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竇軍正在追殺燕軍,忽見糧草營火起。原來高開道在親自攻入竇軍中軍大營的同時,還令大將張金樹率三千人去攻竇軍糧草營。但卻受到守寨的石瓚的阻擊,直到此時才攻破營寨,燒了竇軍的儲備糧草。竇建德及其將佐見糧草營火起,無不心驚。這原本不多的糧草經此一把火,恐怕必定顆粒無存了,如此一來,將士們該如何是好!竇建德本人也不免慌了手腳,急令收兵迴營,趕去救火。可迴到營寨後,糧草已幾近燒盡。竇建德萬般無奈,隻好於次日匆匆撤軍。大軍行至冀州,隻駐軍休整一日。次日,命王伏寶率兵三萬留守易州,經略羅藝,自己親率大軍趕迴樂壽。
迴到樂壽後,竇建德又與群臣商議道:“近年來,孤家用兵四方,戰必勝,攻必取,唯在幽州,屢遭狼狽,這口氣實難咽下。且他日孤若與群雄逐鹿中原,豈容背後有此虎狼之輩!不知眾位有何良策,助孤取幽州。”
隻見淩敬出列獻計道:“屬下有二計,可助主公取幽州。”
竇建德道:“快快講來!”
淩敬道:“羅藝、高開道皆猛如虎,狡如狐,且北地城堅民寡,攻之則不可速下,若與之持久,則我難以籌集糧草。然則羅、高二人,皆非久居人下之人。主公若以大軍臨之,二人情急之下,必合力以抗我軍。主公若暫且按兵不動,二人必自相屠戮矣!故依臣之意,主公應暫不用兵幽州為上。今天下大勢,突厥為雄,故中原群雄如高開道輩,莫不爭相納貢稱臣於彼。羅藝近在突厥之側,反稱臣於唐,始畢必怨之。主公何不遣一介之使,稱臣於突厥,令始畢助我攻羅藝。羅藝雖勇,豈能與三國為敵乎!”
話音剛落,卻見宋正本反駁道:“此言差矣!突厥之性,貪而無厭。若向其稱臣,彼必向我多索財帛。不予之則必生仇怨,予之則欲壑難填。我之財帛,皆民脂民膏也,課斂百姓而予突厥,何異於割身肉而飽虎狼。且群雄所以臣突厥者,因其與之相鄰,緩急可得其助也。我與之不相鄰,縱有危機,突厥豈能來助!況我堂堂大漢子孫,豈可俯首稱臣於胡虜。他日主公登大寶、定天下,豈不遺萬世之羞。”
竇建德聞言,神色不悅道:“稱臣於突厥乃權宜之計也,李淵父子尚且如此。我忍得一時之辱,贏得萬世基業,有何不可!”
宋正本道:“臣隻怕是引狼入室,驅之不易!”
竇建德道:“長史多慮了。”
宋正本道:“還望主公三思。”
竇建德斷然道:“此事無需再議!”
為了取幽州雪恥,也為了未來的霸業,竇建德第一次否決了宋正本的意見。他不想再聽宋正本囉嗦更多,此時此刻,壓在他心底的那股對儒者的輕視之情驀然泛起,他眼中的宋正本已瞬間從一位智多星變成了一個腐儒。於是,他毅然采納了淩敬之計,派人前往突厥。
陰山,突厥汗庭始畢的牙帳內,始畢剛剛接見了竇建德的使者,便召集群酋前來議事。眾人陸續來到牙帳,最後是史蜀胡悉從容而至,見了始畢,便施禮道:“小酋恭賀大可汗又得了個來自中原的孝子賢孫!”
阿史德賀魯忙從旁湊趣道:“最近大可汗的中原子孫是越來越多了,前兩天劉武周與薛舉,不是也來孝敬大可汗了嗎。”
始畢道:“隻要我等齊心協力,國富兵強,中原紛爭不止,何愁無有子孫前來孝敬。”
說罷,大帳內頓時爆發出一陣輕蔑而瘋狂的笑聲。少頃,始畢擺了擺手止住笑聲,道:“今中原群雄紛爭,薛舉、梁師都、劉武周皆請兵於我,要我助其討伐李淵,今竇建德又要與我共討羅藝。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這時,隻見極失特勒道:“不管誰來孝敬,大可汗隻管照單全收。至於出兵,大可不必。讓那些漢人自相殘殺去吧,我等隻管看戲就是了。大可汗若是閑得手癢,不如率兵到西域走一遭。”
賀魯又道:“這卻不可,我若隻管坐視中原群雄虎爭,終究必有人兼並弱小,坐大稱雄。我等當密切關注其動向,助弱抑強,使中原永無統一之日,我汗國便永遠是太平盛世。”
眾酋聞言,又是一陣哄堂大笑,齊聲讚道:“大葉護高見!”
始畢卻搖頭笑道:“賀魯誌量太小了!難道本可汗便做不得中原皇帝!你等便做不了中原諸侯!”
