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金風樓那裏做掩護,就算有人想要做些不利於隆慶的事,也可以做假身之計。所以隆慶在驛館住得舒服,不受約束,還有人可以說說話。
驛館的人並不知道跟著秦大人一起入住的這個人就是太子殿下,隻當他是官員的跟班。
而這位張大人也是今天剛剛進了濮陽城,找了驛館來歇息。
張大人向秦朗抱了抱拳:“沒想到還是同住一個驛館的朋友,多有失禮,萬望勿罪。”
接著他又道:“鄙姓張,名何,西山人。”
他刻意忽略了官職沒有介紹,聽廚子對他的稱唿,顯然也是一位官員,不奏朗還是客氣的迴應道:“在下姓秦,名朗,武陵人。”
隆慶沒有參與兩人的談話,就那麽笑吟吟的站在旁邊看著兩人寒喧。
張何看了看秦朗掛在門旁的魚竿等漁具說道:“秦兄也喜歡釣魚?”
秦朗咳了一聲說道:“沒錯,武陵人捕魚為業。”
張何笑道:“哦?原來秦大人還是位漁翁,倒是失敬了。”
因為廚子王三的介紹,張何知道秦朗是個官員,又難得有釣魚的愛好,就想親近親近。不過秦朗倒是沒有這個想法,釣魚受打擊,買魚裝逼被拆穿,實在沒什麽好說的。
很快到了吃飯的時候,驛館不像酒樓,並不分什麽包間,統一都在驛館的大堂裏就餐。
大堂裏有三五張桌子,不過驛館現在住的人極少,隻有秦朗、隆慶、張何這幾個人,剩下的就是驛丞和廚子等人。
這麽幾個人就沒有分桌,把所有的菜都擺在了一個桌子上,每人裝了滿滿一碗豆飯,就算是晚餐了。
秦朗端起碗看了看,以水稻豐產著稱的濮陽,縣驛館裏也並沒有全是稻米,而是豆子煮小米和黃米,小米、黃米少,豆子多,滿碗看起來幾乎全是豆子。
魚倒是做得很新鮮,王三的手藝真不是蓋的,做得又快又好,魚處理得也非常幹淨。
秦朗拿迴來的四條魚做了兩道菜,一道是魚湯,另一道也是魚湯。
張何拿迴來的魚大大小小都有,但是都不太大,最大的隻有巴掌大小,遠遠比不上秦朗“釣”迴來的大魚。
所以王三就把張何的魚做成了魚醬,端上桌來。
這個時代大魏百姓最常吃的還是豆飯,菜就是秋葵。
秋葵這種植物結出來的果實有點像辣椒的形狀,但是一點辣味都沒有,反而粘粘的,不太容易入味。
隆慶也端了一碗豆飯坐在秦朗的身旁,一個勁兒的往碗裏舀魚湯。
他現在腦袋裏轉的還是秦朗臨走之前說的那套“價值論”,但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拓展開了,可謂天馬行空,四處套用。
無論看見什麽,都去思考能創造出什麽新的價值。
隆慶喝了一口無比鮮美的魚湯,讚道:“真是好吃,這魚做得不錯。”
王三咧嘴笑道:“不是老哥我誇口,濮陽的魚蝦都有不少,我常常做來吃,這做魚的手藝不敢說全濮陽第一,也差不多。”
隆慶喝了一口魚湯又問秦朗:“秦大人,依你的價值論來說,這魚有什麽潛力可以挖掘嗎?”
他的問話讓秦朗愣了一下,什麽叫“你的價值論”?敢情自己胡亂說了幾句,就成了什麽論了?
