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黎陽城內,李神通與李世積料知竇建德必來進犯,因而一麵加強城防,一麵不斷到相州打探消息。這日忽有斥候來報,說相州夏軍兵馬擾動,似將出兵前來進犯。李神通便與李世積商議道:“夏軍來犯,當如何應敵。”
李世積胸有成竹道:“我黎陽城堅兵精,防禦周密,竇建德人馬雖眾,不足畏懼。我料竇建德必先率兵攻取衛州。衛州苦無良將,必非夏軍對手。衛州若失,黎陽便為孤城,早晚必定陷落。”
李神通聞言,便道:“既如此,可一麵派良將助守衛州,一麵派人前往長安請求援軍。如何?”
李世積道:“今梁師都正興兵進犯關中,劉武周又率軍直趨太原,朝廷恐無力來援。今我有一計,若能成功,則目下危機自解。”
李神通喜道:“不知將軍有何妙計?”
“竇賊每次行軍,必將人馬分作三軍,輜重、老弱居中,精銳集於前後兩隊,每軍相隔五裏,竇賊常在中軍。今他前往衛州,必經榆林口。榆林路狹,兩側又有密林,可以伏兵。我等何不先在此地布下一支伏兵,待竇賊經過時,發伏突襲,若能一舉斬殺竇賊,則大事成矣!”
李神通大喜,道:“此計甚妙。”
於是,李世積便派麾下驍將邱孝剛率精兵三百,先埋伏在榆林口。
卻說竇建德率軍繼續進犯唐境,果然不出李世積所料,並不直接來攻打黎陽,而是率軍前往衛州。這日來到榆林口,建德果然在中軍。前軍已過,後軍尚遠,中軍都是些老弱,隻有五百衛隊是三軍精銳,護衛建德同行。正行走之間,忽聽得兩側林中簌簌作響,久經沙場的竇建德頓時警惕起來,忙傳令將士準備作戰。卻不料命令剛剛傳下,便見一支人馬衝出樹林,直奔自己殺來。為首一員大將,身材魁鍵,虎背熊腰,手中一杆三尺叉,足有五十斤重,騎一匹黑馬,正是大將邱孝剛,身後三百將士各個如狼似虎,直殺將來。建德身邊衛士見狀,一湧而上,護住建德,卻被邱孝剛一陣鐵叉亂舞,打倒一片。邱孝剛乘勢殺到竇建德麵前,揮叉便刺。此時,建德身邊並未攜帶平日所使長槍,倉猝之間,隻得抽出寶劍招架。竇建德雖然武藝不弱,但一則手中並無趁手兵器,二則畢竟尊崇日久,難免武藝荒廢,且忽然遇險,不免心驚,哪裏還敵得住邱孝剛,戰不七八個迴合,劍法早亂,撥馬便走。邱孝剛哪裏肯放,縱馬便追。此時,竇建德慌不擇路,隻顧打馬奔逃,恨不能讓這匹馬騰雲駕霧才好。無奈越是心慌,那馬卻似乎跑得越慢,迴頭看時,隻見邱孝剛離自己越來越近。自料難逃此劫,不由得心中暗道:“此番休矣!”驀然又想起王伏寶:若有伏寶在身邊,何至於如此!想到此處,不由得兩眼落淚。恰在此時,忽見一位青年將軍率十幾騎迎麵趕來,但見這位將軍身形健美,英氣逼人,身穿一身銀盔銀甲,手持兩杆亮銀槍,正是猛將蘇定方。
原來,通過榆林口的前軍主將正是高雅賢,蘇定方也在其中。行走之際,蘇定方越來越感到這條道不太安全,便對高雅賢道:“義父,此路狹窄,兩麵林木密布,實乃伏兵之所。大王所將中軍少有精兵猛將。倘若林中有敵軍發伏突襲,則大王危矣。莫若讓末將返迴中軍,護衛大王如何?”
