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世積率著百十名殘兵敗將來到黎陽城。竇建德素聞李世積之名,得知他來黎陽歸降,大喜,立即召見了李世積,封他為左驍衛將軍,依舊鎮守黎陽。但他內心對李世積卻不無猜疑,故此在離開黎陽時,托言“令尊年邁,不易與愛卿四處奔波”,將李蓋與李神通一同帶迴銘州安置。雖然待遇優厚,實則是把他當作了人質,故此李世積不敢輕舉妄動。
卻說張亮一路趕往長安。這日進了長安城,舉目四望,但見城內一派繁華,不是戰亂景象,心中暗道:無怪世人都道李淵父子必是真命天子,果然是與眾不同。自料自己的身份難以進見皇上,思來想去,決定先去見秦王,然後再通過秦王麵見李淵。於是,一路問路來到秦王府門前,向門衛道:“我乃黎陽軍中將領,有緊急軍務求見秦王,煩勞大哥通稟。”
那守衛道:“甚是不巧,秦王殿下去晉見皇上了,尚未迴府。”
張亮無奈,正欲離開。卻見遠處一支隊伍乘馬而來。那守衛道:“足下造化,秦王迴來了。”
張亮便閃身到門旁等候。不一時,隻見一位王冠錦袍、英姿勃勃的青年在百十來將士的簇擁之下來到門前,翻身下馬,向府院大門走去。張亮料知必是秦王,忙趨步迎上前去拜道:“黎陽軍中將領張亮拜見秦王殿下!”
秦王忙扶住張亮道:“原來是張將軍,且到堂上一敘。”
說罷,攜起張亮一同進了府門。張亮見狀,不由得一愕。他萬沒想到以秦王這樣的身份,又不認識自己,居然未加盤問,便與自己一同進府。來到正堂,秦王令人看茶,又寒暄幾句。然後屏退閑人,隻留下房玄齡等幾位心腹,方才問道:“我聞聽黎陽已然失陷,將軍緣何到此?”
張亮忙將黎陽陷落的經過與李世積詐降等事細細稟明,最後道:“末將等無能,失了黎陽,有負皇上與殿下重托,懇請殿下治末將之罪。”
秦王忙道:“夏軍兵多將廣,竇建德善戰,九叔與世積戰敗,亦是意料中之事。你等何罪之有?懋功所為如此,也算得上忠孝兩全了。將軍遠來辛勞,且先迴館驛歇息,待小王稟明皇上,再召見將軍不遲。”
說罷,令人為張亮安排館驛安歇。待張亮離了大堂,秦王收起笑容,流露出一臉鬱悶之色,對房玄齡等人道:“今劉武周大舉深入,父皇似有輕敵之心,我隻怕再不及早出兵增援,太原必定有失。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一時皆低頭不語。原來近幾個月來,劉武周已連同阿史那默咄大舉進犯唐境,一路逼近太原。李元吉派大將張達率軍一萬迎戰,張達認為眾寡懸殊,出兵必敗,不肯前往。李元吉卻堅持令他出兵。張達一怒之下,率軍出城,待與劉武周軍相遇,便直接降了劉武周。並引劉武周避開太原,接連攻克榆次、平遙二城。李元吉見勢不妙,便派人到長安求援。當時秦王便認為劉武周兵強馬壯,不可輕敵,請求親自率軍應敵,卻被李淵以“大將不可輕出”為由拒絕了。隨後卻派出大將李仲文、薑寶誼率軍三萬增援太原,卻又被宋金剛度過雀鼠穀,阻截於霍邑無法前進。李、薑二將隻好入霍邑城內堅守,並向長安求援。秦王再次請求率軍出征,不料李淵依舊猶豫不決。世民唯恐久拖下去,誤了大事,故此愁悶。這一切房玄齡等人自然都了解,但他們心裏更清楚,李淵所以不讓秦王親自出征,並非是因為什麽大將不可輕出,而是他不想讓秦王屢立大功。他們也清楚,其實秦王自己也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們更明白疏不間親的道理,這讓他們在皇帝與秦王之間,很難講話,所以他們才沉默不語。過了好一陣,還是長孫無忌先開了口:“皇帝之心,殿下必然明了,我等也是無奈。”
這時,杜如晦也道:“依屬下之見,殿下切莫急於一時,終有皇帝要殿下出征之時。”
秦王看了杜如晦一眼,欲言又止,又掃了房玄齡一眼,方才長歎一聲:“也隻能如此了。”
