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世民得了父親將領,便離開留守府,一麵做退敵準備,一麵派人打探突厥人的消息。
在突厥邊境通往太原的大路上,一直突厥鐵騎疾馳而行。為首一人,四十上下年紀,一身金盔金甲,外罩一件團花錦戰袍,打扮有似漢人。上中等身材,體格魁鍵,麵色黧黑,闊口鷹鼻,相貌陰鷙狠厲,讓人望而生畏。此人正是始畢可汗的三弟莫賀咄設。這莫賀咄設名咄苾,也是一位著名突厥武士。他手使一杆金背砍山刀,重六十餘斤,有萬夫不當之勇。曾隨父親啟民、哥哥始畢兩代可汗東征西殺,立下赫赫戰功,因而在突厥八大殺神中排名第四。此番突厥南侵,始畢特派他為統帥,統兵五萬,直取太原。在咄苾兩邊,有兩位大酋長,左邊一位,年齡與咄苾相仿,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手中一杆馬矟,胯下一匹西域純色黑馬,體高腿健,聲若龍吟,更使得其主人威風凜凜。此人正是突厥八大殺神中排名第五、突厥四葉護之一的阿史德烏沒啜。右邊一人四十四五年紀,身高接近九尺,體格健壯,麵貌忠厚,手中一杆大刀重有五六十斤,乃是八大殺神中排名末位的蘇尼失。在咄苾身後,還緊隨著一位青年小將,年紀在二十七八左右,身高近於八尺,雖是突厥人打扮,卻是漢人容貌,麵色白皙,長眉細目,清秀而不失威嚴。胯下一匹雪白戰馬,手提一杆方天畫戟,重約六十餘斤。此人正是突厥軍中後起之秀趙德言。
原來這趙德言本是雁門郡一家富戶,自幼學成一身文武才藝,本待獻於帝王家博得一官半職。恰逢“雁門之圍”,趙德言便主動加入本地鄉勇到雁門勤王。卻不料他前腳剛走,雁門隋軍卻到他家鄉征收糧草供雁門勤王軍使用。趙父覺得自家孩兒已到雁門勤王,朝廷便不該再來征索糧草,便與前來征糧的官軍爭執起來。說來也是趙父性格倔強,反應有些過激,終於惹惱了官軍。那征糧軍官一怒之下,竟以抗拒征糧,貽誤戰機,危及聖駕為名,殺了趙德言全家。待突厥退去後,趙德言迴到家中,從鄉親口中得知詳情後,便埋葬了家人,在墳前大哭一場,並發誓要報此血海深仇。於是投身北地,得遇咄苾。初時不過是一家奴而已,可隨著時間推移,趙德言的文才武藝在戰爭中逐漸突顯出來,因而得到了咄苾的賞識和器重,不僅重獲自由身,而且逐漸成為咄苾的心腹而被提拔為咄苾親衛軍的首領。這支軍隊雖然不過五百人,但卻都是軍中百裏挑一的勇士,更是隨咄苾衝鋒陷陣的敢死隊,所以在軍中地位極高。其首領的級別至少不低於指揮五千人的中高級酋長,如果考慮到其與咄苾關係的密切度,其在軍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甚至有時會高過一些高級酋長。
大軍正行進間,趙德言催馬疾行幾步,來到咄苾身邊道:“此地離太原已不足五十裏。李淵父子非尋常之輩,設主不可輕敵,是否讓奴才率一支遊哨前行,也好打探敵情。”
咄苾尚未開口,阿史德烏沒啜已先道:“德言所言極是。隻是德言不可離特勒左右,不如讓小酋前往?”
原來按照突厥人習慣稱唿,同僚和下屬一般應依照官職尊稱咄苾為莫賀咄設。但這趙德言曾是咄苾家奴,此時又是咄苾本部將領,故稱之為設主。而阿史德烏沒啜與啟民可汗東征西殺之際,咄苾還隻是一位年輕特勒,故此他更習慣稱咄苾為特勒。
咄苾也覺得二人所言有理,便道:“如此,就令葉護率本部二千人前往吧!”
阿史德烏沒啜得令,便在本部選出二千騎率先前行。大約行了十幾裏路程,忽見前麵塵土飛揚,一支約有五百人的騎兵打著隋朝旗幟飛馳而來,為首兩員大將,左首一位銀盔銀甲,身高八尺有餘,是一杆三尺托天叉,重有三十斤,殺氣騰騰,正是正是留守府司兵田德平。此人在李淵到太原之前,與趙毅合稱太原二虎,乃軍中魂膽。右首一位身高也在八尺左右,虎背熊豔,使一杆三尖兩刃刀,乃是李淵從河東帶來的將領王康達。此人久隨李淵征戰四方,有萬夫不當之勇。兩軍相遇,阿史德烏沒啜也不上前問話,隻是一挺手中馬矟,直取二員隋將。田德平催馬先來應戰。其實,田、王二將本已得了李世民將令,讓他們不必與突厥戀戰,隻要誘使敵軍兵臨太原即可。所以這田德平本想與敵將交戰數合,便假敗脫離戰團。卻不料二人剛一交手,田德平便感到大事不妙,有心敗走,卻被那阿史德烏沒啜一杆馬矟神出鬼沒,死死纏住。隻四五個迴合,田德平便險象環生,隋陣中王康達見勢頭不對,忙催馬前來助陣。阿史德烏沒啜力敵二將,全然不懼,雙方大戰三五十合,阿史德烏沒啜手起一矟,正中田德平肩窩,王康達忙死命敵住,田德平便迴馬逃歸本陣,剩下王康達獨戰阿史德烏沒啜。可憐這王康達如何是阿史德烏沒啜對手,戰不三合,被阿史德烏沒啜一矟挑於馬下,複一矟刺中心窩,登時命喪沙場。
阿史德烏沒啜連敗二將,順勢將手中矟一招,二千突厥騎兵頓時發出一陣狼嚎般瘮人心膽的呐喊,中軍直衝向隋軍,兩翼則向隋軍迂迴包抄,顯然是要將隋軍包圍殲滅。然而,此時的太原隋軍不愧是李世民一手訓練出來精銳之師。麵對前有強敵,軍無主將的危機狀況,這支隋軍竟然沒有驚慌潰敗,而是兩翼自動向左右延伸同時向包抄而來的敵軍連連射出箭矢。隨後前後組成兩部分,交替行動,邊戰邊撤。一時之間,突厥竟無法將其包圍。然而,雙方畢竟眾寡懸殊,而且突厥人的戰馬要比隋軍的戰馬速度更快。所以,在追出十裏左右時,突厥軍隊已形成了對隋軍的包圍之勢。恰在此時,從太原方麵又有一團塵霧疾速滾來。阿史德烏沒啜舉目望去,隻見又有一支五百騎左右的隋軍騎兵直奔而來。為首一人濃眉虎目,器宇不凡,胯下一匹白馬,手中一杆長槍,正是大將劉世讓。田德平等一見劉世讓,便奔過去與其合兵一處。劉世讓見田德平傷勢嚴重,便令人護著他與本部兵馬先走,自己率兵與追兵對陣。
那邊阿史德烏沒啜一見又有隋兵殺到,也不多言,隻管率軍直衝過去,卻被隋兵一陣箭雨射來,隻得停止追擊,穩住陣勢。卻見劉世讓縱馬出陣,高聲喝道:“番狗聽著,我家留守正要率軍掃平突厥,你等反來送死……”
話音未落,阿史德烏沒啜一馬早到,挺矟便向他刺來。劉世讓隻得擺槍應戰。二人戰了二三十合,劉世讓忽然連刺三槍,逼退阿史德烏沒啜,轉身便走。阿史德烏沒啜揮軍便追。世讓率軍又是且戰且退。眼見得距太原城不到十裏遠,突厥又追及隋軍並對其形成合圍。卻見南方煙塵大作,又有一支隋軍騎兵殺到,為首一人正是大將段德操。這段德操眼見劉世讓被圍,縱馬舞狼牙棒直闖敵陣,見劉世讓正與阿史德烏沒啜鏖戰,急加入戰團。此時,阿史德烏沒啜與劉世讓大戰了七八十合,眼見得已占上風,卻不料段德操一馬殺到。阿史德烏沒啜雖勇,卻如何抵得住兩員虎將?又戰了三十餘合,撥馬便退。劉段二將也不追趕,各擺兵刃率軍殺出重圍。阿史德烏沒啜正要揮軍追趕,卻忽見南麵又有兩隻騎兵殺到。西側為首的正是劉弘基,舞刀直衝過來。東側為首的正是長孫順德,口中高喊:“番狗納命來!”舞雙鞭殺將過來。此時,突厥已是久戰力疲,見又有隋軍殺到,忙下令撤退。劉世讓等卻待追殺。卻見北方塵頭大起。原來是咄苾率主力殺到。劉世讓等隻得率軍撤迴。這邊咄苾便組織軍隊追隨而來。轉眼之間,隋軍已到城下。隻見太原城四門大開,劉世讓等紛紛湧入城中。突厥也隨後追來。卻見城中並無關閉城門的跡象。劉世讓等進入城中後,也很快便銷聲匿跡,城中鴉雀無聲,靜得讓人心內發毛。咄苾心中疑惑,一邊急令人退後列陣。一邊向城上叫罵。卻見城頭並無一人,城門依舊大開。咄苾益發驚疑不定,忍不住對眾將道:“李世民詭計多端,今我大軍到此,城中全無動靜,實屬反常。隻怕城內必有埋伏。我等且退,以觀動靜。”
阿史德烏沒啜道:“料他隋軍不過怯懦之輩,縱有詭計,我何懼哉!”
