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宋金剛攻陷了晉州,清點戰果,發現殺虜唐軍幾近萬人。又聽說擒了守城主將劉弘基,不由得大喜,急命人帶上官衙,眾人卻到處尋找不見。原來看押劉弘基的定楊小校偏巧早有意歸順唐朝,故此乘亂與劉弘基一同逃走了。
宋金剛見劉弘基逃走,好不惱怒。這時隻見敬德獻計道:“大哥不必惱怒,我料劉弘基必逃往澮州。小弟親率兵一萬前往澮州,必能克之。”
宋金剛沉思片刻道:“也罷!賢弟可即刻率軍前往攻打澮州。”又附耳對敬德講了幾句。敬德連連點頭,便出了官衙,率軍疾速開赴澮州。
卻說程知節與丘行恭帶著部分殘兵敗將逃離了晉州後,果然奔赴澮州。一路之上,但見無數難民紛紛避亂西逃。程知節不由得長歎道:“此皆我等不能克敵之過也!”
來到澮州,早有刺史韓廣將眾人迎入城內。次日,便見尉遲敬德率軍來到城下。程知節與丘行恭、韓廣商議道:“敵軍雖盛,我等當堅守城池,以死報國。如何?”
丘行恭道:“末將願聽從將軍調遣。”
韓廣卻道:“敵軍雖眾,我澮州兵馬不下五六千人,將軍所率兵馬亦不下三五千人。今先到敵軍不過萬人,實不足畏懼。不如乘其遠來疲敝,先出城破之,以穩定軍心,然後再堅守城池。否則敵大軍開到,破之更難。”
程知節道:“尉遲敬德神勇絕倫,實不可擋。莫如堅守不戰。”
韓廣冷笑道:“將軍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不是本官誇口,莫說是尉遲敬德,即便是劉武周親來,又何懼哉!”
程知節無奈,隻得與韓廣出城迎戰。但見敵軍之中站立一將,正是尉遲敬德。身邊還有一將,正是定楊猛將劉六兒。敬德見唐軍竟敢出城來戰,舞矟直殺過來。韓廣縱馬殺出,口中喝道:“尉遲敬德休要猖狂,某家特來取爾性命。”
敬德大怒,舞矟直取韓廣。韓廣見敬德殺到,舉刀劈頭便砍,卻不防敬德一矟先到,正中他咽喉,登時落馬身亡。程、邱二將見狀,不敢怠慢,忙二馬齊出,來戰敬德。三人便殺作一處。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卻不料恰在此時,城內響起陣陣喊殺之聲,轉瞬之間,城頭已換上定楊旗幟。原來宋金剛早已令數百將士扮作難民混入了澮州城內,此時乘城內空虛,奪了城門。劉六兒見狀,忙率著一支軍馬殺入城去。程、邱二將見狀,自知大勢已去。也不進城,便撇下敬德,落荒而逃了。
卻說程、邱二人逃往泰州時,途中恰遇劉弘基。三人一同逃至泰州來見裴寂,報知一路戰況。此時的裴寂已是焦頭爛額。原來他逃至泰州後,由於措置失當,弄得當地人心騷動,怨聲載道。卻不防當地有一位豪傑人物,乘勢作亂。此人姓呂,名崇茂,天生悍勇,力能扛鼎,徒步追趕奔馬。更兼輕財好施,專愛結識天下豪傑,在當地頗著威信。因見劉武周進犯,人心騷亂,便乘勢聚眾攻占了夏縣,自稱魏王,並派人與劉武周取得聯係。裴寂接連派長孫順德與謝叔方前去討伐,卻都被他所敗。正不知如何是好,卻又見程知節等敗歸泰州,真是雪上加霜。此時裴寂早就沒了主意,隻知一麵堅壁清野、布置防禦,一麵頻頻派人到長安催發救兵。
前線的敗訊不斷傳到長安,這讓李淵又驚又悔。本來是不願讓秦王威名太盛,才把裴寂派到了前線,可萬沒想到他是如此不爭氣,更沒想到他的失敗還導致了李元吉放棄太原。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也隻有秦王可以力挽狂瀾了。可此時再讓他掛帥討滅劉武周,必然會使他更增威名,這真是弄巧成拙。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危機形勢下,誰又能必保秦王會獲勝呢?如果一旦連他也無法挽迴局麵……李淵簡直不敢再想下去了。最後,他決定在明日早朝議事之前,先召太子建成與封德懿來密議一番。
建成得知裴寂又敗,心頭大驚。他深知李淵不用秦王掛帥的用意,對此,他並不以為然,但卻並未勸阻。雖然如今他對秦王依舊保持著以往的手足情深,他也知道自己的這位二弟才是掛帥征討定楊的最佳人選。但自從秦王滅掉西秦後,他便對秦王產生了一種似有若無的感覺:羨慕?猜忌?還是一種擔憂?這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偶爾會覺得父親的擔心也許並非毫無道理,但自己該怎麽做呢?他不願去想,更不敢深想。迴避,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但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他與親密無間的二弟之間的感情已經產生了裂痕,不管他是否願意。然而,當國家真正遇到危機之際,建成頓時把這種雜念拋到了腦後,立即勸父親道:“事已至此,非二郎不足以挽救危局。還望父皇莫再遲疑,立即讓他出兵討劉武周。”
李淵盯著建成,內心也不知是該讚賞他,還是該責怪他,隻是覺得心裏有些發酸。好一陣才將目光移向封德懿。