就在秦王與玄齡等議事之際,李淵也正在一座偏殿內與裴寂、封德懿謀議出兵太原之事。如今的封德懿已被李淵加封為右仆射,成為李淵心中僅次於裴寂的二號心腹。李淵對他雖然不能如裴寂一般無話不談,但由於封德懿的權謀智略遠勝於裴寂,因此李淵對他的倚重程度並不亞於裴寂。此時,李淵也明白此番劉武周進犯太原,關係重大,不可輕忽,但他又實在不想過於依賴秦王,以免為日後留下隱患。其實他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想讓太子建成率軍出征,以便讓他也立下戰功。這樣,才能讓建成的地位更加鞏固,自己也更好平衡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從某種角度講,他這樣做,也並非是偏袒建成,同時也是對秦王的一種保護。當然,這也更是為他們李氏江山的長治久安著想。然而,他心中也清楚,建成雖也非庸才,但與秦王相比,卻有所不及,他是否是劉武周的對手實在難以確定。故此,李淵才找來二人相商。
對於李淵的想法,裴寂與封德懿自然了然於胸,但封德懿見李淵發問,卻故意藏拙道:“二皇子天縱英才,陛下何愁無人為帥?”
李淵聞言,沉吟半日,方才緩緩道:“二郎善戰,固然不懼劉武周。隻是他前番滅西秦,已然立下大功,若再破劉武周,何以賞其功?長此以往,恐不利於太子。此非國家之福也。”
裴寂忙從旁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不及。既如此,何不讓大郎率軍平定劉武周?”
李淵聞言,又把目光轉向封德懿道:“愛卿意下如何?”
封德懿道:“臣以為裴大人所言極有道理,不過臣還有一慮。劉武周乃當世豪傑,宋金剛更是智勇兼備,且臣聞宋金剛麾下有一猛將,名喚尉遲敬德。此人驍勇善戰,天下無敵。若太子率軍與之戰,萬一稍不如意,隻怕會弄巧成拙。”
李淵與裴寂都聞言,一時無語。這時,封德懿又道:“依臣之計,今朝中群臣,論智略威望,無人能及裴大人。陛下若肯以裴大人掛帥,並令秦府眾將士隨裴大人一同出征,則必能破劉武周之軍。”
話一出口,李淵、裴寂先是一怔,繼而又都覺得有理。因為長期以來,秦王東征西討,秦府將士幾乎成了他的私軍,而如果讓他們隨裴寂出征,足以分秦王軍權。此外,李淵對裴寂的能力,也還認可。而裴寂也想在秦府眾將輔助下建立大功,以便鞏固自己的地位。但他們不知道,封德懿也有自己小算盤。因為他對朝中的形勢,有著清楚地認識:目下李淵有偏袒建成而抑製秦王之心。但秦王威名遠播,朝野歸心,今後誰成誰敗,實難預料。他今日之計,既可以理解為維護太子,從而贏得太子對自己好感;也可以理解為擔心太子立功,對秦王不利,從而贏得秦王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一旦裴寂出征,勝則自己有薦舉之功,裴寂必定感激自己之德;敗則必然削弱裴寂在李淵心中的地位,這對自己自然是有利無害。如此一來,李淵、裴寂竟在不知不覺中墮入了封德懿的算計之中了。裴寂略一思索,便道:“若陛下不以臣為無用,臣願率軍往討劉武周。”
李淵大喜道:“既如此,裴監便代朕走一遭吧。”
當下李淵傳旨,令裴寂率劉弘基、長孫順德、竇琮等十大總管統關中軍馬八萬,並令秦府眾將領隨同裴寂一同開赴太原。於是,秦王府中除了段誌玄不離秦王左右,秦瓊因病未能隨行,其餘武將程知節、張公謹、丘行恭等皆從軍出征,就連秦王的衛隊二千玄甲軍也被抽調出一千隨程知節、張公謹出征了。
裴寂統率唐朝大軍開赴前線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宋金剛軍中。宋金剛聞訊,立即請尉遲敬德前來議事。敬德沉思片刻道:“倘若裴寂率軍到此,兩軍合勢,兵馬倍於我軍,此於我不利。某若先設計破李仲文,則裴寂勢孤,破之不難。”
宋金剛道:“李仲文堅守孤城,我等攻之不下,不知敬德可有破敵妙計。”
敬德道:“今裴寂大軍將至,大哥何不聲言眾寡不敵,率軍迴太原與皇帝會合。賊將聞之,必定不疑,當出城追擊。大哥卻令人在雀鼠穀設伏擊之,可百戰百勝。”
宋金剛大喜:“愚兄隻知賢弟驍勇無敵,卻不知賢弟兼有謀略。我得賢弟,真乃天助也!”