趙德言也道:“莫非李世民故弄玄虛,欲以空城計退我大軍。”
咄苾道:“李淵父子非比尋常之輩。斷不會不戰而退,不可不防。”
趙德言道:“設主英明。以奴才之計,不如……”便對咄苾附耳講了一番。咄苾連連點頭。於是,趙德言便率一千騎兵直衝向城門,阿史德烏沒啜也率本部數千人緊隨其後跟進。咄苾則指揮全軍向四門湧去,看情勢顯然要大舉攻城。可是眼見得趙德言軍已到達吊橋頭,城中卻依舊毫無動靜。恰在此時,咄苾令人吹起號角。突厥大軍沒有攻城,反而紛紛撤下。然後開始後退。此時,突厥漸漸後退,似有撤軍之意。眼見得突厥與城漸行漸遠,城中卻忽然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一支軍隊從城中殺出。為首一人,銀盔銀甲,胯下一丈雪,手中寶雕弓,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正是小霸王李世民。隻見他身邊左有竇琮,右有劉弘基,身後隨著五百鐵騎,飛奔出城。原來李世民自知太原隋軍與突厥眾寡懸殊,故此假意擺出要誘使隋軍來攻,並在城內伏擊敵軍之勢。方才見到趙德言等所為,世民料知對手是要以此觀察城內虛實。故此在趙德言兵臨城門時,卻堅守不動,以示無懼。待突厥撤軍時,反而殺出,以示隋軍本有決戰之心。可以說,在這場心理戰中,李世民又擊敗了趙德言。突厥人一見世民殺出,以為隋軍真的意在決戰,不覺心中驚慌。趙德言正在壓陣撤軍,一見世民率軍殺出,忙迴轉身來,準備上前搭話。卻不防一丈雪馳騁如飛,轉眼已到箭矢射程之內。李世民手起一箭,直奔趙德言心窩。趙德言萬沒料到世民出手如此之快,躲閃不及,被一箭射中肩窩,登時翻身落馬。箭矢方到,世民便連人帶馬撞將過來,手起處早有三五位酋長被挑落馬下。餘者忙搶上前去,救下趙德言。世民見狀,料知趙德言必是重要人物,便高喊一聲:“留下人來!”
催馬便要上前搶奪。阿史德烏沒啜見狀,忙上前敵住世民,其他人便將趙德言搶迴本陣。若說這阿史德烏沒啜,原本武藝隻是略低於世民而已,但此時一來他已與劉世讓等大戰多時,氣力已衰;二來眼見隋軍突然殺出,情勢難料,更兼李世民氣勢如虎,不覺有些膽怯起來。故此二人隻戰了十幾個迴合,阿史德烏沒啜便無心戀戰,虛晃一矟,撥馬便逃。這突厥將士原本便懼怕世民威名,視之如同閻王一般,而阿史德烏沒啜又本是突厥魂膽,此時眾人見他一逃,登時軍心崩潰,敗退下來。世民等正待隨後追殺,卻聽得城上一陣鳴金之聲。世民隻好率眾人撤迴城內。咄苾這才慢慢收攏人馬,在離太原二十裏處下寨。
卻說李世民率軍迴到城中,對父親抱怨道:“何不待我多殺些番狗再鳴金收兵?”
其實,此時太原城內雖有新招募的十萬新兵,但他們尚未經過訓練,此時李世民要是真的與突厥廝殺起來,還得靠那一二萬老兵。因此,此時還不宜與突厥展開決戰。這一點,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但方才如果乘亂衝殺一陣,殺他千把突厥武士,然後再脫身迴城倒也不難。故此李世民才責怪城中過早鳴金收兵。李淵聞言,隻是笑而不言。倒是劉文靜開口道:“多殺突厥,恐結怨太深,日後不好相見。”
世民聞言,呶了呶嘴,最終卻未發話。他心裏明白,父親與劉文靜一直都在想方設法結好突厥人。對此,他一直心存芥蒂,但卻從未表示反對。因為從感情上講,他對突厥人心存敵意,是堅決不想與之勾結的。但從理智上他卻明白,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心裏知道,其實李淵也不想與突厥人走得太近,甚至也並不真打算讓突厥人出力幫助自己。但太原舉義之後,他們父子二人肯定會離開太原進軍關中。如此一來,太原空虛,如果不暫時與突厥結成某種聯盟關係,突厥便一定會支持劉武周來攻打太原,而在李淵與李世民率主力離開時,太原是絕對無法抵禦突厥與劉武周的聯合進攻的。如此一來,本軍就難免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除非他們全盤接受李端的策略,幹脆破釜沉舟,進取關中。但這絕不是李淵的選項,即使是李世民也不願行此險招。所以,雖然滿心不願,但李世民卻始終未明言反對與突厥人結盟之計。因此,在劉文靜講完話後,李世民便隻好沉默不語了。
在解除了眼前危機後,李淵馬上做出兩項決定:一是立即派人到河東和長安招李建成等各處子女至太原。一是派劉文靜與突厥談判。當日,李淵與世民、劉文靜、裴寂四人密議至深夜。次日,劉文靜便帶著一行十餘人到突厥軍中去見咄苾。
劉文靜來到突厥大營時,咄苾正與眾酋長商議去留之計。蘇尼失等眾人建議從速撤軍,隻有阿史德烏沒啜和負了傷的趙德言主張暫時留下觀察一下形勢,再做定奪。恰在這時,有人來報:“太原派使者劉文靜前來求見酋長。”
咄苾用目光環視群酋,然後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隻見劉文靜從帳外從容而至。見到咄苾等眾人,便拱手拜道:“太原使者劉文靜拜見莫賀咄設及各位酋長!”
隻見咄苾傲慢地仰在座椅上,斜著眼睛問道:“劉大使無故到此,所為何事?”
劉文靜略一拱手道:“特來問候莫賀咄設,並問明大酋長駕臨太原,意欲一戰還是前來重申和好?”
咄苾聞言,心內暗笑:這漢人講話,著實虛偽。我率大軍到此,不是來求戰,還是來燒香拜佛嗎?看來阿史德烏沒啜與趙德言所慮不無道理。李淵是真的不敢與我決戰啊!於是他氣焰愈發囂張,帶著鼻音哼道:“戰又如何?和又如何?”
劉文靜正色道:“欲戰,則我城中自有十萬雄兵以迎;欲和,則我自有美酒玉帛相待。”
這時,站在一旁的阿史德烏沒啜忽然厲聲道:“爾等既然有意求和,我大軍到此,李淵何不出城遠迎,反出兵來襲我陣,殺我將士,傷我大將,是何道理!”
劉文靜聞言,從容道:“莫賀咄設率大軍兵臨城下,未派一介之使來見我留守大人,是戰是和,來意未明。我軍豈可坐以待斃!戰場之上,刀槍無眼,偶有傷亡之人,雖為憾事,然亦屬在所難免。”說著,他又將目光轉向阿史德烏沒啜,“至於酋長所言求和,似有不妥。我太原城中雄兵十萬,李留守足智多謀,二公子善戰無敵,何懼一戰?何求之有?李留守所以派在下前來,一則貴國與我太原本有合約,李留守不願背信毀盟。二則兩國交兵,死傷必重。李留守心存仁愛,不願見到田野喋血,百姓塗炭。故遣在下來此問明大酋長來意。”
這時蘇尼失又在一旁問道:“若是我等欲議和,不知你們李留守怎麽個和法?”
劉文靜道:“自雁門之圍以來,貴軍與我太原,戰戰和和,習以為常,終無定策。今李留守欲令在下隨莫賀咄設前往汗庭,麵見大可汗,簽訂長久和議,令兩國百姓永享太平。不知眾酋長意下如何?”
眾酋長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自雁門之圍以來,突厥與隋朝所謂議和,不過是突厥酋長和當地守將歃血為盟,簽訂臨時合約,然後勒索些財帛迴國。而此次劉文靜卻要到汗庭與可汗麵談,隻怕是另有重大隱情,而不是像他們料想的那樣無力與突厥一戰。可是,既然李淵主動派人來議和,必然是有所求,何不嚐試著敲他一竹杠!於是,咄苾依舊帶著三分傲慢道:“議和未嚐不可,欲見大可汗也好商量。隻是李留守應拿出幾分誠意才是。”
說著,他突然打住話頭,將目光盯住劉文靜。劉文靜老於世故,自然立刻領會了他的意圖,便道:“在下此來,帶來李留守贈予大酋長的絹帛萬匹,還望大酋長笑納。”
咄苾聞言,臉上立刻露出三分笑意,便道:“一切好辦!一切好辦!”
河東郡通往太原的山間小道上,十來名家人模樣的壯漢在馬上簇擁著一位十四五歲的獵裝公子正緩緩而行,這少年身形雖未長成,卻十分健壯,一張方臉兒,相貌有些像李世民,隻是比李世民多了幾分狠戾。胯下一匹棗紅馬,手中挽著弓箭,稚氣中透著威風,此人正是李淵的四公子李元吉。此時,他與眾家人正一麵前行,一麵不住地迴頭張望。又走出五六裏路後,隻見後麵有十幾騎飛馳而至。走在最前麵的兩個人中有一人竟是唐國公府中的賓客王長諧,而略微領先他半個身位的是一位二十六七歲的青年公子,生得身高八尺,長眉鳳目,鼻隆口正,相貌堂堂。胯下一匹火炭似的西域寶馬,背後弓囊箭袋,手中一杆長槍,正是李淵的大公子李建成。原來李建成兄弟三人,建成的相貌酷似父親,而世民、元吉的容貌更似母親。
李建成飛馬來到李元吉麵前,掃視了兩圈,驚愕道:“智雲等何在?”
隻見李元吉道:“近日以來,屈突通老兒對我等監視頗嚴,若帶人太多,隻恐老賊引起猜疑,我等定難脫身。智雲等年紀尚幼,縱然被朝廷捕拿,亦不至於有性命之憂。”
李建成聞言,神色大變:“四弟,你害殺哥哥了!”
原來,數日之前,李建成便已接到父親的口信,令其帶領家眷速速趕往太原。建成明知父親要在太原造反,唯恐舉家同行,會引起河東守將屈突通猜疑,便假意相邀幾位城中貴族公子進山打獵,暗中卻讓李元吉帶著幾位兄弟借口出遊出城逃難。然後在此會合,一同趕往太原。卻不料李元吉唯恐拖累了自己,幹脆將眾兄弟留在府中,自己聲稱去尋找大哥一同打獵,便逃出城來。此時建成聞聽元吉之言,不僅大驚失色。略微遲疑片刻,道:“你等先行,我迴到城中接出幾位兄弟。”
說著,勒馬便要迴返。元吉卻道:“大哥此時迴去,必定兇多吉少。隻怕救不了幾位弟弟,卻送了自己性命。”
建成聞言,對著李元吉怒目而視,卻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這時,王長諧也道:“四郎所言有理,大郎萬萬不可迴城。”
李建成厲聲道:“難道眼看著幾位兄弟身陷虎口不成。”
王長諧道:“大郎可率眾人先行,同時派人到城中探聽虛實。若無異狀,即可將幾位小公子接出。”
話音未落,隻見一位麵目忠厚的壯漢道:“奴才願往。”
建成看時,卻是家人錢七隴。這錢七隴,乃是錢九隴的哥哥,也是唐國公府中最得力的家人之一。李建成沉思了好一陣,方才道:“也隻好如此了!七隴,智雲等人的性命就交給你了。可接他們出城即接,如有異狀,你切不可勉強,可速速迴來與我等相會。”
錢七隴聞言,不覺眼圈微紅:“大郎請放心,奴才雖肝腦塗地,必救幾位小郎君出城。”
於是,李建成令錢七隴帶上十名家人趕迴長安。望著錢七隴遠去的背影的,李建成不由得眼噙淚水,直到他們消失在視野之中,方才迴身上馬與眾人離去。
這錢七隴迴到長安後,發現國公府已被官軍包圍。但他卻不肯返迴與李建成相會,而是直接迴到了國公府,最終與五郎智雲一同被朝廷斬首。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李建成等一路之上,唯恐被朝廷捕拿,專選山間小路而行。數日之內,竟兩次遭遇抓捕他們的官軍,所幸人馬不多,均被他們殺散。這時,王長諧獻計道:“我等一路之上,難免有官軍追捕。所幸所遇官軍不多,被我等殺散。倘遇官軍大隊人馬,隻怕難以應付。如今河東賊盜遍地,皆聽命於石門山寨主李仲文。李仲文已歸附二郎,我等何不且擇一山寨暫且存身,待國公與二郎到此,再與眾人出迎?”