事實上,封德懿內心早就有了主張。他深知李淵不願秦王功名太盛,但他又不敢把話講明。而且他也知道,此時李淵的心裏未必不對自己有些不滿,因為正是自己建議讓裴寂掛帥出征的。他必須要消除這種不滿,但卻不能讓別人有所察覺。所以,他不急於開口。此刻見李淵在征求自己的意見,這才開口道:“裴仆射曾隨陛下百戰而定關中,才略威名堪稱群臣之冠,齊王之悍勇,亦堪稱世間罕見,今竟皆敗於劉武周、宋金剛之手,足見此二賊不可小覷。今我軍大敗之後,實力大減,軍威不振,縱然再使秦王掛帥,亦難保必勝。一旦略有差池,則恐有不測之禍。故臣以為,當今之計,莫若令裴仆射從速率軍入關,暫棄大河以東之地,閉關自守,以休兵養民。然後坐觀劉武周與竇建德、王世充輩做鷸蚌之爭。待其疲敝,陛下可一舉而定天下。”
封德懿這段話中,可謂頗藏心機。他在分析形勢時,順帶著強調唐軍之敗,隻是因為對手太強,而不是裴寂無能,這也就為他推薦裴寂做了開脫。而閉關自守的戰略,是當時最為穩妥可行的戰略方針,它不僅可確保關中無虞,而且能夠阻止秦王再立新功,可謂一舉兩得。李淵在封德懿講完話後,不由得連連點頭。此時此刻,他對於秦王是否再立新功已無暇多慮,他所擔心的主要是秦王是否真的能戰勝定楊軍,而封德懿之計顯然是最為穩妥的。畢竟冒著亡國的危險與劉武周爭河東之地,實在有些不值。尤其是自義軍入關中以來,便有許多智者勸自己“閉關養威,以觀時變”,他也覺得此計有理。隻不過關外有河東之地,才讓他難以下決心閉關。既然如今河東之地已經喪失,那麽幹脆實施“閉關養威”戰略,也不失為一招妙棋。所以,他心裏暗自下了決定:放棄河東,閉關守關中。想到此處,他開口道:“封愛卿所言,頗有道理。隻是此事關係重大,明日當於朝上與眾人共議才是。”
次日上朝,群臣得知裴寂又敗,河東危機,立即開始議論紛紛起來。這時,隻見陳叔達出列道:“今形勢危急,非秦王不足以力挽狂瀾。臣請陛下立即傳旨,令秦王調集軍馬,出征討伐定楊,收複河東。”
話音未落,卻見蕭瑀又出列道:“臣以為,齊王與裴寂屢敗之後,我軍精銳殆盡,軍威大減。秦王雖善戰,然此時與定楊相抗,恐難保無虞。一旦略有差池,國家危矣!不若閉關自守,休兵養民。令關東群賊自相爭鬥,陛下可坐觀時變,待機而動。”
這時,隻見秦王出列道:“河東乃我朝肇興之基,地富民殷,豈可棄之於敵?兒臣願統兵三萬,必擒劉武周獻於父皇。”
卻見封德懿出班奏道:“以秦王殿下之英武,破定楊軍不難。臣隻怕殿下一旦統兵出關,北虜與梁師都乘虛大舉來犯,使我首尾不能相顧。那時,形勢不可測矣。”
秦王道:“今北虜頡利即位伊始,其國內人心不一,必不敢大舉來犯。如若以偏師與梁師都前來,則太子尚在關中,足以禦之。”說著,又轉向李淵道:“今群雄並起,得賢才者得天下。自父皇登基以來,天下賢才所以輻輳而至者,皆因其知父皇神武,必能混一天下也。今若一敗而不敢與敵爭,天下人必以為父皇怯懦,不足以擁戴,則此後賢才誰複來投。賢才不至,則父皇與誰一天下,定江山?今必當破武周,以複國威。否則統一無期矣!望陛下深思。”
李淵聞言,不覺心內動搖,一時無語。這時太子建成又勸道:“秦王所言甚是,望父皇莫再遲疑。”
李淵這才猶豫道:“我兒必能破定楊賊眾乎?”
秦王道:“父皇盡管放心,定楊軍馬所以所向披靡,全仗尉遲敬德悍勇無敵。敬德與兒臣頗有淵源,兒臣當設法令其與宋金剛離心離德,為兒臣所用。況且敬德雖勇,兒臣府中秦叔寶足以當之。敬德若為我降服,餘者不足慮矣。”
李淵聞言,內心甚慰,立即準奏。卻見李綱又出班奏道:“秦王出兵討定楊,需征集各處兵馬,難以立即出關。今裴寂危機,需立即增兵,以防其全軍覆滅。”
李淵點頭道:“理應如此。不知誰願統兵前往?”
話音剛落,便見永安王李孝基出班道:“臣願前往。”
李淵見是李孝基,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此番出兵關係重大,你未更行陣,豈是宋金剛、尉遲敬德敵手?”
卻見李孝基道:“臣近來得一虎將,姓慕容,名勇。有扛鼎撼山之力,善使一杆長杆銅錘,重一百二十斤。陛下若允其隨臣出征,必能擒尉遲敬德來獻。”
李淵聞言大喜:“可召來相見!”
不一時,隻見一員黑凜凜的大漢虎步生風,走入大殿。定睛看時,隻見他身高一丈開外,虎背熊腰,有如半截黑塔,兩腳踏地時,直覺整個大殿似乎都在搖晃。李淵大喜:“真乃天佑我大唐也!”
當即封慕容勇為虎威將軍,令他隨李孝基與獨孤懷恩、唐儉、於筠、劉世讓各為總管,總兵二萬,前去增援裴寂。又令秦王征集關內兵馬六萬隨後出征。
卻說秦王得了聖旨,便調集六萬兵馬。秦王又從中精選出一千勇士,補充到玄甲軍中,由秦瓊與段誌玄各自統領一千人馬。安排好這一切後,秦王本打算對這支隊伍略加訓練,再出關拒敵。不料卻從前線傳來消息:李孝基之兵被阻在夏縣,無法與裴寂會合。秦王聞訊,急聚眾商議對策。杜如晦便道:“永安王兵至夏縣,而宋金剛不派兵來救,足見其欲先破裴寂也。今敵軍勢盛,裴寂喪膽,殿下若不及早出關,則泰州我軍必覆滅矣!當即刻出兵。”
秦王微微點頭,又問:“此番出兵,當如何破敵?”
