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濮陽許多人感念秦朗為稻子產量所做出的貢獻,十分認真的尋找這種“偽娘”水稻。
二季稻中始終沒有找到秦朗所描述的稻花樣子,但是這些農戶、佃農甚至家中的孩子,在第三節稻的稻花開時,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尋找,終於有三個農戶找到了秦朗想要的稻子。
秦朗自己在南陽也沒有閑著,在九月初的時候,從濮陽迴來,就種了一季實驗性質的稻子。
目的就是為了找出雄蕊退化無法自花授粉的稻子,因為隻有找到這種沒有辦法自花授粉的稻子,才能有希望開發出真正的雜交稻種。
相州牧張何在巡視了自己管轄的相、鎮二州全境之後,發現了許多問題。
相、鎮二州本是屬於遲國公的封地,也就是說,這兩州中,所有的土地都是屬於一個人的,那就是遲國公。
而在此居住和耕種的農戶,其實都屬於佃農,他們都要為遲國公交糧。
就像租種別人的土地一樣,到了收成的時候,需要付一部分糧食作為租金。
一般來講,遲國公或者豪強地主收地租,比朝廷征稅要高一倍以上。
因為朝廷為了維持穩定,是堅絕不允許地主豪強抓捕農人做佃戶的,農人就像是蜂巢裏的蜜蜂,全國都要靠這些辛辛苦苦種地的蜜蜂種糧養活。
如果地主豪強為了搞自家的土地,而抓捕農人強迫做佃農,或者購買奴隸做佃農的話,就會使這些豪強的土地越來越多,那麽相對應真正的蜜蜂就會越來越少。
蜜蜂少了,國家這個蜂巢就會垮掉。
所以穩住農民,讓他們安心種糧,是每個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
既然無法製造佃農,地主豪強們的土地還需要有人耕種,就隻能靠利益去吸引。
朝廷在每畝地上抽田稅是三十稅一,而類似遲國公這樣的封地,或者地主豪強自家的土地,隻能十五稅一。
比起給朝廷交的田稅要多出一倍。
原本這樣一來,給地主豪強們種地的佃農就會少很多,除非真的沒有土地活不下去的農人才會去做佃農。
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
許多農戶願意把田地賣給地主豪強,然後自己去做佃農,交高出一倍的田稅也是心甘情願。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朝廷對農人可不僅僅是收田稅這麽簡單。
除了田稅之外,還有徭役和官府的攤派。
朝廷規定,每當朝廷有重大工程的時候,就要抽調民夫了,抽的這個民夫,當然不可能是當官的,也不可能是那些坐在公堂裏的吏,隻能是百姓。
所以每個農戶每年都有一個月的徭役,這個是必須要出工的。
比如朝廷要修宮室,就會抽調民夫開山采石,打磨運輸,要有人砍伐木柴,陰幹刨皮等等。當一些民夫幹滿了一個月,那麽就可以迴家了,征調另外一批人繼續幹。
除了修宮室、陵墓,還有軍事工事之外,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包括戰爭的準備等等,隻要是需要雇工的活,就派發徭役。
朝廷往往一征就是十幾萬,幾十萬民夫,一個工程往往一幹就是幾年。
幹完一個,還有一個,幹完這個,還有那個。
所以古代專門有個詞,叫做“與民休養生息”,什麽意思呢,就是少幹點活,少抽調這些民夫,讓他們光種地就行了,多生點孩子。
遲國公的封地當然屬於遲國公,所有收獲的糧食都要歸遲國公所有,朝廷當然不會向遲國公征田稅,都已經做到國公了,自然是免稅的。
所以相、鎮二州的田租是很高的,達到了十稅三。
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糧都要交給遲國公,剩下的才是佃農的。
但是相對應的,在相、鎮二州種地,是真正的休養生息,沒有什麽徭役,國公是免徭役的。
這樣既使十稅三,佃戶們也還能活下去,而且並不比其他郡縣活得更差,但是這種情況在南陽發展起來以後發生了改變。
為什麽呢?因為南陽同樣不征徭役,所有朝廷的徭役,南陽一律花錢擺平,就是我沒有那麽多人口,隻能交錢,朝廷可以用這些錢去雇人。
即使後期南陽已經有了足夠的人手,秦朗仍然不打算征發徭役,百姓同樣得到了休養生息。
前麵說過,農戶的負擔除了田稅、徭役之外,還有地方攤派。
什麽是地方攤派呢?比如官府的“過差、公館、驛馬、灑水、門包、長隨、書吏、衙役、夫轎”開支,都要按田畝攤派。
一個州府的辦公費用要攤派一次,州府下麵的郡府還要再攤派一次,郡府下麵的縣府還要再攤派一次。幸好隻有三級,如果再多一點,恐怕農戶種的那點糧就全都要交出去了。
況且地方官府的費用花銷並沒有什麽限製,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數額,用得多了,自然就要多攤,就算用得不多,那也要多攤,多出來的銀子揣到自己的兜裏他不香嗎?