眾酋聞言,又齊讚道:“大可汗誌向高遠,非我等所及也。”
始畢又擺擺手道:“實不相瞞,麵對中原亂局,我欲大有作為。隻是該先從何處入手,還需眾位獻計獻策。”
眾人相互觀望,並無人開口。這時,隻見史蜀胡悉開口道:“小酋以為,關東群雄紛爭,一時尚在我掌握之中,暫時無需多慮。隻是李淵老謀深算,薛舉悍勇無敵,且雄踞關中、隴右,氣勢甚盛,且其誌皆不在小。今所以對我尚屬恭順,隻因其二虎相爭,無暇北顧也。若其一旦有一方得誌,必定為我心腹之患。故無論大可汗欲長期掌控中原,使之為我奴仆,還是要入主中原,均需先從此二國入手。”
始畢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
史蜀胡悉又道:“唐秦兩國,唐勢更盛,且薛舉新敗於扶風,我若坐視無為,則唐必滅秦。前番薛舉前來,小酋曾勸大可汗可暫且坐觀二虎相爭。但近日以來,李淵威望日隆,人心益附,政權益固,薛舉斷非其敵手。且前日薛舉使者又來請兵,大可汗可就此應其請而出兵。”
始畢道:“依大軍師之意,我可發兵助秦滅唐?隻是一旦唐朝滅亡,隻怕薛舉必反噬於我。”
史蜀胡悉笑道:“大可汗所見極是。我今出兵,可有三策。坐視唐秦爭霸,靜觀其變,此下策也。助秦與唐戰,待大破唐軍後,我等便迴。唐軍既敗,則兩國勢均力敵,我便可坐觀二虎相爭,以便坐收漁利。此中策也。率大軍助薛舉直取長安。長安既破,我便可乘勢屠滅薛舉,直接入主中原。此乃一石二鳥之計也,當為上策。”
始畢大喜道:“大軍師之上策,正合我意。”
史蜀胡悉又道:“若行此計,一則必需大可汗親自率兵前往。因為此行有諸多大事需大可汗臨機決斷。二則必需調劉武周率軍同往。”
始畢道:“我正欲親自前往中原一趟。至於劉武周,焉敢不從我令。”
阿史那賀魯聞言,不以為然道:“劉武周乃區區鼠輩,要他何用!”
史蜀胡悉笑道:“劉武周雖不足道,然則其帳下有一猛虎,可為我所用。”
眾人聞言,忍不住輕聲道:“何人?”
史蜀胡悉微微一笑道:“尉遲敬德。”
言罷,史蜀胡悉又繼續道:“我所以必借助尉遲敬德,原因有二:一是我若下長安,則需乘勢圖薛舉。然則薛氏父子亦非尋常之輩,需得敬德之助,方能保得萬全。二則此番與薛舉伐唐,必與李靖相遇。李靖其人,不唯用兵如神,且悍勇無敵。我聞前番李世民所以能破薛舉於扶風,皆李靖之力也。近者又聞其在洛陽瓔珞門一人馴三虎,真天下無敵也。放眼當今天下,能與之匹敵者,唯有尉遲敬德也。”
略一停頓,他又道:“我有一計可擒李靖。兩軍相交之際,便可令尉遲敬德單挑李靖出戰。我料敬德也未必是李靖對手,故李靖若肯出戰,便令大葉護與薛仁杲突然殺出,一同纏鬥李靖。李靖雖勇,也斷然敵不過三人。三人若斬李靖,則唐軍不足懼矣!故此番伐唐,必需劉武周同往。”
始畢大喜:“大軍師之計甚妙,就依此計而行。”
於是遣使於西秦,告知薛舉,自己要親率大軍十萬並劉武周一同前往隴右,助薛舉進攻關中。同時遣使通知劉武周,令其調集軍馬一同開赴隴西。又使竇建德使者迴報竇建德,令其攻打幽州,遣使到梁師都處,令其攻打唐之延州。
武德元年七月,原本還算富庶的折墌城突然變得喧鬧詭異起來。原來,一個多月前,薛舉為了就近經略關中,已經遷都於此地了。最近一段時間裏,一支支穿著不同軍服、操著不同口音和語言的軍隊不斷陸陸續續開來,有的進駐城內,有的在城周邊駐紮下來。但城內外的民戶卻家家關門閉戶,極少出門。本來,隻要尚未開戰,經商之人總是會隨著駐軍走的,因為軍隊聚集的地方,物價總會忽然抬高,縱使這支軍隊紀律不佳,時有強搶之舉,但這裏的發財機會總是要遠遠超過破產的機會。所以,那些有膽識的商賈和販夫,總會湧向駐軍之地。但此次,據說折墌城將有六十萬大軍聚集,但市場上卻空空如也,不見人影。原來這是因為人們知道,在這些隊伍中有一支隊伍叫作突厥鐵騎。這夥人所到之處,肆意搶掠,燒殺奸淫,無所不為。一旦遇到他們,弄不好隻怕不僅僅是血本無歸,還會搭上性命。故此折墌城內外,坊市蕩然,田野一空。