長孫無忌道:“依屬下之計,當自龍門渡河,然後進兵泰州,與裴寂會師。如此,我軍勢大,便不懼宋金剛了。”
秦王聽他把話講完,又將目光轉向房玄齡。隻見玄齡一副胸有成竹之態,緩緩道:“依屬下之計,大軍渡過龍門後,當直趨柏壁。然後分兵守絳郡,以控遏汾水河運之路,使宋金剛有糧運截斷之憂。如此,則敵軍不敢越我軍而西進,戰守在我。此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也。”
秦王聞言,登時喜上眉梢,連聲道:“此計甚妙!就依玄齡計而行。”
當日便奏明皇上,與駙馬柴紹及秦瓊、段誌玄等眾將率軍開赴前線。
這一日,大軍正行之間,忽見前方閃出一彪人馬,人數不多,不過百十來人。為首二名少年都不過十六七歲,一個身形彪悍,麵色黧黑,濃眉虎目,手中兩杆鐵戟;另一人身材頎長,麵色白皙,容貌俊朗,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雖然都是乳臭尚未全退,卻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英氣。這二人縱馬來到距大軍不到二裏處,方才勒住戰馬,對著軍中高喊道:“秦王可在軍中?我等特來求見。”
貞觀魂之一統山河(第四十六迴下)
原創老驥論道老驥論道 2023-07-16 20:55發表於吉林
此時,唐軍前軍將領正是張士貴和新進秦王府的張亮,二張見此二人大唿小叫著要見秦王,言辭之間似無敬意,以為是鄉野小兒聽到過秦王之名,不知深淺,到此胡鬧。不由得心頭惱怒,縱馬上前斥道:“何處娃娃,敢到這裏撒野?”
卻不料那黑麵少年聞言大怒:“哪來的奴才,敢這般對我講話。你可知我是何人嗎?”
張士貴見他如此無禮,愈發憤怒,忍不住縱馬上前,對著這黑麵少年劈頭就是一刀。一旁眾人但見那少年將右手戟一揚,張士貴手中刀登時脫手飛出。原來張士貴不過要教訓一下這無禮小兒,卻並無害他之意,且見他年少,恐當不起自己一刀,故此隻使出五分力氣。卻不料這少年力大無窮,隻揚戟一隔,便擊飛了張士貴手中大刀。一時之間,張士貴也顧不得顏麵,撥馬便迴。卻不防另一位白麵少年早已抄到他身後,攔住去路。張士貴大驚,急抽出腰間寶劍,戰住白麵少年。唐軍中張亮見狀不妙,忙舞矟來救,卻被那黑麵少年搶上前來,殺作一處。四人戰作一團,但見那黑白二少年三杆戟舞得漫天青光寒影,直殺得二張左支右絀,破綻百出。二張有心逃脫,卻被纏得死死的無法脫身。此時秦王在中軍早已聞報,忙率柴紹、叔寶、誌玄趕到軍前。但見二張都被殺得盔歪甲斜,那兩位少年顯然隻是在戲弄二張,並無意下殺手,故此二人才未負傷。柴紹、叔寶、誌玄見了,心中自然明白,柴紹戲道:“且看二將軍何時能擒下這兩個小兒?”
秦王聞言,不由得嗔道:“這兩小兒雖無加害之意,隻是刀槍無眼,不可兒戲。且上前將他們分開。”
話音未落,隻見秦叔寶已飛馬趕上前去。但見他似乎隻在眾人中一繞,便見兩位少年已與二張分作兩處。二張乘機飛馬而迴,叔寶卻對兩位少年略一拱手道:“兩位小英雄何方人士,為何前來攔路?”
卻見那黑麵少年道:“這位英雄果然武藝高強,來來來,與我兄弟二人大戰三百合,分個輸贏如何?”
那白麵少年卻拱手施禮道:“將軍如此了得,莫非二哥帳下秦叔寶秦將軍嗎?”
叔寶聞言,料知他口中的二哥定是秦王,便知此二人當是皇室宗親,便道:“某家正是秦瓊。”
黑麵少年聞言,不覺登時收了兵器,拜道:“原來是秦將軍,今日一見,果然豪傑。敗在將軍手下,也算不得丟人了。”
這時,白麵少年也再拜道:“得見將軍,我兄弟之幸。我兄弟二人乃秦王族弟,聞聽二哥率兵東征,特來相投。隻因與方才的二位將軍一言不合,故此爭鬥一處,並無惡意。”
原來這白麵少年名喚李道宗,這黑麵的名喚李道玄,都是秦王族弟。二人生長在鄉間,專愛習武,故此練就一身好本領。得知李淵登基稱帝後,二人不願無功受祿,便不肯來長安。近日聞聽秦王即將東征,方才來見,以期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博得個功名。
秦王見二位族弟英雄了得,內心大喜,便立即派人奏明皇上加封李道玄為淮陽公,李道宗為山陽公。並以二人為玄甲軍首領,隨自己東征。於是大軍繼續前進。
時值武德二年十一月,正是百姓在家中貓冬的時節。大軍行走之際,忽然西風驟起,天上紛紛揚揚飄下片片鵝毛般大雪,大地霎時便鋪上一層厚厚雪毯。滿地的碎棉亂絮,讓行軍益發艱難。漫天雪花落下,與汗水交融著沾濕了衣裳,緊貼在將士們的身上,讓人感到徹骨透心的寒冷,而身上的鐵甲更使寒冷倍增。將士們一個個被凍得渾身顫抖,上下牙齒相撞。他們中間不乏新婚不久的,也有剛做了父親的和年齡尚輕留戀父母的,這些原本遠行思鄉的新兵遇到這樣惡劣的天氣,不由得內心充滿了怨氣和絕望。開始還隻是內心不滿,漸漸的便有人發起了牢騷。一時之間,人心騷動。秦王行走之間,也不由得打了個寒戰。一旁段誌玄見了,忙令衛士取出一件狐皮大氅遞給了秦王。秦王瞥了一眼大氅,又看了看段誌玄,不滿道:“天降嚴寒,六萬兒郎誰不寒凍,我豈可獨穿皮衣禦寒!”說著,又看了一眼身邊的房玄齡道:“玄齡身體單薄畏寒,且穿上這件皮衣。”
房玄齡內心不免感動,忙道:“殿下尚且如此,屬下豈敢言寒?殿下何不將此衣贈與染疾之將士?”
