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前行五十步,路邊就有一塊小石碑,上麵鐫刻的數字就會順序增加。
從南陽郡的邊界開始,張何每看到一塊石碑,上麵的數字就會相應的增加,他這才明白過來,想必這些石碑的作用就是為這條公路的裏程計數。
這個發現讓張何心裏很別扭,他覺得一條路有必要浪費如此多的石材嗎?僅僅就是為了知道這條路的長度?簡直是多此一舉。
如果南陽把錢都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麽必然就有更多浪費的花銷。
張何依此推斷,南陽的火熱局麵也許隻是曇花一現,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不必要的花銷也許就會把南陽拖垮。
雖然遠方已經有了城市的輪廓,但張何並沒有打算直接進入南陽郡城,而是直奔鄉野,要解決相、鎮二州的農業問題,要向南陽看齊,首先還是了解。
有了前段時間實地踏查的經驗,這一次張何輕車熟路,直接策馬走進鄉間小路,查看鄉間的稻麥種植情況。
在張何看來,南陽能夠吸引佃農前來落戶,而且田稅也未拖欠,甚至糧食還很充足,想必也是三季稻。
相、鎮二州跟南陽的氣候差不多,都是四季如春,種上三季稻沒有問題,許多農戶為了不讓土地撂荒,都是盡量利用土地。
所以他猜想南陽就算不種三季稻,至少也要種兩季,現在是十月初,第二季稻收完之後,土地應該可以種些麥子之類的。
然而現實出乎張何的意料。
南陽的土地竟然真的撂荒了,什麽都沒種,野草已經茁壯的成長起來了。
看見撂荒的土地,張何的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了,南陽的農戶糧得多到什麽程度,才會把土地撂荒?
就這麽荒下去,南陽還能交得齊田稅?
蛙聲呱呱,風中傳來炊煙的味道。張何看見遠處有一個小村落,家家戶戶的煙囪都冒出炊煙,正是中午吃飯的時間。
張何摸了摸腰囊裏麵的碎銀子和銅錢,打算找一家幹淨的農戶,弄點吃的。
因為張何在軍中呆慣了,所以並不太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他挑了一家看起來幹淨整潔的人家,直說自己沒帶幹糧,走到這裏聞到炊飯的味道肚子餓了,願意拿錢換點吃的。
農戶很樸實,並不要錢,請他進了屋中。
張何把馬拴在門口,在院子裏洗了手,就隨農戶進屋。
農戶家裏五口人,除了開門的農夫之外,還有一對年輕夫妻,和兩個三四歲的小孩。
張何的目光落在一家人吃飯的桌上,桌上竟然有三四盤菜,一隻剛剛燉好的雞,兩盤素菜,還有一碗湯。
更重要的是飯,竟然不是雜豆飯,而是白米飯。
農家如果不是年節,或者重大事情,是不會這麽吃的。
張何剛剛在相州踏察民情迴來,對於農村再了解不過,隻有過年的時候,他們才會煮上一鍋白米飯,殺一隻雞。
如果非年非節的時候做出這麽隆重的飯菜,要麽就是遇到了重大的喜事慶賀,要麽就是有了不得的禍事,吃最後一頓好飯。
可是張何看了看這一家子,都是笑語盈盈,語氣輕鬆,不像禍事臨頭的樣子,同樣也不像乍臨喜事的樣子。
他就更加搞不懂了,於是連忙對農戶這一家人說道:“冒昧前來,多有打擾,看樣子你們家可能有喜事?或者有客人要招待吧?”
農夫笑著請張何在桌旁坐下,又添了一副碗筷。
“這位先生可是說對了,您不就是客人,借您吉言,希望有喜事吧。”
張何被他說愣了,農夫知道張何這些外鄉人看到農戶的飯菜驚訝,於是解釋道:“剛好前段時間稻子收成,難得迴家歇一歇,所以就殺了一隻雞,剛好客人今天來此,可不是正為客人準備的嗎?”