由折墌城官衙改造的臨時皇宮中,薛舉正為接待遠方到來的援軍而忙碌。眼看著突厥人與劉武周的援軍一隊隊開來,薛舉不僅沒有高興,反而越來越緊張起來。此時此刻,他真的感到後悔了。當初他所以會采納郝瑗的建議到突厥請求援軍,是因為擔心李淵會乘扶風之勝直接揮師來攻,自己難以支撐。但事實上,李淵並未立即來攻隴右,而突厥也並未立即出兵來增援自己。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薛舉已招募並訓練了一批批新兵。更讓他感到心安的是,郝瑗還用財帛收買了羌地群豪,他們為薛舉提供了近五萬的羌兵。這些羌兵雖非訓練有素,但天性剽悍好鬥,隻要略加訓練,便可成為一支精銳之師。尤其讓薛舉欣喜若狂的是,這支羌人中便有羌族大酋旁企地。這旁企地不僅一人便帶來了幾近兩萬人的羌兵,而且他本人還是一位拔山扛鼎、善於騎射的蓋世猛將。其武藝高強,大體不遜於薛仁杲。薛舉起兵之時,所以沒有進攻羌地,就是不願輕易招惹這位旁企地。現在他竟自願率軍前來歸附,這使得薛舉信心倍增,因而有些後悔與突厥人的聯合了。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讓薛舉擔心的是這一次自己會不會引狼入室。他向突厥請兵,主要是希望能得到突厥的馬匹,至於軍隊,隻要始畢能增援數千人馬以助聲威即可。當然,若真能派來二三萬突厥鐵騎幫自己作戰,那就更是求之不得了。可這一次,始畢竟然親率大軍並帶著劉武周一同來到了隴右,這就不能不讓薛舉心存疑慮了。要知道,雖然薛舉對外號稱此次進攻唐朝聚集了三十萬大軍,但事實上,加上羌兵也不過十五萬。而突厥和劉武周的軍隊雖也不像宣稱的那樣分別有二十萬和十萬,而是隻有十萬和三萬,但這已經在人數上與秦軍不相上下,如果再考慮到突厥鐵騎的悍勇無敵,那麽,秦軍實際已是處於劣勢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始畢另有圖謀,突然對秦軍發難,隻怕是防不勝防了。若依薛舉本人之意,便想拒絕接納如此眾多的援軍。但郝瑗卻不同意,他勸薛舉:“陛下不必擔心,此時唐強我弱,始畢需借我之力製衡李淵,斷不會不利於我。且令其前來助戰,待打殘唐軍之際,陛下再設法送其迴國。使之雖有陰謀,不得實施。”
薛舉覺得郝瑗言之有理,便又猶豫起來。這時薛仁杲又獻計道:“需將三支軍隊的指揮大權掌握於我手,方保萬無一失。”
薛舉道:“這個始畢如何肯答應。”
薛仁杲道:“我大秦寶庫中有兩尊寶鼎,大者重約九百餘斤,小者重約六百餘斤。待始畢到來時,父親可對其稱大可汗與父親及劉武周地位尊崇,不可親臨前線,需選出一猛將為先鋒統一指揮三支大軍。始畢若肯應允,便可出此二鼎,令眾人舉鼎角力,力大者為先鋒。突厥群酋,必非孩兒敵手。指揮大權一旦落入孩兒之手,番狗雖有異圖,也難以下手了。”
郝瑗道:“隻恐始畢必生怨心。”
薛仁杲道:“始畢初到,若不以氣勢壓服此輩,今後益不可製矣!”
郝瑗呶呶嘴,最終卻話未出口。薛舉覺得薛仁杲所言有理,便決定依計而行了。
三日後,始畢親與劉武周一同到達了折墌城。薛舉舉行隆重儀式將他迎接入城,並舉行盛大歡宴。始畢帶著史蜀胡悉與阿史德賀魯及一幹酋長,劉武周帶著宋金剛、尉遲敬德一同出席酒宴。席間,眾人皆解下兵刃,唯有翟長孫、阿史那社爾、敬德各自佩劍分別立於薛舉、始畢、劉武周身後。酒過三巡,薛舉正琢磨著如何實施既定計劃,卻見始畢先開口問道:“賢弟,我聞聽你國寶庫中有兩尊寶鼎,不知可一見否。”
其實,始畢的年齡要比薛舉小,但此時的二人的稱謂可不隻是由雙方年齡而定,而是代表著兩國地位高下。此時始畢所以這樣稱唿薛舉,就是要在氣勢上壓倒薛舉。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鼎是皇權象征,二人初次見麵,始畢便向薛舉“問鼎”,其用心更是不言而喻。可萬沒料到的是,這一問卻正中了薛舉下懷。薛舉便道:“有何不可!”
便命人道:“大可汗遠在大漠,未識寶鼎,且抬來與大可汗一觀。”
始畢聽出薛舉弦外有音,正不知如何迴答是好,卻見身邊的史蜀胡悉笑道:“皇帝笑話了,我大可汗東征西殺了半生,何處寶鼎未曾見過!所以要賞玩西秦寶鼎,不過要知道其與他鼎有何不同罷了。”
薛氏父子都感到史蜀胡悉話中帶刺,卻無言以對。這時,郝瑗卻開口道:“既如此,就請大可汗審視一番,也好知我大秦寶鼎與他鼎不同之處。”
聽到郝瑗這軟中帶硬之言,史蜀胡悉也不好再多講,隻得道:“甚好!甚好!”