高士興覺得有理,便令他率著十幾位騎兵返迴中軍。不想行至此處,恰遇竇建德。蘇定方見有人追殺竇建德,忙縱馬上前,口中高喊:“休傷我主!”話音未落,早已連人帶馬越過竇建德,攔在了邱孝剛麵前。邱孝剛見竟然有人敢阻攔自己,登時大怒,舞叉對著定方便刺。定方擺槍接住來叉,與邱孝剛殺作一處。邱孝剛身後百餘鐵騎卻繼續追向前去,與蘇定方帶來的將士殺作一處。定方麾下將士雖勇,但畢竟寡不敵眾,霎時被部分敵軍團團困住,其餘敵軍紛紛又去追趕竇建德。蘇定方唯恐竇建德有失,虛晃一槍,逼退邱孝剛,返身便殺向敵軍。隻見他雙槍並舉,直闖入敵軍,手中兩杆槍左劈右刺,一個衝鋒便有十幾人被他打落馬下,轉眼之間,已到了竇建德近前,橫槍護住竇建德,口中道:“大王休驚,有臣在此,必保大王無虞。”
竇建德也忍不住誇讚道:“愛卿莫非伏寶附體乎!”
說話之間,邱孝剛又殺了過來。二人登時又殺作一處。戰了二十餘合,未分勝負。這時,忽見邱孝剛身後一陣喊殺之聲,原來是一隊夏軍衛士趕來救駕。見到竇建德,忙一齊湧到他身邊。這邊蘇定方與邱孝剛交戰之際,一直擔心竇建德,故此不敢全力應戰,不免落了下風,連番遇險。此刻見有人前來護駕,登時抖擻精神,全力來戰邱孝剛。邱孝剛登時落了下風,不由得心中暗叫不好,料知再戰下去,必非定方對手。連忙虛晃一叉,要逼退定方脫身。卻不防被定方舉右手槍隔住來叉,左手槍卻橫掃過來。邱孝剛大吃一驚,急忙躲閃,卻終究是有些遲了,被一槍掃落馬下。卻待起身,早見眼前寒光一閃,一支亮銀槍已逼住自己咽喉。一旁便有夏軍小卒上前將他拿下綁了。
此時,其餘唐軍早已被越來越多的夏軍團團圍住,又見邱孝剛被擒,頓時沒了鬥誌,紛紛丟掉兵器投降。竇建德見定方擒了邱孝剛,立即翻身下馬,取寶劍指向邱孝剛罵道:“小賊,怎敢辱我!”
邱孝剛見狀,毫無懼色,仰天大笑:“懦夫,要殺便殺,何需多言。”
竇建德見他如此,反倒生出幾分敬意,不由得收迴寶劍,道:“看來你也是個丈夫,我不殺你,與我共圖大業如何?”
邱孝剛一怔,繼而怒道:“休要多言,這世上隻有斷頭邱孝剛,並無投降邱孝剛。”
竇建德聞言,益發敬重孝剛,忍不住又道:“真大丈夫也!罷了,戰場之上,各為其主,你欲殺孤,乃是戰將本分,何罪之有?”
忙棄了寶劍,親自上前為邱孝剛解了綁繩,道:“將軍且迴,隻望日後莫在戰場相見。”
邱孝剛見竇建德如此,大為感動,忍不住仰天長歎:“大王真仁義之主也!且孝剛受命來擒大王,而反為所擒,有何麵目迴見我家主公!今後願追隨大王,死而後已。”
竇建德大喜,當即封邱孝剛為郎將,侍衛左右。這時,蘇定方卻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竇建德道:“這位將軍既肯歸降,臣倒有一計,可取黎陽。”
竇建德忙問道:“愛卿有何妙計?”
