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還沒進偏廳就聽見裏麵的喧鬧聲,簡直比主廳還要熱鬧。負責主持偏廳的孫乾見主公來了,趕忙起身讓席,卻被劉備硬按著坐迴原位。
最放得開的要數張飛了,一來本就好酒,二來又喜歡與文人結交,故而異常活躍。這位張將軍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在酒桌上就是個人來瘋。人越多他越高興,今天來了這麽多人,他的興奮之情可想而知。劉備進來他也不拘束,拉著劉備一桌一桌給人敬起酒來。
“左將軍親自敬酒,愧不敢當。”敬到其中一桌三席的時候,那三人見劉備親至,連忙起身道謝。
“主公,方才俺老張已經敬過一迴啦,俺來給你介紹,這是劉巴劉子初,零陵烝陽人;這是蔣琬蔣公琰,零陵湘鄉人,他二人同來襄陽遊學,因與公佑相識受邀而來。這是公琰之眷弟潘濬潘承明,武陵漢壽人。”
“子初,公琰,承明,屈尊而來,招待不周,見諒。”
劉巴為人機敏,先開口道:“將軍盛情,吾等深為感佩。有一言不吐不快,盼將軍垂聆。”
“子初但說無妨,備洗耳恭聽。”
“將軍來新野數載,軍需物用皆由襄陽供給,處處受製於人,豈得長久?曹操北伐袁紹,將軍本應揮軍擊其後,使操首尾不能相顧。今痛失良機,惜哉!”劉巴說話直入主題,令劉備不由側目。
蔣琬也道:“曹操之北軍隻能陸戰,南征荊楚不可無水軍。我料曹操南征之前必先整備操練水軍,將軍尚有時間收拾軍務,卻不可再耽誤了。”
劉備連忙稱是,遂邀請三人入仕。劉巴笑道:“西蜀劉季玉邀我前往,我已允之,難以從命。公琰與承明倒可留下,你二人可有意?”
蔣琬與潘濬當即就要拜倒,劉備連忙拉住,低聲道:“二位肯相助,備甚幸之。筵席之上不宜行跪拜之事,諸公先飲,我來安排。”張飛哈哈大笑:“我便說有好酒無惡事,主公今日又得兩位大才,俺老張也覺得高興啊。哈哈哈哈,來,喝喝喝!今日不醉不歸!”
劉備立刻找到孫乾、簡雍,告知蔣琬和潘濬決意投效,二人亦喜。於是便囑咐孫乾為二人安排職位薪酬,簡雍則去準備一應用度。
再轉迴主廳,玄德已不似方才那般鬱悶,臉上的笑容也自然多了。坐下後屢屢舉杯與人對飲,比起剛才輕鬆許多。邊飲邊想聚賢宴果然是步妙棋,可惜遇到徐庶太晚,否則自己恐怕早已發展壯大了。
二更鼓響,月上中天。筵席進行的也差不多了,吃飽喝足嗨夠了的文士們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由從人扶去了住所,甘夫人也早就領著孩子們迴屋歇息了。
劉備依然端坐在主位,隻要還有客人沒走,他這個東道主就不能先離開。此時還有三五席沒有散去,劉備也不催促,拿出編了一半的犛牛尾帽子,一邊做手工一邊耐心等待——這是打算送給阿鬥百天的禮物。
正此時,一個人起身向自己走來。劉備抬頭一看,見那人身材高大,足有八尺;綸巾鶴氅,頗具仙風。走近再看,麵如冠玉,唇如塗脂,眉黑齒白,俊眼長須。
劉備心中暗想:“真偉丈夫也。”
“將軍結犛度日,無複遠誌否?”帥哥出口卻不客氣。
劉備聞言臉一紅,趕忙把牛尾扔在旁邊,不好意思地迴答:“聊以忘憂耳。”
“將軍可知曹公不日將至?”那人開口又問。
“知之。”
“將軍度劉鎮南與曹公孰能?”
“鎮南不如也。”
“將軍之眾不過數千,鎮南又不及曹操。今坐守於此虛耗光陰,豈不自誤?”