不一時,十幾人將兩尊寶鼎抬至大廳,薛舉道:“請大可汗觀賞!”
始畢果然起身來到寶鼎近前,徘徊片刻,又迴到座位,道:“果然好寶貝!”
薛舉便道:“大可汗喜歡,本該奉送。但此二鼎乃我大秦鎮國之寶,故此不能相贈。”
始畢笑道:“賢弟且好好珍藏,切莫丟失。”
薛舉聞言,心中不快。卻見薛仁杲開口道:“見此寶鼎,我倒有一言要對大可汗講。今三支軍隊齊聚折墌,共討李唐,需統一指揮。父皇、大可汗與定楊皇帝萬金之軀,不可親臨戰場,故當選出一位大將指揮前線三軍。隻是若比試刀槍,恐有誤傷。以某之意,莫若便令人以此寶鼎角力。力大者便為先鋒大將,統帥前線三軍如何?”
始畢聞言,不覺猶豫起來。自己來到此地,本該是天然統帥,豈可將指揮權交於他人!但是如果斷然拒絕薛仁杲,卻會顯得自己心虛,難免被薛舉恥笑。故此一時無法作答,便忍不住將目光投向身邊的史蜀胡悉。卻見史蜀胡悉微笑不答,料知其並不反對。再看看賀魯時,卻見他已起身道:“有何不可!”說著便起身走向寶鼎,卻見那邊薛仁杲已搶先來到寶鼎近前,對眾人拱手道:“仁杲先舉為敬了。”說罷,俯身伸手握住那較大寶鼎的兩足,隻略一用力,便將那鼎舉過頭頂,並走向三位皇帝。顯然是要在三人麵前通過以示威。賀魯眼見薛仁杲已舉起大鼎,自己再將小鼎舉起,也沒了光彩。不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急上前舉起小鼎,並大步趕上薛仁杲。薛仁杲正不知其來意,卻見賀魯忽然騰出一隻手抓住那大鼎第三足,便來搶奪。那薛仁杲一時不防,險些被其奪去,隨即穩住身形,一手也抓住賀魯手中小鼎第三足,也要奪下賀魯手中之鼎。二人各欲奪鼎逞能,直爭得滿麵通紅,卻都不肯放手。眾人見狀,莫不目瞪口呆。需知這兩支寶鼎加在一起足有一千五六百斤重,即便是那較小的普通人也難以舉起,這二人卻握在手裏掙來奪去,互不相讓,這時何等神力!一旁人等如何不驚為天人。不料恰在此時,卻見一條身影從劉武周身後一閃而過,眾人一愕之間,卻見仁杲與賀魯兩手已空。再定睛看時,那兩尊寶鼎已握在一人手中。隻見此人高舉雙鼎閃身形來到薛舉與始畢麵前。賀魯與仁杲先是一愕,隨即一齊追奔過來想要奪迴寶鼎,挽迴顏麵。卻見那人早已飛身來到原本放鼎之處,穩穩放下雙鼎對賀魯與仁杲拱拱手道:“承讓!承讓!”便迴到了劉武周身後。眾人這才看清此人原來是尉遲敬德。
書到此處,讀者不覺驚訝:敬德雖天生神力,卻如何能勝過賀魯、仁杲二人合力。其實並非如此。需知兩尊寶鼎共計一千五六百斤,賀魯與仁杲爭搶多時,豈不乏力。敬德能在此時飛身奪鼎,實是收卞莊刺虎之利也。然則敬德畢竟從二人手中奪下兩尊寶鼎,且高舉著行走如飛放歸原處,孰優孰劣,可謂一目了然。
到了此刻,仁杲、賀魯雖心怨敬德取巧而勝,有所不服,但也沒奈何了。其餘眾人在一陣目瞪口呆之後,忽然高聲喝起彩來。整個大廳幾乎要被掀起來一般。
然而,喝彩歸喝彩,但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西秦人都不會同意讓敬德成為前線統帥。郝瑗首先開口道:“今日比試,可謂未分勝負。且隻管飲酒同歡,暫不提選先鋒之事。”
顯然,他不願意讓敬德成為先鋒大將。因為他明白,讓劉武周的人做大將,不僅實際上就等於讓突厥人做大將,而且會讓西秦更失顏麵。他話音未落,史蜀胡悉也開口了,他並沒有反駁郝瑗,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史蜀胡悉向大可汗與兩位皇帝道喜了,我軍有如此眾多無敵虎將,何愁李唐不滅!”
