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裴仁基殺迴偃師城中,要救行儼,卻不料剛入城內,便被絆馬索絆倒。早有一幹精壯將士一擁而上,將他拿住綁了。原來這王世充得知裴行儼在偃師城內,料知裴仁基必定迴城來救愛子,便令人在各城門布下絆馬索,專等裴仁基到來。
這時隋軍擒下裴仁基,便一路推搡著押至偃師官衙,卻見此時鄭頲、裴行儼等都被押到大堂之內,張童仁與他的幾位部將卻站立於隋軍班列之中,心內頓時明白了,忍不住對著張童仁大罵道:“卑鄙小人,焉敢欺心賣主!”
卻見張童仁道:“我乃大隋將領,豈肯與你等山寨賊盜為伍。你本隋將,卻甘心為賊,上負天子厚恩,下辱祖宗清名,反來罵我!”
裴仁基被他一罵,反倒自覺理虧,不覺低頭無語。這時,卻見王世充起身離了座椅,笑吟吟走向裴仁基道:“裴將軍,”又轉向裴行儼,“裴小將軍,世充久聞二位英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之幸。”
卻見裴行儼厲聲道:“要殺便殺,小爺我豈懼一死!”
王世充哈哈大笑道:“小將軍何出此言?我與裴將軍雖未曾謀麵,卻也神交已久。今日相見,當傾心竭力,共同匡扶社稷,豈有加害之理。”說著,又對屬下道:“快快為兩位將軍鬆綁!”
言罷,早有人上前為裴仁基父子二人解下綁繩。裴仁基看了一眼裴行儼,不覺長歎一聲,轉身拜道:“仁基乃負罪之人,豈敢受仆射這等禮遇。”
王世充見裴仁基願意歸降,不禁大喜道:“我得將軍父子二人,如劉玄德之得關張也。他日凱旋還朝,定當高官厚祿,絕不食言。”又道,“裴將軍父子歸順,實乃可喜可賀。今日所擒魏軍將佐,皆赦其無罪,並依才錄用。”
於是將鄭頲等一概赦免。隨後,又率軍開赴洛口。行進之間,有人來報:“今已探明,洛口城駐兵僅一萬,魏軍主力皆去守護倉城。”
王世充道:“我軍糧草將竭,當乘其無備,急擊倉城,以解乏糧之困。”
這時,杜淹又道:“李密雖敗,洛口魏軍猶眾,恐攻之難下。今魏軍雖多在倉城,其妻子卻皆在洛口……”
王世充恍然大悟:“參軍所言極是。”立即傳令三軍,開赴洛口。
卻說李密率著殘兵敗將,一路趕迴洛口。途中忽有人來報:“前麵有人求見主公。”
李密聞言,便令人將來人帶來相見。那人見到道李密,跪倒拜過,帶著哭腔道:“小人乃秦叔寶將軍派來送信之人。秦將軍讓小人稟報魏公,邴元真已暗中降了王世充,主公若不早迴洛口,則大勢去矣!”
原來王世充采納了杜淹之計,一路虛張聲勢趕奔洛口倉城,一麵卻派王玄應、楊公卿率軍襲取了洛口城,隨即以眾將士家屬為人質,迫誘邴元真等投降。這邴元真本來就是個軟骨頭,且近來又被李密疏遠,此刻又見自家老小為王世充所拘,哪肯大義滅親!當即表示願意投降王世充。但他又怕眾將不肯聽命於自己,便暗中派人與王世充相約,讓他連夜來攻洛口倉城,自己便可開門迎接。不料此事卻被秦叔寶所知。原來叔寶本在洛口城內養傷,邴元真得知李密戰敗,料知王世充必來攻取倉城,便調集大軍前去守城。此時叔寶與羅士信雖傷勢並未痊愈,尚難以上陣廝殺,但卻也能勉強上陣指揮作戰。故此邴元真欲借二人威名來鼓舞將士鬥誌,震懾敵軍,所以將二人一同帶到了倉城。卻不料自己與王世充之間的陰謀為叔寶所知。叔寶眼見大事不好,有心阻止邴元真,但自己與羅士信卻重傷未愈,邴元真勢力又大,故此隻好派人到李密處,請他速歸倉城。李密聞訊,不由得且怒且懼。怒的是邴元真竟敢幹出背叛自己的勾當,驚的是邴元真麾下兵馬有十幾萬,而此時自己手中不過四五萬人,一旦趕到倉城,弄不好反為邴元真所圖。思慮半日,方才對身邊的謀士賈閏甫、魏征等人道:“我有一計,可破王世充。”
賈閏甫道:“不知主公有何妙計?”