秦王聞言,先是一愕,繼而恍然大悟道:“你這便傳令下去吧。”
於是房玄齡立即傳令道:“傳告三軍,秦王有狐皮大氅一件,軍中可有染疾之人,來穿上這件大氅。”
消息傳至全軍,將士們無不感動,雖無人來穿這件皮氅,身子卻似乎暖了起來,軍中的怨言戛然而止。這時,秦王又讓房玄齡取些酒水分與眾人吃了擋寒,以免將士們凍出病來。將士們得令,立時照辦。各自飲了幾口酒後,身子果然似乎有了暖意。一個個又抖擻精神,奮力前行。
大軍逐漸接近黃河時,隻見大路上不斷有一群群百姓迎麵而來。他們有的駕車,有的步行,背包載貨、扶老攜幼。這些人在大雪之中各個縮頭抄袖,瑟瑟發抖,其間還不時傳出幼兒的啼哭之聲。望著這些逃難的百姓,房玄齡不覺將眉頭微微皺起,低聲對秦王道:“百姓逃難西來,河東必十室九空,隻怕三軍供給無從征集矣。”
秦王聞言,不由得眉頭一動。沉吟片刻,秦王對身邊衛士道:“且將軍中剩餘酒水分給貧窮老幼之人擋寒。並告知眾人:秦王已親率大軍到此,不久即可蕩平賊軍。百姓不必遠行,且暫留此地,以便返迴家鄉。”
衛士得令,立即紛紛上前分發酒水並傳話給這些逃難百姓。百姓得知是秦王到了,頓時發出歡唿之聲。人群中有德高望重的父老便相商湊集了一些食品禮物,上前攔住大軍,獻給秦王。秦王見了,忙下馬施禮:“多謝父老情誼,世民率軍來遲,令各位父老鄉親受苦了,此皆世民之過。今世民已率大軍前來,不日即當掃蕩賊軍,令各位還鄉安居,不再受背井離鄉之苦。”
言罷,令人賞賜了父老,方才率軍前行。百姓們聞言,紛紛道:“既然秦王大軍已到,我等無需遠行,隻管隨大軍而行吧。”
於是,緊隨大軍之後而行。一路之上,一傳十,十傳百,沿途逃難之人,紛紛隨大軍東歸。
當晚,大軍來到一個宜於安營的去處。秦王立即傳令安下營寨,並要求各營務必先取火烤幹濕衣。歇息之時,將士一邊烤著被雪水和汗水浸濕的衣裳,一邊感動道:“秦王待我等如父母,我等豈可不努力殺敵,以報秦王!”
秦王迴到寢帳,方才換上一件幹衣。正打算出帳巡視,卻見段誌玄匆匆入賬,低聲道:“有斥候來報:定楊軍已攻占龍門。如此一來,我軍渡河,恐有麻煩。”
秦王聞言,也不由得暗吃一驚。當即令段誌玄將房玄齡等傳至帳內商議。玄齡等得知消息,也不免議論紛紛,這時,隻見杜如晦道:“敵軍既已攻占龍門,必派軍扼守渡口。今日大雪天寒,黃河必定結凍。殿下何不連夜乘冰渡河,以殲敵軍。”
秦王聞言,撫掌讚道:“此計甚妙!”
於是令房玄齡與大軍繼續歇息一夜,明日一早疾速趕往渡口過河。自己卻親率秦瓊、段誌玄、李道宗、李道玄及五千人馬連夜渡河襲擊敵軍。當晚夜深人靜,秦王率著眾人悄悄直奔龍門渡口。秦王便要率軍渡河,李道玄卻道:“不知河冰堅固否,二哥不可親自冒險渡河,小弟請率千人先去探路。”
秦王便令道玄率兵先行。道玄率眾踏冰而行,見冰層果然堅厚,不由得大喜,便渡過黃河。不料恰在此時,正遇見一支定楊巡哨人馬。見到道玄一行,連忙示警報知大營。道玄見狀,急揮軍衝向敵軍。這支巡哨敵軍也不過一二百人,被唐軍一陣衝殺,便死傷大半,餘者盡數逃散。道玄也不追趕,隻令人守住渡口,以保後軍安全渡河。過不多時,隻見定楊大營方向火光四起,一支軍馬呐喊著衝了過來,為首一將正是大將郭子威。郭子威見李道玄不過是個娃娃,哪裏將他放在眼中,舞刀殺將過來。李道玄也不搭話,舞雙戟直取郭子威。二人戰不十合,道玄手起戟落,正中郭子威頭顱,登時腦碎人亡。道玄乘勢殺向敵軍。敵軍見主將身亡,登時四散奔逃。道玄正待追殺,卻見敵軍中又閃出一員大將,駿馬大刀,直取道玄,正是定楊大將黃子英。二人戰了二十餘合,黃子英身後軍馬紛紛湧來,足有一萬來人。唐軍抵敵不住,眼見渡口就要失守,卻見冰麵上一支軍馬潮湧般殺到。當先一將,胯下黃驃馬,手中點鋼槍,飛也般直殺入定楊軍。長槍舞處,殺氣漫天,人馬披靡。轉眼之間,便有數十人倒在他馬前,正是大將秦瓊。在他身後又有一將,胯下特勒驃,手中玉龍旭日槍,馬到敵倒,槍落人亡,正是秦王李世民。在他身邊又有大將段誌玄,雙錘落處,血肉橫飛;李道宗畫戟舞處,敵將落馬。黃子英見敵軍來勢兇猛,忙舞刀上前阻擋,恰遇秦瓊。二人戰不到四五個迴合,秦瓊手起一槍,將黃子英手中刀挑飛。直嚇得黃子英迴馬便逃,秦瓊哪裏肯舍,縱馬趕上,腦後一槍,挑落馬下,複一槍結果了性命。敵軍見兩位主將都已陣亡,哪還有心戀戰,一時四散奔逃。唐軍乘勝奪了敵寨,守住渡口。次日傍晚,房玄齡率大軍渡河開至龍門。秦王率軍行至柏壁城,令大軍入城休整。次日,便見定楊軍馬遮天蔽日壓向城來,秦王急率眾將登上城頭觀望。
不知兩軍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宋金剛見劉弘基逃走,好不惱怒。這時隻見敬德獻計道:“大哥不必惱怒,我料劉弘基必逃往澮州。小弟親率兵一萬前往澮州,必能克之。”
宋金剛沉思片刻道:“也罷!賢弟可即刻率軍前往攻打澮州。”又附耳對敬德講了幾句。敬德連連點頭,便出了官衙,率軍疾速開赴澮州。
卻說程知節與丘行恭帶著部分殘兵敗將逃離了晉州後,果然奔赴澮州。一路之上,但見無數難民紛紛避亂西逃。程知節不由得長歎道:“此皆我等不能克敵之過也!”