其實,史蜀胡悉所以同意了薛仁杲的建議,正是因為他早已料到最終的勝出者一定是敬德。他就是想用敬德來壓一壓西秦人氣焰,因為對西秦人來說,敬德其實屬於自己一方。但是這並不等於他能接受讓劉武周的人擔任先鋒大將。讓一個屬國的將領來指揮突厥人的作戰,這實在有失體麵。而對突厥人而言,這種體麵也就是駕馭中原群雄能力,這個是不能丟掉的。而劉武周的人也並未提出反駁意見,因為他們也明白,三軍的指揮大權是不可能交給作為最弱一方的定楊將領的。
於是,在酒宴之後,三方商定,還是三方各自指揮自己的軍隊。至於用兵計劃,應由三方議定後再加以實施。商議已定,始畢與劉武周便各自迴到自家營寨去了。於是,三國大軍聚合一處,開赴關中,要滅新興的李唐政權。
不知李淵父子如何度過此劫,且聽下迴分解。
迴到樂壽後,竇建德又與群臣商議道:“近年來,孤家用兵四方,戰必勝,攻必取,唯在幽州,屢遭狼狽,這口氣實難咽下。且他日孤若與群雄逐鹿中原,豈容背後有此虎狼之輩!不知眾位有何良策,助孤取幽州。”
隻見淩敬出列獻計道:“屬下有二計,可助主公取幽州。”
竇建德道:“快快講來!”
淩敬道:“羅藝、高開道皆猛如虎,狡如狐,且北地城堅民寡,攻之則不可速下,若與之持久,則我難以籌集糧草。然則羅、高二人,皆非久居人下之人。主公若以大軍臨之,二人情急之下,必合力以抗我軍。主公若暫且按兵不動,二人必自相屠戮矣!故依臣之意,主公應暫不用兵幽州為上。今天下大勢,突厥為雄,故中原群雄如高開道輩,莫不爭相納貢稱臣於彼。羅藝近在突厥之側,反稱臣於唐,始畢必怨之。主公何不遣一介之使,稱臣於突厥,令始畢助我攻羅藝。羅藝雖勇,豈能與三國為敵乎!”
話音剛落,卻見宋正本反駁道:“此言差矣!突厥之性,貪而無厭。若向其稱臣,彼必向我多索財帛。不予之則必生仇怨,予之則欲壑難填。我之財帛,皆民脂民膏也,課斂百姓而予突厥,何異於割身肉而飽虎狼。且群雄所以臣突厥者,因其與之相鄰,緩急可得其助也。我與之不相鄰,縱有危機,突厥豈能來助!況我堂堂大漢子孫,豈可俯首稱臣於胡虜。他日主公登大寶、定天下,豈不遺萬世之羞。”
竇建德聞言,神色不悅道:“稱臣於突厥乃權宜之計也,李淵父子尚且如此。我忍得一時之辱,贏得萬世基業,有何不可!”
宋正本道:“臣隻怕是引狼入室,驅之不易!”
竇建德道:“長史多慮了。”
宋正本道:“還望主公三思。”
竇建德斷然道:“此事無需再議!”
為了取幽州雪恥,也為了未來的霸業,竇建德第一次否決了宋正本的意見。他不想再聽宋正本囉嗦更多,此時此刻,壓在他心底的那股對儒者的輕視之情驀然泛起,他眼中的宋正本已瞬間從一位智多星變成了一個腐儒。於是,他毅然采納了淩敬之計,派人前往突厥。
陰山,突厥汗庭始畢的牙帳內,始畢剛剛接見了竇建德的使者,便召集群酋前來議事。眾人陸續來到牙帳,最後是史蜀胡悉從容而至,見了始畢,便施禮道:“小酋恭賀大可汗又得了個來自中原的孝子賢孫!”
阿史德賀魯忙從旁湊趣道:“最近大可汗的中原子孫是越來越多了,前兩天劉武周與薛舉,不是也來孝敬大可汗了嗎。”
始畢道:“隻要我等齊心協力,國富兵強,中原紛爭不止,何愁無有子孫前來孝敬。”
說罷,大帳內頓時爆發出一陣輕蔑而瘋狂的笑聲。少頃,始畢擺了擺手止住笑聲,道:“今中原群雄紛爭,薛舉、梁師都、劉武周皆請兵於我,要我助其討伐李淵,今竇建德又要與我共討羅藝。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這時,隻見極失特勒道:“不管誰來孝敬,大可汗隻管照單全收。至於出兵,大可不必。讓那些漢人自相殘殺去吧,我等隻管看戲就是了。大可汗若是閑得手癢,不如率兵到西域走一遭。”
賀魯又道:“這卻不可,我若隻管坐視中原群雄虎爭,終究必有人兼並弱小,坐大稱雄。我等當密切關注其動向,助弱抑強,使中原永無統一之日,我汗國便永遠是太平盛世。”
眾酋聞言,又是一陣哄堂大笑,齊聲讚道:“大葉護高見!”
始畢卻搖頭笑道:“賀魯誌量太小了!難道本可汗便做不得中原皇帝!你等便做不了中原諸侯!”