張何沒想到人家隻是難得迴家一次,所以殺雞改善一下。
吃飯的時候,張何特意問了他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位老哥,在下有一事不解,適在從田間小路行來,見到田地幾乎全都撂荒,是何原因?”
農夫嗬嗬笑道:“客人想必是遠道來此,對南陽不熟悉的緣故。”
“每年十月開始,直到明年二月,這段時間裏,是商貨貿易量最大的時候,天下各國的產品都會在這段時間向南陽集中,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
聽到這裏張何有點明白:“給商貨貿易做零工想必收入不少。”
農夫也不瞞他,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從十月到明年二月,四個月的時間,大約能拿到二兩銀子。”
張何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多少?”
“大概二兩吧。”農夫的眼睛十分真誠的望著張何。
張何真的有些不敢置信,普通的農戶之家,不算種田的收獲,僅僅是四個月就能賺這麽多錢?
他剛剛提拔起來的書佐李昆,已經是州牧府中的文吏了,月奉才四百錢。
大魏一千文為一貫錢,一貫錢一兩銀子。
這個農戶不算土地裏的收成,僅僅在農閑時節去商旅那裏打打零工,四個月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拿到二兩銀子。
相當於兩千多文錢,足夠李昆四五個月的俸錢了。
就算是他自己,大魏相州牧兼領鎮州,他的年俸祿才兩千石,按一石五十錢算的話,他一年才能賺十萬錢。
農戶並不覺得自己賺得多,那些去南陽下礦洞的,一月好幾兩銀子呢,還供吃供住,他是沒那把子力氣,如果再年輕個十幾二十歲,說什麽也要下礦去拚一拚。
張何暗自歎道,怪不得南陽的土地撂荒啊,打打零工,差不多兩個月就能拿到一兩銀子,可比種地強多了。
“那你們都去打零工了,田裏收的糧足夠交田稅了嗎?”
農戶說道:“田稅那點糧早就夠了,我們南陽的糧食收成好,一畝地收五石六石沒有問題。”
張何再次驚呆了:“一畝地收多少?”
農夫仍然是十分真誠和望著他:“一畝地五……四石肯定是有的。”
從南陽郡的邊界開始,張何每看到一塊石碑,上麵的數字就會相應的增加,他這才明白過來,想必這些石碑的作用就是為這條公路的裏程計數。
這個發現讓張何心裏很別扭,他覺得一條路有必要浪費如此多的石材嗎?僅僅就是為了知道這條路的長度?簡直是多此一舉。
如果南陽把錢都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麽必然就有更多浪費的花銷。
張何依此推斷,南陽的火熱局麵也許隻是曇花一現,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不必要的花銷也許就會把南陽拖垮。
雖然遠方已經有了城市的輪廓,但張何並沒有打算直接進入南陽郡城,而是直奔鄉野,要解決相、鎮二州的農業問題,要向南陽看齊,首先還是了解。
有了前段時間實地踏查的經驗,這一次張何輕車熟路,直接策馬走進鄉間小路,查看鄉間的稻麥種植情況。
在張何看來,南陽能夠吸引佃農前來落戶,而且田稅也未拖欠,甚至糧食還很充足,想必也是三季稻。
相、鎮二州跟南陽的氣候差不多,都是四季如春,種上三季稻沒有問題,許多農戶為了不讓土地撂荒,都是盡量利用土地。
所以他猜想南陽就算不種三季稻,至少也要種兩季,現在是十月初,第二季稻收完之後,土地應該可以種些麥子之類的。
然而現實出乎張何的意料。
南陽的土地竟然真的撂荒了,什麽都沒種,野草已經茁壯的成長起來了。
看見撂荒的土地,張何的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了,南陽的農戶糧得多到什麽程度,才會把土地撂荒?
就這麽荒下去,南陽還能交得齊田稅?
