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宇文化及正指揮將士攻打黎陽倉城,忽見一支軍馬殺到。宇文化及忙傳令停止攻城,讓宇文智及率兵五萬備禦城中守軍,自己率領主力大軍去迎擊新來敵軍。但見這支軍中一杆魏字大旗迎風飄揚,軍中擁出一位戎裝大將,正是李密。隻見他打馬上前,指著宇文化及道:“宇文逆賊,你家本是匈奴奴隸,蒙先皇恩遇,父子兄弟累世富貴尊榮,當思報效皇恩。今主上失德,你不思死諫,反行篡逆,實乃天地不容。今若俯首就縛,尚可保身家安全,否則難免滅族之禍。”
宇文化及聞言,沉默半晌,忽開口道:“李密,今日與你論廝殺之事,無需做書麵語蠱惑人心。”
李密聞言一愕,迴身對部下道:“此等昏聵之人,竟謀篡逆,實是找死。”
話音未落,隻見江都軍中殺出一人,手舞大刀,重約七十餘斤,在陣前叫陣。正是猛將元武達。這時,魏軍中也有一將,胯下雪彪馬,手中一杆馬矟,飛馬直取元武達。正是飛將單雄信。二人便在陣前一場廝殺,真個槍起處天愁地慘,刀落處鬼懼神驚。直鬥了五六十合,未分勝負。這宇文化及在陣中見了,不覺心驚。要知道這元武達可以說是江都軍中第一猛將,宇文化及還指望他旗開得勝,斬將立威呢,誰知剛一出陣,便遇到強敵,不覺心中有了懼意。這時,江都軍中張愷見元武達漸落下風,忙手舞一柄開山斧殺出陣來替下元武達。李密擔心單雄信久戰力乏,急令羅士信出陣替下單雄信,敵住張愷。兩員猛將又在陣前大戰了五六十合。魏軍陣中秦瓊按捺不住,也舞槍來到陣前替下羅士信,江都陣中也殺出大將孟景替下張愷。二人又戰了二十餘合,秦瓊忽然將槍逼住孟景手中刀往下一壓,順勢將槍橫掃過去,正中孟景頭顱,頓時被掃掉半邊,落馬身亡。秦瓊乘勢直闖敵陣,江都陣中早有許弘仁、陳智略兩員猛將兵馬殺出,攔住秦瓊。隻見秦瓊並不於二人戀戰,直鬥了三五迴合,隻將大槍橫掃,逼退二人,又縱馬闖向敵陣,許、陳二將隨後便追。魏軍陣中王伯當恐秦瓊有失,忙摘弓取一箭射向許弘仁。許弘仁正拍馬追趕秦瓊,忽聽腦後風聲,急閃身躲避,那箭便擦耳而過,登時驚出一身冷汗。秦瓊卻在此時殺到敵軍陣前,左衝右突,所向披靡,江都軍陣登時大動。李密乘勢揮軍殺向敵軍,雙方一場混戰。此時,江都軍參戰者雖有十萬有餘,且皆驍勇之士,但因之前攻打了半日城池,早已力乏,故此並未占得一點優勢。雙方大戰了一個時辰,未分勝負。便各自收兵迴營。李密將軍隊撤至清淇,安下營寨,與眾將商議破敵之策。大將柴孝和獻計道:“今日敵軍攻城半日,已是筋疲力乏,猶能與我不分勝負。倘若明日再戰,我實有破敗之憂。不如深溝高壘,不與敵戰。敵若攻城,我便掩襲其後,敵若迴師來戰,我便退軍迴寨。使其攻城不得,欲戰不能。時間一久,其必糧盡力乏,我方可一戰勝之。”
李密道:“此計甚妙!”
於是,傳令三軍,加強大寨防禦,堅守不戰。
卻說宇文化及迴到軍營,與眾將佐議道:“人言魏軍善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當如何破他?”
這時,隻見丞相府左司馬封德懿獻計道:“今日之戰,實乃魏軍乘我疲敝。我料黎陽倉城內守軍不過二萬。明日可令智及僅率三萬軍備禦倉城守軍,其餘盡皆隨主公與李密決戰。”
宇文化及覺得有理。於是次日一早,便率軍殺氣騰騰開向清淇的魏軍大寨。卻見寨內鴉雀無聲,根本無人出戰。宇文化及令人到寨前叫罵,也無人理睬。一怒之下,傳令攻寨,直到軍隊衝近魏寨,寨內方才箭矢齊射,江都軍頓時倒地一片,宇文化及自知無法攻克大寨,隻好撤迴。迴到寨中,宇文化及又與眾人議道:“李密閉寨不出,不如明日先攻城如何?”
封德懿道:“我若先攻城,攻城器械未備,一時難以攻取。李密又必從背後掩襲我軍。我顧此失彼,非良策也。不如且按兵不動,待攻城器械打造完畢,再以偏師當李密,同時集結大軍一舉攻破敵城。攻城既下,再迴師與李密決戰。”
宇文化及三弟宇文士及讚同道:“封司馬之計甚妙。”
宇文智及道:“我軍糧草乏絕,豈可虛耗時日。李密閉寨不出,實乃破膽。明日盡管攻城,且留下一支生力軍備禦李密,待其來時,便可決戰破之。”
眾將中許弘仁、裴虔通等紛紛表示讚同。宇文化及本是個沒主見之人,見眾人大多讚成宇文智及之議,便決定明日出兵攻城。次日,江都軍來到城下,開始攻城。剛剛發動兩輪攻勢,就見陣後塵土飛揚,李密又率大軍殺到。宇文化及急停止攻城,率軍迎擊,卻見李密又將軍隊撤迴。待宇文化及迴到城下時,卻見李密又率軍逼近。這樣,江都軍既無法集中精力攻城,又難以與李密決戰。奔波了一天,一無所獲,隻得迴頭依封德懿之計而行。又過了數日,負責打造兵器的官員來報:“攻城器械均已打造完畢。”
宇文化及大喜:傳令三軍暫且休息,明日一早四更造飯,五更出發攻城。當天夜裏,江都軍正在酣然入睡之際,存放攻城器械的輜重營突然一陣地動山搖,平地裏便多出無數洞穴,一批批魏軍將士從洞穴中竄出。原來是徐世積將地道挖到寨內,來夜襲江都軍。隻見這些魏軍衝出洞穴,直奔攻城器械,一陣油草火把亂拋,霎時火光騰空,照得寨內如同白晝。守寨大將秦亮急出帳召集人馬搶救,卻見劫寨魏軍又返身殺了過來。秦亮揮槍迎上前去,卻見火光之中又殺出一員魏將,舞槍來戰秦亮,正是徐世積部將郭孝恪。二人戰不三合,郭孝恪手起一槍,正中秦亮咽喉,秦亮登時落馬身亡。魏軍一聲呐喊,衝向前來,直殺得江都軍四散奔逃。恰在此時,隻見遠處無數火把映徹天空,江都軍援軍已經趕來。郭孝恪急傳令速速撤離。待援軍趕到時,郭孝恪已撤軍迴城了。再看攻城器械,早已化為灰燼。宇文化及得知消息,險些氣死。一疊聲要斬秦亮,卻得知秦亮已經陣亡。無奈之下,隻得殺了兩位副將泄恨。次日一早,便率大軍來到清淇進攻李密大寨。隻是一連發動三次進攻,都被李密擊退,隻得撤軍迴寨。
卻說李密這邊剛剛擊退宇文化及,又見裴仁基從洛口派人來報,說近來王世充並不來攻洛口,卻乘魏軍閉城不戰之際,到處攻占周邊城鎮,搶掠糧食,以解城中乏糧之困。李密便聚眾議道:“東都城池堅固,攻之難破。我破城之術,唯在斷絕其糧草。使之不得不降也。今王世充四處劫掠糧草,為解乏糧之困也。倘若令其得逞,我前功盡棄也。”
眾人聞言,一時無語。半晌,隻見魏征出列獻計道:“當今之計,唯有派人前往竇建德處,說服其與我夾擊宇文化及,以便早破此賊。”
李密點頭道:“此計雖可一試,但隻恐竇建德心存坐收漁利之念,不肯就範。”
這時,隻見柴孝和出列道:“末將倒有一計,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密道:“你盡管講來。”
柴孝和道:“宇文化及所以離江都,實因其將士思歸關中。兵臨黎陽,隻為劫糧。主公可派人前往其軍中議和,稱我可供足其糧草,使之上道。我料宇文化及雖必不肯入關,卻必不敢公然拒絕以引發眾怒,我便可與之往來談判。如此,一則宇文化及既無乏糧之憂,必任其軍馬飽食,如此必加速其糧草斷絕。屆時我正好以飽待饑,破之必矣。二則,東都知我與江都和解,必然慌亂。主公正好乘機令人到東都勸其與我和解。我便可調集大軍到此地與宇文決戰。待破了宇文化及,便立即迴軍圍攻東都。”
李密道:“隻恐東都不從。”
魏征道:“依屬下之意,主公不必公然遣使往東都。今東都之中,元文都與王世充勾心鬥角,王世充漸攬軍權。若能與我和解,實有利於元文都。屬下有一好友,姓蓋名琮。可使之到東都向元文都獻計,勸其與我和解。元文都必喜而從命。”
李密聞言大喜:“此計甚妙。此外,當同時派人到竇建德處,請其出兵擊江都軍。縱其不來,亦有何妨!”
於是,同時派柴孝和到宇文化及處議和,派蓋琮到東都說服元文都,又遣使到竇建德處請兵。柴孝和到了宇文化及處,宇文化及果然既不肯完全接受魏軍的建議,又不斷然拒絕。雙方開始信使往來,討價還價,一時沒個結果。
蓋琮到了東都,向元文都獻計:“宇文化及弑殺先帝,今已近東都,我等雖欲雪恥而卻為李密所困。今若赦密之罪使其擊化及,可使兩賊相鬥,我作壁上觀。待化及既破,密兵亦疲;我便可乘勢破李密。”元文都深以為然,便奏明皇泰主楊侗。皇泰主也以為此乃妙計,即以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前往李密處說服李密。蓋琮見到李密,自然一拍即合。於是,皇泰主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其先平宇文化及,然後入朝輔政。李密得詔書大喜,便令邴元真與程知節等率十萬精銳來援清淇,隻留下裴仁基父子鎮洛口。
在蓋琮來到東都的同時,李密的使者也來到樂壽向竇建德請兵。竇建德便與文武群臣議道:“你等意下如何?”