李元吉聞言大喜:“此計大妙!”
建成遲疑片刻,正待發言,忽見身後有一片塵團揚起,七八個人打馬疾馳而來。李元吉變色道:“莫非是官軍追來了?”
“你是李氏子孫,將門之後,遇事當冷靜才是。”李建成瞪了李元吉一眼道。由於李元吉撇下了智雲等人,建成對他心中充滿了不滿。“且來者不過十幾騎而已,何必如此驚慌?”
元吉道“隻怕隨後還有大軍趕來!”
建成又冷冷看了他一眼,轉向王長諧道:“你保護四郎等先行,我來斷後。”
王長諧道:“可讓四郎與眾人先行,我與大郎一同斷後。”
元吉見狀,一來臉麵上有些掛不住,二來也怕建成與王長諧都不在身邊,自己也不知如何應付這一路之上的莫測之事,所以故作姿態道:“我與你等一同禦敵。”
說話之間,隻見身後人眾已經來到近前,建成與王長諧急調轉馬頭,迎上前去。卻見對麵一人,一身銀盔銀甲,麵如冠玉,手提一杆方天戟,縱馬上前道:“何人攔路?”
建成尚未答話,王長諧卻道:“這人怎麽有些像咱家三姑爺?”
話音未落,卻見那人忽然扔掉畫戟,翻身下馬,走向建成。建成看時,果然是柴紹,便也連忙翻身下馬與柴紹相見。二人危難時相遇,不禁相互擁抱在一起。過了好一陣,方才分開。建成忽道:“陽兒何在?”
柴紹連連搖頭歎息道:“此事說來慚愧!”
原來,李世民在派人通知各地親人逃往太原時,因長安路遠,且地處隋朝統治中心,故而最先派人到柴紹處。柴紹得知嶽父要在太原造反,料知此時必定牽連自己,故此與陽兒商議道:“我夫妻同行,隻恐引起朝廷猜疑,難以逃脫。不如你先借口出城,過幾日我再找機會離去。”
可陽兒卻道:“妾身乃女流,不易為人注意。你且先借口出城。我可尋找機會,乘人不備,再出城趕上你。”
柴紹道:“這如何使得!朝廷一旦得知消息,必對我家下毒手。你一個婦人,如何應付。還是你先出城,我自有道理。”
陽兒笑道:“妾身乃將門虎女,豈可與等閑婦人相比。若是比試起來,隻怕你不是對手。且我身邊還有三寶相助。三寶常隨二郎身邊,與本地豪俠多有交往。你走後,妾身即悄悄投往鄠縣別墅,然後令三寶招聚眾豪俠,保據山林。隻需堅持數月,父親與二郎必率軍殺至關中。那時朝廷自顧不暇,安能再為難於妾身?”
柴紹道:“我好歹也是一丈夫,危難之際,拋妻棄家,自顧性命,有何麵目再見嶽父與二郎!”
陽兒道:“你若不從我計,我二人便同留城中等死。妾身絕不離你先行!”
這柴紹雖不乏膽識,但卻一向凡事由妻子做主。此時拗不過陽兒,隻得扮作客商逃出長安,直奔太原。由於柴紹比建成先得到消息,且次日便離開長安,而建成得知消息後又耽誤了數日,故此柴紹才得以趕上建成。建成得知陽兒留在了長安,擔心她必定兇多吉少,不禁心生傷感,但也沒有多言。倒是李元吉一再抱怨柴紹,不該將姐姐留下自己逃出城來。柴紹隻是一臉羞愧,一言不發。李建成見狀,忙岔開話頭道:“陽兒做事,一向自有主張。料想她必能逢兇化吉。我等且先考慮如何去就。”
說著,便將王長諧之計對柴紹講了。柴紹沉思一陣道:“此計不妥。”
李元吉立即不滿道:“有何不妥。”
柴紹道:“我一路之上,見各地均張貼榜文緝拿我等,官賞甚是優厚。各處山賊所以嘯聚山林,求活命耳!見此獎賞,未必不動心。我等若投往山寨,隻怕此輩會將我等執送官府,以立功求賞。今天下已亂,各地官軍未必敢派出大隊軍馬捕捉我等,小股官軍,自非我等對手。何必冒險將生死交付他人之手。”
建成聞言,連連點頭道:“賢弟言之有理!我等直奔太原。”
於是,建成等與柴紹合為一處,同往太原。
五月的陰山,草長鶯飛,羊馬遍野。陣陣微風吹過,傳來牧羊兒郎那蒼涼悠揚的歌聲。盛世汗國的百姓,用歌聲歌頌上蒼賜予他們陰山,賜予他們遼闊而肥沃的草場,賜予他們偉大的可汗始畢為他們開疆拓土,賜予他們勝利和榮耀,賜予他們富裕而歡樂的美好生活。
山路上,一群孩子從遠處吵吵鬧鬧地走來。這些孩子明顯被分成兩群,一群頭上都戴著羊角,顯然是代表著羊群;另一群人數較少,頭上卻戴著用青草編成的草圈,不知代表何物。最後麵幾名身材較健壯的孩子被幾位頭戴草圈的孩子馱著,為首一位,年紀不過十來歲,麵色微黑,容貌俊秀,手中拿著牧羊鞭一邊不斷地抽打著“羊群”,一邊洋洋自得地不知吆喝著什麽。被抽打的孩子麵露痛苦卻絲毫不敢有怨言地慢慢走著。這時,又從山坡下走來一行人馬。為首一位突厥武士的打扮,騎著一匹白馬,身形健壯,英姿勃勃,正是阿史那社爾。旁邊一人,看上去雖不及社爾英武,卻也十分健壯,乃是始畢堂侄極失特勒。在社爾的另一邊,赫然竟是劉文靜。隻見他騎著一匹白馬,露出一副不卑不亢的神色緩緩而行。那孩子遠遠望見社爾,頓時麵露喜色,搖著手喊道:“二哥!”
原來這孩子乃是始畢可汗三弟咄苾的長子疊羅施,他從小就知道這位二哥被稱為突厥神童。在比自己還小時就開始征戰沙場,為汗國立下汗馬功勞,因而一向視之為偶像。所以見他走來,便熱情地上前打招唿。
社爾對著孩子一臉溺愛道:“疊羅施,在做什麽?”
疊羅施一臉崇拜地望著社爾道:“在玩!”
社爾未及再發話,一旁的極失特勒卻搶先道:“疊羅施,這戴羊角的孩子是在扮羊吧,這些帶草圈的是在扮什麽?”
“馬。”
“都是哪來的孩子?”
“這扮馬的都是突厥人,扮羊的都是漢人。”
“為何要如此?”
“因為突厥人勇敢、強壯,漢人老實聽話。”
疊羅施沒有說謊,這些扮羊的都是突厥人在戰爭中擄來的漢族奴隸和中原戰亂爆發後逃到突厥的貧民的孩子,這些扮馬的都是突厥奴隸,而騎在“馬”上的幾個顯得健壯的孩子則都出自汗庭貴族之家。他們這隻是在一起做遊戲。其實,這種遊戲在汗庭很常見,這極失特勒不問也知道,他所以要明知故問,是因為別有用心。因此,當疊羅施講完話後,他便瞥了一眼劉文靜,意味深長地講道:“你說的有道理,漢人就該聽話,不聽話就不會有好下場。嘿嘿……”
說著,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劉文靜。隻見一縷怒意從劉文靜臉上掠過,但隻是一掠而過而已。其實,經常與突厥人打交道的劉文靜是懂突厥語的,剛才的對話,他聽得清清楚楚。他的心在滴血,但他知道,現在是他們有求於突厥人,而非自己發怒爭辯的時候。因此,他隻能故意裝出一副平靜的模樣。而這一切,都被極失特勒看在眼裏,在他的臉上不禁泛起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狡黠的笑意。
眾人從孩子們的身邊走過,當雙方相距已遠時,忽聽身後傳來疊羅施的喊聲:“二哥,長大了我要做你!”
社爾聞言,不覺迴頭莞爾一笑。極失特勒也不無諂媚地對社爾笑道:“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一行人來到牙帳後,始畢很快便令人將劉文靜傳至牙帳。劉文靜與始畢及眾酋長依禮相見後。始畢便不再囉嗦,開門見山地問道:“使者為何而來?”
劉文靜道:“臣今日到此,意欲代李留守與大可汗固盟結好,定萬世之和約。”
始畢故作驚異道:“兩國欲定和約,使者當來自江都,大使何以來自太原?”
“今隋鼎動搖,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李留守有心匡扶社稷,拯民於水火。又自知力有不逮,故欲求大可汗鼎力相助。”
“不知李留守有何打算?”
“今天下大亂,皆因奸邪當道,蒙蔽聖聰。故李留守欲率兵進取關中,迎皇上迴長安,清君側之奸賊,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隻見始畢連連搖頭道:“你們李留守雖心存忠義,但隋帝之為人,嫉賢妒能,薄情寡義。若李留守迎其迴長安,必先害李留守而後率兵擊我。我枉動兵馬,反受其禍,豈不遭天下人恥笑!若李留守肯自為天子,舉兵反隋,鏟除暴君,本可汗倒情願傾力相助。”
劉文靜一怔,道:“這個,臣卻難以自作主張。”
“既如此,你我無需在此坐而空談。你可速迴太原,告知李淵,若能答應我三件事,我便對他傾力相助。否則,我將率劉武周南下,直取太原,縛李淵於陰山。”
劉文靜聞言,從容道:“劉武周乃塚中枯骨,不久自亡,豈足以為大可汗之助。我太原雄兵十萬,李留守乃世之英雄,二公子英勇無敵,大可汗若兵臨太原,實非上策。臣為大可汗計,當助我李留守取關中,定天下,坐收和議之利,方是上策。”
始畢聞聽劉文靜之言,心中一動。其實,他所關心的怎會是李淵的成敗得失?他所以堅持要讓李淵公然反隋,就是要讓他再無退路,從而加速中原的動亂,以便自己在中原群雄中上下其手,從中獲利。此時見劉文靜雖然言語尚屬強硬,但其實卻是色厲內荏。尤其是他口中的所謂“和議之利”,分明是在暗示自己,李淵若得突厥相助,必定會對自己獻上財帛。
“劉大使勿在此逞口舌之利,隻管迴太原為我傳言,應諾我三件事,我便任其所求。否則,必以刀兵相見。”
“不知大可汗所言是那三件事?”