來到澮州,早有刺史韓廣將眾人迎入城內。次日,便見尉遲敬德率軍來到城下。程知節與丘行恭、韓廣商議道:“敵軍雖盛,我等當堅守城池,以死報國。如何?”
丘行恭道:“末將願聽從將軍調遣。”
韓廣卻道:“敵軍雖眾,我澮州兵馬不下五六千人,將軍所率兵馬亦不下三五千人。今先到敵軍不過萬人,實不足畏懼。不如乘其遠來疲敝,先出城破之,以穩定軍心,然後再堅守城池。否則敵大軍開到,破之更難。”
程知節道:“尉遲敬德神勇絕倫,實不可擋。莫如堅守不戰。”
韓廣冷笑道:“將軍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不是本官誇口,莫說是尉遲敬德,即便是劉武周親來,又何懼哉!”
程知節無奈,隻得與韓廣出城迎戰。但見敵軍之中站立一將,正是尉遲敬德。身邊還有一將,正是定楊猛將劉六兒。敬德見唐軍竟敢出城來戰,舞矟直殺過來。韓廣縱馬殺出,口中喝道:“尉遲敬德休要猖狂,某家特來取爾性命。”
敬德大怒,舞矟直取韓廣。韓廣見敬德殺到,舉刀劈頭便砍,卻不防敬德一矟先到,正中他咽喉,登時落馬身亡。程、邱二將見狀,不敢怠慢,忙二馬齊出,來戰敬德。三人便殺作一處。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卻不料恰在此時,城內響起陣陣喊殺之聲,轉瞬之間,城頭已換上定楊旗幟。原來宋金剛早已令數百將士扮作難民混入了澮州城內,此時乘城內空虛,奪了城門。劉六兒見狀,忙率著一支軍馬殺入城去。程、邱二將見狀,自知大勢已去。也不進城,便撇下敬德,落荒而逃了。
卻說程、邱二人逃往泰州時,途中恰遇劉弘基。三人一同逃至泰州來見裴寂,報知一路戰況。此時的裴寂已是焦頭爛額。原來他逃至泰州後,由於措置失當,弄得當地人心騷動,怨聲載道。卻不防當地有一位豪傑人物,乘勢作亂。此人姓呂,名崇茂,天生悍勇,力能扛鼎,徒步追趕奔馬。更兼輕財好施,專愛結識天下豪傑,在當地頗著威信。因見劉武周進犯,人心騷亂,便乘勢聚眾攻占了夏縣,自稱魏王,並派人與劉武周取得聯係。裴寂接連派長孫順德與謝叔方前去討伐,卻都被他所敗。正不知如何是好,卻又見程知節等敗歸泰州,真是雪上加霜。此時裴寂早就沒了主意,隻知一麵堅壁清野、布置防禦,一麵頻頻派人到長安催發救兵。
前線的敗訊不斷傳到長安,這讓李淵又驚又悔。本來是不願讓秦王威名太盛,才把裴寂派到了前線,可萬沒想到他是如此不爭氣,更沒想到他的失敗還導致了李元吉放棄太原。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也隻有秦王可以力挽狂瀾了。可此時再讓他掛帥討滅劉武周,必然會使他更增威名,這真是弄巧成拙。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危機形勢下,誰又能必保秦王會獲勝呢?如果一旦連他也無法挽迴局麵……李淵簡直不敢再想下去了。最後,他決定在明日早朝議事之前,先召太子建成與封德懿來密議一番。
建成得知裴寂又敗,心頭大驚。他深知李淵不用秦王掛帥的用意,對此,他並不以為然,但卻並未勸阻。雖然如今他對秦王依舊保持著以往的手足情深,他也知道自己的這位二弟才是掛帥征討定楊的最佳人選。但自從秦王滅掉西秦後,他便對秦王產生了一種似有若無的感覺:羨慕?猜忌?還是一種擔憂?這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偶爾會覺得父親的擔心也許並非毫無道理,但自己該怎麽做呢?他不願去想,更不敢深想。迴避,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但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他與親密無間的二弟之間的感情已經產生了裂痕,不管他是否願意。然而,當國家真正遇到危機之際,建成頓時把這種雜念拋到了腦後,立即勸父親道:“事已至此,非二郎不足以挽救危局。還望父皇莫再遲疑,立即讓他出兵討劉武周。”
李淵盯著建成,內心也不知是該讚賞他,還是該責怪他,隻是覺得心裏有些發酸。好一陣才將目光移向封德懿。
事實上,封德懿內心早就有了主張。他深知李淵不願秦王功名太盛,但他又不敢把話講明。而且他也知道,此時李淵的心裏未必不對自己有些不滿,因為正是自己建議讓裴寂掛帥出征的。他必須要消除這種不滿,但卻不能讓別人有所察覺。所以,他不急於開口。此刻見李淵在征求自己的意見,這才開口道:“裴仆射曾隨陛下百戰而定關中,才略威名堪稱群臣之冠,齊王之悍勇,亦堪稱世間罕見,今竟皆敗於劉武周、宋金剛之手,足見此二賊不可小覷。今我軍大敗之後,實力大減,軍威不振,縱然再使秦王掛帥,亦難保必勝。一旦略有差池,則恐有不測之禍。故臣以為,當今之計,莫若令裴仆射從速率軍入關,暫棄大河以東之地,閉關自守,以休兵養民。然後坐觀劉武周與竇建德、王世充輩做鷸蚌之爭。待其疲敝,陛下可一舉而定天下。”