隻見左長史宋正本道:“李密占據洛口,兵多糧廣,謀臣猛將極多,實乃我之勁敵也。今宇文化及兵臨東都,其人雖屬庸才,但麾下約二十萬之眾,皆楊廣宿衛之士,將士驍勇,甲仗精新,正是李密之敵手。我何不坐觀二虎相爭以收卞莊之利。今大王所向披靡,唯河間王琮與幽州羅藝不降,大王何不乘李密無暇東顧之際,破此二賊。”
竇建德連連點頭道:“此計正合我意。隻是河間久攻不下,不知各位有何破敵良策?”
右長史淩敬道:“河間守將王琮所以堅守不降,因忠於隋朝耳。今楊廣已死,他還為誰守?大王若肯親臨河間招撫,王琮必束手來降。”
“既是如此,何必孤家親往?”
淩敬道:“王伏寶圍困河間經年,雙方相互攻殺既久,仇怨必深。大王不親往河間,王琮必不敢降。且大王若親行,河間既破,便可直往幽州討伐羅藝。”
宋正本道:“淩長史所言極是。”
竇建德點頭道:“既如此,孤當立即發兵取河間。”
於是,留大將高君雅守樂壽,點起十萬軍馬,前往河間。軍到河間,並不發兵攻城,卻要遣使到城中勸降,不料眾多辯士皆低頭不語。原來此前王伏寶與竇建德曾多次派遣使者到城中勸降,都被王琮斬了,故此無人肯到城中送死。淩敬見狀,便自請前往,竇建德因擔心淩敬遇害,不禁猶豫起來。淩敬笑道:“大王隻管放心,憑借臣三寸不爛之舌,必能讓王琮束手來降。”
竇建德思量再三,最後在淩敬的一再請求之下,終於讓淩敬前往河間城。
淩敬來到城內,隻見城內將士,盡皆全身縞素。步入官衙,卻並無想象中的殺氣。抬頭向堂上看那王琮,隻見他三十一二年紀,身高八尺,身形健壯,相貌堂堂。對著淩敬不卑不亢道:“淩長史何來?”
淩敬昂首拱了拱手,道:“長樂王久慕將軍……”
卻不料王琮把手一擺道:“長史休要囉嗦。我隻問你,可是前來勸降。”
淩敬不由得心頭一凜,但外表卻十分鎮靜:“正是。”
隻見王琮長歎一聲道:“王某也深知長樂王仁義豁達,乃天下之英雄。但王某身為隋臣,自當為大隋守土保民,雖死何憾!然則今皇上遇弑,大隋亡矣,王某複為誰守?王某自知與大王對抗日久,罪不容誅,但城中將士何罪!百姓何罪!你且迴去告知長樂王,王某別無所求,但求長樂王能保全城中軍民,王琮甘願自縛出城。”
淩敬道:“將軍果然忠義無雙!實不相瞞,長樂王所以親臨城下,正因將軍與王伏寶將軍相攻日久,難免心存仇怨,唯恐將軍歸附之日,他們對將軍有所冒犯。將軍盡管放心,隻要將軍肯歸附我主,城中軍民,必定秋毫無犯。將軍本人亦必優加賞賜。”
王琮聞言,立即表示願意歸降。次日,竇建德率軍來到城下,列陣受降。隻見河間城門大開,城內軍民皆空著雙手來到城外,王琮令人將自己捆綁著來到竇軍陣前,跪倒在地。竇建德見狀,忙縱馬來到王琮身邊,翻身下馬,將王琮扶起,便為解綁。王琮忙又拜道:“王某乃敗軍亡國之將,罪在不赦。唯求大王恕我城中軍民無罪。王某來生當做牛做馬,報答大王厚恩。”
竇建德笑道:“孤素來性急,等不得來生。將軍今生便為孤愛將,為孤效力如何?”
王琮忙再拜道:“王某謝大王不殺之恩。”
於是,竇建德攜手與王琮一同上馬,進入河間城。來到官衙剛剛坐定,隻見王伏寶上前道:“大王,末將有話要說。”
竇建德道:“隻管講來。”
王伏寶道:“王琮盤踞河間,抗拒我軍經年,殺我將士眾多,實乃罪在不赦。今城池將破而率兵來降,大王豈可恕其不死!”
竇建德道:“王琮,忠臣也。戰場廝殺,乃各為其主,何罪之有!孤正欲賞王琮以勵忠於君王者。豈可再殺害忠良之士!”
王伏寶聞言,厲聲道:“我弟伏良及三員愛將皆死於王琮之手,今仇人就在眼前,卻不能為之報仇,大王何以告慰戰死將士英靈!”
話音未落,隻見眾將士亂紛紛嚷道:“必殺王琮,以告慰死者在天之靈。”
竇建德聞言,漸漸收起滿臉笑容,麵沉似水道:“戰死將士,孤自當優加撫恤。然雖斬王琮,眾人豈能複活乎!昔日我等在高雞泊為盜,或可濫殺無辜;今欲定天下,濟蒼生,豈可再行此不義之事。”說著傳令道:“凡有敢因之前仇怨而不利於王琮者,夷三族。”
眾將聞言,方才默然無語。隻見王伏寶圓眼怒睜,對著竇建德好一陣,方才恨恨退下。待眾人散去後,淩敬留於帳中,對竇建德道:“我見王將軍與眾將士皆心有餘怨,主公不可因一王琮而使眾人心寒。當設法安撫。”
竇建德:“伏寶乃忠義耿直之人,事過之後,怨氣自消。長史不必多疑。”
淩敬道:“雖是如此,不可不略加安撫。可將破河間之功歸於伏寶,並對王伏良等戰死將士一律優撫,以慰其心。”
竇建德道:“治軍之道,在於賞罰分明。取河間,你之功也,豈可歸於伏寶!”
淩敬道:“大王之言雖是,但凡事需有變通,還望大王三思。”
竇建德道:“此事無需再議。孤當賞伏寶辛勤之功,並優撫伏良等戰死將士。”
淩敬見竇建德固執己見,也不好再勸,隻得退下。卻不料二人的一番對話,卻在竇建德心裏誘發了猜忌的萌芽,並對竇建德政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竇建德在河間休整了數日後,又率軍開赴幽州去征討羅藝。
卻說此時羅藝已派人前往關中,歸附於唐朝。李淵自然喜出望外,便遣使到幽州加封羅藝為幽州總管、燕郡王。消息傳至幽州,麾下將領紛紛向羅藝道賀。卻見有人來報,說竇建德率十萬大軍來攻打幽州。羅藝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竇建德兵多將廣,所向披靡,實乃勁敵。若聽憑其開到城下,於我不利。不如率兵至易水與之隔水而陣,相機破之。”
這時,隻見一將挺身而出。但見此人二十四五年紀,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麵色紫黑,環眼虯須,威風凜凜,正是河北名將,將門之後薛萬均。隻見他出列獻計道:“彼眾我寡,與戰必敗。主公可給我一百騎兵,埋伏於大陣之旁。待其半渡之際,末將突出擊其側翼,主公可乘其陣亂而掩擊其軍,必獲全勝。”
羅藝大喜:“此言正合我意!”
於是,點齊城中五萬軍馬開赴易水。軍隊開至易水,恰值竇建德大軍也到達此地。兩軍便隔著易水,列陣對峙。竇建德來到軍前向對岸望去,但見羅藝四十上下年紀,身高九尺,玉麵朗目,神采飛揚,手提一杆銀槍,胯下一匹五花馬,威風凜凜。左右各排列四員大將,左麵是胞弟李壽、大將鄧皓、賀蘭誼、晉文衍,右麵是薛萬均的三個胞弟薛萬徹、薛萬淑、薛萬備及大將趙什住,各個氣概不凡。竇建德又拍馬向前幾步向對岸喊道:“李將軍,孤家一向敬你勇略過人,早有親近之意。將軍若肯歸附孤家,高官厚祿,任將軍所欲。”
羅藝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竇建德,孤家昔日乃隋朝大將,今日乃大唐燕郡王,豈可投於草寇帳下為一小嘍囉。你今日既來送死,便速速渡河前來一戰。”
竇建德聞言大怒,立即傳令三軍渡河。三軍將士得令,一齊蜂擁而上,向對岸衝了過去。剛剛渡過二萬來人,忽見一支騎兵隊伍從側翼殺來,為首一將,手持一杆大刀,足有七十餘斤,直殺向竇軍。正是大將薛萬均。竇軍的前軍大將高士興見狀,急令部下猛將孔武率本部上前攔住。孔武剛到趕上前去,尚未展開隊伍,薛萬均已一馬殺到,隻見他大刀狂舞,所向披靡,轉眼已率隊闖入竇軍。孔武見狀,急縱馬上前,攔擋薛萬均。二人便在亂軍之中戰了十幾合,薛萬均手起刀落,將孔武斬於馬下。隨即又將手中大刀向後一招,一百鐵騎便如同虎入羊群,在竇軍中槍刺刀砍,直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得竇軍人仰馬翻,四處逃散。高士興發現這邊軍中大亂,正有心上前彈壓,敵陣中羅藝卻早率著將士衝殺過來。隻見羅藝一馬當先來到竇軍陣前,將手中搶一陣舞動,早有五七名竇軍跌落馬下。緊隨其後的一位將軍二十二三年紀,容貌頗似薛萬均,隻是略比薛萬均清瘦些,正是萬均之弟薛萬徹。他手舞大刀左劈右砍,竇軍又有一片橫臥地下。緊接著,李壽、鄧皓、薛萬淑……一個個勢若猛虎殺奔過來,竇軍頓時退潮般湧退下來。高士興見大事不妙,忙親自上前迎敵,正遇到羅藝,二人頓時雙槍並舉,殺作一處。剛戰不三合,卻見薛萬徹又殺將過來,加入戰團。這高士興雖然是竇軍中四大猛將之一,但卻如何是羅藝與薛萬徹這兩條猛虎的對手,登時抵敵不住,隻好且戰且退,敗下陣去。羅藝乘勢揮軍發起一輪輪攻勢,竇軍被擠壓得紛紛落水。
對岸的竇建德一見此情景,料知再不派猛將過去穩住陣勢,必吃大虧。他忍不住將目光掃向右翼,因為右翼壓陣大將正是竇軍靈魂王伏寶。若是在以往,王伏寶早已率軍衝上前去了。但這一次,王伏寶和他的軍隊卻一直按部就班穩穩而動,始終沒有衝上前去。竇建德知道他依舊怨氣未消,隻好令身邊的王小胡、劉黑闥迅速殺過對岸,增援高士興。二將得令,正待率軍前往,卻見軍中早有一人率部衝向對岸。定睛看時,正是王琮。隻見王琮一馬當先直衝向對岸,奔那廝殺得最激烈處直闖而入。亂軍之中,正遇見高士興與薛萬徹、薛萬均二人戰作一處。此時的高士興,雖有幾位部將相助,卻如何是薛氏兄弟對手,早被殺得盔歪甲斜,欲逃無路了。王琮見狀,急縱馬加入戰團。高士興見王琮殺到,心內大喜,忙振作精神,又廝殺起來。四人戰不多時,卻見王小胡、劉黑闥也隨後殺到,燕軍這邊,鄧皓與薛萬淑也趕來增援。緊接著,羅藝也揮軍殺來。王琮等抵敵不住,隻好且戰且退,撤向對岸。羅藝殺到岸邊,便不再追擊,而是重新收兵列陣,與竇軍對峙。竇建德自知此時若想強渡易水,勢比登天,便傳令鳴金收兵。
迴到大寨之後,竇建德清點人馬,竟損失近萬人,十幾位將領。竇建德便與眾人商議道:“燕軍據河而守,我軍渡河甚難,不知各位有何妙計?”