隻見始畢先伸出一隻手指道:“其一,李留守必自為天子,起兵反隋。”
說罷,他看了一眼劉文靜。然後又伸出第二隻手指:“其二,必向我稱臣,為我藩附。”見劉文靜並無強烈反對的表示,他又伸出第三隻手指,“其三,攻占長安後,每年需向我貢獻絹帛十萬匹。並在境上設互市,貿易之物,各聽人自便,官府不得幹預。”
“後兩事不足多議,隻是這頭一件事,臣實在不敢做主。還望大可汗再加考慮。”
始畢聞言不覺一怔,他本以為最難讓李淵答應的是稱臣一事。因為根據他的經驗,中原王朝最忌諱的就是對外稱臣。因此,已經盤踞隴西的薛舉雖多次到突厥請求聯合,卻執意不肯稱臣於突厥。而在始畢心目中,李淵應是一位遠超薛舉的蓋世英雄,絕不會輕易向自己稱臣。可萬沒料到,他竟如劉武周、竇建德等人一樣輕易地答應了這個條件。這讓他心中不由得對李淵產生了一種蔑視感。於是,他對劉文靜擺擺手手道:“你可暫迴太原,傳達我意。我與隋帝,勢不兩立。李淵若不應允此三事,你也不必再來此囉嗦了。”忽轉身喝道:“來人,送大使出帳!”
劉文靜聞言,隻得轉身走出牙帳。
目送著劉文靜離去後,始畢轉向身旁的史蜀胡悉:“不料李淵竟如此輕易稱臣於我。隻怕是徒有虛名之輩。”
史蜀胡悉微微一笑道:“可汗此言差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此李淵所以可怕也!”
始畢一愕,道:“依你之見,我們不可資助李淵入關了?”
“非也。今對李淵,有二計可行。其一,可汗可應允李淵之請,聽憑其入關,待其進至中途,發兵取太原。使其進則前有強敵,退則巢穴已失。軍心必亂,可不戰而滅之。其二,則聽憑其進取關中。如此,李淵需與薛舉一決雌雄,我等即可靜觀二虎相爭。屆時二人必皆有求於我,可汗可坐收其貢獻之利。待其久戰力疲,可汗可乘勢出兵破之,一舉入主中原,建不世之功。”
始畢大喜道:“大軍師真乃神機妙算!依我之見,後計最妙。”
史蜀胡悉道:“我也正是此意!”
阿史德賀魯在一旁插嘴:“若行此計,不出十年,中原便是我汗國天下了。”
阿史德烏沒啜也道:“到那時,我等也到中原的花花世界過一過神仙般的日子。”
說罷,眾酋長忍不住發出一陣瘋狂的笑聲。
卻說李建成與柴紹會合,一路趕往太原,這一日,一行人來到霍邑境內。時近中午,五月的天空,烈日高照,曬得行人各個大汗淋漓。行走多時的建成一行更覺饑渴困乏,李元吉首先道:“大哥,走了多時,甚是饑乏。且尋家酒店歇息了再走。”
建成道:“也好!”
隻是尋覓多時,卻哪裏有酒店,隻得沿途又行走了十幾裏,方才見到一家小酒店。若在平時,建成等自然不屑於光顧此等小店,但當此逃路之時,眾人也顧不得許多,徑直走進小酒店。但見店內稀稀拉拉擺著七八張桌幾,卻空蕩無人。眾人進得店來,便將幾張座位占住,王長諧大聲道:“店家,快取些酒肉來吃!再備辦些幹糧酒食,帶著路上吃用。”
隻見店主人早已迎上前來,一疊聲道:“好好好,飯菜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這時,忽見一位大漢帶著一個伴當信步走了進來,環視店內後,便徑直奔建成走來。柴紹等見狀,不禁暗自將手伸向腰間兵刃。那店主不知何故,對大漢道:“客官,這裏座位已被這幾位爺坐了,客官要吃酒,小的為客官另收拾出一桌幾如何?”
卻見那大漢道:“我在此巧遇故人,欲求一敘。你可下去!”
店主聞言,隻得下去。那大漢待店主離開,便轉向建成低聲道:“這位公子可是唐國公府上李大郎嗎?”
眾人聞言,不由得臉色大變,柴紹、王長諧更是立時站起身來。建成先是臉色一變,隨即又鎮靜下來,道:“是又如何?”
卻見那人哈哈大笑著轉向王長諧道:“王兄別來無恙!”
王長諧定睛看時,不覺兩眼一亮,道:“原來是李……兄。”原來此人正是石門山大寨主李仲文。王長諧剛要喊他李寨主,忽覺不妥,故而改稱李兄。說著,又悄聲向建成等眾人介紹了李仲文。建成等這才放下心來,又問道:“李兄緣何到此?”
李仲文道:“在下受二公子所托,特來保護大公子等。隻因未能謀麵,故一路尋訪到此。”
原來,李世民在派人到河東、長安招兄弟姐妹逃往太原後,又唯恐建成、柴紹等在路上被官府緝拿,遭遇不測。故此又派人趕往石門山、黑石嶺等處,讓李仲文、劉蘭成派人在路上打探消息,務必確保建成等安全到達太原。
建成聞言,不覺內心感動,又忍不住看了看李元吉,心中道:“若是四郎有二郎之心,五郎等此時已與我等同到此地了。”
不覺心中感慨。這時,卻見李元吉道:“既如此,我等無需冒險趕往太原,隻需同往山寨暫住,待父親率軍到此,再相會不遲。”
卻見李仲文遲疑片刻道:“各位公子若能屈身山寨,在下實是求之不得。但二公子信中講,留守大人在太原舉事,急需幫手,還望幾位公子爺速到太原相會。”
建成道:“既如此,事不宜遲,我等當加速前行,切莫誤了父親大事。”
李仲文卻又道:“大公子莫急,我已派人到各處探得消息,霍邑守將宋老生已派出兵馬堵住通往太原的各處去路。其中的山路雖人馬最少,但地勢險要,又易守難攻,且為首者為猛將鄭文通。公子若走此路,必被其所擒。他路則兵馬甚多,亦難以通過。唯山路南側有一小徑,平時隻有山中人采藥狩獵方走此路,常人莫知。大公子可由此繞行,在下可派人到前麵迎接公子。”
建成聞言,忙拜道:“若非李兄到此,小弟險些遭其毒手。相救之恩,容小弟日後報答。”
李仲文對伴當道:“既如此,你可去告知劉寨主,讓他早做準備。”又轉向建成道:“在下親自為公子向導。”
建成道:“如此,就多謝李兄了!”
當日,眾人又趕了一段路程,便在山腳下一家旅店住下。次日一早,李建成便將坐騎留給眾家人,令他們繼續走大路,自己隻與元吉、柴紹、王長諧及四名家人隨著李仲文步行登山上路。行不到二裏路程,便轉向南側一條小徑。說是小徑,其實更不也算不上小徑,隻是荒草荊棘略微稀疏而已。眾人行走之間,不時會被荊棘掛破身子,惹得李元吉不時發出咒罵之聲。李仲文笑道:“五公子莫怒,此路雖是難走,總好過被官軍擒獲。”
李元吉方才不再作聲。眾人大約走了兩個多時辰,方才穿過叢林,重新迴到山間大路。李元吉來到路上後,一屁股坐在地上道:“可走出了這條鬼路,我是再也走不動了!”
李仲文卻道“此處並非歇息之地,堵截我等的官軍離此不遠。我等還需速速離開此地。”
李建成本來也打算歇息一會再趕路,見李仲文這樣講,隻得對李元吉道:“四郎,再忍耐一時,速速趕路!”
李元吉這才罵罵咧咧道:“這哪裏是趕路,簡直是催命啊!”
李建成聞言,瞥了一眼李仲文,又對李元吉道:“休得多言。快快起身趕路。”
眾人行不到二裏路時,卻見迎麵來了一支人馬,雖不過百十來人,卻各個盔甲鮮明,打著官軍旗幟。眾人見狀,不覺各自吃驚。李仲文搶先道:“不好!為首那人便是鄭文通。”
此時這夥人離建成等人距離尚遠,根本看不清他們的麵容,李仲文如何便認出了鄭文通。原來,這鄭文通所使用的兵器與他人不同。他人所用兵器,一般若非一件長兵器,便是兩件短兵器。可鄭文通所用兵器卻是兩杆鐵棍,各長約有一丈,重三十一斤。故此李仲文一眼便認了出來。李仲文又道:“這廝甚是厲害。不如我等一同殺將過去,柴公子與在下纏住這廝,大公子、五公子與王兄殺散其餘將士,我等便乘機撤走。那邊自會有人接應我等。”
李建成道:“如此甚好!”
說罷,眾人呐一聲喊,便一齊衝向官軍。李柴二人首先衝上去一左一右夾擊鄭文通。建成等人便殺向其餘將士。原來,這李仲文隻知自己並非鄭文通敵手,又以為建成等不過是貴族家的公子哥,隻會些花拳繡腿,擋不住大敵,故而合眾人之力,未必殺得過鄭文通等人,故而隻求脫身便好。卻不知這李建成與柴紹均是武藝高強,就連尚未成年的李元吉,也非常人可比。故此,雖然此時建成等因未騎戰馬而威勢大減,且長途奔波身體困乏,但一旦廝殺起來,卻也各個虎虎生威。柴紹與他二人合戰鄭文通,竟然尚有餘力。這鄭文通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被二人死死纏住,脫身不得。而建成等數人更如虎入狼群,霎時便殺散了眾官軍。然而,正當建成等準備撤離之際,去見後麵響起一陣呐喊之聲。又有近千人的隊伍殺了過來。原來建成等本已繞過了官軍駐紮地,鄭文通等隻是出寨巡查的遊哨。在眾人交鋒之際,官軍主力聽到這裏喊殺之聲,故而趕來應援。鄭文通等一見援軍已到,士氣大振,又死死地將建成等拖住不放。不料恰在此時,又聽得前麵又想起喊殺之聲。李元吉大驚失色道:“我等休矣!”