“唉!”這話仿佛戳中劉備的肺管子,他長歎了一聲:“我亦愁之,當若之何?”
那人從容一笑,一字一句地說:“公有精兵數萬而不自知耶?”
“這……不知兵從何來?”
“今日之荊州非少人也。北地連年戰亂,避禍於此者豈止十萬?然劉鎮南疏於管理,故人雖眾而籍者寡。將軍何不告之劉表,將此等遊戶編冊入籍,各令自實,一夜可得數十萬軍民矣。”
“哎呀!先生高見,妙、妙不可言啊!”玄德聽到有此高招,更在徐庶之上,立刻起了招募之意:“尊駕可是諸葛孔明?”
“粗鄙之人,躬耕鄉野,不足為道。”
“孔明先生過謙,適才所設之計可比良平,真世之奇才也。備多有怠慢,誠請先生恕罪。敢問孔明先生可願出山相助,使備時時得聽教誨,無憾矣。”
“將軍過譽。亮疏懶成性,恕難從命。些微拙見,將軍自度之。”
孔明說罷,微微施禮轉身離開了。劉備呆呆地坐在原地,腦子裏還在想孔明剛才的話,琢磨著怎麽才能勸得此人出山。
正在發呆,陳到從門外走了進來,見到劉備抱拳行一軍禮,小聲報告:“主公囑我查明伏龍鳳雛之事,今日已有消息。”
“哦?!快講!”
“伏龍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故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早薨。其叔諸葛玄與劉表相識,攜亮及亮兄諸葛瑾、弟諸葛均遷至荊州。玄死,葛氏三人便於南陽耕讀隱居。
諸葛瑾日前應吳侯孫權之邀前往江東,亮與均現在南陽。住於新野城西百裏外臥龍崗,人皆稱亮為臥龍先生。
鳳雛姓龐、名統、字士元,襄陽人。與叔父龐德公並為水鏡先生座上賓。水鏡最愛與龐統爭論,終日不輟。統行蹤不定,暫不知在何處。”
劉備聽到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激動得差點一跟頭摔倒。好在他手長過膝,避免了狗吃屎的尷尬。
陳到就像啥也沒看到,一動不動就像一座雕塑似的。
“你說伏龍就是諸葛孔明,確實否?”
“確實。末將已遣快馬往琅琊與臥龍崗求證。”
“好!好!太好了!”玄德連說三聲好,心想難怪孔明如此高明。水鏡先生雲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非虛言。今日既遇伏龍,斷不能錯過此人。
“孔明現在新野赴宴,你差人暗中保護,不得有誤。”
“諾。”
陳到恭身退下,劉備心裏愈發著急,原有的一絲困意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時卻又想不出辦法,急得在大廳裏來迴踱步、抓耳撓腮。
次日,來客們陸陸續續返程了。決定留下的不過寥寥,但也有蔣琬、潘濬這樣的人才。劉備到底沒能留住諸葛亮,孔明一早便與三位好友一同離開了。當然,陳到派去跟蹤孔明的人也跟著上了路。
由於一宿未曾睡著,劉備到天快亮時才熬不住進入的夢鄉,醒來時臥龍先生早已離開新野。劉備得知後懊悔不已,心說不該貪睡竟沒有親自送送孔明。
後悔也來不及了,抓緊時間落實流民政策才是最要緊的。想到這裏,劉備整理心情,令人擊鼓召集部下來議事廳議事。
三通鼓罷,新野城中有資格走進議事廳的人都齊聚於此。大家很自覺地按照文武分作兩列。左邊是以糜竺為首的文官,右邊是以關羽為首的武將。劉備則端坐堂上,等人到齊了才開始講話。此時,他已不是可以嬉戲打鬧的兄弟夥伴,而是這一群人的主心骨,是要領著他們聞達於世的領袖。
“昨夜聚賢盛會,收獲良多。徐軍師未歸,但此功勞須為軍師記下。子仲為此操持月餘,亦有功焉。”
糜竺臉上一熱,雖隻是口頭表揚,還是感覺辛苦沒有白費。
“今又得蔣琬、潘濬相助,諸公須與二人並力共勉,切不可倚老自居,怠慢了賢士。”
蔣琬、潘濬聞言,連忙出列向劉備行禮:“主公在上,諸位同僚,我二人感左將軍之德而來,當與諸君同力同策,傾心輔助,以圖盡展所學。”
武將那邊張飛扯開大嗓門喊道:“哈哈哈,蔣公、潘公,來此便是一家人了,以後俺老張少不得找你們喝酒,你們可別嫌我聒噪。”
堂前響起一陣哄笑,關羽眯著丹鳳眼問道:“主公今日升帳,可有軍情商議?”