而佃農是沒有這些攤派的,因為他已經沒有土地了,隻是在幫別人種地而已,所以別說十稅三,就算二稅一,也還能有飯吃,能活下去。
當然大魏初創,官府還沒有如此惡劣,百姓們也都應付得過去,不過隨著承平日久,越來越多的苛捐雜稅就都壓到百姓的頭上了。
與之相比,有兩個地方是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
一個就是獨屬於遲國公的相、鎮二州,因為是國公的封地,所以這裏的佃農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接受什麽攤派,哪個官府那麽大膽子把手伸到國公家的地裏要攤派?
另一個就是南陽郡。南陽郡同樣沒有攤派,因為不需要,秦朗有花不完的錢,一年多的時間就把南陽搞成了諸國商旅集中采購的首選之地,也是大宗貨物的中轉樞鈕。
南陽所有公費都是從商稅裏抽出來的,從海關稅裏抽出來的,不但多,而且可著勁兒的花,連打更的都有好幾套製服換著穿,平日裏的各種福利更是數不勝數。
關鍵是這些錢沒有一個銅子是從農民嘴裏扣出來的。
二季稻中始終沒有找到秦朗所描述的稻花樣子,但是這些農戶、佃農甚至家中的孩子,在第三節稻的稻花開時,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尋找,終於有三個農戶找到了秦朗想要的稻子。
秦朗自己在南陽也沒有閑著,在九月初的時候,從濮陽迴來,就種了一季實驗性質的稻子。
目的就是為了找出雄蕊退化無法自花授粉的稻子,因為隻有找到這種沒有辦法自花授粉的稻子,才能有希望開發出真正的雜交稻種。
相州牧張何在巡視了自己管轄的相、鎮二州全境之後,發現了許多問題。
相、鎮二州本是屬於遲國公的封地,也就是說,這兩州中,所有的土地都是屬於一個人的,那就是遲國公。
而在此居住和耕種的農戶,其實都屬於佃農,他們都要為遲國公交糧。
就像租種別人的土地一樣,到了收成的時候,需要付一部分糧食作為租金。
一般來講,遲國公或者豪強地主收地租,比朝廷征稅要高一倍以上。
因為朝廷為了維持穩定,是堅絕不允許地主豪強抓捕農人做佃戶的,農人就像是蜂巢裏的蜜蜂,全國都要靠這些辛辛苦苦種地的蜜蜂種糧養活。
如果地主豪強為了搞自家的土地,而抓捕農人強迫做佃農,或者購買奴隸做佃農的話,就會使這些豪強的土地越來越多,那麽相對應真正的蜜蜂就會越來越少。
蜜蜂少了,國家這個蜂巢就會垮掉。
所以穩住農民,讓他們安心種糧,是每個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
既然無法製造佃農,地主豪強們的土地還需要有人耕種,就隻能靠利益去吸引。
朝廷在每畝地上抽田稅是三十稅一,而類似遲國公這樣的封地,或者地主豪強自家的土地,隻能十五稅一。
比起給朝廷交的田稅要多出一倍。
原本這樣一來,給地主豪強們種地的佃農就會少很多,除非真的沒有土地活不下去的農人才會去做佃農。
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
許多農戶願意把田地賣給地主豪強,然後自己去做佃農,交高出一倍的田稅也是心甘情願。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朝廷對農人可不僅僅是收田稅這麽簡單。
除了田稅之外,還有徭役和官府的攤派。
朝廷規定,每當朝廷有重大工程的時候,就要抽調民夫了,抽的這個民夫,當然不可能是當官的,也不可能是那些坐在公堂裏的吏,隻能是百姓。