不知建成等生死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在突厥邊境通往太原的大路上,一直突厥鐵騎疾馳而行。為首一人,四十上下年紀,一身金盔金甲,外罩一件團花錦戰袍,打扮有似漢人。上中等身材,體格魁鍵,麵色黧黑,闊口鷹鼻,相貌陰鷙狠厲,讓人望而生畏。此人正是始畢可汗的三弟莫賀咄設。這莫賀咄設名咄苾,也是一位著名突厥武士。他手使一杆金背砍山刀,重六十餘斤,有萬夫不當之勇。曾隨父親啟民、哥哥始畢兩代可汗東征西殺,立下赫赫戰功,因而在突厥八大殺神中排名第四。此番突厥南侵,始畢特派他為統帥,統兵五萬,直取太原。在咄苾兩邊,有兩位大酋長,左邊一位,年齡與咄苾相仿,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手中一杆馬矟,胯下一匹西域純色黑馬,體高腿健,聲若龍吟,更使得其主人威風凜凜。此人正是突厥八大殺神中排名第五、突厥四葉護之一的阿史德烏沒啜。右邊一人四十四五年紀,身高接近九尺,體格健壯,麵貌忠厚,手中一杆大刀重有五六十斤,乃是八大殺神中排名末位的蘇尼失。在咄苾身後,還緊隨著一位青年小將,年紀在二十七八左右,身高近於八尺,雖是突厥人打扮,卻是漢人容貌,麵色白皙,長眉細目,清秀而不失威嚴。胯下一匹雪白戰馬,手提一杆方天畫戟,重約六十餘斤。此人正是突厥軍中後起之秀趙德言。
原來這趙德言本是雁門郡一家富戶,自幼學成一身文武才藝,本待獻於帝王家博得一官半職。恰逢“雁門之圍”,趙德言便主動加入本地鄉勇到雁門勤王。卻不料他前腳剛走,雁門隋軍卻到他家鄉征收糧草供雁門勤王軍使用。趙父覺得自家孩兒已到雁門勤王,朝廷便不該再來征索糧草,便與前來征糧的官軍爭執起來。說來也是趙父性格倔強,反應有些過激,終於惹惱了官軍。那征糧軍官一怒之下,竟以抗拒征糧,貽誤戰機,危及聖駕為名,殺了趙德言全家。待突厥退去後,趙德言迴到家中,從鄉親口中得知詳情後,便埋葬了家人,在墳前大哭一場,並發誓要報此血海深仇。於是投身北地,得遇咄苾。初時不過是一家奴而已,可隨著時間推移,趙德言的文才武藝在戰爭中逐漸突顯出來,因而得到了咄苾的賞識和器重,不僅重獲自由身,而且逐漸成為咄苾的心腹而被提拔為咄苾親衛軍的首領。這支軍隊雖然不過五百人,但卻都是軍中百裏挑一的勇士,更是隨咄苾衝鋒陷陣的敢死隊,所以在軍中地位極高。其首領的級別至少不低於指揮五千人的中高級酋長,如果考慮到其與咄苾關係的密切度,其在軍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甚至有時會高過一些高級酋長。
大軍正行進間,趙德言催馬疾行幾步,來到咄苾身邊道:“此地離太原已不足五十裏。李淵父子非尋常之輩,設主不可輕敵,是否讓奴才率一支遊哨前行,也好打探敵情。”
咄苾尚未開口,阿史德烏沒啜已先道:“德言所言極是。隻是德言不可離特勒左右,不如讓小酋前往?”
原來按照突厥人習慣稱唿,同僚和下屬一般應依照官職尊稱咄苾為莫賀咄設。但這趙德言曾是咄苾家奴,此時又是咄苾本部將領,故稱之為設主。而阿史德烏沒啜與啟民可汗東征西殺之際,咄苾還隻是一位年輕特勒,故此他更習慣稱咄苾為特勒。
咄苾也覺得二人所言有理,便道:“如此,就令葉護率本部二千人前往吧!”
阿史德烏沒啜得令,便在本部選出二千騎率先前行。大約行了十幾裏路程,忽見前麵塵土飛揚,一支約有五百人的騎兵打著隋朝旗幟飛馳而來,為首兩員大將,左首一位銀盔銀甲,身高八尺有餘,是一杆三尺托天叉,重有三十斤,殺氣騰騰,正是正是留守府司兵田德平。此人在李淵到太原之前,與趙毅合稱太原二虎,乃軍中魂膽。右首一位身高也在八尺左右,虎背熊豔,使一杆三尖兩刃刀,乃是李淵從河東帶來的將領王康達。此人久隨李淵征戰四方,有萬夫不當之勇。兩軍相遇,阿史德烏沒啜也不上前問話,隻是一挺手中馬矟,直取二員隋將。田德平催馬先來應戰。其實,田、王二將本已得了李世民將令,讓他們不必與突厥戀戰,隻要誘使敵軍兵臨太原即可。所以這田德平本想與敵將交戰數合,便假敗脫離戰團。卻不料二人剛一交手,田德平便感到大事不妙,有心敗走,卻被那阿史德烏沒啜一杆馬矟神出鬼沒,死死纏住。隻四五個迴合,田德平便險象環生,隋陣中王康達見勢頭不對,忙催馬前來助陣。阿史德烏沒啜力敵二將,全然不懼,雙方大戰三五十合,阿史德烏沒啜手起一矟,正中田德平肩窩,王康達忙死命敵住,田德平便迴馬逃歸本陣,剩下王康達獨戰阿史德烏沒啜。可憐這王康達如何是阿史德烏沒啜對手,戰不三合,被阿史德烏沒啜一矟挑於馬下,複一矟刺中心窩,登時命喪沙場。
阿史德烏沒啜連敗二將,順勢將手中矟一招,二千突厥騎兵頓時發出一陣狼嚎般瘮人心膽的呐喊,中軍直衝向隋軍,兩翼則向隋軍迂迴包抄,顯然是要將隋軍包圍殲滅。然而,此時的太原隋軍不愧是李世民一手訓練出來精銳之師。麵對前有強敵,軍無主將的危機狀況,這支隋軍竟然沒有驚慌潰敗,而是兩翼自動向左右延伸同時向包抄而來的敵軍連連射出箭矢。隨後前後組成兩部分,交替行動,邊戰邊撤。一時之間,突厥竟無法將其包圍。然而,雙方畢竟眾寡懸殊,而且突厥人的戰馬要比隋軍的戰馬速度更快。所以,在追出十裏左右時,突厥軍隊已形成了對隋軍的包圍之勢。恰在此時,從太原方麵又有一團塵霧疾速滾來。阿史德烏沒啜舉目望去,隻見又有一支五百騎左右的隋軍騎兵直奔而來。為首一人濃眉虎目,器宇不凡,胯下一匹白馬,手中一杆長槍,正是大將劉世讓。田德平等一見劉世讓,便奔過去與其合兵一處。劉世讓見田德平傷勢嚴重,便令人護著他與本部兵馬先走,自己率兵與追兵對陣。
那邊阿史德烏沒啜一見又有隋兵殺到,也不多言,隻管率軍直衝過去,卻被隋兵一陣箭雨射來,隻得停止追擊,穩住陣勢。卻見劉世讓縱馬出陣,高聲喝道:“番狗聽著,我家留守正要率軍掃平突厥,你等反來送死……”
話音未落,阿史德烏沒啜一馬早到,挺矟便向他刺來。劉世讓隻得擺槍應戰。二人戰了二三十合,劉世讓忽然連刺三槍,逼退阿史德烏沒啜,轉身便走。阿史德烏沒啜揮軍便追。世讓率軍又是且戰且退。眼見得距太原城不到十裏遠,突厥又追及隋軍並對其形成合圍。卻見南方煙塵大作,又有一支隋軍騎兵殺到,為首一人正是大將段德操。這段德操眼見劉世讓被圍,縱馬舞狼牙棒直闖敵陣,見劉世讓正與阿史德烏沒啜鏖戰,急加入戰團。此時,阿史德烏沒啜與劉世讓大戰了七八十合,眼見得已占上風,卻不料段德操一馬殺到。阿史德烏沒啜雖勇,卻如何抵得住兩員虎將?又戰了三十餘合,撥馬便退。劉段二將也不追趕,各擺兵刃率軍殺出重圍。阿史德烏沒啜正要揮軍追趕,卻忽見南麵又有兩隻騎兵殺到。西側為首的正是劉弘基,舞刀直衝過來。東側為首的正是長孫順德,口中高喊:“番狗納命來!”舞雙鞭殺將過來。此時,突厥已是久戰力疲,見又有隋軍殺到,忙下令撤退。劉世讓等卻待追殺。卻見北方塵頭大起。原來是咄苾率主力殺到。劉世讓等隻得率軍撤迴。這邊咄苾便組織軍隊追隨而來。轉眼之間,隋軍已到城下。隻見太原城四門大開,劉世讓等紛紛湧入城中。突厥也隨後追來。卻見城中並無關閉城門的跡象。劉世讓等進入城中後,也很快便銷聲匿跡,城中鴉雀無聲,靜得讓人心內發毛。咄苾心中疑惑,一邊急令人退後列陣。一邊向城上叫罵。卻見城頭並無一人,城門依舊大開。咄苾益發驚疑不定,忍不住對眾將道:“李世民詭計多端,今我大軍到此,城中全無動靜,實屬反常。隻怕城內必有埋伏。我等且退,以觀動靜。”
阿史德烏沒啜道:“料他隋軍不過怯懦之輩,縱有詭計,我何懼哉!”
趙德言也道:“莫非李世民故弄玄虛,欲以空城計退我大軍。”
咄苾道:“李淵父子非比尋常之輩。斷不會不戰而退,不可不防。”
趙德言道:“設主英明。以奴才之計,不如……”便對咄苾附耳講了一番。咄苾連連點頭。於是,趙德言便率一千騎兵直衝向城門,阿史德烏沒啜也率本部數千人緊隨其後跟進。咄苾則指揮全軍向四門湧去,看情勢顯然要大舉攻城。可是眼見得趙德言軍已到達吊橋頭,城中卻依舊毫無動靜。恰在此時,咄苾令人吹起號角。突厥大軍沒有攻城,反而紛紛撤下。然後開始後退。此時,突厥漸漸後退,似有撤軍之意。眼見得突厥與城漸行漸遠,城中卻忽然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一支軍隊從城中殺出。為首一人,銀盔銀甲,胯下一丈雪,手中寶雕弓,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正是小霸王李世民。隻見他身邊左有竇琮,右有劉弘基,身後隨著五百鐵騎,飛奔出城。原來李世民自知太原隋軍與突厥眾寡懸殊,故此假意擺出要誘使隋軍來攻,並在城內伏擊敵軍之勢。方才見到趙德言等所為,世民料知對手是要以此觀察城內虛實。故此在趙德言兵臨城門時,卻堅守不動,以示無懼。待突厥撤軍時,反而殺出,以示隋軍本有決戰之心。可以說,在這場心理戰中,李世民又擊敗了趙德言。突厥人一見世民殺出,以為隋軍真的意在決戰,不覺心中驚慌。趙德言正在壓陣撤軍,一見世民率軍殺出,忙迴轉身來,準備上前搭話。卻不防一丈雪馳騁如飛,轉眼已到箭矢射程之內。李世民手起一箭,直奔趙德言心窩。趙德言萬沒料到世民出手如此之快,躲閃不及,被一箭射中肩窩,登時翻身落馬。箭矢方到,世民便連人帶馬撞將過來,手起處早有三五位酋長被挑落馬下。餘者忙搶上前去,救下趙德言。世民見狀,料知趙德言必是重要人物,便高喊一聲:“留下人來!”