卻見左長史宋正本獻計道:“羅藝與薛氏兄弟果然驍勇無敵,需迴樂壽喚蘇定方來方可破之。”
說著,便將目光掃向王伏寶。原來在長樂政權中,宋正本與王伏寶關係最為融洽,宋正本也最了解王伏寶。他見王伏寶與竇建德如此鬥氣,故此才提出這一建議,一是要用激將法激怒王伏寶,使之主動求戰,以便擊敗羅藝;另一方麵,也是給王伏寶一個台階下,讓他借此請戰立功,與竇建德和好。但他萬沒料到王伏寶這一次是動了真氣,聽了他的話後,竟然低頭不語。不由得心頭一凜,急將目光瞥向竇建德,卻見竇建德正麵沉似水地盯著王伏寶,半晌方道:“長史所言極是,當速遣人趕往樂壽喚定方來。”
這時,淩敬又出列打破僵局道:“依今日之戰來看,幽州非短期可破。主公需設法籌集軍糧才是。如今之計,當乘羅藝全力與我對峙之際,分兵取霍堡及雍奴等縣,取其糧草為我軍所用。同時打造浮橋,以便強渡易水。”
竇建德便采納了淩敬之計,一麵令人打造三座浮橋,一麵令範願、董康買各率三千人馬去攻打霍堡與雍奴等縣,掠取軍糧。卻不料次日清晨二人整軍離寨,到了晚上便帶著一夥殘兵敗將狼狽而迴。原來二人都遭到了燕軍的伏擊,董康買肩頭還中了薛萬徹一刀,險些迴不了大寨。竇建德正在無計可施之際,卻見帳外有人來報:“蘇定方將軍押運糧草到了。”
原來鎮守樂壽的高君雅極為器重蘇定方,他料知羅藝必是勁敵,故此令蘇定方押運糧草來到幽州,以便在陣前立功揚名。竇建德聞聽蘇定方到了,不由得內心大喜,便道:“來得正好。今羅藝悍勇無敵,正欲調你來此,以破燕軍。”
宋正本在一旁道:“蘇將軍雖是羅藝敵手,但薛氏兄弟亦非等閑之輩,不可輕忽。隻怕蘇將軍獨木難支,還需勸得王伏寶迴心轉意,方可眾人齊心合力,共破強敵。”
竇建德聞言,不覺麵色又陰沉下來,半晌無話。一旁的淩敬見竇建德神色不對,唯恐他一時激憤,說出無法收場的的話來,忙打個圓場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於是眾人暫且散去。不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原來眾人商議之際,王琮恰好也在。王琮心裏明白,王伏寶所以不肯出力殺敵,正是因為竇建德厚待了自己。他更清楚,如果王伏寶與竇建德在這樣僵持下去,對竇軍無疑是巨大損失,這讓王琮內心深感不安。迴到自己的營帳後,王琮想了一會兒,便令人帶上兩壇子酒隨自己去見王伏寶。
此時,王伏寶正在自己的營帳內鬱悶不已。以往,他也曾與竇建德發生過爭執,但竇建德都會將他召到身邊慰撫一番,但此次卻隻是額外給了他一些賞賜而已。可他王伏寶豈是愛財之人,他要的是麵子。但這一次竇建德卻偏偏不給他這個麵子,所以他才在上次易水之戰中不肯出力。本以為如此一來,竇建德會對他加以撫慰,他也好就此下了台階,挽迴顏麵,卻不料竇建德竟派人去調蘇定方來頂替自己。這使他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不免心寒。都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但他一直都認為竇建德豁達大度,義薄雲天,必與前人不同。這也是他盡心竭力保竇建德的原因。可如今竇建德政權剛剛有了規模,兔尚未死,鳥尚未盡,自己卻遭到了疏遠,這怎能不讓他寒心。他心中也明白,如果再這樣僵持下去,後果肯定不堪設想。但要是自己就這樣去找竇建德請罪,那將來還有何麵目去見麾下將士。正納悶間,忽見帳外有人來報:“王琮求見。”
王伏寶一聽王琮二字,不覺火往上撞,立即吼道:“不見。”
卻不料從帳外傳來一個聲音:“王將軍萬馬軍中尚且麵無懼色,今日何懼一見王琮?”
話音未落,隻見王琮兩手各捧著一壇酒闖了進來,身後卻有幾名自己的親兵拉扯阻攔著跟隨而至。王伏寶見了王琮,沒好氣地問道:“你無故來我帳中,莫非要行刺不成?”
王琮道:“我有一言,要對將軍講。”
王伏寶道:“有話即講,講完快走!”
王琮道:“大丈夫當知禮曉義,恩怨分明。河間城下,我殺了令弟與愛將,此乃你我各為其主,王琮至今無悔。將軍因此怨恨王琮,乃將軍有情有義,王琮欽佩之至。縱然將軍因此取王琮首級,王琮亦無怨言。但將軍因私怨而廢國事,臨戰而無為,坐視本軍將士死於敵手,此豈大丈夫所為!今大王仁愛,未曾責怪將軍。但將軍若隻管與大王僵持不已,一旦大王大發雷霆之怒,使將軍身家不保,國家亦失長城,此誰之罪也!王琮感大王再生之恩,無以為報,故此來勸將軍。大丈夫當光明磊落,將軍若從我之言,我二人便飲下此酒,今後便為生死兄弟,共保大王打天下。若是將軍必待王琮死而後快,王琮願以一死,以報大王與將軍。”
說罷,拔劍便要自刎。王伏寶見狀,大驚失色,一手打落寶劍,死死抱住王琮:“兄弟不可如此!”