定方當即附耳如此這般一番。隻見竇建德登時麵露喜色,連連點頭:“此計大妙。”
黎陽城內,李世積正憂心忡忡地在城中巡視。早已有斥候來報,說夏軍已開赴榆林口。按時間推測,邱孝剛如果成功,應該差不多迴來了。可是至今未見他們的蹤影,李世積忍不住越來越擔心起來。如果邱孝剛未能得手,衛州肯定無法抵禦夏軍,那樣的話,黎陽也就危險了。想到此處,他決定立即迴到官衙,與李神通商議對策。恰在此時,東門的城頭上有人發現遠處煙塵滾滾,由遠及近,疾速而來。不一時卻見一支百十人的隊伍奔到城下,不遠處還有一支軍隊緊隨而至。隻見人群中一人對著城頭高聲喊道:“我乃邱孝剛,身後是夏軍追兵,快快打開城門放我等進入。城頭守將正是大將趙君德。他舉目觀望,發現求救的人果然是邱孝剛,再往遠處看時,追兵已離城不遠了,便急忙令人打開城門,放邱孝剛一行進城。不一時,隻見城門大開,吊橋放下,邱孝剛一行縱馬衝入城來。趙君德忙迎上前去,正要問個究竟,卻不料邱孝剛突然手起一叉直刺向趙君德。趙君德全無防備,被鋼叉洞穿胸膛,落馬身亡。邱孝剛一行乘勢直闖入城內,一陣衝殺,城內唐軍措手不及,被殺的四散奔逃。此時,巡城將領張亮恰好趕到,急揮軍前來阻擋。兩軍剛殺作一處,卻見後麵夏軍早已衝入城內,為首一將正是蘇定方。隻見他在唐軍之中左衝右突,雙槍落處,唐軍莫不人仰馬翻。張亮雖率軍舍命死戰,卻如何擋得住蘇定方的猛攻。正危急之際,卻聽到唐軍中一陣歡唿:“主將來了!”便見李世積手舞大刀率軍殺到,夏軍攻勢頓時受阻。蘇定方一見形勢不妙,立即揮槍直取李世積,轉眼來到近前,舉右手槍便刺。李世積不防定方突然殺到,隻得擺刀招架,卻不防槍勢沉重,竟然未能架住,那槍對著李世積頭顱直刺過來。世積急閃身躲避,那杆槍便幾乎貼麵刺過。世積尚未坐穩身形,定方左手槍又已刺到。這一次李世積不敢怠慢,奮力隔開來槍。定方一招得手,便將手中槍接連刺向世積。二人隻戰了十幾合,李世積早已殺出一身臭汗,自料不敵,撥馬便走。定方縱馬來追,早有唐軍敵住。待定方奮槍殺散眾人,李世積早已不知去向了。
卻說李世積與張亮乘亂殺出條血路,向西門逃去。卻不料剛到西門,便見有無數夏軍湧入城來。他們正要掉頭轉向北門,卻又見一支夏軍包抄過來,為首大將正是殷秋,將世積等圍在核心。正在危急時刻,一軍殺到,為首一人正是郭孝恪。他來到近前舞槍逼退殷秋,保著李世積殺向北門。看看已近城門,張亮忽道:“不好!太公尚在府上,倘若被夏軍擒了,如何是好?”
李世積一怔,隨即拍了一下頭道:“啊呀不好,匆忙之間,竟然忘了太公。”略一遲疑又道,“此刻去救太公,隻怕難再脫身。也罷,你二人且先殺出城去,我自去救出太公。”
說罷,便作勢要去救父親。張亮忙道:“此去兇多吉少,將軍不可冒險前往。將軍若是信得過末將,便與郭將軍先殺出城去,讓末將去救出太公。”
李世積忍不住歎道:“難得將軍如此忠義,我如何信不過將軍!隻是我怎忍心讓你為我冒險!”
張亮道:“既如此,末將去了。”
說罷,縱馬便走。李世積無奈,隻得與郭孝恪一同殺出北門,逃命去了。直逃出五十餘裏,見無人追來,方才勒住戰馬。迴頭看時,身邊不過百十人。忍不住對郭孝恪歎道:“我等雖脫離了險境,卻不知張亮與太公安危如何?”
郭孝恪道:“主將莫要擔憂,我料太公與張將軍吉人天相,必不會有危險。且尋一安全去處歇息,待明日再派人去打探消息不遲。”眾人又行了數裏地,然後進入山中藏身。次日,派人到黎陽城內打探消息。到了晌午,隻見派出去的人與張亮一同迴來,卻不見李世積的老父李蓋。張亮見了李世積,立即跪倒在地,口中請罪:“張亮無能,去得晚了,未能救出太公。城內唐軍皆降於竇建德,淮安王也陷於賊手。”
李世積忙俯身扶起張亮:“此乃我慮事不周,非你之過。”
於是扭頭對郭孝恪問道:“這該如何是好?”
郭孝恪沉吟未語,張亮卻搶先道:“我聞竇建德乃仁義之主,必不會加害於太公。今主將雖名為唐臣,實則一方諸侯,唐朝未必以心腹待我。且以將軍之威名,若投往夏王,必受重用。”
這時,郭孝恪卻道:“張將軍所言雖是,但以我之見,當今之真命天子,必是李淵父子。我等若投夏王,隻怕……”
話到此處,郭孝恪欲言又止。李世積卻道:“你二人不必再多言,我意已決。我乃大唐之臣,豈可叛唐?隻是太公現在竇建德之手,我又不可不救。不如我與孝恪先到夏軍詐降,張將軍卻前往長安,務必麵見皇上,說我一年之內,必提竇建德之頭獻給皇上。”
郭、張二人聞言,都道:“此計甚妙。”
當日,張亮便投往長安去了,李世積卻與郭孝恪及眾人前往黎陽,要投降竇建德。
不知李世積安危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李世積胸有成竹道:“我黎陽城堅兵精,防禦周密,竇建德人馬雖眾,不足畏懼。我料竇建德必先率兵攻取衛州。衛州苦無良將,必非夏軍對手。衛州若失,黎陽便為孤城,早晚必定陷落。”
李神通聞言,便道:“既如此,可一麵派良將助守衛州,一麵派人前往長安請求援軍。如何?”