李密道:“我料王世充既與邴元真相約,必無防備。我軍若伏兵於洛水岸邊,待其半渡而擊之,可百戰百勝。”
賈閏甫道:“此計甚妙。”
於是,李密令偏將王君廓、劉德威率兵三千伏於洛水岸邊,專等敵軍半渡而發伏擊之。又將主力分成三軍,分別由單雄信、陳智略與自己本人率領,伏於稍遠處,若見王君廓與敵軍交鋒,便一齊殺出增援。
卻說王君廓、劉德威來到洛水岸邊悄悄設下埋伏,眼見得日落月升,天色漸漸昏黑,卻隻是不見有敵軍渡河,將士們不覺慢慢懈怠下來。王君廓忍不住對劉德威道:“王世充此時尚未渡河而來,隻怕是情況有變。我身邊有些美酒幹肉,你我兄弟何不暢飲一番。”
劉德威猶豫道:“莫要誤了主公大事。”
王君廓笑道:“兄弟也太過膽怯,這裏多少兵士,難不成都是沒眼沒耳的。此時天至深夜,寒氣浸骨,少飲幾杯,如何便誤了事。”
說著,拉著劉德威便走。原來這王君廓也是出身群盜,他自恃武藝高強,不亞於五虎,但自從投到李密麾下,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故此心存怨憤。隻不過見李密善會用兵,故此還敬畏他三分。但近來卻發現李密在重大問題上優柔寡斷,連出昏招,不由得對他產生了輕蔑之心。故此雖身負重任,卻不以為意。劉德威雖覺王君廓所為有些不妥,但眼見得夜色已深,敵軍仍未到來,便也存了僥幸之心。加之同僚之間,礙於顏麵,不好過於推遲,隻得吩咐屬下道:“仔細觀察情況,莫要誤了大事。我去去就來。”
說罷,便與王君廓一同找了個僻靜處喝起酒來。天下武夫,有幾個是不貪杯的?不喝則已,但隻要三杯下肚,便不知多少了?一時喝的性起,哪還管得了老婆偷人,孩子掉井,隻管倒入口中下咽便是。那些士卒見兩位主將離開,初時還能打起精神來觀察敵情,後來見二人多時不迴,不覺也各尋自便了。那身上帶著酒的便取出了喝了起來,那沒帶的也各自依了樹旁昏昏睡去。看看天色將曉,忽聞洛水岸邊一片喧鬧之聲。有人悠悠醒來,揉著眼看時,敵軍早已大半渡過了洛水,這才慌忙去告知王劉二人。王劉二將見狀,自知大事不好,無奈之下,隻好率軍殺向敵軍。此時,王世充麾下渡河軍隊約有五萬餘人,王君廓的這三千人衝入隋軍中,直如羊入狼群,轉瞬間便被團團圍住。王君廓與劉德威在敵軍中左衝右突,卻根本無法殺出重圍。正戰之間,卻見戰團之外一陣喊殺之聲,便見李密率軍殺入。兩軍合兵一處,與敵軍廝殺起來。戰不多時,隋軍便又將李密等盡數包圍。李密鼓勵三軍道:“兒郎們莫慌,隻管奮勇殺敵,單將軍與陳將軍少時便來增援。”
魏軍將士聞言,士氣大振,繼續抖擻精神,奮勇作戰。可是眼見半個時辰過去了,魏軍死傷越來越多,卻仍不見單雄信等趕來救援。再看王君廓與劉德威,卻早已在混戰中失散,也不知逃向了哪裏。這時,還是王伯當先開口道:“主公,隻怕情勢有變。”
此時,李密早已感到情況不對,料知自己是被單雄信與陳智略賣了。但此時卻不好聲張,隻得對眾人道:“必是單將軍等被敵軍攔阻,我等且殺出去與他們會合。”
便揮軍突圍。程知節與王伯當保著李密,舍命衝殺。剛剛殺出重圍,忽見迎麵殺出一彪軍馬,為首數位大將,正是楊公卿、許羅漢、王玄恕、王琬、田瓚。程知節見狀,一馬當先殺向前去。楊公卿等見是知節,不敢怠慢,一擁而上,來戰知節。李密貼身護衛孫長樂見程知節被纏住,口中喊道:“我來拖住賊軍,程將軍速護主公突圍。”便揮軍與楊公卿廝殺作一處。程知節乘勢掉頭殺向別處,隻見他大刀起處,敵軍一片片倒地。李密乘勢率著王伯當、趙君德、李文相、張升、楊慶等一幹眾將隨後跟進,眾人一陣奮勇衝殺,終於突圍而出。迴頭看時,身邊僅剩下二十餘人。孫長樂、王伯當都未能殺出。程知節對李密道:“主公可率眾先行,待我去救出伯當與長樂。”說罷,正要返身殺入重圍,卻見戰團中一陣擾亂,王伯當又率數十人殺出,見到知節便道:“孫長樂已被楊公卿刺死了。”知節便不再返迴戰團,與王伯當保著李密落荒逃去。
卻說王世充殺散魏軍,卻知逃了李密,有心親去追趕,又恐時間一久,倉城內發生意外,便對王玄應道:“魏軍主力在倉城之內,若不早去攻取,恐生他變。為父先去取倉城,我兒且率軍一萬去追趕李密,務要將他擒拿。”
說罷,便率軍趕往洛口倉城。王玄應領了父命,率軍追趕李密。
卻說李密率著殘兵敗將脫離了戰場,便一路逃往虎牢關。這洛口通往虎牢的路上有一條山穀,名為雞咽穀。此穀兩側懸崖峭壁,中間一帶小路,長約有五六裏,穀口狹窄處不過丈餘,最寬處也不過二丈,著實是一夫當穀,萬夫難過。李密來到穀前,不覺長長舒了一口氣。迴頭又望了望漸漸逼近的追兵,便對眾將道:“追兵將及,誰願在此地阻擊追兵?”
隻見王伯當搶先道:“屬下願舍命斷後,保主公撤離!”
話音未落,卻見程知節又開口道:“伯當,你可保主公前往虎牢,知節請主公留兵三百隨我斷後。”
李密大喜道:“敵軍乘勇而來,非知節難當斷後之任。”
程知節下馬跪拜道:“敗軍之將,豈敢言勇。今日之戰,知節本已無臉枉活於世。隻是於公不可以負主公,於義不可以棄叔寶。主公且速去虎牢,我在此舍命拒敵。一個時辰之內,知節若擋不住敵軍,必以死報主公,以全忠君之節。一個時辰之外,此身當屬叔寶,以全朋友之義。”
李密聞言,盯著程知節片刻,道:“任憑將軍!”
說罷,率軍匆匆離去。知節率軍守住穀口,等敵軍追來。轉眼之間,便見王玄應率軍趕到。程知節立即縱馬來到軍前,高聲喝道:“我乃東阿程知節是也!你那軍中有想死的盡管過來?”