再看王琮頸項,已是多了一道血痕,急忙令人包紮起來。王伏寶又道:“兄弟義薄雲天,當真讓哥哥我羞愧。願與兄弟結為生死之交,共保大王定天下,濟蒼生。”
於是,王伏寶令人擺下香案,二人便結拜為兄弟。隨後二人各捧起酒壇,一飲而盡。
此一段,叫作二將和。從此,王琮與王伏寶便結為生死兄弟,共同為長樂政權出生入死。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王琮又道:“哥哥意氣用事,大王非不知也。哥哥需到大王麵前請罪,以免生出嫌隙,為哥哥日後之憂。”
王伏寶道:“兄弟所言,皆是為了哥哥,哥哥豈能不從。”
於是,親到竇建德麵前負荊請罪。竇建德得知二王和解,也大喜過望。於是賞了二王絹帛各五百匹。但竇建德內心對王伏寶的芥蒂卻並未完全解除。這也為後來竇建德聽信讒言,處死王伏寶埋下了禍根。
竇建德見二王和解,便又召集文武群臣商議進兵之策。隻見蘇定方出列獻計道:“今浮橋已造好,主公便可率軍強渡易水,卻下令末將率軍去取霍堡,羅藝必不多慮。待大王率大軍強渡易水之際,末將便可直渡易水,襲擊敵軍。我大軍乘勢強渡易水,以破燕軍。”
王伏寶也讚成此計。於是,竇建德便派蘇定方率領二千馬軍離寨,聲言去取霍堡。次日一早,又率軍列陣易水岸邊,準備過河。那邊羅藝見竇軍來攻,也列陣以待。竇建德便令人將浮橋搭起,竇軍將士便一擁而上,攻向對岸。竇軍剛過易水中心,對岸便射來陣陣箭雨。將士們急舉起藤牌,在箭雨中奮勇進攻。很快便攻到對岸,燕軍也衝上前來,雙方便展開激戰。
兩軍戰鬥正酣之際,忽見燕軍左翼煙塵大作,一支騎兵殺了過來,為首一員少年將軍,銀甲白袍,手中一對亮銀槍,飛馬直闖燕軍大陣,正是蘇定方。隻見他手中雙槍舞處,敵軍披靡。身後騎兵,緊隨而至,瞬間便殺入燕陣。燕軍壓陣大將趙什住見勢不妙,忙上前攔擋,被蘇定方手起一槍,刺落馬下。燕軍一時大亂,定方乘勢率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直將燕陣攪得翻江倒海一般。羅藝在陣中見了,急令薛萬均趕上前去壓陣。薛萬均疾速來到左翼,正遇見蘇定方迎麵殺來,便上前敵住。二人便在亂軍之中大戰了二十餘合,定方忽然迴馬便走。薛萬均催馬便追,蘇定方卻暗中將右手槍交於左手,從腰間鏢囊中抽出三枝飛鏢,猛地打向薛萬均。那薛萬均忽見三枝鏢飛來,急閃身躲避,卻隻躲過兩枝,最後一枝正中左肩窩,薛萬均身形晃了兩晃,險些跌落馬下。隻得一踅戰馬,逃奔中軍。定方哪裏肯放,打馬便追。此時,羅藝已發現左翼又亂,料知萬均敵不住蘇定方,隻得親自催馬前往。定方一見羅藝,也不搭話,舞槍便殺將過來。羅藝身邊幾位護衛忙上前阻攔,卻被蘇定方一陣銀槍亂舞,打倒一地。羅藝隻得親自上前敵住定方。此時燕陣中沒了主將指揮,不覺陣勢大亂,竇軍便乘勢壓了上來。對岸竇建德一見本軍得勢,連忙傳令大軍一齊壓向對岸。王伏寶與王琮二馬當先,衝向燕陣。一陣衝殺,勢不可擋,薛萬徹見敵軍來勢兇猛,急親自上前阻攔。正遇見王琮,二人頓時殺作一處。王伏寶乘勢直闖敵陣,羅藝之弟羅壽舞槍來戰王伏寶。二人戰不十合,羅壽抵敵不住,撥馬便走,王伏寶也不追趕,乘勢深入敵陣,整個敵軍大陣被他攪得一片混亂。此時,羅藝正與定方酣戰,見中軍大亂,料知不妙。忙棄了定方,趕往中軍,定方卻又乘勢在敵軍左翼衝殺起來。待羅藝趕到中軍,整個燕軍大陣已被殺得大亂,無法重整。這時竇軍大將齊善行、曹旦也率軍渡過易水,殺向燕軍。劉黑闥、王小胡與早已到達的王伏寶、王琮一齊殺到羅藝麵前。羅藝與薛萬徹被困在核心,欲逃不得。幸好此時薛萬淑、薛萬備兄弟從右翼殺到,方才保著羅藝殺出重圍。竇建德揮軍追殺出十幾裏,卻見前麵煙塵又起,原來是鄧皓率預備隊趕來增援。竇建德見大軍戰鬥多時,此時敵軍又有一支生力軍來援,且天色已晚,便傳令鳴金收兵,安營紮寨。
次日,竇建德率軍來到幽州城下。羅藝卻堅守不出。竇建德下令攻城,卻被羅藝擊退。竇建德便下令三軍,將幽州城團團包圍。轉眼已過去一個月有餘,但見幽州城內煙火漸稀,竇建德與眾將佐料知城內已然乏糧,自己的困城計劃已見成效,不由得心中暗喜。這時,卻見曹旦道:“我軍糧草也僅供數日之用。”
竇建德道:“將軍不必憂心,我屈指算來,明後日石瓚便會運糧草到寨。”
次日,石瓚果然來到大寨,隻是並未運來糧草,而是帶著一群殘兵敗將盔歪甲斜地倉皇而至。來到主帳,對著竇建德哭腔道:“末將罪該萬死,特來請罪。”
竇建德大驚道:“孤令你押運糧草到寨,今如何這般光景?”
石瓚道:“末將押運糧草,一路順利,不想行至白雲嶺時,卻遇見一夥賊人攔路。末將以為不過占山草寇,便上前與他廝殺,卻不料賊首武藝高強,末將險些丟了性命。迴寨路上,方才有人告知末將,原來那賊首竟是北平王高開道。”
竇建德聞言一怔,道:“孤聞高賊悍勇狡詐,若是他隻是圖財劫糧,倒也無大礙;若是二賊已有勾結,則恐於大局不利。”
淩敬道:“需一麵派斥候打探消息,一麵嚴加防禦。”
曹旦一旁道:“我聞高賊麾下不過數萬烏合之眾,也不過做些劫糧之類雞鳴狗盜之事,焉敢來襲我大寨。”
齊善行也道:“還是派大將維護糧道才是正理。”
宋正本又道:“今我糧草將竭,需派人四處籌集些糧草,方可度過難關。”
竇建德聞言,也覺得眾人所言不差,便將注意力轉向糧草方麵。於是立即派出大將劉雅率軍一萬去維護糧道,一麵派高士興、劉黑闥各率三千兵馬到各處籌集糧草。這一日,竇軍各寨都得知新運到的糧草被劫,不覺人心惶惑,竇建德雖也傳令各寨加強防禦,但眾將卻並未太放在心上。時至深夜,將士們睡意正酣之際,忽聽得寨內殺聲四起。數千兵馬呐喊著闖入大寨,並直向中軍大營殺去。竇軍各寨,無論有無敵軍殺來,都頓時一片混亂。
前來劫寨的這支軍馬正是高開道部下。原來羅藝早在竇建德圍城之前,便已派人到高開道處求援了。但高開道也有自己的打算,他雖當即承諾出兵救幽州,卻並未立即發兵,而是先來了個坐山觀虎鬥。待雙方糧草將近困乏之時,才出兵先劫取了竇軍糧草,然後再乘竇軍人心慌亂之際,前來偷營劫寨。此時,高開道見前鋒偷營得逞,便率領大軍直闖向竇軍營寨。轉眼之間,便來到中軍大營。但見此時竇建德正在一群衛士的簇擁之下,不斷發號施令,想要組織人馬迎敵,便舞手中方天畫戟直殺過來。竇建德的衛士們見狀,忙上前護駕,卻被高開道一陣畫戟狂舞,殺得四散奔逃,高開道乘勢挺戟直取竇建德。此時的竇建德正心慌意亂,哪有心情戀戰,隻戰了十幾個迴合,便覺氣力不加。眾衛士想要上前相助,卻被高開道身後將士敵住,無法脫身。正在危急之際,卻見高軍背後一陣大亂,一員猛將手舞雙槍從刀槍叢中直撞而來,直取高開道,正是蘇定方。二人戰作一處,槍戟並舉,難解難分。竇軍將士乘勢湧向前來護住竇建德。
卻說此時,幽州城上,羅藝見城下竇軍諸營大亂,料知必是高開道前來襲營,於是也聚齊人馬殺下城來。原來這竇建德在幽州城下共安紮了東西南北四座大寨。北寨由他本人及王琮率蘇定方等將士鎮守。東西南三寨分別由曹旦、齊善行與王伏寶鎮守。羅藝見竇軍已亂,便命鄧皓率兵一萬守城,命薛萬徹、羅壽、薛萬淑各率軍馬分別攻向東西南三寨,自己與傷勢痊愈的薛萬均率領五千兵馬殺向北寨,接應高開道。
卻說這薛萬徹、羅壽殺向竇寨之時,寨中已然大亂,二將很快便闖入寨內,殺得齊善行、曹旦落荒而逃,寨內為之一空。隻有這薛萬淑殺到南寨時,卻被一陣箭矢射退。原來這王伏寶一向治軍甚嚴,平時便在寨中嚴加守備。聽到各寨喊殺之聲,他立即披掛出帳,傳令各營按兵不動,然後有條不紊布置好寨內防禦,這才一麵派出殷秋率兵五千去支援北寨,一麵準備迎敵,故此薛萬淑未能得手。這薛萬淑見第一輪攻勢受阻,正要再發動第二輪攻勢,卻見寨內突然寨門大開,一支軍馬殺了出來,為首一人正是王伏寶。薛萬淑縱馬舞刀敵住王伏寶,二人戰了三十餘合,薛萬淑抵敵不住,撥馬走入軍中。王伏寶乘勢揮軍衝向敵軍,兩軍便展開一場鏖戰。燕軍寡不敵眾,隻好且戰且退,撤向幽州城。王伏寶便令將士們打起火把,照得天空如同白晝,直逼向幽州城。原來王伏寶料知此時竇軍各寨必定都已敗散,自己麾下不過二萬人,若派往各寨增援,肯定無濟於事,弄不好連本寨也難免丟失。於是便率軍來攻幽州城,以便讓燕軍發現有人攻城,迴軍守城,這樣各寨危機自然解除。所以他並不急於去救北寨竇建德,而是率軍追殺薛萬淑。
在竇軍北寨,蘇定方與高開道已大戰五六十合,仍無法殺敗高開道。但由於他的到來,卻阻擋了高開道的攻勢,穩住了軍心,寨中將士紛紛向竇建德麾下靠攏,局勢漸漸變得不利於高軍了。可就在此時,卻聽得幽州城方向傳來一陣喊殺之聲,繼而竇軍又是一陣大亂。便見羅藝與薛萬均率軍殺到。二將剛一加入戰團,蘇定方頓時抵敵不住。竇建德隻得挺槍親自加入戰團,但二人又如何是這三員猛將對手,霎時被殺得盔歪甲斜,狼狽不堪。正在此時,忽聽得一聲大喊:“賊將休得猖狂,王琮來也!”