所以每個農戶每年都有一個月的徭役,這個是必須要出工的。
比如朝廷要修宮室,就會抽調民夫開山采石,打磨運輸,要有人砍伐木柴,陰幹刨皮等等。當一些民夫幹滿了一個月,那麽就可以迴家了,征調另外一批人繼續幹。
除了修宮室、陵墓,還有軍事工事之外,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包括戰爭的準備等等,隻要是需要雇工的活,就派發徭役。
朝廷往往一征就是十幾萬,幾十萬民夫,一個工程往往一幹就是幾年。
幹完一個,還有一個,幹完這個,還有那個。
所以古代專門有個詞,叫做“與民休養生息”,什麽意思呢,就是少幹點活,少抽調這些民夫,讓他們光種地就行了,多生點孩子。
遲國公的封地當然屬於遲國公,所有收獲的糧食都要歸遲國公所有,朝廷當然不會向遲國公征田稅,都已經做到國公了,自然是免稅的。
所以相、鎮二州的田租是很高的,達到了十稅三。
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糧都要交給遲國公,剩下的才是佃農的。
但是相對應的,在相、鎮二州種地,是真正的休養生息,沒有什麽徭役,國公是免徭役的。
這樣既使十稅三,佃戶們也還能活下去,而且並不比其他郡縣活得更差,但是這種情況在南陽發展起來以後發生了改變。
為什麽呢?因為南陽同樣不征徭役,所有朝廷的徭役,南陽一律花錢擺平,就是我沒有那麽多人口,隻能交錢,朝廷可以用這些錢去雇人。
即使後期南陽已經有了足夠的人手,秦朗仍然不打算征發徭役,百姓同樣得到了休養生息。
前麵說過,農戶的負擔除了田稅、徭役之外,還有地方攤派。
什麽是地方攤派呢?比如官府的“過差、公館、驛馬、灑水、門包、長隨、書吏、衙役、夫轎”開支,都要按田畝攤派。
一個州府的辦公費用要攤派一次,州府下麵的郡府還要再攤派一次,郡府下麵的縣府還要再攤派一次。幸好隻有三級,如果再多一點,恐怕農戶種的那點糧就全都要交出去了。
況且地方官府的費用花銷並沒有什麽限製,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數額,用得多了,自然就要多攤,就算用得不多,那也要多攤,多出來的銀子揣到自己的兜裏他不香嗎?
而佃農是沒有這些攤派的,因為他已經沒有土地了,隻是在幫別人種地而已,所以別說十稅三,就算二稅一,也還能有飯吃,能活下去。
當然大魏初創,官府還沒有如此惡劣,百姓們也都應付得過去,不過隨著承平日久,越來越多的苛捐雜稅就都壓到百姓的頭上了。
與之相比,有兩個地方是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
一個就是獨屬於遲國公的相、鎮二州,因為是國公的封地,所以這裏的佃農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接受什麽攤派,哪個官府那麽大膽子把手伸到國公家的地裏要攤派?
另一個就是南陽郡。南陽郡同樣沒有攤派,因為不需要,秦朗有花不完的錢,一年多的時間就把南陽搞成了諸國商旅集中采購的首選之地,也是大宗貨物的中轉樞鈕。
南陽所有公費都是從商稅裏抽出來的,從海關稅裏抽出來的,不但多,而且可著勁兒的花,連打更的都有好幾套製服換著穿,平日裏的各種福利更是數不勝數。
關鍵是這些錢沒有一個銅子是從農民嘴裏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