話音未落,但見隋軍中一將飛馬而來,正是東都名將梁仁。二人戰了二十餘合,知節手起刀落,將梁仁砍為兩截。隋軍中大將燕琪見狀大怒,舞槍殺出,來戰知節。二人便在穀口之內殺作一團。約戰了二三十合,燕琪便且戰且退,慢慢退出穀口。卻見隋軍中又有大將郭善才殺出,與燕琪雙戰知節。三人又戰了二三十合,隋軍中又有大將田瓚飛馬而出,卻並不來戰知節,而是直闖向穀口。知節見狀,唯恐他趁機殺到穀內,忙對著郭善才虛晃一刀,隨即撥馬趕迴穀口,攔住田瓚。燕琪、郭善才急趕來欲加入戰團,無奈程知節早已退入穀內,穀內狹窄,三將雖勇,卻無法共鬥知節。隋陣中王玄應見此情景,便令人將三將召迴,又對三將及另一位大將魏隱吩咐一番。隨即,魏隱先縱馬殺向程知節,僅戰了十餘合,魏隱便撥馬敗下,田瓚又縱馬接戰。又戰了十幾合,燕琪又替下田瓚……四將輪番上陣,程知節卻全然不懼。最後,又與魏隱戰了十幾合後,乘其返身退去之際,縱馬上前,一刀砍傷其後背。直嚇得魏隱俯身縱馬逃去。王玄應見狀,隻得喝住眾將。此時,時間早過了一個時辰,程知節便乘勢退到軍中對眾人道:“我與主公相約,在此阻擊敵軍一個時辰。今時間早過,我將投隋矣!我今投隋,非為背義求榮,實因秦叔寶尚在倉城。叔寶忠肝義膽,必不肯降敵。不降,則必為王世充所害。我今歸降東都,實為救叔寶也。今爾等若隨我歸隋,便可留下;若不欲降者,速速趕往虎牢。我在此堅守一陣,以待你等遠去。”
說罷,隻見麾下三百與將士一時散去,留下的隻有五六十人。程知節又返身迴到陣前道:“可還有人來戰!”
直接叫了半晌,隋軍竟無人敢來應戰。程知節又縱馬出了穀口,高聲道:“你那軍中主將何人?”
隻見王玄應縱馬出列道:“程知節休得猖狂?我來也!”
說著,舞刀來到知節麵前。卻見程知節並不上前與他廝殺,反而對他拱手道:“小將軍可是王仆射大公子王玄應嗎?”
王玄應一愕道:“正是你家公子爺,你待如何?”
程知節道:“我在此地已堅守多時,今李密大軍已然遠去,你等追趕不及。方才離去者,不過二百餘人,殺之無益。今李密大勢已去,我有心歸降王仆射,方才所以扼守穀口令魏公遠去者,隻為全一時君臣之義也。”
王玄應聞言,不覺又驚又喜。要知道,王玄應可不是有勇無謀之輩,而是頗有見識的人。對於程知節,他可以說是聞名已久,而且深知父親對此人極為器重,今日若能收降此人,豈不遠勝於追殺幾百魏軍士卒。所以,他當即表示願意收降程知節,與之一同迴到洛口倉城。
此時,王世充早已率軍開進洛口倉城,單雄信、陳智略等先已暗中與王世充聯係,率部來降了。城內魏軍文武官員紛紛到王世充麵前表示歸順,隻有秦瓊、羅士信拒絕來見王世充,因而被押到王世充麵前。王世充一見到二人,立即如同見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起身離坐道:“叔寶、士信,王某久聞大名,不想今日得以相見。”
叔寶穩步向前,微微一笑:“王仆射無需惺惺作態,今日秦瓊落入你手,有死而已。若讓我投降,卻是不能。”
王世充聞言,臉上頓時現出一縷殺氣,但秦瓊卻依舊泰然自若。卻見王世充忽又滿臉堆笑道:“叔寶何出此言,王某知你乃當世英雄,甚是敬慕。叔寶若願與我共安社稷,王某自是求之不得;如若不願,也去留自便,王某豈敢相強?”
秦瓊聞言,哈哈大笑道:“王仆射此言當真?”
王世充一怔,隨之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秦瓊便道:“既如此,請王仆射解了秦瓊身上綁繩,秦瓊這便告辭。”
王世充聞言,不覺一臉尷尬,支吾道:“叔寶若走,王某不敢強留,隻是有一人欲與叔寶相見,還望叔寶不要拒絕。”
說著揮了揮手,隻見二人從後堂走出,口中道:“叔寶,別來無恙。”
叔寶迴頭看時,正是舊日主將裴仁基,後麵還跟著裴行儼。秦瓊見是老主公,隻得拱拱手道:“秦瓊見過將軍。”
裴仁基道:“叔寶,我知你忠義無雙。隻是今日之事,還望叔寶三思。”
秦瓊道:“秦瓊心意已決,還請將軍再勿多言。”
裴仁基略一遲疑,又道:“魏公麾下,雄兵百萬,一戰而破滅如此,此非人力,實乃天欲複興大隋也!天意難違。且我等本大隋臣子,隻因為奸臣所害,不得不歸於魏公為盜。今日得複為大隋之臣,叔寶何需執拗。”
秦瓊聞言長歎一聲:“當日秦瓊隨將軍叛隋而投魏公,已是愧對豪傑之士,今若再叛魏公而複歸隋,如此反複無常,豈不為天下人恥笑!”
裴仁基道:“我等對魏公,也算是盡心竭節了。隻是他不聽我等逆耳忠言,才落得今日境地。我等今日歸降王仆射,非是我等負魏公,實乃魏公負我等也。”說罷,又轉向羅士信,“士信,何不勸勸叔寶!”
羅士信聞言,仿若沒聽見一般,隻是昂著頭一言不發。秦瓊盯住裴仁基多時,忽道:“人各有誌,無需勉強。裴將軍欲投降以求日後富貴,秦瓊絕不勸阻;但秦瓊甘心求死,還望裴將軍莫再多言。”
裴仁基聞言,不覺無地自容,登時語塞。王世充見狀,又將目光轉向裴行儼。卻見此時的裴行儼早已滿麵通紅,哪還有臉來勸秦瓊。王世充臉上不禁立即又泛起濃濃的殺氣,隻是礙於方才話說得太滿,此時不好立即翻臉,方才強壓著心頭怒氣道:“且請二位將軍下去歇息。”
話音剛落,早有人上前將秦瓊與羅士信推搡著押了下去。眼見秦瓊與羅士信不肯投降,王世充正盤算著如何處置二人,卻見王玄應與程知節並肩而入。程知節步入官衙,也不待王玄應開口,便搶上前來道:“程知節拜見仆射大人。”
這時,王玄應也上前道:“迴稟父親大人,程將軍自願棄暗投明,歸順父親。”
王世充素知知節之名,聞言大喜:“程將軍,王某久聞大名,今日能得將軍,如得一虎也。”
程知節道:“多謝大人誇讚。末將區區武夫,何足掛齒。末將同僚秦瓊、羅士信常於萬馬軍中斬將奪旗,真乃虎將。仆射大人若得此二人,何愁天下不定!”