當下與敬德率四萬主力軍先行,令大將黃子英率兵一萬斷後。大軍浩浩蕩蕩開向雀鼠穀。
霍邑城內,李仲文與薑寶誼見宋金剛率軍退走,便派人跟隨敵軍打探消息。斥候很快來報:敵軍果然退去,且斷後之軍不過萬人。薑寶誼大喜道:“既如此,我二人何不追而殲之。”
李仲文又問斥候:“敵軍斷後大將何人?”
斥候道:“黃子英。”
李仲文大喜:“鼠輩不足為懼!”
特賞了斥候兩匹絹,隨即點齊兩萬軍馬追擊敵軍。唐軍追至雀鼠穀口處,遙遙望見定楊軍馬正陸續進入穀內,李仲文立即傳令入穀追擊。眼見得與敵軍越來越近,李仲文卻忽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忙勒住韁繩舉目觀瞧,但見山穀狹窄,兩側壁立,林木茂密,正是藏軍伏兵之處。不由得心內一顫,忙喝令軍馬停止追擊。薑寶誼在後隊忽見前麵停下來了,忙令人詢問緣故,不料恰在此時,山上忽然響起震天般戰鼓之聲。便有一支軍馬從唐軍後麵殺出。黃子英聽到戰鼓聲,也率軍殺迴,夾擊唐軍。唐軍一時大亂。李仲文縱馬趕到軍前,正遇黃子英,便揮軍殺了過去,兩軍廝殺作一處,難解難分。卻說唐軍背後,薑寶誼見勢不妙,急揮軍迎戰。卻見敵軍中一將,身高一丈,身材魁鍵,猶如半截鐵塔,胯下一匹黑馬,手中一杆馬矟,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正是尉遲敬德。原來宋金剛撤軍之際,令敬德率兵五千,埋伏於山上密林之中。此時敬德見唐軍已進入伏擊圈內,便立即殺出。但見他縱馬舞矟,所向無前,轉瞬間來到薑寶誼麵前。薑寶誼正待擺槍交戰,早見一杆馬矟刺至咽喉,忙奮力舉槍招架,卻見兩般兵刃剛一相碰,薑寶誼手中槍便被磕飛至半空。又覺眼前一花,那矟已刺入咽喉,登時落馬身亡。眾將士見狀,莫不以為遇見了閻王,誰敢上前,一時奔潰而逃。敬德也不阻攔,隻管一路殺上前去。不一時,便來到前軍,恰遇李仲文與黃子英激戰正酣,縱馬上前,伸出猿臂直抓向李仲文頸項。李仲文正廝殺之際,忽覺腦後一涼。急迴頭看時,整個身子早被敬德提起摔到地上。敬德身後便有人上來綁了。
敬德擒了李仲文,又返身與黃子英一同殺入唐軍。直殺得唐軍丟兵棄甲,潰不成軍。敬德率軍殺出穀口,又追擊二十餘裏,方才收住軍馬。清點戰果,方知此戰殺俘敵軍共計七八千,繳獲兵甲器械無數。隻是混亂之中,不知因何又被李仲文逃走了。原來,負責看押李仲文者竟是他的故友,因不忍李仲文受辱,便乘亂與他一同逃至西河。後來李仲文幫助西刺史劉贍鎮守城池,劉武周橫掃晉州以北唐境,唯有西河未被攻陷。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敬德與宋金剛會師之後,便獻計道:“經此一戰,敵軍喪膽,我軍可長驅直入,取霍邑如拾草芥耳。”
