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驍慢慢展開了那張紙條,上麵隻寫了八個字:陛下殯天,子遼欲反。
當隆慶把紙條塞到董驍手裏的時候,董驍猜想到宮中的形勢突變可能與魏武帝有關,但是沒想到陛下竟然駕崩了。
一向看起來風平浪靜的魏國朝堂,其實並不安靜,無數暗流湧動,隻不過在魏武帝的威望下,這些暗流也僅僅是暗流。
但是當魏武帝一但倒下,開國皇帝的威望也隨著他的死去而消散,有想法的人就多了起來。
魏武帝生前對這些人並不是沒有絲毫察覺,而是已經在布置後手做準備了。
隻不過魏武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出現這種意外,許多布置都隨著他陷入昏迷而失去了作用。
在皇宮之中,魏武最信任的隻有太監鍾賢,許多事情,鍾賢知道得比隆慶還多。
皇城的防衛係統有一套體係,這套體係就是朗中令董驍,他掌管著整個大業城中的禦林軍。一共四支部隊鎮守在皇城之中聽命。
而皇宮的防衛係統則有兩套體係,一套仍然是子遼掌管著的宮中侍衛、帶刀侍衛等,還有武庫署的令、丞、史、典事等人員和其他宮人。另外一套就是鍾賢訓練的武裝太監。
魏武很早就覺察到了子遼與朝中某個權臣勾結,欲圖不軌。
但是魏武為了把這些人一網打盡,並沒有聲張,也沒有把子遼抓起來,而是命鍾賢培養小太監,對子遼暗中監視。
根據魏武了解到的情況,子遼與權臣勾結,已有反意,而經過魏武帝對董驍的多次試探,認為董驍不結黨營私,既然在京城也是獨來獨往,很少跟那些權臣有什麽交往。
所以魏武帝認為董驍是值得信任的。在他構想的清除子遼的計劃中,董驍是很重要的製衡力量。
除此之外,魏武也在漸漸的收攏子遼和董驍手中的權利,例如扶持太監鍾賢,暗中訓練太監武力。
又讓太子隆慶,從禦林軍中單獨劃出幾百人做為太子扈騎,由太子親自訓練和管理。
但是沒想到布置的手段還沒有開始,就出現了意外。
鍾賢是知道這裏邊原委的,看到魏武帝昏迷不醒,而且太醫救治也不見效果,就知道事情不妙,最先把子遼和董驍的情況向隆慶說明了。
隆慶一聽也是十分害怕。
魏武帝仗著自己是開國皇帝的威望,當然不懼子遼謀反,這些人膽敢反叛,魏武帝都不需要太多人,有幾百人就足以鎮壓。
所以魏武並沒把子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一味縱容,想要順著這根藤摸出後麵的瓜。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顆毒瘤他在的時候,可以順手摘除不費吹灰之力,但是當這個意外發生後,毒瘤已經碰不得了,隆慶根本不敢直接拿下子遼,隻能借助董驍,希望董驍可以幫忙。
隆慶知道子遼在宮中的耳目眾多,魏武帝的事情瞞是瞞不住的,畢竟太醫們都已經束手無策了,就算傻子都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所以他的打算是把實情告訴子遼,但並不讓子遼去懷德殿,這時候的懷德殿內剩下的隻有鍾賢和他親自培養出來的小太監。
子遼去不了懷德殿,無法確認魏武帝的情況,就不敢輕舉妄動。
然後隆慶又接見了董驍,雖然知道董驍是值得信任的,但是為了騙過子遼的耳目,隻能含糊其辭,但相信憑借董驍的聰明,看到大門緊閉的懷德殿,就能猜出是什麽情況了。
更何況,隆慶還給了董驍一張紙條,上麵沒有任何署名,也不是他親自執筆,而是由鍾賢代寫,向董驍求助,就是為了把子遼這顆毒瘤先清除掉。
至於子遼背後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主人是誰,也隻能暫時成為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了。
第二天一早,董驍再次進宮,求見太子殿下,隆慶仍在懷德殿門前接見了他。
殿門依然是緊閉的,董驍對隆慶說道:“太子殿下,城中抓到可疑人數名,都已關押起來,請問如何處置。”
隆慶道:“可有審問?”