催馬便要上前搶奪。阿史德烏沒啜見狀,忙上前敵住世民,其他人便將趙德言搶迴本陣。若說這阿史德烏沒啜,原本武藝隻是略低於世民而已,但此時一來他已與劉世讓等大戰多時,氣力已衰;二來眼見隋軍突然殺出,情勢難料,更兼李世民氣勢如虎,不覺有些膽怯起來。故此二人隻戰了十幾個迴合,阿史德烏沒啜便無心戀戰,虛晃一矟,撥馬便逃。這突厥將士原本便懼怕世民威名,視之如同閻王一般,而阿史德烏沒啜又本是突厥魂膽,此時眾人見他一逃,登時軍心崩潰,敗退下來。世民等正待隨後追殺,卻聽得城上一陣鳴金之聲。世民隻好率眾人撤迴城內。咄苾這才慢慢收攏人馬,在離太原二十裏處下寨。
卻說李世民率軍迴到城中,對父親抱怨道:“何不待我多殺些番狗再鳴金收兵?”
其實,此時太原城內雖有新招募的十萬新兵,但他們尚未經過訓練,此時李世民要是真的與突厥廝殺起來,還得靠那一二萬老兵。因此,此時還不宜與突厥展開決戰。這一點,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但方才如果乘亂衝殺一陣,殺他千把突厥武士,然後再脫身迴城倒也不難。故此李世民才責怪城中過早鳴金收兵。李淵聞言,隻是笑而不言。倒是劉文靜開口道:“多殺突厥,恐結怨太深,日後不好相見。”
世民聞言,呶了呶嘴,最終卻未發話。他心裏明白,父親與劉文靜一直都在想方設法結好突厥人。對此,他一直心存芥蒂,但卻從未表示反對。因為從感情上講,他對突厥人心存敵意,是堅決不想與之勾結的。但從理智上他卻明白,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心裏知道,其實李淵也不想與突厥人走得太近,甚至也並不真打算讓突厥人出力幫助自己。但太原舉義之後,他們父子二人肯定會離開太原進軍關中。如此一來,太原空虛,如果不暫時與突厥結成某種聯盟關係,突厥便一定會支持劉武周來攻打太原,而在李淵與李世民率主力離開時,太原是絕對無法抵禦突厥與劉武周的聯合進攻的。如此一來,本軍就難免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除非他們全盤接受李端的策略,幹脆破釜沉舟,進取關中。但這絕不是李淵的選項,即使是李世民也不願行此險招。所以,雖然滿心不願,但李世民卻始終未明言反對與突厥人結盟之計。因此,在劉文靜講完話後,李世民便隻好沉默不語了。
在解除了眼前危機後,李淵馬上做出兩項決定:一是立即派人到河東和長安招李建成等各處子女至太原。一是派劉文靜與突厥談判。當日,李淵與世民、劉文靜、裴寂四人密議至深夜。次日,劉文靜便帶著一行十餘人到突厥軍中去見咄苾。
劉文靜來到突厥大營時,咄苾正與眾酋長商議去留之計。蘇尼失等眾人建議從速撤軍,隻有阿史德烏沒啜和負了傷的趙德言主張暫時留下觀察一下形勢,再做定奪。恰在這時,有人來報:“太原派使者劉文靜前來求見酋長。”
咄苾用目光環視群酋,然後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隻見劉文靜從帳外從容而至。見到咄苾等眾人,便拱手拜道:“太原使者劉文靜拜見莫賀咄設及各位酋長!”
隻見咄苾傲慢地仰在座椅上,斜著眼睛問道:“劉大使無故到此,所為何事?”
劉文靜略一拱手道:“特來問候莫賀咄設,並問明大酋長駕臨太原,意欲一戰還是前來重申和好?”
咄苾聞言,心內暗笑:這漢人講話,著實虛偽。我率大軍到此,不是來求戰,還是來燒香拜佛嗎?看來阿史德烏沒啜與趙德言所慮不無道理。李淵是真的不敢與我決戰啊!於是他氣焰愈發囂張,帶著鼻音哼道:“戰又如何?和又如何?”
劉文靜正色道:“欲戰,則我城中自有十萬雄兵以迎;欲和,則我自有美酒玉帛相待。”
這時,站在一旁的阿史德烏沒啜忽然厲聲道:“爾等既然有意求和,我大軍到此,李淵何不出城遠迎,反出兵來襲我陣,殺我將士,傷我大將,是何道理!”
劉文靜聞言,從容道:“莫賀咄設率大軍兵臨城下,未派一介之使來見我留守大人,是戰是和,來意未明。我軍豈可坐以待斃!戰場之上,刀槍無眼,偶有傷亡之人,雖為憾事,然亦屬在所難免。”說著,他又將目光轉向阿史德烏沒啜,“至於酋長所言求和,似有不妥。我太原城中雄兵十萬,李留守足智多謀,二公子善戰無敵,何懼一戰?何求之有?李留守所以派在下前來,一則貴國與我太原本有合約,李留守不願背信毀盟。二則兩國交兵,死傷必重。李留守心存仁愛,不願見到田野喋血,百姓塗炭。故遣在下來此問明大酋長來意。”
這時蘇尼失又在一旁問道:“若是我等欲議和,不知你們李留守怎麽個和法?”
劉文靜道:“自雁門之圍以來,貴軍與我太原,戰戰和和,習以為常,終無定策。今李留守欲令在下隨莫賀咄設前往汗庭,麵見大可汗,簽訂長久和議,令兩國百姓永享太平。不知眾酋長意下如何?”
眾酋長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自雁門之圍以來,突厥與隋朝所謂議和,不過是突厥酋長和當地守將歃血為盟,簽訂臨時合約,然後勒索些財帛迴國。而此次劉文靜卻要到汗庭與可汗麵談,隻怕是另有重大隱情,而不是像他們料想的那樣無力與突厥一戰。可是,既然李淵主動派人來議和,必然是有所求,何不嚐試著敲他一竹杠!於是,咄苾依舊帶著三分傲慢道:“議和未嚐不可,欲見大可汗也好商量。隻是李留守應拿出幾分誠意才是。”
說著,他突然打住話頭,將目光盯住劉文靜。劉文靜老於世故,自然立刻領會了他的意圖,便道:“在下此來,帶來李留守贈予大酋長的絹帛萬匹,還望大酋長笑納。”
咄苾聞言,臉上立刻露出三分笑意,便道:“一切好辦!一切好辦!”
河東郡通往太原的山間小道上,十來名家人模樣的壯漢在馬上簇擁著一位十四五歲的獵裝公子正緩緩而行,這少年身形雖未長成,卻十分健壯,一張方臉兒,相貌有些像李世民,隻是比李世民多了幾分狠戾。胯下一匹棗紅馬,手中挽著弓箭,稚氣中透著威風,此人正是李淵的四公子李元吉。此時,他與眾家人正一麵前行,一麵不住地迴頭張望。又走出五六裏路後,隻見後麵有十幾騎飛馳而至。走在最前麵的兩個人中有一人竟是唐國公府中的賓客王長諧,而略微領先他半個身位的是一位二十六七歲的青年公子,生得身高八尺,長眉鳳目,鼻隆口正,相貌堂堂。胯下一匹火炭似的西域寶馬,背後弓囊箭袋,手中一杆長槍,正是李淵的大公子李建成。原來李建成兄弟三人,建成的相貌酷似父親,而世民、元吉的容貌更似母親。
李建成飛馬來到李元吉麵前,掃視了兩圈,驚愕道:“智雲等何在?”
隻見李元吉道:“近日以來,屈突通老兒對我等監視頗嚴,若帶人太多,隻恐老賊引起猜疑,我等定難脫身。智雲等年紀尚幼,縱然被朝廷捕拿,亦不至於有性命之憂。”
李建成聞言,神色大變:“四弟,你害殺哥哥了!”
原來,數日之前,李建成便已接到父親的口信,令其帶領家眷速速趕往太原。建成明知父親要在太原造反,唯恐舉家同行,會引起河東守將屈突通猜疑,便假意相邀幾位城中貴族公子進山打獵,暗中卻讓李元吉帶著幾位兄弟借口出遊出城逃難。然後在此會合,一同趕往太原。卻不料李元吉唯恐拖累了自己,幹脆將眾兄弟留在府中,自己聲稱去尋找大哥一同打獵,便逃出城來。此時建成聞聽元吉之言,不僅大驚失色。略微遲疑片刻,道:“你等先行,我迴到城中接出幾位兄弟。”
說著,勒馬便要迴返。元吉卻道:“大哥此時迴去,必定兇多吉少。隻怕救不了幾位弟弟,卻送了自己性命。”
建成聞言,對著李元吉怒目而視,卻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這時,王長諧也道:“四郎所言有理,大郎萬萬不可迴城。”
李建成厲聲道:“難道眼看著幾位兄弟身陷虎口不成。”
王長諧道:“大郎可率眾人先行,同時派人到城中探聽虛實。若無異狀,即可將幾位小公子接出。”
話音未落,隻見一位麵目忠厚的壯漢道:“奴才願往。”
建成看時,卻是家人錢七隴。這錢七隴,乃是錢九隴的哥哥,也是唐國公府中最得力的家人之一。李建成沉思了好一陣,方才道:“也隻好如此了!七隴,智雲等人的性命就交給你了。可接他們出城即接,如有異狀,你切不可勉強,可速速迴來與我等相會。”
錢七隴聞言,不覺眼圈微紅:“大郎請放心,奴才雖肝腦塗地,必救幾位小郎君出城。”
於是,李建成令錢七隴帶上十名家人趕迴長安。望著錢七隴遠去的背影的,李建成不由得眼噙淚水,直到他們消失在視野之中,方才迴身上馬與眾人離去。
這錢七隴迴到長安後,發現國公府已被官軍包圍。但他卻不肯返迴與李建成相會,而是直接迴到了國公府,最終與五郎智雲一同被朝廷斬首。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李建成等一路之上,唯恐被朝廷捕拿,專選山間小路而行。數日之內,竟兩次遭遇抓捕他們的官軍,所幸人馬不多,均被他們殺散。這時,王長諧獻計道:“我等一路之上,難免有官軍追捕。所幸所遇官軍不多,被我等殺散。倘遇官軍大隊人馬,隻怕難以應付。如今河東賊盜遍地,皆聽命於石門山寨主李仲文。李仲文已歸附二郎,我等何不且擇一山寨暫且存身,待國公與二郎到此,再與眾人出迎?”