宋金剛卻道:“我軍糧草供給尚無保障。若取霍邑,裴寂必懼而退保晉州,堅壁不戰。今皇帝攻太原未下,我軍有乏糧之憂,不可與之持久。不如聲言我軍眾寡懸殊,難敵裴寂大軍,且歸取太原。裴寂聞言,必懷輕敵之心,且懼太原有失,必來追擊。我正好以逸待勞,一戰破之。”
敬德聞言道:“哥哥妙計。”
於是,與宋金剛率軍緩緩撤向太原。
卻說裴寂率大軍已近霍邑,聞聽李仲文戰敗,先是吃驚,隨即又聽說宋金剛率軍撤向太原,果然產生了輕敵之心,又擔心太原失陷,便於眾人議道:“宋金剛大勝,不乘勝取霍邑,反撤軍向太原。若令其至太原與劉武周會師,破之實難。不若急追及其軍,與之決戰。”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讚成,隻有程知節:“宋金剛素稱狡詐,尉遲敬德悍勇無敵。今其戰勝而不取霍邑,恐有詐謀。望大帥慎重。”
劉弘基也道:“知節所言有理,望大帥先探明敵情,再進兵不遲。”
裴寂見二人反對,不覺心中猶豫起來,忍不住又對眾人問道:“列位以為如何?”
卻見竇琮道:“宋金剛戰勝而不敢乘勝取霍邑,可知其不足為懼。”
丘行恭也道:“若再遲疑,隻怕宋金剛已到太原與劉武周會合了。”
裴寂覺得有理,便下令三軍疾速前進,務必在宋金剛迴歸太原之前追上定楊軍與他決戰。於是唐軍拔寨而起,全速追擊定楊軍。這一日,大軍趕到介州境界的度索原,隻見前麵塵土飛揚,旌旗亂展,分明是一支軍馬。裴寂料知必是宋金剛人馬,立即傳令整頓陣列,與之決戰。兩軍相遇,隻見宋金剛迴馬大叫:“裴寂老兒,中我計了。”
卻說張亮一路趕往長安。這日進了長安城,舉目四望,但見城內一派繁華,不是戰亂景象,心中暗道:無怪世人都道李淵父子必是真命天子,果然是與眾不同。自料自己的身份難以進見皇上,思來想去,決定先去見秦王,然後再通過秦王麵見李淵。於是,一路問路來到秦王府門前,向門衛道:“我乃黎陽軍中將領,有緊急軍務求見秦王,煩勞大哥通稟。”
那守衛道:“甚是不巧,秦王殿下去晉見皇上了,尚未迴府。”
張亮無奈,正欲離開。卻見遠處一支隊伍乘馬而來。那守衛道:“足下造化,秦王迴來了。”
張亮便閃身到門旁等候。不一時,隻見一位王冠錦袍、英姿勃勃的青年在百十來將士的簇擁之下來到門前,翻身下馬,向府院大門走去。張亮料知必是秦王,忙趨步迎上前去拜道:“黎陽軍中將領張亮拜見秦王殿下!”
秦王忙扶住張亮道:“原來是張將軍,且到堂上一敘。”
說罷,攜起張亮一同進了府門。張亮見狀,不由得一愕。他萬沒想到以秦王這樣的身份,又不認識自己,居然未加盤問,便與自己一同進府。來到正堂,秦王令人看茶,又寒暄幾句。然後屏退閑人,隻留下房玄齡等幾位心腹,方才問道:“我聞聽黎陽已然失陷,將軍緣何到此?”