王世充聞言,立時又麵沉似水,道:“隻是此二人不識時務,不肯歸順。”
卻見程知節哈哈大笑:“大人差矣!當年劉玄德為得孔明,三顧茅廬。今日大人一勸而秦瓊不降,怎可便生放棄之念。大人若肯聽我一言,必讓那秦瓊、羅士信為大人效力。”
王世充聞言大喜:“程將軍能勸二人歸順?”
“此二人與我交好,我深知二人之性。秦瓊為人執拗,又好顏麵,大人以階下囚待之,他豈肯歸降!大人若肯讓末將前去說服秦瓊,我保他必定歸順。羅士信凡事皆從秦瓊,秦瓊若歸順於大人,士信必無二話。”
王世充聞言,喜不自勝,即道:“既如此,將軍可即刻去見二人。”
於是,令人將程知節送到秦瓊處。秦瓊見程知節笑吟吟走來,登時把臉一沉:“你也來為王世充做說客不成?”
卻見程知節並不答話,隻揮手令屋內眾人離開,然後忽大罵道:“混賬!我與你相交多年,你卻不知我為何等樣人?”
秦瓊聞言,麵色方才緩和下來,道:“既非來做說客,且坐。”
程知節這才道:“實不相瞞,我已保魏公脫離戰場。隻是知你性格執拗,我不來時,你二人必死無疑,這才甘願來投王仆射。”
秦瓊聞言,不覺麵色又是一沉,但繼而長歎一聲道:“看來還是做說客的。知節,你我兄弟一場,我深知你相愛之心。隻是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今日天令我二人淪落至此,秦瓊有死而已。”忽轉向羅士信道:“士信,不如你便歸了王世充,也不枉費了知節一片情深。秦瓊唯有一死,以全忠義之名。”
羅士信聞言,厲聲道:“哥哥這是何言?你我兄弟相約同生共死,我怎會惜此區區一命。知節兄,你休要多言。今日之情,容我二人來生再報吧!”
說罷,轉過臉去,一言不發。卻見程知節笑道:“我便知你二人定會如此。二位賢弟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那李密雖有英雄之名,實則心胸狹隘。我等自到了瓦崗,李密何嚐把我等視為心腹!況以我兄弟之才,當擇良主,立功名,博得封妻蔭子,名書史冊,豈可枉活一世!”
秦瓊冷冷一笑道:“依仁兄之見,那王世充便是英雄不成!”
卻見程知節忽高聲道:“王仆射英明神武,功在社稷,天下誰人不知!此人真乃我等之主也,望二位賢弟勿再猶豫。”
口中說著,卻連連眨眼。說罷又向門外看了看,忽壓低聲音道:“王世充乃反複小人,豈是我等之主!我聞李二郎坐鎮關中,英明神武、禮賢下士,真英主也。我等兄弟,何不暫且屈身於此,擇機投奔關中。愚兄所以到此,正為與賢弟商議此事。賢弟若從我意,便暫且假意降於王世充,若是不從,愚兄甘願與二位賢弟一同就死。絕無二話。”
秦瓊聞言,不由得將目光轉向羅士信,但見羅士信對他點了點頭。秦瓊便低聲道:“如此,便依哥哥之言。”
隻見程知節又道:“二位賢弟若再猶豫不決,愚兄也救不得你們了!”
卻見秦瓊忽長歎一聲道:“哥哥所言,也不無道理。隻是秦瓊一生,不肯屈就於人。你且迴去告知那王世充,若真心讓我歸附於他,便自來相請,否則秦瓊有死而已。”
程知節聞言,故作猶豫之狀,半晌方才道:“這個……愚兄如何做得了王仆射之主,且待我前去迴稟再說。”
話音未落,卻見屋門打開,王世充闊步走了進來,高聲道:“不必迴稟,王某來也!”
原來,王世充見程知節來勸秦瓊,深恐其中有詐,便隨後趕來,在門外竊聽。當聽到秦瓊讓他親自來請時,一時大喜過望,一時喜極忘情,忍不住推門而入。但他隨即又覺得不妥,忙又補上一句:“我令知節前來後,深恐失禮於二位,故此便親自來請。不想正巧聽到叔寶所言,三位莫怪。”
秦瓊見是王世充,不由得心中暗道:“此人真乃奸雄也!”卻又忙起身道:“方才叔寶在官衙所為,實是不識時務。今得知節兄相勸,如撥雲見日。還望仆射大人恕罪。”
說罷便要拜,王世充忙扶助秦瓊道:“叔寶何出此言!日後還望三位輔助,共建大業。”
秦瓊等三人忙道:“我等願效犬馬之勞!”
於是,王世充便封秦瓊為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為虎翼大將軍,羅士信為豹韜大將軍。
卻說李密離了雞咽穀,一路倉惶逃往虎牢關,方才心中稍定。便與眾人商議道:“不料今日有此一敗,如之奈何?”
王伯當道:“我等皆從主公之意。”
李密道:“我等先往黎陽,與懋功會合,如何?”
賈閏甫道:“殺翟讓時,徐世積險些受牽連,他未必不懷有餘恨。今主公失利歸之,恐多有不便。”
李密聞言心動,沉吟半晌,又道:“我等若保據河陽,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複圖進取,眾位意下如何?”