蛙聲呱呱,風中傳來炊煙的味道。張何看見遠處有一個小村落,家家戶戶的煙囪都冒出炊煙,正是中午吃飯的時間。
張何摸了摸腰囊裏麵的碎銀子和銅錢,打算找一家幹淨的農戶,弄點吃的。
因為張何在軍中呆慣了,所以並不太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他挑了一家看起來幹淨整潔的人家,直說自己沒帶幹糧,走到這裏聞到炊飯的味道肚子餓了,願意拿錢換點吃的。
農戶很樸實,並不要錢,請他進了屋中。
張何把馬拴在門口,在院子裏洗了手,就隨農戶進屋。
農戶家裏五口人,除了開門的農夫之外,還有一對年輕夫妻,和兩個三四歲的小孩。
張何的目光落在一家人吃飯的桌上,桌上竟然有三四盤菜,一隻剛剛燉好的雞,兩盤素菜,還有一碗湯。
更重要的是飯,竟然不是雜豆飯,而是白米飯。
農家如果不是年節,或者重大事情,是不會這麽吃的。
張何剛剛在相州踏察民情迴來,對於農村再了解不過,隻有過年的時候,他們才會煮上一鍋白米飯,殺一隻雞。
如果非年非節的時候做出這麽隆重的飯菜,要麽就是遇到了重大的喜事慶賀,要麽就是有了不得的禍事,吃最後一頓好飯。
可是張何看了看這一家子,都是笑語盈盈,語氣輕鬆,不像禍事臨頭的樣子,同樣也不像乍臨喜事的樣子。
他就更加搞不懂了,於是連忙對農戶這一家人說道:“冒昧前來,多有打擾,看樣子你們家可能有喜事?或者有客人要招待吧?”
農夫笑著請張何在桌旁坐下,又添了一副碗筷。
“這位先生可是說對了,您不就是客人,借您吉言,希望有喜事吧。”
張何被他說愣了,農夫知道張何這些外鄉人看到農戶的飯菜驚訝,於是解釋道:“剛好前段時間稻子收成,難得迴家歇一歇,所以就殺了一隻雞,剛好客人今天來此,可不是正為客人準備的嗎?”
張何沒想到人家隻是難得迴家一次,所以殺雞改善一下。
吃飯的時候,張何特意問了他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位老哥,在下有一事不解,適在從田間小路行來,見到田地幾乎全都撂荒,是何原因?”
農夫嗬嗬笑道:“客人想必是遠道來此,對南陽不熟悉的緣故。”
“每年十月開始,直到明年二月,這段時間裏,是商貨貿易量最大的時候,天下各國的產品都會在這段時間向南陽集中,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
聽到這裏張何有點明白:“給商貨貿易做零工想必收入不少。”
農夫也不瞞他,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從十月到明年二月,四個月的時間,大約能拿到二兩銀子。”
張何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多少?”
“大概二兩吧。”農夫的眼睛十分真誠的望著張何。
張何真的有些不敢置信,普通的農戶之家,不算種田的收獲,僅僅是四個月就能賺這麽多錢?
他剛剛提拔起來的書佐李昆,已經是州牧府中的文吏了,月奉才四百錢。
大魏一千文為一貫錢,一貫錢一兩銀子。
這個農戶不算土地裏的收成,僅僅在農閑時節去商旅那裏打打零工,四個月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拿到二兩銀子。
相當於兩千多文錢,足夠李昆四五個月的俸錢了。
就算是他自己,大魏相州牧兼領鎮州,他的年俸祿才兩千石,按一石五十錢算的話,他一年才能賺十萬錢。
農戶並不覺得自己賺得多,那些去南陽下礦洞的,一月好幾兩銀子呢,還供吃供住,他是沒那把子力氣,如果再年輕個十幾二十歲,說什麽也要下礦去拚一拚。
張何暗自歎道,怪不得南陽的土地撂荒啊,打打零工,差不多兩個月就能拿到一兩銀子,可比種地強多了。
“那你們都去打零工了,田裏收的糧足夠交田稅了嗎?”
農戶說道:“田稅那點糧早就夠了,我們南陽的糧食收成好,一畝地收五石六石沒有問題。”
張何再次驚呆了:“一畝地收多少?”
農夫仍然是十分真誠和望著他:“一畝地五……四石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