董驍道:“事關重大,並未審問。”
隆慶點了點頭:“我不能離開,讓鍾賢去看著審一下。”
鍾賢跟著董驍出了皇宮,兩個人乘轎,一前一後,直奔朗中署。
在董驍的朗中署,鍾賢把宮內的人員布防情況大概講了一遍,大部分都是子遼所控製的人員武裝情況,重點是殿前侍衛和帶刀侍衛。
董驍點點頭,表示了解了。
這些情況雖然他並不直接掌握,但是昨天晚上定下了心思之後,就仔細揣摩了一下,跟鍾賢所說的大差不差。
至於如何破局,他已經有了對策,說實話,他掌管的禦林軍對上那些侍衛,就是砍瓜切菜,畢竟那些侍衛再厲害也隻是個人武力。
而禦林軍能稱為軍,是經過了嚴格訓練的,尤其擅長合擊,隻要禦林軍衝入皇宮,子遼必敗。
所以董驍信心滿滿,向鍾賢把自己的應對想法說了一遍,兩人又針對細節討論了好久,這才敲定了各項環節。
其實對付一群還沒來得及造反的反賊,並不需耗費太長時間,但是為了保證隆慶和陳皇後等人的安全,鍾賢不得不一再強調,絕對不可走露消息。
十月初,北方的唐國北海郡已經飄雪,而魏國的南陽郡還溫暖如春。
相州牧張何剛剛完成了他的微服私訪,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消息,也大體上掌握了相州、鎮州的真實情況,迴到相州的張何躊躇滿誌。
而不遠的南陽郡,秦朗正在麵對著許多稻苗發呆。
在濮陽的一季試種,秦朗的新式肥料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讓百姓們對秦朗極為感激,甚至稱唿高產的稻種為“秦公米”。
能讓百姓的糧食增產,秦朗當然也很高興,但是“秦公米”這個稱唿,他覺得自己還承擔不起。跟袁爺爺相比,自己差得太遠了。
為了能夠配得上百姓的稱讚,秦朗決定在稻種這裏再稍稍深入一下,把雜交水稻搞出來,於是早就交待了濮陽農戶,在稻花開的時候,仔細尋找花粉敗育的退化雄蕊。
還畫了一副很大的圖掛在田間地頭,並從南陽專門調配了幾千隻放大鏡免費發放了下去。
當隆慶把紙條塞到董驍手裏的時候,董驍猜想到宮中的形勢突變可能與魏武帝有關,但是沒想到陛下竟然駕崩了。
一向看起來風平浪靜的魏國朝堂,其實並不安靜,無數暗流湧動,隻不過在魏武帝的威望下,這些暗流也僅僅是暗流。
但是當魏武帝一但倒下,開國皇帝的威望也隨著他的死去而消散,有想法的人就多了起來。
魏武帝生前對這些人並不是沒有絲毫察覺,而是已經在布置後手做準備了。
隻不過魏武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出現這種意外,許多布置都隨著他陷入昏迷而失去了作用。
在皇宮之中,魏武最信任的隻有太監鍾賢,許多事情,鍾賢知道得比隆慶還多。
皇城的防衛係統有一套體係,這套體係就是朗中令董驍,他掌管著整個大業城中的禦林軍。一共四支部隊鎮守在皇城之中聽命。
而皇宮的防衛係統則有兩套體係,一套仍然是子遼掌管著的宮中侍衛、帶刀侍衛等,還有武庫署的令、丞、史、典事等人員和其他宮人。另外一套就是鍾賢訓練的武裝太監。
魏武很早就覺察到了子遼與朝中某個權臣勾結,欲圖不軌。
但是魏武為了把這些人一網打盡,並沒有聲張,也沒有把子遼抓起來,而是命鍾賢培養小太監,對子遼暗中監視。
根據魏武了解到的情況,子遼與權臣勾結,已有反意,而經過魏武帝對董驍的多次試探,認為董驍不結黨營私,既然在京城也是獨來獨往,很少跟那些權臣有什麽交往。
所以魏武帝認為董驍是值得信任的。在他構想的清除子遼的計劃中,董驍是很重要的製衡力量。
除此之外,魏武也在漸漸的收攏子遼和董驍手中的權利,例如扶持太監鍾賢,暗中訓練太監武力。
又讓太子隆慶,從禦林軍中單獨劃出幾百人做為太子扈騎,由太子親自訓練和管理。
但是沒想到布置的手段還沒有開始,就出現了意外。
鍾賢是知道這裏邊原委的,看到魏武帝昏迷不醒,而且太醫救治也不見效果,就知道事情不妙,最先把子遼和董驍的情況向隆慶說明了。
隆慶一聽也是十分害怕。