“然。昨夜一位大賢向我獻一計。南下荊州避禍之民有數十萬眾,劉景升未曾過問。若將之入籍注冊,一可使眾人安心自實,二可得錢糧兵源,三可免除治安隱患,乃三全其美也。”
“轟——”聽到劉備之言,堂上響起一陣低沉的讚歎。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想到這麽簡單就能將新野的困境大大緩解的妙計。
“主公,獻此計者何人?此人之才天下少有,主公萬不可錯過啊!”說話的是新人蔣琬。在此之前,蔣琬一直心懷自負,以為當今之世見識能超過自己的沒有幾個。聽了這番高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一條計策不顯山露水,表麵上幫劉表解決流民,實際可以大大充實新野的力量。而且操作起來難度不大,於民於官於軍都好,真是一條絕妙好計!
“唉!可惜,大賢已離開新野,我已命陳到將軍派人護送,但願還能與之深交。”
劉備不說是出於保護孔明。劉備不說,眾人也就不便再問。孫乾想了想,站出來說:“主公,流民入籍需知會劉景升,若引起襄陽猜忌切為不妥。”
“不錯,還是辛苦公佑再去一趟襄陽,向景升兄稟明原委,以免兩家不睦。”
“孫乾領命。”
“公琰,登記流民之事便煩你與承明先為辦理,宜速宜簡,不必等公佑從襄陽返迴。”
“蔣琬領命。潘濬領命。”
最放得開的要數張飛了,一來本就好酒,二來又喜歡與文人結交,故而異常活躍。這位張將軍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在酒桌上就是個人來瘋。人越多他越高興,今天來了這麽多人,他的興奮之情可想而知。劉備進來他也不拘束,拉著劉備一桌一桌給人敬起酒來。
“左將軍親自敬酒,愧不敢當。”敬到其中一桌三席的時候,那三人見劉備親至,連忙起身道謝。
“主公,方才俺老張已經敬過一迴啦,俺來給你介紹,這是劉巴劉子初,零陵烝陽人;這是蔣琬蔣公琰,零陵湘鄉人,他二人同來襄陽遊學,因與公佑相識受邀而來。這是公琰之眷弟潘濬潘承明,武陵漢壽人。”
“子初,公琰,承明,屈尊而來,招待不周,見諒。”
劉巴為人機敏,先開口道:“將軍盛情,吾等深為感佩。有一言不吐不快,盼將軍垂聆。”
“子初但說無妨,備洗耳恭聽。”
“將軍來新野數載,軍需物用皆由襄陽供給,處處受製於人,豈得長久?曹操北伐袁紹,將軍本應揮軍擊其後,使操首尾不能相顧。今痛失良機,惜哉!”劉巴說話直入主題,令劉備不由側目。
蔣琬也道:“曹操之北軍隻能陸戰,南征荊楚不可無水軍。我料曹操南征之前必先整備操練水軍,將軍尚有時間收拾軍務,卻不可再耽誤了。”
劉備連忙稱是,遂邀請三人入仕。劉巴笑道:“西蜀劉季玉邀我前往,我已允之,難以從命。公琰與承明倒可留下,你二人可有意?”