李元吉聞言大喜:“此計大妙!”
建成遲疑片刻,正待發言,忽見身後有一片塵團揚起,七八個人打馬疾馳而來。李元吉變色道:“莫非是官軍追來了?”
“你是李氏子孫,將門之後,遇事當冷靜才是。”李建成瞪了李元吉一眼道。由於李元吉撇下了智雲等人,建成對他心中充滿了不滿。“且來者不過十幾騎而已,何必如此驚慌?”
元吉道“隻怕隨後還有大軍趕來!”
建成又冷冷看了他一眼,轉向王長諧道:“你保護四郎等先行,我來斷後。”
王長諧道:“可讓四郎與眾人先行,我與大郎一同斷後。”
元吉見狀,一來臉麵上有些掛不住,二來也怕建成與王長諧都不在身邊,自己也不知如何應付這一路之上的莫測之事,所以故作姿態道:“我與你等一同禦敵。”
說話之間,隻見身後人眾已經來到近前,建成與王長諧急調轉馬頭,迎上前去。卻見對麵一人,一身銀盔銀甲,麵如冠玉,手提一杆方天戟,縱馬上前道:“何人攔路?”
建成尚未答話,王長諧卻道:“這人怎麽有些像咱家三姑爺?”
話音未落,卻見那人忽然扔掉畫戟,翻身下馬,走向建成。建成看時,果然是柴紹,便也連忙翻身下馬與柴紹相見。二人危難時相遇,不禁相互擁抱在一起。過了好一陣,方才分開。建成忽道:“陽兒何在?”
柴紹連連搖頭歎息道:“此事說來慚愧!”
原來,李世民在派人通知各地親人逃往太原時,因長安路遠,且地處隋朝統治中心,故而最先派人到柴紹處。柴紹得知嶽父要在太原造反,料知此時必定牽連自己,故此與陽兒商議道:“我夫妻同行,隻恐引起朝廷猜疑,難以逃脫。不如你先借口出城,過幾日我再找機會離去。”
可陽兒卻道:“妾身乃女流,不易為人注意。你且先借口出城。我可尋找機會,乘人不備,再出城趕上你。”
柴紹道:“這如何使得!朝廷一旦得知消息,必對我家下毒手。你一個婦人,如何應付。還是你先出城,我自有道理。”
陽兒笑道:“妾身乃將門虎女,豈可與等閑婦人相比。若是比試起來,隻怕你不是對手。且我身邊還有三寶相助。三寶常隨二郎身邊,與本地豪俠多有交往。你走後,妾身即悄悄投往鄠縣別墅,然後令三寶招聚眾豪俠,保據山林。隻需堅持數月,父親與二郎必率軍殺至關中。那時朝廷自顧不暇,安能再為難於妾身?”
柴紹道:“我好歹也是一丈夫,危難之際,拋妻棄家,自顧性命,有何麵目再見嶽父與二郎!”
陽兒道:“你若不從我計,我二人便同留城中等死。妾身絕不離你先行!”
這柴紹雖不乏膽識,但卻一向凡事由妻子做主。此時拗不過陽兒,隻得扮作客商逃出長安,直奔太原。由於柴紹比建成先得到消息,且次日便離開長安,而建成得知消息後又耽誤了數日,故此柴紹才得以趕上建成。建成得知陽兒留在了長安,擔心她必定兇多吉少,不禁心生傷感,但也沒有多言。倒是李元吉一再抱怨柴紹,不該將姐姐留下自己逃出城來。柴紹隻是一臉羞愧,一言不發。李建成見狀,忙岔開話頭道:“陽兒做事,一向自有主張。料想她必能逢兇化吉。我等且先考慮如何去就。”
說著,便將王長諧之計對柴紹講了。柴紹沉思一陣道:“此計不妥。”
李元吉立即不滿道:“有何不妥。”
柴紹道:“我一路之上,見各地均張貼榜文緝拿我等,官賞甚是優厚。各處山賊所以嘯聚山林,求活命耳!見此獎賞,未必不動心。我等若投往山寨,隻怕此輩會將我等執送官府,以立功求賞。今天下已亂,各地官軍未必敢派出大隊軍馬捕捉我等,小股官軍,自非我等對手。何必冒險將生死交付他人之手。”
建成聞言,連連點頭道:“賢弟言之有理!我等直奔太原。”
於是,建成等與柴紹合為一處,同往太原。
五月的陰山,草長鶯飛,羊馬遍野。陣陣微風吹過,傳來牧羊兒郎那蒼涼悠揚的歌聲。盛世汗國的百姓,用歌聲歌頌上蒼賜予他們陰山,賜予他們遼闊而肥沃的草場,賜予他們偉大的可汗始畢為他們開疆拓土,賜予他們勝利和榮耀,賜予他們富裕而歡樂的美好生活。
山路上,一群孩子從遠處吵吵鬧鬧地走來。這些孩子明顯被分成兩群,一群頭上都戴著羊角,顯然是代表著羊群;另一群人數較少,頭上卻戴著用青草編成的草圈,不知代表何物。最後麵幾名身材較健壯的孩子被幾位頭戴草圈的孩子馱著,為首一位,年紀不過十來歲,麵色微黑,容貌俊秀,手中拿著牧羊鞭一邊不斷地抽打著“羊群”,一邊洋洋自得地不知吆喝著什麽。被抽打的孩子麵露痛苦卻絲毫不敢有怨言地慢慢走著。這時,又從山坡下走來一行人馬。為首一位突厥武士的打扮,騎著一匹白馬,身形健壯,英姿勃勃,正是阿史那社爾。旁邊一人,看上去雖不及社爾英武,卻也十分健壯,乃是始畢堂侄極失特勒。在社爾的另一邊,赫然竟是劉文靜。隻見他騎著一匹白馬,露出一副不卑不亢的神色緩緩而行。那孩子遠遠望見社爾,頓時麵露喜色,搖著手喊道:“二哥!”
原來這孩子乃是始畢可汗三弟咄苾的長子疊羅施,他從小就知道這位二哥被稱為突厥神童。在比自己還小時就開始征戰沙場,為汗國立下汗馬功勞,因而一向視之為偶像。所以見他走來,便熱情地上前打招唿。
社爾對著孩子一臉溺愛道:“疊羅施,在做什麽?”
疊羅施一臉崇拜地望著社爾道:“在玩!”
社爾未及再發話,一旁的極失特勒卻搶先道:“疊羅施,這戴羊角的孩子是在扮羊吧,這些帶草圈的是在扮什麽?”
“馬。”
“都是哪來的孩子?”
“這扮馬的都是突厥人,扮羊的都是漢人。”
“為何要如此?”
“因為突厥人勇敢、強壯,漢人老實聽話。”
疊羅施沒有說謊,這些扮羊的都是突厥人在戰爭中擄來的漢族奴隸和中原戰亂爆發後逃到突厥的貧民的孩子,這些扮馬的都是突厥奴隸,而騎在“馬”上的幾個顯得健壯的孩子則都出自汗庭貴族之家。他們這隻是在一起做遊戲。其實,這種遊戲在汗庭很常見,這極失特勒不問也知道,他所以要明知故問,是因為別有用心。因此,當疊羅施講完話後,他便瞥了一眼劉文靜,意味深長地講道:“你說的有道理,漢人就該聽話,不聽話就不會有好下場。嘿嘿……”
說著,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劉文靜。隻見一縷怒意從劉文靜臉上掠過,但隻是一掠而過而已。其實,經常與突厥人打交道的劉文靜是懂突厥語的,剛才的對話,他聽得清清楚楚。他的心在滴血,但他知道,現在是他們有求於突厥人,而非自己發怒爭辯的時候。因此,他隻能故意裝出一副平靜的模樣。而這一切,都被極失特勒看在眼裏,在他的臉上不禁泛起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狡黠的笑意。
眾人從孩子們的身邊走過,當雙方相距已遠時,忽聽身後傳來疊羅施的喊聲:“二哥,長大了我要做你!”
社爾聞言,不覺迴頭莞爾一笑。極失特勒也不無諂媚地對社爾笑道:“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一行人來到牙帳後,始畢很快便令人將劉文靜傳至牙帳。劉文靜與始畢及眾酋長依禮相見後。始畢便不再囉嗦,開門見山地問道:“使者為何而來?”
劉文靜道:“臣今日到此,意欲代李留守與大可汗固盟結好,定萬世之和約。”
始畢故作驚異道:“兩國欲定和約,使者當來自江都,大使何以來自太原?”
“今隋鼎動搖,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李留守有心匡扶社稷,拯民於水火。又自知力有不逮,故欲求大可汗鼎力相助。”
“不知李留守有何打算?”
“今天下大亂,皆因奸邪當道,蒙蔽聖聰。故李留守欲率兵進取關中,迎皇上迴長安,清君側之奸賊,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隻見始畢連連搖頭道:“你們李留守雖心存忠義,但隋帝之為人,嫉賢妒能,薄情寡義。若李留守迎其迴長安,必先害李留守而後率兵擊我。我枉動兵馬,反受其禍,豈不遭天下人恥笑!若李留守肯自為天子,舉兵反隋,鏟除暴君,本可汗倒情願傾力相助。”
劉文靜一怔,道:“這個,臣卻難以自作主張。”
“既如此,你我無需在此坐而空談。你可速迴太原,告知李淵,若能答應我三件事,我便對他傾力相助。否則,我將率劉武周南下,直取太原,縛李淵於陰山。”
劉文靜聞言,從容道:“劉武周乃塚中枯骨,不久自亡,豈足以為大可汗之助。我太原雄兵十萬,李留守乃世之英雄,二公子英勇無敵,大可汗若兵臨太原,實非上策。臣為大可汗計,當助我李留守取關中,定天下,坐收和議之利,方是上策。”
始畢聞聽劉文靜之言,心中一動。其實,他所關心的怎會是李淵的成敗得失?他所以堅持要讓李淵公然反隋,就是要讓他再無退路,從而加速中原的動亂,以便自己在中原群雄中上下其手,從中獲利。此時見劉文靜雖然言語尚屬強硬,但其實卻是色厲內荏。尤其是他口中的所謂“和議之利”,分明是在暗示自己,李淵若得突厥相助,必定會對自己獻上財帛。
“劉大使勿在此逞口舌之利,隻管迴太原為我傳言,應諾我三件事,我便任其所求。否則,必以刀兵相見。”
“不知大可汗所言是那三件事?”