魏武帝仗著自己是開國皇帝的威望,當然不懼子遼謀反,這些人膽敢反叛,魏武帝都不需要太多人,有幾百人就足以鎮壓。
所以魏武並沒把子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一味縱容,想要順著這根藤摸出後麵的瓜。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顆毒瘤他在的時候,可以順手摘除不費吹灰之力,但是當這個意外發生後,毒瘤已經碰不得了,隆慶根本不敢直接拿下子遼,隻能借助董驍,希望董驍可以幫忙。
隆慶知道子遼在宮中的耳目眾多,魏武帝的事情瞞是瞞不住的,畢竟太醫們都已經束手無策了,就算傻子都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所以他的打算是把實情告訴子遼,但並不讓子遼去懷德殿,這時候的懷德殿內剩下的隻有鍾賢和他親自培養出來的小太監。
子遼去不了懷德殿,無法確認魏武帝的情況,就不敢輕舉妄動。
然後隆慶又接見了董驍,雖然知道董驍是值得信任的,但是為了騙過子遼的耳目,隻能含糊其辭,但相信憑借董驍的聰明,看到大門緊閉的懷德殿,就能猜出是什麽情況了。
更何況,隆慶還給了董驍一張紙條,上麵沒有任何署名,也不是他親自執筆,而是由鍾賢代寫,向董驍求助,就是為了把子遼這顆毒瘤先清除掉。
至於子遼背後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主人是誰,也隻能暫時成為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了。
第二天一早,董驍再次進宮,求見太子殿下,隆慶仍在懷德殿門前接見了他。
殿門依然是緊閉的,董驍對隆慶說道:“太子殿下,城中抓到可疑人數名,都已關押起來,請問如何處置。”
隆慶道:“可有審問?”
董驍道:“事關重大,並未審問。”
隆慶點了點頭:“我不能離開,讓鍾賢去看著審一下。”
鍾賢跟著董驍出了皇宮,兩個人乘轎,一前一後,直奔朗中署。
在董驍的朗中署,鍾賢把宮內的人員布防情況大概講了一遍,大部分都是子遼所控製的人員武裝情況,重點是殿前侍衛和帶刀侍衛。
董驍點點頭,表示了解了。
這些情況雖然他並不直接掌握,但是昨天晚上定下了心思之後,就仔細揣摩了一下,跟鍾賢所說的大差不差。
至於如何破局,他已經有了對策,說實話,他掌管的禦林軍對上那些侍衛,就是砍瓜切菜,畢竟那些侍衛再厲害也隻是個人武力。
而禦林軍能稱為軍,是經過了嚴格訓練的,尤其擅長合擊,隻要禦林軍衝入皇宮,子遼必敗。
所以董驍信心滿滿,向鍾賢把自己的應對想法說了一遍,兩人又針對細節討論了好久,這才敲定了各項環節。
其實對付一群還沒來得及造反的反賊,並不需耗費太長時間,但是為了保證隆慶和陳皇後等人的安全,鍾賢不得不一再強調,絕對不可走露消息。
十月初,北方的唐國北海郡已經飄雪,而魏國的南陽郡還溫暖如春。
相州牧張何剛剛完成了他的微服私訪,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消息,也大體上掌握了相州、鎮州的真實情況,迴到相州的張何躊躇滿誌。
而不遠的南陽郡,秦朗正在麵對著許多稻苗發呆。
在濮陽的一季試種,秦朗的新式肥料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讓百姓們對秦朗極為感激,甚至稱唿高產的稻種為“秦公米”。
能讓百姓的糧食增產,秦朗當然也很高興,但是“秦公米”這個稱唿,他覺得自己還承擔不起。跟袁爺爺相比,自己差得太遠了。
為了能夠配得上百姓的稱讚,秦朗決定在稻種這裏再稍稍深入一下,把雜交水稻搞出來,於是早就交待了濮陽農戶,在稻花開的時候,仔細尋找花粉敗育的退化雄蕊。
還畫了一副很大的圖掛在田間地頭,並從南陽專門調配了幾千隻放大鏡免費發放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