張亮忙將黎陽陷落的經過與李世積詐降等事細細稟明,最後道:“末將等無能,失了黎陽,有負皇上與殿下重托,懇請殿下治末將之罪。”
秦王忙道:“夏軍兵多將廣,竇建德善戰,九叔與世積戰敗,亦是意料中之事。你等何罪之有?懋功所為如此,也算得上忠孝兩全了。將軍遠來辛勞,且先迴館驛歇息,待小王稟明皇上,再召見將軍不遲。”
說罷,令人為張亮安排館驛安歇。待張亮離了大堂,秦王收起笑容,流露出一臉鬱悶之色,對房玄齡等人道:“今劉武周大舉深入,父皇似有輕敵之心,我隻怕再不及早出兵增援,太原必定有失。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一時皆低頭不語。原來近幾個月來,劉武周已連同阿史那默咄大舉進犯唐境,一路逼近太原。李元吉派大將張達率軍一萬迎戰,張達認為眾寡懸殊,出兵必敗,不肯前往。李元吉卻堅持令他出兵。張達一怒之下,率軍出城,待與劉武周軍相遇,便直接降了劉武周。並引劉武周避開太原,接連攻克榆次、平遙二城。李元吉見勢不妙,便派人到長安求援。當時秦王便認為劉武周兵強馬壯,不可輕敵,請求親自率軍應敵,卻被李淵以“大將不可輕出”為由拒絕了。隨後卻派出大將李仲文、薑寶誼率軍三萬增援太原,卻又被宋金剛度過雀鼠穀,阻截於霍邑無法前進。李、薑二將隻好入霍邑城內堅守,並向長安求援。秦王再次請求率軍出征,不料李淵依舊猶豫不決。世民唯恐久拖下去,誤了大事,故此愁悶。這一切房玄齡等人自然都了解,但他們心裏更清楚,李淵所以不讓秦王親自出征,並非是因為什麽大將不可輕出,而是他不想讓秦王屢立大功。他們也清楚,其實秦王自己也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們更明白疏不間親的道理,這讓他們在皇帝與秦王之間,很難講話,所以他們才沉默不語。過了好一陣,還是長孫無忌先開了口:“皇帝之心,殿下必然明了,我等也是無奈。”
這時,杜如晦也道:“依屬下之見,殿下切莫急於一時,終有皇帝要殿下出征之時。”
秦王看了杜如晦一眼,欲言又止,又掃了房玄齡一眼,方才長歎一聲:“也隻能如此了。”
就在秦王與玄齡等議事之際,李淵也正在一座偏殿內與裴寂、封德懿謀議出兵太原之事。如今的封德懿已被李淵加封為右仆射,成為李淵心中僅次於裴寂的二號心腹。李淵對他雖然不能如裴寂一般無話不談,但由於封德懿的權謀智略遠勝於裴寂,因此李淵對他的倚重程度並不亞於裴寂。此時,李淵也明白此番劉武周進犯太原,關係重大,不可輕忽,但他又實在不想過於依賴秦王,以免為日後留下隱患。其實他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想讓太子建成率軍出征,以便讓他也立下戰功。這樣,才能讓建成的地位更加鞏固,自己也更好平衡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從某種角度講,他這樣做,也並非是偏袒建成,同時也是對秦王的一種保護。當然,這也更是為他們李氏江山的長治久安著想。然而,他心中也清楚,建成雖也非庸才,但與秦王相比,卻有所不及,他是否是劉武周的對手實在難以確定。故此,李淵才找來二人相商。
對於李淵的想法,裴寂與封德懿自然了然於胸,但封德懿見李淵發問,卻故意藏拙道:“二皇子天縱英才,陛下何愁無人為帥?”
李淵聞言,沉吟半日,方才緩緩道:“二郎善戰,固然不懼劉武周。隻是他前番滅西秦,已然立下大功,若再破劉武周,何以賞其功?長此以往,恐不利於太子。此非國家之福也。”
裴寂忙從旁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不及。既如此,何不讓大郎率軍平定劉武周?”
李淵聞言,又把目光轉向封德懿道:“愛卿意下如何?”