隻見眾人各個低頭不語。半晌,方有大將趙君德道:“今我軍新敗,眾心惶惑,若再停留河陽,隻恐轉眼散亡殆盡。”
話音未落,眾將紛紛表示讚同。李密見此情景,不由得心內一寒,兩眼淚水奪眶而出:“我所恃者,眾位也。今眾位不肯與李密同往,乃天亡我也。不如就此別過,各位好自為之。”
說罷,猛然抽出腰間寶劍,便要自刎。
不知李密生死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這時隋軍擒下裴仁基,便一路推搡著押至偃師官衙,卻見此時鄭頲、裴行儼等都被押到大堂之內,張童仁與他的幾位部將卻站立於隋軍班列之中,心內頓時明白了,忍不住對著張童仁大罵道:“卑鄙小人,焉敢欺心賣主!”
卻見張童仁道:“我乃大隋將領,豈肯與你等山寨賊盜為伍。你本隋將,卻甘心為賊,上負天子厚恩,下辱祖宗清名,反來罵我!”
裴仁基被他一罵,反倒自覺理虧,不覺低頭無語。這時,卻見王世充起身離了座椅,笑吟吟走向裴仁基道:“裴將軍,”又轉向裴行儼,“裴小將軍,世充久聞二位英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之幸。”
卻見裴行儼厲聲道:“要殺便殺,小爺我豈懼一死!”
王世充哈哈大笑道:“小將軍何出此言?我與裴將軍雖未曾謀麵,卻也神交已久。今日相見,當傾心竭力,共同匡扶社稷,豈有加害之理。”說著,又對屬下道:“快快為兩位將軍鬆綁!”
言罷,早有人上前為裴仁基父子二人解下綁繩。裴仁基看了一眼裴行儼,不覺長歎一聲,轉身拜道:“仁基乃負罪之人,豈敢受仆射這等禮遇。”
王世充見裴仁基願意歸降,不禁大喜道:“我得將軍父子二人,如劉玄德之得關張也。他日凱旋還朝,定當高官厚祿,絕不食言。”又道,“裴將軍父子歸順,實乃可喜可賀。今日所擒魏軍將佐,皆赦其無罪,並依才錄用。”
於是將鄭頲等一概赦免。隨後,又率軍開赴洛口。行進之間,有人來報:“今已探明,洛口城駐兵僅一萬,魏軍主力皆去守護倉城。”
王世充道:“我軍糧草將竭,當乘其無備,急擊倉城,以解乏糧之困。”
這時,杜淹又道:“李密雖敗,洛口魏軍猶眾,恐攻之難下。今魏軍雖多在倉城,其妻子卻皆在洛口……”
王世充恍然大悟:“參軍所言極是。”立即傳令三軍,開赴洛口。
卻說李密率著殘兵敗將,一路趕迴洛口。途中忽有人來報:“前麵有人求見主公。”
李密聞言,便令人將來人帶來相見。那人見到道李密,跪倒拜過,帶著哭腔道:“小人乃秦叔寶將軍派來送信之人。秦將軍讓小人稟報魏公,邴元真已暗中降了王世充,主公若不早迴洛口,則大勢去矣!”
原來王世充采納了杜淹之計,一路虛張聲勢趕奔洛口倉城,一麵卻派王玄應、楊公卿率軍襲取了洛口城,隨即以眾將士家屬為人質,迫誘邴元真等投降。這邴元真本來就是個軟骨頭,且近來又被李密疏遠,此刻又見自家老小為王世充所拘,哪肯大義滅親!當即表示願意投降王世充。但他又怕眾將不肯聽命於自己,便暗中派人與王世充相約,讓他連夜來攻洛口倉城,自己便可開門迎接。不料此事卻被秦叔寶所知。原來叔寶本在洛口城內養傷,邴元真得知李密戰敗,料知王世充必來攻取倉城,便調集大軍前去守城。此時叔寶與羅士信雖傷勢並未痊愈,尚難以上陣廝殺,但卻也能勉強上陣指揮作戰。故此邴元真欲借二人威名來鼓舞將士鬥誌,震懾敵軍,所以將二人一同帶到了倉城。卻不料自己與王世充之間的陰謀為叔寶所知。叔寶眼見大事不好,有心阻止邴元真,但自己與羅士信卻重傷未愈,邴元真勢力又大,故此隻好派人到李密處,請他速歸倉城。李密聞訊,不由得且怒且懼。怒的是邴元真竟敢幹出背叛自己的勾當,驚的是邴元真麾下兵馬有十幾萬,而此時自己手中不過四五萬人,一旦趕到倉城,弄不好反為邴元真所圖。思慮半日,方才對身邊的謀士賈閏甫、魏征等人道:“我有一計,可破王世充。”
賈閏甫道:“不知主公有何妙計?”
