖頭:“謝先生盛情,備匆忙而來不便打擾,況襄陽事急,早些迴去準備較妥。”
孔明聞言不再堅持,將劉備送出門口。劉備臨走前對孔明深鞠一躬,道:“先生之才足可濟世安邦,屢次教備化險為夷,先生之恩備感銘肺腑。請先生保重,備再來時必齋戒沐浴,以師禮相請。”
孔明趕忙還禮:“將軍誌存高遠,德懷天下,亮深為敬佩。至於詭詐之術,皆雕蟲小技,將軍不必掛懷。”
於是劉備辭別了孔明,與三十鐵衛又連夜趕迴新野,一日一夜跑了個來迴,三十一個人就在馬上啃了兩口幹糧,次日天明到達新野時已是人困馬乏。
玄德顧不得休息,命人把早飯直接端到徐庶房中,兩人邊吃邊商議。徐庶早上起來剛才梳洗穿戴整齊,老板就帶著早餐堵著門口逼他加班,這讓他心頭一熱,兩人就坐下邊吃邊說。
“主公,江夏之事孔明有何高見?”
“孔明之意襄陽已是死局,多留無益。不如大公子率襄陽守軍去江夏駐守,既可跳出蔡氏之手,亦可形成牽製。”
徐庶聞言一愣,自言自語道:“離開襄陽?離開襄陽那荊州的大位就隻能是劉琮的,這……”
徐庶慢慢放下碗筷,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才點頭讚歎:“對!對!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大公子留在襄陽,便是蔡氏的心頭之刃,片刻不得安寧。即便公子坐了荊州也無法坐穩。若離開襄陽,蔡氏須集中精力確保劉琮上位,便無法顧及江夏,則既能保全大公子,還可保全一支戰力,更多了一塊根據地。妙!妙哉!”
說到這裏,徐庶向劉備拱了拱手:“主公,庶請親往襄陽麵見劉琦,陳明利害。”
劉備立刻表示反對,畢竟劉琦現在有被刺殺的危險,他可不想再把徐庶搭進去。
“大公子處境危險,軍師這時候去我豈能放心?此事斷不可行!還是修書一封差人送去為妥。”
徐庶急忙道:“主公放心,庶自幼擊劍,等閑之人近不得身,自保有餘。勸劉琦離開襄陽,等若要其放棄荊州,庶不親往,怕說他不動啊。”
但無論徐庶怎麽說,劉備就是不肯放徐庶去。對於此刻的劉備而言,徐庶就是他這支隊伍的大半個乃至整個頭腦,拿一百個劉琦跟他換他也不會眨一下眼睛。
徐庶好說歹說不成,最後無奈隻得跪下道:“主公對庶之恩,庶肝腦塗地不能報也,事急從權,還請教庶一行。”
玄德見徐庶態度如此堅決,還是不得不讓步了,長歎一口氣道:“我讓子龍帶三十鐵衛寸步不離保護軍師。元直啊,無論成與不成,你完好無損地迴來,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