封德懿道:“臣以為裴大人所言極有道理,不過臣還有一慮。劉武周乃當世豪傑,宋金剛更是智勇兼備,且臣聞宋金剛麾下有一猛將,名喚尉遲敬德。此人驍勇善戰,天下無敵。若太子率軍與之戰,萬一稍不如意,隻怕會弄巧成拙。”
李淵與裴寂都聞言,一時無語。這時,封德懿又道:“依臣之計,今朝中群臣,論智略威望,無人能及裴大人。陛下若肯以裴大人掛帥,並令秦府眾將士隨裴大人一同出征,則必能破劉武周之軍。”
話一出口,李淵、裴寂先是一怔,繼而又都覺得有理。因為長期以來,秦王東征西討,秦府將士幾乎成了他的私軍,而如果讓他們隨裴寂出征,足以分秦王軍權。此外,李淵對裴寂的能力,也還認可。而裴寂也想在秦府眾將輔助下建立大功,以便鞏固自己的地位。但他們不知道,封德懿也有自己小算盤。因為他對朝中的形勢,有著清楚地認識:目下李淵有偏袒建成而抑製秦王之心。但秦王威名遠播,朝野歸心,今後誰成誰敗,實難預料。他今日之計,既可以理解為維護太子,從而贏得太子對自己好感;也可以理解為擔心太子立功,對秦王不利,從而贏得秦王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一旦裴寂出征,勝則自己有薦舉之功,裴寂必定感激自己之德;敗則必然削弱裴寂在李淵心中的地位,這對自己自然是有利無害。如此一來,李淵、裴寂竟在不知不覺中墮入了封德懿的算計之中了。裴寂略一思索,便道:“若陛下不以臣為無用,臣願率軍往討劉武周。”
李淵大喜道:“既如此,裴監便代朕走一遭吧。”
當下李淵傳旨,令裴寂率劉弘基、長孫順德、竇琮等十大總管統關中軍馬八萬,並令秦府眾將領隨同裴寂一同開赴太原。於是,秦王府中除了段誌玄不離秦王左右,秦瓊因病未能隨行,其餘武將程知節、張公謹、丘行恭等皆從軍出征,就連秦王的衛隊二千玄甲軍也被抽調出一千隨程知節、張公謹出征了。
裴寂統率唐朝大軍開赴前線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宋金剛軍中。宋金剛聞訊,立即請尉遲敬德前來議事。敬德沉思片刻道:“倘若裴寂率軍到此,兩軍合勢,兵馬倍於我軍,此於我不利。某若先設計破李仲文,則裴寂勢孤,破之不難。”
宋金剛道:“李仲文堅守孤城,我等攻之不下,不知敬德可有破敵妙計。”
敬德道:“今裴寂大軍將至,大哥何不聲言眾寡不敵,率軍迴太原與皇帝會合。賊將聞之,必定不疑,當出城追擊。大哥卻令人在雀鼠穀設伏擊之,可百戰百勝。”
宋金剛大喜:“愚兄隻知賢弟驍勇無敵,卻不知賢弟兼有謀略。我得賢弟,真乃天助也!”
當下與敬德率四萬主力軍先行,令大將黃子英率兵一萬斷後。大軍浩浩蕩蕩開向雀鼠穀。
霍邑城內,李仲文與薑寶誼見宋金剛率軍退走,便派人跟隨敵軍打探消息。斥候很快來報:敵軍果然退去,且斷後之軍不過萬人。薑寶誼大喜道:“既如此,我二人何不追而殲之。”
李仲文又問斥候:“敵軍斷後大將何人?”
斥候道:“黃子英。”
李仲文大喜:“鼠輩不足為懼!”