蔣琬與潘濬當即就要拜倒,劉備連忙拉住,低聲道:“二位肯相助,備甚幸之。筵席之上不宜行跪拜之事,諸公先飲,我來安排。”張飛哈哈大笑:“我便說有好酒無惡事,主公今日又得兩位大才,俺老張也覺得高興啊。哈哈哈哈,來,喝喝喝!今日不醉不歸!”
劉備立刻找到孫乾、簡雍,告知蔣琬和潘濬決意投效,二人亦喜。於是便囑咐孫乾為二人安排職位薪酬,簡雍則去準備一應用度。
再轉迴主廳,玄德已不似方才那般鬱悶,臉上的笑容也自然多了。坐下後屢屢舉杯與人對飲,比起剛才輕鬆許多。邊飲邊想聚賢宴果然是步妙棋,可惜遇到徐庶太晚,否則自己恐怕早已發展壯大了。
二更鼓響,月上中天。筵席進行的也差不多了,吃飽喝足嗨夠了的文士們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由從人扶去了住所,甘夫人也早就領著孩子們迴屋歇息了。
劉備依然端坐在主位,隻要還有客人沒走,他這個東道主就不能先離開。此時還有三五席沒有散去,劉備也不催促,拿出編了一半的犛牛尾帽子,一邊做手工一邊耐心等待——這是打算送給阿鬥百天的禮物。
正此時,一個人起身向自己走來。劉備抬頭一看,見那人身材高大,足有八尺;綸巾鶴氅,頗具仙風。走近再看,麵如冠玉,唇如塗脂,眉黑齒白,俊眼長須。
劉備心中暗想:“真偉丈夫也。”
“將軍結犛度日,無複遠誌否?”帥哥出口卻不客氣。
劉備聞言臉一紅,趕忙把牛尾扔在旁邊,不好意思地迴答:“聊以忘憂耳。”
“將軍可知曹公不日將至?”那人開口又問。
“知之。”
“將軍度劉鎮南與曹公孰能?”
“鎮南不如也。”
“將軍之眾不過數千,鎮南又不及曹操。今坐守於此虛耗光陰,豈不自誤?”
“唉!”這話仿佛戳中劉備的肺管子,他長歎了一聲:“我亦愁之,當若之何?”
那人從容一笑,一字一句地說:“公有精兵數萬而不自知耶?”
“這……不知兵從何來?”
“今日之荊州非少人也。北地連年戰亂,避禍於此者豈止十萬?然劉鎮南疏於管理,故人雖眾而籍者寡。將軍何不告之劉表,將此等遊戶編冊入籍,各令自實,一夜可得數十萬軍民矣。”
“哎呀!先生高見,妙、妙不可言啊!”玄德聽到有此高招,更在徐庶之上,立刻起了招募之意:“尊駕可是諸葛孔明?”
“粗鄙之人,躬耕鄉野,不足為道。”
“孔明先生過謙,適才所設之計可比良平,真世之奇才也。備多有怠慢,誠請先生恕罪。敢問孔明先生可願出山相助,使備時時得聽教誨,無憾矣。”
“將軍過譽。亮疏懶成性,恕難從命。些微拙見,將軍自度之。”
孔明說罷,微微施禮轉身離開了。劉備呆呆地坐在原地,腦子裏還在想孔明剛才的話,琢磨著怎麽才能勸得此人出山。
正在發呆,陳到從門外走了進來,見到劉備抱拳行一軍禮,小聲報告:“主公囑我查明伏龍鳳雛之事,今日已有消息。”
“哦?!快講!”
“伏龍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故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早薨。其叔諸葛玄與劉表相識,攜亮及亮兄諸葛瑾、弟諸葛均遷至荊州。玄死,葛氏三人便於南陽耕讀隱居。
諸葛瑾日前應吳侯孫權之邀前往江東,亮與均現在南陽。住於新野城西百裏外臥龍崗,人皆稱亮為臥龍先生。
鳳雛姓龐、名統、字士元,襄陽人。與叔父龐德公並為水鏡先生座上賓。水鏡最愛與龐統爭論,終日不輟。統行蹤不定,暫不知在何處。”
劉備聽到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激動得差點一跟頭摔倒。好在他手長過膝,避免了狗吃屎的尷尬。
陳到就像啥也沒看到,一動不動就像一座雕塑似的。
“你說伏龍就是諸葛孔明,確實否?”