李世積道:“今梁師都正興兵進犯關中,劉武周又率軍直趨太原,朝廷恐無力來援。今我有一計,若能成功,則目下危機自解。”
李神通喜道:“不知將軍有何妙計?”
“竇賊每次行軍,必將人馬分作三軍,輜重、老弱居中,精銳集於前後兩隊,每軍相隔五裏,竇賊常在中軍。今他前往衛州,必經榆林口。榆林路狹,兩側又有密林,可以伏兵。我等何不先在此地布下一支伏兵,待竇賊經過時,發伏突襲,若能一舉斬殺竇賊,則大事成矣!”
李神通大喜,道:“此計甚妙。”
於是,李世積便派麾下驍將邱孝剛率精兵三百,先埋伏在榆林口。
卻說竇建德率軍繼續進犯唐境,果然不出李世積所料,並不直接來攻打黎陽,而是率軍前往衛州。這日來到榆林口,建德果然在中軍。前軍已過,後軍尚遠,中軍都是些老弱,隻有五百衛隊是三軍精銳,護衛建德同行。正行走之間,忽聽得兩側林中簌簌作響,久經沙場的竇建德頓時警惕起來,忙傳令將士準備作戰。卻不料命令剛剛傳下,便見一支人馬衝出樹林,直奔自己殺來。為首一員大將,身材魁鍵,虎背熊腰,手中一杆三尺叉,足有五十斤重,騎一匹黑馬,正是大將邱孝剛,身後三百將士各個如狼似虎,直殺將來。建德身邊衛士見狀,一湧而上,護住建德,卻被邱孝剛一陣鐵叉亂舞,打倒一片。邱孝剛乘勢殺到竇建德麵前,揮叉便刺。此時,建德身邊並未攜帶平日所使長槍,倉猝之間,隻得抽出寶劍招架。竇建德雖然武藝不弱,但一則手中並無趁手兵器,二則畢竟尊崇日久,難免武藝荒廢,且忽然遇險,不免心驚,哪裏還敵得住邱孝剛,戰不七八個迴合,劍法早亂,撥馬便走。邱孝剛哪裏肯放,縱馬便追。此時,竇建德慌不擇路,隻顧打馬奔逃,恨不能讓這匹馬騰雲駕霧才好。無奈越是心慌,那馬卻似乎跑得越慢,迴頭看時,隻見邱孝剛離自己越來越近。自料難逃此劫,不由得心中暗道:“此番休矣!”驀然又想起王伏寶:若有伏寶在身邊,何至於如此!想到此處,不由得兩眼落淚。恰在此時,忽見一位青年將軍率十幾騎迎麵趕來,但見這位將軍身形健美,英氣逼人,身穿一身銀盔銀甲,手持兩杆亮銀槍,正是猛將蘇定方。
原來,通過榆林口的前軍主將正是高雅賢,蘇定方也在其中。行走之際,蘇定方越來越感到這條道不太安全,便對高雅賢道:“義父,此路狹窄,兩麵林木密布,實乃伏兵之所。大王所將中軍少有精兵猛將。倘若林中有敵軍發伏突襲,則大王危矣。莫若讓末將返迴中軍,護衛大王如何?”
高士興覺得有理,便令他率著十幾位騎兵返迴中軍。不想行至此處,恰遇竇建德。蘇定方見有人追殺竇建德,忙縱馬上前,口中高喊:“休傷我主!”話音未落,早已連人帶馬越過竇建德,攔在了邱孝剛麵前。邱孝剛見竟然有人敢阻攔自己,登時大怒,舞叉對著定方便刺。定方擺槍接住來叉,與邱孝剛殺作一處。邱孝剛身後百餘鐵騎卻繼續追向前去,與蘇定方帶來的將士殺作一處。定方麾下將士雖勇,但畢竟寡不敵眾,霎時被部分敵軍團團困住,其餘敵軍紛紛又去追趕竇建德。蘇定方唯恐竇建德有失,虛晃一槍,逼退邱孝剛,返身便殺向敵軍。隻見他雙槍並舉,直闖入敵軍,手中兩杆槍左劈右刺,一個衝鋒便有十幾人被他打落馬下,轉眼之間,已到了竇建德近前,橫槍護住竇建德,口中道:“大王休驚,有臣在此,必保大王無虞。”
竇建德也忍不住誇讚道:“愛卿莫非伏寶附體乎!”