特賞了斥候兩匹絹,隨即點齊兩萬軍馬追擊敵軍。唐軍追至雀鼠穀口處,遙遙望見定楊軍馬正陸續進入穀內,李仲文立即傳令入穀追擊。眼見得與敵軍越來越近,李仲文卻忽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忙勒住韁繩舉目觀瞧,但見山穀狹窄,兩側壁立,林木茂密,正是藏軍伏兵之處。不由得心內一顫,忙喝令軍馬停止追擊。薑寶誼在後隊忽見前麵停下來了,忙令人詢問緣故,不料恰在此時,山上忽然響起震天般戰鼓之聲。便有一支軍馬從唐軍後麵殺出。黃子英聽到戰鼓聲,也率軍殺迴,夾擊唐軍。唐軍一時大亂。李仲文縱馬趕到軍前,正遇黃子英,便揮軍殺了過去,兩軍廝殺作一處,難解難分。卻說唐軍背後,薑寶誼見勢不妙,急揮軍迎戰。卻見敵軍中一將,身高一丈,身材魁鍵,猶如半截鐵塔,胯下一匹黑馬,手中一杆馬矟,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正是尉遲敬德。原來宋金剛撤軍之際,令敬德率兵五千,埋伏於山上密林之中。此時敬德見唐軍已進入伏擊圈內,便立即殺出。但見他縱馬舞矟,所向無前,轉瞬間來到薑寶誼麵前。薑寶誼正待擺槍交戰,早見一杆馬矟刺至咽喉,忙奮力舉槍招架,卻見兩般兵刃剛一相碰,薑寶誼手中槍便被磕飛至半空。又覺眼前一花,那矟已刺入咽喉,登時落馬身亡。眾將士見狀,莫不以為遇見了閻王,誰敢上前,一時奔潰而逃。敬德也不阻攔,隻管一路殺上前去。不一時,便來到前軍,恰遇李仲文與黃子英激戰正酣,縱馬上前,伸出猿臂直抓向李仲文頸項。李仲文正廝殺之際,忽覺腦後一涼。急迴頭看時,整個身子早被敬德提起摔到地上。敬德身後便有人上來綁了。
敬德擒了李仲文,又返身與黃子英一同殺入唐軍。直殺得唐軍丟兵棄甲,潰不成軍。敬德率軍殺出穀口,又追擊二十餘裏,方才收住軍馬。清點戰果,方知此戰殺俘敵軍共計七八千,繳獲兵甲器械無數。隻是混亂之中,不知因何又被李仲文逃走了。原來,負責看押李仲文者竟是他的故友,因不忍李仲文受辱,便乘亂與他一同逃至西河。後來李仲文幫助西刺史劉贍鎮守城池,劉武周橫掃晉州以北唐境,唯有西河未被攻陷。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敬德與宋金剛會師之後,便獻計道:“經此一戰,敵軍喪膽,我軍可長驅直入,取霍邑如拾草芥耳。”
宋金剛卻道:“我軍糧草供給尚無保障。若取霍邑,裴寂必懼而退保晉州,堅壁不戰。今皇帝攻太原未下,我軍有乏糧之憂,不可與之持久。不如聲言我軍眾寡懸殊,難敵裴寂大軍,且歸取太原。裴寂聞言,必懷輕敵之心,且懼太原有失,必來追擊。我正好以逸待勞,一戰破之。”
敬德聞言道:“哥哥妙計。”
於是,與宋金剛率軍緩緩撤向太原。
卻說裴寂率大軍已近霍邑,聞聽李仲文戰敗,先是吃驚,隨即又聽說宋金剛率軍撤向太原,果然產生了輕敵之心,又擔心太原失陷,便於眾人議道:“宋金剛大勝,不乘勝取霍邑,反撤軍向太原。若令其至太原與劉武周會師,破之實難。不若急追及其軍,與之決戰。”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讚成,隻有程知節:“宋金剛素稱狡詐,尉遲敬德悍勇無敵。今其戰勝而不取霍邑,恐有詐謀。望大帥慎重。”
劉弘基也道:“知節所言有理,望大帥先探明敵情,再進兵不遲。”
裴寂見二人反對,不覺心中猶豫起來,忍不住又對眾人問道:“列位以為如何?”
卻見竇琮道:“宋金剛戰勝而不敢乘勝取霍邑,可知其不足為懼。”
丘行恭也道:“若再遲疑,隻怕宋金剛已到太原與劉武周會合了。”
裴寂覺得有理,便下令三軍疾速前進,務必在宋金剛迴歸太原之前追上定楊軍與他決戰。於是唐軍拔寨而起,全速追擊定楊軍。這一日,大軍趕到介州境界的度索原,隻見前麵塵土飛揚,旌旗亂展,分明是一支軍馬。裴寂料知必是宋金剛人馬,立即傳令整頓陣列,與之決戰。兩軍相遇,隻見宋金剛迴馬大叫:“裴寂老兒,中我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