話音未落,隻見王琮挺槍殺到。這王琮剛剛加入戰團,又見竇軍中響起一陣歡唿之聲,原來是殷秋又率軍殺到,替下竇建德來戰高開道等三人。六員大將便在亂軍之中一場混戰。殷秋的到來,不僅是敵住了羅藝等三將,而且帶來了一支生力軍,使戰場上兩軍徹底形成均勢。而且隨著竇軍將士漸漸聚集,形勢反開始對羅藝一方不利了。恰在這時,卻見幽州城方向火把映天,殺聲四起。原來是王伏寶殺敗了出城來戰的鄧皓,乘勢攻向幽州城。鄧皓眼見敵軍攻勢兇猛,忙令人在城頭點起告急烽火。正在廝殺的燕軍見了,立即紛紛脫離戰鬥,揮軍迴援。竇建德見狀,急傳令各處竇軍聚集一處,向敵軍發起追擊。卻不料恰在此時,竇軍糧草營方向忽燃起衝天大火。竇軍將士莫不心驚。
不知竇建德如何處置,且看下迴分解。
宇文化及聞言,沉默半晌,忽開口道:“李密,今日與你論廝殺之事,無需做書麵語蠱惑人心。”
李密聞言一愕,迴身對部下道:“此等昏聵之人,竟謀篡逆,實是找死。”
話音未落,隻見江都軍中殺出一人,手舞大刀,重約七十餘斤,在陣前叫陣。正是猛將元武達。這時,魏軍中也有一將,胯下雪彪馬,手中一杆馬矟,飛馬直取元武達。正是飛將單雄信。二人便在陣前一場廝殺,真個槍起處天愁地慘,刀落處鬼懼神驚。直鬥了五六十合,未分勝負。這宇文化及在陣中見了,不覺心驚。要知道這元武達可以說是江都軍中第一猛將,宇文化及還指望他旗開得勝,斬將立威呢,誰知剛一出陣,便遇到強敵,不覺心中有了懼意。這時,江都軍中張愷見元武達漸落下風,忙手舞一柄開山斧殺出陣來替下元武達。李密擔心單雄信久戰力乏,急令羅士信出陣替下單雄信,敵住張愷。兩員猛將又在陣前大戰了五六十合。魏軍陣中秦瓊按捺不住,也舞槍來到陣前替下羅士信,江都陣中也殺出大將孟景替下張愷。二人又戰了二十餘合,秦瓊忽然將槍逼住孟景手中刀往下一壓,順勢將槍橫掃過去,正中孟景頭顱,頓時被掃掉半邊,落馬身亡。秦瓊乘勢直闖敵陣,江都陣中早有許弘仁、陳智略兩員猛將兵馬殺出,攔住秦瓊。隻見秦瓊並不於二人戀戰,直鬥了三五迴合,隻將大槍橫掃,逼退二人,又縱馬闖向敵陣,許、陳二將隨後便追。魏軍陣中王伯當恐秦瓊有失,忙摘弓取一箭射向許弘仁。許弘仁正拍馬追趕秦瓊,忽聽腦後風聲,急閃身躲避,那箭便擦耳而過,登時驚出一身冷汗。秦瓊卻在此時殺到敵軍陣前,左衝右突,所向披靡,江都軍陣登時大動。李密乘勢揮軍殺向敵軍,雙方一場混戰。此時,江都軍參戰者雖有十萬有餘,且皆驍勇之士,但因之前攻打了半日城池,早已力乏,故此並未占得一點優勢。雙方大戰了一個時辰,未分勝負。便各自收兵迴營。李密將軍隊撤至清淇,安下營寨,與眾將商議破敵之策。大將柴孝和獻計道:“今日敵軍攻城半日,已是筋疲力乏,猶能與我不分勝負。倘若明日再戰,我實有破敗之憂。不如深溝高壘,不與敵戰。敵若攻城,我便掩襲其後,敵若迴師來戰,我便退軍迴寨。使其攻城不得,欲戰不能。時間一久,其必糧盡力乏,我方可一戰勝之。”
李密道:“此計甚妙!”
於是,傳令三軍,加強大寨防禦,堅守不戰。
卻說宇文化及迴到軍營,與眾將佐議道:“人言魏軍善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當如何破他?”
這時,隻見丞相府左司馬封德懿獻計道:“今日之戰,實乃魏軍乘我疲敝。我料黎陽倉城內守軍不過二萬。明日可令智及僅率三萬軍備禦倉城守軍,其餘盡皆隨主公與李密決戰。”
宇文化及覺得有理。於是次日一早,便率軍殺氣騰騰開向清淇的魏軍大寨。卻見寨內鴉雀無聲,根本無人出戰。宇文化及令人到寨前叫罵,也無人理睬。一怒之下,傳令攻寨,直到軍隊衝近魏寨,寨內方才箭矢齊射,江都軍頓時倒地一片,宇文化及自知無法攻克大寨,隻好撤迴。迴到寨中,宇文化及又與眾人議道:“李密閉寨不出,不如明日先攻城如何?”
封德懿道:“我若先攻城,攻城器械未備,一時難以攻取。李密又必從背後掩襲我軍。我顧此失彼,非良策也。不如且按兵不動,待攻城器械打造完畢,再以偏師當李密,同時集結大軍一舉攻破敵城。攻城既下,再迴師與李密決戰。”
宇文化及三弟宇文士及讚同道:“封司馬之計甚妙。”
宇文智及道:“我軍糧草乏絕,豈可虛耗時日。李密閉寨不出,實乃破膽。明日盡管攻城,且留下一支生力軍備禦李密,待其來時,便可決戰破之。”
眾將中許弘仁、裴虔通等紛紛表示讚同。宇文化及本是個沒主見之人,見眾人大多讚成宇文智及之議,便決定明日出兵攻城。次日,江都軍來到城下,開始攻城。剛剛發動兩輪攻勢,就見陣後塵土飛揚,李密又率大軍殺到。宇文化及急停止攻城,率軍迎擊,卻見李密又將軍隊撤迴。待宇文化及迴到城下時,卻見李密又率軍逼近。這樣,江都軍既無法集中精力攻城,又難以與李密決戰。奔波了一天,一無所獲,隻得迴頭依封德懿之計而行。又過了數日,負責打造兵器的官員來報:“攻城器械均已打造完畢。”
宇文化及大喜:傳令三軍暫且休息,明日一早四更造飯,五更出發攻城。當天夜裏,江都軍正在酣然入睡之際,存放攻城器械的輜重營突然一陣地動山搖,平地裏便多出無數洞穴,一批批魏軍將士從洞穴中竄出。原來是徐世積將地道挖到寨內,來夜襲江都軍。隻見這些魏軍衝出洞穴,直奔攻城器械,一陣油草火把亂拋,霎時火光騰空,照得寨內如同白晝。守寨大將秦亮急出帳召集人馬搶救,卻見劫寨魏軍又返身殺了過來。秦亮揮槍迎上前去,卻見火光之中又殺出一員魏將,舞槍來戰秦亮,正是徐世積部將郭孝恪。二人戰不三合,郭孝恪手起一槍,正中秦亮咽喉,秦亮登時落馬身亡。魏軍一聲呐喊,衝向前來,直殺得江都軍四散奔逃。恰在此時,隻見遠處無數火把映徹天空,江都軍援軍已經趕來。郭孝恪急傳令速速撤離。待援軍趕到時,郭孝恪已撤軍迴城了。再看攻城器械,早已化為灰燼。宇文化及得知消息,險些氣死。一疊聲要斬秦亮,卻得知秦亮已經陣亡。無奈之下,隻得殺了兩位副將泄恨。次日一早,便率大軍來到清淇進攻李密大寨。隻是一連發動三次進攻,都被李密擊退,隻得撤軍迴寨。
卻說李密這邊剛剛擊退宇文化及,又見裴仁基從洛口派人來報,說近來王世充並不來攻洛口,卻乘魏軍閉城不戰之際,到處攻占周邊城鎮,搶掠糧食,以解城中乏糧之困。李密便聚眾議道:“東都城池堅固,攻之難破。我破城之術,唯在斷絕其糧草。使之不得不降也。今王世充四處劫掠糧草,為解乏糧之困也。倘若令其得逞,我前功盡棄也。”
眾人聞言,一時無語。半晌,隻見魏征出列獻計道:“當今之計,唯有派人前往竇建德處,說服其與我夾擊宇文化及,以便早破此賊。”
李密點頭道:“此計雖可一試,但隻恐竇建德心存坐收漁利之念,不肯就範。”
這時,隻見柴孝和出列道:“末將倒有一計,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密道:“你盡管講來。”
柴孝和道:“宇文化及所以離江都,實因其將士思歸關中。兵臨黎陽,隻為劫糧。主公可派人前往其軍中議和,稱我可供足其糧草,使之上道。我料宇文化及雖必不肯入關,卻必不敢公然拒絕以引發眾怒,我便可與之往來談判。如此,一則宇文化及既無乏糧之憂,必任其軍馬飽食,如此必加速其糧草斷絕。屆時我正好以飽待饑,破之必矣。二則,東都知我與江都和解,必然慌亂。主公正好乘機令人到東都勸其與我和解。我便可調集大軍到此地與宇文決戰。待破了宇文化及,便立即迴軍圍攻東都。”
李密道:“隻恐東都不從。”
魏征道:“依屬下之意,主公不必公然遣使往東都。今東都之中,元文都與王世充勾心鬥角,王世充漸攬軍權。若能與我和解,實有利於元文都。屬下有一好友,姓蓋名琮。可使之到東都向元文都獻計,勸其與我和解。元文都必喜而從命。”
李密聞言大喜:“此計甚妙。此外,當同時派人到竇建德處,請其出兵擊江都軍。縱其不來,亦有何妨!”
於是,同時派柴孝和到宇文化及處議和,派蓋琮到東都說服元文都,又遣使到竇建德處請兵。柴孝和到了宇文化及處,宇文化及果然既不肯完全接受魏軍的建議,又不斷然拒絕。雙方開始信使往來,討價還價,一時沒個結果。
蓋琮到了東都,向元文都獻計:“宇文化及弑殺先帝,今已近東都,我等雖欲雪恥而卻為李密所困。今若赦密之罪使其擊化及,可使兩賊相鬥,我作壁上觀。待化及既破,密兵亦疲;我便可乘勢破李密。”元文都深以為然,便奏明皇泰主楊侗。皇泰主也以為此乃妙計,即以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前往李密處說服李密。蓋琮見到李密,自然一拍即合。於是,皇泰主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其先平宇文化及,然後入朝輔政。李密得詔書大喜,便令邴元真與程知節等率十萬精銳來援清淇,隻留下裴仁基父子鎮洛口。
在蓋琮來到東都的同時,李密的使者也來到樂壽向竇建德請兵。竇建德便與文武群臣議道:“你等意下如何?”