封德懿這段話中,可謂頗藏心機。他在分析形勢時,順帶著強調唐軍之敗,隻是因為對手太強,而不是裴寂無能,這也就為他推薦裴寂做了開脫。而閉關自守的戰略,是當時最為穩妥可行的戰略方針,它不僅可確保關中無虞,而且能夠阻止秦王再立新功,可謂一舉兩得。李淵在封德懿講完話後,不由得連連點頭。此時此刻,他對於秦王是否再立新功已無暇多慮,他所擔心的主要是秦王是否真的能戰勝定楊軍,而封德懿之計顯然是最為穩妥的。畢竟冒著亡國的危險與劉武周爭河東之地,實在有些不值。尤其是自義軍入關中以來,便有許多智者勸自己“閉關養威,以觀時變”,他也覺得此計有理。隻不過關外有河東之地,才讓他難以下決心閉關。既然如今河東之地已經喪失,那麽幹脆實施“閉關養威”戰略,也不失為一招妙棋。所以,他心裏暗自下了決定:放棄河東,閉關守關中。想到此處,他開口道:“封愛卿所言,頗有道理。隻是此事關係重大,明日當於朝上與眾人共議才是。”
次日上朝,群臣得知裴寂又敗,河東危機,立即開始議論紛紛起來。這時,隻見陳叔達出列道:“今形勢危急,非秦王不足以力挽狂瀾。臣請陛下立即傳旨,令秦王調集軍馬,出征討伐定楊,收複河東。”
話音未落,卻見蕭瑀又出列道:“臣以為,齊王與裴寂屢敗之後,我軍精銳殆盡,軍威大減。秦王雖善戰,然此時與定楊相抗,恐難保無虞。一旦略有差池,國家危矣!不若閉關自守,休兵養民。令關東群賊自相爭鬥,陛下可坐觀時變,待機而動。”
這時,隻見秦王出列道:“河東乃我朝肇興之基,地富民殷,豈可棄之於敵?兒臣願統兵三萬,必擒劉武周獻於父皇。”
卻見封德懿出班奏道:“以秦王殿下之英武,破定楊軍不難。臣隻怕殿下一旦統兵出關,北虜與梁師都乘虛大舉來犯,使我首尾不能相顧。那時,形勢不可測矣。”
秦王道:“今北虜頡利即位伊始,其國內人心不一,必不敢大舉來犯。如若以偏師與梁師都前來,則太子尚在關中,足以禦之。”說著,又轉向李淵道:“今群雄並起,得賢才者得天下。自父皇登基以來,天下賢才所以輻輳而至者,皆因其知父皇神武,必能混一天下也。今若一敗而不敢與敵爭,天下人必以為父皇怯懦,不足以擁戴,則此後賢才誰複來投。賢才不至,則父皇與誰一天下,定江山?今必當破武周,以複國威。否則統一無期矣!望陛下深思。”
李淵聞言,不覺心內動搖,一時無語。這時太子建成又勸道:“秦王所言甚是,望父皇莫再遲疑。”
李淵這才猶豫道:“我兒必能破定楊賊眾乎?”
秦王道:“父皇盡管放心,定楊軍馬所以所向披靡,全仗尉遲敬德悍勇無敵。敬德與兒臣頗有淵源,兒臣當設法令其與宋金剛離心離德,為兒臣所用。況且敬德雖勇,兒臣府中秦叔寶足以當之。敬德若為我降服,餘者不足慮矣。”
李淵聞言,內心甚慰,立即準奏。卻見李綱又出班奏道:“秦王出兵討定楊,需征集各處兵馬,難以立即出關。今裴寂危機,需立即增兵,以防其全軍覆滅。”
李淵點頭道:“理應如此。不知誰願統兵前往?”
話音剛落,便見永安王李孝基出班道:“臣願前往。”
李淵見是李孝基,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此番出兵關係重大,你未更行陣,豈是宋金剛、尉遲敬德敵手?”
卻見李孝基道:“臣近來得一虎將,姓慕容,名勇。有扛鼎撼山之力,善使一杆長杆銅錘,重一百二十斤。陛下若允其隨臣出征,必能擒尉遲敬德來獻。”
李淵聞言大喜:“可召來相見!”
不一時,隻見一員黑凜凜的大漢虎步生風,走入大殿。定睛看時,隻見他身高一丈開外,虎背熊腰,有如半截黑塔,兩腳踏地時,直覺整個大殿似乎都在搖晃。李淵大喜:“真乃天佑我大唐也!”
當即封慕容勇為虎威將軍,令他隨李孝基與獨孤懷恩、唐儉、於筠、劉世讓各為總管,總兵二萬,前去增援裴寂。又令秦王征集關內兵馬六萬隨後出征。
卻說秦王得了聖旨,便調集六萬兵馬。秦王又從中精選出一千勇士,補充到玄甲軍中,由秦瓊與段誌玄各自統領一千人馬。安排好這一切後,秦王本打算對這支隊伍略加訓練,再出關拒敵。不料卻從前線傳來消息:李孝基之兵被阻在夏縣,無法與裴寂會合。秦王聞訊,急聚眾商議對策。杜如晦便道:“永安王兵至夏縣,而宋金剛不派兵來救,足見其欲先破裴寂也。今敵軍勢盛,裴寂喪膽,殿下若不及早出關,則泰州我軍必覆滅矣!當即刻出兵。”
秦王微微點頭,又問:“此番出兵,當如何破敵?”