李密道:“我料王世充既與邴元真相約,必無防備。我軍若伏兵於洛水岸邊,待其半渡而擊之,可百戰百勝。”
賈閏甫道:“此計甚妙。”
於是,李密令偏將王君廓、劉德威率兵三千伏於洛水岸邊,專等敵軍半渡而發伏擊之。又將主力分成三軍,分別由單雄信、陳智略與自己本人率領,伏於稍遠處,若見王君廓與敵軍交鋒,便一齊殺出增援。
卻說王君廓、劉德威來到洛水岸邊悄悄設下埋伏,眼見得日落月升,天色漸漸昏黑,卻隻是不見有敵軍渡河,將士們不覺慢慢懈怠下來。王君廓忍不住對劉德威道:“王世充此時尚未渡河而來,隻怕是情況有變。我身邊有些美酒幹肉,你我兄弟何不暢飲一番。”
劉德威猶豫道:“莫要誤了主公大事。”
王君廓笑道:“兄弟也太過膽怯,這裏多少兵士,難不成都是沒眼沒耳的。此時天至深夜,寒氣浸骨,少飲幾杯,如何便誤了事。”
說著,拉著劉德威便走。原來這王君廓也是出身群盜,他自恃武藝高強,不亞於五虎,但自從投到李密麾下,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故此心存怨憤。隻不過見李密善會用兵,故此還敬畏他三分。但近來卻發現李密在重大問題上優柔寡斷,連出昏招,不由得對他產生了輕蔑之心。故此雖身負重任,卻不以為意。劉德威雖覺王君廓所為有些不妥,但眼見得夜色已深,敵軍仍未到來,便也存了僥幸之心。加之同僚之間,礙於顏麵,不好過於推遲,隻得吩咐屬下道:“仔細觀察情況,莫要誤了大事。我去去就來。”
說罷,便與王君廓一同找了個僻靜處喝起酒來。天下武夫,有幾個是不貪杯的?不喝則已,但隻要三杯下肚,便不知多少了?一時喝的性起,哪還管得了老婆偷人,孩子掉井,隻管倒入口中下咽便是。那些士卒見兩位主將離開,初時還能打起精神來觀察敵情,後來見二人多時不迴,不覺也各尋自便了。那身上帶著酒的便取出了喝了起來,那沒帶的也各自依了樹旁昏昏睡去。看看天色將曉,忽聞洛水岸邊一片喧鬧之聲。有人悠悠醒來,揉著眼看時,敵軍早已大半渡過了洛水,這才慌忙去告知王劉二人。王劉二將見狀,自知大事不好,無奈之下,隻好率軍殺向敵軍。此時,王世充麾下渡河軍隊約有五萬餘人,王君廓的這三千人衝入隋軍中,直如羊入狼群,轉瞬間便被團團圍住。王君廓與劉德威在敵軍中左衝右突,卻根本無法殺出重圍。正戰之間,卻見戰團之外一陣喊殺之聲,便見李密率軍殺入。兩軍合兵一處,與敵軍廝殺起來。戰不多時,隋軍便又將李密等盡數包圍。李密鼓勵三軍道:“兒郎們莫慌,隻管奮勇殺敵,單將軍與陳將軍少時便來增援。”
魏軍將士聞言,士氣大振,繼續抖擻精神,奮勇作戰。可是眼見半個時辰過去了,魏軍死傷越來越多,卻仍不見單雄信等趕來救援。再看王君廓與劉德威,卻早已在混戰中失散,也不知逃向了哪裏。這時,還是王伯當先開口道:“主公,隻怕情勢有變。”
此時,李密早已感到情況不對,料知自己是被單雄信與陳智略賣了。但此時卻不好聲張,隻得對眾人道:“必是單將軍等被敵軍攔阻,我等且殺出去與他們會合。”
便揮軍突圍。程知節與王伯當保著李密,舍命衝殺。剛剛殺出重圍,忽見迎麵殺出一彪軍馬,為首數位大將,正是楊公卿、許羅漢、王玄恕、王琬、田瓚。程知節見狀,一馬當先殺向前去。楊公卿等見是知節,不敢怠慢,一擁而上,來戰知節。李密貼身護衛孫長樂見程知節被纏住,口中喊道:“我來拖住賊軍,程將軍速護主公突圍。”便揮軍與楊公卿廝殺作一處。程知節乘勢掉頭殺向別處,隻見他大刀起處,敵軍一片片倒地。李密乘勢率著王伯當、趙君德、李文相、張升、楊慶等一幹眾將隨後跟進,眾人一陣奮勇衝殺,終於突圍而出。迴頭看時,身邊僅剩下二十餘人。孫長樂、王伯當都未能殺出。程知節對李密道:“主公可率眾先行,待我去救出伯當與長樂。”說罷,正要返身殺入重圍,卻見戰團中一陣擾亂,王伯當又率數十人殺出,見到知節便道:“孫長樂已被楊公卿刺死了。”知節便不再返迴戰團,與王伯當保著李密落荒逃去。
卻說王世充殺散魏軍,卻知逃了李密,有心親去追趕,又恐時間一久,倉城內發生意外,便對王玄應道:“魏軍主力在倉城之內,若不早去攻取,恐生他變。為父先去取倉城,我兒且率軍一萬去追趕李密,務要將他擒拿。”
說罷,便率軍趕往洛口倉城。王玄應領了父命,率軍追趕李密。
卻說李密率著殘兵敗將脫離了戰場,便一路逃往虎牢關。這洛口通往虎牢的路上有一條山穀,名為雞咽穀。此穀兩側懸崖峭壁,中間一帶小路,長約有五六裏,穀口狹窄處不過丈餘,最寬處也不過二丈,著實是一夫當穀,萬夫難過。李密來到穀前,不覺長長舒了一口氣。迴頭又望了望漸漸逼近的追兵,便對眾將道:“追兵將及,誰願在此地阻擊追兵?”
隻見王伯當搶先道:“屬下願舍命斷後,保主公撤離!”
話音未落,卻見程知節又開口道:“伯當,你可保主公前往虎牢,知節請主公留兵三百隨我斷後。”
李密大喜道:“敵軍乘勇而來,非知節難當斷後之任。”
程知節下馬跪拜道:“敗軍之將,豈敢言勇。今日之戰,知節本已無臉枉活於世。隻是於公不可以負主公,於義不可以棄叔寶。主公且速去虎牢,我在此舍命拒敵。一個時辰之內,知節若擋不住敵軍,必以死報主公,以全忠君之節。一個時辰之外,此身當屬叔寶,以全朋友之義。”
李密聞言,盯著程知節片刻,道:“任憑將軍!”
說罷,率軍匆匆離去。知節率軍守住穀口,等敵軍追來。轉眼之間,便見王玄應率軍趕到。程知節立即縱馬來到軍前,高聲喝道:“我乃東阿程知節是也!你那軍中有想死的盡管過來?”