隻見左長史宋正本道:“李密占據洛口,兵多糧廣,謀臣猛將極多,實乃我之勁敵也。今宇文化及兵臨東都,其人雖屬庸才,但麾下約二十萬之眾,皆楊廣宿衛之士,將士驍勇,甲仗精新,正是李密之敵手。我何不坐觀二虎相爭以收卞莊之利。今大王所向披靡,唯河間王琮與幽州羅藝不降,大王何不乘李密無暇東顧之際,破此二賊。”
竇建德連連點頭道:“此計正合我意。隻是河間久攻不下,不知各位有何破敵良策?”
右長史淩敬道:“河間守將王琮所以堅守不降,因忠於隋朝耳。今楊廣已死,他還為誰守?大王若肯親臨河間招撫,王琮必束手來降。”
“既是如此,何必孤家親往?”
淩敬道:“王伏寶圍困河間經年,雙方相互攻殺既久,仇怨必深。大王不親往河間,王琮必不敢降。且大王若親行,河間既破,便可直往幽州討伐羅藝。”
宋正本道:“淩長史所言極是。”
竇建德點頭道:“既如此,孤當立即發兵取河間。”
於是,留大將高君雅守樂壽,點起十萬軍馬,前往河間。軍到河間,並不發兵攻城,卻要遣使到城中勸降,不料眾多辯士皆低頭不語。原來此前王伏寶與竇建德曾多次派遣使者到城中勸降,都被王琮斬了,故此無人肯到城中送死。淩敬見狀,便自請前往,竇建德因擔心淩敬遇害,不禁猶豫起來。淩敬笑道:“大王隻管放心,憑借臣三寸不爛之舌,必能讓王琮束手來降。”
竇建德思量再三,最後在淩敬的一再請求之下,終於讓淩敬前往河間城。
淩敬來到城內,隻見城內將士,盡皆全身縞素。步入官衙,卻並無想象中的殺氣。抬頭向堂上看那王琮,隻見他三十一二年紀,身高八尺,身形健壯,相貌堂堂。對著淩敬不卑不亢道:“淩長史何來?”
淩敬昂首拱了拱手,道:“長樂王久慕將軍……”
卻不料王琮把手一擺道:“長史休要囉嗦。我隻問你,可是前來勸降。”
淩敬不由得心頭一凜,但外表卻十分鎮靜:“正是。”
隻見王琮長歎一聲道:“王某也深知長樂王仁義豁達,乃天下之英雄。但王某身為隋臣,自當為大隋守土保民,雖死何憾!然則今皇上遇弑,大隋亡矣,王某複為誰守?王某自知與大王對抗日久,罪不容誅,但城中將士何罪!百姓何罪!你且迴去告知長樂王,王某別無所求,但求長樂王能保全城中軍民,王琮甘願自縛出城。”
淩敬道:“將軍果然忠義無雙!實不相瞞,長樂王所以親臨城下,正因將軍與王伏寶將軍相攻日久,難免心存仇怨,唯恐將軍歸附之日,他們對將軍有所冒犯。將軍盡管放心,隻要將軍肯歸附我主,城中軍民,必定秋毫無犯。將軍本人亦必優加賞賜。”
王琮聞言,立即表示願意歸降。次日,竇建德率軍來到城下,列陣受降。隻見河間城門大開,城內軍民皆空著雙手來到城外,王琮令人將自己捆綁著來到竇軍陣前,跪倒在地。竇建德見狀,忙縱馬來到王琮身邊,翻身下馬,將王琮扶起,便為解綁。王琮忙又拜道:“王某乃敗軍亡國之將,罪在不赦。唯求大王恕我城中軍民無罪。王某來生當做牛做馬,報答大王厚恩。”
竇建德笑道:“孤素來性急,等不得來生。將軍今生便為孤愛將,為孤效力如何?”
王琮忙再拜道:“王某謝大王不殺之恩。”
於是,竇建德攜手與王琮一同上馬,進入河間城。來到官衙剛剛坐定,隻見王伏寶上前道:“大王,末將有話要說。”
竇建德道:“隻管講來。”
王伏寶道:“王琮盤踞河間,抗拒我軍經年,殺我將士眾多,實乃罪在不赦。今城池將破而率兵來降,大王豈可恕其不死!”
竇建德道:“王琮,忠臣也。戰場廝殺,乃各為其主,何罪之有!孤正欲賞王琮以勵忠於君王者。豈可再殺害忠良之士!”
王伏寶聞言,厲聲道:“我弟伏良及三員愛將皆死於王琮之手,今仇人就在眼前,卻不能為之報仇,大王何以告慰戰死將士英靈!”
話音未落,隻見眾將士亂紛紛嚷道:“必殺王琮,以告慰死者在天之靈。”
竇建德聞言,漸漸收起滿臉笑容,麵沉似水道:“戰死將士,孤自當優加撫恤。然雖斬王琮,眾人豈能複活乎!昔日我等在高雞泊為盜,或可濫殺無辜;今欲定天下,濟蒼生,豈可再行此不義之事。”說著傳令道:“凡有敢因之前仇怨而不利於王琮者,夷三族。”
眾將聞言,方才默然無語。隻見王伏寶圓眼怒睜,對著竇建德好一陣,方才恨恨退下。待眾人散去後,淩敬留於帳中,對竇建德道:“我見王將軍與眾將士皆心有餘怨,主公不可因一王琮而使眾人心寒。當設法安撫。”
竇建德:“伏寶乃忠義耿直之人,事過之後,怨氣自消。長史不必多疑。”
淩敬道:“雖是如此,不可不略加安撫。可將破河間之功歸於伏寶,並對王伏良等戰死將士一律優撫,以慰其心。”
竇建德道:“治軍之道,在於賞罰分明。取河間,你之功也,豈可歸於伏寶!”
淩敬道:“大王之言雖是,但凡事需有變通,還望大王三思。”
竇建德道:“此事無需再議。孤當賞伏寶辛勤之功,並優撫伏良等戰死將士。”
淩敬見竇建德固執己見,也不好再勸,隻得退下。卻不料二人的一番對話,卻在竇建德心裏誘發了猜忌的萌芽,並對竇建德政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竇建德在河間休整了數日後,又率軍開赴幽州去征討羅藝。
卻說此時羅藝已派人前往關中,歸附於唐朝。李淵自然喜出望外,便遣使到幽州加封羅藝為幽州總管、燕郡王。消息傳至幽州,麾下將領紛紛向羅藝道賀。卻見有人來報,說竇建德率十萬大軍來攻打幽州。羅藝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竇建德兵多將廣,所向披靡,實乃勁敵。若聽憑其開到城下,於我不利。不如率兵至易水與之隔水而陣,相機破之。”
這時,隻見一將挺身而出。但見此人二十四五年紀,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麵色紫黑,環眼虯須,威風凜凜,正是河北名將,將門之後薛萬均。隻見他出列獻計道:“彼眾我寡,與戰必敗。主公可給我一百騎兵,埋伏於大陣之旁。待其半渡之際,末將突出擊其側翼,主公可乘其陣亂而掩擊其軍,必獲全勝。”
羅藝大喜:“此言正合我意!”
於是,點齊城中五萬軍馬開赴易水。軍隊開至易水,恰值竇建德大軍也到達此地。兩軍便隔著易水,列陣對峙。竇建德來到軍前向對岸望去,但見羅藝四十上下年紀,身高九尺,玉麵朗目,神采飛揚,手提一杆銀槍,胯下一匹五花馬,威風凜凜。左右各排列四員大將,左麵是胞弟李壽、大將鄧皓、賀蘭誼、晉文衍,右麵是薛萬均的三個胞弟薛萬徹、薛萬淑、薛萬備及大將趙什住,各個氣概不凡。竇建德又拍馬向前幾步向對岸喊道:“李將軍,孤家一向敬你勇略過人,早有親近之意。將軍若肯歸附孤家,高官厚祿,任將軍所欲。”
羅藝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竇建德,孤家昔日乃隋朝大將,今日乃大唐燕郡王,豈可投於草寇帳下為一小嘍囉。你今日既來送死,便速速渡河前來一戰。”
竇建德聞言大怒,立即傳令三軍渡河。三軍將士得令,一齊蜂擁而上,向對岸衝了過去。剛剛渡過二萬來人,忽見一支騎兵隊伍從側翼殺來,為首一將,手持一杆大刀,足有七十餘斤,直殺向竇軍。正是大將薛萬均。竇軍的前軍大將高士興見狀,急令部下猛將孔武率本部上前攔住。孔武剛到趕上前去,尚未展開隊伍,薛萬均已一馬殺到,隻見他大刀狂舞,所向披靡,轉眼已率隊闖入竇軍。孔武見狀,急縱馬上前,攔擋薛萬均。二人便在亂軍之中戰了十幾合,薛萬均手起刀落,將孔武斬於馬下。隨即又將手中大刀向後一招,一百鐵騎便如同虎入羊群,在竇軍中槍刺刀砍,直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得竇軍人仰馬翻,四處逃散。高士興發現這邊軍中大亂,正有心上前彈壓,敵陣中羅藝卻早率著將士衝殺過來。隻見羅藝一馬當先來到竇軍陣前,將手中搶一陣舞動,早有五七名竇軍跌落馬下。緊隨其後的一位將軍二十二三年紀,容貌頗似薛萬均,隻是略比薛萬均清瘦些,正是萬均之弟薛萬徹。他手舞大刀左劈右砍,竇軍又有一片橫臥地下。緊接著,李壽、鄧皓、薛萬淑……一個個勢若猛虎殺奔過來,竇軍頓時退潮般湧退下來。高士興見大事不妙,忙親自上前迎敵,正遇到羅藝,二人頓時雙槍並舉,殺作一處。剛戰不三合,卻見薛萬徹又殺將過來,加入戰團。這高士興雖然是竇軍中四大猛將之一,但卻如何是羅藝與薛萬徹這兩條猛虎的對手,登時抵敵不住,隻好且戰且退,敗下陣去。羅藝乘勢揮軍發起一輪輪攻勢,竇軍被擠壓得紛紛落水。
對岸的竇建德一見此情景,料知再不派猛將過去穩住陣勢,必吃大虧。他忍不住將目光掃向右翼,因為右翼壓陣大將正是竇軍靈魂王伏寶。若是在以往,王伏寶早已率軍衝上前去了。但這一次,王伏寶和他的軍隊卻一直按部就班穩穩而動,始終沒有衝上前去。竇建德知道他依舊怨氣未消,隻好令身邊的王小胡、劉黑闥迅速殺過對岸,增援高士興。二將得令,正待率軍前往,卻見軍中早有一人率部衝向對岸。定睛看時,正是王琮。隻見王琮一馬當先直衝向對岸,奔那廝殺得最激烈處直闖而入。亂軍之中,正遇見高士興與薛萬徹、薛萬均二人戰作一處。此時的高士興,雖有幾位部將相助,卻如何是薛氏兄弟對手,早被殺得盔歪甲斜,欲逃無路了。王琮見狀,急縱馬加入戰團。高士興見王琮殺到,心內大喜,忙振作精神,又廝殺起來。四人戰不多時,卻見王小胡、劉黑闥也隨後殺到,燕軍這邊,鄧皓與薛萬淑也趕來增援。緊接著,羅藝也揮軍殺來。王琮等抵敵不住,隻好且戰且退,撤向對岸。羅藝殺到岸邊,便不再追擊,而是重新收兵列陣,與竇軍對峙。竇建德自知此時若想強渡易水,勢比登天,便傳令鳴金收兵。
迴到大寨之後,竇建德清點人馬,竟損失近萬人,十幾位將領。竇建德便與眾人商議道:“燕軍據河而守,我軍渡河甚難,不知各位有何妙計?”