可是仔細一想,也不算出格。
一種能夠套用到各種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上的理論,叫做價值論似乎也沒什麽毛病,而且現在還真沒有人提出過這種模式,秦朗算是第一個。
如果按照“價值論”來說,魚的潛力還是不小的。
秦朗也來了興趣,試著按照那個農業非獨立的理論去套用,說道:“魚煮來吃,當然還是一種浪費,因為魚的更多價值沒有挖掘出來,它的價值顯然被低估了。”
“哦?”隆慶一聽,立刻就來了精神,他在房間中苦苦思索了一個下午的“價值論”,發現不管什麽東西,隻要套上這個理論,似乎都能挖掘出更多價值來,但是偏偏他又想不出應該如何挖掘。
所以說到魚,他就想聽聽秦朗是怎麽分解“魚”這個東西的,怎麽能讓這千百年來是餐桌上最普通的一道菜,榨出更多的價值來。
秦朗說道:“一條魚,全身都是寶。”
這個開場白頓時吸引了桌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隆慶自然是巴不得秦朗給自己好好講講,而一旁的張何,也想聽聽這位不知在何處任何職的秦大人,到底有什麽高見。
至於廚子王三和驛丞等人,就當是聽一個故事了,將來做茶餘飯後的談資,所以也很感興趣。
秦朗用筷子指著魚說道:“我們吃魚,都是去了魚鱗和內髒,然後把魚入鍋烹製,吃掉魚肉之後,魚刺都吐掉了。”
“假設這條魚的價值是十二文錢,那麽我們至少丟掉了其中的四文錢,也就是三分之一。”
隆慶道:“不可能,吃剩下的魚骨頭,還有去掉的魚鱗和內髒,怎麽可能會占四文錢之多?要知道四文錢已經可以買一條稍小些的魚了。”
秦朗接著說道:“因為這是普通的烹製之法,去掉這些東西就是無用的,因為它過於零散,無法集中,所以就不能形成價值。”
“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座十分龐大的工廠,每天有無數條這樣的魚進入工廠,那麽刨下來的魚鱗和內髒將會堆積如山,這些東西加熱焙幹成粉之後,摻雜一些糧食,就可以做成貓狗最愛吃的營養物質。”
“除此之外,魚肉部分單獨分離出來,剔去魚刺和骨,隻剩下淨肉,這些魚肉可以賣出比整條魚更高的價格。”
秦朗用百姓們常買的豬肉打比方:“一根豬肋骨,去掉靠近脊骨的部分,隻留下順肋,這個就叫做精排,我們買精排的時候,是不是比較貴?”
飯桌上的人都紛紛點頭。
秦朗又說道:“為什麽會比較貴呢?因為隻留下了最為精華的部分,去掉了沒有人喜歡吃的部分,所以才會變貴。”
“那麽一條魚去掉鱗、內髒和魚刺、骨,隻留下最為精致的魚肉,會不會更貴?”
大家再次點頭。
驛館的人並不知道跟著秦大人一起入住的這個人就是太子殿下,隻當他是官員的跟班。
而這位張大人也是今天剛剛進了濮陽城,找了驛館來歇息。
張大人向秦朗抱了抱拳:“沒想到還是同住一個驛館的朋友,多有失禮,萬望勿罪。”
接著他又道:“鄙姓張,名何,西山人。”
他刻意忽略了官職沒有介紹,聽廚子對他的稱唿,顯然也是一位官員,不奏朗還是客氣的迴應道:“在下姓秦,名朗,武陵人。”
隆慶沒有參與兩人的談話,就那麽笑吟吟的站在旁邊看著兩人寒喧。
張何看了看秦朗掛在門旁的魚竿等漁具說道:“秦兄也喜歡釣魚?”
秦朗咳了一聲說道:“沒錯,武陵人捕魚為業。”
張何笑道:“哦?原來秦大人還是位漁翁,倒是失敬了。”
因為廚子王三的介紹,張何知道秦朗是個官員,又難得有釣魚的愛好,就想親近親近。不過秦朗倒是沒有這個想法,釣魚受打擊,買魚裝逼被拆穿,實在沒什麽好說的。
很快到了吃飯的時候,驛館不像酒樓,並不分什麽包間,統一都在驛館的大堂裏就餐。
大堂裏有三五張桌子,不過驛館現在住的人極少,隻有秦朗、隆慶、張何這幾個人,剩下的就是驛丞和廚子等人。
這麽幾個人就沒有分桌,把所有的菜都擺在了一個桌子上,每人裝了滿滿一碗豆飯,就算是晚餐了。
秦朗端起碗看了看,以水稻豐產著稱的濮陽,縣驛館裏也並沒有全是稻米,而是豆子煮小米和黃米,小米、黃米少,豆子多,滿碗看起來幾乎全是豆子。
魚倒是做得很新鮮,王三的手藝真不是蓋的,做得又快又好,魚處理得也非常幹淨。
秦朗拿迴來的四條魚做了兩道菜,一道是魚湯,另一道也是魚湯。
張何拿迴來的魚大大小小都有,但是都不太大,最大的隻有巴掌大小,遠遠比不上秦朗“釣”迴來的大魚。
所以王三就把張何的魚做成了魚醬,端上桌來。
這個時代大魏百姓最常吃的還是豆飯,菜就是秋葵。
秋葵這種植物結出來的果實有點像辣椒的形狀,但是一點辣味都沒有,反而粘粘的,不太容易入味。
隆慶也端了一碗豆飯坐在秦朗的身旁,一個勁兒的往碗裏舀魚湯。
他現在腦袋裏轉的還是秦朗臨走之前說的那套“價值論”,但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拓展開了,可謂天馬行空,四處套用。
無論看見什麽,都去思考能創造出什麽新的價值。
隆慶喝了一口無比鮮美的魚湯,讚道:“真是好吃,這魚做得不錯。”
王三咧嘴笑道:“不是老哥我誇口,濮陽的魚蝦都有不少,我常常做來吃,這做魚的手藝不敢說全濮陽第一,也差不多。”
隆慶喝了一口魚湯又問秦朗:“秦大人,依你的價值論來說,這魚有什麽潛力可以挖掘嗎?”