話音未落,但見隋軍中一將飛馬而來,正是東都名將梁仁。二人戰了二十餘合,知節手起刀落,將梁仁砍為兩截。隋軍中大將燕琪見狀大怒,舞槍殺出,來戰知節。二人便在穀口之內殺作一團。約戰了二三十合,燕琪便且戰且退,慢慢退出穀口。卻見隋軍中又有大將郭善才殺出,與燕琪雙戰知節。三人又戰了二三十合,隋軍中又有大將田瓚飛馬而出,卻並不來戰知節,而是直闖向穀口。知節見狀,唯恐他趁機殺到穀內,忙對著郭善才虛晃一刀,隨即撥馬趕迴穀口,攔住田瓚。燕琪、郭善才急趕來欲加入戰團,無奈程知節早已退入穀內,穀內狹窄,三將雖勇,卻無法共鬥知節。隋陣中王玄應見此情景,便令人將三將召迴,又對三將及另一位大將魏隱吩咐一番。隨即,魏隱先縱馬殺向程知節,僅戰了十餘合,魏隱便撥馬敗下,田瓚又縱馬接戰。又戰了十幾合,燕琪又替下田瓚……四將輪番上陣,程知節卻全然不懼。最後,又與魏隱戰了十幾合後,乘其返身退去之際,縱馬上前,一刀砍傷其後背。直嚇得魏隱俯身縱馬逃去。王玄應見狀,隻得喝住眾將。此時,時間早過了一個時辰,程知節便乘勢退到軍中對眾人道:“我與主公相約,在此阻擊敵軍一個時辰。今時間早過,我將投隋矣!我今投隋,非為背義求榮,實因秦叔寶尚在倉城。叔寶忠肝義膽,必不肯降敵。不降,則必為王世充所害。我今歸降東都,實為救叔寶也。今爾等若隨我歸隋,便可留下;若不欲降者,速速趕往虎牢。我在此堅守一陣,以待你等遠去。”
說罷,隻見麾下三百與將士一時散去,留下的隻有五六十人。程知節又返身迴到陣前道:“可還有人來戰!”
直接叫了半晌,隋軍竟無人敢來應戰。程知節又縱馬出了穀口,高聲道:“你那軍中主將何人?”
隻見王玄應縱馬出列道:“程知節休得猖狂?我來也!”
說著,舞刀來到知節麵前。卻見程知節並不上前與他廝殺,反而對他拱手道:“小將軍可是王仆射大公子王玄應嗎?”
王玄應一愕道:“正是你家公子爺,你待如何?”
程知節道:“我在此地已堅守多時,今李密大軍已然遠去,你等追趕不及。方才離去者,不過二百餘人,殺之無益。今李密大勢已去,我有心歸降王仆射,方才所以扼守穀口令魏公遠去者,隻為全一時君臣之義也。”
王玄應聞言,不覺又驚又喜。要知道,王玄應可不是有勇無謀之輩,而是頗有見識的人。對於程知節,他可以說是聞名已久,而且深知父親對此人極為器重,今日若能收降此人,豈不遠勝於追殺幾百魏軍士卒。所以,他當即表示願意收降程知節,與之一同迴到洛口倉城。
此時,王世充早已率軍開進洛口倉城,單雄信、陳智略等先已暗中與王世充聯係,率部來降了。城內魏軍文武官員紛紛到王世充麵前表示歸順,隻有秦瓊、羅士信拒絕來見王世充,因而被押到王世充麵前。王世充一見到二人,立即如同見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起身離坐道:“叔寶、士信,王某久聞大名,不想今日得以相見。”
叔寶穩步向前,微微一笑:“王仆射無需惺惺作態,今日秦瓊落入你手,有死而已。若讓我投降,卻是不能。”
王世充聞言,臉上頓時現出一縷殺氣,但秦瓊卻依舊泰然自若。卻見王世充忽又滿臉堆笑道:“叔寶何出此言,王某知你乃當世英雄,甚是敬慕。叔寶若願與我共安社稷,王某自是求之不得;如若不願,也去留自便,王某豈敢相強?”
秦瓊聞言,哈哈大笑道:“王仆射此言當真?”
王世充一怔,隨之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秦瓊便道:“既如此,請王仆射解了秦瓊身上綁繩,秦瓊這便告辭。”
王世充聞言,不覺一臉尷尬,支吾道:“叔寶若走,王某不敢強留,隻是有一人欲與叔寶相見,還望叔寶不要拒絕。”
說著揮了揮手,隻見二人從後堂走出,口中道:“叔寶,別來無恙。”
叔寶迴頭看時,正是舊日主將裴仁基,後麵還跟著裴行儼。秦瓊見是老主公,隻得拱拱手道:“秦瓊見過將軍。”
裴仁基道:“叔寶,我知你忠義無雙。隻是今日之事,還望叔寶三思。”
秦瓊道:“秦瓊心意已決,還請將軍再勿多言。”
裴仁基略一遲疑,又道:“魏公麾下,雄兵百萬,一戰而破滅如此,此非人力,實乃天欲複興大隋也!天意難違。且我等本大隋臣子,隻因為奸臣所害,不得不歸於魏公為盜。今日得複為大隋之臣,叔寶何需執拗。”
秦瓊聞言長歎一聲:“當日秦瓊隨將軍叛隋而投魏公,已是愧對豪傑之士,今若再叛魏公而複歸隋,如此反複無常,豈不為天下人恥笑!”
裴仁基道:“我等對魏公,也算是盡心竭節了。隻是他不聽我等逆耳忠言,才落得今日境地。我等今日歸降王仆射,非是我等負魏公,實乃魏公負我等也。”說罷,又轉向羅士信,“士信,何不勸勸叔寶!”
羅士信聞言,仿若沒聽見一般,隻是昂著頭一言不發。秦瓊盯住裴仁基多時,忽道:“人各有誌,無需勉強。裴將軍欲投降以求日後富貴,秦瓊絕不勸阻;但秦瓊甘心求死,還望裴將軍莫再多言。”
裴仁基聞言,不覺無地自容,登時語塞。王世充見狀,又將目光轉向裴行儼。卻見此時的裴行儼早已滿麵通紅,哪還有臉來勸秦瓊。王世充臉上不禁立即又泛起濃濃的殺氣,隻是礙於方才話說得太滿,此時不好立即翻臉,方才強壓著心頭怒氣道:“且請二位將軍下去歇息。”
話音剛落,早有人上前將秦瓊與羅士信推搡著押了下去。眼見秦瓊與羅士信不肯投降,王世充正盤算著如何處置二人,卻見王玄應與程知節並肩而入。程知節步入官衙,也不待王玄應開口,便搶上前來道:“程知節拜見仆射大人。”
這時,王玄應也上前道:“迴稟父親大人,程將軍自願棄暗投明,歸順父親。”
王世充素知知節之名,聞言大喜:“程將軍,王某久聞大名,今日能得將軍,如得一虎也。”
程知節道:“多謝大人誇讚。末將區區武夫,何足掛齒。末將同僚秦瓊、羅士信常於萬馬軍中斬將奪旗,真乃虎將。仆射大人若得此二人,何愁天下不定!”