卻見左長史宋正本獻計道:“羅藝與薛氏兄弟果然驍勇無敵,需迴樂壽喚蘇定方來方可破之。”
說著,便將目光掃向王伏寶。原來在長樂政權中,宋正本與王伏寶關係最為融洽,宋正本也最了解王伏寶。他見王伏寶與竇建德如此鬥氣,故此才提出這一建議,一是要用激將法激怒王伏寶,使之主動求戰,以便擊敗羅藝;另一方麵,也是給王伏寶一個台階下,讓他借此請戰立功,與竇建德和好。但他萬沒料到王伏寶這一次是動了真氣,聽了他的話後,竟然低頭不語。不由得心頭一凜,急將目光瞥向竇建德,卻見竇建德正麵沉似水地盯著王伏寶,半晌方道:“長史所言極是,當速遣人趕往樂壽喚定方來。”
這時,淩敬又出列打破僵局道:“依今日之戰來看,幽州非短期可破。主公需設法籌集軍糧才是。如今之計,當乘羅藝全力與我對峙之際,分兵取霍堡及雍奴等縣,取其糧草為我軍所用。同時打造浮橋,以便強渡易水。”
竇建德便采納了淩敬之計,一麵令人打造三座浮橋,一麵令範願、董康買各率三千人馬去攻打霍堡與雍奴等縣,掠取軍糧。卻不料次日清晨二人整軍離寨,到了晚上便帶著一夥殘兵敗將狼狽而迴。原來二人都遭到了燕軍的伏擊,董康買肩頭還中了薛萬徹一刀,險些迴不了大寨。竇建德正在無計可施之際,卻見帳外有人來報:“蘇定方將軍押運糧草到了。”
原來鎮守樂壽的高君雅極為器重蘇定方,他料知羅藝必是勁敵,故此令蘇定方押運糧草來到幽州,以便在陣前立功揚名。竇建德聞聽蘇定方到了,不由得內心大喜,便道:“來得正好。今羅藝悍勇無敵,正欲調你來此,以破燕軍。”
宋正本在一旁道:“蘇將軍雖是羅藝敵手,但薛氏兄弟亦非等閑之輩,不可輕忽。隻怕蘇將軍獨木難支,還需勸得王伏寶迴心轉意,方可眾人齊心合力,共破強敵。”
竇建德聞言,不覺麵色又陰沉下來,半晌無話。一旁的淩敬見竇建德神色不對,唯恐他一時激憤,說出無法收場的的話來,忙打個圓場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於是眾人暫且散去。不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原來眾人商議之際,王琮恰好也在。王琮心裏明白,王伏寶所以不肯出力殺敵,正是因為竇建德厚待了自己。他更清楚,如果王伏寶與竇建德在這樣僵持下去,對竇軍無疑是巨大損失,這讓王琮內心深感不安。迴到自己的營帳後,王琮想了一會兒,便令人帶上兩壇子酒隨自己去見王伏寶。
此時,王伏寶正在自己的營帳內鬱悶不已。以往,他也曾與竇建德發生過爭執,但竇建德都會將他召到身邊慰撫一番,但此次卻隻是額外給了他一些賞賜而已。可他王伏寶豈是愛財之人,他要的是麵子。但這一次竇建德卻偏偏不給他這個麵子,所以他才在上次易水之戰中不肯出力。本以為如此一來,竇建德會對他加以撫慰,他也好就此下了台階,挽迴顏麵,卻不料竇建德竟派人去調蘇定方來頂替自己。這使他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不免心寒。都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但他一直都認為竇建德豁達大度,義薄雲天,必與前人不同。這也是他盡心竭力保竇建德的原因。可如今竇建德政權剛剛有了規模,兔尚未死,鳥尚未盡,自己卻遭到了疏遠,這怎能不讓他寒心。他心中也明白,如果再這樣僵持下去,後果肯定不堪設想。但要是自己就這樣去找竇建德請罪,那將來還有何麵目去見麾下將士。正納悶間,忽見帳外有人來報:“王琮求見。”
王伏寶一聽王琮二字,不覺火往上撞,立即吼道:“不見。”
卻不料從帳外傳來一個聲音:“王將軍萬馬軍中尚且麵無懼色,今日何懼一見王琮?”
話音未落,隻見王琮兩手各捧著一壇酒闖了進來,身後卻有幾名自己的親兵拉扯阻攔著跟隨而至。王伏寶見了王琮,沒好氣地問道:“你無故來我帳中,莫非要行刺不成?”
王琮道:“我有一言,要對將軍講。”
王伏寶道:“有話即講,講完快走!”
王琮道:“大丈夫當知禮曉義,恩怨分明。河間城下,我殺了令弟與愛將,此乃你我各為其主,王琮至今無悔。將軍因此怨恨王琮,乃將軍有情有義,王琮欽佩之至。縱然將軍因此取王琮首級,王琮亦無怨言。但將軍因私怨而廢國事,臨戰而無為,坐視本軍將士死於敵手,此豈大丈夫所為!今大王仁愛,未曾責怪將軍。但將軍若隻管與大王僵持不已,一旦大王大發雷霆之怒,使將軍身家不保,國家亦失長城,此誰之罪也!王琮感大王再生之恩,無以為報,故此來勸將軍。大丈夫當光明磊落,將軍若從我之言,我二人便飲下此酒,今後便為生死兄弟,共保大王打天下。若是將軍必待王琮死而後快,王琮願以一死,以報大王與將軍。”
說罷,拔劍便要自刎。王伏寶見狀,大驚失色,一手打落寶劍,死死抱住王琮:“兄弟不可如此!”