隻見始畢先伸出一隻手指道:“其一,李留守必自為天子,起兵反隋。”
說罷,他看了一眼劉文靜。然後又伸出第二隻手指:“其二,必向我稱臣,為我藩附。”見劉文靜並無強烈反對的表示,他又伸出第三隻手指,“其三,攻占長安後,每年需向我貢獻絹帛十萬匹。並在境上設互市,貿易之物,各聽人自便,官府不得幹預。”
“後兩事不足多議,隻是這頭一件事,臣實在不敢做主。還望大可汗再加考慮。”
始畢聞言不覺一怔,他本以為最難讓李淵答應的是稱臣一事。因為根據他的經驗,中原王朝最忌諱的就是對外稱臣。因此,已經盤踞隴西的薛舉雖多次到突厥請求聯合,卻執意不肯稱臣於突厥。而在始畢心目中,李淵應是一位遠超薛舉的蓋世英雄,絕不會輕易向自己稱臣。可萬沒料到,他竟如劉武周、竇建德等人一樣輕易地答應了這個條件。這讓他心中不由得對李淵產生了一種蔑視感。於是,他對劉文靜擺擺手手道:“你可暫迴太原,傳達我意。我與隋帝,勢不兩立。李淵若不應允此三事,你也不必再來此囉嗦了。”忽轉身喝道:“來人,送大使出帳!”
劉文靜聞言,隻得轉身走出牙帳。
目送著劉文靜離去後,始畢轉向身旁的史蜀胡悉:“不料李淵竟如此輕易稱臣於我。隻怕是徒有虛名之輩。”
史蜀胡悉微微一笑道:“可汗此言差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此李淵所以可怕也!”
始畢一愕,道:“依你之見,我們不可資助李淵入關了?”
“非也。今對李淵,有二計可行。其一,可汗可應允李淵之請,聽憑其入關,待其進至中途,發兵取太原。使其進則前有強敵,退則巢穴已失。軍心必亂,可不戰而滅之。其二,則聽憑其進取關中。如此,李淵需與薛舉一決雌雄,我等即可靜觀二虎相爭。屆時二人必皆有求於我,可汗可坐收其貢獻之利。待其久戰力疲,可汗可乘勢出兵破之,一舉入主中原,建不世之功。”
始畢大喜道:“大軍師真乃神機妙算!依我之見,後計最妙。”
史蜀胡悉道:“我也正是此意!”
阿史德賀魯在一旁插嘴:“若行此計,不出十年,中原便是我汗國天下了。”
阿史德烏沒啜也道:“到那時,我等也到中原的花花世界過一過神仙般的日子。”
說罷,眾酋長忍不住發出一陣瘋狂的笑聲。
卻說李建成與柴紹會合,一路趕往太原,這一日,一行人來到霍邑境內。時近中午,五月的天空,烈日高照,曬得行人各個大汗淋漓。行走多時的建成一行更覺饑渴困乏,李元吉首先道:“大哥,走了多時,甚是饑乏。且尋家酒店歇息了再走。”
建成道:“也好!”
隻是尋覓多時,卻哪裏有酒店,隻得沿途又行走了十幾裏,方才見到一家小酒店。若在平時,建成等自然不屑於光顧此等小店,但當此逃路之時,眾人也顧不得許多,徑直走進小酒店。但見店內稀稀拉拉擺著七八張桌幾,卻空蕩無人。眾人進得店來,便將幾張座位占住,王長諧大聲道:“店家,快取些酒肉來吃!再備辦些幹糧酒食,帶著路上吃用。”
隻見店主人早已迎上前來,一疊聲道:“好好好,飯菜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這時,忽見一位大漢帶著一個伴當信步走了進來,環視店內後,便徑直奔建成走來。柴紹等見狀,不禁暗自將手伸向腰間兵刃。那店主不知何故,對大漢道:“客官,這裏座位已被這幾位爺坐了,客官要吃酒,小的為客官另收拾出一桌幾如何?”
卻見那大漢道:“我在此巧遇故人,欲求一敘。你可下去!”
店主聞言,隻得下去。那大漢待店主離開,便轉向建成低聲道:“這位公子可是唐國公府上李大郎嗎?”
眾人聞言,不由得臉色大變,柴紹、王長諧更是立時站起身來。建成先是臉色一變,隨即又鎮靜下來,道:“是又如何?”
卻見那人哈哈大笑著轉向王長諧道:“王兄別來無恙!”
王長諧定睛看時,不覺兩眼一亮,道:“原來是李……兄。”原來此人正是石門山大寨主李仲文。王長諧剛要喊他李寨主,忽覺不妥,故而改稱李兄。說著,又悄聲向建成等眾人介紹了李仲文。建成等這才放下心來,又問道:“李兄緣何到此?”
李仲文道:“在下受二公子所托,特來保護大公子等。隻因未能謀麵,故一路尋訪到此。”
原來,李世民在派人到河東、長安招兄弟姐妹逃往太原後,又唯恐建成、柴紹等在路上被官府緝拿,遭遇不測。故此又派人趕往石門山、黑石嶺等處,讓李仲文、劉蘭成派人在路上打探消息,務必確保建成等安全到達太原。
建成聞言,不覺內心感動,又忍不住看了看李元吉,心中道:“若是四郎有二郎之心,五郎等此時已與我等同到此地了。”
不覺心中感慨。這時,卻見李元吉道:“既如此,我等無需冒險趕往太原,隻需同往山寨暫住,待父親率軍到此,再相會不遲。”
卻見李仲文遲疑片刻道:“各位公子若能屈身山寨,在下實是求之不得。但二公子信中講,留守大人在太原舉事,急需幫手,還望幾位公子爺速到太原相會。”
建成道:“既如此,事不宜遲,我等當加速前行,切莫誤了父親大事。”
李仲文卻又道:“大公子莫急,我已派人到各處探得消息,霍邑守將宋老生已派出兵馬堵住通往太原的各處去路。其中的山路雖人馬最少,但地勢險要,又易守難攻,且為首者為猛將鄭文通。公子若走此路,必被其所擒。他路則兵馬甚多,亦難以通過。唯山路南側有一小徑,平時隻有山中人采藥狩獵方走此路,常人莫知。大公子可由此繞行,在下可派人到前麵迎接公子。”
建成聞言,忙拜道:“若非李兄到此,小弟險些遭其毒手。相救之恩,容小弟日後報答。”
李仲文對伴當道:“既如此,你可去告知劉寨主,讓他早做準備。”又轉向建成道:“在下親自為公子向導。”
建成道:“如此,就多謝李兄了!”
當日,眾人又趕了一段路程,便在山腳下一家旅店住下。次日一早,李建成便將坐騎留給眾家人,令他們繼續走大路,自己隻與元吉、柴紹、王長諧及四名家人隨著李仲文步行登山上路。行不到二裏路程,便轉向南側一條小徑。說是小徑,其實更不也算不上小徑,隻是荒草荊棘略微稀疏而已。眾人行走之間,不時會被荊棘掛破身子,惹得李元吉不時發出咒罵之聲。李仲文笑道:“五公子莫怒,此路雖是難走,總好過被官軍擒獲。”
李元吉方才不再作聲。眾人大約走了兩個多時辰,方才穿過叢林,重新迴到山間大路。李元吉來到路上後,一屁股坐在地上道:“可走出了這條鬼路,我是再也走不動了!”
李仲文卻道“此處並非歇息之地,堵截我等的官軍離此不遠。我等還需速速離開此地。”
李建成本來也打算歇息一會再趕路,見李仲文這樣講,隻得對李元吉道:“四郎,再忍耐一時,速速趕路!”
李元吉這才罵罵咧咧道:“這哪裏是趕路,簡直是催命啊!”
李建成聞言,瞥了一眼李仲文,又對李元吉道:“休得多言。快快起身趕路。”
眾人行不到二裏路時,卻見迎麵來了一支人馬,雖不過百十來人,卻各個盔甲鮮明,打著官軍旗幟。眾人見狀,不覺各自吃驚。李仲文搶先道:“不好!為首那人便是鄭文通。”
此時這夥人離建成等人距離尚遠,根本看不清他們的麵容,李仲文如何便認出了鄭文通。原來,這鄭文通所使用的兵器與他人不同。他人所用兵器,一般若非一件長兵器,便是兩件短兵器。可鄭文通所用兵器卻是兩杆鐵棍,各長約有一丈,重三十一斤。故此李仲文一眼便認了出來。李仲文又道:“這廝甚是厲害。不如我等一同殺將過去,柴公子與在下纏住這廝,大公子、五公子與王兄殺散其餘將士,我等便乘機撤走。那邊自會有人接應我等。”
李建成道:“如此甚好!”
說罷,眾人呐一聲喊,便一齊衝向官軍。李柴二人首先衝上去一左一右夾擊鄭文通。建成等人便殺向其餘將士。原來,這李仲文隻知自己並非鄭文通敵手,又以為建成等不過是貴族家的公子哥,隻會些花拳繡腿,擋不住大敵,故而合眾人之力,未必殺得過鄭文通等人,故而隻求脫身便好。卻不知這李建成與柴紹均是武藝高強,就連尚未成年的李元吉,也非常人可比。故此,雖然此時建成等因未騎戰馬而威勢大減,且長途奔波身體困乏,但一旦廝殺起來,卻也各個虎虎生威。柴紹與他二人合戰鄭文通,竟然尚有餘力。這鄭文通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被二人死死纏住,脫身不得。而建成等數人更如虎入狼群,霎時便殺散了眾官軍。然而,正當建成等準備撤離之際,去見後麵響起一陣呐喊之聲。又有近千人的隊伍殺了過來。原來建成等本已繞過了官軍駐紮地,鄭文通等隻是出寨巡查的遊哨。在眾人交鋒之際,官軍主力聽到這裏喊殺之聲,故而趕來應援。鄭文通等一見援軍已到,士氣大振,又死死地將建成等拖住不放。不料恰在此時,又聽得前麵又想起喊殺之聲。李元吉大驚失色道:“我等休矣!”
不知建成等生死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