說話之間,邱孝剛又殺了過來。二人登時又殺作一處。戰了二十餘合,未分勝負。這時,忽見邱孝剛身後一陣喊殺之聲,原來是一隊夏軍衛士趕來救駕。見到竇建德,忙一齊湧到他身邊。這邊蘇定方與邱孝剛交戰之際,一直擔心竇建德,故此不敢全力應戰,不免落了下風,連番遇險。此刻見有人前來護駕,登時抖擻精神,全力來戰邱孝剛。邱孝剛登時落了下風,不由得心中暗叫不好,料知再戰下去,必非定方對手。連忙虛晃一叉,要逼退定方脫身。卻不防被定方舉右手槍隔住來叉,左手槍卻橫掃過來。邱孝剛大吃一驚,急忙躲閃,卻終究是有些遲了,被一槍掃落馬下。卻待起身,早見眼前寒光一閃,一支亮銀槍已逼住自己咽喉。一旁便有夏軍小卒上前將他拿下綁了。
此時,其餘唐軍早已被越來越多的夏軍團團圍住,又見邱孝剛被擒,頓時沒了鬥誌,紛紛丟掉兵器投降。竇建德見定方擒了邱孝剛,立即翻身下馬,取寶劍指向邱孝剛罵道:“小賊,怎敢辱我!”
邱孝剛見狀,毫無懼色,仰天大笑:“懦夫,要殺便殺,何需多言。”
竇建德見他如此,反倒生出幾分敬意,不由得收迴寶劍,道:“看來你也是個丈夫,我不殺你,與我共圖大業如何?”
邱孝剛一怔,繼而怒道:“休要多言,這世上隻有斷頭邱孝剛,並無投降邱孝剛。”
竇建德聞言,益發敬重孝剛,忍不住又道:“真大丈夫也!罷了,戰場之上,各為其主,你欲殺孤,乃是戰將本分,何罪之有?”
忙棄了寶劍,親自上前為邱孝剛解了綁繩,道:“將軍且迴,隻望日後莫在戰場相見。”
邱孝剛見竇建德如此,大為感動,忍不住仰天長歎:“大王真仁義之主也!且孝剛受命來擒大王,而反為所擒,有何麵目迴見我家主公!今後願追隨大王,死而後已。”
竇建德大喜,當即封邱孝剛為郎將,侍衛左右。這時,蘇定方卻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竇建德道:“這位將軍既肯歸降,臣倒有一計,可取黎陽。”
竇建德忙問道:“愛卿有何妙計?”
定方當即附耳如此這般一番。隻見竇建德登時麵露喜色,連連點頭:“此計大妙。”
黎陽城內,李世積正憂心忡忡地在城中巡視。早已有斥候來報,說夏軍已開赴榆林口。按時間推測,邱孝剛如果成功,應該差不多迴來了。可是至今未見他們的蹤影,李世積忍不住越來越擔心起來。如果邱孝剛未能得手,衛州肯定無法抵禦夏軍,那樣的話,黎陽也就危險了。想到此處,他決定立即迴到官衙,與李神通商議對策。恰在此時,東門的城頭上有人發現遠處煙塵滾滾,由遠及近,疾速而來。不一時卻見一支百十人的隊伍奔到城下,不遠處還有一支軍隊緊隨而至。隻見人群中一人對著城頭高聲喊道:“我乃邱孝剛,身後是夏軍追兵,快快打開城門放我等進入。城頭守將正是大將趙君德。他舉目觀望,發現求救的人果然是邱孝剛,再往遠處看時,追兵已離城不遠了,便急忙令人打開城門,放邱孝剛一行進城。不一時,隻見城門大開,吊橋放下,邱孝剛一行縱馬衝入城來。趙君德忙迎上前去,正要問個究竟,卻不料邱孝剛突然手起一叉直刺向趙君德。趙君德全無防備,被鋼叉洞穿胸膛,落馬身亡。邱孝剛一行乘勢直闖入城內,一陣衝殺,城內唐軍措手不及,被殺的四散奔逃。此時,巡城將領張亮恰好趕到,急揮軍前來阻擋。兩軍剛殺作一處,卻見後麵夏軍早已衝入城內,為首一將正是蘇定方。隻見他在唐軍之中左衝右突,雙槍落處,唐軍莫不人仰馬翻。