再看王琮頸項,已是多了一道血痕,急忙令人包紮起來。王伏寶又道:“兄弟義薄雲天,當真讓哥哥我羞愧。願與兄弟結為生死之交,共保大王定天下,濟蒼生。”
於是,王伏寶令人擺下香案,二人便結拜為兄弟。隨後二人各捧起酒壇,一飲而盡。
此一段,叫作二將和。從此,王琮與王伏寶便結為生死兄弟,共同為長樂政權出生入死。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王琮又道:“哥哥意氣用事,大王非不知也。哥哥需到大王麵前請罪,以免生出嫌隙,為哥哥日後之憂。”
王伏寶道:“兄弟所言,皆是為了哥哥,哥哥豈能不從。”
於是,親到竇建德麵前負荊請罪。竇建德得知二王和解,也大喜過望。於是賞了二王絹帛各五百匹。但竇建德內心對王伏寶的芥蒂卻並未完全解除。這也為後來竇建德聽信讒言,處死王伏寶埋下了禍根。
竇建德見二王和解,便又召集文武群臣商議進兵之策。隻見蘇定方出列獻計道:“今浮橋已造好,主公便可率軍強渡易水,卻下令末將率軍去取霍堡,羅藝必不多慮。待大王率大軍強渡易水之際,末將便可直渡易水,襲擊敵軍。我大軍乘勢強渡易水,以破燕軍。”
王伏寶也讚成此計。於是,竇建德便派蘇定方率領二千馬軍離寨,聲言去取霍堡。次日一早,又率軍列陣易水岸邊,準備過河。那邊羅藝見竇軍來攻,也列陣以待。竇建德便令人將浮橋搭起,竇軍將士便一擁而上,攻向對岸。竇軍剛過易水中心,對岸便射來陣陣箭雨。將士們急舉起藤牌,在箭雨中奮勇進攻。很快便攻到對岸,燕軍也衝上前來,雙方便展開激戰。
兩軍戰鬥正酣之際,忽見燕軍左翼煙塵大作,一支騎兵殺了過來,為首一員少年將軍,銀甲白袍,手中一對亮銀槍,飛馬直闖燕軍大陣,正是蘇定方。隻見他手中雙槍舞處,敵軍披靡。身後騎兵,緊隨而至,瞬間便殺入燕陣。燕軍壓陣大將趙什住見勢不妙,忙上前攔擋,被蘇定方手起一槍,刺落馬下。燕軍一時大亂,定方乘勢率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直將燕陣攪得翻江倒海一般。羅藝在陣中見了,急令薛萬均趕上前去壓陣。薛萬均疾速來到左翼,正遇見蘇定方迎麵殺來,便上前敵住。二人便在亂軍之中大戰了二十餘合,定方忽然迴馬便走。薛萬均催馬便追,蘇定方卻暗中將右手槍交於左手,從腰間鏢囊中抽出三枝飛鏢,猛地打向薛萬均。那薛萬均忽見三枝鏢飛來,急閃身躲避,卻隻躲過兩枝,最後一枝正中左肩窩,薛萬均身形晃了兩晃,險些跌落馬下。隻得一踅戰馬,逃奔中軍。定方哪裏肯放,打馬便追。此時,羅藝已發現左翼又亂,料知萬均敵不住蘇定方,隻得親自催馬前往。定方一見羅藝,也不搭話,舞槍便殺將過來。羅藝身邊幾位護衛忙上前阻攔,卻被蘇定方一陣銀槍亂舞,打倒一地。羅藝隻得親自上前敵住定方。此時燕陣中沒了主將指揮,不覺陣勢大亂,竇軍便乘勢壓了上來。對岸竇建德一見本軍得勢,連忙傳令大軍一齊壓向對岸。王伏寶與王琮二馬當先,衝向燕陣。一陣衝殺,勢不可擋,薛萬徹見敵軍來勢兇猛,急親自上前阻攔。正遇見王琮,二人頓時殺作一處。王伏寶乘勢直闖敵陣,羅藝之弟羅壽舞槍來戰王伏寶。二人戰不十合,羅壽抵敵不住,撥馬便走,王伏寶也不追趕,乘勢深入敵陣,整個敵軍大陣被他攪得一片混亂。此時,羅藝正與定方酣戰,見中軍大亂,料知不妙。忙棄了定方,趕往中軍,定方卻又乘勢在敵軍左翼衝殺起來。待羅藝趕到中軍,整個燕軍大陣已被殺得大亂,無法重整。這時竇軍大將齊善行、曹旦也率軍渡過易水,殺向燕軍。劉黑闥、王小胡與早已到達的王伏寶、王琮一齊殺到羅藝麵前。羅藝與薛萬徹被困在核心,欲逃不得。幸好此時薛萬淑、薛萬備兄弟從右翼殺到,方才保著羅藝殺出重圍。竇建德揮軍追殺出十幾裏,卻見前麵煙塵又起,原來是鄧皓率預備隊趕來增援。竇建德見大軍戰鬥多時,此時敵軍又有一支生力軍來援,且天色已晚,便傳令鳴金收兵,安營紮寨。
次日,竇建德率軍來到幽州城下。羅藝卻堅守不出。竇建德下令攻城,卻被羅藝擊退。竇建德便下令三軍,將幽州城團團包圍。轉眼已過去一個月有餘,但見幽州城內煙火漸稀,竇建德與眾將佐料知城內已然乏糧,自己的困城計劃已見成效,不由得心中暗喜。這時,卻見曹旦道:“我軍糧草也僅供數日之用。”
竇建德道:“將軍不必憂心,我屈指算來,明後日石瓚便會運糧草到寨。”
次日,石瓚果然來到大寨,隻是並未運來糧草,而是帶著一群殘兵敗將盔歪甲斜地倉皇而至。來到主帳,對著竇建德哭腔道:“末將罪該萬死,特來請罪。”
竇建德大驚道:“孤令你押運糧草到寨,今如何這般光景?”
石瓚道:“末將押運糧草,一路順利,不想行至白雲嶺時,卻遇見一夥賊人攔路。末將以為不過占山草寇,便上前與他廝殺,卻不料賊首武藝高強,末將險些丟了性命。迴寨路上,方才有人告知末將,原來那賊首竟是北平王高開道。”
竇建德聞言一怔,道:“孤聞高賊悍勇狡詐,若是他隻是圖財劫糧,倒也無大礙;若是二賊已有勾結,則恐於大局不利。”
淩敬道:“需一麵派斥候打探消息,一麵嚴加防禦。”
曹旦一旁道:“我聞高賊麾下不過數萬烏合之眾,也不過做些劫糧之類雞鳴狗盜之事,焉敢來襲我大寨。”
齊善行也道:“還是派大將維護糧道才是正理。”
宋正本又道:“今我糧草將竭,需派人四處籌集些糧草,方可度過難關。”
竇建德聞言,也覺得眾人所言不差,便將注意力轉向糧草方麵。於是立即派出大將劉雅率軍一萬去維護糧道,一麵派高士興、劉黑闥各率三千兵馬到各處籌集糧草。這一日,竇軍各寨都得知新運到的糧草被劫,不覺人心惶惑,竇建德雖也傳令各寨加強防禦,但眾將卻並未太放在心上。時至深夜,將士們睡意正酣之際,忽聽得寨內殺聲四起。數千兵馬呐喊著闖入大寨,並直向中軍大營殺去。竇軍各寨,無論有無敵軍殺來,都頓時一片混亂。
前來劫寨的這支軍馬正是高開道部下。原來羅藝早在竇建德圍城之前,便已派人到高開道處求援了。但高開道也有自己的打算,他雖當即承諾出兵救幽州,卻並未立即發兵,而是先來了個坐山觀虎鬥。待雙方糧草將近困乏之時,才出兵先劫取了竇軍糧草,然後再乘竇軍人心慌亂之際,前來偷營劫寨。此時,高開道見前鋒偷營得逞,便率領大軍直闖向竇軍營寨。轉眼之間,便來到中軍大營。但見此時竇建德正在一群衛士的簇擁之下,不斷發號施令,想要組織人馬迎敵,便舞手中方天畫戟直殺過來。竇建德的衛士們見狀,忙上前護駕,卻被高開道一陣畫戟狂舞,殺得四散奔逃,高開道乘勢挺戟直取竇建德。此時的竇建德正心慌意亂,哪有心情戀戰,隻戰了十幾個迴合,便覺氣力不加。眾衛士想要上前相助,卻被高開道身後將士敵住,無法脫身。正在危急之際,卻見高軍背後一陣大亂,一員猛將手舞雙槍從刀槍叢中直撞而來,直取高開道,正是蘇定方。二人戰作一處,槍戟並舉,難解難分。竇軍將士乘勢湧向前來護住竇建德。
卻說此時,幽州城上,羅藝見城下竇軍諸營大亂,料知必是高開道前來襲營,於是也聚齊人馬殺下城來。原來這竇建德在幽州城下共安紮了東西南北四座大寨。北寨由他本人及王琮率蘇定方等將士鎮守。東西南三寨分別由曹旦、齊善行與王伏寶鎮守。羅藝見竇軍已亂,便命鄧皓率兵一萬守城,命薛萬徹、羅壽、薛萬淑各率軍馬分別攻向東西南三寨,自己與傷勢痊愈的薛萬均率領五千兵馬殺向北寨,接應高開道。
卻說這薛萬徹、羅壽殺向竇寨之時,寨中已然大亂,二將很快便闖入寨內,殺得齊善行、曹旦落荒而逃,寨內為之一空。隻有這薛萬淑殺到南寨時,卻被一陣箭矢射退。原來這王伏寶一向治軍甚嚴,平時便在寨中嚴加守備。聽到各寨喊殺之聲,他立即披掛出帳,傳令各營按兵不動,然後有條不紊布置好寨內防禦,這才一麵派出殷秋率兵五千去支援北寨,一麵準備迎敵,故此薛萬淑未能得手。這薛萬淑見第一輪攻勢受阻,正要再發動第二輪攻勢,卻見寨內突然寨門大開,一支軍馬殺了出來,為首一人正是王伏寶。薛萬淑縱馬舞刀敵住王伏寶,二人戰了三十餘合,薛萬淑抵敵不住,撥馬走入軍中。王伏寶乘勢揮軍衝向敵軍,兩軍便展開一場鏖戰。燕軍寡不敵眾,隻好且戰且退,撤向幽州城。王伏寶便令將士們打起火把,照得天空如同白晝,直逼向幽州城。原來王伏寶料知此時竇軍各寨必定都已敗散,自己麾下不過二萬人,若派往各寨增援,肯定無濟於事,弄不好連本寨也難免丟失。於是便率軍來攻幽州城,以便讓燕軍發現有人攻城,迴軍守城,這樣各寨危機自然解除。所以他並不急於去救北寨竇建德,而是率軍追殺薛萬淑。
在竇軍北寨,蘇定方與高開道已大戰五六十合,仍無法殺敗高開道。但由於他的到來,卻阻擋了高開道的攻勢,穩住了軍心,寨中將士紛紛向竇建德麾下靠攏,局勢漸漸變得不利於高軍了。可就在此時,卻聽得幽州城方向傳來一陣喊殺之聲,繼而竇軍又是一陣大亂。便見羅藝與薛萬均率軍殺到。二將剛一加入戰團,蘇定方頓時抵敵不住。竇建德隻得挺槍親自加入戰團,但二人又如何是這三員猛將對手,霎時被殺得盔歪甲斜,狼狽不堪。正在此時,忽聽得一聲大喊:“賊將休得猖狂,王琮來也!”
話音未落,隻見王琮挺槍殺到。這王琮剛剛加入戰團,又見竇軍中響起一陣歡唿之聲,原來是殷秋又率軍殺到,替下竇建德來戰高開道等三人。六員大將便在亂軍之中一場混戰。殷秋的到來,不僅是敵住了羅藝等三將,而且帶來了一支生力軍,使戰場上兩軍徹底形成均勢。而且隨著竇軍將士漸漸聚集,形勢反開始對羅藝一方不利了。恰在這時,卻見幽州城方向火把映天,殺聲四起。原來是王伏寶殺敗了出城來戰的鄧皓,乘勢攻向幽州城。鄧皓眼見敵軍攻勢兇猛,忙令人在城頭點起告急烽火。正在廝殺的燕軍見了,立即紛紛脫離戰鬥,揮軍迴援。竇建德見狀,急傳令各處竇軍聚集一處,向敵軍發起追擊。卻不料恰在此時,竇軍糧草營方向忽燃起衝天大火。竇軍將士莫不心驚。
不知竇建德如何處置,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