王世充聞言,立時又麵沉似水,道:“隻是此二人不識時務,不肯歸順。”
卻見程知節哈哈大笑:“大人差矣!當年劉玄德為得孔明,三顧茅廬。今日大人一勸而秦瓊不降,怎可便生放棄之念。大人若肯聽我一言,必讓那秦瓊、羅士信為大人效力。”
王世充聞言大喜:“程將軍能勸二人歸順?”
“此二人與我交好,我深知二人之性。秦瓊為人執拗,又好顏麵,大人以階下囚待之,他豈肯歸降!大人若肯讓末將前去說服秦瓊,我保他必定歸順。羅士信凡事皆從秦瓊,秦瓊若歸順於大人,士信必無二話。”
王世充聞言,喜不自勝,即道:“既如此,將軍可即刻去見二人。”
於是,令人將程知節送到秦瓊處。秦瓊見程知節笑吟吟走來,登時把臉一沉:“你也來為王世充做說客不成?”
卻見程知節並不答話,隻揮手令屋內眾人離開,然後忽大罵道:“混賬!我與你相交多年,你卻不知我為何等樣人?”
秦瓊聞言,麵色方才緩和下來,道:“既非來做說客,且坐。”
程知節這才道:“實不相瞞,我已保魏公脫離戰場。隻是知你性格執拗,我不來時,你二人必死無疑,這才甘願來投王仆射。”
秦瓊聞言,不覺麵色又是一沉,但繼而長歎一聲道:“看來還是做說客的。知節,你我兄弟一場,我深知你相愛之心。隻是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今日天令我二人淪落至此,秦瓊有死而已。”忽轉向羅士信道:“士信,不如你便歸了王世充,也不枉費了知節一片情深。秦瓊唯有一死,以全忠義之名。”
羅士信聞言,厲聲道:“哥哥這是何言?你我兄弟相約同生共死,我怎會惜此區區一命。知節兄,你休要多言。今日之情,容我二人來生再報吧!”
說罷,轉過臉去,一言不發。卻見程知節笑道:“我便知你二人定會如此。二位賢弟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那李密雖有英雄之名,實則心胸狹隘。我等自到了瓦崗,李密何嚐把我等視為心腹!況以我兄弟之才,當擇良主,立功名,博得封妻蔭子,名書史冊,豈可枉活一世!”
秦瓊冷冷一笑道:“依仁兄之見,那王世充便是英雄不成!”
卻見程知節忽高聲道:“王仆射英明神武,功在社稷,天下誰人不知!此人真乃我等之主也,望二位賢弟勿再猶豫。”
口中說著,卻連連眨眼。說罷又向門外看了看,忽壓低聲音道:“王世充乃反複小人,豈是我等之主!我聞李二郎坐鎮關中,英明神武、禮賢下士,真英主也。我等兄弟,何不暫且屈身於此,擇機投奔關中。愚兄所以到此,正為與賢弟商議此事。賢弟若從我意,便暫且假意降於王世充,若是不從,愚兄甘願與二位賢弟一同就死。絕無二話。”
秦瓊聞言,不由得將目光轉向羅士信,但見羅士信對他點了點頭。秦瓊便低聲道:“如此,便依哥哥之言。”
隻見程知節又道:“二位賢弟若再猶豫不決,愚兄也救不得你們了!”
卻見秦瓊忽長歎一聲道:“哥哥所言,也不無道理。隻是秦瓊一生,不肯屈就於人。你且迴去告知那王世充,若真心讓我歸附於他,便自來相請,否則秦瓊有死而已。”
程知節聞言,故作猶豫之狀,半晌方才道:“這個……愚兄如何做得了王仆射之主,且待我前去迴稟再說。”
話音未落,卻見屋門打開,王世充闊步走了進來,高聲道:“不必迴稟,王某來也!”
原來,王世充見程知節來勸秦瓊,深恐其中有詐,便隨後趕來,在門外竊聽。當聽到秦瓊讓他親自來請時,一時大喜過望,一時喜極忘情,忍不住推門而入。但他隨即又覺得不妥,忙又補上一句:“我令知節前來後,深恐失禮於二位,故此便親自來請。不想正巧聽到叔寶所言,三位莫怪。”
秦瓊見是王世充,不由得心中暗道:“此人真乃奸雄也!”卻又忙起身道:“方才叔寶在官衙所為,實是不識時務。今得知節兄相勸,如撥雲見日。還望仆射大人恕罪。”
說罷便要拜,王世充忙扶助秦瓊道:“叔寶何出此言!日後還望三位輔助,共建大業。”
秦瓊等三人忙道:“我等願效犬馬之勞!”
於是,王世充便封秦瓊為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為虎翼大將軍,羅士信為豹韜大將軍。
卻說李密離了雞咽穀,一路倉惶逃往虎牢關,方才心中稍定。便與眾人商議道:“不料今日有此一敗,如之奈何?”
王伯當道:“我等皆從主公之意。”
李密道:“我等先往黎陽,與懋功會合,如何?”
賈閏甫道:“殺翟讓時,徐世積險些受牽連,他未必不懷有餘恨。今主公失利歸之,恐多有不便。”
李密聞言心動,沉吟半晌,又道:“我等若保據河陽,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複圖進取,眾位意下如何?”
隻見眾人各個低頭不語。半晌,方有大將趙君德道:“今我軍新敗,眾心惶惑,若再停留河陽,隻恐轉眼散亡殆盡。”
話音未落,眾將紛紛表示讚同。李密見此情景,不由得心內一寒,兩眼淚水奪眶而出:“我所恃者,眾位也。今眾位不肯與李密同往,乃天亡我也。不如就此別過,各位好自為之。”
說罷,猛然抽出腰間寶劍,便要自刎。
不知李密生死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