眾酋聞言,又齊讚道:“大可汗誌向高遠,非我等所及也。”
始畢又擺擺手道:“實不相瞞,麵對中原亂局,我欲大有作為。隻是該先從何處入手,還需眾位獻計獻策。”
眾人相互觀望,並無人開口。這時,隻見史蜀胡悉開口道:“小酋以為,關東群雄紛爭,一時尚在我掌握之中,暫時無需多慮。隻是李淵老謀深算,薛舉悍勇無敵,且雄踞關中、隴右,氣勢甚盛,且其誌皆不在小。今所以對我尚屬恭順,隻因其二虎相爭,無暇北顧也。若其一旦有一方得誌,必定為我心腹之患。故無論大可汗欲長期掌控中原,使之為我奴仆,還是要入主中原,均需先從此二國入手。”
始畢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
史蜀胡悉又道:“唐秦兩國,唐勢更盛,且薛舉新敗於扶風,我若坐視無為,則唐必滅秦。前番薛舉前來,小酋曾勸大可汗可暫且坐觀二虎相爭。但近日以來,李淵威望日隆,人心益附,政權益固,薛舉斷非其敵手。且前日薛舉使者又來請兵,大可汗可就此應其請而出兵。”
始畢道:“依大軍師之意,我可發兵助秦滅唐?隻是一旦唐朝滅亡,隻怕薛舉必反噬於我。”
史蜀胡悉笑道:“大可汗所見極是。我今出兵,可有三策。坐視唐秦爭霸,靜觀其變,此下策也。助秦與唐戰,待大破唐軍後,我等便迴。唐軍既敗,則兩國勢均力敵,我便可坐觀二虎相爭,以便坐收漁利。此中策也。率大軍助薛舉直取長安。長安既破,我便可乘勢屠滅薛舉,直接入主中原。此乃一石二鳥之計也,當為上策。”
始畢大喜道:“大軍師之上策,正合我意。”
史蜀胡悉又道:“若行此計,一則必需大可汗親自率兵前往。因為此行有諸多大事需大可汗臨機決斷。二則必需調劉武周率軍同往。”
始畢道:“我正欲親自前往中原一趟。至於劉武周,焉敢不從我令。”
阿史那賀魯聞言,不以為然道:“劉武周乃區區鼠輩,要他何用!”
史蜀胡悉笑道:“劉武周雖不足道,然則其帳下有一猛虎,可為我所用。”
眾人聞言,忍不住輕聲道:“何人?”
史蜀胡悉微微一笑道:“尉遲敬德。”
言罷,史蜀胡悉又繼續道:“我所以必借助尉遲敬德,原因有二:一是我若下長安,則需乘勢圖薛舉。然則薛氏父子亦非尋常之輩,需得敬德之助,方能保得萬全。二則此番與薛舉伐唐,必與李靖相遇。李靖其人,不唯用兵如神,且悍勇無敵。我聞前番李世民所以能破薛舉於扶風,皆李靖之力也。近者又聞其在洛陽瓔珞門一人馴三虎,真天下無敵也。放眼當今天下,能與之匹敵者,唯有尉遲敬德也。”
略一停頓,他又道:“我有一計可擒李靖。兩軍相交之際,便可令尉遲敬德單挑李靖出戰。我料敬德也未必是李靖對手,故李靖若肯出戰,便令大葉護與薛仁杲突然殺出,一同纏鬥李靖。李靖雖勇,也斷然敵不過三人。三人若斬李靖,則唐軍不足懼矣!故此番伐唐,必需劉武周同往。”
始畢大喜:“大軍師之計甚妙,就依此計而行。”
於是遣使於西秦,告知薛舉,自己要親率大軍十萬並劉武周一同前往隴右,助薛舉進攻關中。同時遣使通知劉武周,令其調集軍馬一同開赴隴西。又使竇建德使者迴報竇建德,令其攻打幽州,遣使到梁師都處,令其攻打唐之延州。
武德元年七月,原本還算富庶的折墌城突然變得喧鬧詭異起來。原來,一個多月前,薛舉為了就近經略關中,已經遷都於此地了。最近一段時間裏,一支支穿著不同軍服、操著不同口音和語言的軍隊不斷陸陸續續開來,有的進駐城內,有的在城周邊駐紮下來。但城內外的民戶卻家家關門閉戶,極少出門。本來,隻要尚未開戰,經商之人總是會隨著駐軍走的,因為軍隊聚集的地方,物價總會忽然抬高,縱使這支軍隊紀律不佳,時有強搶之舉,但這裏的發財機會總是要遠遠超過破產的機會。所以,那些有膽識的商賈和販夫,總會湧向駐軍之地。但此次,據說折墌城將有六十萬大軍聚集,但市場上卻空空如也,不見人影。原來這是因為人們知道,在這些隊伍中有一支隊伍叫作突厥鐵騎。這夥人所到之處,肆意搶掠,燒殺奸淫,無所不為。一旦遇到他們,弄不好隻怕不僅僅是血本無歸,還會搭上性命。故此折墌城內外,坊市蕩然,田野一空。