他的問話讓秦朗愣了一下,什麽叫“你的價值論”?敢情自己胡亂說了幾句,就成了什麽論了?
可是仔細一想,也不算出格。
一種能夠套用到各種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上的理論,叫做價值論似乎也沒什麽毛病,而且現在還真沒有人提出過這種模式,秦朗算是第一個。
如果按照“價值論”來說,魚的潛力還是不小的。
秦朗也來了興趣,試著按照那個農業非獨立的理論去套用,說道:“魚煮來吃,當然還是一種浪費,因為魚的更多價值沒有挖掘出來,它的價值顯然被低估了。”
“哦?”隆慶一聽,立刻就來了精神,他在房間中苦苦思索了一個下午的“價值論”,發現不管什麽東西,隻要套上這個理論,似乎都能挖掘出更多價值來,但是偏偏他又想不出應該如何挖掘。
所以說到魚,他就想聽聽秦朗是怎麽分解“魚”這個東西的,怎麽能讓這千百年來是餐桌上最普通的一道菜,榨出更多的價值來。
秦朗說道:“一條魚,全身都是寶。”
這個開場白頓時吸引了桌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隆慶自然是巴不得秦朗給自己好好講講,而一旁的張何,也想聽聽這位不知在何處任何職的秦大人,到底有什麽高見。
至於廚子王三和驛丞等人,就當是聽一個故事了,將來做茶餘飯後的談資,所以也很感興趣。
秦朗用筷子指著魚說道:“我們吃魚,都是去了魚鱗和內髒,然後把魚入鍋烹製,吃掉魚肉之後,魚刺都吐掉了。”
“假設這條魚的價值是十二文錢,那麽我們至少丟掉了其中的四文錢,也就是三分之一。”
隆慶道:“不可能,吃剩下的魚骨頭,還有去掉的魚鱗和內髒,怎麽可能會占四文錢之多?要知道四文錢已經可以買一條稍小些的魚了。”
秦朗接著說道:“因為這是普通的烹製之法,去掉這些東西就是無用的,因為它過於零散,無法集中,所以就不能形成價值。”
“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座十分龐大的工廠,每天有無數條這樣的魚進入工廠,那麽刨下來的魚鱗和內髒將會堆積如山,這些東西加熱焙幹成粉之後,摻雜一些糧食,就可以做成貓狗最愛吃的營養物質。”
“除此之外,魚肉部分單獨分離出來,剔去魚刺和骨,隻剩下淨肉,這些魚肉可以賣出比整條魚更高的價格。”
秦朗用百姓們常買的豬肉打比方:“一根豬肋骨,去掉靠近脊骨的部分,隻留下順肋,這個就叫做精排,我們買精排的時候,是不是比較貴?”
飯桌上的人都紛紛點頭。
秦朗又說道:“為什麽會比較貴呢?因為隻留下了最為精華的部分,去掉了沒有人喜歡吃的部分,所以才會變貴。”
“那麽一條魚去掉鱗、內髒和魚刺、骨,隻留下最為精致的魚肉,會不會更貴?”
大家再次點頭。