“確實。末將已遣快馬往琅琊與臥龍崗求證。”
“好!好!太好了!”玄德連說三聲好,心想難怪孔明如此高明。水鏡先生雲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非虛言。今日既遇伏龍,斷不能錯過此人。
“孔明現在新野赴宴,你差人暗中保護,不得有誤。”
“諾。”
陳到恭身退下,劉備心裏愈發著急,原有的一絲困意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時卻又想不出辦法,急得在大廳裏來迴踱步、抓耳撓腮。
次日,來客們陸陸續續返程了。決定留下的不過寥寥,但也有蔣琬、潘濬這樣的人才。劉備到底沒能留住諸葛亮,孔明一早便與三位好友一同離開了。當然,陳到派去跟蹤孔明的人也跟著上了路。
由於一宿未曾睡著,劉備到天快亮時才熬不住進入的夢鄉,醒來時臥龍先生早已離開新野。劉備得知後懊悔不已,心說不該貪睡竟沒有親自送送孔明。
後悔也來不及了,抓緊時間落實流民政策才是最要緊的。想到這裏,劉備整理心情,令人擊鼓召集部下來議事廳議事。
三通鼓罷,新野城中有資格走進議事廳的人都齊聚於此。大家很自覺地按照文武分作兩列。左邊是以糜竺為首的文官,右邊是以關羽為首的武將。劉備則端坐堂上,等人到齊了才開始講話。此時,他已不是可以嬉戲打鬧的兄弟夥伴,而是這一群人的主心骨,是要領著他們聞達於世的領袖。
“昨夜聚賢盛會,收獲良多。徐軍師未歸,但此功勞須為軍師記下。子仲為此操持月餘,亦有功焉。”
糜竺臉上一熱,雖隻是口頭表揚,還是感覺辛苦沒有白費。
“今又得蔣琬、潘濬相助,諸公須與二人並力共勉,切不可倚老自居,怠慢了賢士。”
蔣琬、潘濬聞言,連忙出列向劉備行禮:“主公在上,諸位同僚,我二人感左將軍之德而來,當與諸君同力同策,傾心輔助,以圖盡展所學。”
武將那邊張飛扯開大嗓門喊道:“哈哈哈,蔣公、潘公,來此便是一家人了,以後俺老張少不得找你們喝酒,你們可別嫌我聒噪。”
堂前響起一陣哄笑,關羽眯著丹鳳眼問道:“主公今日升帳,可有軍情商議?”
“然。昨夜一位大賢向我獻一計。南下荊州避禍之民有數十萬眾,劉景升未曾過問。若將之入籍注冊,一可使眾人安心自實,二可得錢糧兵源,三可免除治安隱患,乃三全其美也。”
“轟——”聽到劉備之言,堂上響起一陣低沉的讚歎。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想到這麽簡單就能將新野的困境大大緩解的妙計。
“主公,獻此計者何人?此人之才天下少有,主公萬不可錯過啊!”說話的是新人蔣琬。在此之前,蔣琬一直心懷自負,以為當今之世見識能超過自己的沒有幾個。聽了這番高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一條計策不顯山露水,表麵上幫劉表解決流民,實際可以大大充實新野的力量。而且操作起來難度不大,於民於官於軍都好,真是一條絕妙好計!
“唉!可惜,大賢已離開新野,我已命陳到將軍派人護送,但願還能與之深交。”
劉備不說是出於保護孔明。劉備不說,眾人也就不便再問。孫乾想了想,站出來說:“主公,流民入籍需知會劉景升,若引起襄陽猜忌切為不妥。”
“不錯,還是辛苦公佑再去一趟襄陽,向景升兄稟明原委,以免兩家不睦。”
“孫乾領命。”
“公琰,登記流民之事便煩你與承明先為辦理,宜速宜簡,不必等公佑從襄陽返迴。”
“蔣琬領命。潘濬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