張亮雖率軍舍命死戰,卻如何擋得住蘇定方的猛攻。正危急之際,卻聽到唐軍中一陣歡唿:“主將來了!”便見李世積手舞大刀率軍殺到,夏軍攻勢頓時受阻。蘇定方一見形勢不妙,立即揮槍直取李世積,轉眼來到近前,舉右手槍便刺。李世積不防定方突然殺到,隻得擺刀招架,卻不防槍勢沉重,竟然未能架住,那槍對著李世積頭顱直刺過來。世積急閃身躲避,那杆槍便幾乎貼麵刺過。世積尚未坐穩身形,定方左手槍又已刺到。這一次李世積不敢怠慢,奮力隔開來槍。定方一招得手,便將手中槍接連刺向世積。二人隻戰了十幾合,李世積早已殺出一身臭汗,自料不敵,撥馬便走。定方縱馬來追,早有唐軍敵住。待定方奮槍殺散眾人,李世積早已不知去向了。
卻說李世積與張亮乘亂殺出條血路,向西門逃去。卻不料剛到西門,便見有無數夏軍湧入城來。他們正要掉頭轉向北門,卻又見一支夏軍包抄過來,為首大將正是殷秋,將世積等圍在核心。正在危急時刻,一軍殺到,為首一人正是郭孝恪。他來到近前舞槍逼退殷秋,保著李世積殺向北門。看看已近城門,張亮忽道:“不好!太公尚在府上,倘若被夏軍擒了,如何是好?”
李世積一怔,隨即拍了一下頭道:“啊呀不好,匆忙之間,竟然忘了太公。”略一遲疑又道,“此刻去救太公,隻怕難再脫身。也罷,你二人且先殺出城去,我自去救出太公。”
說罷,便作勢要去救父親。張亮忙道:“此去兇多吉少,將軍不可冒險前往。將軍若是信得過末將,便與郭將軍先殺出城去,讓末將去救出太公。”
李世積忍不住歎道:“難得將軍如此忠義,我如何信不過將軍!隻是我怎忍心讓你為我冒險!”
張亮道:“既如此,末將去了。”
說罷,縱馬便走。李世積無奈,隻得與郭孝恪一同殺出北門,逃命去了。直逃出五十餘裏,見無人追來,方才勒住戰馬。迴頭看時,身邊不過百十人。忍不住對郭孝恪歎道:“我等雖脫離了險境,卻不知張亮與太公安危如何?”
郭孝恪道:“主將莫要擔憂,我料太公與張將軍吉人天相,必不會有危險。且尋一安全去處歇息,待明日再派人去打探消息不遲。”眾人又行了數裏地,然後進入山中藏身。次日,派人到黎陽城內打探消息。到了晌午,隻見派出去的人與張亮一同迴來,卻不見李世積的老父李蓋。張亮見了李世積,立即跪倒在地,口中請罪:“張亮無能,去得晚了,未能救出太公。城內唐軍皆降於竇建德,淮安王也陷於賊手。”
李世積忙俯身扶起張亮:“此乃我慮事不周,非你之過。”
於是扭頭對郭孝恪問道:“這該如何是好?”
郭孝恪沉吟未語,張亮卻搶先道:“我聞竇建德乃仁義之主,必不會加害於太公。今主將雖名為唐臣,實則一方諸侯,唐朝未必以心腹待我。且以將軍之威名,若投往夏王,必受重用。”
這時,郭孝恪卻道:“張將軍所言雖是,但以我之見,當今之真命天子,必是李淵父子。我等若投夏王,隻怕……”
話到此處,郭孝恪欲言又止。李世積卻道:“你二人不必再多言,我意已決。我乃大唐之臣,豈可叛唐?隻是太公現在竇建德之手,我又不可不救。不如我與孝恪先到夏軍詐降,張將軍卻前往長安,務必麵見皇上,說我一年之內,必提竇建德之頭獻給皇上。”
郭、張二人聞言,都道:“此計甚妙。”
當日,張亮便投往長安去了,李世積卻與郭孝恪及眾人前往黎陽,要投降竇建德。
不知李世積安危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