由折墌城官衙改造的臨時皇宮中,薛舉正為接待遠方到來的援軍而忙碌。眼看著突厥人與劉武周的援軍一隊隊開來,薛舉不僅沒有高興,反而越來越緊張起來。此時此刻,他真的感到後悔了。當初他所以會采納郝瑗的建議到突厥請求援軍,是因為擔心李淵會乘扶風之勝直接揮師來攻,自己難以支撐。但事實上,李淵並未立即來攻隴右,而突厥也並未立即出兵來增援自己。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薛舉已招募並訓練了一批批新兵。更讓他感到心安的是,郝瑗還用財帛收買了羌地群豪,他們為薛舉提供了近五萬的羌兵。這些羌兵雖非訓練有素,但天性剽悍好鬥,隻要略加訓練,便可成為一支精銳之師。尤其讓薛舉欣喜若狂的是,這支羌人中便有羌族大酋旁企地。這旁企地不僅一人便帶來了幾近兩萬人的羌兵,而且他本人還是一位拔山扛鼎、善於騎射的蓋世猛將。其武藝高強,大體不遜於薛仁杲。薛舉起兵之時,所以沒有進攻羌地,就是不願輕易招惹這位旁企地。現在他竟自願率軍前來歸附,這使得薛舉信心倍增,因而有些後悔與突厥人的聯合了。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讓薛舉擔心的是這一次自己會不會引狼入室。他向突厥請兵,主要是希望能得到突厥的馬匹,至於軍隊,隻要始畢能增援數千人馬以助聲威即可。當然,若真能派來二三萬突厥鐵騎幫自己作戰,那就更是求之不得了。可這一次,始畢竟然親率大軍並帶著劉武周一同來到了隴右,這就不能不讓薛舉心存疑慮了。要知道,雖然薛舉對外號稱此次進攻唐朝聚集了三十萬大軍,但事實上,加上羌兵也不過十五萬。而突厥和劉武周的軍隊雖也不像宣稱的那樣分別有二十萬和十萬,而是隻有十萬和三萬,但這已經在人數上與秦軍不相上下,如果再考慮到突厥鐵騎的悍勇無敵,那麽,秦軍實際已是處於劣勢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始畢另有圖謀,突然對秦軍發難,隻怕是防不勝防了。若依薛舉本人之意,便想拒絕接納如此眾多的援軍。但郝瑗卻不同意,他勸薛舉:“陛下不必擔心,此時唐強我弱,始畢需借我之力製衡李淵,斷不會不利於我。且令其前來助戰,待打殘唐軍之際,陛下再設法送其迴國。使之雖有陰謀,不得實施。”
薛舉覺得郝瑗言之有理,便又猶豫起來。這時薛仁杲又獻計道:“需將三支軍隊的指揮大權掌握於我手,方保萬無一失。”
薛舉道:“這個始畢如何肯答應。”
薛仁杲道:“我大秦寶庫中有兩尊寶鼎,大者重約九百餘斤,小者重約六百餘斤。待始畢到來時,父親可對其稱大可汗與父親及劉武周地位尊崇,不可親臨前線,需選出一猛將為先鋒統一指揮三支大軍。始畢若肯應允,便可出此二鼎,令眾人舉鼎角力,力大者為先鋒。突厥群酋,必非孩兒敵手。指揮大權一旦落入孩兒之手,番狗雖有異圖,也難以下手了。”
郝瑗道:“隻恐始畢必生怨心。”
薛仁杲道:“始畢初到,若不以氣勢壓服此輩,今後益不可製矣!”
郝瑗呶呶嘴,最終卻話未出口。薛舉覺得薛仁杲所言有理,便決定依計而行了。
三日後,始畢親與劉武周一同到達了折墌城。薛舉舉行隆重儀式將他迎接入城,並舉行盛大歡宴。始畢帶著史蜀胡悉與阿史德賀魯及一幹酋長,劉武周帶著宋金剛、尉遲敬德一同出席酒宴。席間,眾人皆解下兵刃,唯有翟長孫、阿史那社爾、敬德各自佩劍分別立於薛舉、始畢、劉武周身後。酒過三巡,薛舉正琢磨著如何實施既定計劃,卻見始畢先開口問道:“賢弟,我聞聽你國寶庫中有兩尊寶鼎,不知可一見否。”
其實,始畢的年齡要比薛舉小,但此時的二人的稱謂可不隻是由雙方年齡而定,而是代表著兩國地位高下。此時始畢所以這樣稱唿薛舉,就是要在氣勢上壓倒薛舉。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鼎是皇權象征,二人初次見麵,始畢便向薛舉“問鼎”,其用心更是不言而喻。可萬沒料到的是,這一問卻正中了薛舉下懷。薛舉便道:“有何不可!”
便命人道:“大可汗遠在大漠,未識寶鼎,且抬來與大可汗一觀。”
始畢聽出薛舉弦外有音,正不知如何迴答是好,卻見身邊的史蜀胡悉笑道:“皇帝笑話了,我大可汗東征西殺了半生,何處寶鼎未曾見過!所以要賞玩西秦寶鼎,不過要知道其與他鼎有何不同罷了。”
薛氏父子都感到史蜀胡悉話中帶刺,卻無言以對。這時,郝瑗卻開口道:“既如此,就請大可汗審視一番,也好知我大秦寶鼎與他鼎不同之處。”
聽到郝瑗這軟中帶硬之言,史蜀胡悉也不好再多講,隻得道:“甚好!甚好!”
不一時,十幾人將兩尊寶鼎抬至大廳,薛舉道:“請大可汗觀賞!”
始畢果然起身來到寶鼎近前,徘徊片刻,又迴到座位,道:“果然好寶貝!”