長孫無忌道:“依屬下之計,當自龍門渡河,然後進兵泰州,與裴寂會師。如此,我軍勢大,便不懼宋金剛了。”
秦王聽他把話講完,又將目光轉向房玄齡。隻見玄齡一副胸有成竹之態,緩緩道:“依屬下之計,大軍渡過龍門後,當直趨柏壁。然後分兵守絳郡,以控遏汾水河運之路,使宋金剛有糧運截斷之憂。如此,則敵軍不敢越我軍而西進,戰守在我。此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也。”
秦王聞言,登時喜上眉梢,連聲道:“此計甚妙!就依玄齡計而行。”
當日便奏明皇上,與駙馬柴紹及秦瓊、段誌玄等眾將率軍開赴前線。
這一日,大軍正行之間,忽見前方閃出一彪人馬,人數不多,不過百十來人。為首二名少年都不過十六七歲,一個身形彪悍,麵色黧黑,濃眉虎目,手中兩杆鐵戟;另一人身材頎長,麵色白皙,容貌俊朗,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雖然都是乳臭尚未全退,卻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英氣。這二人縱馬來到距大軍不到二裏處,方才勒住戰馬,對著軍中高喊道:“秦王可在軍中?我等特來求見。”
貞觀魂之一統山河(第四十六迴下)
原創老驥論道老驥論道 2023-07-16 20:55發表於吉林
此時,唐軍前軍將領正是張士貴和新進秦王府的張亮,二張見此二人大唿小叫著要見秦王,言辭之間似無敬意,以為是鄉野小兒聽到過秦王之名,不知深淺,到此胡鬧。不由得心頭惱怒,縱馬上前斥道:“何處娃娃,敢到這裏撒野?”
卻不料那黑麵少年聞言大怒:“哪來的奴才,敢這般對我講話。你可知我是何人嗎?”
張士貴見他如此無禮,愈發憤怒,忍不住縱馬上前,對著這黑麵少年劈頭就是一刀。一旁眾人但見那少年將右手戟一揚,張士貴手中刀登時脫手飛出。原來張士貴不過要教訓一下這無禮小兒,卻並無害他之意,且見他年少,恐當不起自己一刀,故此隻使出五分力氣。卻不料這少年力大無窮,隻揚戟一隔,便擊飛了張士貴手中大刀。一時之間,張士貴也顧不得顏麵,撥馬便迴。卻不防另一位白麵少年早已抄到他身後,攔住去路。張士貴大驚,急抽出腰間寶劍,戰住白麵少年。唐軍中張亮見狀不妙,忙舞矟來救,卻被那黑麵少年搶上前來,殺作一處。四人戰作一團,但見那黑白二少年三杆戟舞得漫天青光寒影,直殺得二張左支右絀,破綻百出。二張有心逃脫,卻被纏得死死的無法脫身。此時秦王在中軍早已聞報,忙率柴紹、叔寶、誌玄趕到軍前。但見二張都被殺得盔歪甲斜,那兩位少年顯然隻是在戲弄二張,並無意下殺手,故此二人才未負傷。柴紹、叔寶、誌玄見了,心中自然明白,柴紹戲道:“且看二將軍何時能擒下這兩個小兒?”
秦王聞言,不由得嗔道:“這兩小兒雖無加害之意,隻是刀槍無眼,不可兒戲。且上前將他們分開。”
話音未落,隻見秦叔寶已飛馬趕上前去。但見他似乎隻在眾人中一繞,便見兩位少年已與二張分作兩處。二張乘機飛馬而迴,叔寶卻對兩位少年略一拱手道:“兩位小英雄何方人士,為何前來攔路?”
卻見那黑麵少年道:“這位英雄果然武藝高強,來來來,與我兄弟二人大戰三百合,分個輸贏如何?”
那白麵少年卻拱手施禮道:“將軍如此了得,莫非二哥帳下秦叔寶秦將軍嗎?”
叔寶聞言,料知他口中的二哥定是秦王,便知此二人當是皇室宗親,便道:“某家正是秦瓊。”
黑麵少年聞言,不覺登時收了兵器,拜道:“原來是秦將軍,今日一見,果然豪傑。敗在將軍手下,也算不得丟人了。”
這時,白麵少年也再拜道:“得見將軍,我兄弟之幸。我兄弟二人乃秦王族弟,聞聽二哥率兵東征,特來相投。隻因與方才的二位將軍一言不合,故此爭鬥一處,並無惡意。”
原來這白麵少年名喚李道宗,這黑麵的名喚李道玄,都是秦王族弟。二人生長在鄉間,專愛習武,故此練就一身好本領。得知李淵登基稱帝後,二人不願無功受祿,便不肯來長安。近日聞聽秦王即將東征,方才來見,以期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博得個功名。
秦王見二位族弟英雄了得,內心大喜,便立即派人奏明皇上加封李道玄為淮陽公,李道宗為山陽公。並以二人為玄甲軍首領,隨自己東征。於是大軍繼續前進。
時值武德二年十一月,正是百姓在家中貓冬的時節。大軍行走之際,忽然西風驟起,天上紛紛揚揚飄下片片鵝毛般大雪,大地霎時便鋪上一層厚厚雪毯。滿地的碎棉亂絮,讓行軍益發艱難。漫天雪花落下,與汗水交融著沾濕了衣裳,緊貼在將士們的身上,讓人感到徹骨透心的寒冷,而身上的鐵甲更使寒冷倍增。將士們一個個被凍得渾身顫抖,上下牙齒相撞。他們中間不乏新婚不久的,也有剛做了父親的和年齡尚輕留戀父母的,這些原本遠行思鄉的新兵遇到這樣惡劣的天氣,不由得內心充滿了怨氣和絕望。開始還隻是內心不滿,漸漸的便有人發起了牢騷。一時之間,人心騷動。秦王行走之間,也不由得打了個寒戰。一旁段誌玄見了,忙令衛士取出一件狐皮大氅遞給了秦王。秦王瞥了一眼大氅,又看了看段誌玄,不滿道:“天降嚴寒,六萬兒郎誰不寒凍,我豈可獨穿皮衣禦寒!”說著,又看了一眼身邊的房玄齡道:“玄齡身體單薄畏寒,且穿上這件皮衣。”
房玄齡內心不免感動,忙道:“殿下尚且如此,屬下豈敢言寒?殿下何不將此衣贈與染疾之將士?”
秦王聞言,先是一愕,繼而恍然大悟道:“你這便傳令下去吧。”
於是房玄齡立即傳令道:“傳告三軍,秦王有狐皮大氅一件,軍中可有染疾之人,來穿上這件大氅。”
消息傳至全軍,將士們無不感動,雖無人來穿這件皮氅,身子卻似乎暖了起來,軍中的怨言戛然而止。這時,秦王又讓房玄齡取些酒水分與眾人吃了擋寒,以免將士們凍出病來。將士們得令,立時照辦。各自飲了幾口酒後,身子果然似乎有了暖意。一個個又抖擻精神,奮力前行。
大軍逐漸接近黃河時,隻見大路上不斷有一群群百姓迎麵而來。他們有的駕車,有的步行,背包載貨、扶老攜幼。這些人在大雪之中各個縮頭抄袖,瑟瑟發抖,其間還不時傳出幼兒的啼哭之聲。望著這些逃難的百姓,房玄齡不覺將眉頭微微皺起,低聲對秦王道:“百姓逃難西來,河東必十室九空,隻怕三軍供給無從征集矣。”
秦王聞言,不由得眉頭一動。沉吟片刻,秦王對身邊衛士道:“且將軍中剩餘酒水分給貧窮老幼之人擋寒。並告知眾人:秦王已親率大軍到此,不久即可蕩平賊軍。百姓不必遠行,且暫留此地,以便返迴家鄉。”
衛士得令,立即紛紛上前分發酒水並傳話給這些逃難百姓。百姓得知是秦王到了,頓時發出歡唿之聲。人群中有德高望重的父老便相商湊集了一些食品禮物,上前攔住大軍,獻給秦王。秦王見了,忙下馬施禮:“多謝父老情誼,世民率軍來遲,令各位父老鄉親受苦了,此皆世民之過。今世民已率大軍前來,不日即當掃蕩賊軍,令各位還鄉安居,不再受背井離鄉之苦。”
言罷,令人賞賜了父老,方才率軍前行。百姓們聞言,紛紛道:“既然秦王大軍已到,我等無需遠行,隻管隨大軍而行吧。”
於是,緊隨大軍之後而行。一路之上,一傳十,十傳百,沿途逃難之人,紛紛隨大軍東歸。
當晚,大軍來到一個宜於安營的去處。秦王立即傳令安下營寨,並要求各營務必先取火烤幹濕衣。歇息之時,將士一邊烤著被雪水和汗水浸濕的衣裳,一邊感動道:“秦王待我等如父母,我等豈可不努力殺敵,以報秦王!”
秦王迴到寢帳,方才換上一件幹衣。正打算出帳巡視,卻見段誌玄匆匆入賬,低聲道:“有斥候來報:定楊軍已攻占龍門。如此一來,我軍渡河,恐有麻煩。”
秦王聞言,也不由得暗吃一驚。當即令段誌玄將房玄齡等傳至帳內商議。玄齡等得知消息,也不免議論紛紛,這時,隻見杜如晦道:“敵軍既已攻占龍門,必派軍扼守渡口。今日大雪天寒,黃河必定結凍。殿下何不連夜乘冰渡河,以殲敵軍。”
秦王聞言,撫掌讚道:“此計甚妙!”
於是令房玄齡與大軍繼續歇息一夜,明日一早疾速趕往渡口過河。自己卻親率秦瓊、段誌玄、李道宗、李道玄及五千人馬連夜渡河襲擊敵軍。當晚夜深人靜,秦王率著眾人悄悄直奔龍門渡口。秦王便要率軍渡河,李道玄卻道:“不知河冰堅固否,二哥不可親自冒險渡河,小弟請率千人先去探路。”
秦王便令道玄率兵先行。道玄率眾踏冰而行,見冰層果然堅厚,不由得大喜,便渡過黃河。不料恰在此時,正遇見一支定楊巡哨人馬。見到道玄一行,連忙示警報知大營。道玄見狀,急揮軍衝向敵軍。這支巡哨敵軍也不過一二百人,被唐軍一陣衝殺,便死傷大半,餘者盡數逃散。道玄也不追趕,隻令人守住渡口,以保後軍安全渡河。過不多時,隻見定楊大營方向火光四起,一支軍馬呐喊著衝了過來,為首一將正是大將郭子威。郭子威見李道玄不過是個娃娃,哪裏將他放在眼中,舞刀殺將過來。李道玄也不搭話,舞雙戟直取郭子威。二人戰不十合,道玄手起戟落,正中郭子威頭顱,登時腦碎人亡。道玄乘勢殺向敵軍。敵軍見主將身亡,登時四散奔逃。道玄正待追殺,卻見敵軍中又閃出一員大將,駿馬大刀,直取道玄,正是定楊大將黃子英。二人戰了二十餘合,黃子英身後軍馬紛紛湧來,足有一萬來人。唐軍抵敵不住,眼見渡口就要失守,卻見冰麵上一支軍馬潮湧般殺到。當先一將,胯下黃驃馬,手中點鋼槍,飛也般直殺入定楊軍。長槍舞處,殺氣漫天,人馬披靡。轉眼之間,便有數十人倒在他馬前,正是大將秦瓊。在他身後又有一將,胯下特勒驃,手中玉龍旭日槍,馬到敵倒,槍落人亡,正是秦王李世民。在他身邊又有大將段誌玄,雙錘落處,血肉橫飛;李道宗畫戟舞處,敵將落馬。黃子英見敵軍來勢兇猛,忙舞刀上前阻擋,恰遇秦瓊。二人戰不到四五個迴合,秦瓊手起一槍,將黃子英手中刀挑飛。直嚇得黃子英迴馬便逃,秦瓊哪裏肯舍,縱馬趕上,腦後一槍,挑落馬下,複一槍結果了性命。敵軍見兩位主將都已陣亡,哪還有心戀戰,一時四散奔逃。唐軍乘勝奪了敵寨,守住渡口。次日傍晚,房玄齡率大軍渡河開至龍門。秦王率軍行至柏壁城,令大軍入城休整。次日,便見定楊軍馬遮天蔽日壓向城來,秦王急率眾將登上城頭觀望。
不知兩軍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