薛舉便道:“大可汗喜歡,本該奉送。但此二鼎乃我大秦鎮國之寶,故此不能相贈。”
始畢笑道:“賢弟且好好珍藏,切莫丟失。”
薛舉聞言,心中不快。卻見薛仁杲開口道:“見此寶鼎,我倒有一言要對大可汗講。今三支軍隊齊聚折墌,共討李唐,需統一指揮。父皇、大可汗與定楊皇帝萬金之軀,不可親臨戰場,故當選出一位大將指揮前線三軍。隻是若比試刀槍,恐有誤傷。以某之意,莫若便令人以此寶鼎角力。力大者便為先鋒大將,統帥前線三軍如何?”
始畢聞言,不覺猶豫起來。自己來到此地,本該是天然統帥,豈可將指揮權交於他人!但是如果斷然拒絕薛仁杲,卻會顯得自己心虛,難免被薛舉恥笑。故此一時無法作答,便忍不住將目光投向身邊的史蜀胡悉。卻見史蜀胡悉微笑不答,料知其並不反對。再看看賀魯時,卻見他已起身道:“有何不可!”說著便起身走向寶鼎,卻見那邊薛仁杲已搶先來到寶鼎近前,對眾人拱手道:“仁杲先舉為敬了。”說罷,俯身伸手握住那較大寶鼎的兩足,隻略一用力,便將那鼎舉過頭頂,並走向三位皇帝。顯然是要在三人麵前通過以示威。賀魯眼見薛仁杲已舉起大鼎,自己再將小鼎舉起,也沒了光彩。不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急上前舉起小鼎,並大步趕上薛仁杲。薛仁杲正不知其來意,卻見賀魯忽然騰出一隻手抓住那大鼎第三足,便來搶奪。那薛仁杲一時不防,險些被其奪去,隨即穩住身形,一手也抓住賀魯手中小鼎第三足,也要奪下賀魯手中之鼎。二人各欲奪鼎逞能,直爭得滿麵通紅,卻都不肯放手。眾人見狀,莫不目瞪口呆。需知這兩支寶鼎加在一起足有一千五六百斤重,即便是那較小的普通人也難以舉起,這二人卻握在手裏掙來奪去,互不相讓,這時何等神力!一旁人等如何不驚為天人。不料恰在此時,卻見一條身影從劉武周身後一閃而過,眾人一愕之間,卻見仁杲與賀魯兩手已空。再定睛看時,那兩尊寶鼎已握在一人手中。隻見此人高舉雙鼎閃身形來到薛舉與始畢麵前。賀魯與仁杲先是一愕,隨即一齊追奔過來想要奪迴寶鼎,挽迴顏麵。卻見那人早已飛身來到原本放鼎之處,穩穩放下雙鼎對賀魯與仁杲拱拱手道:“承讓!承讓!”便迴到了劉武周身後。眾人這才看清此人原來是尉遲敬德。
書到此處,讀者不覺驚訝:敬德雖天生神力,卻如何能勝過賀魯、仁杲二人合力。其實並非如此。需知兩尊寶鼎共計一千五六百斤,賀魯與仁杲爭搶多時,豈不乏力。敬德能在此時飛身奪鼎,實是收卞莊刺虎之利也。然則敬德畢竟從二人手中奪下兩尊寶鼎,且高舉著行走如飛放歸原處,孰優孰劣,可謂一目了然。
到了此刻,仁杲、賀魯雖心怨敬德取巧而勝,有所不服,但也沒奈何了。其餘眾人在一陣目瞪口呆之後,忽然高聲喝起彩來。整個大廳幾乎要被掀起來一般。
然而,喝彩歸喝彩,但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西秦人都不會同意讓敬德成為前線統帥。郝瑗首先開口道:“今日比試,可謂未分勝負。且隻管飲酒同歡,暫不提選先鋒之事。”
顯然,他不願意讓敬德成為先鋒大將。因為他明白,讓劉武周的人做大將,不僅實際上就等於讓突厥人做大將,而且會讓西秦更失顏麵。他話音未落,史蜀胡悉也開口了,他並沒有反駁郝瑗,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史蜀胡悉向大可汗與兩位皇帝道喜了,我軍有如此眾多無敵虎將,何愁李唐不滅!”
其實,史蜀胡悉所以同意了薛仁杲的建議,正是因為他早已料到最終的勝出者一定是敬德。他就是想用敬德來壓一壓西秦人氣焰,因為對西秦人來說,敬德其實屬於自己一方。但是這並不等於他能接受讓劉武周的人擔任先鋒大將。讓一個屬國的將領來指揮突厥人的作戰,這實在有失體麵。而對突厥人而言,這種體麵也就是駕馭中原群雄能力,這個是不能丟掉的。而劉武周的人也並未提出反駁意見,因為他們也明白,三軍的指揮大權是不可能交給作為最弱一方的定楊將領的。
於是,在酒宴之後,三方商定,還是三方各自指揮自己的軍隊。至於用兵計劃,應由三方議定後再加以實施。商議已定,始畢與劉武周便各自迴到自家營寨去了。於是,三國大軍聚合一處,開赴關中,要滅新興的李唐政權。
不知李淵父子如何度過此劫,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